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艺术的精神及其意义
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5分)2.名词解释(4/20分)3.简答(3/30分4.赏析(15分)5.论述(1/20分)二:知识点:1.中国当代文学开始的标志---1949年7月全国文代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0年代三大规模文艺批判运动是---《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胜利者的政治抒情诗创作,成了唯一高昂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人物的直接歌颂上,这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所没有的因素,大约先是抗战环境促使一部分诗人对灾难中的祖国的颂扬,进而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间文艺中出现了对地方政权和领袖人物的颂扬;4. 把这种政治抒情诗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胡风创作于1949年底到1951年初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5.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是一篇奇异的手记式的散文。
6.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被看作是新的战争文化规范下当代战争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
7. 茹志娟是50年代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
她对战争的关怀和理解都别具一格,她的独特的视角: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
8.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9.“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0.《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创作背景:“双百方针”提出后,它虽然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但它更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达叙述人的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主人公是林震。
11. 老舍从60年代初开始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正红旗下》属于其最为成熟的作品。
在艺术造诣上几乎超过了他以前任何小说。
先锋的专业名词解释
先锋的专业名词解释作为一个融合了各种学科和领域知识的智能机器人,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关于先锋(vanguard)的专业名词。
先锋一词源自军事术语,用来形容在战场上率先冲锋的部队或个体。
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先锋也可以指代各个领域中引领潮流、推动进步的人或事物。
本文将从艺术、科技、商业等不同角度阐释先锋,并探讨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先锋的艺术意义在艺术领域,先锋常常与革新、突破和实验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挑战传统观念,创造前所未见的作品。
先锋艺术家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追求不同寻常的表现方式,通过跨界融合、媒介创新和概念的颠覆来打破常规。
先锋艺术作品激发观众的思考,引发共鸣和争议,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音乐方面,先锋音乐涉及到对声音的实验,逃离传统旋律结构,在声音的质地、节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先锋音乐家以他们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声音处理技术,开拓了新的音乐领域,重新定义了音乐的边界。
类似的实验精神也在电影、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体现,先锋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现实的思考和探索,引导观众思考并挑战观念。
先锋的科技意义在科技领域,先锋扮演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
先锋科技涉及到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创新的领域,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先锋研究者通过设计智能算法和模型,使机器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如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从而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智能互动。
先锋科技解决了很多以前被认为困难乃至不可能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除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也是先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先锋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等手段,开拓了新的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纳米技术先锋则将人造材料制造到纳米尺度,展现了材料科学的新境界。
这些先锋科技的突破不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先锋的商业意义在商业领域,先锋企业以其创新意识和先发优势,引领行业的发展。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俄罗斯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革命情绪和社会变革的精神。
这一艺术运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艺术家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革命理想的宣扬者的角色。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社会革命激化时期。
当时的俄国社会和政治环境混乱不堪,人民面临着贫困、压迫和不公正的现实。
一些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艺术的限制和束缚,试图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呼吁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马尔维奇成为了先锋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至上主义”的概念,强调艺术家应该超越个人利益,将自己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为社会变革奉献自己的艺术才华。
马尔维奇认为,艺术家的使命是通过艺术表达社会真相,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变革。
在艺术形式上,俄国先锋艺术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手法和表达方式。
他们的绘画作品经常采用激进的几何形状和抽象的色彩,以此来突破传统艺术的限制。
他们还尝试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如拼贴、壁画等,以达到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创新和实验。
