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数学的殿堂
记四川省特级教师高力
为孩子推开“数学”殿堂之门——记四川省特级教师高力他,将三尺讲台当作田园,用智慧耕耘、用爱心灌溉;他潜心穷经,锐意求索,用自己的睿智、精思、勤奋为孩子们推开“数学”殿堂之门。
他,就是汇东实验学校的高力。
不会打牌的“独行者”高力热爱教育,全身心扑在教书育人上,课余时间全都用于钻研业务,打牌不沾边,下棋不入门,同事称之为“独行者”、“工作狂”。
他没有豪言壮语,只要学校有安排,就全力以赴。
06年始,高力担任三个班数学教学、一个班班主任和数学教研组长工作,任务繁重,周课时22节,每天有五六节,几乎节节站在课堂上,学生的作业放在课间和中午批改,白天的考试卷,利用晚上批改,同时还要通过电话、QQ群等形式解答学生问题。
多年来,高力就这样勤奋工作着,无论生病和家里大小事,甚至岳母去世都从未耽误一节课。
教育无小事。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细微末节的小事,都蕴含神奇的力量。
高力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学生。
后来在同济大学读书的学生小殷说,自己就是受高老师精神影响,才不断发奋努力的。
学生们在毕业感言中说:在遇到的老师中,高老师最“给力”,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批阅完毕,头天的考试卷第二天就阅完发到学生手中。
在学生心目中,高老师不仅是优秀的数学老师,更是一位超越平常意义的“恩师”,为了学生竭尽心力。
每届带出“最优秀”的班级每期开学,家长们总是千方百计把孩子放到高力班上,因为高力对学生既严格又爱护,更懂得关怀而不溺爱。
高力也总是不负众望,每届都能带出最优秀的班级,无论成绩、体育艺术、文明创建均居同年级之首。
这“最优秀”的背后,有着高力多少默默地付出。
2002级学生小健,厌学情绪重,成绩差。
高力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创设让小键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次,批改作业发现小健有一道题解法新颖,就搞了“猜猜是谁”的小活动:班上有位同学用一种非常新颖、与众不同的方法巧妙解答了一道题,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小健因此受到鼓舞,学习热情高涨,中考成绩进入优生行列。
用真正的数学吸引学生,让学生习得真正的数学
⽤真正的数学吸引学⽣,让学⽣习得真正的数学此次专访,我第⼀次见到张雪明⽼师,也是我第⼀次访问数学教师。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既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的数学⽼师⾝上竟处处透着儒雅,与既有印象中数学⽼师的形象并不⼗分相符,倒更像是位温⽂尔雅、学术渊博的语⽂⽼师。
不知道这样⼀位特别的⽼师在教学上是否也会打破⼤家对于数学的传统认知⽽别具⼀格呢?数学特级教师张雪明⼈⽂特⾊下的数学教学当我们提到复旦附中,⾸先就会想到这是⼀所⼈⽂⽓息很浓的中学。
因此,我不禁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数学教学上会不会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对此,张⽼师表⽰,正由于⼈⽂见长的特⾊,复旦附中⼀直会被误解理科是被弱化的,⽽事实却并⾮如此。
据张⽼师介绍,他⽬前带的班级被称为“⽂科班”,在《中国诗词⼤会》中崭露头⾓的武亦姝就在这个班级。
不可否认,从唐诗宋词到阅读写作,孩⼦们的能⼒的确出类拔萃。
讲到这⾥,张⽼师还跟我分享了⼀件教学中的趣事。
⽼师告诉同学们数学⼀定要“⼼有千千结”,就是说⼀道题⽬做完了之后还要有“结”,要存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但当⽼师说到这句话来源于琼瑶的书名时,就有学⽣⽴即纠正原出处是北宋词⼈张先的《千秋岁》。
张⽼师⼤感意外,在查证后为孩⼦们的诗词知识储备既惊喜⼜感动。
事实证明,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也是相当好的。
张⽼师说,数学讲究逻辑思维,但这些孩⼦的思维品质已经远远超过这些,逻辑的、形象的、抽象的、直觉的,组合到⼀起之后他们的思维能⼒会更强。
其中较为特别的是形象思维,⽂化、艺术的内容会强化形象思维,到了数学领域中就是形象思维下的直觉、灵感、⽕花。
⽽这些往往是⾯对⼀道题⽬或解决⼀个问题时第⼀步需要产出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发展出“因为……所以……”的推理过程。
除此之外,张⽼师还告诉我,复旦附中的数学教学与复旦⼤学数学系保持了⼀贯性。
“我们的数学教学保持尽可能的严格性,关注数学的本质,极⼒避免为了考试⽽设置的脑筋急转弯。
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课堂经纬 Biblioteka 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土 玉环
( 连云港 市东海县石榴 中心小 学, 江苏省 2 2 2 3 1 4 )
摘
要: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 , 就是 生活体验 的一种积 累。他们 用 自己的 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做 出一种解读。在 小学数学教学 中, 如
果能够密切联 系他们 的生活 实际与情感, 利用他们喜闻 乐见的素材唤起其 原有 的经验, 学> - j - 起 来必然亲切 实在, 有趣 易懂。
一
、
. 合作探究 . 验 证 猜 想 识 面, 激活学生 的思维, 便 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目标, 注入与学 生的 2 生 活实际的情景 成分 , 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育 与美德教育, 让人文情 教学 中初步向学生渗透重要 的数学思想 :用 比较简单 的例子 感渗透到学生心灵 。如在对分数 的初步认 识的教学 中, 我在课 后有 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 。学 生通过猜测 、 验证 、 推理 等有 序的探究 初 步体会植树 问题 的数学思想方法 。 意识地 出过一道这样的题: 有8 个香 蕉, 懒羊羊吃 了其 中 4个, 懒 羊 活动 , . 情 境 引入 . 推 理 扩 展 羊 吃了这些 香蕉 的几 分之几 ? 