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明代杂剧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杂剧的创作4
• 《雌木兰》和《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 事: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黄崇嘏考取状 元,为官精干。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 “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子汉”,“世 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对男尊女 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锋相对的挑战。而且,剧
嘏 中写木兰从军,只为了怜惜老父;崇
赴
考,不过是不肯受穷,全出于平常的人情。在 《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调侃。 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 而另两种剧,思想锋芒更为尖锐。
• 《霸亭秋》写杜默落第,痛哭于项王庙,泥人 亦为之落泪。曲词在《簪花髻》、《鞭歌妓》 的淋漓、大气之外,更流露出浓浓的激愤之情。
• “渔阳三弄”是沈自徵的代表作。三个剧本借 三个放浪不羁、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体现了 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在中国 戏剧史上堪称佳作。
• 《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三剧所 塑造的主要人物:张建封、杨慎、杜默,无论 是放浪不羁,还是怀才不遇,在他们的心灵躁 动中都体现了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
• 而卓珂月在戏剧理论上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有关悲 剧的论述和对戏曲的教育作用的认识上,代表性著作就 是他的《新西厢序》。
• 2、孟称舜《桃源三访》
• 孟称舜《桃源三访》是根据唐代孟棨《本事诗》中崔护 谒浆的故事敷衍而成的,是他婉丽风格的代表作。《桃 源三访》艺术特色体现为:
• (1)惆怅地尽情:用大段的抒情独唱构成剧本的主体, 充分发挥思念之情。剧中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 力求曲尽其情,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 展现,另一方面则是曲辞刻画的细腻深入。
• 2、艺术:
• (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 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 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 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 “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 淋漓。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明代杂剧的流变
明代杂剧的流变1.明初严酷的政策导致杂剧题材偏狭,创作较为单调。
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总体追求中几乎垄断了杂剧剧坛。
2.明中叶在内容和作法上都有了新的创获,显示出深刻的思想和战斗精神,形成了锐意革新的气候。
3.明末不乏警世之作,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
南曲杂剧称意而写,短小精悍,成为文人们逞气使才的匕首和投枪。
缺点是过度文人化、案头化,不重视群众性与舞台性。
第一节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宫廷派杂剧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炖,他们左右并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和政治韬晦的艺术展示,主要创作类型有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
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演才子佳人风流韵事,兼古朴与工丽于一体,语言颇有可观处。
还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朱有炖创作较多,语言质朴、音律谐和。
喜庆剧有《牡丹仙》《八仙庆寿》等,神仙剧有《小桃红》《十长生》《辰钓月》等,节义道德剧《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等。
起义英雄剧《仗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唱、齐唱,在主唱角色上突破了北曲的限制。
刘东生的《娇红记》,细腻婉转地将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心曲表现出来,浅唱轻吟,深情盎然;丽语佳句,随处可见,为传奇《娇红记》的再创作作了铺垫。
明初杂剧的特点:1.剧作多为封建说教、神仙道化乃至风花雪月的张扬,具有粉饰太平的浓厚色彩。
2.在语言风格上,有渐趋华丽雅致的追求。
3.在艺术体制上,突破了一人主唱的僵化格局,为明中叶后杂剧的南曲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发生了新的转机,到了万历前后更出现了以徐渭作为杰出代表的杂剧创作高潮期,一大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
明代中后期杂剧的特点:1.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较多。
2.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已经终结。
第八章 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
第十四章明代戏曲的发展演变第一节明代杂剧的流变一、明代北杂剧的衰微进程(一)明初时期明朝建国伊始,便“尊崇儒术”,以致“士大夫耻留心词曲”(何元朗《曲论》),而朱元璋又曾两次颁布“规范”包括杂剧在内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的禁戏法令,使杂剧艺术受到沉重打击。
但是,明初紧承有元,杂剧的创作环境依然较为有利。
此时,不但有一批由元入明的颇富杂剧创作与演出经验的作家与演员队伍,而且还有长期以来杂剧艺术培养起来的热爱杂剧艺术的观众。
就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中,也不乏喜欢欣赏杂剧艺术的人。
朱元璋起兵自封吴王时,即创建教坊司,掌管“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的所谓“宴会奏乐”;建国后,又于洪武28年创立专门的演剧机构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其中所谓“传奇”,即是北曲杂剧。
洪武3年,朱棣封燕王,13年之藩北平。
由于燕王朱棣对杂剧特别喜好,•因而对杂剧作家宠遇甚厚,在他周围,便聚积了如汤舜民、杨景贤,贾仲明等一批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使燕邸成为当时杂剧活动的一大中心。
由于上述原因,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还算差强人意。
