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习题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

A、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C、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A、推翻君主专制

B、建立立宪政体

C、发起暴力革命

D、开展民众启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中国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兴民权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国家的阶级实质不同

C、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D、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中体西用”( )

A、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C、是个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晚清重臣张人骏曾在其家书中写道:“所谓学成而返,好者不过目的、影响数百新名词,全无实际,否则革命、排满、自由而已。”这表明他( )

A、极力赞成发动革命排满

B、大力推崇留学为国服务

C、主张严厉镇压辛亥革命

D、对新式教育持否定态度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汪康年在《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中道:“中国之言治者曰:以君治民而已。”这一现象结束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

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天朝上国理念阻碍社会进步

C、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

D、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主张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