中班语言《我想》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的教案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让幼儿正确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1.2 技能目标1. 能听懂并表演诗歌中的角色。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表演和创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内容理解。
2.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句式的运用和仿编。
2. 在表演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诗歌课件或黑板。
2. 诗歌角色头饰。
3. 绘画材料(如彩笔、纸张等)。
3.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1. 通过歌曲或游戏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想》。
4.2 诗歌学习部分1. 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段讲解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引导幼儿讨论诗歌中的愿望和想法。
4.3 表演活动部分1. 分组进行诗歌表演,让幼儿扮演诗歌中的角色。
2. 指导幼儿正确表达角色的愿望和想法。
3. 进行表演展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并整理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成果。
5.2 作业要求1. 家长需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支持。
2. 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1. 对幼儿的朗读和理解能力的评价。
2. 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
3. 对幼儿在表演和创作中的表现和成就的评价。
6.2 评价方法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中班语言:诗歌《我想》
中班语言:诗歌《我想》第一篇:中班语言:诗歌《我想》中班语言:诗歌《我想》中班语言:诗歌《我想》活动目标: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能按照动物的明显特征,按照诗句的结构仿编诗歌3、体验方便诗歌的乐趣活动准备:1.长颈鹿,袋鼠,等动物图片PPT2.诗歌图谱、音乐3.大象、猴子、小鹿图片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大象(出示图片):1、故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森林国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森林舞会,所有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可是我走着走着我看见大象,我对大象说,大象伯伯我好喜欢你的长鼻子,我也想有个长鼻子和你握握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我为什么喜欢大象的长鼻子呢?”“大象什么地方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呢?”“谁能学一学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还可以干什么?”二、教师根据故事核心内容进行仿编诗歌第一段。
1、出示图谱观察并理解图谱,和诗歌中的句式。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第一段,随后再请幼儿自己朗诵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1、我们在听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图片)我和大象伯伯走着走着,看见树上在掉果子,于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上用尾巴摘果子荡秋千。
我高兴的对小猴说:我想,有条和你一样的长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荡秋千。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我走着走着又看到了谁?小猴它们在干什么?他们是用什么荡秋千,摘果子的?你们能给我学一学它们是怎么用尾巴荡秋千摘果子的么?(我为什么喜欢小猴的长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荡秋千,摘果子,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二段教:故事的这一段也有个好听的诗歌,谁能发现,并大胆的把它说出来,教师引导孩子从故事中发现(看见了谁?我想有个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诗歌图谱并运用诗歌中固定句式仿编。
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教师指导。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4.幼儿带动作朗诵诗歌第一二段。
幼儿园中班《我想》教案
幼儿园中班《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够流利地朗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一些抽象词语,如“梦想”、“自由”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歌课件、挂图、音频材料。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欢快的歌曲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幼儿欣赏诗歌,引导他们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
4.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朗诵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5. 情景表演:让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把诗歌朗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2. 鼓励家长陪伴幼儿一起创作类似的诗歌,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感受中学习。
3. 游戏教学:将诗歌内容融入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
2. 成果评价:评估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朗诵、表演等方面的表现。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幼儿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诵和表演能力。
2. 开展诗歌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诗歌中的场景。
3. 邀请家长参与:定期举行诗歌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观、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2. 培养幼儿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4. 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我想》: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2. 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我想》2. 角色头饰3. 小组讨论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故事课件《我想》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和愿望。
3.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五、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回家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以互动的方式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推测和分享感受,提高他们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3. 创意绘图: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或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意绘图,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发言和互动等,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情感表现和合作能力。
3. 创意绘图作品:评估幼儿的创意绘图作品,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八、教学拓展:1. 家庭阅读:推荐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类似主题的书籍,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阅读过程中,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组织或推荐家长参与社区中的语言艺术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我想》带反思中班教学计划《我想》包括对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中的幼稚美,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的内容,并感受到他们的优美情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我想》包含对课程计划的反思。
活动目标: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并理解其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幼稚美。
3.感到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良好感觉。
4.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并学会在情感上背诵诗歌。
