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全)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姓名:孙丽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介绍第七册体例与三年级相同:仍然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
①识字保底的部分还需有统一的测试,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
但是权重应降低,因为最常用的字三年级差不多都学习过了。
②正确使用汉字的问题突显出来了。
我们不能走过去加大练习量的老路,要结合阅读、习作的实践解决错别字的问题。
可以与学生商讨,提出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最好是正面指标。
这方面的权重应提高。
③结合语文实践测试词语和句子的学习水平,应尽量不脱离语文实践出单独的测试题。
④要测试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
⑤名言警句佳作的积累的权重不应低于三年级所占比例。
二.阅读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这些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主要是:1.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作者写作意图相符)的问题。
2.会处理所提的问题,不受枝节问题的羁绊。
3.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
4.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
5.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6.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为了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第七册和前六册一样,主要抓三个方面:第一,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所谓“日记”,不是严格按文体划分意义上说的,日记本身无固定格式、内容要求、形式限制。
教材要求全学期不少于16篇。
第二,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
第三,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全学期不少于6次。
四.自我评价自审能力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北师大版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审能力。
①个人总结。
②实事求是。
③善于横比、竖比。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57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27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
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doc

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2、三味书屋教学目的: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二课时3、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及文章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1、通过课文讲了几件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多加一句话教学目的: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京版第7册语文全册教案

京版第7册语文全册教案 (2000字)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32篇课文,24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8个练习,分为8个单元。
还安排了6篇选读课文和语文趣味活动。
教学内容与提示:精读课文: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2、突出重难点,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体现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重视朗读和默读,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注重语感的培养。
4、鼓励多角度的思维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5、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6、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教学时间安排:总计 102课时精读课文 24篇 62课时略读课文 8篇 8课时语文实践活动 8次 32课时(含习作)第一单元单元目标:知识: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
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
能力:提高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知道要克服困难履行自己的诺言,做好事不求回报。
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进行分段、总结自然段段意的练习。
4 语言表达的练习。
教学难点:提高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训练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
1、故乡是北京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诗歌,以第一人称写成,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北京的情感。
全诗共4小节第1、4两小节相同,直抒胸臆,表达爱北京的情感。
第2、3小节如数家珍般地举出许多例子,说明自己最爱北京的理由。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不失高雅,从头至尾如叙家常一般娓娓道来,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厚意。
学生分析:学生大部分都是出生在北京,对北京比较熟悉,作者提到的许多例子,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容易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叫“卢沟桥”。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1卢沟桥的狮子二、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挂图或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三、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座桥的。
听录音朗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生字:歇雕厘甚至蹲概异侵衅驻具“甚”、“至”是翘舌音;“雕”是三拼音,读时不要丢掉介音“i”。
书写时“厘”上不要加点;“蹲”的右半部不要少横;“概”是木字旁,中间最后一笔是点;“异”上半部是巳”。
“侵”、“衅”是前鼻音,“驻”是翘舌音,“具”的。
ü上省略两点。
书写时,“侵”注意右半部的写法,“衅”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具”的里边是三横。
生词:歇后语雕着厘米甚至大概形态各异淘气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大多在民间流传。
甚至:在课文中有进一层的意思,说小狮子小到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了。
形态各异: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侵华挑衅驻守具有建筑五、初步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写了卢沟桥的什么?着重写了桥上的狮子的什么特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之思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桥之思北师大版一、教材简析:«桥之思»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诗。
课文论述了人们对桥的直观上的看法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妙〝心桥〞的赞誉,也寄予了作者的美妙愿望。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课文外延丰厚,从桥的功用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络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
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中都有几个长句,但言语朴实中不乏优美,富有哲理。
二、设计理念:先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应充沛表达〝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时辰围绕着先生的需求展开教学活动,让先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本课设计注重引导先生从散文诗的言语美进入意境美,从层次美到感受美,从欣赏美到发明美,步步深化,让先生失掉实在的美的体验。
三、学习目的:1、认字6个,写字7个;了解〝延伸、幽静、碧波粼粼、魅力、高耸、外型优美、构筑、谐和〞等勾勒出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有形的桥〞的深入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有形的桥〞的深入含义。
五、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
2.关于桥的图片、资料。
六、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窗们,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修建的桥越来越多,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桥呢?教员明天也带来了一些关于桥的资料,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边播放边做一些复杂的引见。
同窗们,看了这么多宏伟而又壮观的桥,你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桥的诗歌--«桥之思»。
〔板书课题:桥之思〕,质疑标题,了解标题。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三、出示学习目的,引导先生明白学习目的。
1、认字6个;写字7个。
2、了解〝延伸、幽静、碧波粼粼、魅力、高耸、外型优美、构筑、谐和〞等勾勒出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四、以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目的。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7册教案小学语文第07册教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____人,其中男生____人,女生____人,上学期及格____人,占____%。
2、教育教学目标:⑪德育目标:⑫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100%。
⑬基本技能:⑭单元检测____次。
⑮作业批改:详批____次。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重点:难点: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⑪教研课题:⑫参加集体备课____次,相互听课____节,上研究课课题:________。
⑬与________、________老师相互帮助。
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①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②认真写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③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卢沟桥的狮子第课时总第个教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3.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和平的情感。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看图学文,理解卢沟桥是闻名世界的桥梁及其历史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像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向中国军队挑衅,中国军队奋起反抗,抗日战争从此全面展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的闻名,不仅仅是它与这一事件紧密相连,而是因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来领略祖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看录像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图文结合,边读边看图。
读全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感兴趣的地方做个标记。
3.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1.拼读生字表、新词。
2.利用工具书,查出不懂的字义、词义。
3.老师讲解重点字、词。
(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学校四班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开展状况,激发同学宠爱科学,探究宇宙奇特的爱好。
一起看看北师大版学校四班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欢送查阅!北师大版学校四班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依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开展状况,激发同学宠爱科学,探究宇宙奇特的爱好。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开展状况。
2、激发同学宠爱科学,探究宇宙奇特的爱好。
教具预备:小黑板教法学法:导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秀丽的嫦娥仙子。
那么,月球上面到底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同学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矗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憧憬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期地看,屡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心情。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其次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局部,你知道了什么(2)争辩沟通,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②谁飞向月球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2024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本单元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情感表达的体会。
语言表达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或深刻的课文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生字词教学:通过范读、跟读、抄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准确读音和书写方法。
课文内容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教学: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并讲解本单元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简答等,以检验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讨论或写作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意性的表达和实践。
课堂总结: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鼓励他们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努力。
京版语文七册教案5篇

