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皮肤完整受损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皮肤完整受损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1. 促进创面愈合:确保创面环境干燥、清洁,并采取适当的敷料以促进愈合。
2. 预防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抗菌敷料或局部抗生素药膏。
3. 减轻疼痛和不适: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感;避免绷带过紧造成不适。
4.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剂或特定的抗水蒸发敷料以保持创面湿润。
5. 最小化瘢痕形成:在创口完全愈合前避免过多的刺激和张力,定期进行康复护理,如按摩或针灸。
6. 提供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创面愈合,如高蛋白饮食。
措施包括:
1. 清洁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轻柔清洁创面,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或高压清洗。
2. 敷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敷料类型,如非粘性敷料、水凝胶敷料或透明敷料等。
根据创面情况和医生建议更换敷料。
3. 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干净和干燥。
使用抗菌敷料或局部抗生素药膏可以预防感染。
4. 活动和体位:避免长时间的不动或压迫,定期改变体位以提供创面血液循环。
5. 规范营养摄入: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创面愈合。
6. 定期复查和康复护理:定期到医生或专业人员那里进行创面复查和康复护理,包括创面按摩、物理治疗等。
手术室常见压疮发生原因及预防
整理课件
3
压疮的分类
1.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 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 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的渗 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2. Ⅰ期(Stage Ⅰ):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3.另一个外因发生则在皮肤层(例如角质层)变为过度水化合 时发生,导致皮肤胶原或弹性衰弱。这导致皮肤被浸渍,进而导 致组织损伤。
*注:所有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导致组织损伤,特别是对于老年 患者,患有痉挛症的患者,以整及理使课件用背带或会摩擦皮肤用具的患8 者。
内因
做过手术的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均存在许多可能导致压疮的风
▪
安全是确定患者手术体位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人员和设备的数量必须充足
,以便在术中或术后能够安全地移动或使患者就位。移动患者应采用横向移动装
置(例如,滑板、气动转运装置)完成,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围手术期手术
组成员应根据体位情况,在患者身体周围布置适当的衬垫,以帮助防止皮肤破损
,特别是高风险区域(见表2、3、4、5)。
整理课件
10
▪ 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适当定位,以减少可能的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 短期(即24-48小时消解)或长期生理损伤。有些损伤是可缓解的,有些则不是 。可在提供至手术部位、患者气道、静脉注射部位和监测设备的通道的同时,通 过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适当的体位,减少不利生理反应的可能性来降低可缓解损伤 的发生率。维持最佳生理状态能够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当患者动脉血 流不足时,体位不适当会导致与血压有关的并发症,减少组织灌注和静脉回流, 导致血栓形成。当患者体重在手术床上分配不均或组织灌注较差时,皮肤出现组 织损伤的风险加大。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手术患者压疮形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综合手术过程的必须手段方式以及患者自身生理素质等方面来分析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有效防范措施标签:手术;压疮;原因;措施压疮是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局部产生伤变溃疡,多发生于骨突部位,其主要是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受到剪切力,压力,摩擦力等综合作用挤压局部血管,从而使血液流通障碍导致皮肤局部组织受损或坏死。
由于手术中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因素限制,使皮肤持久受迫,在手术1-3天后的患者,很容易患得压疮。
也因此手术患者成了压疮的一类高危人群。
Schoonhoven L[1]报道,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高达 4.7%~66%。
国内的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2]。
目前,压疮得病率已经成为衡量手术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于手术中压疮的防范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笔者此篇就自身在为患者治疗的实践中总结分析了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对压疮有效的防范措施,其内容如下:手术患者压疮形成的因素1.1外界因素1.1.1物理力学因素压疮的产生一般是剪切力,压力,以及摩擦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据研究,长达4h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达1h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从而产生组织损伤[3]。
手术病人因为手术的需要,不能活动失去了运动能力,必须长期保持一个有利手术操作的体位,这样就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外界的挤压力,另外若床单不平,有碎屑,搬动患者时用力拖拽,这就使皮肤受到骨头的剪切力,以及外界,皮肤,骨头三者相互的摩擦力,从而使皮肤局部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局部組织受损或坏死造成压疮。
另外,由于手术中治疗方式的需要,比如手术中采用的固定器具,一般对皮肤都具有垂直压迫作用,尤其骨科疾病患者在做手术时使用的止血带,直接与肢体皮肤摩擦接触,更容易导致血液流通障碍,造成压疮。
