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玩数学
以“玩”促学 以“趣”启智
以“玩”促学以“趣”启智作者:涂传山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06期摘要:“玩”是学生的天性,“趣”是数学的特质。
基于数学的特质和学生生命发展的诉求,数学教学应当“以玩促学”“以趣启智”。
让学生在“慧玩”“赏玩”“探玩”“研玩”中感受、体验数学的“智趣”“情趣”“奇趣”与“理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玩文化;智趣;情趣;理趣;奇趣“数学好玩”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为2002年 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 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题词。
“玩”是学生的天性,“趣”是数学的特质。
从学生生命生长和数学学科特质出发,以“玩”促学,以“趣”启智。
如此,“趣”因“玩”生,“玩”因“趣”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玩”,让学生“玩”出智慧,“玩”出学问,“玩”出文化,“玩”出灵动,“玩”出创意。
一、慧玩,用“智趣数学”开启学生心智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一直倡导“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什么是“有营养的数学”?所谓“有营养的数学”,是指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要能突出数学本质,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
什么是“好吃的数学”?所谓“好吃的数学”,是指数学教学要有“儿童味”,要能够让学生品尝到数学之“趣”。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品尝到数学内在的“智趣”美味,那么学生就容易患上“数学恐惧症”。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慧玩”,让学生领略数学“智趣”,用数学的“智趣”开启学生心智。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笔者组织学生玩“重新接回尾巴”游戏。
游戏的学具是用一个正六边形和正方形纸板组合成一个“小猴子吃桃”的图案。
当正六边形和正方形开始旋转时,猴子的尾巴就断了。
什么时候能够重新接回尾巴呢?学生展开积极的猜想:有的说转动6下,有的说转动4下,还有的说转动12下。
到底多少下?学生动手操作展开数学实验,第一次是12下,第二次是24下,第三次是36下……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很快,学生从游戏中发现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原来转动次数是正六边形边数6和正方形边数4的公倍数。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我见论文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之我见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
所以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制学具,合作学习并进行创造性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知识。
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做和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就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学生自制学具,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
让学生自制学具,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
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型的实物模型。
提示:制作圆柱时必须先画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而成。
学生通过想想画画,剪剪贴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
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图形相拼,制作出火箭、电视塔、房屋等模型。
再如“时、分、秒”的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感知将圆等分60份的方法(先用折纸法将圆周分成12等份,再将每份等分5小格),并且要求学生依照时钟每五格标注一个数字,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活动中形成对时间概念的表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动手实践能力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充分地说明了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乐于动手实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趣味性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重新从数学的视角审视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主动结合自己数学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这样设计活动。
(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时间把红领巾系好?生:不到1分钟。
生:半分钟生:大约20分钟师:我们来比一比,好吗?系好以后要自己看一看用了多长时间,可以吗?(二)探究新知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绩?生:15秒生:10秒生:9秒师:这位同学太棒了,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师;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生:因为“秒”比“分”要少。
生:因为用的时间很短.师:说的真好,计量最短的时间,常用“秒”这样的时间单位。
……以上的活动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用玩游戏的实践活动形式呈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
在这种情景中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玩中求学,在学中求乐的氛围中想,做,说,获取新知。
二、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新领域的过程,在探究中,学生的新奇,促使学生去触摸,去感受,去猜测,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论证,力求出现一个可能出现的结论。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的分解与组成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的分解与组成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教案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
一、动手操作。
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4、小朋友再按这种方法分一下你的学具。
二、演示分合式,学习两个部分数间的互换关系。
1、出示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的分合式,让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发现两种分法分出来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总数没有变。
2、同样观察5分成2和3,5分成3和2的分合式之间的互换关系。
三、猜棋子游戏。
四、指导幼儿完成《数学》p16的练习。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
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中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成教案1、学习5的分解组成,会按顺序分合。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2、初步理解数的组成中的互换规律。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雪花片人手5个,菠萝图片5个一、动手操作2、请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按顺序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分法:在磁板上分5个菠萝的图片,分好一个说一遍意思,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等,师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分合式;依次摆下去。
3、提问:你是这样分的吗?这样分有什么好处?引导幼儿学会这种按顺序依次分的方法,以免漏掉。
幼儿园教育游戏:趣味数学启蒙活动案例
幼儿园教育游戏:趣味数学启蒙活动案例在幼儿园阶段,教育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尤其在数学启蒙阶段,通过趣味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兴趣,并发展数学思维。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幼儿园数学启蒙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1. 游戏案例一:数学感知在幼儿园教育中,数学感知是幼儿数学启蒙的重要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找数字”游戏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
比如在室内或者室外环境中,设置隐藏各种数字的任务,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到并拾取数字。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了数字。
2. 游戏案例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幼儿数学启蒙的有效手段。
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可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游戏中设置算术题,让幼儿通过游戏答题来巩固数字与数量的认识;或者设计数学拼图游戏,让幼儿通过拼图认识各种图形。
这样的数学游戏既能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又可以增加幼儿的游戏乐趣。
