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乐赏析7交响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导赏
《第五交响曲》(升c小调 )第四乐章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Mahler,1860- 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 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 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 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 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
音乐导赏
《第二号“田园”交响曲》(D大调 OP.43)第四乐 章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完成于1902年,虽然有受到勃 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也是D大调,而且配器几乎相同) 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响,但西贝柳斯在音乐语 言上,却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尤其偏好踏步一般的旋律 架构和音阶和声,赋予音乐一种明显的庄严感。就情感 层面而言,《第二交响曲》和其他交响曲截然不同,乐 曲中洋溢着变化多端的芬兰民族精神,能快速地在乐观 和悲观两极之间转化。
音乐导赏
《第五交响曲》(升c小调 )第四乐章
《第五交响曲》作于1902年,1904年在科隆首演时, 马勒亲自指挥。作品因演出时需要庞大的乐队,而且把 交响乐的某些手段扩大到极度,所以在当时曾被称为《 巨人交响曲》。这部作品的首演标志了马勒音乐风格的 成功转型。它是马勒中期的三部曲的开篇,正是这三部 作品把交响乐的体裁发挥到了极致。
音乐导赏
《第五号“革命”交响曲》(d小调 Op.47)第一乐
德米特里·德米章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 维奇(1906-1975)原苏联时期杰出的 作曲家、钢琴家。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 家之一;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 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 、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 地位。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 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他在通俗音乐领 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 歌》(1932)成为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 大繁荣的先声。
音乐导赏
《第六“悲怆”交响曲》(b小调 作品74号 )第一乐 章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 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前期倾向于表现对光 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 入的悲剧性。
第七部分
————交响曲
什么是交响曲?
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 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 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 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
式,属于器乐体裁的一种。
交响曲的体裁特征
音乐导赏 《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升f小调) 第四乐章
这是海顿小调作品中极为出色的一部作品,乐曲主要刻画 了伤感与激越的音乐形象,充满了悲戚的戏剧性情绪。第 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 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 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第二部分为慢板,3/8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 出曲名“告别”的含义。 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个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 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推荐欣赏曲目
1、海顿 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惊愕” 2、海顿 d小调第一零一交响曲“时钟” 3、莫扎特 g小调第40交响曲“维特” (K550) 4、莫扎特 C大调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 (K551) 5、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 6、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 7、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一交响曲 (作品68号) 8、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 9、马勒 a小调大地之歌交响曲 10、西贝柳斯 d小调第六交响曲(OP.104)
音乐导赏
《第六“悲怆”交响曲》(b小调 作品74号 )第一乐 章
《悲怆》交响曲反映了主人公的悲惨境遇,表现了个人 的苦难、斗争、愤怒、抗议以及对生活、幸福、欢乐和爱 情的热烈探求,但足晦暗的力量终于将悲剧的主人公拖向 死亡。作曲家内心的痛楚、逐渐熄灭的绝望、郁郁寡欢的 断肠愁绪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悲剧是深沉的,深沉是美的 极致,而美则是一种照耀人生苦难的光明。悲与美共生、 冲撞、互补、辉耀,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哲 学,是蕴藏在绝望背后的神奇微笑。
这部作品一开始的四个小节中,那种动荡不安的切 分音便显现出此曲带有的独特而鲜明的“狂飙”特征,采 用了曼海姆乐派所提倡的“曼海姆火箭”(Mannheim Rocket,或译作“曼海姆式上升”)技巧,即是利用分 解和弦,以短时间由低音区上行到高音区,当时来说 是非常前卫的写作手法。随着曲目的行进,我们会越 发感觉其身上所体现出的迥异个性,在这个乐章随后的 反复部分中,双簧管独奏表现出的长音,凄凉而哀伤 ;第三部分转为大调,持续着敲打的声响,有逐渐接 近的感觉。
音乐导赏
《第二号“田园”交响曲》(D大调 OP.43)第四乐 章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1957) ,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 音乐晚期重要代表。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 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 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 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 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导赏
《第25号交响曲》(g小调 K183/173dB)第一乐章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被誉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 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 命力。
音乐导赏
《第25号交响曲》(g小调 K183/173dB)第一乐章
音乐导赏
《第五号“革命”交响曲》(d小调 Op.47)第一乐 章
此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 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 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该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 ,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 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 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 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音乐导赏
《第九(合唱)交响曲》(d小调 作品125号)第四乐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 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 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 ,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音乐导赏
《第九(合唱)交响曲》(d小调 作品125号)第四乐章
此曲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 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 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 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 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 、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 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 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 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