傅惜华《明杂剧全目》列此时作品共有89本之多。
只是从质量上考察,此时既无关王白马郑这样的大家,也无《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这样的杰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洪武时期的杂剧创作同鼎盛的元杂剧相比是大大衰落了。
(二)永乐至成化时期大约因为洪武永乐二帝的禁戏法令的关系,其后杂剧创作进一步衰落。
除汤舜民、杨景贤等朱棣的“老部下”永乐初或许还有杂剧作品问世外,有名姓的杂剧作家仅知有宁献王朱权与周宪王朱有燉二位藩王而已。
其中朱权创作杂剧12种,今传2种;朱有燉创作杂剧31种,总名《诚斋传奇》。
若从数量与文笔上看,宁周二王颇有元代杂剧家的气象,但如从取材看,二王所作十有七八是神佛仙道妓女节妇之类的东西,除此就是文人韵事、“义士”之类的作品。
此时的杂剧作品,如从思想内容考察,优秀作品实如吉光片羽,凤毛麟角。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明代文学 (5-8 )章【圣才出品】
第5章明代杂剧的流变5.1复习笔记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创作(1)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同时也借此表明自己只爱吟风弄月、胸无野心异志。
(2)朱权的杂剧兼古朴与工丽于一体,于语言上颇有可观之处,如《卓文君私奔相如》等。
他还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代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3)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
他的杂剧有歌舞升平的喜庆剧、有度脱入道的神仙剧、有节义道德剧、还有起义英雄剧等。
朱有燉的杂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仗义疏财》在演唱方式上则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
2.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创作(1)贾仲明和杨讷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杂剧作家,都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
(2)贾仲明的创作倾向与朱有燉相近,文采华丽,南北曲还可以同折对唱,如《萧淑兰》《升仙梦》等。
(3)杨讷所作杂剧18种,今存《刘行首》《西游记》2种,后者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许多情节与百回本《西游记》并不一致。
在大型元代杂剧《西厢记》之后,《西游记》以其5本24出的庞大体制,为杂剧向传奇的转化做了扎实的铺垫。
3.刘东生的《娇红记》刘东生所作杂剧今存《娇红记》2本8折,他是在元代宋梅洞加以渲染的小说《娇红传》的基础上又作了戏剧化的加工和创作,细腻婉转地将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心曲表现出来,浅唱轻吟,深情盎然,丽语佳句,随处可见。
为传奇《娇红记》的再创作做了铺垫。
4.明初杂剧的特点及其与元杂剧的区别(1)明初杂剧的特点明初杂剧从作家构成上看,大多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其作品缺乏元杂剧直面现实的抗争精神,而将元杂剧后期愈演愈烈的封建说教、神仙道化乃至风花雪月等种种倾向加以张扬,具有粉饰太平的浓厚色彩。
【戏曲专题复习】——明杂剧
【戏曲专题复习】——明杂剧明代杂剧的流变一.明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两部类组成。
二.明初杂剧较单调。
(一)严酷政策导致题材偏狭,宫廷派产生,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追求占主导。
(二)精于音律、熟谙南声的作家与时俱进,使明初杂剧在剧本体制的突破、唱词安排的均匀和南北曲合流的尝试等形式层面有一些革新。
三.明中叶嘉靖前后杂剧在内容和作法上都有新创获,思想和战斗精神深刻,与诗文领域反复古主义思潮呼应,形成锐意革的新气候。
四.明末杂剧不乏警世作,杂剧南曲化蔚为风尚。
(一)南曲杂剧的好处:称意而写,短小精悍,成为文人逞气使才的工具。
(二)缺点:过度文人化、案头化,不重群众性与、舞台性。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一.明初杂剧核心人物:朱权、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小群体。
(一)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内心需求,也是政治韬晦的艺术展示。
(二)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主要类型。
二.朱权。
(一)杂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写冲漠子被吕纯阳等度入道,用得道之乐自勉。
(二)杂剧《卓文君私奔相如》演才子佳人风流韵事。
1.源于《史记》、《西京杂记》,具一定进步意义。
2.兼古朴与工丽于一体,语言颇有可观处。
(三)《太和正音谱》(1398)。
1.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
2.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董解元以下、元和明初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
3.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三.朱有燉。
(一)杂剧。
《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属歌舞升平的喜庆剧;《小桃红》、《十长生》、《辰钓月》等10种属度脱人道的神仙剧;《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等9种属节义道德剧。
(二)《香囊怨》写妓女刘盼春与秀才周恭爱情,表彰以死明志的道德境界。
(三)《豹子和尚》、《仗义疏财》:起义英雄剧。
(四)朱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仗义疏财》中李逵与燕青有轮番对唱、有二人齐唱,在主唱角色上突破北曲限制。
四.贾仲明和杨讷。
(一)贾杂剧《萧淑兰》写少女初恋,《升仙梦》状桃、柳二妖被吕洞宾度成仙;创作倾向与朱有燉似,文采华丽,南北曲可同折对唱。
中国古代戏曲——明代杂剧
• 《明诗纪事 丁集》卷三录其诗云:“对山救空 同,豪气盖世,固是一时俊人,惜其诗文不副 盛名耳。”《国雅》卷六、《明诗综》卷三一 亦录其诗。所著有《对山集》十九卷、《沜东 乐府》二卷。《明史艺文志》载其《乐府》二 卷,在《对山集》之外。此集内无《乐府》。 其文与诗,皆著称当时。”《国朝献征录》卷 二一载其行状及传,《明史》卷二八六亦载其 传。
明代杂剧
• 一、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1、时代背景 《御制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剧律令》 条目,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 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 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建国初还颁发榜文明令:“但有亵读帝王圣贤 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 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敢有收藏的, 全家杀了!”(顾起元《客座赘语》)