5,能静静地听别人的演讲,并积极思考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程序:首先,创建一个森林场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老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去大森林玩。
你想去吗?年轻:想想。
老师:好的,我们上车去!(显示公交车图片,单击扬声器,在教室周围转圈,坐下,音乐停止)2.呈现小动物并感知诗歌的内容。
(在森林图片中显示要停放的巴士)老师:大森林在这里!森林里的风景真美!森林是谁的家?年轻:小动物的家。
老师:小动物藏在哪里?让我们一起环顾四周。
谁躲在这里?(显示幻灯片,单击以显示小象)年轻:小象。
老师:哦!原来是小象!孩子们向大象打招呼年轻:小象,你好。
小象:孩子们很好。
老师:大象鼻子很长,孩子们来和大象握手。
让我们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是什么样的。
演示PPT(孩子在回答时回答图片)老师:孩子们说这很棒。
哦!结果是!大象的鼻子有很多用途!老师:孩子们想成为只能做的小象吗?年轻:想想。
老师:让我们学习大象的长鼻子。
我们现在都是大象,我们可以与大象和鼻子握手。
(显示两张小象握手的照片)(请让孩子做“像小象一样看到大象,我要鼻子很长,用鼻子握手”。
(显示PPT)老师:好的,我们已经和小象握手了,结了好朋友。
我们不打扰大象,跟大象说再见!年轻:小象,再见。
3.继续寻找小动物并理解诗歌的内容老师: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小动物?(显示PPT)年轻人:小猴子老师:好的,请和猴子打个招呼。
中班语言教案《我想》
中班语言教案《我想》.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3. 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愿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我想》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3. 玩具、图书等辅助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我想》,让幼儿观看。
b. 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2. 展开: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主人公的愿望和想法。
b.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想拥有的东西。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3. 深入:a.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想法?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愿望,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5.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比赛,让幼儿发挥创意,自编自演故事。
2. 开展“我的愿望”主题班会,让幼儿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愿望和梦想。
3.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
2. 培养幼儿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如“我想变成一棵树”。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诗歌《我想》的课件或黑板,展示诗歌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美丽的诗歌,名字叫《我想》。
2. 诗歌学习:1) 教师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诗歌的内容,一句一句地朗读,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2)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每一句话,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我想变成一棵树”,可以解释为幼儿渴望拥有强大的力量,像树一样高大。
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问幼儿:“你们有没有什么东西特别想变成的?为什么?”3. 诗歌背诵: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背诵诗歌,可以边朗读边背诵。
2) 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背诵,对能够背诵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诗歌表演:1) 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表演。
例如,表演“我想变成一条鱼”的幼儿可以穿上鱼尾裙,戴上有鱼翅的头饰。
2) 教师对表演的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诗歌的背诵。
2. 家长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以及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幼儿的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我的梦想”主题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023年中班语言教案-《我想》(精选5篇)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复习巩固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在新西兰,为了使底层的住户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该依据北半球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第3题【单选题】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 ④地球卫星照片.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5年4月4日全球各地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思考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 )A、地球的大小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公转方向D、地球的自转方向【解析】:第5题【单选题】人类认识到地球是球体形状有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形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观察日食现象.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半径6371千米B、赤道长约8万千米C、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D、地球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每年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时,垂直于地球表面的物体的影子最短的地方是(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南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登高远望③日食④月食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支持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A、月球是个球体B、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C、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幼儿园:黄小琴中班语言教案《我想》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我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主人公及其愿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我想》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黄小琴的幼儿园小朋友,她有很多愿望,比如想当一名画家、想养一只小狗等。
在她的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她实现了其中一个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黄小琴及其愿望。
2. 难点: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参与故事表演,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谈论自己的愿望,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人公黄小琴的愿望。
2. 讲述故事: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讲述故事《我想》,让幼儿了解黄小琴的愿望及其实现过程。
3. 故事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黄小琴的愿望,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境表演:分组进行故事情境表演,让幼儿参与其中,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愿望,并尊重家人的愿望。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绘本《我想》2. 图片素材(黄小琴的愿望相关的图片)3. 视频素材(故事片段)4. 角色头饰5. 绘画材料(画笔、画纸等)七、教学准备:1. 将故事绘本《我想》提前准备好,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
2. 收集与黄小琴愿望相关的图片素材,制作成PPT或海报。
3. 准备视频素材,剪辑故事的关键片段。
4. 制作角色头饰,方便幼儿在进行情境表演时使用。
5. 准备绘画材料,以便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愿望画作创作。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
中班语言《我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 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难点: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我想》故事课件或图书。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愿望。
