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合集下载

实验1_认识汇编语言

实验1_认识汇编语言

实验一 认识汇编语言1.1 实验目的(1)理解汇编语言的概念及其与高级语言的区别(2)了解MASM6.11和TASM软件包的安装及配置(3)了解常用汇编语言集成环境(4)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1.2 预备知识1.2.1 系统环境对汇编语言的初学者来说,DOS环境的优点是:DOS操作系统简单,程序员可以管理系统的所有资源,访问和修改系统中的所有内存(包括内存控制块、中断向量表),直接对I/O端口进行读写,便于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其缺点是:单任务的DOS操作系统只有一个运行级别,任何进程与DOS操作系统都是同等级别的,致使系统中各个进程会相互影响。

如果某个进程死机,整个系统就会瘫痪。

但是DOS系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目前的学生只熟悉Windows环境而对DOS知之甚少,继续要求学生在DOS系统的命令行界面下编写和调试程序,无疑存在巨大的困难。

目前,IBM PC及其兼容机配置的Intel系列微处理器可以工作在实模式、保护模式和虚拟86三种模式下。

实模式是汇编语言入门的基础,是汇编语言教学中无法跨越的阶段。

了解实模式是理解内存分段式管理和寻址方式的基础。

保护模式是Windows系统的工作模式,虚拟86模式则是在保护模式下提供的模拟8086处理器工作的模式,为学习汇编语言提供了便利。

DOS汇编程序在Win32环境中运行时,操作系统会模拟实模式运行16位进程。

对于一些可能会影响整个操作系统工作的指令,windows操作系统会拒绝执行。

64位的Windows 环境则不提供16位应用的虚拟环境。

因此,采用Win32环境进行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工作,在虚拟控制台环境中学习(汇编、连接和调试)汇编语言是最佳方案。

下面我们将逐步给大家讲解如何安装和配置汇编语言的编译调试环境,并选择适合的编辑软件来组建汇编语言的集成环境。

最后,叙述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 2008 Express作为汇编语言的工作环境。

1.2.2 汇编语言上机过程汇编语言程序需要经过编辑、汇编、连接、调试与执行等过程才能实现其具体功能。

实验1 酸度计的使用

实验1 酸度计的使用

实验一 酸度计测定溶液pH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酸度计测定溶液pH 的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酸度计。

3. 熟悉标准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方法。

二、 实验原理直接电位法测pH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银-氯化银电极为内参比电极,构成复合电极,插入溶液中,组成原电池:E=K ’+0.05916pH (25℃)采用二次测量法消除公式中的K ’,分别测定标准缓冲溶液和待测溶液的电动势:Es=K ’+0.05916pHs Ex=K ’+0.05916pHx 将两式整理后,得:059.0pH pH X S S X E E --= 三、 仪器与试剂1.仪器:精密酸度计、pH 复合电极、烧杯。

2.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pH4.00)、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硼砂标准缓冲液(pH9.18)、pH 未知溶液、广泛pH 试纸。

四、 实验步骤1. 接通酸度计电源,开机预热30min ,安装电极。

2. 准备好pH4.00、pH6.86、pH9.18三种缓冲溶液。

取下电极上保护套,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用滤纸吸去电极上的水。

3. 校正酸度计:仪器使用前首先要标定(校正),一般情况下仪器在连续使用时,每天要标定一次。

常规的测量可采用一点标定法,精确测量时采用二点标定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二点标定法。

用广泛pH 试纸测试待测溶液的pH 后,用pH 相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和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仪器的校正。

PHS-3C 型pH 计:(黑色)(1) 调到pH 档;把“斜率”旋钮顺时针旋到底;调节“温度”补偿旋钮,使旋钮白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2)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并用滤纸轻轻吸干,插入第一种缓冲溶液(与待测液pH值较接近)中,并轻轻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的规定pH值相符(误差在±0.02pH内);(3)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并用滤纸轻轻吸干,插入第二种标准缓冲液,并轻轻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调节“斜率”旋钮,使仪器指示值与第二种标准缓冲液的规定数值相符(误差在±0.02pH内)。