1.1.2化学药物刺激长时间受压的皮肤,到消毒液、血液、汗液、冲洗液等潮湿因素的刺激时,出现酸碱度改变,角质层破坏,导致皮肤组织损伤[4]。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2-07-04T10:33:45.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君玲[导读]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
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
李君玲 (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昆山 2 1 5 3 3 2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93-0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
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
因此,分析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手术安全的重要构成。
应当予以重视。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比较多见的有电刀灼伤及术中压疮等。
1 电刀灼伤1.1 高频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1)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不良;(2)医生使用电刀不当;(3)电刀、病人、极板、连线、机械所形成的回路有故障;(4)机械故障,功率超出正常值;(5)手术病人与手术床之间的绝缘失效,存在接地现象。
(6)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未做好,带有金属物品。
1.2 电刀灼伤的特征一般高频灼伤均是在外表且当时可见的破损或切口,轻的为白色斑点、纹路,重的为焦黄甚至发黑的创口,高频电刀灼伤不会产生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因为高频电流主要流经组织表面,这是高频电刀灼伤和褥疮的根本区别。
1.3 电刀灼伤的有效预防:(1)选择质量好,黏性可靠的负极板;极板应粘贴在肌肉丰实的部位,如臀部、大小腿、上肢等处,不可粘贴在毛发、脂肪及疤痕、骨突处,并尽可能得靠近手术部位;保持负极板平整无张力,与皮肤完全贴合,一次性电板不可重复使用;如有植入性金属材料,应在极板与电刀头之间的路径上避开金属材料;(2)保持床单的干燥。
术前需导尿时,臀下应垫治疗巾;病人的四肢应分开,避免汗液积聚;手术病人的任何部位不得与手术床的金属部分接触;(3)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手术室预防不良事件安全措施
手术室预防不良事件安全措施一、预防压疮的措施:1、巡回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评估手术患者的皮肤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
2、手术床单平整无皱褶,病人骨隆突处用衬垫衬托,防止受压,破损。
3、巡回护士术中注意帮助病人变换面部等受压位置,防止长时间受压。
二、预防物品遗留体腔的措施:1、进入体腔的纱布、纱垫类物品有显影线,以防遗留术野。
2、严格落实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
三、预防电灼伤的措施:1、认真执行各种电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连接导线,安全使用。
2、手术病人的皮肤不与金属床、头架、托盘等金属物接触,用辅料阻隔以防导电灼伤。
3、使用电刀中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焦痂,防止因切割效果差加大电流而烫伤病人。
4、停止使用电刀时,手柄放在保护盒,防止放电击伤病人。
四、根据手术患者情况,应用变温毯,防止发生低体温。
五、预防肢体神经损伤的措施:1、固定病人肢体时,用各种固定器或约束带将病人固定稳妥,保证舒适牢靠。
2、平卧位时,颈下垫软垫保护颈椎,上肢外展不超90度,,膝关节、踝关节下垫软枕,防止神经肢体损伤。
3、截石位时,跨关节外展小于90度,尽量减少腿部支架对肢体的牵拉,关节加衬垫。
4、侧卧位时,胸部垫软枕,舒展健侧肢体,术中密切观察,及时调整,避免肢体、神经损伤。
六、防止导管脱出:1、手术结束,固定各种引流管,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护,全身麻醉躁动病人应约束肢体,防止将引流管挣脱或拔出。
2、搬动胸科病人时,先用血管钳离切口10cm处夹闭胸管,以防危险。
七、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桶妥善存放,防止泄露,标识清楚。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火、防震、放热、防油,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意外损伤。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一)病因:术后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处出现细菌感染。
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切口处未能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或切口周围的皮肤等部位存在细菌,或手术中操作不规范,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容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表现,有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严重的切口感染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
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防治措施: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手术风险,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前准备。
手术时应注意缝合技术,选择适当的缝线和缝合方法,避免局部张力过大。
术后应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的迹象,及时处理。
对于完全性裂开的切口,应立即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部分性裂开的切口,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湿敷、口服抗生素等。