(2)引入故事主题,展示故事课件或图书,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故事讲解:(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主人公为实现愿望所付出的努力。
3. 活动拓展:(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和小伙伴的愿望,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愿望。
(2)分享愿望: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愿望,鼓励其他幼儿表达支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讨论自己的愿望。
2. 画一幅自己的愿望画,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与小伙伴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动作,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3.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关注幼儿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搜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周:学习故事《我想》,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2. 第二周:讨论主人公为实现愿望所付出的努力。
3. 第三周:分组讨论自己的愿望,学会表达和支持同伴。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愿望。
2. 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3. 注意调整教学难度,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的教案
《我想》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体验诗歌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象,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想》的解析,让幼儿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诗歌。
3. 开展诗歌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4.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熟悉并理解诗歌《我想》的内容,体验诗歌的美。
2.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掌握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诗歌《我想》的文字和图片。
2.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幼儿分享感悟。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邀请幼儿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学习:带领幼儿学习诗歌《我想》,解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朗读与背诵:引导幼儿朗读、背诵诗歌,熟悉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4. 创意绘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诗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朗读、背诵和创意绘画等方面的表现,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邀请家长参与诗歌主题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3. 开展诗歌主题的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中班我想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我想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3.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角色头饰、相关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角色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
2.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讲解今天的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角色情感变化,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感,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需求。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需求。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展板,引导幼儿关注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相关主题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表达自己。
七、教学内容1. 故事《我想》: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角色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
2. 儿歌《我的愿望》:让幼儿通过儿歌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 生活案例:让幼儿通过观察生活案例,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教学步骤1. 讲解故事《我想》,引导幼儿关注角色情感变化,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2. 学唱儿歌《我的愿望》,引导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我想》幼儿园中班教案
《我想》幼儿园中班教案《我想》幼儿园中班教案9篇《我想》幼儿园中班教案1一、设计意图性教育是幼儿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4—5岁的中班幼儿需要教师引导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以及自己隐私部位,要培养其良好的性别意识,并且具备清洁隐私部位的意识;其次,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是他们的社会能力并不完善,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认知:初步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
情感:正确认识自己,并懂得尊重他人、接纳他人。
能力:掌握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1)穿过泳衣。
(2)《男孩女孩》儿歌学唱2、物质准备:(1)PPT(含绘本内容)。
(2)早教娃娃。
四、活动过程(括号内为幼儿可能性回答)1、活动导入师:老师今天要告诉小朋友们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小朋友们先回忆一下昨天和老师一起做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呀。
(游泳)游泳要穿什么(泳衣)我们为什么要穿泳衣呢?(……)老师今天要告诉你们一个只属于你们自己的小秘密。
2、活动进行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娃娃,小朋友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我想》幼儿园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玩,你们想去吗?幼:想。
师:好,坐上我们的大巴车出发吧!(出示大巴车图片,点击喇叭,绕教室一圈,坐下,音乐停)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出示大巴车停在森林图片)师: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谁的家啊?幼:小动物的家。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模板12篇)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模板12篇)精选栏目推选:“中班教案”、“中班语言教案”。
教师,不辞辛苦育桃李,教案的详略多少由老师的习惯决定。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该如何完成一篇优秀的教案吗?编辑特别编辑了“中班我想语言教案”,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中班我想语言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乐意想象有趣的蔬菜形象,体验想象和创编的快乐。
2、仔细观察蔬菜的外形特征,能用语言大胆描述和创编。
3、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二、活动重难点:难点:仔细观察蔬菜的外形特征,能用语言大胆描述和创编。
重点: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三、活动准备:儿歌图片(番茄、茄子、白萝卜、玉米)儿歌录音蔬菜图片四、活动过程:(一)出示儿歌图片,幼儿看看、说说图片内容。
——看看,这些分别是什么蔬菜?——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蔬菜的样子吗?(形状、颜色、味道等)(二)播放儿歌录音,幼儿学习儿歌。
1、第一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感知儿歌。
——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你最喜欢哪一句?2、第二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理解儿歌。
——为什么说茄子穿着紧身衣呢?为什么说番茄带着绿帽子呢?白萝卜的绿长发是指什么?黄玉米的长胡须在哪里?3、第三次播放录音,幼儿初步学念儿歌。
——我们一起跟着录音来学一学、说一说吧!(三)出示蔬菜图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创编儿歌。
——这些蔬菜有什么最特别的地方?要怎形容它呢?——如果你要形容这些蔬菜,还可以怎么说呢?能不能像儿歌里那样说一说?(四)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蔬菜儿歌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并带领幼儿集体念儿歌。