物理实验1

物理实验1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 =aT 2).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V ~6 V 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若v 2-v 1=v 3-v 2=v 4-v 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 =Δv Δt =Δv 1Δt =Δv 2Δt=….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1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且满足x 6-x 5=x 5-x 4=x 4-x 3=x 3-x 2=x 2-x 1,即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3,这样可使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图1(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得到如图2所示的纸带,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 ,n 点的瞬时速度为v n .即v n =(x n +x n +1)2T .图2(3)“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 -t 图象,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图4图5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图32.测量与记录(1)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2)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 =0.1 s .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3)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4)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3.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由实验数据得出v -t 图象①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对于每次实验,描出的几个点都大致落在一条直线上. ②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 -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由实验得出的v -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两条途径进行分析 ①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5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 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 ,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②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五、注意事项1.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要符合要求.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调节振针的高度和更换复写纸.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5.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6.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纸带上的点过于密集.7.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开头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相邻计数点间所选的时间间隔T.8.测x时不要分段测量,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计算a时要注意用逐差法,以减小误差.考点一完善实验步骤例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其中错误的步骤有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源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加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并填写在横线上(遗漏的步骤可编上序号G、H……);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纸带数据的处理例2(2010·广东理综·34(1))如图6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图6(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图7B 两点间距x =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例3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7.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在平板上标出A 、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2;③将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并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 ;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 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α;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作出F f -cos α关系曲线.(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α=________________;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__;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f =________.(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8所示,读得d =________________.图8实验原理迁移创新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针对本题,纸带的处理、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只要熟练掌握,就不难解答本题.图9 1. 如图9所示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一部分.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测得第二个、第三个计数点与零点相距d 2=6.0 cm ,d 3=10.0 cm ,则 (1)第一个、第四个计数点与零点相距d 1=________;d 4=________;(2)物体经过第一个、第二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v 1=_____,v 2=________;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2.(2010·重庆理综·2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 =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0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 mm 、x B =126.5 mm 、x D =624.5 mm.图10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2)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图11(1)在打点计时器打B 、C 、D 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B =________ m/s ;v C =________ m/s ;v D =________ m/s.(2)在如图1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 -t 图象.图1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13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图13图14(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 -t 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5.(2011·课标·23)利用图14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 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滑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15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t 图线;图15(3)由所画出的s t-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6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然后撤去浅盘并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图16(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_原理类似.(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课堂探究例1 AD G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BEFCADG 例2 (1)0.02 s (2)0.70 cm 0.100 m/s例3 (1)①1s s 2-(h 1-h 2)2 ②d t③d 22s t 2 ④mg h 1-h 2s -m d 22s t 2(2)3.62 cm 随堂训练1.(1)2.67 cm 14.67 cm (2)30 cm/s 36.67 cm/s 66.67 cm/s 22.(1)0.1 (2)2.5(3)(x D -3x B +2x A )f 2753.见解析4.(1)D (2)v 22-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 5.(1)s =v t t -12at 2或s t =v t -12at (2)见解析中图 (3)2.06.(1)打点计时器 (2)0.20 0.19。

实验1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1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1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的(1) 加深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的理解; (2) 掌握测定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法; (3) 了解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应⽤。

(4)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了解模型参数N 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法。

(5) 了解物料流速及搅拌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

⼆、实验原理(1)停留时间分布当物料连续流经反应器时,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概念。

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密切相关。

流动模型分平推流,全混流与⾮理想流动三种类型。

对于平推流,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均相等,对于全混流,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不⼀的,在0~∞范围内变化。

对于⾮理想流动,流体各质点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介乎于以上两种理想状态之间,总之,⽆论流动类型如何,都存在停留时间分布与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问题。

(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定义:当物料以稳定流速流⼊设备(但不发⽣化学变化)时,在时间t =0时,于瞬时间dt 进⼊设备的N 个流体微元中,具有停留时间为t 到(t +dt )之间的流体微元量dN 占当初流⼊量N 的分率为E (t )dt ,即()=dNE t dt N(1) E (t )定义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由于讨论的前提是稳定流动系统,因此,在不同瞬间同时进⼊系统的各批N 个流体微元均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显然,流过系统的全部流体,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密度为同⼀个E (t )所确定。

