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如何用厘米测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如何用厘米测量长度?
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它表示的是长度的大小。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看一张厘米尺,让他们认识厘米尺上的每一个小格子都代表一个厘米,让他们知道厘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但在测量长度时表现得非常强大。
接下来,我们可以给孩子举几个日常生活中使用厘米作为测量单位的例子,如:测量书本或铅笔盒的长度、测量自己的脚或手臂长度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了解到,厘米作为一种长度单位,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
另外,在告诉孩子如何用厘米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线条和边缘是测量的基准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线条和边缘是测量的基准。
比如,我们要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就需要将厘米尺靠在书的顶部和底部,让厘米尺上的线条和书的边缘对齐,这样才能准确地测量出书的长度。
2.注意测量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在测量长度时,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比如,我们要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就需要将厘米尺靠在手臂的开始处,然
后顺着手臂向下测量,直到手臂的结束处。
如果孩子在测量时没有注意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测量结果将会有很大的误差。
3.确认测量结果的单位
在测量结束后,我们需要让孩子确认测量结果的单位。
比如,我们测量一本书的长度是7厘米,就需要告诉孩子这本书的长度是7厘米,这样才能让孩子清楚地了解到厘米的作用。
通过教导孩子认识和掌握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并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用厘米测量长度,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5.1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5.1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 使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2. 厘米作为长度单位3. 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特别是曲线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长度是用来描述什么的,进而引入长度的概念。
2. 新课(1)讲解长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介绍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让学生知道1厘米有多长,1米等于100厘米。
(3)示范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
3. 练习(1)让学生量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量度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3)让学生量度曲线物体的长度,如弯曲的绳子,并记录下来。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厘米来量度家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厘米来量度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臂、腿、身高等,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厘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曲线物体的长度量度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七、附录无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如何用厘米来量度物体的长度,特别是曲线物体的长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数学的教学中,长度单位“厘米”的引入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点。
学生在此之前可能已经对长度有了直观的认识,但是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测量技能,尤其是对于曲线物体的长度测量,是一个需要细致引导和反复实践的过程。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及1厘米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实物或图形(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3. 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的过程中,形成单位长度(1厘米)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长度(1厘米)的空间表象。
【教学准备】上课前拿,1厘米的小棒若干根等。
一、故事导入师:从前有个人叫阿福,他想去做一件新衣服,老师傅量出来衣长3拃,小徒弟在布上也量出来3拃,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你觉得衣服合身吗?为什么?师:其实,在古时候,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决定用这么长的小棒,作为标准长度去测量,谁知道这根小棒有多长?(好眼力)厘米是全世界通用的长度单位(兰溪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杭州也用,美国也在用)。
在测量较短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英文字母cm 表示。
(板书厘米:cm)二、探索新知(一)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 看一看师:想不想自己感受下1厘米究竟有多长?生:想。
师:请把你的手变成小鸟,把1厘米小棒放进鸟嘴巴,然后看看1厘米有多长?师:现在鸟嘴巴不动,轻轻的把1厘米的小棒抽出来,像木头人一样不动,用眼睛看一看这个1厘米的空隙有多长?看五秒,木头人不动,1,2,3,4,5。
生:看1厘米的缝隙。
2. 想一想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3. 比一比师:睁开眼睛,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和同桌对一下生:比一比。
师:请用小棒验证一下你的空隙是不是1厘米?生:验证。
师:如果正好能填满就说明你比画的长度就是1厘米。
4. 找一找师:现在我们大概知道1厘米有多长,在我们身边、身体上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找到了哪些1厘米?生:大拇指师:大拇指的宽度。
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如果没带尺子,就可以用大拇指估计物体长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厘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厘米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厘米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直观认识,例如知道物体有大有小,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的意义及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厘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理解厘米的意义,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厘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厘米尺、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有大有小吗?你们能不能比较一下这两支铅笔的长度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的概念。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的概念,熟悉厘米单位。
2.能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用厘米做单位量度。
3.通过游戏、实物、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长度的兴趣。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测量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熟悉厘米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厘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在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和使用单位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在情境模拟和游戏互动等方面,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讲解厘米单位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故事情节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厘米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在学生之间进行一个小小的活动。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手机或钱包等,测量它的长度,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2.通过介绍厘米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和尺寸大小的不同。
同时通过图片等实际形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使用厘米单位来量度长度的实际应用。
游戏互动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草地、树干等等,并让学生围成一个小组,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认每件物品的长度。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厘米单位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推导并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整理在教学结束时,可以通过复习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场景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意见,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检测和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些长度,看谁画得最准确;或者进行班级竞赛,看谁最先完成测量和计算等任务。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54—5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谈话: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啊?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身上的衣服已经补了好几个补丁,这一天,他决定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了裁缝店。
裁缝师傅用手量了量,阿福的上身长3 拃(zhǎ),,就让徒弟记了下来,正好这天师傅有事要外出,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
小徒弟认真地用手量好长度,裁布、缝衣。
衣服做好了,阿福来试穿,咦,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得用手量了量,问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也纳闷,我量得明明是3拃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师傅的手大,小徒弟的手小,所以量的不一样。
(二)质疑提问:要使量的结果一样,看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通常我们用什么来测量?(尺子)二、互动探究,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展示台上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白尺上有数字,还有一条条的线。
启发:这一条条的线一样长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他们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在每条长刻度线下面都对着一个数,这些数叫刻度数,例如刻度0、刻度1、刻度5等教师进一步提问:你知道刻度0表示什么意思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刻度0表示起点启发: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后明确:还有两个字母CM教师小结引导课题: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的时候常用厘米作单位。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厘米?2. 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个书本有多长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呢?”以此引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新知1. 介绍厘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方式,如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厘米。