(五)延伸活动:幼儿将自己创编的蔬菜儿歌画下来,制作蔬菜儿歌图书。
五、教具图片:中班我想语言教案篇2设计意图:铅笔盒――是幼儿生活中常用的学习用具,它具有设计巧妙、拿取方便的特点,而且铅笔盒上面的图画丰富有趣,能引起幼儿联想,扩散幼儿思维,因此,我们以铅笔盒为素材,精心设计了本次语言讲述活动――“铅笔盒上的故事”。
中班语言我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小动物的想法和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名称:《我想》2.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它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要一颗大大的糖果。
可是,它又担心自己吃不完,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小兔子得到了一颗最小的糖果,却发现分享的快乐比糖果本身更重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分享的快乐。
2.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糖果图片、分享卡片。
2. 环境: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座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提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愿望呢?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的愿望和情感变化。
3. 讨论:提问:“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和朋友们分享糖果?它得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快乐,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实践:分发糖果图片和分享卡片,让幼儿模拟小兔子的行为,学会分享。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即分享和关爱他人比物质更重要。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愿望,并试着关爱他人。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活动名称:糖果分享会2. 活动目的: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3. 活动准备:各种糖果、小盘子、分享卡片。
4. 活动过程:a. 邀请幼儿坐好,讲解活动规则。
b.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分享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自己想分享给朋友的糖果。
c. 将糖果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将糖果放在小盘子里,准备分享。
d. 引导幼儿相互分享糖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e. 总结分享过程中的美好瞬间,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七、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倾听和表达能力以及分享和关爱他人的行为。
我想中班语言课教案
一、教案主题:我想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
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词汇:身体部位、颜色、动物等。
2. 句子:介绍自己、询问他人、表达喜好等。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景教学法:设置各种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3. 互动游戏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技巧。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幼儿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
2. 故事导入(10分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子。
3. 情景教学(10分钟):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例如,模拟商店购物,让幼儿使用正确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互动游戏,如“找出不同”游戏,让幼儿通过交流找出不同之处。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6.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今天学习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以及他们在情景教学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评估幼儿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程度,是否能熟练运用进行表达。
3.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语言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故事书:选择适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有趣故事书,用于故事导入。
2. 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情景教学和小组活动。
3. 游戏材料:准备一些游戏材料,如“找出不同”游戏卡片等,用于小组活动和教学评价。
八、教学注意事项:1.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语言能力。
中班我想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我想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的习惯,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4. 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我想》2. 图片卡片:小鸟、小鱼、小兔、小船等3. 贴纸、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4. 音乐CD:《快乐的小鱼》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我想》,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问题1:故事里的小动物想做什么?问题2:它们为什么想这样做?1.2 教师出示图片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小动物的名字。
2. 听力训练(10分钟)2.1 教师播放音乐CD《快乐的小鱼》,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好。
2.2 教师说出一段话,要求幼儿复述:例:教师:“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是多么快乐呀!”幼儿:“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是多么快乐呀!”3. 表达与分享(10分钟)3.1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卡片,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个小动物它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这样做?”幼儿:“这个小动物在游泳,因为它喜欢水。
”3.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4. 绘画活动(10分钟)4.1 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4.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绘画作品。
5.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向家人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听力训练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词汇积累能力。
幼儿园中班《我想》教案
幼儿园中班《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诗歌《我想》的学习,了解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我想》的朗读与理解。
2. 诗歌中自然景物和动物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认知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诗歌《我想》的文本,图片卡片(自然景物和动物)。
2. 教学环境: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座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对大自然的想象和期待。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我想》,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诗歌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物和动物。
4. 图片认知:教师展示图片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图片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
5. 想象练习: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中的场景,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6.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诗歌中的主题,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朗读诗歌时的表现,判断其对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2. 记录幼儿在图片认知环节中,能否正确识别和描述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特点。