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切口感染和裂开是术后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术的精细、加强术后处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和裂开,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疼痛的可能性、程度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应对能力;2、术中使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等,以减轻术后疼痛;3、术后尽早给予镇痛药物,根据疼痛程度及时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4、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和焦虑;5、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自我康复能力,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对于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前指导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并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如何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如何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手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科学评估、个体化护理计划和有效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护理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保护患者皮肤健康,为患者提供健康。
一、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局部组织受力过大,容易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了解手术中的风险因素对预防和护理压力性损伤至关重要。
首先,长时间固定体位是手术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
在手术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特定体位以便医生进行操作。
然而,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会导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畅、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增加了皮肤受损和压力性损伤形成的风险。
其次,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受力过大也是引发压力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当患者身体与床面或其他硬物接触时,身体重量会使得这些区域承受较高压力。
如果没有及时减轻这种压力或改变身体位置,则可能导致皮肤组织损伤,并最终形成压力性损伤。
此外,患者个人特殊情况也会增加手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减退和血液循环不佳,更容易受到压力损伤。
营养状态不良、体重过轻或肌肉萎缩等情况也会增加皮肤脆弱度和抵抗力下降的风险。
另外,糖尿病也是导致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二、术前评估与干预措施在手术之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是预防和护理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术前评估和干预措施,以帮助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首先,使用患者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较高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并提供指导性建议用于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其次,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考虑到每位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在计划期间要注意患者年龄、营养状态、基础病情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皮肤保护装置或辅助设备。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措施
皮肤完整性受损护理措施引言皮肤完整性受损是指皮肤被损坏或破坏,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创伤、手术、压疮等。
皮肤完整性受损不仅会引起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病人痛苦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常见原因和常见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常见原因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创伤创伤是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割伤、撞伤、烧伤等都会导致皮肤损伤。
2. 手术手术是另一个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常见原因。
在手术中,皮肤通常会被切开,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3. 压疮压疮是由于长时间压迫皮肤而导致的皮肤完整性受损。
长时间的压力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细胞死亡和溃疡形成。
护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并促进伤口愈合。
1. 保持伤口清洁对于任何皮肤完整性受损的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非常重要。
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轻拭干燥。
2. 使用合适的敷料选择合适的敷料对于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根据伤口的类型和状态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无菌敷料、水胶敷料等。
确保敷料无菌,并定期更换以保持伤口清洁。
3. 预防感染在处理皮肤完整性受损时,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遵循洗手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
另外,定期检查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发热等,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抗感染措施。
4. 缓解疼痛皮肤完整性受损通常会引起疼痛和不适。
为了缓解病人的疼痛,可以使用药物疼痛管理和局部麻醉措施。
然而,应遵循医嘱并避免滥用药物。
5. 提供营养支持良好的营养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伤口愈合的需要。
对于病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或无法口服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提供营养支持,如管饲或静脉营养。