并 进行如下 引导 : ( 1 ) 如果余 下 的平 3 突破 了“ 两端都栽 ” 的难 点后 , 结合直观的情境 , 通过 推理 大胆 均分 给喜羊 羊和美羊 羊吃, 各吃 了几 分之几? ( 2 ) 懒 羊羊 吃 了几 分 只栽 端 ” 和“ 两端都 不栽 ” 的情 况 , 并通 过课件演 示 、 验证结 之几 ? 喜羊羊 、 美羊 羊各吃 了几分之几 ? 谁吃得 多? 为什 么? ( 3 ) 如果 猜想 “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摘要】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教师只有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才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来源;运用;生活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只有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才能学好数学。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学生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
当然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我先让学生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并把它们剪下来,然后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以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拼接过程中,脑海也会产生不少疑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每个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回顾“旋转平移”的情景,从而发现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实施“教学做合一”理论让数学知识在“做”中自然流淌
2018.No01摘 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之一,他认为:“教的法子是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本文在陶行知教育理论下,通过教学实践,阐述导学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学生在“做”中学,让数学知识在“做”中自然流淌。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导学式教学法 陶行知 教育理论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些都受启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近几年,我校跟着大部队的步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过去的讲堂变成了学堂,大胆尝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策略。
几年来,我校在探索学习“导学案”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效果甚微。
我们不禁在检讨自身的问题的同时,也发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强。
由于地处海岛小学,学生基本由爷爷奶奶照顾,父亲捕鱼,留在本岛的母亲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外,时常打麻将,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导学单。
结合这些因实施“教学做合一”理论 让数学知识在“做”中自然流淌王明敏(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中心小学)素,我校力求用更合理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①情境导入→②引学新知→③应用实践→④课堂小结。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发言稿(通用6篇)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发言稿(通用6篇)小学优秀数学教师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首先感谢中心校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对搞好教学工作,每个人的认识和所采用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向大家汇报,称不起经验,仅想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因此,教师要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一个重要因素。
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这门课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比如我们班的孙苗苗同学,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母亲一人带他们姊妹俩生活,有时时间上照顾不到他俩,有几次下午放学后我遇见他俩就在校门口待着,我主动去和他们交流,问问等妈妈的时间长不长,饿不饿,有时给点吃的,并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这样自然而然的拉近了我俩的距离,她对我产生很强的信任感、亲近感,更加喜欢我了,也喜欢我所带的数学课了。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力求形式新颖,直观明了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论文
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摘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积累。
