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等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4.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一)加粗字注音。
轩(xuān)榭(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lín)峋(xún)镂(l òu)空蔷(qiáng)薇(wēi) 斟(zhēn)酌(zhu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zh àng)(二)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败笔:诗文或书画中等有毛病的地方。
嶙峋:枯瘦的样子。
(三)阅读并批注。
1.找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找出文中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作比较。
第1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
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
(2)打比方。
第3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教课内容:《桥之美》教课课时: 1 课时知识与能力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过程与方法品尝本文诗一般的描述性语言感情·态度·价值观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赏识桥之美教课要点整体感知教课难点经过解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一样的审美成效,达到提高学生赏识水平教课法自主、合作、研究、朗读赏识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很快乐有机遇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商讨。
人们都说:泊车等红绿灯的时候互相凝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日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当面交流就更是前生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可以?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赏识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千姿百态、无物不美,杜甫不可以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烘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友善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有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
用此法假如能读出唐朝王之焕的“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天”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几乎就茅塞顿开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类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日我们带着这类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赏识的文章,看看能不可以提高大家对桥梁的赏识水平。
板书:桥之美。
这是今世有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 4070 万元的天价,创建了今世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专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到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以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2.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开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遇观光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马上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信心转行从艺,奉献平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这些学生便络绎不绝地走到钱先生的书房门前,围坐在他的周围。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桥之美
课型
预习展示课
课时
一课时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六、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举例说明。
A价廉很可能物也美B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C价高必定物美D价高末必物美
8、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九、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生谈欣赏点时,应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修辞等。
三、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煞风景点缀颐和园驻足险峻晓风残月前瞻后顾纤细飞瀑流泉着重脂粉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爱桥源于什么?作者眼里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举这几个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五、再读文本,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桥之美》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桥之美》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掌握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区别。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难点】掌握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资料链接: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当代画家。
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笔名“荼”,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他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注重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学贯中西,融会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代表作《春雪》《狮子林》《长城》。
本文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煞()纤()细驻()足前瞻()后顾点缀()2.形似字组词①销()俏()峭()削()②峻()竣()俊()骏()③孤()弧()狐()瓢()④魅()魄()魏()魁()3.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极目:煞它风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4.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②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③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遍史诗似的满足。
()5.搜集古诗文中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诗句:,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二、课堂研讨(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桥之美》课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桥之美【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 品析语言,感悟意境。
3. 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你认为中国石拱桥的美在什么地方吗?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简介:吴冠中。
三、初读课文感知桥美1. 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认为桥之美美在何处?2. 请你依据总分总的结构,将文章划分为三段,并说说理由。
3.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4.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细读研究,品味桥美1. 为了把“桥之美”的审美原则说明清楚,作者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说明这个审美原则的?2. 第四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各自什么环境中起了什么作用?3. 第五自然段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在环境中起什么作用?4. 第六自然段还举了哪几座桥?这几座桥也与环境构成了绘画美么?五、精读讨论,赏析桥美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你喜欢的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是因为景物描写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用“我喜欢桥,美在,因为”的句式说一说,再小组合作交流。
136温馨提示:分析时可以从修辞,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美,也可从景物描写或景物中的意境体会美。
示例:(1)江南水乡的石桥。
(2)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
——江淹的《别赋》(3)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4)苏州的宝带桥。
(5)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
(6)铁索桥。
(7)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
六、拓展延伸1. 请你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图片写一写青岛栈桥。
2.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七、达标检测八、作业1、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认真地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背过自己喜欢的句子。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学法指导】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比较阅读法。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二、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1)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请画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2)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合作探究】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力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然后以小组组长为本组代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三、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1)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段意,理清行文思路。
(3)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4)教师选三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1.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2 - 桥 之 美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2 *桥之美12 * 桥之美【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
2、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3、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揣摩文中难句所蕴涵的情味。
【学习流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zhù()足 xiāo ( ) 魂媒介( )2、想一想,有那些赞美桥的古诗词,把它写下来。
3、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为了更好地阐释“桥之美”,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5、理解文中语句丰富的蕴涵。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7、收集有特色的桥的图片,与同学交流鉴赏,并选择其一写一篇短文(可以说明,可以描写)。