6. 促进活动和运动促进病人的活动和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手术后出现术后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后出现术后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手术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应激事件,尽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术后压疮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术后压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
了解术后压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一、手术后出现术后压疮的原因(一)压力因素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局部组织受到持续性的垂直压力。
特别是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压力更容易集中,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的平均压(约 16 32 mmHg)时,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压疮。
(二)摩擦力手术中患者的身体在移动或被搬动时,皮肤与床单、手术台等表面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压力和剪切力的损伤。
同时,摩擦力还会增加皮肤温度,加速组织代谢,加重局部缺血缺氧的情况。
(三)剪切力当身体不同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如仰卧位时头部抬高或床尾抬高,会使身体下滑,从而产生剪切力。
剪切力会导致深部组织的血管扭曲、变形,影响血液供应,也是造成术后压疮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潮湿环境手术中患者可能会大量出汗,或者由于伤口渗出、尿液失禁等原因导致皮肤处于潮湿状态。
潮湿会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摩擦和损伤。
同时,潮湿还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
(五)营养状况手术前后患者可能会因为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失去弹性,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从而降低了皮肤对压力的耐受性。
此外,缺乏蛋白质、维生素 C、锌等营养素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增加压疮的发生率。
(六)体温变化手术中患者的体温可能会发生变化,低体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
而体温过高则会加速组织代谢,增加氧耗,当组织氧供不足时,也容易发生压疮。
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并探究其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名产妇进行观察研究,分成2组,每组49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对照组进行日常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对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防范措施,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两组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孕妇都有多种并发症,有的是高龄孕妇,或是剖宫产再孕,部分孕妇为胎膜早破。
骶尾部与臀部是发生压力损伤的较多位置。
其中对照组的孕妇压力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孕妇对护理感觉更为舒适。
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结论: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有众多原因,例如高龄、剖宫产再孕、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贫血及病情严重等情况。
同时应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予以重视,及时采用适当防范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皮肤压力损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剖宫产会对孕妇带来一定损伤,同时也会有出现并发症的危险。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的病例数逐渐增多。
为了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其预防措施。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观察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名产妇,并将98名孕妇分成2组,每组49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为具体报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之间,对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8名产妇进行观察,并将98名孕妇分成作为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49例孕妇。
对孕妇进行考察的要求为:首先必须是自愿进行剖宫产;其次在入院进行手术前未发生皮肤压力损伤。
排除在观察研究之间就已经发生压力损伤的孕妇,同时孕妇应无精神病史等其他疾病。
两组孕妇平均年龄约为(28.91±3.44)岁与(28.68±3.89)岁,平均孕周约为(38.44±1.57)周与(39.14±1.67)周。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当 代 护 士 20 年 第 7 ・ 术 版 08 期 学 参
73 .
・ ・ 7 考 文 献
康教育的病人 出院后 l内精神病 复发率减少 1. %。 a 50 2 自知力缺乏
是分 裂症 病人 依从性 差 和复 发率 高 的重 要 因素 。 神 分裂症 急 性期 精 自知 力缺 乏 者 为 9 . , 7 % 慢性 期 为 8. m 所 以对 病 人 的健 康 教育 O 9 %E。 3 应 加强 对 疾病 的认 知 控 制 , 向他 们灌 输 正 确 的 医学 知 识 , 高对 即 提 疾 病 的认 识能 力 、 些 精神 症 状 的批 判 及 分 析 能力 , 而 强 化 自 对某 从 知 力 ; 时 采用 认 知心 理 治疗 [: 适 1 即结合 病 情指 导 病人 做 自我监 测 。 1 1 应 根据 病人 的病 情 、 习态度 、 学 以往 的学 习经历 及社 会 文化 背景 , 制 定 并实 施符合 个体 的学 习 目标 和计 划 。如 个别 讲授 每 周 1 ,每次 次
1 李凌江. 精神科护理学【 ] 1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2 M . 版. 第 人 20 :
2 沈渔村 . 神 病 防 治与 康 复 [] 精 M. 北京 : 夏 出版 社 ,9 32 - 4 华 19 :9 3. 3 王佩丹, 勇强, 林 陈幼 然 . 分 裂症 患者 混合 性 别 住 院 效 果观 精神 察 [. 学 杂 志 ,0 1 1()3 5 J 护理 ] 2 0 ,61: ̄ .