• 《亡兄行略》:姑母出嫁瞿太学。流言云姑与其父有 私,被遣归。姑为祖母浦所宠,藏金甚富。昌祚夫妇 伪为姑媒,约以私奔,命奴沉之于河。大族丑事有不 堪言者如此。
徐朔方
《一文钱》
• 明末山水邻刻本《四大痴传奇)选录,改名《财痴》。 剧演富人卢至性极悭吝,家存万贯,却让妻儿受 冻挨饿。一日卢至在路上拾得一文钱,紧攥在手,直 到饿得不能再忍时,才狠心买了几粒芝麻,但又担心 鸟和狗抢食,便跑到深山密林中去吃。帝释见其如此 贪欲,予酒使之醉,然后自己幻化为卢至容貌至其家, 言向被悭吝鬼所缠而今悭吝鬼被圣僧驱走,故欲将家 财散给穷人,以赎往日罪孽,众人皆喜。帝释又告卢 至妻,悭吝鬼与其真人形象相同,数日后若来可用乱 棍打走。真卢至醉后十日方醒,急忙回家, 人皆视为 悭吝鬼假冒而痛打之。卢至愤而到释迦佛处告状,释 迦佛使十个弟子,皆化为卢至以示,卢至省悟世上一 切皆为虚幻,乃弃家成正果。 •
第八章 明代戏剧
吴江派 明后期以江苏吴江人沈璟为代表 的戏曲流派。沈璟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贡献。 他重视讲求音律,要求“合律依腔”、“宁使 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宁协律而 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 工巧”,其主张成为一些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理 论,这些作家被称为格律派或吴江派,主要有 王骥德,吕天成、叶宪祖、卜世臣、沈自晋等。
这一时期刘兑(字东生)的《娇 红记》、贾仲明的《萧淑兰》写爱情 故事,较有特色。杨讷(字景贤)的 《西游记》对后来吴承恩的小说有一 定影响。
二、明代前期的传奇
传奇戏曲的前身是南戏。“传奇”的名 称有过几种涵义。宋人称唐代小说为传奇, 又有人称平话、诸宫调为传奇,元时有人称 杂剧为传奇。明代传奇则专指在南戏基础上 形成的戏曲形式,这也是明代戏剧的主要形 式。
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多有善政,为当地人民所 爱戴。但因朝政昏暗,又受人排挤,于49岁时被劾 辞职归乡。之后隐居家中,读书写作。他在思想上 受王学左派的影响,对李贽十分佩服,与袁宏道等 人也有过往来。在文学思想上,支持公安派的“独 抒性灵”观点,反复古,主张“至情”观。
二、明代后期的戏剧
一、明代后期的杂剧 嘉靖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一些新特点,即多
用南曲来写作,被称为南曲杂剧,同时体制形 式更趋自由,大量短剧出现。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杨慎的《太和记》, 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李 开先的《园林午梦》,徐渭的《四声猿》,梁辰 鱼的《红线女》、《红绡》,徐复祚的《一文 钱》,王衡的《郁轮袍》等。
朱权作品12种,今存仅两种:《卓文君私奔 相如》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另有戏曲研究专 著《太和正音谱》。
朱有燉的《诚斋传奇》收31种杂剧。其内容 多为“度脱节”“节义剧”“庆贺剧”,无甚可 取。其水浒戏还颇能表现梁山英雄本色,但也有 歪曲处。在艺术上其杂剧音律谐美,堪称当行, 且有才气。 在杂剧体制上有突破,对明代南杂剧出现有影响 “唱彻宪王新乐府,不知明月下樊楼”。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杂剧的流变)
第5章明代杂剧的流变5.1 复习笔记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的杂剧创作(1)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同时也借此表明自己只爱吟风弄月、胸无野心异志。
(2)朱权的杂剧兼古朴与工丽于一体,于语言上颇有可观之处,如《卓文君私奔相如》等。
他还作有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的《太和正音谱》,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董解元以下、元代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象。
(3)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较多的作家。
他的杂剧有歌舞升平的喜庆剧、有度脱入道的神仙剧、有节义道德剧、还有起义英雄剧等。
朱有燉的杂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仗义疏财》在演唱方式上则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
2.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创作(1)贾仲明和杨讷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杂剧作家,都当过明成祖的御前侍从。
(2)贾仲明的创作倾向与朱有燉相近,文采华丽,南北曲还可以同折对唱,如《萧淑兰》《升仙梦》等。
(3)杨讷所作杂剧18种,今存《刘行首》《西游记》2种,后者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许多情节与百回本《西游记》并不一致。
在大型元代杂剧《西厢记》之后,《西游记》以其5本24出的庞大体制,为杂剧向传奇的转化做了扎实的铺垫。
3.刘东生的《娇红记》刘东生所作杂剧今存《娇红记》2本8折,他是在元代宋梅洞加以渲染的小说《娇红传》的基础上又作了戏剧化的加工和创作,细腻婉转地将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心曲表现出来,浅唱轻吟,深情盎然,丽语佳句,随处可见。
为传奇《娇红记》的再创作做了铺垫。
4.明初杂剧的特点及其与元杂剧的区别(1)明初杂剧的特点明初杂剧从作家构成上看,大多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其作品缺乏元杂剧直面现实的抗争精神,而将元杂剧后期愈演愈烈的封建说教、神仙道化乃至风花雪月等种种倾向加以张扬,具有粉饰太平的浓厚色彩。
第二十章 明代的杂剧创作流变
第二十一章明代的杂剧创作第一节明代杂剧创作的流变明代杂剧创作是在元代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发展的。
从发展成绩来讲,它既比不上元代杂剧创作的成就,也和明代的传奇创作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明代杂剧的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而且每一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色:一、脱离现实、粉饰太平、宣传教化的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的创作:明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高压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政策,不仅继续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并且加强了对通俗文学的干预和诱导。
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的创作应运而生。
