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PPT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PPT
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 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的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 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但 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几百年的时候像流水一样过去了, 培根许许多多的话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 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
“本能”是生来就有的本领
下雨前蚂蚁会搬家,这是蚂蚁的本能。 人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人的本能。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七自然段
对于法布尔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觉得应 该怎样做才能解开这些疑问?
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作者是一个 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严肃对待科学
的人。
拓展阅读
蜜蜂的赞美
生字书写
方法一:找一找
左右结构: 蜂 阻 跨 括 检 确 误 陌 左中右结构: 辨 上下结构: 蜜 查 半包围结构: 途
生字书写
方法二:换一换
“蜂”换掉“虫”加上“山”,是“峰”。 “阻”换掉“阝”加上“禾”,是“租”。 “检”换掉“木”加上“扌”,是“捡”。
生字书写


组词:蜜蜂 花蜜
造句:蜜蜂以辛勤的劳动,终于酿 成了香甜的蜂蜜。
我会读识字解词mfngbinzkuku蜜蜂辨阻跨括jinchquwtm检查确误途陌2开火车认读生字1根据拼音读一读识字解词花蜜蜜蜂蜂蜜蜜蜂阻跨括蜜蜂辨阻止阻挡辨别跨进跨越辨认包括括号我来组词识字解词检验检查查看检查误途陌检查确错误误会正确沿途半途确认陌生陌路我来组词古文识字识字解词蜜表示在蜂巢里分泌糖浆的蜂虫辨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拓展目录•思考与讨论环节•跨学科融合与拓展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蜜蜂》创作背景19世纪末法国农村的自然环境01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02文学与科学的结合03法布尔及其作品概述法布尔的生平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蜜蜂》的文学地位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修辞手法运用举例比喻拟人知识点归纳与拓展生字词学习及运用生字词运用重点句子理解与背诵重点句子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相关知识点延伸与拓展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动物行为学介绍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自然界的奥秘探讨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行为奥秘,如蚂蚁的协作精神、候鸟的迁徙之谜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思考与讨论环节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03020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心得分组方式讨论内容记录与整理教师点评,总结归纳观点跨学科融合与拓展应用自然科学知识链接蜜蜂的生物特性01蜜蜂与植物的共生关系02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031 2 3蜜蜂面临的生存威胁保护蜜蜂的措施实践活动设计环保意识培养及实践活动设计艺术创作中的蜜蜂元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蜜蜂形象艺术作品中的蜜蜂元素学生创作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生命,关爱动物情感熏陶0102勤劳勇敢,团结协作品质培养课件中强调蜜蜂的勤劳品质,通过展示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到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通过介绍蜜蜂在群体中的分工协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质课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将要求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3.思考:法布尔是怎么进行研究的?
gài
大概

逆风
jìn
将近

阻力

沿途

推测
哪和些同词桌语互不相理读解,?读 我们借准助字上音下。文来理解。
kuò
包括

准确无误

陌生
jǐn
尽管
实验结论。我们通过结 论可以肯定的是蜜蜂确实能 辨别方向,无法解释的是它 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
小蜜蜂为什么会有 这种能力?看看法布尔 怎么说的。
将来这个“无法 解释的本能”法布尔 能解释吗?
根据所学内容,将下列示意图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 否有辨认方 向的能力
捉蜜蜂、放纸袋、走 四公里外、做记号、 放蜜蜂。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 时,发现了十五只身 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
找出来,和 同桌互相读一读。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 秘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 的孩子去发现呢!根据你所了 解的蜜蜂的有关知识,办一份 手抄报吧!
严谨 细心观察
பைடு நூலகம்
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步骤:捉、放、走、放
实验结论:不是超常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 的本能。
检查
如果你就是这十五只蜜 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可能 遇到哪些事情?
预设:一出纸袋,我被大风刮得头昏 脑涨,跌到岩石上,晕了过去。醒过 来之后,我碰到了一只花翅膀的蜜蜂, 它告诉我附近有个很漂亮的小花园, 我就跟它一起去转了一圈,采了很多 花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描绘的生动,了解蜜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蜜蜂的特点,懂得珍惜和关爱小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描绘的生动。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蜜蜂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蜜蜂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挂图,引导学生说出蜜蜂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描绘的生动。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蜜蜂的辛勤与勇敢。

(2)小组讨论: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小生命。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生字词:勤劳、勇敢、采集、花粉、蜜蜂、奉献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中心思想:了解蜜蜂的特点,关爱小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蜜蜂的作文。

