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内容摘要]

小学生主要是借助具体事物,通过生动的事例、显著的现象、简单的推理和有趣的实验等一些直观感知的案例来学习科学。充分挖掘校内人力、环境资源,有效利用校外自然、社会资源,能全面提高和巩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将校内、外各种科学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科技校本课程,可以使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走向自己的轨道,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主要关键字]科学教育校内资源校外资源校本课程

在欧美发达国家,科学课的比重是和母语及数学相等的,不仅是等重,有的还是排在前面的。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从根本上提高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是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的基础。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科学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比重,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但是上至中央决策层,下至基层教育管理者,其重视程度都在慢慢的增强。对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小学生正处在直观感知和形式感知的阶段,他们需要借助一些的具体事物来理解科学现象,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这些具体事物主要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富有吸引力的实验及简单的逻辑推理。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首要任务就是创设各种直观、具体的情境,以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模式,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科学探究的氛围中去。

就目前小学科学的教学而言,校内外科学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教师仅仅是停留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探究的层面。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地利

用和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小学科学教育事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确定目标,总体规划校内外资源

科学课堂的建构不应该是“齐步走”式的预设每一节课、每个儿童都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而应该是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充分地发展。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层次的确定目标,如:第一层确定为基础性的科学普及知识,第二层为进一步兴趣探究引导知识,第三层是具有定向研究的更深层次的知识等。在普遍的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应注重兴趣高、有爱好的学生的培养。学校在制定自己的科学教育方案时,应结合自身条件,提出总体规划。

二、立足校园,开发校内科学教育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效的融合和利用校内的各种科学教育资源,有效的开展各种探究式学习和科技兴趣活动,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体内容。

1、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创设探究氛围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学生的科学意识,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学校首先要建设各种相应的实践场所,如:农业种植方面的“农作物种植基地”、“新科技种植基地”,科技发明制作方面的“科技发明资料室”、“科技制作室”,智力开发方面的“七巧板活动室”、“搭纸桥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用于天文气象观测的“天文气象台”,用于作品展览展示的“作品展室”等。各实践场所内要进行相应的配置和布置,充实必需的工具和设施。

校园环境资源内容充实有趣,形式多样,各个相关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极大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课时量是不多的,教师要利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并初步运用。所以,我们让学生在课堂内尽量多地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取乐,乐中有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觉开展探究。走出课堂,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其次,尽量把科学课堂扩大化。一是教育师资扩面,除了科学专兼职老师外,充分利用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个人特长,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求老师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上查找科普资料;部分老教师及门卫、保安,虽然他们没有从事科学教学,但他们在农业种植和养殖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二是教育场地扩容。许多科学研究只局限在教室里是收效甚微的,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利用校园内现有的教育场所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例如,当教学五年级下册《植物的花》(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时,就可以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各种植物的花;在教学教学五年级下册《种辣椒》(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时,可以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到校内科技实践基地,种植并观察辣椒的生长过程……

走出课堂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于课堂,课堂教学始终是科学教学的主阵地,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方法论的引导,以便学生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3、依托校内资源,组建兴趣小组,开展科技活动

有了各种相应的实践场所,这是我们就要充分的进行利用。如何用好这些

设施,就考验教师兴趣小组的指导和辅导能力。首先,要选拔有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参加小组,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拔,人数要有一定的规模。其次,活动要定时开展,有计划、记录和效果。同时,开展

“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评比活动(以下简称“三小”评比)。小制作主要指的学具、玩具和各类模型的制作及课外的昆虫、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旨在锻炼动手能力;开展小发明活动,旨在教给学生发明的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讨论交流;小论文比赛,是指学生在科学研究后,撰写科学小论文,教师进行指导、评比或向上级推荐校级优秀作品参加评比。

三、内外呼应,拓展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方式上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校外的生活资源,学以致用,确立学生的科学概念和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充分挖掘校外人力及社会资源

首先,父母是学生校外学习的组织者,应有效利用学生的父母等家庭资源,发挥学生家庭成员各自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在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努力让每位学生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中。其次,可以依托家庭成员的一些社会资源,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工矿企业,设立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定时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有效利用校外自然资源

我们必须要以大自然作为学习的对象,河流、山川、农田、花草树木等,都是科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相关科技活动的学习资源,在适当的时间到达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如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