3. 游戏案例三:数学实践数学实践是幼儿数学启蒙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制作手工、做游戏等活动来让幼儿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彩色串珠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颜色、形状的认知;或者通过游戏中的分组合作来巩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幼儿的亲身体验,同时也让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
在教育游戏中,趣味的数学启蒙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开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潜能,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从简单的数字认知到数学实践,都离不开游戏的点缀。
我个人认为,通过这样趣味十足的数学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玩中学会数学,而且也能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几个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育游戏在数学启蒙中的重要性。
游戏既是幼儿们学习数学的方式,也是老师们教学的手段。
在实际的教育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启蒙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浅谈数学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地教学操作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渝北区回兴中心小学—刘成菊“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
”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动手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烟云”,很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
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
作为教师,大家知道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数学操作活动正是这样的一座联系具体到抽象之间的桥梁。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操作在数学课上往往占据着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也是广大教师已经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因此,上好操作课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一、数学操作课的作用(一)动手操作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础,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说,多动手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
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
所以,动手操作学生受益匪浅。
(二)、数学操作活动中有学生必需学习的操作技能。
如学生在利用测量工具测量角的度数、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作图工具画几何图形等活动中的技能就是这种操作技能。
(三)、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新知。
如:认识平均分的“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这样学生对平均分记忆深刻,比老师灌输强多了。
(四)、操作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
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工具中自己选择工具,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学生积极性高,并且各组都探究出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它们每个角都是直角,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2年级数学教案《玩一玩,做一做》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玩一玩,做一做》2、教材分析教材非常注重选择生活的、有趣的、蕴含数学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教材通过学生非常喜欢的华容道游戏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帮助曹操逃走,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并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移动车辆出停车场的问题,让学生在富有生活趣味的游戏中,完成平移的任务,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孩子非常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活动,比如制作陀螺、竹蜻蜓、风车,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观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喜欢玩游戏、喜欢动手操作。
故而本节课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又是利用iPad进行教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iPad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会前后、上下平移物体,能动手制作一些可以旋转的物体,在玩中体会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按要求平移物体到出口。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教学时教师首先创设华容道游戏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教师解释游戏规则,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是谁朝什么方向走了几格,体会平移现象。
幼儿数学动手操作文案
幼儿数学动手操作文案《幼儿数学动手操作:打开智慧之门的好玩钥匙》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幼儿数学动手操作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咱都知道,小娃娃们那脑袋瓜呀,就像一个个等待开启的神奇小宝箱。
而数学动手操作呢,嘿,那就是打开这宝箱的好玩钥匙!这可不是我瞎说啊,你们想想,让小家伙们光坐在那听咱们讲数学,那多无聊啊,没一会儿就得走神儿。
但要是让他们动起小手来,那可就不一样啦!就说玩积木吧,几块小积木,让孩子们摆来摆去,一会儿搭个高塔,一会儿拼个小车。
嘿,这不就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感和形状认知嘛。
再看看搭积木的过程,那就是一道道小小数学题呀。
用了几块积木呀,不同形状的有几个呀。
小娃娃们玩儿得不亦乐乎,完全不知道自己就在学数学呢。
还有画画呀,让孩子们给画里的小动物分分类,数一数有几只。
哎呀呀,这既是画画又是学数学呀。
他们可喜欢这种好玩的事儿啦,一点儿都不觉得是在学习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家小侄儿玩贴纸游戏,那可把他乐坏了。
我告诉他,要把三角形贴在这里,圆形贴在那里,他贴得可带劲了。
这可不就是在认图形、学分类嘛。
幼儿数学动手操作,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它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那些看似复杂的数学知识。
而且呀,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灵活了,脑袋也更灵光啦。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操作活动,它们就像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宝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数学能力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总之呢,幼儿数学动手操作是个超级棒的事儿。
它让学习变得有趣、好玩,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数学。
所以呀,咱大人们可得多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在数学的世界里玩耍、探索。
啥也不说了,赶紧带着家里的小宝贝们动起来吧!。
初中数学操作游戏教案
初中数学操作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理解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平面几何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掌握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操作游戏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设计操作游戏。
4. 操作游戏的实施: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观察和分析游戏中的几何现象,总结规律。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的过程,总结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利用操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操作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几何图形和实物模型。
2. 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素材。
