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融合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 团结和凝聚力,为维护国家统
一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历史人物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 军事手段,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建立了曹魏政权。
经济交流与文化交融
随着各地区间经济交流的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相互交融, 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人口迁徙与杂居
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和杂居,加速了不 同民族间的融合。
民族融合的过程
01
02
03
民族间的通婚
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是民族 融合的重要途径,促进了 民族间的基因交流和文化 交融。
文化交流与传播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传播,使得不同民族的文 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政治手段推动
历史上一些朝代通过政治 手段,如推行民族政策、 设置羁縻州县等,促进了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的影响
丰富了中华文化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随着民族融合的推进,各民族 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形成了对 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课件
• 政权分立 • 民族融合 • 历史人物 • 历史事件 • 历史意义
01
政权分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
曹魏、蜀汉、东吴
南朝、北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鼎立, 互相攻伐,形成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各自有多个 政权并立,如宋、齐、梁、陈与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十六国 时期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各国彼 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4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考点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上第 18 课 P ) 89-92 (2022·宜昌 5)
(1)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建康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的
(A )
命题点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2022·宜昌)《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 民族的大交融
( C)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命题点 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劳动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
力
区的开 原因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发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一北方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1)迁都:494 年迁都洛洛阳阳 (2)汉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汉语语,禁用鲜 措施 卑语。②以汉汉服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汉姓姓。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小短文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小短文
政治权力的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随着对政治权力和民族间的交往的加强,政治权力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正在成为一种实际结果。
政治权力的分立实质上是政体系分化,它将政治权力分散,不集中,在皇权上第三方也有一定权力,从而屏蔽强权政治。
民族交融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流行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都会有所交融,从而使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础。
不管是政治权力的分立还是民族的交融,都是社会的发展的良好趋势,都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
政治权力的分立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以它的内在结构方式来规范政治权力的运作,这种结构方式就是分权和集权的表现形式,只有将政治权力分散,使政治分权,才能落实民主政治制度,避免被集权主义控制。
例如有五国实行联合政体,它们之间享有一定的联合自治,除了联合执行其它外交事务外,它们的任何内政也不能受到外力的影响,促进了五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深入发展,释放了低关系的积极力量,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民族交融是一种文化交流,它反映出“接纳异乡人为己任、混杂文化中各自保留风格和精神”的理念,既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又相互融合共和国。
民族交融是一种互相尊重文化差异的理念,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还能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它能够给社会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拉美,原住民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相互融合,拉丁文化就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多元化的文化宝藏;在欧洲,来自欧洲不同地区的各民族文化,如希腊、罗马、英格兰等,也都形成了交融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的仇恨转为友好的相互尊重。
政治权力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都是主宰人类发展历史的力量,它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
中古史 第三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2、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
史最为可信的是( )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
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3、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 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正是这种气魄和中原儒家传统交融,推动 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材料旨在强调( ) 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B.孝文帝推动了民族交融 C.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4、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的创立者对其祖先的追述如下:
武力方式
和平方式
司马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氐族 鲜卑族
280灭吴统一
为匈奴 人灭亡
司马睿 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
① 北“荆对 方北 再扬方 度晏: 陷安前 入秦 分,统 裂户治 、口很 和快 混殷土 战实崩 的。瓦 状解 态” ,;
②对南方: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方人口南迁
(一)三国鼎立
特点:以少胜多(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赤壁
胜因: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人才;屯田等;
败因:①主观:缺乏统一全 国的实力;骄傲轻敌; ②客观:孙刘联军战略正确;
水 利
加速 西南 开发
翻车:魏国马钧改进的 提水灌溉工具
造船
形成原因: ①根因:魏、蜀、吴三 方实力基本处于一种均 势状态; ②直因:赤壁之战,奠定 基础(关键因素);