根据E (t )定义,它必然具有归⼀化性质:()1∞=?E t dt (2)不同流动类型的E (t )曲线形状如图1所⽰。

根据E (t )曲线形状,可以定性分析物料在反应器(设备)内停留时间分布。

平推流全混流⾮理想流动图1 各种流动的E (t )~t 关系曲线图(3)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的测定,常⽤的⽅法是脉冲法。

实验1:循环与递归算法实验

实验1:循环与递归算法实验

实验一:循环与递归算法的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技巧和效率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循环和递归的设计要点,清楚循环和递归的异同。

3.学会利用循环、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1. 问题描述:(1)题目一:打印图形编程打印如下图所示的N阶方阵。

1 3 6 10 152 5 9 144 8 137 1211(2)题目二:计算前n项和根据参数n,计算1+2+……+n。

要求:用循环和递归分别实现(3)题目三:回文判断判断s字符串是否为“回文”的递归程序。

2. 数据输入:个人设定,由键盘输入。

3. 要求:(1)上述题目一、二必做,题目三选做;(2)独立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

【具体实现过程】题目一:【算法分析】通过两个for循环控制数字的输出。

【实现代码】#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i,j,k,n,l,middle,temp;printf("请输入n的大小\n");scanf("%d",&n);k = 1;temp = 0;middle = 0;for(i=1;i<=n;i++){middle = i+1;k += temp;printf("%d ",k);l = k;for(j=n;j>0;j--){if(j==1)printf("\n");else{l += middle;printf("%d ",l);middle++;}}temp++;n--;}return 0;}题目二:【算法分析】定义一个sum函数求和,把求出的新值赋给sum,最后求得的值即为前n项和。

【实现代码】递归#include "stdio.h"int fun(int num){int sum;if( num==1)sum=1;elsesum=num+fun(num-1);return sum;}void main(){int n,s;printf("n=");scanf("%d",&n);s=fun(n);printf("s=%d\n",s);}循环#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sum=0;int n,i=1;printf("n=");scanf("%d",&n);while(i<=n){sum+=i*i;i++;}printf("%d",sum);}【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掌握循环、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技巧和效率分析方法。

实验1密度计测定和折光计测定

实验1密度计测定和折光计测定

实验一比重计和折光计的使用折光计的使用一、实验内容用折光计测定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折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用折光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3.正确、熟练地掌握阿贝折光计及手提折光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不同,光线改变本身的方向而产生折射。

入射角正弦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称为折射率。

折射率是物质的特征常数,每一种均一物质都有其固有的折射率。

折射率的大小决定于入射光的波长、介质的温度和溶质的浓度。

对于同一种物质,其浓度不同时,折射率也不相同。

因此,根据折射率,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

折光计的浓度标度是用纯蔗糖溶液标定的,对于不纯蔗糖溶液,由于盐类、有机酸、蛋白质等物质对折射率有影响,测定结果包括蔗糖和上述物质,所以通称为可溶性固形物。

四、实验材料橙汁饮料、浓缩橙汁、粒粒橙等饮料。

五、仪器1.手提式折光计(手持糖量计)。

2.阿贝折光计。

3.温度计。

4. WSC-S测色色差计。

六、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1)液体饮料;将样品充分混匀,直接测定。

(2)半黏稠软饮料(果浆、菜浆类):将样品充分混匀,用4 层纱布挤出滤液,弃去最初几滴, 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3)含悬浮物质软饮料(果粒果汁饮料):将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用4 层纱布挤出滤液,奔去最初几滴,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2.手提式折光计测软饮料中固形物含量(1)开启照明棱镜盖板,用蒸馏水洗净进光窗和折光棱镜,用滤纸吸干。

(2)取制备好的样品溶液I〜2滴,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使溶液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

(3)将进光窗对向适当光源,调节视度圈,使视野中出现明暗分界线,读出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软饮料可溶性固形物之百分数。

