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_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
3. 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

教学难点:
1. 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复习相关的物理量和公式。

二、引入
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讲解
1.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公式:讲解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关公式。

2. 直线运动的图像:通过实例展示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四、实例分析
给学生一些直线运动的实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五、练习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图像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图像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图像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像运动的概念,掌握图像平移、旋转的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图像运动现象;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像运动的性质;2. 实际问题中的图像运动分析。

教学难点:1. 图像运动的复杂情况下的分析;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图像运动现象,如滑滑梯、翻转书本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像运动;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图像运动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图像平移的性质,利用课件展示平移前后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2. 讲解图像旋转的性质,利用课件展示旋转前后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识别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图像运动现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复杂的图像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像运动的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2. 学生对实际问题中图像运动的分析能力;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像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中的图像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图像运动性质时,要清晰、简洁,便于学生理解;2. 课堂练习题要具有代表性,能够覆盖所学知识点;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教学延伸:1. 进一步研究图像运动的复杂情况,如组合运动;2. 将图像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物理、计算机科学等。

第6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v-t图)2012

第6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v-t图)2012

0
V/m.s-1
t/s
t/s
0
s/m t/s t/s
0
0
练习3
如图所,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图中 OA、AB、BC、CD各表示怎样的运动?哪个 过程的加速度最大?计算0A、CD段的加速度?
v/m.s-1 30
C B D t/s
20
10 0
A
1
2
3
4
5
练习4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
A
B C
5 6 t/s
D
练习7
某质点的速度图象如图 1.质点做什么运动? 2 .3秒时刻的速度多大?在什么方向? 3 .什么时刻速度反向?
4 .什么时刻离出发点最远?有多远?4s时刻物体在何位置? v/m·-1 s
5
O 1 -5 2 3 4
t/s
练习8:下列各图象中的运动分别是怎样的运动?
V/m.s-1 s/m
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学会看图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图)
练习1
在v-t图中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 物体开始以5m/s的速度向东匀速运动1秒,接着以5m/s
的速度向西匀速运动1秒。
v/(m·-1) s 5
0
5
1
2
t/s
求(1)0-1s的位移?(2)1-2s的位移?(3)2s内的 位移?(4)2s内的路程?
C
•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描述物体 是怎么运动的,哪一个时刻开始反向运动?
v/m·-1 s
5

2022高一物理学案 1.6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2(粤教版必修1)

2022高一物理学案 1.6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2(粤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能通过图线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能从图线的斜率大小判断速度的大小。

( 2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知道图线下的“面积”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

2. 方法和过程:( 1 )认识到许多物理规律都可以由图像表示。

( 2 )学会看懂图像所表示的物理规律。

( 3)了解文字叙述、数学公式、函数图像是表述物理规律的三种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 2 )培养乐于合作讨论的习惯,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 图像的物理意义。

【知识要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①s=vt ,显然匀速直线运动 s —t 图是s=vt 的反映;②通过s —t 图可以直接读出运动过程中对应时刻(间)的位置(移); ③ s —t 图直线的斜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特点:①s v t =,s=vt ,显然匀速直线运动 v —t 图是v=c 的反映,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②通过 v —t 图,可以读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 ③s=vt ,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线下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由加速度公式可得:与数学方程式 对比分析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 v —t 图是 v t =v 0+at 的反映;②通过 v —t 图,可以读出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③直线的斜率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④纵轴上的截距表示初速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运动图像;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熟练运用运动图像训练。

难点:分析和描述复杂运动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的图像,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学习运动公式和概念:介绍常见的运动公式和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等,让学生掌握基
本知识。

3. 运动图像训练:给学生一些运动图像练习题,让他们分析和描述图像,运用所学知识计
算相关问题。

4. 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答过程,相互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分析和解答是否准确,以及对相关概念和
公式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延伸:
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训练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图像问题,提
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2013。10.7

