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全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与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孝经》。

这可是一本超级有意义的经典之作哦!先来说说《孝经》的开头,“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这啥意思呢?就是孔子在家里坐着,曾子在旁边陪着。

孔子说啦,古代的圣王有一种极其高尚、重要的道德准则和方法,可以让天下都顺从,百姓们和睦相处,上下之间也没有怨恨。

曾子啊,你知道这是啥不?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再看这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的身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可不敢随便损伤,这就是孝顺的开始哟!想想看,咱们得好好爱护自己,不能让父母担心,这多重要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这句话告诉咱们,要努力做好自己,走正道,在后世扬名,让父母也跟着荣耀,这才是孝顺的最终目标呢!可不是光口头说说就行的,得付出实际行动。

还有哦,“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顺呀,开始是侍奉双亲,中间是为君主做事,最终是成就自己的人格。

这就告诉我们,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好,在工作中也要尽职尽责,更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怎么样,小伙伴们,《孝经》是不是很有道理呀?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孝顺落实到生活中去,让咱们的父母都开开心心的!《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二)》哈喽呀,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接着跟大家唠唠《孝经》。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 这说的是呀,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对别人的父母不好;敬重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对别人的父母怠慢。

是不是很有道理?咱们得将心比心,不能只对自己的父母好,对别人的父母也要尊重和关爱。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 要是在高位上不骄傲,就算位置高也不会有危险;节约开支,谨慎行事,就算财富满满也不会流失。

这告诉咱们,不管处在啥位置,都得保持谦虚和谨慎,可不能得意忘形。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着,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它强调了孝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们传承的优良传统。

下面是《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孝的定义亲亲者,爱也;尊长者,敬也;兄弟者,友也;子孙者,顺也。

Translation:亲亲者,爱也;因为亲人是我们所爱的人。

尊长者,敬也;因为尊重长者是我们的义务。

兄弟者,友也;因为我们的兄弟是我们的朋友。

子孙者,顺也;因为我们要顺从我们的父母和祖先。

第二章父母之恩父母之于子,犹手之于足也。

Translation:父母对于子女的恩情,就像手对于脚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孝的奉行君子有三戒:小心齐,戒之在口;恭承敬,戒之在色;宽柔信,戒之在言。

Translation:君子有三种戒律:言行要合一,要有所提防;恭敬尊重,不妄言不妄动;温柔善良,信守承诺。

第四章孝道的重要性父母在,不远游;渐孝悌,谏不入。

Translation:在父母身边时不要轻易离开,每天慢慢地学习孝顺和弟道,并向父母提出正确的建议,即使他们不采纳也要付诸实践。

第五章孝心要如何体现父母呼,应勿缓,嘱托多,谨为之。

Translation:当父母呼唤时,应该立刻回应,当他们嘱托时,一定要认真听取并尽力为之。

第六章孝顺的四项任务父母之年,不可不给;弟之欲,不可不从;孝之事,天下之重事;穷则独善其身,不息於人。

Translation:父母年迈时一定要照顾,兄弟有所愿望时应该尽力帮助,孝敬父母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如果真的生活困难了,也要不离不弃,尽可能地照顾自己。

第七章孝道和仁道的关系仁者爱人,以爱众为德;孝者爱亲,以爱一人为仁。

Translation:仁者的义务是关心别人,以关爱他人的行动表现道德;孝者的义务是关心家人,以关心家人的行动表现仁德。

第八章劝人行孝尔子既成,夫婴儿之未孝,何营之有?Translation:为人父母之前,如果你连孝都不懂得,又怎么能高妙地塑造家风?。

孝经全文译文(必备15篇)

孝经全文译文(必备15篇)

孝经全文译文(必备15篇)孝经全文译文第1篇【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

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

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

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

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

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品读】孔子:‘上古的圣明之君,父天母地。

所以对于天地父母,是同样的看待。

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

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

推孝为悌,宗族长幼,都顺于礼,故上下的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被感化而能自治。

照这样的一切顺序,人道已尽到好处了,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时自顺,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审,这样以来,神明自然就会彰显护佑。

所以说天子的地位,就算最崇高的了。

但是还有比他更高的,这就是说:还有父亲的缘故。

天子是全民的领袖,谁能先于他呢?但是还有比他更先的,这就是说:还有兄长的缘故。

照这样的关系看来,天子不但不自以为尊,还要尊其父。

不但不自以为先,还要先其兄。

由是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后代。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解读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解读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解读【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武将讲孝经原文译文

孝武将讲孝经原文译文

孝武将讲孝经原文译文《孝经》全文及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闲居,他的学生曾参在旁陪坐服侍。