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 都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 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核心考点6: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数学 人物 祖冲之 朝代
南北朝
(2022年四
成就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
农学 《齐民 作年者 贾思勰
朝代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意义
(2022年四川内江) 公元230年,孙权派 将军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大陆与台湾的联 系。这里的“大陆” 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C
一 单元概述 二 政治上 三 经济上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B
核心考点4: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原 ②经济因素:(最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
江 因 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
地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 农业 到改进,种植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十六国
(前秦统
一北方)
蜀吴
西
淝水之战
晋 ( 383年)
东晋
(266—316) (317420)
北朝(439—581)
东魏 北齐
北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请你为这一时期的某一重要人物设计名片:
人物选择正确;主要事迹史事准确,表达清晰;评价恰当
样例: 人物:诸葛亮 主要事迹: 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辅佐刘备,建立蜀国; 治理蜀国,成就突出。 示范: 人物:曹操
主要事迹:
官渡之战,统一北方; 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精于兵法,善于谋虑。 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 1 诗中的“三顾”“两朝”各指什么?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 2 他在辅佐“两朝”期间做了哪些努力? (任人唯贤、发展生产、改善周边关系) 3 学习他什么品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 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 联系。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①三国时期,是中国从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走向统一的 过渡阶段。形成局部性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三国鼎立和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相比,是历史的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发展。
有用之才。
第三单元
考点4 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1.北魏建立:鲜卑族拓拔部建立了北魏政权,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2..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背景:①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②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出现。 2、改革的目的:①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②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 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祖母和孝文帝进行的改革) ①政治上: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②经济上:恢复发展生产,实行均田制; ③迁都:由(平城)迁到(洛阳); ④改革鲜卑旧俗(禁胡服、学汉语、改用汉姓、 与汉族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前言政权分立在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概念于西方哲学和政治学中已经被深入研究。
随着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政权分立更加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政权分立的角度出发,探讨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2.政权分立的概念政权分立是指国家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交给不同机关(即“三权分立”),以避免某一权力机构滥用权力、建立权势专制的现象出现。
在实际操作中,政权分立可以具体体现在一国的立法机构、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间的平衡。
一般情况下,各个机构都是由不同的人担任,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相互制约,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有效避免权力被滥用、权力膨胀等问题。
3.民族融合及其意义民族融合是指各个民族之间通过文化、语言、思想等各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各民族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融合不仅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可以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交流,以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
此外,民族融合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全球化的进程中,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关系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两个不同的议题,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交流,需要双方平等、公正的交流平台,而政权分立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政权分立通过将权力分散,使各个民族都能够有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相互交流,并最终实现民族融合。
此外,政权分立还可以保障各民族的权益,避免某一民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其他民族产生损害和影响。
在高度多元化的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政权分立可以有效保障各民族基本权益,避免矛盾的发生。
5.民族融合和政权分立都是现代民主制度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政权分立可以为不同民族提供公正、平等的政治环境和平台,从而进一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障民族权益的保护。
第0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结)(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三国鼎立【知识详解】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典例分析】某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属于三国鼎立以后;208年赤壁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技巧总结】抓住题干关键词“不应在三国鼎立时期表里出现”是解题的关键,220年开始,魏蜀吴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属于东汉末年。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
沅中 石明德
15
2、民族融合 典型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的苦恼:孝文帝颁布改革的圣旨不 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清楚,你能 帮他把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么?
(2)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陈
孝文帝的苦恼:孝文帝颁布改革的圣旨不 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清楚, 你能帮他把空缺的地方补充完整么?
易误点
1
误以为曹操是三国人 并建立 了魏国 魏国的开国皇帝是曹丕,而 不是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 的丞相,尽管他当时已经在 行使皇帝权力,但名义上还 不是皇帝。
2
小组讨论: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沅中 石明德
9
“三国尽归司马氏”
(1)三国分立后,实现统一的是哪个国家?它 成立的时间、人物、都城都在哪里?