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2013。10.7
时间t/s 位移s/m 0 0 0.02 0.01 0.04 0.06 0.08 0.02 0.03 0.04 0.10 0.05 0.12 0.06
学生探究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s/m
0.06
步骤 1.坐标系
0.04
2.刻度
3.描点
0.02
4.连线
0
0.04
0.08
0.12 t/s
观察与思考
3、观察图线的形状,思考如何用方程表示? 物体运动的速度在位移—时间图象通过什么 来体现?
s kt
k v
0
s/m
t/s 在s-t图象中,用斜率(倾斜程度) 表示速度
动动脑1:如下图所示,两个质点的运动都是何 种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
匀速直线运动
S/m A B
v A vB
0
t/s
s—t图象中的图线倾斜程度越大,运动 越快,代表速度越大。斜率在数值上等 于速度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
v v0
匀加速直线运动
t 匀减速-反向匀加速
t0
t0
t
v0 反向匀减速-匀加
巅峰挑战:1、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如图所 示,则在8S内的位移是 -4m ,8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 2m/s .在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加速度是 . 2 在1S 时速度是 . 2m/s 2m/s V(m/s)
龟兔赛跑是大家小时侯就听过的故事,请叙述故 请画出龟兔的s-t图象和v-t图象 事梗概.
在变速运动中,有一种速度均匀变化的 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由加速度的公式可得:
vt v0 a t
画出v-t图象
vt v0 at 数学知识回顾 函数 y b ax

高一物理文本素材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粤教版1)

高一物理文本素材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粤教版1)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突破思路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图象和物体具体运动的对应关系.教学中要双管齐下:先引导学生探讨怎样把一个具体的运动用图象表示出来,然后再针对具体的图象探讨究竟表示了什么样的运动.从作图、看图、用图各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图象的意义.作图时要学会用实验数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描点法绘图.看图时,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的物理量符号,弄清所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看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搞清每个坐标小格代表的量是多少,然后才看图象的形状,根据它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其含义.有些图象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则图象的含义也不同.图象的截距往往反映物理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状态,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物理图象的斜率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一般规定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为负.无论该“面积”表示的是矢量还是标量,都应取代数和.用这种图象的“面积”解决变量问题很有效,分析复杂的运动过程常利用它.本节教学主要是认识图象的意义,学会看图和画很简单的s-t 图和v-t图,对两种图象之间的转换暂不要涉及.学生的数学知识可能跟不上,教师要注意事先补充一些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如斜率、截距等.规律总结1.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对于函数图象,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的物理量符号,弄清所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看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搞清每小格代表的量是多少,然后才看图象的形状,根据它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其含义.有些图象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则图象的含义也完全不同.2.图象的几个观察点.(1)图象的交点两图象相交,有一组状态量同时适合所描述的两个不同对象.例如图1-15中所示,若是位移图象,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若是速度图象,且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运动,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某时刻两物体有相同的速度,但不是相遇,而恰恰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远.(2)图象的截距纵横截距往往反映物理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状态,如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3)图象的斜率物理图象的斜率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4)图象的“面积”一般规定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的“面积"为负,无论该“面积"表示的是矢量还是标量,都应取代数和.用这种图象的“面积”解决变量问题很有效,分析复杂的运动过程常利用它.3.物理图象常见考查方式—-图象变换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用图象变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里主要有位移一时间图象和速度一时间图象之间的变换,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读懂已知图象表示的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然后再根据所求图象与已知图象间的联系,进行图象间的变换.不过,图象变换的能力不可能靠这一节课培养,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练习深入.相关链接____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图象法)图象可以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它可以将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可以由图象直接求出待测量.描绘图象的要求是:1.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2.坐标轴的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的标度值一般不必用有效数字表示,只要写明1、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包括直线运动的概念、直线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的公式、直线运动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明确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本质。

2、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

4、了解直线运动的应用,如车速计算、导弹轨迹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解、举例、实验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直线运动的本质。

2、学习环节2.1 直线运动的描述本部分介绍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引导学生认识物理量的意义与数学符号。

2.2 直线运动的公式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因此学生需要对此类公式进行计算实践。

2.3 直线运动的规律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法则和规律,教师通过案例演绎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3、实践环节本部分通过实际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对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深入了解。

例如,通过小车实验,对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测量,加深对直线运动的认识。

4、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实践环节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资源:集中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更好地了解物理学中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2、试验室资源:进行直线运动相关练习,方便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师角色1、导师: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关注现象,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运动。

初中数学图像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图像运动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图像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像运动的概念,掌握图像运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像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图像运动的规律3. 图像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像运动的定义、性质和规律。

2. 难点:图像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像运动现象,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像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像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图像运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一些图像运动的具体实例,如平移、旋转等,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出图像运动的规律。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图像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图像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制作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团队反馈,查漏补缺。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像运动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运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图像运动的规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如设计图案、制作卡片等。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有关图像运动的课件,展示图像运动的现象和实例。