孔子说:古代圣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用来使天下百姓顺服,人人都能和睦相处;就连相互之间较易起摩擦、对立状态的上司与下属、家长与晚辈之间,都可以达到彼此无怨恨的和谐状态。

这么好的至德要道你可知道?曾参听到老师发问,赶紧从席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弟子生性愚顿,还没能知晓这个至德要道。

孔子说:至德要道就是孝悌之道!它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源头。

你再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

(二)、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译文:我们的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生的,应小心爱护,不敢损毁伤残,能如此自律自爱就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长大成人、好学修德安身立命,率性行道建功立业,让名声显扬后世以荣耀父母,这就是孝道的终结。

孝,是人的天性,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友爱兄弟姐妹,学习敬老尊贤,待人接物,应对进退;中年时期移孝作忠,奉事君王,服务人民;到了老年以自身行孝的典范教民,才是人生的完成。

《诗经.大雅.文王篇》说:我们怎么不可以追念先祖文王的志业呢?一心一意修养自己,发扬文王的美德吧!天子章第二(三)、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他人;尊敬父母的人,不敢傲慢别人。

天子尽亲爱尊敬的天性侍奉父母,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化]的德教推及满朝的文武官员;德政布施,教化能广行,孝爱更推及到百姓身上;流风遍及天下,永为世人的典范。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着,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专注于论述孝道,被广泛认为是十三经之一。

在东汉时期,这本书被官方指定为必读教材,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必须要阅读。

第一:开宗明义章【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第二:天子章【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前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

孝经全文带拼音及注解

孝经全文带拼音及注解

孝经全文带拼音及注解原文: 仲zh òn ɡ尼n í居j ū,曾c én ɡ子z ǐ侍sh ì。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代d ài 之zh ī王w án ɡ者zh ě,有y ǒu 其q í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 ɡ和h é睦m ù,上sh àn ɡ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 ɡ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 ɡ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身sh ēn 体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f ù母m ǔ,不b ù敢ɡǎn 毁hu ǐ伤sh ān ɡ,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x ín ɡ道d ào ,扬y án ɡ名m ín ɡ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 ɡ也y ě。

夫f ū孝xi ào ,始sh ǐ于y ú事sh ì亲q īn ,中zh ōn ɡ于y ú事sh ì君j ūn ,终zh ōn ɡ于y ú立l ì身sh ēn 。

孝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是最“小”的一部,说它最“小”,乃是从它的篇幅、字数上说的。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中,曾子在一旁陪侍着。

孔子说:“先代的圣王有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它来使天下归顺,百姓能够和睦相亲,上上下下不会相互怨恨。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我不够聪颖,哪能知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说:“我所讲的这种品德和思想,就是孝道。

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而产生。

曾参,你坐下来,我来告诉你。

人的肢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应该注意保全它们,不能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起始点。

人要遵循天道,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名声流传于
后世,并能够因此为自己的父母争得荣耀,这就是孝的最终目标。

实行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出仕以事奉君主,服务于社会,最终建立功业,以显亲扬名。

《诗经·大雅·文王》上说:‘不要忘记你的祖先,要努力地发扬光大他们的美德。

孝经全文及翻译

孝经全文及翻译

孝经全文及翻译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全文和译文

《孝经》全文和译文

《孝经》全文和译文《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经》全文和译文,希望能帮到大家!《孝经》全文和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全称为《关于孝道的经典》,也称为《二十四孝经》。

它早在汉代已经形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推崇孝道、教育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爱,需先尽。

兄道友,弟道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之谓,人之情。

进必趋,退必追,唯人是,不可食。

亲不近,邻不远,礼远不穷,不行不远。

凡言听之,信之守之,高声勿以扰,快色勿以陵。

定交至,交则信,言而有信,行而有验。

虽有枯木,不失其本,孝之人,必有余庆。

《孝经》译文:父母召唤时,要立刻回应,父母命令时,要迅速行动;父母教导时,要虔诚倾听,父母爱护时,要勤恳回报。

兄长要当好朋友,弟弟要心存敬意,长幼有序,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人要尊敬仆从,臣子要忠诚效劳,这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进餐时要匆匆赶去,退场时要追赶离去的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不自欺。

