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是指人体内部的基本生理功能状态的反映。

它们可以提供关于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并帮助医护人员做出诊断和评估患者的情况。

因此,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和护理这些生命体征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是指人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热量产生和散发的平衡状态。

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并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上。

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保暖措施,以帮助恢复体温到正常范围。

其次是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脉搏是指血液在动脉中通过的脉动。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如果脉搏过快或过慢,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安抚患者、增加液体摄入或给予心脏药物。

第三是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是指氧气通过鼻子或口进入肺部,然后二氧化碳通过肺部呼出的过程。

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胸部的起伏或听诊呼吸音,并记录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范围是12-20次/分钟。

如果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或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

最后是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增加液体摄入。

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应具备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应善于沟通和交流,及时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环节。

生命体征观察与处理

生命体征观察与处理

第十三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一、体温生理(一)体温的产生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ll 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

(二)产热与散热1. 产热方式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

2. 散热方式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辐射(radiation)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

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65%。

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conduction)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

对流(convection)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evaporation)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

(三)体温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的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

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

(四)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

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

正常体温范围是:口温37℃(36.2℃~37.2℃)腋温36.7℃(36.0℃~36.7℃,比口温低0.3℃~0.5℃)肛温37.5℃(36.5℃~37.5℃,比口温高0.3℃~0.5℃)(五)影响体温的因素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情况,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1 操作步骤1.1 操作前准备:检查体温计、血压计等无破损,清点体温计数目评估病人,做好物品、环境、护士及病人准备。

1.2 核对解释: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向病人解释告知病人在操作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取得其配合。

1.3 安置体位: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卧位。

1.4 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根据发热程度的高低,发热可分为低热、中度热、高热及超高热。

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不超过38摄氏度,中度热在38摄氏度—39摄氏度之间,高热在39摄氏度—40摄氏度,超高热体温达40摄氏度以上。

高热的病人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逐渐递减为每日2次,同时需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及出汗等体征。

如体温高达40摄氏度持续不退,应给于降温。

一般采用物理降温。

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可用冰袋冷敷头部。

体温超过39.5摄氏度,可用酒精擦浴或在身体大动脉处冷敷。

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分解代谢增强,营养物质及维生素大量消耗,应给病人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如稀米粥、蛋羹、面条、汤等,鼓励病人少食多餐;高热还可导致水分大量丢失,因为高热时病人呼吸加快,蒸发水分增多,皮肤汗液增多也丢失大量水分,所以要鼓励病人多饮水。

高热的病人退热时,会出现大量汗出,应及时用干毛巾为病人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或床单,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

高热的病人机体代谢率增快,体温每增高1摄氏度,代谢率将增快7%,而致机体消耗多、进食少、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