2.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图像运动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3. 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直线运动的实物示意图;
2. 准备直线运动的例题和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公式。

3. 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讲解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三、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直线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或者自行寻找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生动易懂;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课件(粤教版必修1)

物理: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课件(粤教版必修1)
0.02 C、从图象中你能读出什么数据? 、从图象中你能读出什类型的运动? 、根据图象你能判断出物体做什么类型的运动?
0 0.05 0.10 0.15
t/s
时间图象: 一、认识位移-时间图象: 认识位移 时间图象 2、下列几个位移时间图象中所表示 、 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例2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如图示,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 、如图示 、 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 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AD ) A、质点 前2s内的位移是 内的位移是1m 、质点A前 内的位移是 B、质点 第1s内的位移是 内的位移是2m 、质点B第 内的位移是 C、质点 、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质点A、 在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 、B在4s末相遇 、质点A、 在 末相遇
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 - 图象 图象, 说法正确的是( 说法正确的是( B ) A.前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5m/s .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B.前4s的加速度是 的加速度是2.5m/s2 . 的加速度是 C.4-6s的加速度为 . 的加速度为5m/s2 的加速度为 D.6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5m/s .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第六节: 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 时间” 速度——时间”的关 时间” 移——时间”、“速度 时间 时间 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 时间” 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 的关系 2、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 、知道“速度 时间” 时间 图象中“面积” 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的图象 时间” 的含义,能从“速度 时间 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图像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运动中的图像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中的图像是什么;
2. 掌握绘制运动图像的方法;
3. 能够分析不同运动下的图像特点。

教学重点:
1. 运动图像的概念;
2.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3. 运动图像的分析。

教学难点:
1.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2. 运动图像的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速度计、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运动图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运动过程中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 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代表速度大小。

- 抛体运动的图像:抛体运动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2. 演示如何绘制运动图像。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绘制出相应的图像。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运动图像,讨论不同运动下图像的特点,总结运动图像的规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绘制不同运动图像,并分析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
运动图像
- 直线运动
- 抛体运动
教学反思:
运动图像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种表示,通过绘制图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W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W

v/(m•s )
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 -1
时间s 时间 速度 m/s
0.06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5 0.5 0.5 0.5 0.5 0.5 0.5
0.04
0.02
0
0.04
0.08
0.12
t/s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图象能直观地显示相关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 日常生活、 生产、 的关系 , 日常生活 、 生产 、 研究等领 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数据表
时间t/s 时间 位移s/m 位移 位移s/m 位移 0 0 0 0.02 0.01 0.02 0.04 0.02 0.04 0.06 0.03 0.06 0.08 0.04 0.08 0.10 0.05 0.10 0.12 0.06 0.12
0
A √
t0
B
t0
C √
t0
D
t
思考
• P20-3 s/m
300 150
t/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作业 • 必做: P22-2,3,4 必做: - , ,
选做: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 图象 图象; 选做: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t图象; 2.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t图象推导位移公式 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图象推导位移公式 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本节学习内容总结 再见!
→ 连线
描点
2. v-t图像中,阴影面积: 图像中, 图像中 阴影面积: 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所发生的位移。 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所发生的位移。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和关系;
3. 能够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教学重点:
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描述直线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和关系。

教学难点:
1. 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2. 授课:介绍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

3. 实验:利用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出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4.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如何计算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强化学生的理解。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实例加强对直线运动描述的掌握。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形式的运动描述,如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理解直线运动描述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初中运动图像教案

初中运动图像教案

初中运动图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图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运动图像的实例。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运动图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图像。

2. 向学生展示一些运动图像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图像的特点。

二、探究运动图像的基本特点(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运动图像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图像的基本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图像的基本特点,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三、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如曲线图、表格等。

2. 让学生运用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对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运动图像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运动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学、生物学等。

2. 让学生运用运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运动图像的复杂情况,如非直线运动、多变量运动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运动图像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和应用运动图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图像的基本特点,掌握运动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并能运用运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设计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设计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其计算方法;(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体验直线运动的特点;(2)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3)借助图象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方法;(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2. 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推导;(2)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匀速行驶、运动员的匀速跑步等,引导学生关注直线运动的现象;(2)提问:什么是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2. 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速度的概念;(2)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公式为 v=s/t,其中 s 为路程,t 为时间;(3)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特点。