据朱权《太和正音谱》的记载,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大致有十六人,这十六人大都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题材来讲,他们的杂剧创作进一步坚持了元末杂剧创作中伦理教化、神仙道化以及风化雪月的题材选择,并且表现程度更为剧烈;从语言风格来看,与元杂剧的质朴本色相比,它们更趋华丽雅致;从艺术体制来看,它们不仅突破了元初杂剧一人主唱的格局,而且南北曲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具体地说,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有:1、皇子朱权的杂剧创作: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的第十七子。
为在激烈的皇权斗争中苟且偷生,他便沉浸在戏曲、音乐和道家学说之中。
在戏曲研究领域,他1398年创作的《太和正音谱》兼戏曲体式论和曲谱为一体,全书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收录、品评了金代董解元以下、元和明初的杂剧与散曲作家203人的作品,对近人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这部书籍中,朱权认为戏曲乃是盛世之声和太平之象,这既体现出其对戏曲功能的基本认识,也决定了其戏曲创作的基本倾向。
他创作的杂剧作品主要有《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等,前一部属神仙道化剧,后一部属才子佳人戏。
2、皇孙朱有炖的杂剧创作:朱有炖(1379—1439),是明太祖的孙子。
他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杂剧较多的杂剧作家。
他的杂剧创作从题材来分,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歌舞升平的喜庆剧,主要有《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二是度脱入道的神仙剧,主要有《小桃红》、《十长生》等10种;三是宣扬节义道德的伦理剧,主要有《烟花梦》、《香曩怨》等9种;四是表现英雄的历史剧,主要有《豹子和尚》、《仗义疏财》两种。
第七章 明代戏曲第一节明代戏曲概况
第七章明代戏曲第一节明代戏曲概况一、明代杂剧创作概况(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
他们左右并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从而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
当然,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同时也是借此表明自己胸无野心异志、只爱吟风弄月。
作为一种政治韬晦的艺术展示,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成为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朱有燉的作品在北方流传很广,但内容无甚可取。
贾仲明的《萧淑兰》、刘东生的《娇红记》较有价值。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转型的特点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既与元杂剧差异颇大,又与明初的杂剧多有不同,从而在转型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特点。
从发展线索来看,明前期杂剧一是横贯元末明初两朝,贾仲明、杨讷和刘东生等人都是横跨两代的作家,其杂剧创作时间也较难判定;二是以两朱为代表的明初杂剧大都写于开国之后、景泰以前,此后的几十年属于杂剧创作的沉寂时期。
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发生了新的转机,到了万历前后更出现了以徐渭作为杰出代表的杂剧创作高潮期,一大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
因此,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
从创作倾向上看,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不在少数。
从艺术体式上看,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
从艺术成就上看,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徐渭的《四声猿》《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其中《渔阳弄》写祢衡在阴间重演击鼓骂曹的故事,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残暴势力和黑暗社会深恶痛绝的思想情绪。
《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
《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1. 引言1.1 概述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社会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代,杂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戏曲形式崛起并风靡一时。
本文将探讨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在明代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包括宋元戏剧的发展和影响以及明代社会背景与思潮对杂剧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详细探讨明代杂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剧本创作与结构特点、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以及舞台美术与舞台设置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杂剧在明代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包括对明代戏曲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对明代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反映。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内容,并探讨杂剧在后世艺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明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揭示其在后世艺术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明代戏曲艺术形式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通过对杂剧的分析,我们也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以上就是本文引言部分的内容,接下来将逐步展开介绍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在明代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明代杂剧的历史背景2.1 宋元戏剧的发展和影响宋元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尤以元曲最为杰出。
元曲通过吸收多种民间表演形式,并从中借鉴了西方、阿拉伯和印度等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南戏、说唱、舞蹈以及宫廷音乐等。
在明代之前,这些戏曲形式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
