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理解中内集权制、郡县制等概念。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3.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分组探究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观察历史图片感知历史表象,利用自学、上网等途径搜集资料,分组协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结合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融入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进程的印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民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两者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影响范围广、程度深、世所罕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含义

教学流程

图片导入

视频播放

材料展示

学生思考

群雄割据

春秋争霸

战国变法

大统一

学生讨论“统一的原因”

学生绘制“统一”简图、自由发言

材料展示

问题诱导

学生思考:皇帝制度

学生角色扮演:秦始皇、三公九卿

确立学生讨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

教师陈述、学生绘制“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巩固学生概括、讨论对措施的感受

学生阅读、整理资料,代表陈述

影响教师:问题诱导

学生讨论:对秦始皇的评价

小结陈述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李萌 一、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方面的涵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战国时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适应了新兴地主加强专制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崭新的思想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商鞅变法中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中央集权化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财政、司法监察、军事管理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这些措施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这样就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式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知识结构】 【自主复习】 一、了解背景: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的表现: 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皇帝制: ①基本特征: 表现:A、(地位的不可逾越) B、(亦即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作用: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和权力的不可转移。 2、中央制度: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三公之间关系: 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三公九卿制特点:

3、地方官制和行政机构: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实行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发展。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2、地方有郡县两级 郡守:最高长官 郡:郡丞:辅佐郡守管理行政和刑狱事务 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 县:县令(长)、县丞和县尉: 乡:乡吏 里:里典 3、郡县制特点: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总结:秦朝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教材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三、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 1、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目的:为 2、秦法: ①实质是 ②作用: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有重大作用,但严刑峻法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四、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1、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彻底打破了 五、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措施:修筑万里长城 修建驰道、直道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整顿风俗 ②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1、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灭亡? 2、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1.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P61)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P61)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P61)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4. 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分别是什么?(P61)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5. 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分别是什么?(P61)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P61)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P61) (1)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P62) 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62)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测试题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请回答1~3题。 1.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 )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 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春秋开始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770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 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 ( ) 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为巩固统一,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请回答4~6题。 4.由下图可以看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6.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 ( )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7~10题。 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10.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秦朝推行法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一o (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 (3)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12.简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3.阅读下列两幅图: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3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3课时基本政治制度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C.政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它以团结和发展为主题 2.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组织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④监督国家政权的民间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防止和克服“大汉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团结 D.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这是为了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 4、(2017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2017南时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70年来内蒙古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些富足安康的局面得益于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5、(2017江苏省淮安市中考)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如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年份生产总值数据表(单位:亿元)。材料反映了()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内蒙古的进步和繁荣 D.各族人民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6、(2017湖南常德中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③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④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等四县。新的发展周期,我省将更加突出“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提高被支援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关注民族地区基层民众需求,多做增加民众就业、提高民众收入的实事,进一步体现综合效应。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 B.在我国,各民族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新时期,应赋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自治权 8、国家的重大决策凝聚了人民政协的智慧。如在南水北调问题上,全国政协曾多次进行考察,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有() ①政治协商②参政议政③团结民主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起源称号: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以上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法律制度 战国时期,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改法为律”,成为秦国最早的成文法。 自孝公时起,《秦律》经过多次补充、修改,到秦统一六国后,已形成一部较完整的封建法典。 《秦律》早已佚失,它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只有零星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代竹简一千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为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土地私有的确认。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且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定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统治,但明清时期,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皇帝制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中央集权图 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使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3框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对第二框内容的承接,在学生学习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之外,还有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但对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知之甚少,对其内容、优越性、作用,更是知识匮乏。本节课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认知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从而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受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素质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知道这些政治制度确保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价值取向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提升热爱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自读课本P68,思考解决以下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读课本,回答问题。 PPT展示并要求学生当堂识记: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课本“阅读感悟”,说一说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育学》教育制度 题库

第六章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15个/ 1.【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2.【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试题】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转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5.【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7.【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结构制度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

