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体验数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55-01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新课程标准》体会最多的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演讲多次,不如学生亲自做一下、体验一下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紧紧抓住让学生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下面结合“圆柱”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是如何体现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的。

一、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应当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以前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都是让学生先搜集生活中的圆柱,在课上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后再做一个圆柱。而本次教圆柱的认识时,我想可不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圆柱呢?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经理、去体验、去感悟,这不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吗!于是我在讲此课之前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做一个圆柱体,然后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第二天上课,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讲解,而是首先让学生说出昨晚在家做圆柱体时所遇到的困难,再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在交流探索中,发

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二、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本质,形成正确概念。记得美国华盛顿某实验室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这样,只有自己动手做了以后,他才真正地理解。

第二天上课,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同学在说:“圆柱好难做呀,圆柱的两个盖不是大就是小,真麻烦!”“要量好尺寸做,你以为是随便做两个盖啊!”另一个学生说得振振有词。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在课上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做圆柱的过程。学生讨论的非常积极、主动、热烈,在汇报过程中,学生是这样说的:

甲组:我们是这样做的,我先剪了一个长方形,做了一个筒,接下来我该剪两个圆了,但是我剪了很多圆,都不合适,不是大就是小。可把我气坏了。然而我又想,这里面准有一定的奥秘。经过我的研究思考与我们小组的研究讨论,我知道了,这个圆的周长应当等于长方形的长。

乙组:我还有一个补充,剪下来的两个圆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丙组:我是这样做的,我先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圆作圆柱的底。但是在剪长方形的时候,遇到了和甲组一样的难题,长方形的长不是长了就是短了,后来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也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应该等于圆的周长。

丁组:我发现了我们做出来的圆柱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细。

这时我又反问一句:那圆柱的高矮粗细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丁组:圆柱的高矮由长方形的高来决定,圆柱的粗细由长方形的长来决定。

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圆柱的特征。就这样,这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柱的特征,真正让学生在“做”中经历了数学学习过程。传统的“圆柱的认识”的教学,都是先搜集生活中的圆柱,课上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后,再做一个圆柱。学生是在已有知识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而并没有真正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用书本的结果代替学生的思维,数学知识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摒弃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参与就有隔靴骚痒之感,体验不深刻,而无益于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个性品质的主动发展。本堂课的教学则是在做与说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圆柱的特征,真正经历了一个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主,由实践活动到理性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学会”的任务,从学生参与活动的那种积极性可以得知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会很深刻。

在整个教学中,以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了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

数学。

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节课过后,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不是单单为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