一
1 戴尊 孝 , 亚娟 , 亚娟 . 康教 育 对精 神 病 患 者 康复 疗 效 的研 2 龚 李 健 J. ] 中华精 神 科 杂志 ,0 13()12 20 ,45:1. 1 3徐 志 达 , 翁永 振 . 神 分 裂症 行 为 治 疗的研 究进 展 [. 精 J 国外 医学 ・ 】 精 神 病 学分 册 ,9 92 ()17 19 19 ,6 :4 — 4 . 3 1 朱 春 风 , 小花 , 云 兰 , . 4 刘 陈 等 工娱 疗改 善 长期 住 院精 神 分 裂 症
手术皮肤压力性损伤
护士在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术前评估与教育
护士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皮 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 知识教育。
术中观察与调整
护士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 皮肤状况,及时调整手术 体位和预防措施。
术后护理与随访
护士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皮 肤护理和随访,及时发现 并处理皮肤压力性损伤。
05
压力性损伤治疗方法及效 果评价
02
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策略,降低手术皮肤压 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03
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皮 肤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04
为制定相关诊疗规范和 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02
手术皮肤压力性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手术皮肤压力性损伤是指在手术过程 中,由于长时间受压、摩擦或剪切力 等因素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局部损 伤。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01
包括皮肤类型、营养状况、血液循环等,以识别压力性损伤的
高危因素。
术前皮肤准备
02
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降低感染风险。
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和垫物
03
根据手术需求,选择既能暴露手术野又能减少皮肤受压的体位
,使用柔软、透气的垫物。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保持手术床单平整干燥
避免皮肤与潮湿、皱褶的床单接触, 减少摩擦和剪切力。
局部用药治疗
药物治疗选择
针对手术皮肤压力性损伤,可选 用具有消炎、止痛、促进皮肤修 复的药膏或喷雾剂,如抗生素药
膏、表皮生长因子等。
药物使用方法
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生建议,正确 使用药物,注意药物涂抹均匀、轻 柔,避免过度摩擦损伤皮肤。
治疗效果评估
观察用药后的皮肤变化,如红肿消 退、疼痛减轻、创面愈合等,以评 估药物治疗效果。
术后皮肤损伤如何通过护理来预防和治疗
术后皮肤损伤如何通过护理来预防和治疗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既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次身体的“挑战”。
术后皮肤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康复进程。
因此,做好术后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一、术后皮肤损伤的常见类型及原因1、压力性损伤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卧位,局部皮肤受到持续的压力,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压力性损伤。
尤其是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部等,更容易发生。
2、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护理,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切口周围的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化脓等症状。
3、皮肤过敏术后患者可能会接触到一些药物、敷料或消毒剂,这些物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
4、摩擦和剪切力损伤在移动患者或更换体位时,如果操作不当,皮肤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和剪切力可能会损伤皮肤。
二、预防术后皮肤损伤的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皮肤的完整性、颜色、温度、湿度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疾病或容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风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2、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减轻压力。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辅助设备。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术后要及时清洁患者的皮肤,去除汗液、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保持皮肤干燥。
对于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可使用爽身粉。
4、正确使用敷料手术切口的敷料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材质,并且要定期更换,保持切口周围的清洁。
对于有引流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对皮肤造成摩擦和压迫。
5、预防皮肤过敏在使用药物、敷料和消毒剂之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如果患者对某种物质过敏,应选择替代产品。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使用后的皮肤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处理。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一、概述肠造口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和恶性肿瘤。
肠造口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这种损伤是由于皮肤长期暴露于各种体液(如尿液、粪便等)导致的皮肤炎性反应、溃烂及继发性感染。
由于潮湿环境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易受损和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关于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上。
预防措施包括选用适当的造口位置、使用防漏膏、及时更换造口袋等,旨在减少皮肤接触潮湿源的时间和程度。
治疗方法则包括局部清洗、使用保湿剂和抗炎药物等,以缓解皮肤损伤的症状和促进愈合。
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防漏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保湿剂和抗炎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结合个体情况等。
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方案,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关于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了汇总。
这些证据涵盖了肠造口定位、评估、清洗、肠造口护理用品的选择与使用、肠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健康教育与随访等多个方面。
通过整合这些最佳证据,本文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指导,以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皮肤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背景介绍:肠造口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术,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据统计,我国肠造口患者总数已超过100万,且每年新增的肠造口患者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许多因肠道疾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肠造口术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肠梗阻、炎症性肠病、先天性肠道畸形等疾病的治疗。
在这些情况下,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医生会切除病变的部位,如直肠和肛管。
而肠造口术就是在腹部建立一个人工肛门,使大便能够不自主地通过这个口排出体外,从而恢复患者的正常饮食和下腹部功能。
预防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
预防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
赖清招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04)022
【摘要】@@ 病人因手术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大致可分为消毒液损伤、压伤、擦伤3大类.病人手术时,无论是台上医生、护士,还是台下医生护士,都把精力放在手术部位和病人的呼吸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管理,较少有人去注意预防皮肤损伤.