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批判和反思。
艺术家们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呼吁人们思考并行动起来,推动社会变革。
他们相信艺术家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言论来展示社会的真相和理想。
由于俄国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和政府对艺术的限制,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并未取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发展。
尽管如此,它的思想和艺术实践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和全球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代表了20世纪初俄罗斯艺术与政治的交融。
它试图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社会真相和理想,并呼吁社会变革和公正。
尽管受到政府限制和历史环境的阻碍,但它对当时的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俄罗斯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
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作者是:陈思和)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
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锋小说历史上的大事,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
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并因之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形式主义者”1.在他创作的顶峰期,他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
这些小说中,元叙事手法2 的使用在打破小说的“似真幻觉”3之后又进一步混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作者及其朋友直接以自己的本名出现在小说中,并让多部小说互相指涉,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果;设置了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并对之进行片断连缀式的情节结构方式似乎暗示了经验的片断性与现实的不可知性,产生了似真似幻的叙述效果;作为一个叙事革命者,马原保持着对神秘的煞有介事而又并不专心的爱好与探索──这些探索常常有头无尾,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不可知性与不确定性……马原的这些叙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4 ,并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的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
与马原相比,莫言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小说形成了个人化的神话世界与语象世界,并由于其感觉方式的独特性而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扭曲与违反,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文体。
这种文体富于主观性与感觉性,在一定意义上是把诗语引入小说的一种尝试。
这在他的中篇小说如《筑路》、《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等小说中表现尤为明显。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诗体大解放】自由诗派是新文学第一个10年(1917~1927)中出现最早、成绩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诗歌主流。
绝大部分诗人及其作品都属于这个流派。
他们不仅有诗歌创作的艺术实践,而且有比较完整的自由诗理论。
自由诗从旧式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在体式、音节、语言方面力求解放,显示出新的特色。
自由诗派的理论代表主要有胡适、康白情、郭沫若等。
胡适从1917年回国以后,就下定决心要打破“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如古典诗词的格式、平仄和押韵等,创作自由体的白话新诗。
1916年10月在完成了《尝试集》的创作之后,他又发表《谈新诗》一文,总结了自由诗的创作理论,倡导“诗体大解放”,号召诗人创作自由体的白话诗。
他认为这种自由诗的主要特点是:一、打破五、七言诗的格式,代之以为内容所需要的长短句;二、打破旧诗的平仄限制,代之以轻重高低的自然音节;三、废除旧诗的押韵,代之以现代语言的韵律,有韵固然好,无韵也无妨。
康白情则在1920年3月写的《新诗的我见》中,主张新诗要“自然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拘音韵……”与此同时,郭沫若也在给宗白华的信中主张新诗创作应“破除一切已成的形式”,任凭诗人主观感情的冲动作“绝端自由”的自我表现(《三叶集》第46页、49页)。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推动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都在创作自由诗的实践中进行了可喜的尝试。
郭沫若是第一个10年中自由诗派的集大成者,《女神》是其代表作。
艾青则是自由诗派中继郭沫若之后的一座高峰。
谢冰心、刘大白、刘半农、殷夫、蒲风、臧克家、蒋光慈、田间、何其芳、李季、阮章竞等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自由体诗人。
此外湖畔四诗人、小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人等也是写作自由诗卓有成就的诗人。
自由诗派对我国现代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为繁荣我国现代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
【春阳社】,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团体,1907年10月由王钟声创办于上海,主要成员:徐半梅、萧天呆、陈镜花等。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之对待艺术的看法
Yi Shu Ping Jian“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之对待艺术的看法韩铭胡新圆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历史上,大家对于“艺术”概念的解释,你言我言,争论不一。
随着20世纪先锋派艺术的出现,使得原本有点眉目的“艺术”概念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甚至开始怀疑艺术。
当打开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书时,便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
不假思索地会认为贡布里希在怀疑艺术。
至此,“艺术”一词的模糊性使得学者不再谈及艺术,也不再企图为艺术定义。
关键词:艺术模糊性怀疑贡布里希中图分类号:J0-05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80-03文献标识码:A一、“艺术”的模糊性历史上,大家对于“艺术”概念的解释,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在相关基础性的美术理论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艺术”的大致解释和界定,这对初步了解和学习艺术相关理论具有正确的启发性作用。