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做出一种解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与情感,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习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关键词:数学教学;真情实感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91-001让学生徜徉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潜移默化,可形成一定的数学修养。
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真情实感来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围绕练习题的难度和涉及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目标,注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景成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与美德教育,让人文情感渗透到学生心灵。
如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在课后有意识地出过一道这样的题:有8个香蕉,懒羊羊吃了其中4个,懒羊羊吃了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并进行如下引导:(1)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吃,各吃了几分之几?(2)懒羊羊吃了几分之几?喜羊羊、美羊羊各吃了几分之几?谁吃得多?为什么?(3)如果你是懒羊羊,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你会怎样分配这些香蕉?结果表明:不仅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结合现实对试题进行思考,使生活情感在解决试题的过程中得以凸现,增强数学的生机和人情味。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创设生活情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组织教学,用生活中的或身边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来教学,学生活生生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做到这样的教学,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将益智数学游戏融于教学中,让学生乐学数学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何将数学游戏更恰当地融入课堂,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验,这是有意义的尝试,它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最新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最新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最新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在当下社会,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发言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
怎么写发言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初中数学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教了几年初三数学,经验不是很多,勉强总结如下:一、充分备课,是课堂成功的法宝1、备好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
2、备好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
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
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可能会有分歧,何处可进行拓展,激发创新的火花。
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教学方案。
教案设计是应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
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
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殿堂
经 过 大家 的思 考 大 部 分 同学 发 现 : 还 有 一 个 学 生 说 : 以后 我 们 研 究 “
一
番沟通 之后 ,大家摩拳擦掌 , 参
与的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 了。
个 图形 , 要从 三个 方面 学 习, 一是 能
师: 同学们 , 回想一 下前 面我们 学
生 1是对 比线段 学习的程 序想到的。 :
这是多么好 的开端啊 , 使得这节课 “ 的比较” 的研究一开始就与前面 学 角 习的“ 线段的 比较 ” 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看来 “ 线段 的比较 ” 一知识对 本 这
节 课 很 重 要 , 么 我们 先 共 同 回顾 :线 那 “ 段 大 小 比较 ” 的 方法 、线 段 的和 与 差 ” “
一
比较” 下面我们进行深入研 究。 了,
研 究 活 动 一
趁热打铁 , 我继续 追问 : 经历“ 角的 比较”角 的和与差 ”角 的平分线” “ “ 的研
师 : 每 个 组 提 供 一 些 学 具 ( 种 给 两
究过程 , 你获得 了怎样 的研 究问题 的思
想 和 方 法 呢?
不等 角的纸板 )还有图形 , , 请各 小组充 分利 用老师提供 的素材 , 究“ 研 角的 大 小比较” 有哪 些方 法、 什么是“ 角的和与 差” 请 同学们在研 究每 一个知识 时 : 呢。 尝试能用尺规画 出来 , 用数 学语 言说 出 来, 用几何符号表示 出来。
习线段 这 个知 识 的程 序是 怎样 的呢 ?