3. 学习小组的分工和合作工具。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在操作游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难度的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又要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3.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2000字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小学阶段是全人生中最有创造和想象力的时期,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一、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发现问题的本质。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中抽象、模糊的概念和规律,提升他们关心、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分数,通过实际的操作,能够感受到分数大小的差异,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除了学习分数之外,生动的教学、有操作性的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发现问题和探求答案。
例如,数字布置游戏可以运用小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通过游戏累积数码、认识数码位数,让小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学会数学的原理。
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运用知识点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课堂教学工具,如比拼卡和字母卡,通过看、摸、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
这些小玩具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让学生将抽象问题转变为具体形象,使学生在看到或感觉到数字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
在课外促进数学发展的时间,同样可以动手实践。
比如,在假期进行的积木拼图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专注和想象力,每块积木是一个数字或形状,学生将不同的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数字和几何图形。
这样,学生可以在拼图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这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常识应用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有趣的图形 动手做(三)》公开课教案_16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动手做(三)(欣赏与设计)一、教材分析:“动手做(三)”是利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组合能够创造出许多有趣、美丽的图案。
教材表现了四幅图案,这些图案不但有趣,而且反映了一定的主题。
本课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涂、画、拼、欣赏和设计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抽象出平面图形和对图形实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协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学习轴对称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
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节课的难点应是练一练第1题,找图形并涂色,这个活动对培养学生辨认图形的水平很有好处,由于学生仅仅初步理解六边形、梯形,所以在图案中找出这几种图形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感受图案的组成和美化过程。
2.通过涂色活动,培养辨认图形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图案的欣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欣赏美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的辨认和图案的欣赏。
难点:感受图案的组成和美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教具:教学课件。
学生:彩色笔、一张白纸、胶水棒。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到图形乐园去逛逛,(出示课件:上面画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最喜欢哪个图形?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这些图形能够拼成许多漂亮的图案,快随老师去看看吧!(出示动画课件:用基本图形拼成的小鱼、小鸡、房子、大树等)看到这些图形,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这些小鱼、小鸡、房子、大树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用心发现,随时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2
1、《森林运动会》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
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
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
”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1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
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
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
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
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
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3、《1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初中数学手指操教案人教版
初中数学手指操教案人教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指操的活动,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直观感受。
3. 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手指操活动:通过手指操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概念的直观形象。
2. 数学知识:结合手指操,复习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引起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手指操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指操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二、手指操活动(15分钟)1. 教师展示手指操,学生跟随操作。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指操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如数字的形状、大小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手指操中的数学知识。
三、数学知识复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手指操中的数学知识,如数字、形状等。
2. 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教师针对手指操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手指操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示将继续巩固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手指操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动手操作法
方法点一运用借助实物模拟操作法解决问题例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20次,折后的每份占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方法指导利用一张正方形纸进行对折操作,寻找对折次数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操作发现,对折20次,一共把这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占这张正方形纸的。
正确解答每份占这张正方形纸的。
答:折后的每份占这张正方形纸的。
例2有一张长20分米,宽15分米的铁皮,在四个角上分别裁下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后,再把它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求容器的容积。
方法指导利用一张长方形纸进行剪、折等具体操作,探究长方形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正确解答(20-5-5)×(15-5-5)×5=10×5×5=250(立方分米)=250(升)答:容积是250升。
例3有一张长31.4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蓝蓝横着卷成一个圆柱,朵朵竖着也卷成一个圆柱。
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立方厘米?方法指导利用长方形纸进行卷叠,标示数据再计算。
情况一以长为高,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正确解答情况一把18.84厘米作为底面圆的周长。
半径:18.84÷3.14÷2=3(厘米)圆柱的体积:3.14×32×31.4=887.364(立方厘米)情况二把31.4厘米作为底面圆的周长。
半径:31.4÷3.14÷2=5(厘米)圆柱的体积:3.14×52×18.84=1478.94(立方厘米)两个圆柱相差:1478.94-887.364=591.576(立方厘米)答:把31.4厘米作为底面圆的周长,18.84厘米作为高的圆柱的体积大,大591.576立方厘米。
例4设计包装方式:共有3个钢笔盒。
已知每个钢笔盒长7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
请你包装一下。
有几种方案?分别用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方法指导利用三个长方体盒子进行拼摆,标示数据再计算。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数学小游戏