但是,对于现代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艺术,我们很难用其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表象和本质来探索艺术的本质。
20世纪先锋派艺术的出现将原本有点眉目的艺术概念弄得更加模糊。
先锋派的艺术家们自觉担任起先锋的角色,他们打破“定义中的艺术”,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认识,不再以“美”进行界定。
艺术作品不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性,先锋艺术家赋予了“物”更多的自我意识,以至于会有人质疑:这是艺术吗先锋派的种种行为使得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难以区分,这是关于“艺术”概念在共时方面中所体现的模糊性。
今天,我们把上古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看作艺术品,但当时我们的祖先还处于一种敬畏鬼神、敬畏天地的社会环境之中,对“艺术”还处于一种不知所以然的状态。
青铜器大多只是用来标榜祭祖的合法性或是宗教仪式的象征,这是一件相当严肃、庄重的“神物”,他们不会将自己的美感随意发挥在青铜器制作上,它并不具备我们现在所说的“欣赏性”和“审美性”。
而且,当时制造青铜器的人们也并不是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数人是被某一部门征用才开始接触青铜器的。
身体叙事前先锋、先锋、后先锋
身体叙事前先锋、先锋、后先锋身体叙事的前先锋、先锋和后先锋是当代艺术和文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身体、性别、身份认同等方面的探索和表达。
身体叙事的前先锋主要是指20世纪早期到中期以身体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艺术表现,这些表现形式在当时受到了社会和道德规范的限制,但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
先锋则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兴起的文化运动,这些运动反对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推崇创新和颠覆性的表达方式。
在身体叙事方面,先锋艺术家们通过身体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些表现形式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社会反响。
后先锋则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文化运动,这些运动推崇多元化、包容性和跨文化交流,强调对身份、文化和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在身体叙事方面,后先锋艺术家们通过身体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感,这些表现形式在当代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
身体叙事的前先锋、先锋和后先锋是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表现形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包容和跨文化的艺术和文化体验。
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的焦点。
这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方式、夸张的情节设置以及冷幽默、刻意追求惊悚效果等元素都让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与此也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存在过度的先锋包装。
本文将探讨《日光流年》中骨子里的先锋与不必要的先锋包装。
《日光流年》是一部具有鲜明先锋元素的小说。
从叙述方式上看,阎连科采用了多重视角和时空跳转的手法,让故事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
这种叙述方式在以往的小说中并不多见,因此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在情节设置上,作者通过荒诞的描写手法和夸张的情节安排,将普通人物和事件推向了荒诞的极致,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然而,阎连科在《日光流年》中也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先锋包装。
为了追求新颖和独特,作者在人物姓名和时间线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
这些改编虽然让小说在形式上具有了创新性,但对于故事的整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先锋艺术精神及意义
先锋艺术精神及意义————————————————————————————————作者:————————————————————————————————日期:对传播与解读的拒绝与接受——先锋艺术的精神及其命运刘俐莉摘要:先锋艺术虽以其异端的形式与前卫的姿势被人关注,但更本质的应是源于先锋作家内心蔑视权威的反杭和追求自由的猜神品格。
和传统艺术、流行艺术及大众艺术不同,先锋艺术逃避成为主流和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被传播及解读的拒绝,这种拒绝使得先锋艺术及艺术家备受误解、命运多桀。
但作为其内核的先锋精神却可以被解读和传播。
本文从先锋的历史生成、精神追求及其遭遇的命运着手解读先锋艺术缘何选择拒绝传播和解读,并进一步探讨先锋精神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先锋审美现代主义异端性边缘性传播解读或许,由于先锋艺术最先介入的是语言及形式的革新:绘画领域中新的色彩组合、画面安排和利用、新的形式和平面感等;音乐创作上,新的音调、组合产生了一种和谐连续乐调的新奇感;文学领域中的新词语、新格调、新的叙述手法,仅就叙述来说都是新语言的同义语,等等。
所以,表面上看来,先锋艺术关注的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标新立异的形式实验此起彼伏。
从而,先锋艺术的形式冒险与文本主义的批评态度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结合,它们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唯一合适的伙伴,都只把语言自身的构造过程及其规则看作是从“创作”发生的仅有的事实,使得人们常常仅经由文本性的参照对比,就欣喜宣布“先锋”的诞生,并在文本性的形式探索稍有衰退后就宣告了先锋的消亡。
当我们把社会中的极少一部分人称作“先锋”,或把社会文化中的极少一部分称作“先锋文化”时,其所指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不同往昔的外在形式吗?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反思现代先锋小说,从乔伊斯、普鲁斯特,到罗伯-葛里耶、米兰·昆德拉的漫长过程,每一流派及至每一作家的文本形式均显现出不可重复的独创性,但最吸引人们去对他们关注及感知的却往往并不仅仅是他们创造的文本形式。
浅谈中国化之先锋戏剧
浅谈中国化之先锋戏剧论文关键词:中国化先锋戏剧现代性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先锋戏剧带有明显的西方特征,这使中国的先锋戏剧常被误读为西方戏剧的照搬。
但实际上中国的先锋戏剧是有独立品格和特征的。
中国化的先锋戏剧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演出地以中国为主战场;第二,演员主体是中国人;第三,戏剧本身具有中国风,即具有本土化特征。
新时期以来的先锋戏剧有着特定的背景。
西方各种理论思潮的引入,使人们迅速打开视野,对照中国的现实加以引用、吸收与发挥,这一事实本身便带有迥异于西方的中国特色。
一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标志。
先锋派同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结,又有所不同。
但是作为文化范式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几乎是同时被译介的。