中国中央集权演变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中央集权演变表格 篇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一、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二、演变历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是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发展前提下形成的)、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 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 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是管军事的,这样设置有利于分 散相权加强皇帝的权力,在地方设置了郡县制) ③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我国的基本制度--教案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1课时基本经济制度 1教学分析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2020年底,80%以上的北京市属国有资本将集中到公共服务、基建、民生、战略性产业等领域,并新增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等指标,更加注重社会责任。 思考:(1)国有经济处于什么地位?(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公有制为主体 活动一:辨析归类 (阅读教材第60页“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这些同学父母的工作单位哪些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提示:国有企业、在家乡务农是公有制经济;外企、伯父的建筑公司和小餐馆是非公有制经济。 活动二:情景再现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总值升值16倍,人均收入增长近3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自2013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来,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交出了上述“成绩单”。 2.思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澄江街道花园村的巨变体现了什么? 提示:体现了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活动三:探究国有经济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 3.思考:我国为什么要由国家投资研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提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乃至领跑者。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具有关键作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工程浩大,需要国家出资。 4.归纳总结: 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目标导学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活动四:时事再现 李克强总理会见2017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说:“大企业就业容量实际在下降,中国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每天新增1.5万户以上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小微企业已占中国就业岗位的80%,这是包容性增长的基础。” 1 .思考:我国对小微企业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提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活动五:探究私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材第62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问题:请你结合案例,分析私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增长、 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八下第3单元第5课我国基本制度复习习题20190218411

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考点与预向 1.考点概要: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中考预向:这部分知识与高中《政治生活》重合度相当高,既是宪法的规定,也是我国的国情,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在中考备考复习中,要抓好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复习。 思维导图 学以致用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4.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5.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

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的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7.人大代表的职权:①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②有权表决各项决定;③提出议案和质询案。(或提案权、审议表决权、质询权)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9.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人民当家作主;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10.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和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③合作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或“政协”) 12.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主题是团结和民主。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①历史: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②现实: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③制度: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①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1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6.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注意:不是国家机关或者基层政权)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例题1】(2017·百色中考)李克强总理指出:“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这表明 ( )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③我国在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教育学原理之名词解释(全)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讲授法 22.教育制度 2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4.教育目标 25.美育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2.遗传素质 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教育方法 5.教师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一般发展 2.双轨制 3.讲授法 4.教育内容 5.实用主义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 22.人的身心发展 23.学校教育制度 24.教育目的 25.陶冶法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的社会性 2.学校教育制度 3.教育美育 4.教育过程 5.批判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生中心论 22.教育的永恒性 23.人的可教育性 24.制度教育学 25.教育内容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校体育 22.教育美 23.双轨制 24.对话法 25.教师中心论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公学 3.德育 4.讲授法 5.社会教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目的 22.德育 23.讲授法 24.广义的教育 25.教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1922年学制 22.德育 23.教育目的 24.教育影响 25.陶冶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制度 22.个人社会化 23.教育影响 24.德育

【中考训练】八下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含答案)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过教材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1.(2019 新疆11)2018年9月,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列前三名;民营企业增至230多家,与国有企业各占半壁江山。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集体经济 D.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2019年8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牡丹江、哈尔滨考察时提到: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不仅要提高大企业竞争力,还要促进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 ①支撑经济增长、扩大税收②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③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④保障国家安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9泉州5月质检)为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党和国家提出多项举措,让各种“阻碍门”变成“感应门”。这表明我国( )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 4.下图是某区正在开会。据图可知( )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③人民政府必须向人大报告工作 ④各级人大与人民政府相互监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5.2019年11月21日,全国政协召开“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15位全国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建言资政,积极寻求破解人地钱要素制约的有效措施。这表 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 ) A. 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B.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 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 6.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古尔邦节放假的通知精神,2019 年 8 月12 日~13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放假2 天;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