2.2 明代社会背景与思潮对杂剧的影响明代时期,社会经历着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他们以文学艺术作为表达自己情感和理念的工具,并对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礼仪观念的变化也推动了杂剧题材向喜闻乐见、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向发展。
古代文学专题2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
一、学习要点 1元杂剧的繁荣原因 2、创作分期及其他 3、明杂剧创作的演化 4、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分析
元杂剧
1、元杂剧的起源 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
的传统戏剧又称为“戏曲”,这是因为“曲”的 演唱在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从性质来说,中 国戏曲是一种带舞蹈成分的歌剧。
元杂剧创作的形式
2、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 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一折用同一宫调 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 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乐音七 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以宫为主 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 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 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 “九宫”。)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如《窦娥冤》在生与死 的冲突中刻画窦娥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蝴蝶梦》在理智与情 感的冲突中表现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而《调风月》则在尴尬 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如《窦娥冤》一剧 中窦娥被卖到守寡的心酸只是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而与人物 塑造直接相连的法场受刑却安排了整整一折。而戏剧冲突也是一 个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如同 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 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 自艾。在语言方面,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白朴的少年时代是在元好问家度过的,受到过较为全面的文学修 养方面的熏陶,具备良好的创作素质。元好问在写给白朴的诗里 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用唐代诗人元缜与白居易的 亲密关系表明两家交情的久远,并认为白朴是两家后辈中最出色 之人。
明代杂剧发展概述及其代表作鉴赏
明代杂剧发展概述及其代表作鉴赏一、明代杂剧的起源与特点明代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诞生于明代中期,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
明代杂剧以吸收民间艺术和文言戏剧为特色,融合了歌舞、杂耍、说唱等多种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劇情生動多样明代杂剧在剧情设置上善于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充满悬念和感情冲突,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
2.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明代杂剧艺术形式灵活多变,既有歌舞曲艺的表演,也有说唱、击掌等特色表现形式,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舞台效果。
3. 表演风格夸张生动杂剧表演风格以夸张生动著称,演员多采用夸张的表情动作和语调,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明代杂剧代表作介绍1. 《汉宫秋》《汉宫秋》是明代著名杂剧作品,由乌木创作,内容以王莽篡位、东汉末年为背景,描写了历史上的悲壮故事。
该剧以婉娜多情的王宫少女为主线,展现出了王莽篡位时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2. 《救风尘》《救风尘》是明代著名杂剧作品之一,描写了一个风尘女子面对社会压力、坚守尊严的故事。
该剧通过对风尘女子的内心挣扎和人性张扬,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欢离合,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3. 《四郎探母》《四郎探母》是明代杂剧中的经典之作,以男女恩怨、母子情深为主线,展现了家国情怀和亲情至上的主题。
该剧通过对宫廷生活和封建礼教的批判,探讨了人性善恶、亲情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一部充满人性关怀的杂剧佳作。
三、明代杂剧对后世的影响明代杂剧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对后世的文化影响深远。
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为后世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影响了后世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的发展。
同时,明代杂剧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明代杂剧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珍贵遗产,不仅为当代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源泉和文化资源。
第七章 明代戏曲第一节明代戏曲概况
第七章明代戏曲第一节明代戏曲概况一、明代杂剧创作概况(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
他们左右并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从而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
当然,用杂剧作为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同时也是借此表明自己胸无野心异志、只爱吟风弄月。
作为一种政治韬晦的艺术展示,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成为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朱有燉的作品在北方流传很广,但内容无甚可取。