二者并没有被做出过严格意义上的区分.而是采取一种几乎同时接受的方式进行的。
从这一点上看,先锋派等同于现代派,而现代派当中又包含着后现代的元素。
它们在中国缺乏强烈感和时间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它们是作为宽泛意义上的“先锋”被笼统接受、摹仿和学习的。
回观20世纪,反理性原则一直贯穿其中。
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
达达派、荒诞派都透露出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对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戏剧进行全面反叛首先是对常规的舞台表现手段的反叛,其次是对近乎平面化的表现内容的反叛。
在戏剧领域.斯坦尼斯拉夫演剧体系、安德烈·安图昂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对“第四堵墙”所强调的生活本真状态与细节真实的强调均遭到质疑进而被不断反叛。
戏剧的表现视角从关注生活的浅层真实走向生活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内心的本真状态关注内心是一个向内转的过程。
是从宏观的社会关注向微观的自我关注转型过程。
如果说此前的戏剧是以社会问题为核心,以人为串连基点的话,那么此时的戏剧在社会巨大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转向了以人本身存在为核心,以人性的可能存在为基点。
这样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内心的巨大震荡.为各种先锋戏剧形式得以产生并且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土壤。
西方先锋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西方先锋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西方先锋艺术,指的是在20世纪初期出现并风靡一时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西方先锋艺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挑战了观众的审美习惯,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种激进的艺术形式虽然有些奇特,但是它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却是值得我们深入认识的。
先锋艺术突破传统界限,开创新的艺术方向。
在19世纪的欧洲,艺术形式已经形成完整的样式和规范,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但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有着对艺术创造的热情和追求,他们决心打破这些规范,寻找新的艺术形式和方向。
先锋艺术体现了无限可能的创造力,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概念和边界,让人们对艺术创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表现主义、俄国构成主义、法国抽象派、美国艺术家瑞.路德以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概念艺术都是西方先锋艺术中的代表作品,充分证明了先锋艺术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和重要性。
先锋艺术挑战观众的审美习惯,形成强烈的文化震撼力。
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的冲击力和颠覆性,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文化震撼力。
比如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抽象派艺术中,艺术家不再是按照客观事物的概念进行创作,而是创造出他们自己主观的形意世界,让人们看到了全新的艺术画面,提供了对于图像的完全不同的、自由的解读。
在先锋艺术的激情创作下,观众对于艺术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文化元素得到了重新的价值认定,对于传统界限的挑战让人们享受到了全新的艺术视角。
先锋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艺术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欣赏时带来的纯粹愉悦,更关键的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从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所处环境、思想观念以及世界观,可以看到先锋艺术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比如俄国的崩溃、两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民族解放等等,都给先锋艺术家带来了灵感,让他们创作出了沉重、寂寞、挣扎、疲惫和回归自然的作品。
先锋艺术不仅仅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更是思想的抒发、灵魂的呐喊,是反映当时历史的一种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西方先锋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
读·闻·观61论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先锋精神卢博文摘要: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首部优秀的先锋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先锋性占据着先锋话剧的第一名,演出已超过二十年,却经久不衰。
而当初这部年轻的作品是如何在整个话剧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
并且是如何开创了先锋戏剧这一类型,吸引到大量的观众,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的艺术语言、导演构思、艺术技法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先锋精神,以及对后来先锋戏剧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孟京辉在中国话剧行业凋敝的1999年,谁都没想到出现了一出“不像戏的戏”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恋爱的犀牛》的导演孟京辉也因此家喻户晓,中国戏剧史上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先锋戏剧。
先锋一词在历史上一般是用做军事用语,开路先锋、先锋军等等,我们可以大致理解其为: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
如果准确地划分,先锋戏剧是属于实验性戏剧,用大量在戏剧中没有使用过的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大大开拓了戏剧艺术语言的边界。
但是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真正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而第一次看这部戏的观众的期待视野并没有实现,因为这种形式是中国话剧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所以观众的召唤式感应有点失灵了。
孟京辉在1999年改变了戏剧,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创作思路。
正如这部戏的名字一样,犀牛的视力是很差的,就像是人们在爱情中的盲目。
马路对明明的爱如此疯狂,所以他并不在乎陈飞的存在,而陈飞这个未曾出场过的人物,也被明明疯狂地爱着。
剧中除了明明与马路外,每一个角色都是碎片化的。
他们代表了社会上各种鲜明的人物性格与行为。
比方说“牙刷”,他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推销员的典型。
马路就是在这群人中不断地摸索如何去得到、甚至是占有明明。