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

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学者认为十五年之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个大国崛起的路径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然而同时又能发觉中国是个矛盾重重的国家,人们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盛世,但这个盛世却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制度变革在三十多年里、在一个市场化的取向里不断往前走,但这些年我们又看到了像国进民退这样的景象,看到了权贵资本主义苗头的出现。然而这些弊病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全部都有,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困顿,中国自己的逻辑在哪,这是本次研究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重要观察点。 两个分析工具(从经济角度分析两千多年来中国治理的内在逻辑)——“四个利益集团”与“四个基本制度”。 一、利益集团的象限分析法 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的兴衰波动全部是四个利益集团的互相竞争、互相博弈、互相妥协的结果。 这四个利益集团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级、有产阶级。 这四个利益集团也可以用来分析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中国有两点特殊性。 第一,中国是全球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他国家是联邦制、邦联制、共和政体等,而且这个中央集权制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的,保持了两千多年。这是中国在政体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第二,要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制度上形成了国有企业体系,即国家以盈利的方式控制能源型、资源型行业。这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国家与公民的单纯的赋税关系外,国家又要自己来经营一块“自留地”。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这与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演变有很大关系。如果将中西方的历史放到两三千年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历史演变非常相近: 在早期这两个地方都是部落制国家,通过不断的战争、兼并而变大。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希腊时期,都是各国纷乱的城邦制;然后中国开始搞一个集权制改革的实验,即公元前36 0年的商鞅变法,在西方,公元前354 年,亚历山大开始购并整个希腊城邦,中西方同时出现了帝国思路,进行集权制改革; 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比如汉武帝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一节教育制度 填空: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填空: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设施,二是学校规章制度。 填空:可以把学校教育制度划分为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可以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划分,可把中国教育氛围以下四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按学校教育形式划分,我国有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学校。 填空:基础教育有:小学、初中、高中。 填空:中国现代学制是从清末开始的。 填空: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六三三”制为主体。 填空:新中国1951年10与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填空: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归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 填空: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 填空:西方现代学制可归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填空: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 填空:马丁·路德是义务教育的创始人。 填空:魏玛共和国率先尝试义务教育。

填空:美国1852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英国1880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法国1882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日本1886年实行义务教育。 填空:我国1986年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填空:国民教育--国家教育序列:高中、大学一个公民应该接受的教育。 填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填空: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 填空: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体香了一般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 免费性,就是明确规定“不受学费、杂费” 普及性,即统一性,这是贯彻始终的一个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于发展? 最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是本质性萌芽。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成人教育的大规模出现。 填空:1929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填空:1970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 填空:1972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明天》 填空:1972舒瓦茨《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填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正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填空:终身教育特征:时间延展性、空间包容性。 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贯穿人生的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和空间的包容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第五章教育制度知识点

1.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总体系,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来构成;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核心,体现(国家教育制度)实质,(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杏仁木妖入休关(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发展: 制定教育制度四依据,政治、经济、学生和文化(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家办(什么样的)学校,(规定什么样的人受什么样的教育)谁受育,政治制度来决定;(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标(志)正规(教育),以此参照分三段,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19世纪,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制度化教育)形成,学历(社会)出现时标志;非制(度化)教育,出高墙,学历开淡化。 3.现代学制类型: 现代制度分单(轨教育)、双(轨教育),有了中间(型学制又(称)分支(制),美单英双苏分支。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在制度重衔接;强化普及延年限;普通职业相互渗; 类型日益多样化;国际交流在加强;终生教育以构建; 教育社会在互化;学历非学渐淡化。 话及终身(保罗·)朗格朗,1929耶克斯利提。 5.我国的学制: 1898(1898——1911),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

高等教育的)开端;1902壬寅《钦定学堂章程》;1904癸卯《奏定学堂章程》; 1912壬子癸丑,资本性质是第一,从此男女可同校; 1922美蓝本,尊重规律称第一,重视体育亦开始; 1951年国庆日,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四段六级; 1958大跃进,《关于教育工作指南》,二三六(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1995教育法,1999终身教育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一提二出; (2)责移交,推九义; (3)提结构,发职教; (4)改高校,扩自主; (5)强领导,调积极,保顺利。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纲要》主要内容: (1)“两基”“两全”“两重”; (2)调结构;(3)改结构; (4)改招生、分配; (5)教投机制。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主要内容:明确“两基”是基础是“重中之重”,第一次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