亲人不要走得太近,邻居也不要走得太远,遵守礼仪,有时候不见面也不会疏远。

任何话都要听进去,信守诺言,说话不要大声喧哗,笑容也不要过分自傲。

交朋友要讲究真诚,信任对方,讲话有信誉,行动要受检验。

虽然有干枯朽木,也不会失去其本质,孝子必然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总的来说,《孝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庭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父母是我们最亲密和最重要的亲人,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强调孝心和顺从,这是整个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另外,《孝经》还强调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仆之间要互相尊敬,从而加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建构。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家风教育和社会道德建构,才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1 / 29.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全文及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译文:孔子闲居,他的学生曾参在旁陪坐服侍。

孔子说:古代圣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教化,用来使天下百姓顺服,人人都能和睦相处;就连相互之间较易起摩擦、对立状态的上司与下属、家长与晚辈之间,都可以达到彼此无怨恨的和谐状态。

这么好的至德要道你可知道?曾参听到老师发问,赶紧从席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弟子生性愚顿,还没能知晓这个至德要道。

孔子说:至德要道就是孝悌之道!它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源头。

你再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

(二)、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我们的身躯、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生的,应小心爱护,不敢损毁伤残,能如此自律自爱就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长大成人、好学修德安身立命,率性行道建功立业,让名声显扬后世以荣耀父母,这就是孝道的终结。

孝,是人的天性,幼年时期侍奉双亲,友爱兄弟姐妹,学习敬老尊贤,待人接物,应对进退;中年时期移孝作忠,奉事君王,服务人民;到了老年以自身行孝的典范教民,才是人生的完成。

《诗经.大雅.文王篇》说:我们怎么不可以追念先祖文王的志业呢?一心一意修养自己,发扬文王的美德吧!天子章第二(三)、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亲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他人;尊敬父母的人,不敢傲慢别人。

天子尽亲爱尊敬的天性侍奉父母,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化]的德教推及满朝的文武官员;德政布施,教化能广行,孝爱更推及到百姓身上;流风遍及天下,永为世人的典范。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书经.甫刑篇》说:天子一人有善行,天下亿万的民众都受到感化而笃行孝悌之道了。

]诸侯章第三(四)、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临薄冰。

]译文:做诸侯的人,谦己从人,以贵下贱,态度不骄傲自大,就没有颠覆的危险;诸侯多金多欲有满溢的损耗,做诸侯的人,各项用度不奢侈辅张,能体恤民力;在各种场合不膨胀权位不搞排场,法度谨严;元神与国库不会过度损耗而空虚。

永久保住尊贵地位的原因在不骄有忠信,国库永远不空虚的原因在不耗有节度。

诸侯勤政爱民政通人和,财富与尊贵能持满不匮乏,自然国家久安,百姓和乐。

这就是诸侯的孝。

《诗经.小雅.旻篇》上说:做诸侯的人,存心要恐惧戒慎,就好象走在深渊的旁边,又好象踏在薄冰的上面,随进预防有颠坠、陷落的危险。

]卿大夫章第四(五)、原文:[非先王之法服不敢用;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在朝延及正式场合,一定穿着先王制定且合于自己身份的衣服,在朝延及外交场合说话时,一定使用法定语言且合于先王的礼法及权限,不合先王道德规范的事,绝对不做!所以,自我要求法度严谨,不合礼法的不说,不合道理的不做。

因此说话前就不必考虑斟酌,选择可说的才说;做事时不必几经斟酌,选择可做的来做。

永远没有悖礼犯份的逾越,所以卿大夫在朝延议事或对外发表的谈话,虽然传遍天下,也没有什么差错。

所做的事虽然传遍天下,也不致引起人民的怨恨憎恶。

服饰、言语、行为都合于礼法,就能够善尽职责,不致因失职而免官造祸,辱及祖宗、父母亲长,才能保守官职和宗庙祭祀,这就是卿大夫的孝。

《诗经.大雅.烝民篇》说:卿大夫从早到晚,不敢懈怠,专心事奉天子,造福人民。

]士章第五(六)、原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宗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拿事奉父亲的孝行来事奉母亲,爱心是一样的;拿事奉父亲的孝行来服侍君王,敬心是一样的。

也说是说事奉母亲是用爱心,服侍国君是用敬心,而子女对父亲的事奉是包括爱与敬两个方面。

所以用孝敬的心来效忠国君就能尽忠守职,用敬重的心来对待长上就能顺从不犯。

时时不忘事君忠诚、事长顺从,就能保有职位、傣禄,也就能保住祖宗的祭祀,这就是士的孝道。

《诗经.小雅.小宛篇》说:早起晚睡,勤奋工作,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别人说父母亲没有德性。

]庶人章第六(七)、原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也,未之有也。

]译文:平民百姓感天地国家的恩,要善于体察天地自然的道理,春夏秋冬的季节,顺着季节变化按时耕作;分辨土地高下肥瘠,善加利用;谨慎身心,节省用度,让孝养父母没有匮乏,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