2. 答案:(1)生字词:略(2)作文:例文《勤劳的蜜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挂图、有趣的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了解其他昆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包括:1. 文章整体感知;2. 词语学习:细致、轻盈、辨认、搜索、拜访、准确、阻力、推测、目的、无论、竟然等;3. 句子理解:文章中描述蜜蜂飞行、采蜜等动作的句子;4. 篇章结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体会蜜蜂的辛勤劳动;3. 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句子理解;2. 教学难点:篇章结构的分析,对蜜蜂辛勤劳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2. 黑板;3.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小生物,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句子和篇章结构;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蜜蜂采蜜的过程,体会蜜蜂的辛勤劳动;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描述蜜蜂飞行、采蜜等动作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句子仿写;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生字词:细致、轻盈、辨认、搜索、拜访、准确、阻力、推测、目的、无论、竟然等;3. 句子示例:蜜蜂在花丛中仔细搜索,找到花朵后,轻盈地落在花瓣上,用细长的舌头吸取花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蜜蜂的辛勤劳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蜜蜂为了采集花蜜,不畏艰辛,无论天气多么炎热,它们都在花丛中忙碌。

它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了甘甜的蜂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优质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优质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蜜蜂习性、特点以及它在自然界中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三章《奇妙自然》第14课《蜜蜂》。

2. 详细内容:蜜蜂分类、生活习性、分工合作;蜜蜂采蜜过程;蜜蜂对自然界和人类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解蜜蜂分类、生活习性、分工合作;2. 理解蜜蜂采蜜过程,认识到蜜蜂对自然界和人类重要性;3.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蜜蜂采蜜过程和分工合作;2. 教学重点:解蜜蜂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精美优质课件、蜜蜂模型、实物投影仪;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蜜蜂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蜜蜂基本特点;b.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蜜蜂分类、生活习性、分工合作;c. 通过课件展示蜜蜂采蜜过程,让学生解蜜蜂辛勤劳动;d.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描述蜜蜂特点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填空题;b. 教师投影仪展示答案,学生自行核对并修改;c.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观察蜜蜂有趣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蜜蜂》2. 板书内容:蜜蜂分类、生活习性、分工合作;蜜蜂采蜜过程;蜜蜂对自然界和人类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蜜蜂采蜜流程图;b. 以“我心中蜜蜂”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蜜蜂特点和作用。

2. 答案:a. 学生完成流程图,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b. 教师选取优秀短文进行展示,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解蜜蜂特点和作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理解词语
【大概】 【阻力】 【激动】 【超常】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超过寻常;超出一般。 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检查】 【逆风】 【沿途】 【迷失】
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沿路。 迎面对着风;风向跟行进方向相反的风。
读了上面的资料,相信你对课文里的知识 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笔下的蜜蜂是 怎样的?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初读感知
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吧!
法布尔(1823~1915):他是法国著名的昆 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后 来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 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品读释疑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请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做了 一个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 向的能力的实验的事情。
首先,通过课后资料袋或查阅法布尔的资料,了解法布尔的 基本情况。然后,默读课文,弄清法布尔做这项实验的原因及整 个实验的过程。研读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内心的 想法,感受其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最后,借助课 后的图表,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重点学习把实验的过 程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4课 蜜蜂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14课 蜜蜂 教学课件
这句话说明并不 是所有蜜蜂都返回了 。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 蜜蜂。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进行实 验的第三步,检查蜂窝, 了解蜜蜂是否飞回来了。
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
实验结果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峰,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
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 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课后习题解析 一、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默读指导:首先要认真默读课文,默读时要集中注意
力,不出声,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可以动手画 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初次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 什么事。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深入领会词句的 意思,弄清课文的脉络。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参考答案: 实验过程:①捉蜜蜂放纸袋。②带远处做记号,放蜜
表示转折关系。表 达了作者对蜜蜂认路本 领的赞叹之情。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我也会说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打扫房间很累,但看到房间变漂亮了,心情就会很好。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说一说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 论?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jiǎn

易写错
李阿姨在工厂里检 验产品的质量。
组词:检查 检验 不要少写着一横 。
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易写错
chá
查 组词:检查 抽查
妈妈正在给小明检查 作业。
这里的是“旦”,不 是“且”。
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词语理解
辨认: 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质教学课件
二十只蜜蜂中的十七只飞回蜜蜂课文结构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现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4 蜜 蜂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当堂检测
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她笔下的蜜蜂吧!
我会认
超长
chāo