【总页数】1页(P87-87)
【作者】赖清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J], 徐菊英;邱惠琴
2.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J], 徐菊英
3.皮肤保护剂预防持续心电监护老年病人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J], 吕静;夏文兰;余秋丽;戴旭娟;杨肖敏;朱至恺
4.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预防老年病人牵引床复位手术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 史雪辉;侍中兰
5.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预防老年病人牵引床复位手术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J], 史雪辉;侍中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备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备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1.备皮区域皮肤出血或渗血。
2.患者主诉备皮区疼痛。
【预防措施】
1.准备锐利的备皮刀片。
2.备皮前仔细评估手术区皮肤是否完整,如有瘢痕,剃毛时应注意保护瘢痕处皮肤;如有割痕、发红等异常情况,应通知医生并记录。
3.备皮前,在备皮区域扑上滑石粉或用肥皂水湿润毛发。
4.操作中注意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剃刀顺毛发生长方向分区剃净,动作轻柔。
【处理措施】
1.若操作中不慎刮破皮肤,有渗血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即可。
2.如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渗血量大,予以藻酸盐敷料覆盖伤口,外盖无菌纱布加包扎。
二、切口感染
【临床表现】
1.出现至少下列感染体征或症状之一:①切口疼痛或触痛。
②切口周围红、肿或皮肤温度升高。
③发热。
2.切口处有脓性渗出物。
3.切口渗液细菌培养分离出微生物。
【预防措施】
1.使用一次性备皮刀,防止交叉感染。
2.尽可能在备皮前洗澡、洗发,用中性肥皂水将手术区皮肤洗净。
3.剃毛时间尽量选在临近手术前,可减少伤口感染机会;也可在备皮前用皮肤消毒剂消毒,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
【处理措施】
送患者入手术室前,仔细评估手术切口部位。
若发现患者术野皮肤有红肿及皮肤损伤,则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延期手术,以防术后感染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徐菊英
摘要 综述了手术病人皮肤损伤(如高频电刀灼伤,碘酊灼伤,术中压疮)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科手术;皮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6411(2008)007- 0007- 03
·8·
TODAY NURSE,July,2008,No.7
1 高频电刀灼伤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密度的高频电流对局部生物组织的集中热
效应,使组织或组织成分汽化或爆裂,从而达到凝固或切割等医疗 手术目的。因此,高频电刀不仅可取代手术刀进行各种外科手术,而 且明显地减少了出血甚至不出血。不仅如此,它还兼有杀菌作用。这 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有利于病人 手术后的康复。但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可造成病人的皮肤损伤,增加 病人的痛苦。 1.1 高频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①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不良,使皮 肤与极板有效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电阻增大,极板温度升高[1],就有 可能导致皮肤灼伤。②医生使用电刀不当,如用电刀头通过血管钳 电凝止血、大功率使用电刀电切或电凝。③电刀、病人、极板、连线、 机器所形成的回路有故障,如病人身体接触到金属物形成回路或手 术床单潮湿形成回路发生灼伤。④机器故障,功率超出正常值,如电 刀主机出现故障,实际输出功率大于显示功率;手术病人与手术床 之间绝缘失效,存在接地现象。⑤手术野周围有易燃气体或液体,电 刀使用中产生的火花遇到易燃气体或液体发生燃烧导致局部皮肤 灼伤[2],最常见的是酒精消毒后未干即使用电刀。⑥电刀笔开关失控 引起病人及术者接触部位皮肤损伤[2]。 1.2 电刀灼伤的特点:一般高频电刀灼伤均是在外表且当时可见 的破损或切口,轻的为白色斑点、纹路,重的为焦黄甚至发黑的创 口,高频电刀灼伤不会产生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因为高频电流主 要流经组织表面,这是高频电刀灼伤和压疮的根本区别。 1.3 电刀灼伤的有效预防:①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检查电刀各部 件、电源线、刀头与电线的连接、电极接头接口等是否良好[3]。