用尺规画出来 , 二是能用数学语 言说 出
来 , 是 能 用 几何 符号 表 示 出来 。 三 ”
生 : 的定义 , 示法, 线段 表 线段 的比
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让数学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客观地说,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在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数学课堂的面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确实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然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多数学生学习数学非常挠头。
有的学生说:“数学只上课,不做题就好了!”面对这一无耐的结局,回头审视我们的课改。
就目前我所了解到的课改中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课堂教学,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中已有许多示例正是如此构思的,也有许多教师联系本地、本校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了不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仅仅为着“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也随之大量产生了。
例如,一教师为“同类项”这一课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其内容是辽阔的草原上牧民赶着牛羊的场面,画面、音乐非常美丽、动人。
由此,教师引出的回题是:“牧人将怎样关好赶回的牛羊?”很显然,其目的是要引出一个“物以类聚”的道理,从而导出“同类项”的概念。
诚然,这一设计也的确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有了情趣。
但是,用近5分钟的时间来引出一个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是否值得却要思考。
二是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肯定是好的方式。
但是,讨论交流的滥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
例如,有的老师将什么是负数、什么是直线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各自所给的“定义”,学生实在是无从说起;又如函数的概念本来就是一个抽象而不易理解的难点,有教师在给出几个实例后,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分组讨论,去“发现”这一概念,各组交流时要么不得要领,要么生搬书中叙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者:陆飞来源:《教育改革与实践》2013年第03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创新。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之一,但是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组织教学比较费力。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
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师生关系,引发兴趣要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上课时,教师要用微笑的脸庞、温和的语言,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惫。
还可用适当幽默的比喻激发兴趣。
在教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用一些幽默的比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告诉学生“”像剪刀,开口大的那边写较大的数,尖头那边写较小的数。
又如,判断“今年5公顷地收了150克水稻。
”时,这样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是旱涝还是虫灾?难道是忘了施肥………”。
二、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1.在应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性极其广泛,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人体中大致的比,如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后,学生兴趣高涨,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计算验证自己。
2.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品尝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比较活泼好动。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尽量不做枯燥的讲解而是创造条件,让其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从而获取知识。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就是先让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裁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想办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了。
我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
我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跟大家共同商讨:一、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数学老师要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许数学老师的一个重要的功夫就是能够把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
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是衡量数学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青岛版教材数学,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很多的图画,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尽量减少机械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采用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迷人的游戏。
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
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嘀嗒、嘀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请学生猜猜是什么?通过猜谜语自然导入课题。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学习上。
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
低年级的学生有个特点,就是容易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好哄)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就认为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情不自禁的进入角色,非常快乐的做游戏。
如在刚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学生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用加法算得好好的,为什么非的用乘法口诀?于是我讲了两只青蛙比赛数数的故事:他们比赛的内容是看谁先数到10,甲青蛙先比,它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了10:“1、2、3……10.”甲青蛙觉得速度已经够快了,一定能赢.该乙青蛙数了,他不慌不忙大嘴一张说: “俩五一十。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乙青蛙赢了。
学生听了故事都把自己置于故事情境中,谁都想当数的快的青蛙,再学乘法口诀时孩子们的情绪之高出乎意料。
接下来几天乘法口诀学的很顺利,到了九的口诀的时候出现了问题,由于口诀句数多,学生老背不准什么八九七十六、九九七十一令我非常伤脑筋。
这时我讲了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的故事:阿里巴巴发现了强盗藏宝的山洞,并且偷听到了进入山洞的口诀是:芝麻开门。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文化魅力
浅议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来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我们若能充分开发与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本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问题原因,由此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文化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问题分析首先,功利性的教学目标。
在中考的指挥鞭下,学校数学教学仍以贯彻“数学双基”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任务。
于是,数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师更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灌输更多的数学结论,做更多的应用练习,自然,就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渗透。
其次,单一的评价体系。
