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新动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新动向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

2011年至2015年,是党和国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五年。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修订版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成为引导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风向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遵循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的原则,从各类公开报刊中精选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其论文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研究的概况。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在2011年至2015年转载的论文分析显示,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正呈现一些新趋势。

——编者

2011年至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共转载论文11795篇,分布在455种原发报刊上。在综合性期刊中,《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研究与评论》、《教学与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江苏教育》转载量排在前五位。在专业性期刊中,《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物理教学》、《化学教育》、《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在各学科的转载量中名列前茅。

结果一:来自中小学的文章最多,东部地区教科研优势明显

对文章第一作者的机构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来自中小学的文章最多,占56.89%;其次是来自高校的文章,占22.59%;来自教科研部门的文章占14.70%;来自出版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其他单位的文章占3.31%;2.52%的文章作者单位不详。

在中小学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通中学、锡山高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苏州中学、南京市十三中、南京市江宁高中、镇海中学、如东高中排在前十名。在这前十名中,江苏省占八位,北京市和浙江省各占一位,可见江苏省中小学在教科研上有明显优势。

在高校中,北师大、华东师大、北京教育学院、首都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大学、上海师大、浙江师大、东北师大排在前十名。

在教科研部门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

进修学校、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南京市教研室、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位居前列。

以第一作者所在省份(不含港澳台)进行统计,我国31个省份的差异极大。江苏省高居榜首,论文数量有3605篇,占总数的30.56%;浙江、北京分列二、三位。东部地区的教科研优势明显,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地区有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1个(见图表)。

从各省份的学科优势来看,江苏、浙江各学科比较均衡,均排在前列,其中江苏的数学学科具有相对优势(相对于该省其他学科而言,下同),论文数量占该学科的34.33%;浙江的英语学科具有相对优势,论文数量占该学科的18.20%。此外,北京、广东的政治、生物学科,福建、上海的语文学科,山东的化学学科,福建、湖北、安徽的数学学科,四川的历史、地理学科,均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只统计各省份的中小学作者,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北京、上海、山东、安徽、湖北、四川。与图表中的名次相比,北京名次下滑明显,上海与山东的差距也在缩小。这是因为北京、上海的高校数量多,高校作者的文章数反而超过中小学。

结果二:高级别基金项目论文较少,教学领域最受关注

五年转载的论文中,基金项目论文共有1590篇,占总数的13.48%。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论文150篇,占1.27%;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932篇,占7.05%;其他类基金项目论文608篇,占5.15%。总体来看,高级别的基金项目论文较少。

从年份来看,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基金项目论文比例是2011

年的三倍多。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增长幅度比较大。

从学科来看,理科的基金项目论文比例高于文科。其中,物理学科比例最高,占18.76%;其次是数学学科,占18.35%;语文学科比例最低,只有8.18%。

从研究领域看,教学领域的文章最多,有6624篇,占总数的56.16%。其次是课程领域,有1437篇,占12.18%。评价领域占10.54%,学科教育领域占7.99%,教师领域占7.18%。学生领域的研究文章偏少,只占5.95%。

分学科来看,各学科在课程、教师、评价领域的差异不大,在学科教育、教学、学生领域的差异较大。其中,在学科教育领域,政治、生物比例最大(12.91%),数学比例最小(3.09%);在教学领域,英语比例最大(65.72%),政治、生物比例最小(51.56%);在学生领域,数学比例最大(12.63%),语文比例最小(1.52%)。

结果三:语文学科研究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端来回摆动

综观这五年的教学研究,各学科有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关于课标修订的解读和新版教材的分析、课程资源开发、有效(高效)教学、学案导学、微课、翻转课堂、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核心素养等。但各学科也有很多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热点。

其中,2011版课标首次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2年至2013年,在理论层面重点关注从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阐释,在实践层面关注如何进行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如何由原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为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提炼、讲授和训练。2014年至2015年,关注焦点集中在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因重视文本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因强调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总体来看,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把握,仍然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端来回摆动,始终没能很好地做到两者的平衡。

语文新课改突出教师的课程整合与开发意识。这五年来,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课内课外融合”“生活化语文”“群文阅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

读”“专题研究性学习”等,在语文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语文学科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特别是新课改以后,到底应该依据什么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各方观点仍然不尽一致。解决“语文教学内容”问题迫切需要集体攻关,以教材改革为突破口,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

上的结合。

不同的立场、价值取向和个人经验,会导致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文章的解读差异极大。文本解读中,到底是以作者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文本为中心?是“有我”还是“无我”?是遵循“共性解读”还是尊重“个性解读”?教师和学生的文本解读视域如何融合?

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尽管还没有达成一致,却对我们把握文本解读的视角、路径提供了诸多启示。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语文课标对此也有明确要求,中高考中也逐渐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语文教育专家和教材编写者对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们也积极探索古诗文专题教学、教材文本中文化内容的挖掘和课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等。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版课标首次提出的术语,这类文本在教材和生活中早已存在,只是以前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相关的研究集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探讨,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类型、价值及评价标准、试题设计等方面的理论性研究

尚嫌不足。

此外,作文评价、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经典阅读等问题也备受语文研究者关注。

结果四: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科难点,课改反思性文章增多

基本活动经验是2011版数学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两点:一是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包括经验与经历有何区别,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有何区别,是感性经验还是理性经验,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基本活动经验如何细化和分类等。二是教学实践策略的探索。因为数学活动经验本身存在着主体性、内隐性、个体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难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2011版数学课标的修订幅度较大,除了基本活动经验外,基本数学思想、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也是研究的热点。

数学高中课改已走过十年,高中课标的修订也已提上日程,有关高中数学课改的反思性文章也日渐增多。这种反思基于两个视角:一是实践的视角,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比如关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问题、课程的选择性与“不考不教”问题等;二是比较的视角,通过对国内外课程标准、教材的比较,为我国高中课标的修订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优秀学生提供选择空间等。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对东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指出中国的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色,如重视基础训练、善于运用变式教学等,中国应该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

研究者探讨了数学文化的价值、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编排、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的力量等问题,有的教师甚至提出“文化数学”的主张,认为“数学的文化性应求诸于内”。也有学者认为,应从大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文化,只有超越数学并从整体性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