超过 才华超众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那二十只左右被闷. 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
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mēn(闷热) 闷
mèn(愁闷)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三伏天,走到哪都感到闷. (mēn)热难耐,何况是工作 在闷. (mèn)罐车里的工作人员。
我会写
què
正确 确
结构:左右 音序:Q 部首:石
组词:确实 确有其事
造句:小明这样回答是正确的。
书写指导:石字窄小、上横 要短撇稍长,角字下框要宽、 里边是两横一竖
我会写

误 准确无误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讠
组词:错误 一误再误
造句:小芳能够准确无误地回答出 这道难题。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口 字窄小,天字扁宽、下横 要长、撇和捺舒展。
主题延伸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次试验的全过程。你在生活中肯 定也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段时间我们也来通过试验来验 证一下。
建议:先想想理出你的研究目的(为什么试验)和试 验过程,然后认真试验,记录试验的结果。然后在班里 组织一次“我的试验”主题交流活动。
研究目的:夏初鼻炎发病率高与椿树开花有关吗? 实验过程: 1.提前找到10个每年夏初鼻炎发作的同学或老师; 2.夏初(5月20日——6月20日)椿树开花时,每天去调查这10人的过程写清楚呢? 1. 把实验目的,怎样实验的、后来怎样发展、结果怎样 一步一步安排好。 2. 把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写具体,其他地方简单叙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件PPT
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想法
实验记录方法:现象+想法
对比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 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 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
减少阻力。
用词准确
蜜蜂飞得很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说明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很强。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 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上中下结构,结构紧凑。三 部分等宽,“必”的卧钩写 在横中线上,撇略长伸。
左窄右宽,“且” 里面只有两横。
左右结构,注意左右穿插。 右上的折文要写得舒展,右 下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等。
14 蜜 蜂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对于蜜蜂,你有哪些了解?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 蜜蜂群体中有蜂王(也称“蜂后”)、 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
蜜蜂的生长发育需要 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成蜂)4个发育阶段。
蜜蜂是变温动物, 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 境的温度而改变。
自读“资料袋”,你了解到了什么?
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都要 窄,“辛”的最后一笔竖 变竖撇,“辛”最后的竖 为悬针竖。
的“口”略小,最 后一笔是提;“夸” 起笔较高,撇和捺 略舒展。
左窄右宽,右边“舌” 的第一笔是撇。
形近字
蜜—密
辨—辩
“辨”指分析,“辩”指说明
“虫和旁,都蜜“所是蜂蜂以虫””“字是的蜜旁昆偏”;“ 形 树 上 下容 , 面密 木树 所 是” 多木 以 “常 长茂 “ 山用 在密 密 ”来 山, ” 。分 眼 “ 一 像别睛辨点一,去”一只需看中撇竖要,间特着用而的别的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mēn(闷热)
闷 mèn(愁闷)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读一读:
据说今天要下雨,接下来就凉爽了,你不用 为闷. 热的天气而闷. 闷不乐了。
如何默读课文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一边默 读,一边思考,可以动手画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初 次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带着 问题思考,深入领会词句的意思,弄清课文的脉络。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我会读
gài
大概

逆风

kuò
阻力 包括
tú mò
沿途 陌 生

准确无 误
chāo
超常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阻力( zǔ zhǔ ) 超长( cāo chāo ) √ √ 检查( chá cá ) 蜜蜂( fēng fēn )
读了上面的资料,相信你对课文里的知识 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笔下的蜜蜂是 怎样的?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
无误地回到了家。
“二十只左右”“至少有十五只”说明这 只是作者观察到的数量,与事实可能存在 着一定的差距,所以用“左右” “至少” 等词语来表示大约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对实验结果的严谨的态度。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件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件

《蜜蜂》创作背景19世纪末法国农村的自然环境法布尔长期生活在法国乡村,对自然环境有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这为他创作《蜜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研究作为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促使他写下这篇关于蜜蜂的课文。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喜爱自然和昆虫。

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揭示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通过自学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并长期致力于昆虫学研究。

代表作品《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布尔生平及成就文学地位与影响《蜜蜂》作为法布尔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法国小学语文课本,成为法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一。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蜜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蜜蜂》所传递的观察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蜜蜂的特点和重要性,然后分别介绍蜜蜂的形态、习性、采蜜和酿蜜的过程,最后再总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蜜蜂的世界。