同时应注意调整高温环境,使病人感到舒适。

体温过低的病人一般温度不超过35摄氏度,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

前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的温度变化不能白行调节;后者则因末梢循环不良,尤其在低温环境下,机体散热大于产热而使体温下降。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定期校准监测设备: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在监测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因监测设备的使用给患者带来 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
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及时发现并 解决问题
清洁保养:保持 设备清洁,防止 灰尘、污垢对设 备造成损害
Part Two
生命体征的护理
护理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系统正 常功能
维持体温在正常 范围
保持正常排泄功 能
护理措施
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
维持适当的体位,避免剧烈 运动和过度疲劳
给予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 营养摄入
护理技巧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给病人吸痰、 翻身和拍背。
观察指标
体温:反映人体新陈代谢 和免疫功能
脉搏:反映心脏的收缩功 能和血管的弹性
呼吸:反映人体的通气功 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血压:反映心脏的泵血功 能和血管的阻力
注意事项
观察生命体征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影响患者 观察时要及时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观察面色:判断 患者是否缺氧或 发绀
测量体温:了解 患者有无发热或 低体温
监测呼吸:观察 呼吸频率、节律 和深度
监测脉搏:评估 心脏功能和循环 状态
观察频率
观察频率: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和呼吸频率 观察方法: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记录表格 观察内容: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干扰和误差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控制情绪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监测血压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遵医嘱用药
04
R
特殊人群护理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进行持续的医疗观察和管理。
健康档案建立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五官科、妇科等,以及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以早期发现并预防潜在的疾病。
饮食计划
喂食技巧
饮食卫生
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避免患者呛咳或窒息。
保持喂食环境的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03
02
01
用温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内衣,保持内衣的清洁和干燥。
更换内衣
身体擦洗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者的干燥和舒适。
更换尿布
根据天气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干燥。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生命体征的观察基础护理技巧常见疾病护理特殊人群护理生命体征异常及处理基础急救措施
01
CHAPTER
生命体征的观察
正常值为36.0℃-37.0℃。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体温降低可能提示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
正常范围
最常使用的是腋测法,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擦干腋窝,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腋窝,5分钟后读取数值。
总结词:血压升高、血压降低
详细描述
血压升高: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休息、平复情绪等措施。
血压降低: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加强营养等措施。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降低体温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保证病人舒适
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1 次;降至38.5℃以下时, 改为每天测量4次;降至正 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天测 量1次
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 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 良、药物中毒、重症疾病。 –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 分泌疾病:如甲低等。 –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 醉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口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最方便,但易引起交叉 感染
舌下热窝 3~5min
禁忌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 常、口腔疾病、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腋温
特点
部位 时间 适应
安全易接受,但准确 性不高
腋窝 8-10min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 者
禁忌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 者、消瘦者
体温的测量方法
• 体核温度 –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 体表温度 – 皮肤温度 –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一、
1. 体温的形成
–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
2. 产热与散热
–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基础代谢 – 散热 食物特殊动力作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用肌肉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部位
平均温度 37.0℃ 37.5℃ 36.7℃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02
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评估患者的 生理状态、预防并发症和制定护 理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体征的生理作用
体温
维持体内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 常进行,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
脉搏
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管的 弹性,通过脉搏的频率、节律 和强弱可以判断心脏和循环系 统的状况。
呼吸
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并排出 二氧化碳,保持酸碱平衡和内 环境的稳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其他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意识状态的观察与护理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是否能够正 常交流,是否有嗜睡、昏睡、昏 迷等异常意识状态。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刺激,及时 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对于 异常状态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 助处理。
皮肤状态的观察与护理
皮肤状态
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 弹性以及是否有破损、皮疹、出血点 等异常表现。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 与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7
目录
• 生命体征概述 •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其他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01
生命体征概述
定义与意义
01
生命体征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
血压
推动血液循环,维持各脏器和 组织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同
时也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如体温升高、脉搏过快 或过慢、呼吸急促等,有助于及时采 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习题6