京版语文七册教案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京版语文七册教案5篇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在课堂中有更好的发展,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京版语文七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版四年级7册语文课程纲要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适用年级:四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时间:110课时(包含复习、考试)设计者:崔彦坡背景:本册内容在识字写字数量难度、阅读篇幅、编排体例上与上学期基本持平。
通过上学期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本学期我们要注重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默读课文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本学期要继续学习并巩固默读方法,同时要在把握段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目标:1.至少认识常用汉字460个,其中283个会正确书写,认读177个。
对汉字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能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用硬笔书写正楷字。
2.在上学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已经学习了默读方法,继续熟练默读并学习边读边思考。
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情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愿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3.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和交流,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能通过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4.在口语交际中,. 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初步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量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比较清楚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比较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感染他人。
(需要进一步提炼,精当)内容: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第一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1第1单元1、故乡是北京 2第5单元17、赵州桥 22、我爱家乡的狮子 2 18、参观人民大会堂 23、可贵的沉默 2 19、珍珠泉 24*沙滩上的承诺120*北京的四合院1 语文实践活动1 3 语文综合实践5 3 听写读书赛2 听写读书赛 2第2单元5、古诗词三首 2第6单元21、古诗三首(二) 26、李时珍 2 22、寓言二则 27、责任223、祖国的好山河寸步不让28*爱因斯坦与小姑娘1 24*围魏救赵1语文实践活动2 3 语文综合实践6 3 听写读书赛 2 听写读书赛 2第3单元9.瀑布 2 第7单25.给予树 210.海底世界 2 元26.咱俩的秘密 211.五彩池 2 27.卖木雕的少年 212﹡美丽的三潭印月1 28﹡想别人没想到的1语文实践活动3 3 语文综合实践7 3 听写读书赛 2 听写读书赛 2第4单元13、麻雀 2第8单元29.缝纫鸟 214、自然界之道 2 30.小岛失踪之谜 215、神奇的鸟岛 2 31.神秘的死海 216*大象醉酒 1 32﹡神舟五号我们为你骄傲1 语文实践活动4 3 语文综合实践8 3 听写读书赛2 听写读书赛 2 百词赛朗读比赛3 期末期末复习评估10实施:㈠课程资源1.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北京市)北京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

1.观潮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 ,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精读课文。
(一 ) 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 ) 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 ) 讲读第三段。
1、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23指导朗读。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7册详案全套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四年级上册的开篇课文,此文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朴实的语言,诚挚的感情记叙了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写出了对师恩的感悟。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会写会本课13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做摘录笔记。
3.理解课文内容,从“师恩”一词入手体会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理解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产生的影响,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当学生感谢老师的时候,田老师为什么说自己当年是无心插柳。
教学准备:插图、范读音乐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多少人真诚地赞美过老师,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
你能吟诵出赞美老师的诗句吗?(生交流)2、你们知道吗?著名作家刘绍棠也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
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揭示课题。
生齐读。
3、师简介作者。
过渡:《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篇文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读全文,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顺。
2.理解词语:娓娓动听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身临其境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词正音 3)同伴互读4.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练习表达完整、简洁。
2)出示插图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3)你从课文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练习概括)。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师相机点拨:第一段(1-3):“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4-9):教语文的田老师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第三段(10-12):“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非表格式)