然后让学生自己用手比划一下一厘米的长度。
-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比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感知一厘米的实际长度。
2. 教授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尝试。
-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即从0刻度开始数,而不是从任意一个刻度开始数。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测量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请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2. 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测量对方的手臂长度,增加课堂互动性。
(四)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厘米的概念以及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物品,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思路: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西师大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目标:教养方面: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育方面:1、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2、经历探究测量长度的方法的过程,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测量长度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本内容属于《图形与空间》板块,《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既是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同时它能为后面学习分米的认识、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准备。
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已有一些实际感受和体验。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估、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能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测量练习题单、多媒体课件教学教法:以发现教学法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
教学学法: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发展动手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师: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生1:用直尺去比。
生2:用手去比。
生3:用书去比。
生4:用铅笔去比。
师:现在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限整厘米数)(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分米,但对厘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厘米,掌握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用厘米测量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以及用厘米测量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长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厘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厘米尺,若干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书比小红的书长,你们能帮小明量一量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学生可能提到使用米尺、尺子等,教师进而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厘米。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厘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厘米尺的特点,如每个小格代表1厘米,10个小格代表10厘米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厘米尺测量实物长度。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方法不正确的学生。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知识梳理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引入今天学习内容)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基础练习二、新知探究(1)观察尺子(2)认识、感受1厘米(cm)“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三、知识运用看课件做题四、总结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二、20厘米—5厘米=厘米10厘米—3厘米=厘米8厘米+6厘米=厘米3厘米+4厘米=厘米当堂检测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2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3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xx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厘米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 运用厘米进行测量和计算二、教学内容1. 厘米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介绍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cm,等于1/100米。
- 引导学生了解厘米的基本特征:厘米是一种小单位,常用于测量较短的距离,如铅笔、手机的长度等。
2. 厘米的换算关系- 讲解厘米与米、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0厘米,1分米 = 10厘米。
- 示范如何将厘米换算为米或分米,以及如何将米或分米换算为厘米。
3. 运用厘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厘米知识进行解答。
- 练测量物体长度、宽度等,以及求解两个物体长度之差等计算问题。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厘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动讨论,共同解决一些测量和计算问题。
- 实践操作:提供测量器具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些物体,并进行实际操作练。
- 游戏比赛:设计一些趣味的游戏和竞赛,以增加学生对厘米认识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 学生答题:通过书面或口头答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 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正确运用厘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 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五、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测量器具(尺子、软尺等)- 教学课件和练题六、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厘米与毫米的换算、厘米与千米的换算等。
- 给予学生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以上是《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厘米概念教案设计
厘米概念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厘米的定义和含义,掌握厘米的常用量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进行厘米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厘米的定义和含义2.厘米的量词与换算关系3.厘米的加减乘除运算三、教学步骤1.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的概念,告诉学生我们常用的尺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长度,而我们所使用的尺子的单位叫做厘米,简称“cm”。
(2)教师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米尺,告诉学生对于一段很长的物体进行测量时,通常用的是米尺。
然而,对于一些不太长的物品,用米尺显得不太方便,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尺子里的小单位——厘米进行测量。
2.讲解(1)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厘米”的定义和含义。
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它表示一个长度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长度。
即:1cm=0.01m。
(2)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1千米等于100000厘米等。
(3)教师讲解常用的厘米量词如:毫米、分米、米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量词的含义,并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教师向学生讲解厘米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进行练习。
3.演示(1)教师以实例向学生进行演示:将一条2.5厘米的细绳加上一条长度为4厘米的细绳,若将这两条细绳合在一起,它们的总长是多少呢?(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计算,并进行讲解。
4.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厘米的加减乘除”。
(2)教师监督学生的练习,协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和含义,了解了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掌握了厘米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刻苦钻研、努力思考,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厘米的概念和含义,掌握厘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示意图,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2.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
四、教学过程:(一)、讲述故事,激趣导入:1.熊大想给翠花送一份生日礼物,可他觉得礼物盒很难看,想给其中的一条边镶上花边,可他不知道该买多长的花边,于是找来熊二、吉吉国王、松鼠帮忙。
可是一会儿他们就吵了起来。
原来,熊二用手掌去量边长,觉得刚好一个熊掌长;而吉吉用香蕉量,发现有3根香蕉长;松鼠量出来却是四颗松果长。
这时候,熊大可迷糊了。
课件出示(熊大说:这可真奇怪,明明盒子没变,怎么他们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哪?)(引导学生得出: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
)2.师: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通常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二)、观察探究,认识直尺和厘米:1、认识直尺(1).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尺子?(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各种尺子。
师:生活中的尺子多种多样,而我们量长度常用的是米尺,你们手里拿的直尺是米尺的一部分。
(3).观察直尺。
师:经过你们提醒,熊大明白该用尺子来量礼物盒的长度。
它赶紧找来尺子,可一拿到尺子他却愣住了,怎么回事哪?咱们来听听。
课件出示(熊大说:俺们可不认识尺子呀,小朋友们你能帮助俺认识尺子吗?)师:现在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学生汇报)介绍:刻度线、零刻度、cm。
2、认识厘米(1).认识1厘米①认一认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从0刻度到刻度1,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1厘米可以写作1cm,读作1厘米。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生:……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
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在实际的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1、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
2、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3、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用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
生:作答。
教师引导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我们一起用铅笔、数学书、手指、动手量一量好吗?