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数学小游戏【导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知识是具有严密逻辑的一种知识,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性有利于训练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的智力。
适合一年级的数学小游戏篇一《摸几何图形》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游戏过程:(1)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2)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3)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
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
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
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适合一年级的数学小游戏篇二《猜拳游戏》游戏目的:练习数的组成游戏过程:例如: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2和4合成6可以老师和学生猜,同桌互相猜“拍手”游戏目的:练习数的组成游戏过程: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适合一年级的数学小游戏篇三《找朋友》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游戏准备: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游戏过程: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适合一年级的数学小游戏篇四《拼一拼,摆一摆》游戏目的: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游戏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游戏过程: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适合一年级的数学小游戏篇五《搭积木》游戏目的: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游戏过程: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4.全体学生评判出作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制作正方体》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制作正方体》及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制作正方体》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制作正方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活动延伸: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
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和定理的表达方式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扰和抵触情绪,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用感官去感受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将纸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而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和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动手操作环节。
在布置任务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实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定理的证明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设计解题步骤和操作流程。
2.提供实物模型和教具。
实物模型和教具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工具。
例如,利用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概念和定理。
利用计算器和几何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操作。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动手解决问题,相互合作、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图表、实时操作等教学工具,通过呈现直观的图像、视频和动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中认识数字0-5的方法与技巧
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中认识数字0-5的方法与技巧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案中认识数字0-5的方法与技巧1. 引言数字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认识数字0-5,幼儿园的数学启蒙教案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幼儿园数学启蒙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字0-5,为他们未来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方法一:视觉辅助法幼儿天生对图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视觉辅助法可以帮助他们直观地认识数字0-5。
教师可以使用卡片、图表或者贴纸等可视化物品,展示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用五个苹果图标来代表数字5,而用五个纸板上贴着数字2的图标来表示数字2。
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将更容易理解不同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3. 方法二:动手操作法幼儿在数学启蒙阶段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数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数字标记的实物,例如数字形状的积木、数字卡片或者数字拼图。
幼儿可以通过将这些实物进行排序、组合或者分拣的方式来认识0-5这些数字。
可以让幼儿将两个数字积木拼在一起,形成数字2,或者将五颗珠子放入带有数字5的盒子内。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4. 方法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方法,可以在幼儿园数学启蒙中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数字拾取游戏,将数字0-5分别贴在教室的不同角落,然后要求幼儿根据听到的数字去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种游戏能够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通过实际动作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5. 方法四:数字故事法幼儿对故事情节有着浓厚的兴趣,将数字融入故事情节中是一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简单有趣的故事,其中涉及到数字0-5的概念。
通过阅读故事并配以图画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代表的具体含义。
故事中可以描述小猫捉到了0只老鼠,或者小兔子和小鸟一起分享了5个胡萝卜。
这样的故事能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动手操作玩数学
作者:陆联中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也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
文章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构建互动课堂,实现动手操作玩数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综合能力;策略
新形势下的新的课堂观也倡导活动教学,倡导改变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模式,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思维、逻辑性也比较强。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喜欢动,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的问题谈几点思考,以飨共享。
一、导入时开展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数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感、排斥心理。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任务。
新课改背景下,多数教师也都认识到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兴趣的激发方法也进行不断的探讨,的确让课堂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课堂不再沉闷、不再低效。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导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而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导入被教师所忽视。
以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兴趣,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抓硬币”游戏:首先呈现出一个不透明的布袋子,里面装有9个1角的硬币,然后让学生任意抓取硬币,每一个学生抓取后,数一数抓取到几个硬币,并且报出数字,说说是多少钱;让一个学生将硬币全部取出,看看是多少,教师再提出问题:9角够不够1元?再加几个一角够一元?当学生说出“再加1角够一元”时,教师继续问:10个1角是1元,那么9个一角是多少元?刚才你们每一次抓取的硬币是多少元?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
这样的导入,以操作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调动学生探究学生的欲望,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