②选择 质量好、粘性可靠的负极板;极板应粘贴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臀 部、大小腿、上肢等处,不可粘贴在毛发、脂肪及疤痕、骨突处,并尽 可能地靠近手术部位;保持负极板平整无张力,与皮肤完全贴合;一 次性负极板不可重复使用;如有植入性金属材料,应在极板与电刀 头之间的路径上避开金属材料;当病人翻身或移动时,应重新检查 电极板的接触情况[4]。③保持床单元的干燥。术前需导尿时,臀下应 垫治疗巾;病人的四肢应分开,避免汗液积聚;手术病人的任何部位 不得与手术床的金属部分接触。④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 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电刀使用时,选择正常范围内的较小功率[5]。 ⑤提醒医生自身不要形成回路;先启动后开刀;使用脚踏板控制开 关时,应由术者一人掌握电刀笔并启动开关,尽量避免二人分别操 作;皮肤表面用普通手术刀切开后,切口两边加张力,以免烧伤皮 缘,影响切口愈合。⑥术中,电刀笔应固定放置在安全位置,笔线应 拉直不要缠绕;暂不使用时,应放置于器械托盘上,勿放置于妨碍医 生操作的部位及病人暴露的体表。电刀笔使用完毕用湿纱布将污迹 擦拭干净,不可直接用水冲洗或浸泡。 2 碘酊灼伤
精神分裂症病人多因对药物缺乏认识而中途停药,或难以适 应社会环境的压力,缺乏生活技能而致复发。有研究表明,综合、 集中的社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而且还可提高病 人对药物的依从性,减少其复发率,间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13] 训练的内容包括: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②社会技能训练,③文体 娱乐活动训练,④辅助就业训练,⑤回归社会训练[14,15,16,17]。 4 家庭干预[18]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 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0]。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病人在手 术中被放置成各种手术体位以配合手术的进行,由于压力、剪切力、 摩擦力和潮湿等原因[11,12],手术病人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 3.1 术中压疮的形成原因:①手术时间因素:手术时间越长,局部 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 程度越大,压疮发生率越高[13]。②疾病因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 疾病因素,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病率增高。③急性应激:应对压力敏感 性增高,而手术对每一位病人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因素。④不合理 手术体位的放置:不合理的手术体位不但会影响术中病人的呼吸循 环功能,还会造成受压部位的压力增加,提高术中压疮的发生几率。 ⑤不当的护理操作:移动病人的动作粗暴,备皮造成的皮肤划伤等 原因都可能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的发生。⑥病 人的体重因素:病人的体重与压疮的受压程度成正比。而当病人极 度消瘦或体弱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3.2 术中压疮的特点:术中压疮易发生在身体受压部位,如骶尾 部、跟骨、侧卧位时两侧髋部,局部形成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甚至 水泡、破损[10]。 3.3 术中压疮的有效预防:①术前充分评估对高危病人进行严密 的护理和加强观察,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②合理放置手 术体位因足跟部和骶尾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在放置 体位时要着重注意这些部位的合理放置,避免局部受压。同时在放 置手术体位时符合人体力学原理[14],避免不正确的体位放置方法, 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③建立手术病人皮肤情况登记表,详细记录 病人术前、术后皮肤情况,对出现问题的皮肤情况要做详细的描述, 术中的护理措施、观察情况及护理记录都应存档[15]。④术中巡回护 士应多巡视,严密观察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弹性、张力,发现体位改 变应及时纠正。切实做到预防在先,在病情许可和不影响手术操作 的情况下,对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16]。⑤手术床 的管理对存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手术病人,术中不宜使用普通手术床 垫,应使用接触面压力较低的特殊床垫,如高密度泡沫床垫和一些 可以自动调节接触面压力的充气床垫[17]。⑥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维持病人的正常体温,术中室温保持在24℃左右,大量输液输血时, 尽量加温至37℃左右,用无菌温盐水冲洗腹腔,术中注意出血量和 血压的变化,保证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皮肤、肌 肉有效的组织灌注,改善受压局部组织的血氧供应[18]。⑦护理操作 规范,避免损伤皮肤,放置手术体位及各种护理操作动作轻柔,搬运 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应把病人稍抬起再平移。 4 小结