生:好。
(动手量。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生:我用数学书量的,课桌比三本数学书的长度短一点。
生:课桌有四支铅笔长。
生:桌子有两个文具盒那么长。
生:我用尺子量的,有53厘米。
生:我用作业本量的,有两个作业本那么长。
师: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量出了桌子的长度,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大家量的结果,为什么大家的课桌都是一样长的,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量的工具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你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
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大家测量数据也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不便,看来有必要统一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呢?生:作答。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直尺
师:出示直尺,问:这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这是直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拿出你们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多媒体课件出示直尺。
生:尺子上有一些长线和短线,还有数字和cm。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谁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吗?
生:叫刻度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问过姐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对,这些线叫刻度线。
找一找,这些刻度线和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生:0和第一根线是对着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
你能学着给数字1对着的长刻度线取名吗?
生:1刻度线。
师:真棒,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什么? 7呢?
生:5刻度线。
7刻度线。
师: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1大格。
,比较一下每一大格的长度怎样?
生:每一个大格的长度相等。
师:数一数,你的尺子上有几个大格?
生:有10个大格。
(二)认识1厘米
师: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告诉我们长度的。
你知道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是表示多长吗?
生:不知道。
生:1厘米。
师:对,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表示1厘米,厘米可以写成cm。
(多媒体课件闪动显示1厘米)。
从0 到1是1厘米。
你还能说出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
生:从5到6是1厘米。
生:从1到2是1厘米。
师:看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
从“0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几大格,是几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
同桌互相说说。
(三)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从直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从自己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量量我们的手指宽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
呵呵,这个重大发现有价值吗?
生:有,我能看它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真会动脑子。
1厘米有这么长(手势比划)那2厘米呢?4厘米呢?(验证一下)
(四)量长度
师:知道了长度单位,我们就能用它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了。
请孩子们拿出小棒,猜一猜,小棒大约有多长?
生:小棒大约有4厘米。
生:小棒大约有6厘米。
生:小棒大约有5厘米。
师:你能量出它的长度来验证吗?试试看。
把你量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好的?
生:(到前面边说边演示)我是这样量的,尺子和小棒的左边对整齐,小棒的右边对着尺子的4和5之间,小棒长大约4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5,小棒长是5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2,另一端对着7,7减2是5,小棒长5厘米。
师: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小朋友量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
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多媒体课件显示三种量小棒的方法)
生:我同意第二种。
因为从0到5才是5厘米。
第一种0前面没有刻度,不能量出那一部分的长度。
生:第二种也可以,但容易读错。
师:说得好,刚才都是那些孩子猜对了?
师:谁能说说怎样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生:用0刻度线对着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应用提高
(一)自主探究
1、量铅笔
师:小朋友会量物体的长度了,想不想知道你的铅笔的长度?
生:想。
师:选出你手中最长的一枝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量出它的长度告诉同桌,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师:刚才你们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生:我的尺子没有那么长。
生:一次量不完,要量两次。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量的吗?
生:我是这样量的。
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量到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时,我在铅笔上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
把两次的长度相加就是铅笔的长度。
我的铅笔长12厘米。
师:真会动脑子,你是用这种方法量的同学真棒。
如果不是的请大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再量一次好吗?
2、量数学书的长度。
师:还想量吗?
生:想。
师:这一次量数学书,先猜一猜,数学书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
师:谁量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先量了一次,看看剩下的与第一次量的差不多,我就知道大约是20厘米。
生:数学书长21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先把数学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在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
再作上记号,再量。
把三次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师:真能干。
师小结:当尺子不够长时,量一次后,在直尺的右端作上记号,顺便写上量的数字,再量。
把几次量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二)小组合作
师:每人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量给小组的伙伴看一看,并说出量出的长度。
有时间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物体量。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量的这些物体你认为是长还是短?
生:短。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直尺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师:说得好,量较短的物体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四、交流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1厘米有一个手指的宽度。
生:我知道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直尺。
生:我知道量物体要把它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生:我知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测量长度的问题就难不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