(4)使用完毕,用清水洗净棱镜和盖板,并用滤纸吸干。

(5)温度修正。

测量样品溶液的温度,若温度不在标准温度(20C )时,查温度修正表进行修正。

试验一_寄存器试验

试验一_寄存器试验

1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要求: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 ,工作寄存器W ,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 ,堆栈寄存器ST ,输出寄存器OUT 。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说明: 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因为我们的模型机是8位的,因此在本模型机中大部寄存器是8位的,标志位寄存器(Cy, Z)是二位的。

COP2000用74HC574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的功能如下:1. 在CLK 的上升沿将输入端的数据打入到8个触发器中74HC574工作波形图第一部分:A,W寄存器实验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原理图寄存器A,W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 2 -将22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22H置控制信号为: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22H被写入A寄存器。

将33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CLOCK脉冲键,CLO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 寄存器。

放开CLOCK键,CLO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被写入W寄存器。

体会:1.数据是在放开CLOCK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LO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LO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R0,R1,R2,R3寄存器实验3- 4 -寄存器R 原理图寄存器R 写工作波形图连接线表将33H 写入R0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R0寄存器。

放开CLOCK 键,CLO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 被写入R0寄存器。

实验1----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

实验1----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

实验一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一、实验目的1、掌握塞子的选择和练习塞子的钻孔方法2、掌握玻璃管和玻璃棒的简单加工二、预习要求了解实验室常用塞子的种类、规格;了解玻璃的物理性质;掌握钻孔器的选择原则;了解酒精喷灯和酒精灯的区别和使用范围;思考在本实验中如何防止割伤、烫伤、火灾等实验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意义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在装备实验装置时,如果使用的是普通玻璃仪器而不是标准玻璃仪器,就会用到不同规格、形状和类型的玻璃管、塞子等配件才能将各种玻璃仪器正确的装配起来。

其中有些常用的玻璃用品如熔点管、减压蒸馏的毛细管、气体吸收和水蒸气蒸馏的弯导管、胶头滴管(玻璃端)等,由于某些原因需要自己动手加工制作。

所以在实验中较熟练地掌握玻璃管、玻璃棒的加工和塞子的选用及钻孔的方法,是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

四、实验仪器钻孔器(一套)、垫板、圆锉、三角锉、玻璃管(φ0.5~1.0 cm)、橡皮塞、软木塞、酒精喷灯、工业酒精、火柴五、实验内容(一)、塞子的钻孔1、塞子的选择①类型的选择:软木塞和橡皮塞是有机实验室最常用的两种塞子。

通常根据两种塞子的特点和用塞子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塞子。

软木塞的优点是不易和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缺点是容易漏气、容易被酸碱腐蚀;而橡皮塞的优点是不易漏气、不易被碱腐蚀,缺点是容易被有机化合物所侵蚀或溶胀。

一般说来,级别较低的有机实验室多使用橡皮塞,主要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成本;级别较高的有机实验室多使用软木塞,主要考虑有机腐蚀和污染试剂、引入杂质等,因为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接触的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②规格的选择:塞子的规格通常分为六种,即1号塞、2号塞、……,6号塞。

号数越大,塞子的直径就越大。

塞子规格的选择要求是塞子的大小应与仪器的口径相适合,塞子进入瓶颈或管颈部分是塞子本身高度的1/3~2/3,否则就不合用,如图1-1所示。

使用新的软木塞时只要能塞入1/3~1/2时就可以了,因为经过压塞机压软打孔后就有可能塞入2/3左右了。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
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观察和记
录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
- 水
- 火眼纸
- 冰块
实验步骤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每个小组拿到水和火眼纸,将火眼纸放在一个干净的桌面上。

4. 将水倒入火眼纸上,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

5. 将冰块放在火眼纸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并记录。

6. 讨论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水在倒入火眼纸上时呈现液态,冰块放在火眼纸上时呈现固态。

2.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液态和固态是水的两种常见状态。

3. 学生了解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融化。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科学知识。