贾仲明的《萧淑兰》、刘东生的《娇红记》较有价值。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转型的特点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既与元杂剧差异颇大,又与明初的杂剧多有不同,从而在转型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特点。
从发展线索来看,明前期杂剧一是横贯元末明初两朝,贾仲明、杨讷和刘东生等人都是横跨两代的作家,其杂剧创作时间也较难判定;二是以两朱为代表的明初杂剧大都写于开国之后、景泰以前,此后的几十年属于杂剧创作的沉寂时期。
从弘治、嘉靖年间开始,以王九思、康海为代表的杂剧创作发生了新的转机,到了万历前后更出现了以徐渭作为杰出代表的杂剧创作高潮期,一大批境界不俗的作品脱颖而出。
因此,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有其连贯发展的历史。
从创作倾向上看,明代中后期的杂剧打破了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与伦理反思剧都不在少数。
从艺术体式上看,嘉靖之后的杂剧大都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
从艺术成就上看,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徐渭的《四声猿》《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作为一组杂剧,《四声猿》包括了《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其中《渔阳弄》写祢衡在阴间重演击鼓骂曹的故事,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残暴势力和黑暗社会深恶痛绝的思想情绪。
明代杂剧传奇
明初传奇概述
一.传奇的渊源与体制 二.明初传奇的代表作 1.邱濬的《五伦全备记》 邱濬的《五伦全备记》 2.邵璨的《香囊记》 邵璨的《香囊记》 3.明初其他的知名传奇: .明初其他的知名传奇: 《精忠记》、《双忠记》、《金印记》、 精忠记》 双忠记》 金印记》 千金记》 连环记》 《千金记》、《连环记》
吴江派的曲学理论11沈璟的本色论声律论沈璟的本色论声律论22吕天成的吕天成的曲品11叶宪祖的叶宪祖的金锁记金锁记鸾鎞记鹔鹴裘西楼记西楼记44范文若的博山堂三种范文若的博山堂三种55沈自晋的望湖亭翠屏山翠屏山22
明代杂剧的流变
第一节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 剧创作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一. 狂人徐渭 二.《四声猿》 四声猿》 1.《狂鼓史》 2.《玉禅师》 . 狂鼓史》 . 玉禅师》 3.《雌木兰》 4.《女状元》 . 雌木兰》 . 女状元》 三.《歌代啸》 歌代啸》 四.徐渭在剧坛上的影响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明初传奇概述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明代后期传奇的代表作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 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二、御前侍从的杂剧创作
1、贾仲明的创作 、 《萧淑兰》、《升仙梦》 萧淑兰》 升仙梦》 2、杨讷的创作 、 《西游记》 西游记》
(下编古代戏曲)第八章明代杂剧教学目的了解明代杂剧前、后期的创作
(下编古代戏曲)第八章明代杂剧教学目的:了解明代杂剧前、后期的创作的大致情况,掌握徐渭杂剧创作的成就以及其深远影响。
明代的戏曲由传奇与杂剧两大部分组成。
在明代传奇争奇斗艳、异军突起、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短小精悍的杂剧并没有完全消歇。
从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也必须相应的形式加以表现。
传奇与杂剧两种不同的戏曲形式和体制,对于表现林林总总的现实生活,各有所长。
但明代杂剧总体成就显然不如元代,也大大遜色于传奇。
明代杂剧作家共有一百多人,剧目五百多种,现存剧本一百八十余种。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杂剧明代初期到中叶为前期,前期的杂剧继承了元杂剧的余绪,杂剧作家主要是皇室贵族和宫廷文人,作品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有燉。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翁、老狂生等,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谥宪,史称周宪王。
他一生养尊处优,而博学好古,工书法,通音律,尤善词曲,所作杂剧、散曲甚丰,为朱氏诸王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著有杂剧三十一种,总名《诚斋乐府》,内容分六类,主要是释道剧、庆贺剧、妓女剧、节义剧、牡丹剧和水浒剧,多为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之作,内容基本无取。
一般认为水浒戏写得稍好,如《黑旋风仗义疏财》写起义军见义勇为、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尚属生动,但由于作者的贵族立场,对人物性格有歪曲和污蔑。
他通晓音律,剧作适合演唱,流行较广。
他在杂剧创作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生或旦独唱的惯例,创造了合唱、对唱、轮唱、南北合套的新唱法,为南杂剧和短杂剧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剧中的对白也独具特色,改变了元杂剧轻视宾白的倾向,为杂剧形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代前期比较有价值的杂剧简介如下:一、杨景贤的《西游记》杨景贤,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蒙古族戏曲家。
原名暹,又名讷,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因从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
善琵琶,好戏谑,尤工乐府隐语,所制戏曲,高人一筹。
中国古代文学1明代杂剧
第一节 明前期宫廷派杂剧
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炖杂剧
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政治上 隐晦一生。其《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
曲理论专著,对古代戏曲旳体制、流派、制曲措 施、戏曲声乐理论、北杂剧曲谱,都有相当研究。
朱权杂剧: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
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是神仙道化剧;后者 为才子佳人剧。但卓文君新寡私奔,抛弃富贵, 卖酒为生,有一定进步意义。
合。是一部寓庄于谐旳闹剧、市井挖苦剧。
徐渭石刻像
徐渭才学奇,身世奇,性格也奇。
明人梅国桢与袁宏道书称之为“病奇于 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 文奇于画”。
袁宏道则称:“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 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畸) 也哉,悲夫!”(《徐文长传》)
2、《四声猿》与《歌代啸》 ①杂剧《四声猿》,四本短剧:
