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危重患儿液体超负荷与处理123
器官血流是由动脉循环和静脉循环间的压力差驱动的。MAP与CVP的差值是 器官血流的驱动力。但是当MAP在器官自身调节范围内时,CVP则成了决定 器官和微循环血流量的主要因素。肾脏是最易受静脉压力影响的器官,静脉 压力的增高导致肾包膜下压力增加,引起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对于低血压患者经常行快速补液。但是,液体冲击后血流动力学反应通常较 小并且短暂,补液对于低血压、循环休克和无尿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无效的治 疗方案。
液体反应性并不等同于患者需要补液
大多数健康人群是具有正常液体反应性的,其心室功能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的上升支,具有超载储备,并不需要通过补液使心功能处于 曲线的平台支来改善心功能。同样,危重病、创伤及接受手术的患者也 不需要将其心功能增强至Frank-Starling曲线的顶点。如果患者对增加前 负荷有反应并可能在补液后获益,那么只需接受补液治疗;也就是说, 需预先评估每次补液的潜在好处和风险。只有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能从 不断积累的液体正平衡中获益,并且益处大于风险时,患者可以继续接 受补液治疗。当患者不再具有液体反应性时,不应再继续补液。当患者 的Frank-Starling曲线上移,因动脉压增加的同时伴随尿钠肽和静水压性 水肿的增加,补液的不良反应开始超过益处。
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CVP,超声都不能作为判断液体反应性的标准
尽管临床体征,如低血压、心动过速、窄脉搏波、皮肤灌注不良和缓慢毛细 血管充盈可能有助于识别灌注不足,但这些体征不能确定患者的容量状态或 液体反应性。CVP或液体冲击后CVP变化在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方面不再精确, 因此应当摒弃。补液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在判断液体反应性方面同样不 够精准。尽管采用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及其呼吸变异度是被广泛推荐使用的评 估液体反应性的方法,但同CVP一样不够准确。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容量状态和 液体反应性方面作用有限。
儿科液体疗法规范课件
05
儿科液体疗法的实践案例
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腹泻的液体疗法原则
在腹泻期间,由于大量体液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 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腹泻的液体疗法方法
对于轻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的方法,而对于严 重腹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腹泻的液体疗法注意事项
在补充体液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过量引起水 中毒。同时,应关注患儿的尿量和精神状态,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载体
利用新型药物载体技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 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提高公众认知度
健康教育
01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科液体疗法的认知和理
解,减少误解和恐慌。
学术交流
02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儿科液体疗法领域的创新和
发展。
媒体宣传
03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儿科液体疗法的成果和进展,提高社会关注
补充损失的体液
补充损失的水分
对于因腹泻、呕吐等原因导致的水分 补充损失的电解质
对于因大量出汗、严重腹泻等原因导 致的电解质损失,应根据损失的种类 和程度,补充相应的电解质。
合理选择治疗液体
根据病情选择
根据儿童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治疗。如对于轻度脱水可 选择口服补液盐,对于严重脱水则需静脉输液。
补液量调整
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发烧程度,调整每 日所需的补液量。一般来说,轻度发 烧每日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而重度 发烧则需要更多的补充。
急性脱水治疗
01
急性脱水治疗
急性脱水对宝宝的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治疗。儿科液体疗法规范课
件中应强调尽快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以恢复宝宝的正常生理功能
04小儿液体疗法
新生儿出现惊厥
伴有饮食较差
较大儿童可有性格的改变
呕吐,汗出等症状
与低血钙临床表现类似
⑴早期补钙;
补钙中抽搐症状无改善时
⑵输液治疗中出现 抽搐者 应考虑到低镁血症(可
及时可给 10%葡萄糖酸钙 测定血清镁,有助诊断)
5~10ml静脉注射 q6h/次 25%硫酸镁0.1ml/kg/次,
⑶必要时重复使用
每日3~4次深部肌肉注射
疾病中受疾病或环境影响,发生水和电解质的代 谢障碍,导致体液平衡紊乱,致使病情加重。甚则可 危及小儿生命。
㈣ 意义:临床能够正确掌握小儿液体疗法,对儿科 危重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⒈体液分布 体 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指血管外液体,又称组织液 血 浆---指血管内液,又称血液
失水占体重 <5%
中度脱水 6%-10%重度Fra bibliotek水 >10%
(%)
50ml/Kg
60-100ml/Kg
100~120ml/Kg
口 腔 粘 膜 口欠湿润
口干欲饮
极度干燥
前囱、眼窝 凹陷不明显 凹陷明显