所以上自天子,下至百姓,全力行孝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尽孝是无始无终,不分贵贱的,谁愿意做就一定做得到,不必担心自己尽不了孝道!如果有人担忧他的能力无法做到,那是绝对没有的事。

] 三才章第七(八)、原文: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译文:曾子说:[奇妙啊!孝道多么博大高深!]孔子说:[孝道,就是天道,是万世不变的准则、真理,又是大地无所不顺承的孕育万物的能力,人能感应上天庇护万物的仁慈,大地孕育万物的博爱,自然而然会实行孝道。

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大爱,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法则,善用土地生产万物的孕育力,用来顺着良善的人性,加以教化,人世间没有不平和快乐的。

因此,由孝理而定教规,则教育不需严厉的管训就能成功;由孝理而推定政令,则政治无需严厉督辖就能治理完善。

(九)、原文: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先王看见天地的境教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行身教言教:笃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父母亲;实践讲述仁义道德,忠臣节女事迹,百姓就发心实行仁义;率先用恭敬和谦让来垂范人民,人民就不会争夺争强争胜而互相尊重;再用礼仪和音乐来引导,百姓就能化除暴戾之气而和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就知道什么事可做什么不可做;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

《诗经.小雅.节南山篇》说:[名声显赫的太师伊尹,百姓都在仰望着你呀!]孝治章第八(十)、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了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译文: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帝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附庸小国的臣子都不敢遗弃,何况是具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各国诸侯欢心拥护,他们愿意帮助帝王奉祀先王。

(十一)、原文: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译文:治理封国的诸侯,对那些孤苦无依的鳃夫寡妇都不敢欺侮,何况是一般士人和老百姓呢?所以能得到百姓的欢心拥戴,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先祖。

治理封邑的卿、大夫,对于家仆俾妾,都能体贴尊重不敢失礼,对明媒正娶的妻子就更仁慈了。

所以能得到全家族上上下下的欢心爱戴,乐意侍奉卿、大夫的父母亲。

(十二)、原文: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像这样全国上行下效地形成孝慈风气,则父母亲长在世时,能生活于安然无忧的环境中。

去逝后成为鬼神,也乐意享受子孙的祭祀。

因此天下和乐太平,水火旱灾、温疫疾病、判乱、盗贼、欺诈、战争都不会发生。

这就是英明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成果。

《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天子有崇高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来归顺。

] 圣治章第九(十三)、原文: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译文:曾子说:[弟子大胆请问,圣人的德行,难道没有一样超越孝道的吗?]孔子说:[天地间的人与物都是得到天地的中气而成形,禀受天地造化之理以成性。

虽说万物都具有天地的性能,只有人的禀赋最完整而最尊贵。

在人全性、尽情的行为中,没有比孝道更重大,而孝道没有比尊敬父母亲更重要的了。

尊敬父亲,没有比天子祭祀时,将祖先配享上帝更重要的了。

这件事自古以来,只有一个人做到,那就是周公。

拿父母来配享天地的祭祀就是周公创始的。

从前周公代理成王摄理政事,在都城郊外祭天时,将他的始祖后稷配享上帝;又在明堂祭祀时,以他的父亲文王配享上帝。

因此天下的诸侯,依各人的职位,前来助祭,并各自奉献当地的特产。

由此可知,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大的呢?(十四)、原文: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译文:所以出生在父母膝下之时,上天已赋予爱亲、敬亲的天性;儿女长大后,有能力奉养父母,就一天比一天更知道尊敬父母。

圣人凭借着儿女尊敬父母的天性,因而教他敬亲的道理;随顺着儿女爱敬父母的孝心,因此教他爱亲的道理。

所以圣人的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可以成功;圣人的施政,不用严肃的手段,就可以使天下太平;因为圣人所凭借的,是人性根源的孝道。

(十五)、原文: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

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译文:父母慈爱儿女、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生自然的本性;儿女事奉父亲如臣子面对严君,循礼而致敬,不敢欺瞒,这就是君臣之义。

父母生我,我要为祖宗传血脉,再也没有比传宗接代更重要的了;父母管教养育儿女,既像尊严的君主,又是慈爱的亲人,君臣之义、父子之恩,双重的恩义加临在我身上,再也没有比这深恩厚义更重要的了。

所以,做儿女的不亲爱自己的父母,而去亲爱他人,叫做违背天性仁德;不敬重自己的父母而去敬重他人,就违背了礼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