《狂鼓史渔阳三弄》 (1折) 《玉禅师翠乡一梦》 (2折) 《雌木兰替父参军》 (2折) 《女状元辞凰得凤》 (5折)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
朱有炖,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之子,
世称周宪王。著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 涉及喜庆剧10种、神仙剧10种、节义剧9种、水 浒剧2种,内容价值不大。
朱有炖杂剧形式多有独创:打破元杂剧一本
四折、一人主唱、全用北曲等惯例。《牡丹园》 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 有李逵与燕青旳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 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
《四声猿》旳内容和艺术:
抨击、嘲弄封建旳黑暗政权、虚伪神权、专横男 权,体现作者愤世嫉俗、憎恶现实旳叛逆精神。
艺术形式打破老式惯例,短小精悍;既用北曲, 也用南曲;或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用浪 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真真幻幻,虚虚 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白,本色自然。
(下编古代戏曲)第八章明代杂剧教学目的了解明代杂剧前、后期的创作
(下编古代戏曲)第八章明代杂剧教学目的:了解明代杂剧前、后期的创作的大致情况,掌握徐渭杂剧创作的成就以及其深远影响。
明代的戏曲由传奇与杂剧两大部分组成。
在明代传奇争奇斗艳、异军突起、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短小精悍的杂剧并没有完全消歇。
从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也必须相应的形式加以表现。
传奇与杂剧两种不同的戏曲形式和体制,对于表现林林总总的现实生活,各有所长。
但明代杂剧总体成就显然不如元代,也大大遜色于传奇。
明代杂剧作家共有一百多人,剧目五百多种,现存剧本一百八十余种。
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杂剧明代初期到中叶为前期,前期的杂剧继承了元杂剧的余绪,杂剧作家主要是皇室贵族和宫廷文人,作品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有燉。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翁、老狂生等,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谥宪,史称周宪王。
他一生养尊处优,而博学好古,工书法,通音律,尤善词曲,所作杂剧、散曲甚丰,为朱氏诸王中成就最高的作家。
著有杂剧三十一种,总名《诚斋乐府》,内容分六类,主要是释道剧、庆贺剧、妓女剧、节义剧、牡丹剧和水浒剧,多为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之作,内容基本无取。
一般认为水浒戏写得稍好,如《黑旋风仗义疏财》写起义军见义勇为、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尚属生动,但由于作者的贵族立场,对人物性格有歪曲和污蔑。
他通晓音律,剧作适合演唱,流行较广。
他在杂剧创作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生或旦独唱的惯例,创造了合唱、对唱、轮唱、南北合套的新唱法,为南杂剧和短杂剧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剧中的对白也独具特色,改变了元杂剧轻视宾白的倾向,为杂剧形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代前期比较有价值的杂剧简介如下:一、杨景贤的《西游记》杨景贤,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蒙古族戏曲家。
原名暹,又名讷,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斋,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因从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
善琵琶,好戏谑,尤工乐府隐语,所制戏曲,高人一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有燉(1379-1439),朱元璋之孙。作杂剧31 种,全部保存下来,总称《诚斋乐府》。 这些杂剧大致可分四类:(1)点缀升平、歌功 颂德的庆贺剧,如《八仙庆寿》等;(2)荒诞 迷信的度脱剧,如《东华仙》等;(3)宣扬封 建道德的节义剧,如《继母大贤》等;(4)描 写梁山好汉的水浒剧,如,《仗义疏财》、《豹 子和尚》等。 朱有燉杂剧缺乏创新,思想内容上可取的很少。 但在杂剧形式上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主角独 唱到底的惯例,而创造合唱、对唱、轮唱等新唱 法,为南杂剧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有一定贡献。
《人面桃花》对本事的改变:
《人面桃花》的剧情崔护本事基本一致,变化主 要有三处:一是崔护由“举进士下第”变成“一 举进士”,并在长安候选;二是女主角有了名字 叫叶蓁儿;三是崔护在清明节同叶蓁儿邂逅后, 不是“绝不复至”,而是因“家中有事,回到博 陵一年光景。无日无夜魂灵儿不在她身上”。 三处改变,都是为使爱情故事变得更加完美,也 突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真诚与刻骨铭心。 剧本大段抒情独唱充分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才能, 在诗情画意中流淌着儿女浓情;在表现上以细腻、 优美、感伤见长。
4、杨讷 杨讷,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斋,蒙 古族人,从姐夫姓,家住钱塘。大约与贾 仲明同时,今存杂剧2种:《刘行首》、 《西游记》。 《西游记》共6本24折,结构虽然粗糙,人 物性格也不够完整,但其中有些片段是根 据民间传说写的,比较生动形象;孙悟空 爱打抱不平而又富有诙谐风趣的性格特征 也刻画得相当突出。 对吴承恩《西游记》成书有着明显影响。
第八讲 明代杂剧创作简介
一、明初杂剧创作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创作 三、徐渭的杂剧创作
一、明初的杂剧
明杂剧无法同元杂剧相比,但也出现了一 些著名的作家作品,且明杂剧在形式上比 元杂剧灵活自由,更适合舞台演出。 由于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干预,明初杂剧创 作成就不高,总体上表现出脱离现实生活、 宣扬封建道德的创作倾向。
徐渭之杂剧创作: 其杂剧创作,成了明后期戏曲创作高潮到来的先 声。杂剧《四声猿》和《歌代啸》皆享有盛誉。 王骥德《曲律》赞《四声猿》乃“天地间一种奇 绝文字”。 袁宏道《歌代啸序》称《歌代啸》为 “似欲直问王关之鼎”。 《四声猿》实际上是个杂剧小集,包括《狂鼓史》 1出(或称《渔阳弄》)、《玉禅师》2出(或称 《翠乡梦》)、《雌木兰》2出、《女状元》5出。 前两则为讽刺性喜剧,后两则是歌颂性喜剧。 《歌代啸》共4折,是一出典型的有着严肃意蕴 的闹剧。
1、王九思《杜甫游春》
王九思(1468-1551),明“前七子”之一,西 安鄠(hù)县(今陕西)人。作杂剧2种,《杜 甫游春》是代表作。 《杜甫游春》描写杜甫在唐玄宗入蜀之后的春天 闲游长安城郊,目睹城郭萧条,宫室破败,不禁 触景生情,痛数权相李林甫辈的罪恶。后在酒肆 里典衣买醉,拒绝接受翰林学士的诏命而甘愿隐 居飘零而去。 剧中杜甫就是作者自况,这分明是借古人之酒杯, 浇自己之块垒,骂当代之黑暗,感个人之不遇。
三、徐渭的杂剧创作
