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

课程论文

题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07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邓*

学号:***********

任课老师:张云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它在批判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主义史观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从唯物主义确立的前提出发,阐述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而最终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设想,第一次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角度对其中提到的唯物史观进行一定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共产主义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巨著中,对各式各样的唯心史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对唯物史观真正地作了“第一次”的经典表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到了“现实的个人”、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市民社会、上层建筑等等一系列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而且还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下面就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等角度分析。

一、唯物史观的前提的论述

(一)关于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唯物史观的前提的确立是建立在对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史观批判的基础上的。“一切唯心主义的历史观都不把物质的因素作为自己的历史观的前提。黑格尔历史观以绝对精神为前提,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以纯粹的自我意识为前提,费尔巴哈的历史观以抽象的人为前提。”【1】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以“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对唯物史观的前提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

【1】万娟.《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 [J].法制与社会.2008年4月(上),205页

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他们明确的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而这种思维的出发点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而是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来思考问题的。可见马克思主义在确立唯物主义史观的前提,运用实践的观点。

而对于为什么人类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因为“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3】。就是说历史是由这些“现实的个人”所创造,也因为这些“现实的个人”的活动改变而改变。人类的历史是由这些现实的个人所描绘出来的。由此可见这种史观前提确立立足点的正确性。

而这些“现实的个人”又是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进行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历史的人”。提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的观点。因而他们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开始的。正是物质生产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物质生活条件’的科学概念。这就使他们严格地区分了社会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并把精神现象归结为物质现象,把思想关系归结为物质关系,从而与一切唯心史观划清了界限。”【5】

(二)关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相关论述。

完成了对“现实个人”的论述后,马克思恩格斯又提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一切历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条件。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通过考察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即人类的四种生产样式,全面论证了物质生产条件, 揭示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种生产样式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 即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人们只有首先从事物质生产、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 才能从事社会活动, 才能从事政治、艺术、科学、宗教等活动,因而物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一卷66-6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一卷66-6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一卷6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年,一卷67-68页

【5】万娟.《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 [J].法制与社会.2008年4月(上),205页

质生产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二种生产样式,是满足新的需要的再生产。“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1】这

种不断生产的新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和再生产, 就像一条连续不断发展

的链条, 推动着人类历史前进。而第三种生产样式人口的生产即繁殖。人们可以世世代代的延续在于人自身的生产。“没有人,便没有历史,所以它同物质资料生产一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2】而最后一种生产样式是社会

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必然生产出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以上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唯物主义特性。

因此唯物史观的前提是: “现实的人, 同时也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通过研究现实的人,研究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而研究社会发展本质和规律, 构造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3】由以上可得,马克

思主义唯物史观前提和立足点的实践性,这也铸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与以往的黑格尔的历史观、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费尔巴哈的历史观等一切旧的历史观的不同。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思想。这就为唯物史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石。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因此意识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来源于存在。而且“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32页

【2】万娟.《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 [J].法制与社会.2008年4月(上).205页

【3】庞辉霞.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J].传承2008年第二期.2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