文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蜜蜂采蜜、酿蜜等过程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蜜蜂的世界中。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做铺垫。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这句话表达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作者对蜜蜂的赞美之情。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蜜蜂虽然渺小但却有着高尚品质的特点。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修辞手法运用比喻01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将蜜蜂比作“勤劳的农民”、“勇敢的战士”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蜜蜂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02文章将蜜蜂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品质,如“蜜蜂在酿蜜的过程中,就像人类在思考一样”、“蜜蜂的世界里也有爱和奉献”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课件
gizku概大概阻阻力括包括wnt误错误逆逆风途沿途m?cho陌陌生超超长mfng辨辨认bin阻阻力z蜜蜂kuku?跨跨进jinch检查括包括qu?误误会w确准确t途沿途陌陌生zmfng蜜蜂tngshu听说gngl公里binr?n辨认nngl能力jhao记号花粉hufn将近jingjn包括jhzl几乎阻力boku?qnyn亲眼jinch检查msh迷失ynt沿途zhnqu?准确jngun尽管m?shng陌生记忆jy本能bnn?ngchngjngqu?sh景物确实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2021/6/3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
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 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代 表作:《昆虫记》《昆虫的故 事》《昆虫物语》《昆虫学札 记》。
2021/6/3
学习提示1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 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1/6/3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小时候就喜欢动物和植 物,尤其是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 位、博士学位。他毕生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 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 习性,写成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wù) 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nì)风而飞,沿途(tú)都是一些陌(mò)生的 景物,但……”这组关联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2021/6/3
第三部分(7):写作者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确。切信实,
的的确确
2021/6/3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启发?
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下结论,要实 事求是
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从小培 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实践出真知
板书设计
蜜蜂
产生兴趣:蜜蜂能否辨认方向
实验经过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看蜂窝,解疑问
仔细 观察
得出结论:“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严善 谨于 求思 实考
课文主题
本文以第一人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项实验,重点 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作者善于思考、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实践 出真知”这一真理。
解释的本能

生字书写
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生字书写
方法一:找一找 左右结构: 蜂 阻 跨 括 检 确 误 陌 左中右结构:辨 上下结构: 蜜 查 半包围结构:途
生字书写
方法二:换一换
“蜂”换掉“虫”加上“山”,是“峰”。 “阻”换掉“阝”加上“禾”,是“租”。 “检”换掉“木”加上“扌”,是“捡”。
心改正,不能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
书写指导: 不要忘记最后一笔横,横要把
上面的托住。
生字书写
què


组词:确认 正确
造句:结果究竟怎么样,还需要进 一步确认。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字书写



组词:无误 错误
造句:我们应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 误。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字书写



组词:沿途 半途而废
造句:坐在观光车上,沿途的风景 使我应接不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课件(共9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课件(共94张PPT)

• jìn ①完毕。②全部
用出。③都、全。
尽( jǐn )管完成这项工作非常困难,但
是我们也要尽( jìn )力而为。
初读课文
我会写
蜜 蜂 辨 阻 跨括 检查确误途陌
初读课文
蜜 mì
结构:上下 部首:宀 书写指导:
上中下3部分同宽,结构紧凑;卧钩写在
横中线上,撇略长伸。
初读课文
蜂 fēnɡ
结构:左右 部首:虫 书写指导:
品读课文
最后一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作者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蜜蜂真的有 一种本能,能认识回家的路,而不是靠 记忆力。
品读课文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 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作者能够坦然地说出自己无法解释蜜 蜂的这种本能,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 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这是我们 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14 蜜 蜂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小蜜蜂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给
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4
1
5
2
6
7
8 3
初读课文
ɡài
大概

逆风 辨别
我会读

阻力

沿途
kuò
包括

陌生

准确无误
chāo
超常
跨过 检查
概 超
结构梳理
产生兴趣(1)——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捉蜜蜂——做记号