实验1: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1: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预习思考题要点
1. 功率因素的提高的实验是强电技术基础实验,通过实验 功率因素的提高的实验是强电技术基础实验 通过实验 要掌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明确镇流器在日光灯起动及 要掌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明确镇流器在日光灯起动及 工作的作用,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工作的作用 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起辉器在起动时的作用 . 改善电路的功率因素既可以提高供配电系统的设备利 用率,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提高用电效率。 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提高用电效率 用率 又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提高用电效率。 通过实验,明确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 明确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Q以及用 通过实验 明确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以及用 电设备的输入功率P1,与额定功率 的关系。 与额定功率P的关系 电设备的输入功率 与额定功率 的关系。
表1-2 并联C 并联
(uf)
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验记录表
(A)
P (W) COSφ U (V) I
ILR(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C(A) 计算S
(VA)
0 1.0 2.2 3.2 4.7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S. 根据实验数据 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 验证电流相量关系并计算相应的视在功率 分析电路功率因数提高的原因。 分析电路功率因数提高的原因。 说明:电子镇流器式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可另查有关资料。 说明:电子镇流器式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可另查有关资料。
2.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 并联电容 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并联电容 改善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实验 在日光灯电路上并联可调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 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 在日光灯电路上并联可调电容 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可 用电流表通过电流插座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 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 用电流表通过电流插座分别测量三条支路的电流。改变并联 电容值,分别测量相应的各支路电流 功率因数COS φ . 各支路电流, 电容值,分别测量相应的各支路电流,功率因数 记录在表1-2中 记录在表 中。

15.中考物理专题03 力学实验(一)

15.中考物理专题03  力学实验(一)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重力 和 支持力 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 减速 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和内能 ;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不守恒 ,但能量的总量 不变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试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

试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
五.预习与思考题
1.电位参考点不同,各点电位是否相同任两点的电压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形同。电位是相对来说的。测量一点的电位首先要选一个参考点作为零电位点,参考点不同,电位不同!而电压时绝对的,与参考点无关。
2.在测量电位、电压时,为何数据前会出现±号,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
答:因为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流向有关,而电位的+-与零参考点有关。而电流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的。故+-号表示两点电位的高低(包括零参考点)。
表1-1 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数据 单位:V电 位源自参考点VAVB
VC
VD
VE
VF
UAB
UBC
UCD
UDE
UEF
UFA
A
0
0
D
0
五.实验注意事项
1.EEL-30组件中的实验电路供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没有用到电流插头和插座。
2.实验电路中使用的电源U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应将输出电压调到+12V后,再接入电路中。并防止电源输出端短路。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3.使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位时,用黑笔端插入参考电位点,红笔端插入被测各点,若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点电位);若显示负值,表明该点电位为负(即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4.使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红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正(+)端,黑笔端插入被测电压参考方向的负(-)端,若显示正值,则表明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若显示负值,表明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仿真实验一、实验原理单调谐放大电路采用LC回路作为选频器的放大电路,它只有一个LC回路,调谐在一个频率上。

本实验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器件,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选频网络,构成一个基本的调谐回路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电路谐振频率可通过CT进行调节。

由于仿真元器件数据库中没有自耦变压器,实际使用中可使用隔直流电容器耦合输出。

调谐放大器的增益与其动态范围成反比关系:放大器电压增益越高,其动态范围越小;电压增益越小,动态范围越宽。

实验电路中的Re为提高电路工作点的稳定而接入的射极负反馈电阻,对其电路特性有重要影响。

Re越大,负反馈越深,放大器增益越低,电路动态范围越大,通频带越宽,电路的选择性越差;Re越小,负反馈越浅,放大器增益越高,电路动态范围越小,通频带越小,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共发电路的射极电阻Re具有电流负反馈作用,当Re两端不接电容Ce时,Re既有直流负反馈(起稳定直流工作点作用),又有交流负反馈作用(减小放大量,展宽频带)当Re 两端接入大容量电容Ce时,Re只有直流反馈,而没有交流负反馈的作用。

当Re两端接入一定容量的Ce时,由于容抗Xc=1/ωc,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因而对频率中因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而损失的高频成分的放大有一定的补偿作用,Ce可称为高频补偿电容。