课题:《师恩难忘》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新授(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4、小结。
(二)详读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解决故事:(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
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
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2、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3、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三、巩固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编故事,同桌交流,下节课集体进行交流。
五、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一单元 1 课题师恩难忘课型阅读课文学习目标1.能读会认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科性)2.在自读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学做批注笔记。
(学科性)3.理解“师恩”一词,了解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敬师爱师的情感。
(学科性、教育性)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3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学前准备教师课件(学法、重点词句、问题)学生预习(熟读课文,质疑试着寻找答案,了解作者)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很多人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呢?(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意识)二、初读课文,批注、质疑10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
把生字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读通顺。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组内交流,解决不懂的地方,提示旁注简短答案。
4.指名质疑,引导归并、筛选,形成有价值的重点问题。
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自学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我为什么要说“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我既然这样感念田老师,为什么田老师还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解疑质疑,学会提问)三、精读感悟,读中解惑20分钟三、精读感悟,读中解惑师: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说明大家已经认真仔细地读了课文,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还需要细细地品读课文。
(一)自主探究,共同讨论,解决重点问题: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1.在老师的引导下浏览,并找出7—10自然段,细细品读,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2.全班合作交流。
(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入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①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十二个主题单元,有“师生、明月,民族之花、收获、桥,方寸之间、地名、规则、音乐、金钱、大与小、雪”这些主题,在识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要求都比三年级要高。
在识字方面:四年级的要求识字210 个,会写180个。
这些生字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注意形近、同音字的辨析,自觉预防和改正错别字,并让学生会自主勾画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我的具体做法:第一单元的生字学习由老师教给具体预习的方法,如识字要写出拼音的大大写字母,标出生字部首,并组词,并进行同音或形近字的辨析,多音字也要求学生分读音组组词。
以后的课文便由学生自行识字。
课后再进行词条检测与评比。
在阅读方面:本教学的要点有:1、让学生会分级提出问题,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2、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阅读能不受枝节问题的左右;3、标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并在阅读中品词品句,理解它们;4、继续练习默读,学习略读,快速获取信息;5、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意识。
我认为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本册教学时我的教学重点有两个:其一,让学生能自主质疑,学会释疑的方法;其二,让学生学会品读重点词、句进行课文理解。
我的具体做法:(1)每课都让学生先预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课文里不懂的地主要标出问号,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已把解决问题的内容写在书上,不能解决的就留到课堂学习时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课前的质疑、释疑我会自已亲自检查或要求小组长进行检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进行篇幅较长的课文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段落进行品读,对于课文其他段落让学生自已读读就可以了,比如《钓鱼的启示》、《“三颗纽扣”的房子》等这样的课文的学习。
(3)对于课文重点句子的品析,以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基础,齐读、自由读、大声读、默读等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内容,学生自然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这之后再进行交流学习,既避免了老师把观点强加给学生,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自我阅读的能力,品读品句的能力。
四上语文教案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单元教
学策略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单元达
标计划
计划9月16日进行单元达标测试。
单元备课
第2单元
单元主题
第2单元观察与发现
共14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改进措施:基础薄弱的他在学习上“前学后忘”,需要时常复习旧知。
还要改变他惧怕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竞争心理。
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逐渐地让他学会不懂就问。
对其严格要求,与他人对比让其意识自身不足,明白自身问题。
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每周给其默写,抽背课文。
课堂上多给他发言机会,引导他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适当地多给他做些练习卷,检查他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采用多种方法(谈心、讲名人故事等)激发他的好胜心、荣誉感,每一次测试都要求他:字迹端正,认真审题,努力思考,反复检查。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当前,语文教学界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
新课标所诠释出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教学的发展,也引领着像我一样的徘徊于教育改革门槛的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
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语文新课标的理解。
首先,新课标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崭新的辉煌。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
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
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
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
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
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
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该文件来源于[一起学习网]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
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新课标也带动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定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好读书,不求甚解”。
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1、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
当前,语文课上齐读书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
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
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2、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3、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
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
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
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
“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
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
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篇课文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
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
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
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
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
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读的过程应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制定读的目标、确定读的重点、选择读的方法、评价读的效果,都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
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
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
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场春天的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不愿作岸头的看客,而愿是捕击浪尖的弄潮儿;我不愿作踟蹰门槛的怯懦者,而愿是正对失败,执着前行的探索着。
我将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为语文教改推波助澜。
漫漫长路,有春风沐浴,有春雨滋润,我将不再迷惘,不再彷徨!教学内容:分8个单元,选编了32篇课文。
其中24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还有八次语文实践活动。
课文后面还有6篇选读课文和语文趣味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常用汉字460个,其中283个会正确书写(含8个多音字),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认读177个字(含5个多音字)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能在阅读中独立识字,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思考。
背诵优秀诗文15篇。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习有创意的阅读。
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学习修改作文中明显错误的词句。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过程方法: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基本结构。
留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养成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2万字。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初步学习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乐于书面表达和交流,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懂得关爱父母;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学习优秀人物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动物的可爱;懂得从小要热爱、保护动物,增强环保意识;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了解科学技术的发达,产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有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识字能力,认识364个汉字。
初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的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写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用普通话交谈。
创设情景,及时、得当的指导,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口语交际。
3、重视朗读和默读,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注重预感的培养和感悟。
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质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读写结合的运用。
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激发习作兴趣,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
交给修改方法,提高修改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1、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