实验研究 (2~7)
放蜜蜂——测能力

看蜂窝——解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蜂阻跨括 检确误陌
蜜辨别,做出判断。( C ) 2.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D ) 3.生疏,不熟悉。( A ) 4.超出寻常的。( B )
A.陌生 B.超常 C.辨认 D.迷失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下面的问题: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法布尔做实验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 的能力。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质疑:可以去掉其中一个步骤吗?
▣ 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便于观察 ▣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不明方向 ▣ 小女儿在蜂窝旁等——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 做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 ▣ 在四公里外放飞——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严谨
细致
科学
放飞蜜蜂后的所见所想
观察到的情况 它们飞得这推么测低,怎 蜜蜂向四面飞散么能看好到像遥在远寻的找家回呢家?的方向
拓展发散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 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 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课堂练习
一、选词填空。
蜂峰锋 辩辨辫 脸俭检
山( 峰 ) 蜜( 蜂 ) ( 锋 )利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 是否有辨认方 向的能力
捉蜜蜂,做记号
蜜蜂靠的不
放蜜蜂,测能力 是超常的记忆力,
看蜂窝,解疑问 而是一种本能
默读指导:默读时要集中精力,不出声, 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可以边读边画出 重点词句。初次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再次默读,要深入理解词句,也可以带着 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 可以减少阻力。
“大概”表示约数。作者使用这一词语 对蜜蜂飞得低可以减少阻力做了限制,体现 了作者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 着花粉呢。
“两点四十分”明确了蜜蜂飞回来的具 体时间,说明作者的女儿与作者一样,进行 实验科学、严谨。
14 蜜 蜂
你喜欢什么昆虫?为什么喜欢它?
蝴蝶

蜜蜂
助读资讯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的昆虫 学家、文学家,以研究昆虫解剖学及行为而著 名。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 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 察和实验,真实记录下昆虫的本 能与习性,写成巨著《昆虫记》。
字词识记
mì fēnɡ
蜜蜂
发( 辫 ) ( 辨 )别 争( 辩 )
( 检 )查 ( 脸 )面 节( 俭 )
二、用句中的关联词语仿写句子。 1.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无__论__遇__到__什__么__困__难__,__我__总__是__坚__持__克__服__。__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 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_我_不__是__智__力__超__群__,__而__是__有__好__的__学__习__方__法__。_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 同学交流。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二十只左右”说明作者捉来用于实验 的蜜蜂有二十只左右,作者并不确定具体有 多少只蜜蜂,符合实际;“好像”说明蜜蜂 “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仅仅是“我”的猜测, 用词准确。
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两点四十分 傍晚时 第二天
观察时间长 有耐心
飞回两只蜜蜂 飞回三只蜜蜂 一共飞回十五只蜜蜂
搜集数据充分 讲实证
蜜蜂识途
蜜蜂识途靠的是两种本领:一是“偏光导航”,二 是“香气走廊”。偏光就是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蜜蜂 利用偏光能感知太阳,从而准确地飞回巢去。蜜蜂腹部 有一种嗅腺,蜜蜂飞行时腹部收缩,嗅腺分泌出来的香 气便留在飞过的地方。后面的蜜蜂沿着香气去采蜜,在 蜜源和蜜房之间形成一条“香气走廊”。沿着这条“香 气走廊”,蜜蜂采运花粉归家就不会迷路。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启发?
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下结论,要实 事求是
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从小培 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实践出真知
板书设计
蜜蜂
产生兴趣:蜜蜂能否辨认方向
实验经过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看蜂窝,解疑问
仔细 观察
得出结论:“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严善 谨于 求思 实考
课文主题
本文以第一人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项实验,重点 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作者善于思考、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实践 出真知”这一真理。
刮起狂风,蜜 蜂飞得很低,几用乎心观大察概这样可勤以于减思少考阻力 触到地面
蜜蜂陆续飞回 法布尔的推测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过渡句,承上启下 结论未被验证前的困惑与怀疑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推测?
小女儿的所见所说: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 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kuò
包括

陌生
biàn
辨认
jiǎn chá
检查
ɡài
大概

阻力

沿途
chāo
超常
kuà
跨进
què wù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识记方法
形声字构字规律 蜜蜂跨 熟字加偏旁 吴+讠=误 百+阝=陌 利用字义:
误超 角+石=确





阻逆

蜜蜂 辨阻跨 括
检查确误途陌
木 检查
阝 阻陌
按字的结构分类
数量——两只蜜蜂 时间——大约三刻钟
初步证实蜜蜂具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 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 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放飞二十只左右,飞回十五只
进一步证实蜜蜂具有辨认 方向的能力
得出结论
超出寻常;超出一般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 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沿途陌生的风景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课文品读
实验目的
明确交代实验目的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
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关联词,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严谨的科学态度
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过程
捉蜜蜂 放蜜蜂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 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 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 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步骤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