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水的语言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暧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放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一、目标呈现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重难点: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资料连接: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预习热身1、给加点字注音口吻.苇.丛孕.育脂粉..煞.风景纤.夫纤.细销魂..赡.养..瞻仰2、解释词语驻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瞻后顾:3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活动一: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2、结合课文,描绘一下四幅桥景。
芦苇石桥:细柳拂桥:长桥卧龙:风雨廊桥: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理解桥怎样与周围环境既对照有和谐的构成美景。
活动二:1、如何理解结尾段“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2、梳理本文说明顺序?3、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四、盘点提升: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五、我的收获。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12.桥之美》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12.桥之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画家眼中的桥具有的美感。
2.学习本文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
3.比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知识要点】一、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 年生于江苏宜兴,1938年始用“吴荼茶”为笔名,后改为“荼”,成为他油画作上的签名。
大学毕业后,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
1950年回国并任教于中央美院。
吴冠中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速度。
2.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抓关键句:)(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了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总结: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4.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合作探究在画家眼中,不是所有的桥都是美的,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桥在画家眼中不美么?举出具体例子作分析。
(1)南京长江大桥本身的直线因与周围环境不能构成衬托、呼应关系而无美感。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关于“桥之美”的观点,学习从某一解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2. 读文章优美的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3. 掌握本文所揭示的美学原则,欣赏桥的美,培养健康科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与难点:1. 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2. 理解作者关于“桥之美”的观点,学习新的审美视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师从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学习一些美学原理,感受一下“桥之美”。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如果说美术是我的配偶的话,文学就是我的情人。
”——吴冠中《艺术是修道院,是要舍弃生命的》吴冠中则是现当代中国画家中“画中有文,文中有画”的文画双绝!——张翼《绘画大师的文学情人》三、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艺工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爱桥的原因又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桥之美”?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四、研读赏析过渡: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存在使原来平淡的景物焕发了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几幅画面。
熟读第四、五段而狭窄、令人憋闷)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清气爽)令人销魂(强弱、轻重、动静、厚重古老与轻(急促、惊险)卷的高潮)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桥之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芦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石桥天水间的长桥山区的风雨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二、重点研读1、读第四段,说一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示例赏析:第1,2句。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苇丛人的情感,从“发闷”到“舒畅”写出了桥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苇丛背景的单调,也使原本狭窄拥挤的桥之美空间陡然变得疏朗开阔起来。
桥本身强劲的大弧线或单纯的直线也因芦苇的映衬更加美丽。
这就是乌镇小河两岸的石桥在苇丛的配合下所展现的美。
(第3句)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的对比,鲜嫩的柳条与黯淡的石块,这里有色彩上的明亮与灰暗的对比,稳如磐石的桥身,伫立两岸的房屋与随风摇摆的柳枝,缓缓流动的河水又构成了动与静的对比,种种对比,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因桥与周围环境的完美配合而显得和谐统一。
(第4、5、6句)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修长的桥身与宽阔的水面交错纵横,这样不仅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桥也因水的奔流不息有了灵气和生命。
(第7、8句)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两者互相对照却又和谐统一,风雨桥的舒适与惬意尽在其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准备:1、作者: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2、会写下列字词,并能给加点字注音:纤细..点缀..( )..风景..险峻....( )..前瞻..( )..后顾..煞.( )( )..问题探究:1、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2、课文随后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什么?四个例子。
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不同,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
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
3、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是什么?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
4、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桥自身的结构美,桥还在不同环境中起到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
5、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成就突出我的收获:课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 .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 .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 17 孔。
( C .残、销; A .概; B .摧)2 .下列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B )A .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导学案新人教版
1二、《桥之美》学习目标:一、积存词语,流畅、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二、把握作者喜爱桥的缘故,把握文中的事例。
3、体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故意蕴的语言。
学习进程:前置作业一、给加点字注音煞.()颐.和园()险峻.()点缀.()孕.育()二、说明词语驻足:销魂: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作家作品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课堂探讨一、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二、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多数喜爱桥”,作者本人也是如此,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的地址,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
4、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恍如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愉快的气。
为何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5、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便碰不见晚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何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6、不管是木桥仍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
为何说“形与色”的乐曲?当堂检测(一)、积存与运用一、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诗句:出处:作者:二、查找马致远的《秋思》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朗诵几遍,谈谈这两首诗中桥的美和作者眼中的桥之美有什么不同?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艺术形式处置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不时划断陡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学
自 主学习要完成全部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煞( ) 纤( )细 ( )后顾 点缀(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驻( ) )足 前瞻
任务, 要在课文上和导学 案上留下痕迹。
对学
1 、独学完成后,同 质对子交换批改。 2 、帮扶对子交换批 改。
三、合作探究
1、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 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五 、过关检测
学习组长签字:
群学
将合作探究独学不 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之 中交流解决。
展示
小展示: 1、我们想展示:小组讨 论选定一个主题 2、商讨展示方案,明确 分工 3、预演 大展示: 1、主动抢展示机会 2、分工合作,板书关键
2、 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座,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 为什么喜欢?
流程及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和方法 词 3、重点突破一个点,可 把机会给其他组同学质 疑追问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本堂课知识归纳整理:
4、品味句子的情味。选择课后习题二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品味。 中考题型,请认真答题。
四、展示提升
1、板演展示:各组自选角度,自创形式,选派代表板演。 2、讲解互动:各组对板演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讲解或提问或引 领大家学习。其他同学要根据自己理解适时提问、补充、质疑。
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
课型: 班级: 课题: 《桥之美》 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114 页至 120 流程及学习内容 页) 学习要求和方法 自习展示课 小组: 姓名: 审核: 使用时间: 第 1 课时 月 审批: 日 星期 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