这两个人物是与世俗不同的,所以他们被单独地区分出来,显得极为孤单与寂寞。
而那群世俗的人在开场时,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钟表上,与世长存。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俄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一页。
俄国先锋艺术(Russian avant-garde)是指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革命性艺术运动,强调将艺术与社会变革相结合,以破坏传统、追求创新为核心。
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则是一种非代表性的抽象艺术形式,试图通过几何形状和基本色彩的运用,达到对艺术的本质探求的目的。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俄国先锋艺术家们积极响应十月革命的号召,认为艺术应当与政治和社会革命相结合,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
他们试图在创造中重塑社会的理念,用艺术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设想。
而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应运而生。
马列维奇认为过去的艺术形式已经过时,不能再有效地表达现代精神。
他尝试用几何形状和基本色彩来探索艺术的本质,试图在抽象中找到一种纯粹的形式语言,以此来实现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马列维奇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提出了“至上主义”的概念,即通过使用基本形状和简单的几何理论,以纯粹的艺术形式表达感情和思想。
他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和超越性,认为艺术应追求对绝对现实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
正是通过这种对形式的追求,至上主义试图摆脱任何具象形式的限制,使艺术直接表达出纯粹的思想和感觉。
这与俄国先锋艺术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设想有着相似之处,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追求对艺术本质的探索。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并不完全一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倾向于强调艺术的抽象性和个体的创造力,追求对艺术本质的探索。
而俄国先锋艺术家们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和阶级斗争的意义。
他们使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批评社会、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这两种艺术形式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在追求和目标上还存在差异。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在俄罗斯艺术史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先锋文化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先锋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文化形态,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先锋文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热爱文化的青年,我有幸接触到先锋文化,并在其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以下是我对先锋文化的感悟心得体会。
二、先锋文化的内涵1. 创新精神先锋文化倡导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创新:先锋文化强调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传统观念,追求真理。
(2)艺术形式创新:先锋文化鼓励艺术家打破传统束缚,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如现代派、后现代派等。
(3)科技创新:先锋文化推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2. 独立思考先锋文化倡导独立思考,鼓励人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挑战权威。
这种独立思考精神表现在:(1)关注社会现实:先锋文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揭示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关注个体价值:先锋文化强调个体尊严,关注个体权益,倡导平等、自由、民主的社会价值观。
3. 锐意进取先锋文化鼓励人们锐意进取,不断追求卓越。
这种进取精神体现在:(1)追求卓越:先锋文化倡导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2)勇攀高峰:先锋文化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勇攀高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先锋文化的价值1.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先锋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先锋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可以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 促进社会进步先锋文化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先锋文化倡导创新精神,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进步注入活力。
3. 增强国家软实力先锋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通过传播先锋文化,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四、我对先锋文化的感悟1.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先锋文化倡导独立思考,这使我学会了质疑传统观念,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期俄国艺术界的两个重要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是一种反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的运动,试图推动艺术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和创造的方式。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是一种将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主张艺术家以创作为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改变社会制度。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政治环境。