当代护士2008年第7期·学术版
·7·
康教育的病人出院后1a内精神病复发率减少15.02%。自知力缺乏 是分裂症病人依从性差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因素。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自知力缺乏者为97.0%,慢性期为89.3%[10]。所以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应加强对疾病的认知控制,即向他们灌输正确的医学知识,提高对 疾病的认识能力、对某些精神症状的批判及分析能力,从而强化自 知力;适时采用认知心理治疗[11]:即结合病情指导病人做自我监测。 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学习态度、以往的学习经历及社会文化背景,制 定并实施符合个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如个别讲授每周1次,每次 0.5h;专题讲座每周1次,每次1h;集体讲课每周2次,每次1h;小组讨 论交流每周2次,每次1~2h;2个月~3个月为1疗程[12]。 3 生活技能训练
褐色水泡。 2.3 碘酊灼伤的有效预防:①提醒医生蘸取碘酊湿度应适宜,防止 多余的碘酊流向身体的低垂部位。②认真脱碘,酒精脱碘的范围应 超过碘酊消毒的范围。③术后认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特别是身 体的低垂部位,如背部、肩胛部、大腿内侧、会阴部。④尚未形成水泡 的碘酊灼伤只要用75%酒精涂擦2遍,避免受压,一般1~2d就能恢 复;已形成水泡的碘酊灼伤则应按照化学烧伤的治疗原则进行创口 处理,涂湿润烧伤膏,并用无菌纱布包扎,皮损严重者口服抗生素预 防感染[9]。⑤除骨科、脑外科等无菌要求高的手术外,普通手术如:胆 囊、胃、妇科等手术可选用刺激性相对小的碘伏消毒皮肤。⑥详细询 问过敏史,对碘酊过敏者禁用碘酊消毒皮肤。 3 术中压疮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
工作单位:215300 昆山市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 院手术室 收稿日期:2007- 11- 01
损伤,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 纷。因此,分析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手术安全的重要构成,应当予以重视。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认为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比较多见的有高频电刀灼伤、碘酊灼伤及术中压 疮等。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护理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而发展,这也将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病人个体需 求,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防止复发,最大限 度地恢复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3. 2 沈渔村.精神病防治与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9~34. 3 王佩丹,林勇强,陈幼然.精神分裂症患者混合性别住院效果观
碘酊是碘和碘化钾的醇溶液,为广谱杀菌剂,对大部分的细菌、 病毒、真菌、细菌芽胞都具有杀灭作用[6],常用于手术野皮肤消毒。 2.1 碘酊灼伤的原因:①用2~3%的碘酊消毒手术野皮肤后,用75%的 酒精脱碘不完全[7],如:脱碘面积小于消毒面积或流向身体低垂部分的 碘酊无法脱碘。②手术医生在消毒皮肤时碘酊蘸得过多,多余的碘酊 沿身体两侧流到手术床单上,然后手术床单对病人的皮肤起到持续的 碘酊湿敷作用。③病人体质特异对碘酊过敏引起皮肤灼伤[8]。 2.2 碘酊灼伤的特点:灼伤部位的皮肤呈深褐色即近似于碘酊的 颜色,形状不规则,如平卧位时多余的碘酊流向背部,所形成的灼伤 多见呈圆形。多数病人术后第1天感觉灼痛,第2或第3天可能会形成
家庭干预主要是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心理教育、家庭支持、危 机干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 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比仅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更有利于促进 康复。12个地区协作资料调查发现,在影响精神病病人预后康复 的主要因素中以家庭照顾占首位。病人家属因疾病知识了解不 足,不了解病人病情表现以及波动情况,常表现出各种负面情绪, 不能给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环境和社会支持。可采用集中讲课, 一般每2周1次,或定期组织医护家属交流会,进行各种知识讲座。 另外,利用探视时间进行个别指导,都可使他们更加理解病人的 自然性疾病对一些症状的无法控制性,减少对病人的怨恨、气愤、 甚至指责,改变不合理或过高的期望;改善对病人的态度,避免了 高情绪表露,提高了照料水平,并参与病人的治疗及康复计划的 制定和实施,从而配合医院对病人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