3. 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1)教师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作用;(2)讲解速度公式 v=v0+at,其中 v0 为初速度,a 为加速度,t 为时间;(3)讲解位移公式 s=v0t+1/2at^2,其中 s 为位移,v0 为初速度,a 为加速度,t 为时间;(4)借助图象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4. 应用与拓展:(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和位移公式进行解答;(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直线运动-------路程—时间(s-t)图像 教案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3.2 直线运动-------路程—时间(s-t)图像 教案

3.2路程—时间(s-t)图像一、教学任务分析:课本为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三教时,属基础型课程中的一节。

本节内容包括四方面:一、绘制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二、路程-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三、根据图像计算速度;四、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之后,在s-t图像的坐标系中用数学中的描点法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路程-时间图像,然后通过讨论并把将路程-时间图像与正比例函数图像进行迁移,得出路程-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由待定系数法求k值可得利用s-t图像计算速度的方法;按照绘制路程-时间图像的方法绘出速度-时间图像。

最后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拓展。

本设计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自主绘图、讨论、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来获得知识,并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一些相关的学习能力。

同时感受到图像也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体验数学思维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画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并能根据此图像来分析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物理意义,能根据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2、过程和方法(1)经历路程—时间图像的绘制过程,认识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

(2)经历对s-t图像的解读过程,感受图像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绘制s-t图像,感悟图像法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s-t图像进行分析,体会图像的简洁、直观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教学难点:解读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

四、教学资源和器材准备:资源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段。

学生:铅笔;刻度尺;绘图纸;工作单。

五、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用函数图像来研究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应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和公式。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直线运动的相关理论。

4. 练习与训练: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进行解决。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下作业,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和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5
1、由图象可以得到: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2、从图象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①可以确定物体各个时刻所对应的速度
②可以确定物体某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
③可以知道物体运动的性质
0
例6 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试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象
0
例7、比较下面两个直线运动
x/m
t/s
4
8
10
0
-10
t/s
4
8
10
0
-10
v/m·s-1


(1)甲、乙两物体何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2)甲、乙两物体何时返回出发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1)已知v0=30m/s, a=-10m/s2, t1=2.0s, t2=4.0s
可得2.0s末速度v1=v0+a t1=30m/s+(-10m/s2)×2.0s=10m/s
4.0s末速度v2=v0+a t2=30m/s+(-10m/s2)×4.0s=-10m/s
负号表示此时小球速度方向向下
研究加速过程,有: v1=v0+a1t1=0+1m/s2×5s=5m/s;
减速过程,末速度为v2=0,所以加速度为:
答:匀速运动时的速度5m/s;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设汽车匀速运动时速度为v1,
例4、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0m/s2.现将一小球以3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求抛出后(1)小球2.0s末和4.0s末的速度;(2)何时小球运动到最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位移、速度公式的比较,从学生熟知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过度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这样通过数学基本函数与物理公式相结合的方法突破,比较好理解,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章学习的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该部分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以后运动学和力学的学习,特别是接下来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

因为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所以本章在整个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第六节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初步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是第一章的总结与提升,同时物理图像的建立和分析为第二章寻找物体运动的规律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在一、二章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性函数,对其数学图像比较熟悉;而运动图像,由于从文字描述物体的运动到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其跨度是比较大的,为了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选择了从学生熟知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到物理运动图像。

四、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根据两维数据记录表建立物理平面坐标图。

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

(2)能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3)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物理图像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物理知识中的应用。

(2)了解如何将实验结果直观表现出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科研精神。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根据两维数据记录表建立物理平面坐标图。

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

(2)能从图像上获取直观的信息(速度、位移)。

2.教学难点
(1)理解物理图像与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从图像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速度——时间图像中“面积”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够掌握用图像描述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生活中使用图像的例子。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板书设计 一、复习 匀速直线运动:
s υt = (υ为一常数) kx y = (为常数k )
匀变速直线运动:0t υat υ=+ (a 为一常数) b kx y += (为常数k )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s υt = (υ为一常数) kx y = (为常数k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0t υat υ=+ (a 为一常数) b kx y += (为常数k )
四、位移与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关系
t
0t
00OABC s S OA OB υt --
==∙=
① 知道某时刻,可以得到该时
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② 知道某速度,可以得到该速
度所对应的时刻。

① 知道某时刻,可以得到对应时间段的位移。

② 知道某位移,可以得到对应的时间。




十、教学设计及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