当时,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试图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著名的俄国先锋艺术家如马列维奇、梵高等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艺术家们试图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他们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媒介,如立体主义、抽象艺术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种艺术追求的是对真实和创新的追求,试图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观念。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政治意义,并主张艺术家应该放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业。
他提出了“艺术家工人”的概念,认为艺术家应该像工人一样为社会辛勤劳动,创作出能够激励革命精神和号召人民团结奋斗的作品。
他的理论对俄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了一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使艺术与革命结合。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都试图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理论来改变现实,但两者在目的和追求上存在一些不同。
俄国先锋艺术更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创新和表达,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更强调艺术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追求用艺术改变社会制度和创造文化革命。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斯大林时期的到来,俄国艺术界受到了政治压力和审查的限制,这些艺术运动逐渐被打压和限制。
中国先锋艺术的自我超越
我 国 的 经 济 、 生 活 、文 化 各 方 面 也 都 在 跟 随 着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的 种开 放 与谨 慎 的心 态 ,利用 有 效 的手段 ,来 表达 本 国 的现 实生 活 ,
脚 步 ,发 生 着 改 变 , 当今 先 锋 艺 术 表 现 得 形 式 、 所 表 达 内容 以 抒发 创作 者 自己的真情 实感 ,觅 寻本 国艺 术 的正道 。
机 遇 和 挑 战 ?
《天 书 》 中4000个字 是徐 冰 在字 典 与古 书 中找 到 的一 些偏 旁
对 于 西方 发 达 国家 形成 的现 代 化 的发 展 模式 与价 值 系统 ,我 部首 ,并将 它们 毫 无 规则 的组 合 在一 起 ,在 排列 成 活字 印刷 板 ,
们 这些 后 起 的现 代化 国家 肯定 不 必全 盘照 搬 , 当然 也 决不 能全 盘 编纂 出一套 连 他 自己都不 认得 的 “伪 汉字 ”,创 作 出 《天 ,对先 锋 艺术 在 中 国的发 展来
说 ,我们 既 要解 决 形式 的 问题 ,更要 解决 形 式背 后蕴 含 的文 化 、
西 方 国家 从 进 入 蒸汽 时 代 开始 就 一 步步 走 在世 界之 林 的前 审美 、艺 术 观念 等 方面 的 问题 , 中 国的先 锋 艺术 既不 必 为 了融入
得这些传 统的元素超越 已有的价值具有新 的意义 ,以更好的表达现 实 的误 区 。而 这 一误 区 不仅 涉及 到 自身 审美 现代 性 的 问题 ,也 包括
生 活 及 个 人 的 思 想 。
如何 看待 西 方 的现代 主 义 , 以及先 锋 艺术 背后 的 自由主义 、存 在
关键词 :发展 ;超越 ;融合
中 国 先 锋 艺 术 在 发 展 上 是 否 有 缺 陷 , 面 对 着 外 来 文 化 的 “侵 们带 着他 们 自己家 的 作 品 ,在 自己 的 岗位 上 为 中国 的先 锋 艺术 贡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摘要】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思潮。
俄国先锋艺术家通过对马列维奇至上主义思想的探索和表达,为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冲击。
马列维奇在其发展至上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受到了俄国先锋艺术的启发,将其理念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俄国先锋艺术家以抽象、直觉和情感为主要表现手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列维奇对俄国先锋艺术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这种艺术思潮将继续对艺术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俄国先锋艺术、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影响、发展、表现、评价、关系、当代艺术、影响、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俄国先锋艺术简介俄国先锋艺术在20世纪初期兴起于俄罗斯,是一种革命性的艺术运动,旨在挑战既有的艺术观念和传统。
这一运动受到了当时欧洲先锋艺术运动的影响,如法国立体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等。
俄国先锋艺术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抽象处理,追求以新颖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和情感。
代表俄国先锋艺术的艺术家包括马列维奇、库特瓦、罗戈津、勃尔什尼科夫等。
他们通过创新的形式和技巧,向观众传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情感。
俄国先锋艺术的作品常常充满生机和力量,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俄国先锋艺术的发展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马列维奇的带领下,俄国先锋艺术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对国际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 马列维奇简介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是俄罗斯先锋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哲学思想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颠覆性思想的先锋主义者。
马列维奇的艺术理念跳脱出传统的绘画观念,提出了“无对象主义”、“超物质主义”等概念,成为了俄国先锋艺术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先锋”概念探索
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先锋”概念探索【文章摘要】在文化领域,我们常常会听到诸如“先锋小说”、“先锋作家”、“先锋艺术”和“先锋派”等名词,但究竟什么是“先锋”?“先锋”概念该如何理解?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先锋;文学;传统在文学艺术领域有一些概念最初可能用于其它领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概念脱离了起初简单意义上的挪用,并结合新的语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先锋”概念就属于这种情况。
追溯历史,“先锋”(Avant-Garde)一词,最初出现在1794年的法国,与中国古代史书《三国志・蜀・马良传》中所记载的“先锋”一样同属军事术语,指作战或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其意义在于开拓前进道路。
因此“前卫”是其特点。
十九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以无限热情积极构想有着超前性的理想社会制度和结构形态时,把“先锋”当作社会解放进程中的一部分,赋予了“先锋”新的定义,使之进入社会、政治领域,衍生成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圈子里的一个流行的政治概念。
从军事术语到社会政治术语,“先锋”概念从单一的具有冒险意味的“前卫”特征,慢慢地增加了“激进”、“反叛”和“革新”的内在属性,表明了它与传统或现状之间不相容的叛逆姿态。