护理学基础习题6

第十三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A1型选择题00001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E.升华00002鼻导管吸氧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先打开总开关,再插鼻导管B.先调节流量,再插鼻导管C.先插鼻导管,再调节流量D.先插鼻导管,再开总开关E.先开总开关,然后开小开关,再插管00003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的插入长度是A.1cmB.3cmC.5cmD.无严格限制E.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00004为保证用氧安全,氧气筒的放置至少应A.无特殊要求B.距火炉3米,暖气1米C.距火炉5米,暖气1米D.距火炉8米,暖气2米E.距火炉2米,暖气0.5米00005电动吸引器的吸痰原理是A.正压吸引B.负压吸引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00006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延髓上部B.丘脑下部C.小脑蝶部D.大脑枕叶E.脊髓颈段00007某病人,呼吸微弱,左半身偏瘫,呈昏迷状态,观察生命体征正确的方法是A.测口温、右上肢血压、脉搏,听呼吸音响B.测腋温、左上肢血压、脉搏,看胸部起伏C.测腋温、右上肢血压、脉搏,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D.测口温、右上肢血压、脉搏,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E.测口温, 右上肢血压、脉搏,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00008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肉00009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E.不规则热00010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E.不规则热00011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A.口腔中部B.舌下热窝C.舌上1/3处D.舌上2/3处E.舌下2/3处00012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00013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头晕,恶心,无汗B.皮肤苍白、寒战,出汗C.脉速,面部潮红,无汗D.脉搏、呼吸渐慢,无汗E.脉细速,四肢湿冷、出汗00014以下不宜由直肠测体温的病人是A.小儿B.昏迷者C.腹泻者D.精神异常者E.下肢烧伤者00015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A.休克B.肝癌C.肺结核D.急性感染E.极度衰竭00016疟疾病人最常见的发热类型是A.稽留热B.间歇热C.弛张热D.波浪热E.不规则热00017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呼吸表现为A.蝉鸣样呼吸B.浮浅性呼吸C.深长而规则的呼吸D.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E.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00018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置于病人脉搏部位是为了A.为了看表计时B.表示对病人的关心C.转移病人的注意力D.测脉搏估计呼吸频率E.将脉率与呼吸频率对照00019当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正确方法是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B.测得的脉率乘以1/4,以推测呼吸次数C.手置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并计数D.置少许棉絮于病人鼻孔前计数其被吹动次数E.手按胸腹部,根据胸腹部起伏次数计算呼吸频率00020可使血压测量值偏低的因素是A.缠袖带过松B.病人情绪激动C.在寒冷环境中测量D.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E.用宽12cm袖带测下肢血压00021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A.血压计袖带宽度太宽B.血压计袖带缠绕过紧C.测量时,放气速度太快D.被测者手臂位置高于心脏E.被测者在进餐后立即测量血压00022关于血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右臂血压低于左臂B.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低C.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高D.下肢收缩压一般比上肢收缩压低E.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但以收缩压为主,舒张压多无明显变化00023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感染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性疾病D.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E.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00024玻璃汞柱式体温计的毛细管和贮汞槽之间有一凹陷处,其作用是A.便于汞上升B.便于汞下降C.便于甩体温计时贮存汞D.防止测温时汞柱上升过快E.使汞遇冷不致下降00025病员不慎咬破玻璃水银体温计后首先应A.服泻药B.服大量蛋清C.饮大量牛奶D.服大量的韭菜E.及时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00026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当压力表指针时既不可再用A.5kg/cm2B.10kg/cm2C.15kg/cm2D.20kg/cm2E.25kg/cm200027使用氧气过程中,如调节氧流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A.拔出导管调节流量B.直接调节流量C.分离导管调节流量D.更换粗导管并加大流量E.关闭总开关调节流量后再开总开关00028要求氧浓度达到53%时,应为病人调节流量为A.2LB.4LC.6LD.8LE.10L00029测量血压,被测者坐位或仰卧位时,肱动脉应分别平A.第3肋软骨,腋中线B.第4肋软骨,腋中线C.第5肋软骨,腋前线D.第6肋软骨,腋后线E.第6肋软骨,腋前线00030生命体征应包括A.体温,脉搏,呼吸B.体温,呼吸,血压C.脉搏,呼吸,血压D.脉搏,体温,血压,瞳孔反射E.体温,脉搏,呼吸,血压00031体温高热期的特点是A.产热多于散热B.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C.散热多于产热D.产热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趋于平衡E.产热持续上升00032脉搏的生理性变化,下述哪项不正确A.幼儿比成人快B.男性比女性快C.老年人比较慢D.情绪激动时增快E.睡眠时减慢00033测量异常脉搏的时间为A.30秒×2B.15秒×4C.1分钟D.5秒×12E.10秒×600034测量脉搏的首选部位是A.颞动脉B.肱动脉C.颈动脉D.桡动脉E.足背动脉00035属于节律异常的脉搏是A.数脉B.绌脉C.细脉D.滑脉E.洪脉00036测量呼吸,不符合要求的是A.护士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B.一般患者计数15秒C.观察患者胸,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1次呼吸D.呼吸不规则患者须计数1分钟E.呼吸微弱不易观察,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00037临床上所指的血压是A.静脉压B.动脉压C.动脉静脉的压力差D.毛细血管压E.毛细血管近端动脉压00038为脉搏短绌病人测量脉搏的方法A.一人测脉率,一人测心率,各测一分钟B.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可一人完成C.二人均测心率和脉率,可互相核对D.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两人同时开始测一分钟E.两人不同时间,反复测量,分别记录00039腋下测体温操作,错误的是A.先擦干汗液B.将体温计汞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C.嘱患者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D.不能合作者,护士协助夹紧上臂E.5分钟后取出检视读数00040密切观察血压要求“四定”,下列哪项不属“四定”内容A.部位B.体位C.时间D.血压计E.专人测量A2型选择题00041李女士,36岁,发热1周,体温持续在39.2~40℃左右,脉搏90次/min,入院后诊断为伤寒。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评估】 评估】 病人年龄、病情、意识、 病人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 况,是否存在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 的因素。 的因素。 【计划】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计划】用物准备、 【实施】测量及记录、报告特殊 实施】测量及记录、 【评价】需要采取的措施 评价】
体温的测量用物准备
1.测量用物: 体温计、 1.测量用物: 体温计、 测量用物 有秒针) 表(有秒针) 2.记录用物:记录本、 2.记录用物:记录本、 记录用物 笔 3.其他:若测肛温, 3.其他:若测肛温, 其他 滑油、棉签、 另备润 滑油、棉签、 卫生纸
发热型态* 发热型态*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1.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2.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3.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4.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fever) 稽留热(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emperature