谐振回路的负载电阻R在电路中不影响电路的谐振频率,但影响谐振回路的效率。

由于R的接入,回路的品质因数Q减小,谐振回路的效率降低,电路的通频带比无载时要宽,选择性变差。

负载电阻R与回路的品质因数Q成正比。

二、实验内容使用仿真软件完成如下仿真实验,结合实验电路分别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电路直流工作点分析测试电路中Re=1KΩ,使用“直流工作点分析”仿真测试晶体管的静态直流工作点。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电路是否工作在放大状态。

V BV CE所以电路工作在放大状态2.使用波特图仪对放大器动态频率特性进行测试取Re=1K,分别选R=10K/2K/500Ω,信号源V1接电路输入端,取Vi=10mV,调节CT使回路谐振在10.7MHz,同时使用波特图仪进行测试确认,测量并记录电路增益、幅频特性曲线和3db带宽。

物理化学实验1

物理化学实验1

实验一环己烷—乙醇恒压气液平衡相图绘制四、思考题:(1) 如何才能准确测得溶液的沸点?为了得到预期的分离效果,设计精馏装置必须掌握准确的气液平衡数据,也就是平衡时的气、液两相的组成与温度、压力间的依赖关系。

(2) 埃立斯平衡蒸馏器有什么特点?其中蛇管的作用是什么?保持气相和液相平衡;让气相冷凝液滴入接受器11(3) 埃立斯平衡蒸馏器为何要上下保温?为何气相部位(套管8)温度应略高于液相部位(套管6)温度?加热一定时间后溶液开始沸腾,气、液两相混合物经蛇管口喷于温度计底部;为了防止蒸气过早的冷凝,通过可控硅调压器将上保温电热丝加热(4) 试简述在本实验过程中,埃立斯平衡蒸馏器是如何实现气液两相同时循环的?在沸腾器P中盛有一定组成的二元溶液,在恒压下加热。

液体沸腾后,逸出的蒸气经完全冷凝后流入收集器R。

达一定数量后溢流,经回流管流回到P。

由于气相中的组成与液相中不同,所以随着沸腾过程的进行,P、R两容器中的组成不断改变,直至达到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组成不再随时间而变化,P、R两容器中的组成也保持恒定。

分别从R、P中取样进行分析,即得出平衡温度下气相和液相的组成。

实验二: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如插入一定深度对实验有什么影响?这样可以产生表面张力,如果插入一定深度,则所受压力就会增大。

对于毛细管,理想情况下气泡在变化过程中总是呈球形。

当气泡半径最小且等于毛细管的半径R时,气泡内外的压力差△P最大。

(2) 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半径最小?当气泡内外的压力差△P最小(3) 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定水的△P0,max?由于直接测量毛细管的半径较为困难,因此可以采用相对法来测量。

(4) 为什么要求从毛细管中逸出的气泡必须均匀而间断?如何控制出泡速度?怕产生大的气泡影响测量准确性;通过活塞10调节水滴滴入增压瓶11中的速度实验三量气法测定一级反应速率系数(1)反应中KI起催化作用,它的浓度与实验测得的表观反应速率系数k1的关系如何?反应速率与H2O2的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2)实验中放出氧气的体积与已分解了的H2O2溶液浓度成正比,其比例常数是什么?试计算5mL 3%H2O2溶液全部分解后放出的氧气体积(25℃,101.325kPa,设氧气为理想气体,3% H2O2溶液密度可视为1.00 g /cm3 )。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

实验一实验报告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在_____条件下的_____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验证相关理论和假设,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_____原理,该原理指出_____。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_____变量,观察_____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机制。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实验设备主要设备:_____,其型号为_____,精度为_____,用于_____。

辅助设备:_____,用于_____。

2、实验材料材料名称:_____,其规格为_____,纯度为_____。

材料用量:_____。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按照规定的用量和规格进行称量和配制。

2、实验操作步骤一:_____。

步骤二:_____。

步骤三:_____。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测量指标,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时间|测量指标 1 |测量指标 2 |测量指标 3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数据分析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并与实验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结合具体数据和图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结果一:_____。

结果二:_____。

结果三:_____。

2、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与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无机化学实验1

无机化学实验1

无机化学实验1实验一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本课程为在我校是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程,而本章内容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着重于让学生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求,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制,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入门环节。