3. 评估幼儿在想象练习环节中,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物。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自然观察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记录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和动物。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后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自然观察活动情况。
2. 收集幼儿在想象练习环节中的作品,分析其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在教学评价中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中班语言我想
中班语言我想文档中班语言我想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教材《语言》中第四章节“我想”为主题的内容。
该章节主要围绕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想象和愿望展开,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具体内容包括:图片欣赏、词语学习、句子构建、故事讲述和诗歌朗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我想……”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我想……”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重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故事书、诗歌朗诵材料等。
学具:作业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孩子们身边的物品,如玩具、食物、动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他们所喜欢的物品,并说明原因。
2. 词语学习(10分钟):教授“我想……”句型,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该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举例说明,如:“我想拥有一只可爱的宠物。
”、“我想去海边度假。
”等。
3. 句子构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句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句子,如:“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我想学会跳舞。
”等。
教师对学生的句子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选取一则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故事结束后,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5. 诗歌朗诵(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诗歌,进行朗诵。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结束后,学生尝试自己朗诵,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我想……”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短文。
2. 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并录制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我想……”句型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课《我想》
厚德一班候立格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玩,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坐上我们的大巴车出发吧!(出示大巴车图片,点击喇叭,绕教室一圈,坐下,音乐停)
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出示大巴车停在森林图片)
师: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谁的家啊?
幼:小动物的家。
师:小动物们都藏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找找看。
是谁躲在这里呢?(出示幻灯片,单击显示小象)
幼:小象。
师:小象有一个长鼻子,小朋友来跟小象握握手。
让我们来看看小象的长鼻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边看图边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
哦!原来啊!小象的鼻子还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只能干的小象啊?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象的长鼻子。
我们现在都是小象了,可以两只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
(出示两只小象握手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动作。
(出示PPT)
师:好,我们已经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不打扰小象了,跟小象说再见吧!
幼:小象,再见。
3、继续找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吗?你喜欢小猴什么?
幼:……
师: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看这两只小猴又在干什么呢?
幼:……
师:小朋友们真棒!
师:原来这两只小猴在拉勾啊!
师:我们来学学长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来拉拉勾,可以两只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
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小猴已经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跟小猴说再见吧!
幼:小猴,再见。
4、继续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哪个动物朝我们看过来啦?(出示PPT。
)
幼: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长颈鹿长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树上的树叶(出示PPT)
师:如果你们有这样的长脖子,你们会做什么?
幼:……。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
师:(出示最后一幅PPT)小朋友看这两只长颈鹿它们在用劲的干嘛啊(做拔河的动作)
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长颈鹿拔拔河呀?
师:那就请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
(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拔拔河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好朋友长颈鹿说再见吧!
幼:长颈鹿,再见。
二、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大森林里面遇见了3只小动物,还记得是哪3只吗?(幼儿说)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刚我们在大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出示PPT)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动作。
三、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
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
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蚂蚁、松鼠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
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四、活动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小动物们也很开心!现在你们与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护它们啊!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好不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老师带小朋友们走出活动室。
(播放音乐)附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课后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节语言课,这首儿歌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
我通过播放PPT图片,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朗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来。
然后,我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在活动过程中,我制作的小动物图片突出特征,并有诗歌中的动作,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我加上语气、加上身体动作,把整首儿歌念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一边学念儿歌一边学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
带着动作学习儿歌,孩子们不仅积极性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授课时语速一定要慢,但是一紧张就什么都忘记了,还是说的太快了。
有的东西甚至还没有说到。
还有三只小动物的出现,太罗嗦了,三只动物的时间应依次递减,重点要放在诗歌上面。
和幼儿一起念诗歌的时间太短了。
可以把诗歌中“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结合动作,对这几个字能有一定的印象。
幼儿学念诗歌时,可以我说字,幼儿念出图片。
在叫幼儿看PPT念诗歌时,可以个别和分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掌握诗歌内容。
还有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像开头那样让幼儿坐着大巴车,放着音乐离开。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