考试是当前初中教学唯一的评价体系,而书面考试只能从某种程度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却无法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当多样化,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更要重视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各方面因素。
再者,孤立的学科建设。
初中各门课程都是相对孤立地进行教学,各门课程往往都只注重形成学科内的知识体系而忽略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亦需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一)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
如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这样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吗?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组有何共同特点?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特点:①两个都是一次方程;②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
《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读书感悟
《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读书感悟1、什么是数学文化?近年来,“数学文化”对一线数学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却是如坠烟海,甚至什么是“数学文化”,老师们都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
阅读次书,李铁安博士对数学文化做出了概念界定“数学文化是显性的数学知识形态与隐形的数学精神形态的内在统一”,这一定义不仅富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也有清晰的实践指导意义。
国内外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定义也日益繁盛,蔚为大观。
此书中引用教育部2018年的定义为: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概念、原理、定理、公式、方法、问题等显性的数学知识形态;也包括数学知识内容所反映的客观的宇宙规律、精美的数学结构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家在发现和创造数学的过程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审美直觉、思维方式、科学精神等隐形的数学精神形态;还包括显性的数学知识形态与隐形的数学精神形态的内在统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
2、文化视角下的数学具有哪些特征?数学具有广泛、深刻、意味深长的文化特征——高度抽象性:数学产生发展的逻辑前提;逻辑严格性: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用广泛性:数学功能辐射的内在机制;不断累积性:数学文化传承的历史逻辑;审美驱动性:数学创造活动的核心动力;整体统一性:数学内在规律的逻辑归结。
3、数学的育人价值在哪里?数学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更为强劲的激发学生的诗兴智慧,更为有力的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
4、什么是数学文化课?数学文化课就是特指充分彰显数学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数学育人力量的数学课。
通常,数学文化课的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数学文化特质,师生的教学过程充满生动的数学文化创造意蕴。
一节所谓的普普通通的数学课也完全可以并应该被塑造成“数学文化课”。
让数学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殿堂
让数学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殿堂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2.还原“生活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加减混合计算题”,可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问题引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模拟“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配置生活更多的原型。
有些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历过,教师可通过创造性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让两位同学模拟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中途相遇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结构特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连乘解决问题》是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还具备了一定的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本着这种理念,我精心预设了教学过程,以下是部分课堂教学片段及上这节课时可以用到的几点策略。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问题需重视信息的捕捉和处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各种活动的过程。
《连乘解决问题》中的例题,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但我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捕捉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回放】师:这是小朋友广播操比赛的现场。
瞧,他们的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像这样的排列叫方阵,猜猜这里有几个方阵呢?(3个)真聪明,那么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现在该怎么办呢?生:找数学信息。
师:我们用圆圈来代替小朋友,先来圈一圈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3个方阵)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圈一圈,然后告诉同桌。
(学生汇报)生1:有3个方阵。
生2:每个方阵有8行。
生3:每个方阵中一行有10人。
生4:每个方阵有10列。
生5:每个方阵中一列有8人。
这节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了校运动会的录像片段,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的场景入手,让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使他们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并引起他们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
我灵活地运用了情境图,让学生用圆代替小朋友,让他们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图中的所有数学信息,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能对每个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并为后面选择合适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殿堂论文
以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殿堂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拓展思维点拨组织学生探究。
通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归纳整理思维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那么教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习掌握数学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把握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地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喜欢听形象生动的故事了,所以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小故事:猪八戒来到了花果山,趁孙悟空不在和300个小猴子分1000个桃子吃。
猪八戒说:“1000÷300=3……1,你们每人吃3个,我吃剩下的一个,小猴子一听自己可以多吃高兴极了,正在这时,孙悟空来了,听小猴子一说气得要用金箍棒追打猪八戒。
同学们,孙悟空为什么要追打猪八戒呢?”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同学们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急于知道孙悟空生气的原因,全拿起笔开始计算出1000桃子分给300个猴子后每个猴子是3个,余下的是100而不是1个桃子,于是同学们笑了起来,教师可以趁机启发学生思考:“猪八戒是如何骗小猴子的?”同学们以极大的兴趣动脑思考起来,就连那些平时不爱学习数学的后进后都眉飞色舞的举手急着要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得到了余的1在百位上,是100,而不是1,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都着鲜明的个性,在智能方面也各有不同而各有所长。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综合素质目标达成也做了越来越多的尝试和改变。
在当前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把日常教学和生活做有机的结合,并且突出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教育理念是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同时新时代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教育决不是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