说教程:实验内容:1、认识无机化学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1)容器类:试管,烧杯……(2)量器类:用于度量液体体积:如量筒,移液管……(3)其它类:如打孔器,坩埚钳……2、仪器的洗涤,常用的洗涤方法(1)水洗:用毛刷轻轻洗刷,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向学生演示洗涤的方法(2)用去污粉、合成洗涤剂洗:可以洗去油污和有机物。

先用水湿润仪器,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或洗涤剂,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荡洗。

(3)铬酸洗液洗仪器严重沾污或所用仪器内径很小,不宜用刷子刷洗时,用铬酸洗液(浓H2SO4+K2Cr2O7)饱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有油污和有机物的去污能力很强,注意:①使用前,应先用刷洗仪器,并将器皿内的水尽可能倒净。

②仪器中加入1/5容量的洗液,将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使仪器内部全部为洗液湿润,再转动仪器,使洗液在仪器内部流动,转动几周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再用水洗。

③洗液可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若已成绿色,则已失效,不能再继续使用。

④铬酸洗液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毛刷蘸取洗,Cr(VI)有毒,不能倒入下水道,加FeSO4使Cr(VI)还原为无毒的Cr(III)后再排放。

(4)特殊污物的洗涤依性质而言CaCO3及Fe(OH)3等用盐酸洗,MnO2可用浓盐酸或草酸溶液洗,硫磺可用煮沸的石灰水洗。

3、仪器干燥的方法:晾干:节约能源,耗时吹干:电吹风吹干气流烘干:气流烘干机烤干: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烤干烘干:烘箱,干燥箱有机溶剂法:先用少量丙酮或酒精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倒出,再用少量乙醚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后晾干或吹干。

实验1 蛋白质性质一

实验1 蛋白质性质一

2. 茚三酮反应 支试管,分别加入卵清蛋白溶液和0.5% 卵清蛋白溶液和0.5%甘 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卵清蛋白溶液和0.5%甘 溶液4 再加入2 茚三酮乙醇溶液, 氨酸溶液 氨酸溶液4滴 ,再加入2滴0.1% 茚三酮乙醇溶液, 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 1-2 分钟,放置冷却,观 分钟,放置冷却, 混匀, 察颜色变化,并比较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深浅。 察颜色变化,并比较蛋白质和氨基酸呈色深浅。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 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结晶,加入干燥试管中。 尿素结晶 取少量尿素结晶,加入干燥试管中。用微火加 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 热使尿素熔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 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入10 10滴 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冷后加入10滴双缩脲试 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剂,混匀, 观察颜色变化。 另取1支试管,加入卵清蛋白 卵清蛋白溶液 另取1支试管,加入卵清蛋白溶液 1ml 再加 滴双缩脲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入5滴双缩脲试剂,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1. 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 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 , 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 , 但 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 基本上保持原 有的性质。 沉淀因素除去后, 有的性质 。 沉淀因素除去后 , 蛋白质沉淀可再溶于 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可逆沉淀反应 可逆沉淀反应。 原来的溶剂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可逆沉淀反应。 盐析作用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脱去水化层 电荷被中和
低温下乙醇或丙酮对蛋白质的短时间作用 等电点沉淀
2. 不可逆的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结构,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的分子内部结构,空 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 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其天然蛋白质的性质,这时蛋 白质已发生变性。 白质已发生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沉淀不能再溶解于 原来的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不可逆沉淀反应。 原来的溶液中,这种沉淀反应称为不可逆沉淀反应。 重金属盐 有机溶剂 生物碱试剂 过酸、 过酸、过碱 加热、震荡、 加热、震荡、超生波

科学小实验大全

科学小实验大全

科学小实验大全处于3-7岁的孩子,动手能力和思维活跃度都很高,家长不要去制止孩子的一些行为举动,尽量给孩子创造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坚持性,多帮助孩子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侧重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

小核码给大家分享十五个在家就能做的小实验,培养孩子的探索性和发散思维,家长们赶紧带小朋友试试吧!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解密时刻:步骤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解密时刻: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当它遇到酸碱性不同的物质时,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就改变了颜色,整体来看,遇到酸性的物质显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显蓝色,在中性液体中显紫色。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解密时刻:当蜡烛熄灭时,玻璃杯中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这部分氧气被水填充。