10.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C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
C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一二.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件好
1.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一位同学参加《幸运52》节目,有道题目是“三国时的
第一位皇帝是谁”,她应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
A、诸葛亮 B、曹操 C、曹丕
D.孙权
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课件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相近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科技文化
自主学习,查阅课本,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感受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达成学习目标5)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王羲之
4.[2019•湖南怀化]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5.“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阅读后,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
——《资治通鉴》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哪几项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
(一)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政治方面:政权分立。
这一时期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年,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狼狈逃回河北;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年,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经过之战,曹操退守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3)年,废掉称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年,在称帝,国号(),史称蜀;年,称王,国号(),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1)魏灭蜀:死后,大臣掌握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2)西晋代魏:年,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朝,定都,史称“西晋”;(3)西晋灭吴:年,西晋灭掉,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西晋灭亡(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2)内部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4、东晋与前秦(1)东晋建立:年,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
(2)4世纪后期,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重用汉人这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3)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以后,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南朝:年,大将自立为帝,国号“”,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5)北魏: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6)北朝: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5、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6、三次战役战役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二、经济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经济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开发。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下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
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
十六国时期,政权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文化生活交流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我国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故D正确;ABC与题干出土文物描述不符,故错误。
综上故选D。
2.(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个定都南京的政权是A.吴国B.西晋C.东晋D.南朝【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国在公元222年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A正确;266年建立了西晋,都城在洛阳。
B错误;317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
晚于吴国。
C错误;420-589年的170年间,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
晚于吴国。
D 错误。
综上故选A。
3.(2021·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
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复习课(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焦村一中亢文芳
中国历史复习课(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焦村一中 亢文芳
•1.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2.时间:220—— 589年 •3.时代特征
•政 治:政权分立 •经 济: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关系:民族交融
•科技文化:科技进步 文化繁荣
•政权分立篇
氐族建立前秦南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统一黄河流域
隋朝
北朝南朝
东
晋
十六国西晋
魏
蜀吴方
方
东汉
南北朝
北朝:南朝:宋
齐
梁
陈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北魏
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国家篇
建业今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定都于此
今洛阳东周、东汉、曹魏、北魏曾定都于此
魏
蜀
吴
220年曹丕洛阳
221年刘备成都
222年孙权
三国鼎立示意图
•战役篇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联军胜
联军火攻
孙刘联军和
曹军
208年东汉末
赤壁之战东晋胜
曹军胜
项军胜
结果
前秦亡,北方再度分裂混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
前秦(苻坚和东晋
383年两晋时淝水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声东击西各个歼灭曹(操)军和袁(绍)
军
200年东汉末官渡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项(羽)军和秦军主力前207年巨鹿之战意义
战术或成语交战双方时间战役名称
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期:东晋南朝时期
•原因: •1、社会安定
•2、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3、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表现:农业(育秧移栽、麦稻兼作)、手工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
•影响:使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民族交融篇
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建立北魏316年灭掉西晋
建立前秦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
494年迁都洛阳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意义推行汉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通汉婚等。
措施
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趋势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它们互为因果关系
•科技文化篇
祖冲之制定《大明历》天文历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雕塑南朝:祖冲之《缀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绘画三国:刘徽最早提出圆周率正确计算方法数学
曹魏:钟繇独创楷书书法西晋:设置书博士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
北魏:《魏碑》书法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农学
文化科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沙场点兵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222年孙权称王 D 、220年曹丕称帝
•2.下列战役中与众不同的是()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领先世界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安定
•B、自然环境优越
•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北方人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6.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其内容不涉及()
•A、北方畜牧业的生产经验
•B、食品的加工与贮藏
•C、野生植物的利用
•D、南北方商品贸易活动
•7.最早提出圆周率正确计算方法的是()
•A、刘徽B、祖冲之
•C、郦道元D、裴秀
•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对中国影响不包括
•A、绘画题材B、建筑风格
•C、哲学斗争D、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9.想一想: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贾思勰、祖冲之这些著名人物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你最欣赏他们当中的哪一位?请说出理由。
(提示:理由即人物的重大事迹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