“到了1919年左右,这个概念用来指称一些大众难以接近和理解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
”[1]直至十九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早期象征主义诗歌、印象派绘画的崛起以及接踵而来的现代主义思潮在法国的流行,“先锋”方被用来描绘现代主义思潮中新崛起的具有强烈超前意识和革新、反叛精神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试图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形式规则来对抗主流的学术权威和大众的艺术品位。
至此这一术语便进入了文学艺术界。
可见,“先锋”一词经历了一个从军事领域渗入社会、文学、文化领域的漫长的演化过程。
具有“先锋”精神的文学艺术,有几个普遍的特点:1 艺术上的前卫性和创新精神先锋艺术,通常采取不符合当时审美取向的艺术形式,对已有的文体规范和表达模式具有破坏性和变异性,为艺术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
先锋艺术如何走向媚俗
先锋艺术如何走向媚俗【摘要】先锋艺术曾以其大胆创新、审美挑战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了媚俗。
本文从先锋艺术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其走向媚俗的原因,包括商业化、观众口味的变化等因素。
分析了媚俗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观众口味变化对先锋艺术的影响。
提出了如何找到平衡点、重新定义先锋艺术的方向和维护其独立性等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先锋艺术走向媚俗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关键词:先锋艺术、媚俗、特点、原因、失去创新性、商业化、观众口味、平衡点、重新定义、独立性。
1. 引言1.1 先锋艺术的定义先锋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通常指代那些在艺术领域中率先探索新方向、挑战传统观念的艺术形式。
先锋艺术常常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审美标准,以其创新性和前卫性引领着艺术发展的潮流。
先锋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但其共同点在于突破常规的艺术表达方式,引起观众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先锋艺术的特点包括对传统规范的挑战、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审美价值的重新定义等。
先锋艺术家常常是敏锐的观察者和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引领着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先锋艺术在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也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先锋艺术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继续保持创新性和独立性,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2 媚俗的概念媚俗是指过分迎合大众喜好或市场需求,缺乏独创性和深度的表现形式,为了追求商业成功而放弃艺术自由和原创精神的现象。
媚俗的艺术作品常常重复使用市场化的元素和传统的艺术语言,短期内可能受到观众喜爱,但缺乏深层次的表达和反思,无法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快餐文化的普及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向媚俗的方向发展,追求瞬间的热闹和商业成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传播与解读的拒绝与接受——先锋艺术的精神及其命运刘俐莉摘要:先锋艺术虽以其异端的形式与前卫的姿势被人关注,但更本质的应是源于先锋作家内心蔑视权威的反杭和追求自由的猜神品格。
和传统艺术、流行艺术及大众艺术不同,先锋艺术逃避成为主流和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被传播及解读的拒绝,这种拒绝使得先锋艺术及艺术家备受误解、命运多桀。
但作为其内核的先锋精神却可以被解读和传播。
本文从先锋的历史生成、精神追求及其遭遇的命运着手解读先锋艺术缘何选择拒绝传播和解读,并进一步探讨先锋精神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先锋审美现代主义异端性边缘性传播解读或许,由于先锋艺术最先介入的是语言及形式的革新:绘画领域中新的色彩组合、画面安排和利用、新的形式和平面感等;音乐创作上,新的音调、组合产生了一种和谐连续乐调的新奇感;文学领域中的新词语、新格调、新的叙述手法,仅就叙述来说都是新语言的同义语,等等。
所以,表面上看来,先锋艺术关注的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标新立异的形式实验此起彼伏。
从而,先锋艺术的形式冒险与文本主义的批评态度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结合,它们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唯一合适的伙伴,都只把语言自身的构造过程及其规则看作是从“创作”发生的仅有的事实,使得人们常常仅经由文本性的参照对比,就欣喜宣布“先锋”的诞生,并在文本性的形式探索稍有衰退后就宣告了先锋的消亡。
当我们把社会中的极少一部分人称作“先锋”,或把社会文化中的极少一部分称作“先锋文化”时,其所指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不同往昔的外在形式吗?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反思现代先锋小说,从乔伊斯、普鲁斯特,到罗伯-葛里耶、米兰·昆德拉的漫长过程,每一流派及至每一作家的文本形式均显现出不可重复的独创性,但最吸引人们去对他们关注及感知的却往往并不仅仅是他们创造的文本形式。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共同的先锋性?笔者认为重要地是流淌在文本形式创新之下独特的艺术精神。
因为对于后人,先锋的技巧形式很容易学到,而先锋精神只能从艺术家自己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缺乏了这种精神,艺术家就丧失了去体现艺术自主性的能力。
本文拟从现代先锋艺术开始,试对其概念、产生背景进行梳理,从中得出其特征、精神实质,并探索其命运,又从其命运中进一步论证其精神实质,先锋艺术存在的意义。
一、先锋的涵义为了考察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廓清先锋的基本概念及涵义。
在艺术发生与发展中,任何概念的形成必是历时性的,有其历史生成过程,先锋这一概念亦是如此。
“先锋”,在西文中为“Avant-grade",又可译为前卫。
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作为军事术语,其意义在于开拓前进道路。
1878年,巴枯宁首先借用先锋一词,这个借用是为政治目的,还远不是后人予之的那种美学内涵。
但随着隐喻外延的渗入,该词携其大部流行用法进入了美学范畴。
在十九世纪中末期,渴望变革的年代里,随着对创新的强调,产生了艺术家自觉接受的一种思想,即认为艺术应当成为引路的先锋。
圣西门最早赋予先锋一词以现代文化的涵义,呼吁艺术家应该“走到所有知识大军的前列”①,成为社会解放的先锋。
自此,“先锋”引至艺术领域,但他是把先锋艺术当作了社会解放进程中的一部分,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体或艺术革新的意义。
随着“先锋”一词在艺术中不断被使用,“先锋”就成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仁人志士的代名词,是艺术和文化中的一种先驱现象,泛指一切在思维上具有超前意识,在艺术上大胆突破与创新的人们。
“先锋”的概念虽产生于现代,但艺术上的先锋性或前卫性却古己有之。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史上任何时期都有先锋存在,它就是某个特定时期站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创造。