实验四: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种颜色,如果家中没有,可以利用酱油试一试)实验步骤:1. 1号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图实12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 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 计时器下端; 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 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 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 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 6.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 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 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高考方向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1] (2015· 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实17
单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1+a2 1 a= 2 ,又知 T= f =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 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h 2 = 5.88 m/s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s h 【答案】 (1)4.30 (2)a<g s =5.88 m/s2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

大一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大全实验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草酸与氧化钡中和反应的滴定法。

二、实验原理当滴定液的 pH 值与被滴定溶液的 pH 值相等时,称为酸碱溶液的中和点。

草酸为一种二元强酸,能与氢氧化钡滴定至草酸二酸盐钠溶液的终点。

实验中获取到反应方程式:H2C2O4 + Ba(OH)2 → Ba(C2O4) + 2H2O。

三、实验步骤1.首先,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包括移液枪、滴定管、烧杯等。

2.使用移液枪分别取草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各 10~20 毫升,倒入两个烧杯中。

3.在第一个烧杯中缓慢滴加甲基橙指示剂,同时将第二个烧杯的溶液滴回到第一个烧杯中,直到溶液呈现粉红色。

4.然后,使用滴定管向草酸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钡溶液,同时轻轻搅拌草酸溶液,直至溶液由粉红色变为黄色。

5.记录下滴定前后稀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差值,以计算草酸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草酸溶液与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定过程中,每滴加一滴氢氧化钡溶液,草酸溶液的颜色会由粉红色逐渐变为黄色。

实验结束时记录下滴定的体积差值为 15.0 毫升。

根据化学计量反应的知识,草酸与氧化钡的反应方程式为 H2C2O4 + Ba(OH)2→ Ba(C2O4) + 2H2O。

根据方程式,可以推算出滴定过程中的物质摩尔比例与计算草酸溶液的浓度。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计算,本次实验所用的草酸溶液浓度为 0.1 mol/L,草酸与氧化钡进行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为 1:1,滴定过程中的体积差值为 15.0 毫升。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滴定实验是一种通过滴定液的用量与被滴定溶液的摩尔比例来确定被滴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通过草酸与氧化钡的滴定实验,我们学会了掌握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实验中,我们注意到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这是指示剂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我设计的同步卫星运动模拟实验
我的假设: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是运动的
我所用的材料:
我用乒乓球来模拟卫星,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用科学书做参照物。

实验过程:
(1)在地球仪北京处粘一小人,朝向乒乓球和书,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2)让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乒乓球也自西向东以同样的速度追着小人转,参照物不动;
(3)观察乒乓球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

4、实验现象:乒乓球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说明乒乓球是运动的。

5、实验结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是运动的,其速度和方向与地球自转速度和方向是一致的。

实验二: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实验材料:用乒乓球模拟人造卫星,用一根0.5米长的棉线模拟地球引力。

实验步骤:
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

实验结论:人造卫星的运动与地球引力、运动速度、本身的质量等要素有
实验三: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
实验步骤: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

实验现象:会看到一个个近似长方形的小格子,两头儿略尖,细长,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细胞,每个细胞内都有一个核。

实验四:研究心跳的快慢是否与运动剧烈程度有关。

我的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剧烈程度有关。

实验步骤:
1、先测量平静时心跳的次数。

2、然后分别做剧烈程度不同的运动,并测量每次运动1分钟后的心率。

下表是某成员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运动越剧烈,心跳越快。

实验五:研究模拟火箭的飞行
要想做小火箭,首先我们用气球做模拟实验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

将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松手,空气向气球喷口方向喷出,气球向空气喷出的反方向飞出,气球是靠空气推力前进的。

将气球放入自制小火箭里筒,吹气,小火箭朝上松手,火箭飞行中气球内吹气量大小、尾翼的位置、外界环境等会影响火箭的飞行。

你有哪些办法让火箭飞得更直、更高?(1)气球内吹气量大;(2)几个尾翼相对平衡:(3)无风的条件下
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