所以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将应用题教学融入生活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只照本宣科地为学生讲课,而应当为学生列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解题技巧,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不感到陌生。
而且应用题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更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离开了生活实践的教学就是在建筑空中楼阁。
所以将应用题带进生活里,也有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在预习中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预先在头脑中对下一节课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和认识,也可以在学习之前激发起学生对于晦涩而陌生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追及”应用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长或者朋友的陪同与指导下做一下“你追我赶”的游戏,体会“追及”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应当尽量给予学生年龄和心智相符的指导,超过学生年龄阶段晦涩难懂的题目应用,教师要慎重利用,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反而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抵触心理,这样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数学的殿堂
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观念,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
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得法,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学越想学;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由于不懂、不会、不问、不钻研,进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逐渐的演变成厌学,这样也就使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形成了为数不少的“潜能生群体”,给他们的身心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这是要引起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对教材作信息式阐述,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学生是在听中领会教师的讲解,通过记忆掌握新知识,通过模仿教师的行动掌握新的活动方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及布置作业,贯穿着每一节数学课。
而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今天,使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数学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在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既要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能力的培养;既要重结论的提出,更要重过程的演变。
这样才能够使你的教学和传授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理。
要启发学生在自学中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想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发展逻辑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这要求学生做到如下三点——1、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维过程;2、复
习旧知识,并和新的知识联系起来;3、找出重点和自己疑惑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产生联想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通过观察活动得以发展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会僧的能力。
在解题时,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必要时要画出示意图,把条件和结论反映在图形上,由问题的条件、图形的特征和求解目标的结构形式或其他等价式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及相关问题的解法,由此连续化简条件和结论,建立条件与求解目标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就找到了解题的最佳方法。
联想是又一个走入数学天地的钥匙。
它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思维过程。
潜能生如果能够由一“点”联想到一条“线”,由一条线联想到一个整体的话,这样就能够将知识进行简单的传输,让知识在一个动感的互联世界,通过观察、联想从而系统的、有条不紊的学习。
便很容易做到由此及彼,事半功倍,学习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三、提高学生分类归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
对数学潜能生进行培养教育,特别要注意讲解后要让学生归纳题形,总结方法。
尤其是常规方法。
对一单元的学习要找出知识点,这在学生的学习中显得很重要。
比如讲到不等式这一章时,要归纳出这里的主要内容——不等式的性质:反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乘方法则、
开方法则;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作差法、作商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不等式的解法:一般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
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轮廓和印象。
并要归纳各类型题目的常规方法及技巧之处,分类比较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练习、总复习题,分类中归纳出一般的和重点的,进而对重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要更牢的记住。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密切的配合,达到预期的最好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能力
教学大纲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要充分的注意联想实际问题。
如讲集合时可以以班级学生为例,空集、补集、并集、交集的概念在此得以最好的解释,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其实应用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找到了最有效、最科学、最便利的方法,这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数学的境界。
数学的抽象和实际问题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联系,自然也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也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使学生由我要学变成我要学,这种学习的内趋力又变为我会学好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需要、自信心、意志、情绪、情感这些个性中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又进一步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决心投入学习。
五、提高学生读书(读教材)的能力
华罗庚的一段话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的,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这就是说,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记住它的结构,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提出来得,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提出这个结论的。
”让我们为师者从中得到启迪,教会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必须的,如果学生能够领会书本中的内容就会防止“高投入”而“低收效”。
要高度重视课本教材中例题与练习所揭示的数学方法,要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双基”得到巩固和运用后,抓课本要“全”,使学生能读变会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要避免把课本内容机械重复的看而不思索、不置疑、不求索。
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这对潜能生的转化是很有好处的。
对数学潜能生的教育工作要迎合学生心理,使其感觉到数学的有趣、数学的新颖,数学的魅力。
要使潜能生有“感”到有“惑”,从有“问”到有“解”。
巧妙的运用数学全过程中你的传道、授惑,使潜能生由原来的不愿意学转化为愿学、想要学;由怕数学转化为主动学、努力学。
从而使潜能生的学习步入良性的循环,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