几个问题
1、在生理情况下,体热的产生与散 在生理情况下, 失如何保持动态平衡? 失如何保持动态平衡? 2、影响正常体温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正常体温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情况下为异常体温?如何判 什么情况下为异常体温? 断?
影响体温的因素: 影响体温的因素: 时间、 时间、年龄 性别、饮食 性别、 运动、 运动、情绪
二、异常体温--体温过高 异常体温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 性体温升高 。 >37℃ 口温>37.5 >37.5℃ 判断标准: 腋温>37 判断标准: 腋温>37℃,口温>37.5℃或一 昼夜体温波动在1℃ 1℃以上 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 。 原因:感染性发热、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选择题㈠ A1型题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A、36.5℃以上B、36.8-38.0℃C、37.3-38.0℃D、37.5-37.9℃E、39.0-38.5℃3、间歇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败血症D、疟疾E、风湿4、弛张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疟疾D、肿瘤E、败血症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B、口腔护理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D、保持皮肤的清洁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B、心率增快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尿量增多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A、30℃B、35℃C、40℃D、42℃E、45℃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A、每日更换1次B、每周更换1次C、隔周更换1次D、每周更换2次E、每月更换1次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A、精神异常者B、大面积烧伤者C、昏迷患者D、口鼻手术者E、呼吸困难者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A、婴幼儿B、精神异常者C、意识不清者D、心肌梗塞者E、坐浴40min后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测温前20-30min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min再测量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D、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E、测腋温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不高12、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应()A、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B、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C、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D、检查病室的温度E、重新测量13、常用来诊脉的动脉是()A、颈动脉B、颞动脉C、桡动脉D、肱动脉E、股动脉14、测量脉搏错误的做法是()A、病人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再测B、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C、异常脉搏需测1minD、脉搏细弱测不清可听心率E、有绌脉者应先测心率,然后再测脉率15、发生脉搏短绌常提示()A、心源性休克B、心房纤颤C、心力衰竭D、房室传导阻滞E、窦性心率不齐16、休克患者的脉搏是()A、缓脉B、洪脉C、速脉D、丝脉E、奇脉17、奇脉的表现特征是()A、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B、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C、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D、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E、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18、关于脉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升高者常伴有脉率增加B、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称为心动过速C、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D、活动时增快E、若出现窦性心率不齐,说明心脏一定有问题19、血压的生理性变化,错误的一项是()A、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B、黄昏高于清晨C、外界气温低时血压升高D、外界气温高时血压下降E、左侧高于右侧10~20 mmHgE、劝慰患者保持情绪乐观20、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A、心包积液B、心肌梗塞C、心动过速D、动脉硬化E、休克21、测血压时听见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此时袖带内压力()A、大于心脏收缩压B、等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E、大于心脏舒张压22、坐位测量血压,应使肱动脉平()A、第二肋B、第三肋C、第四肋D、第五肋E、第六肋23、测量患者血压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安静休息20-30minB、测肱动脉血压时袖带的下缘距肘窝2-3cmC、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D、听诊器胸件塞入袖带内E、打气不可过快、过猛24、袖带太窄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为注气前血管已受压B、血流阻力减少C、有效测量面积变窄D、需用较高压力阻断血流E、大段血管受压25、属于节律异常的呼吸是()A、浮浅性呼吸B、深度呼吸C、鼾声呼吸D、蝉鸣样呼吸E、间断呼吸26、蝉鸣样呼吸见于()A、颅内感染B、安眠药中毒C、呼吸中枢衰竭D、肺炎E、喉头水肿27、胸腔大量积液时,出现浅而快的呼吸,其机制是()A、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B、肺组织实变C、支气管痉挛D、患侧肺脏受压后,呼吸运动受限E、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28、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置于患者脉搏部位是为了()A、出于对患者的关心B、为了看表计时C、测脉搏估计呼吸频率D、转移患者的注意力E、将脉搏与呼吸频率对照㈡ A2型题29、刘某,男,50岁,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5min前用温水服药,护士前来测量体温,了解情况后应该()A、暂停测一次B、参照上一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量直肠温度D、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E、嘱咐患者30min后再测量口腔温度30、某患者测量口腔温度时,不慎咬碎体温计,护士应首先给予()A、口服蛋青液B、立即服用大量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C、催吐D、洗胃E、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31、患者王某,诊断:败血症,持续发热10天,每天8:00体温38℃左右,16:00 体温高达39.5℃以上,患者可能出现的热型是()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双峰热E、不规则热32、王某,男性,高血压史10年,血压188/136 mmHg,经治疗后的血压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紧张焦虑,当测得血压偏高时,护士做法不妥的是()A、向病人讲解治疗原则,给予保健指导B、如实告诉测量结果,使病人掌握病情C、与基础血压做对照后向病人做合理解释D、测得血压值偏高时,应保持镇静E、安慰病人保持情绪乐观33、方某,男,45岁,体检时测得BP值是21/13Kpa,主诉:偶感头晕、头疼、眼花,该患者属于()A、正常血压B、临界高血压C、高血压D、脉压差增大E、脉压差减小34、患者杨某,男性,76岁,处于濒死期,患者呼吸浅表微弱,不易观察,此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B、手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计数C、手按胸腹部,以胸腹部起伏次数计数D、测量脉率乘以1/4,以推测呼吸的次数E、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35、陈某,因口腔手术后第二天,护士为其测量腋温,检视读数,汞柱35℃以下,分析原因可以排除的一项是()A、病情变化B、腋下汗液未擦干C、测量时患者未夹紧体温计D、体温计失灵E、测量时间少于15min㈢ X型题36、可出现三凹征的患者是()A、喉头水肿B、气管异物C、哮喘D、昏迷E、尿毒症37、高热患者的脉搏,可表现为()A、速脉B、缓脉C、洪脉D、丝状脉E、间歇脉38、对“脉搏短绌”的叙述,正确的是()A、脉搏细速B、心率极不规则C、心率快慢不一D、心音强弱不等E、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39、陈先生,66 岁,护士为其测血压,为与第一次测量辨别,需重复测量,下述做法正确的是()A、将袖带内气体驱尽B、使汞柱降至0 点C、稍等片刻后重测D、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E.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40、下列因素,使血压测量值增高的是()A、测儿童血压,袖带宽12厘米B、缠袖带过松C、坐位时肱动脉平第5肋软骨D、血压计内水银不足E、测成人下肢血压,袖带宽12厘米二、填空题1、体温正常值:口腔℃,直肠℃,腋窝℃。