但只有到现代,先锋才成为一种思潮或运动,甚至成了当代文化的现状,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因为现代人总想追求与众不同,现代社会变化的又是如此飞速。
在现代文化中,我们无处不遭遇到先锋的存在。
哈贝马斯说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
这种根本性的未完性形成了对社会个体的无限发展意识形态压力,把变革求新植入个体自我意识的深层。
求新的意识必然包含着反叛的意识,先锋行动首先喻示了现代自我意识:在与传统的持续对立中,不断树立自身的新风格。
先锋精神与现代精神紧密相联,并深植其中。
先锋在现代社会的集结正是基于下列事实:在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艺术变得更为边缘化,他们的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分散,这是前此的艺术很少遭受的命运。
在进入现代之前,无论有什么前卫性艺术的萌芽,它总是渴望进入主流,希望被社会承认,从而进入大众的关注中心,最终被主流意识形态改造或淹没。
而先锋艺术即现代艺术,其意义是“行动的意义”,其内容是“以反传统和现实的持续不断的反叛为绝对命令”②,决定了它没有最终目标,只是不断地抗争,在抗争中传递。
当然,这里我们指的是对先锋精神的①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80页,赵一凡等译,三联出版社,1992年版。
②肖鹰:《封闭的游戏——作为当代形象的今日先锋》,三联《今日先锋》,1997年第7期。
传递,而不是只重形式的伪先锋创作,只有拥有这样不灭的先锋精神,“一些先锋成功了因而不先锋了,另一些新的先锋又会跟上来,新的风潮、新的争论、新的嘲讽与审判宣告也自然地跟上来。
”①先锋与先锋之间以自由精神的追求作为传递的火炬,并将永远熊熊燃烧。
如果说军事上的先锋仍据其与主力部队的联系而存在,艺术上的先锋则据其自身与主流之间的距离来判断。
主流就是艺术先锋的真正敌人,艺术先锋总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指向未来,一经被主流所融会,它就失了自身的价值。
于是,现代先锋总处于危险的境地,永远抗争是它的不变的追求与希望之所在。
二、先锋精神的内涵由于我们上面说先锋性古己有之,但是真正有完全反叛与自由精神的先锋却只产生于对自山与反叛如此渴求的现代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先锋精神才真正产生。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先锋艺术蔑视权威、追求自由,甚至拒绝传播及解读的艺术追求。
先锋主义从一开始就与现代主义相纽结,甚至被互用,几乎成了对方的代名词。
然而在现代主义己进入了学院的大门成了经典,现代精神也几乎成了现代人得以自夸的基本属性,后现代主义似乎已经取而代之,并也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的当下,先锋是否已经同现代主义一样成为历史的遗物?先锋精神是否也已经停留在历史的书页上? 在阐释先锋精神之前,我们要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廓清。
先锋与现代主义有重合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先锋是任何现代主义的先驱者,现代主义比先锋更具稳定性,而先锋比现代主义更具变异性。
二者却具有共同的恒定主题:蔑视权威、积极创造崭新的自我。
无论在形式上怎样花样翻新,现代主义的一个恒定主题是蔑视权威,不仅要挣脱传统艺术的锁链,而且要摆脱人类传统文化,摆脱与历史进程相关的任何枷锁,先锋尤以这个前提为根基。
作为现代派的前卫,先锋奠定了现代派借以进入新领域的基点,在这个新领域中,现代派才能顺应自身的发展。
是先锋使我们感知到现代文化。
在一定时期,先锋以其前卫性、异端性,以其铺张、扭曲,对现实主义和比例的攻击使我们感知现代主义。
没有其夸张,现代的每一方面都会稳步地进入现在的现实主义,进入我们所称的现代性或当代。
现代主义又摄取了先锋派,并予其以声望。
先锋本质上反抗进入主流,它的特性使它力图在中心之外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的品格,尽管不无孤独的寂寞与误解的痛苦,却无怨无悔,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先锋艺术的灵魂,就是拒绝主流、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形式的新奇与技巧的迥异只能是它的外围表征与必然带来的结果。
①王蒙:《先锋文学要失败了吗?》,三联《今日先锋》,1994年第2期。
时至今日,有人提出现代主义被作为“高雅文化”的“内在冲力己告罄”,文化主导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但如若我们参照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后现代主义的全部内容无非是对迄今为止已经文本化的西方文明的一种再审视、再思考和再建构”①。
这种“再审视,再思考”或许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拨,但“再建构”却是对过去思考之后的再出发,这种再出发同样是一种先锋的姿态,它希望的是剥离现代主义的束缚,创造自我的新质。
我们可以说,尽管从表层上看,后现代主义是指向以“现代性”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批判运动,但它的反叛过去与追求自由、创新的精神仍是衍生于现代主义的内核之中的,而不是完全断裂的无中生有。
或许他们不再像以往的先锋艺术强烈追求形式的怪异、扎眼,也或许在当代社会观念的更新可谓瞬息万变之机,世人已对所有现象都能坦然接受了,它的“异”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当今“先锋”已不再一味追求超凡脱俗的形式探索,而更积极寻找一种与大众艺术精神的契合点,但先锋的探索精神与反叛意识仍根植于探索者心中,未丧失并永不丧失。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乐观的认为,“当我们宣告现代主义运动正濒于死亡或已死亡时,我们是在声明先锋尚未出现或尚无法识别。
”②而蔑视权威、追求自由,甚至拒绝传播及解读的艺术追求至今仍然存在,只是不再像当今世界进入现代社会初期那样,被关注,被误解,被攻击。
三、先锋艺术的特征通过我们对先锋精神的探索,我们发现先锋的灵魂,就是拒绝主流、追求自山独立的精神品格。
形式的新奇与技巧的迥异只能是它的外围表征与必然带来的结果。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如托马斯·曼的小说中,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形式的试验,然而其中现代主义精神却表现得极为强烈,它是一种既使人解放又使人遭殃的力量。
与此相反,有些作品对现代主义表面上的方法与技巧仿效或模仿得非常成功,但它们缺乏那种生气勃勃的精神……认为只要看到实验的迹象,就能看出现代主义观点的想法是错误的。
”③能蔑视权威、拒绝现实的力量,除了享有自足性、想象性等超现实功能的先锋还有什么呢?从一开始,现代先锋艺术便是在证实事物不以现实形态照样能够发生和存在。
这就是先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异端性,即创新性和前卫性,这正是其被命名的根据。
异端性、前卫性是其先锋艺术存在的基本方式,这一特征使得它把自己与前此的艺术分开,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
无论赞成抑或抨击先锋的人、或给先锋冠以追求时髦的罪名的人都视先锋为“对抗的”,而事实上,先锋更感兴趣的是开创一种独立的风格,它能界①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出版社,1998年。
②【美】弗莱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陈永国、傅崇川译,第20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③王蒙:《先锋文学就要失败了吗?》,《今日先锋》1994年第2期,三联出版社。
定的并非是作为反抗的结果,而是它自身的本质,它保持对传先锋精神的体现才是先锋的真正意义,异端形式只是走向自由与对抗的途径,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历史与传统形成了如此大的力量与压迫感,窒息了艺术家这么多年,只有努力走出过去的阴影才能重生,正如凤凰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