1、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 天池、青藤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袁宏道《徐文长传》:“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 有若先生者也。” 徐渭自幼就带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出生百日,父 亲死亡。生母是嫡母丫鬟,嫡母固然对他不错, 可在他约10岁时将生母赶出家门。14岁时嫡母去 世,只好随异母兄长一起生活。21岁入赘潘家, 与潘氏感情很深,不料只过五年,潘氏病故。又 加两位异母兄长去世,徐渭终于落得孤家寡人, 一穷二白。后续弦,又同后妻感情不太和谐。
3、冯惟敏《僧尼共犯》
冯惟敏(1511-1580?),山东临朐(qú)人。 作杂剧2种:《不伏老》、《僧尼共犯》。 《僧尼共犯》4折戏,写年轻和尚明进和尼姑惠 朗在菩萨神像面前私通,被街坊捉奸送进官府, 知州吴守常看二人般配,便判其还俗成亲。二人 “欢天喜地,拜谢而去。” 作家对佛教禁欲主义进行批评:“少年难戒色, 君子不出家。圣人有伦理,佛祖行得差。” 还借 明进和惠朗的嘴表达了“普天下庵里寺里,都似 俺成双作对是便宜”的愿望。显然是明中后期人 性解放观念的涌动。
6、吕天成《齐东绝倒》
吕天成(1580-1618),浙江余姚人,他是著名 曲论家,以《曲品》知名。仅存杂剧《齐东绝倒》 一种。 《齐东绝倒》把讽刺矛头直指古代圣君尧舜。舜 的父亲犯了杀人死罪,舜帝不想使父亲受到惩罚, 居然背起父亲潜逃至海滨隐匿不出。而已退位的 尧帝却去为舜找主管法律的大臣皋陶(yáo)说 情,皋陶答应不杀舜父,并让舜的后母将他们父 子二人接回朝廷。 剧本揭露了权比法大、君主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 益的封建社会法则。吕天成批判古人心目中最高 大的圣君(圣君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主?), 显示了非凡的反传统的勇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是不多见的。
3、徐渭喜剧的思想价值
文如其人,徐渭喜剧往往表现为一种痛快淋漓、 暴雨急流式的狂歌长啸,赞则盛赞,骂则痛骂, 揭则深揭,笑则大笑,充分显示了作家狂放不羁 的个性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1)盛赞礼教束缚下的广大女性,为她们扬眉 吐气。 《雌木兰》和《女状元》皆以著名女性人物为主 角。前者演花木兰代父从军,为国立功,从武的 方面肯定女性本领;后者演黄崇嘏(小名春桃) 女扮男装,考取状元,从文的方面肯定女性才华。 在徐渭看来,妇女换上男装,任凭她们施展才干 时,则远胜须眉男子。作家对她们极唱赞歌:
4、徐复祚《一文钱》
徐复祚(1560-1530后),江苏常熟人。杂剧 《一文钱》。 《一文钱》是部著名讽刺喜剧,写百万富翁卢至 拣了一文钱,却不知如何处置,最后决定去买把 芝麻,还要躲到深山密林中去吃,深刻暴露了剥 削阶级的贪婪和悭吝。 该剧极写人物性格行为的古怪荒唐,造成一种令 人发笑的喜剧效果。卢富甲连城,却还“见了钱 财,犹如蚊子见血”,为积攒钱财,严格控制家 中妻小的饮食衣着,甚至难免忍饥挨冻。他拣了 一文钱,兴奋不已:“好钱好钱!天下有这样人, 钱财在手,不小心照顾,容得它掉在街上。若是 小子掉了这一文钱,梦里也睡不去。”
5、王衡《郁轮袍》
王衡(1561-1609),江苏太仓人。今存杂剧3种, 《郁轮袍》为代表作。 《郁轮袍》写岐王请王维扮乐工随他一起去为九 公主上寿,王维不情愿。王推冒名顶替王维,到 九公主等显贵面前礼拜献媚,弹奏王维作的《郁 轮袍》曲而骗取九公主的青睐,许以状元。考试 结果,真王维以真才实学取得第一名。而假王维 拿出九公主的字条诬陷真王维,居然将真王维的 状元挤掉了,自己当上了状元。虽然这个状元桂 冠最后还是归还了王维,但王维终于看穿了黑暗 现实,断然拒绝状元桂冠,飘然归隐江湖了。 作者显然是借这个编造的故事来揭露批判明朝科 场冒名顶替、权钱交易的腐败风习与肮脏内幕。
3、贾仲明和刘兑
贾仲明(1343-1422后),济南淄川(今山东淄 博)人。今存杂剧4种。 基本倾向和朱有燉相似,艺术上也不出色。个别 作品如《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能写出一个初恋 少女的大胆、热情、主动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其《录鬼簿续编》对研究元代和明初杂剧具有重 要价值。 刘兑,浙江绍兴人,今存杂剧1种《金童玉女娇 红记》,2本8折,写申生与娇娘的恋爱始末,细 腻动人,佳词丽句,随处可见。为晚明著名传奇 戏《娇红记》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
明初到中叶,各大城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地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壮 大,为戏曲繁荣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王学左派思想的流行,也打破了程朱理学的长期 统治,为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戏剧的产生扫 除了障碍。 此时杂剧创作不单思想上大有突破,而且形式上 也有变化:折数可5折6折以上,也可只有1折; 由南北合套到只用南曲牌调,形成了所谓“南杂 剧”,因单折杂剧增多,戏曲史上也称短剧。
《中山狼》的故事及其意义: 《中山狼》写东郭先生冒着极大风险,搭救了被 赵简子紧紧追杀的中山狼。不料脱险后的中山狼 竟忘恩负义要吃掉东郭先生。其意义远远超出了 忘本负恩本身: (1)深刻地揭露了狼的吃人本性,辛辣地讽刺 了书呆子的温情,有一定教育意义;(2)对中 山狼故事的排演,正是对官场中只顾个人利益、 尔虞我诈、好心遭恶报的变形描摹,形象地揭露 了上流社会的人心不古、品行大坏,前人评说此 剧:“使天下男子见之,不觉毛骨颤战”;(3) 剧本关目紧凑,语言本色流畅,狼、老杏、老牛 都能开腔说话,情态逼真,使作品富于童话色彩, 这在古典戏曲中是不多见的。
8、黄周星《试官述怀》
黄周星(1611-1680),江苏江宁人,崇祯进士, 明亡后隐居,后愤国事自沉而死。 《试官述怀》写试官自白,揭露科举考试的黑暗。 说主考官一心要钱,“之乎者也成何用,只要金 钱中试官”;“笑寒儒枉自夸材料,怎及松纹钞? 任你好文章,试官全不要,算世上无如银子好”。 又说众多考生“平日里文也荒学也荒”,“窗下 工夫全不做”,参加考试是为“做了官好抓银 子”。而“那青天高又高,从来善恶都无报,屈 倒英豪,便宜草包。哪管他麒麟哭杀村牛笑,且 风骚,女娼男盗,一任后人嘲”。行文痛切,表 现了对科举文化的彻底失望。
2、创作及其影响:
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的天才人物,《徐文长传》惊 赞:“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 之而不奇(jī)也,悲夫!” 徐渭在诗文、书画、戏曲诸方面都有特殊成就。 其书法奔放洒脱,纵横不可一世;其绘画天趣灿 发,开创了青藤画派;其诗眼空千古,明人曾称 为“我朝第一诗人”。 在戏曲理论方面,其《南词叙录》对前人的南戏 和当时的传奇作了许多中肯的评价,著录了不少 传奇名目,保存了许多富有文献价值的资料。
明初杂剧研究的成就超过杂剧创作。
1、朱权
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献 王。今存杂剧2种:《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卓文君私奔相如》。 前者为“度脱剧”。后者演著名才子佳人故事: 少寡妇卓文君,一不为亡夫守节,二不受父母之 命,三不用媒妁之言,毅然私奔司马相如。在明 初大力倡导伦理道德、贞节观念之时,此戏出自 皇家子弟之手,具有一定反讽意义。 其《太和正音谱》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著 作。记录了元代及明初杂剧名目,品评了元代及 明初杂剧作家作品,对研究元明北曲提供了许多 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