2、发热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3、成人脉率超过次/分钟称为速脉,低于次/分称为缓脉。

4、观察异常脉搏的内容为、、、。

5、气管异物时,可表现为费力,可出现征。

6、成人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为。

7、长期测量血压的患者要做到“四定”:、、、。

三、名词解释1、生命体征2、发热4、弛张热5、脉搏短绌6、潮式呼吸7、呼吸困难8、体位引流9、高血压10、低血压四、简答题1、测量体温应注意什么?2、解释潮式呼吸的发生机制。

3、测量血压时影响血压正确性的因素有哪些?五、综合分析题1、患者贾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0℃~40.5℃,拟诊“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

测量体温40.3℃,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8/12 Kpa,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口角疱疹,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

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大量出汗,口干,下午2:00体温升至39.8℃。

请问:⑴贾某发热呈何种热型;⑵入院时发热程度;⑶请根据患者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2、某患者术后医嘱:测量血压30 min一次,共4次。

护士第一次测量血压12/8 Kpa,脉搏96次/分,第二次测量血压10.4/6.5 Kpa,脉搏110次/分。

请问护士是否继续按医嘱测量血压?为什么?应该如何做?一、选择题1-5 E D D E E 6-10 E C A B D11-15 B E C E B 16-20 D C E E D21-25 D C D D E 26-30 E D D E E31-35 B B C E E36 AB 37 AC38 BCDE 39 ABCE40 BCE二、填空题1、36.3-37.2 36.5-37.7 36.0-37.02、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3、100 604、频率节律强弱紧张度5、吸气三凹6、90-139mmHg 60-89 mmHg 30-40 mmHg7、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三、名词解释1、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人的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2、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发热。

3、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0℃。

4、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体温差在1℃以上,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

5、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6、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2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变化,其形态如潮水涨落故称潮式呼吸。

7、是指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可出现紫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8、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体位引流。

9、指成人收缩压≥140 mmHg(18.6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2.0 Kpa)。

10、收缩压低于90 mmHg(12.0 Kpa),舒张压低于60 mmHg(8.0 Kpa)称低血压。

四、简答题1、测量体温应注意:⑴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