深度凹陷
眼泪、尿量 啼哭有泪
啼哭少泪
啼哭无泪
尿量稍减
尿量减少
尿量极少
皮 肤 弹 性 皮肤稍干
肤干苍白
肤干花斑
40~45 10~15 5
80 70 65 55~60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二.小儿体液平衡 ⒋ 水的代谢特点 ⑴显性失水,以不含盐为主。可以饮服白开水或静脉 滴入5%葡萄糖液即可; ⑵大量出汗所致失水者,则需要适当补充钠盐溶液。 ⑶正常人每日分泌的消化液,大部分在体内再吸收; ⑷小儿年龄越小,消化液交换亦快,临床常容易因消 化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新生儿液体疗法
新生儿液体疗法一、喂奶2、NICU开奶时间•新生儿入室先予吸痰、洗胃•足月儿:无呕吐,有吸吮反射者,予试喂糖水10~15ml,q3h,3次后,予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早产儿(一般情况可者):无呕吐,有吸吮反射者,予试喂糖水5~10ml,q2h,3次后,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小早产儿:先禁食1~2天,予微量试喂,再改1:1早奶,能消化后改早奶。
3、几种常用乳制品热卡kcal/100ml•母乳65(随时期而不同)•足月儿配方奶67•早产儿配方奶70(现在有些配方奶能达到80,看说明书)二、液体1、不同日龄(正常)新生儿每天液体需要量ml/kg.d早产儿细胞外液量多,肾浓缩能力差,对过多的液体不能适应,可导致动脉导管开放等不良后果3、输液的速度•速度:3~5ml/kg.h或按每日所需液体总量匀速输入。
4、液体入量计算:口服量×0.6~0.8+静脉入量三、热卡1、热卡要求•足月儿生后第1周60~80kcal/kg.d生后第2周80~100kcal/kg.d生后第3周100~120 kcal/kg.d其中基础代谢所需约50kcal/kg.d•早产儿所需热卡相对要高,约120~150kcal/kg.d热卡(胃肠外营养)•如在中性环境,短期应用胃肠外营养,提供热卡50~60kcal/kg.d即可,但如需一周以上,应提供热卡以促进生长发育,机体每生长1g新组织需热量5kcal,如达到第三季度宫内生长速度,即每天增长10~15g/kg,则需另外50~75kcal/kg.d。
单独增加热卡至120kcal/kg.d以上并不能成比例地增加体重,但在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均增加时,体重可成比例地增加。
•早产儿接受50kcal/kg.d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蛋白质即可保持正氮平衡•如NPC>70kcal/kg.d ,蛋白质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到宫内生长速度。
2、热卡入量计算:口服量+静脉入量四、输糖1、糖速要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葡萄糖平衡处于过渡阶段,由于肝细胞对胰岛需经中央静脉输入。
NICU患者液体管理PPT课件
控制液体出入量
精确记录出入量
详细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 液体入量和出量,包括尿 量、引流量、呕吐量等。
调整输液速度
根据患者出入量情况和病 情需要,及时调整输液速 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发现患者出入量异常时, 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如 调整输液方案、使用利尿 剂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病情
0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其他并发症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机会。
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加强患者皮肤护理,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并发症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步。
THANKS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的迹象。
与相关科室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安全。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
完成了对NICU患者液体管理现 状的全面调研和分析,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建立了基于临床数据的NICU患 者液体管理模型,实现了对患 者液体平衡的精确监测和评估 。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 合并症等信息,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考虑患者年龄和体重
根据患者年龄和体重,调整输 液量、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
关注患者营养状况
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补 充营养物质,提高患者免疫力 。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效果最佳。
03 液体管理方法与措施
适当的液体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循环 状况,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
液体疗法
超未成熟儿出生第一周血清钾变化
③ 尿酸化功能:肾脏对酸的处理功能不足
Kildberg研究示,未成熟儿若系人工喂养,因蛋白质负 荷增加,可在生后1~2周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晚发性 代谢性酸中毒 ; ※ 出生第1周内虽无蛋白质代谢的负平衡,仍可能发生进行
晚发性代谢性酸中毒通常在生后 2周发病,生后1 月左右症状自然改善,必要时可给予SB口服。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Meta分析 对象 纳入3个随机对照组,早产/低出生体重总病例数438例
方法 干预组A 生后1周时补液量>150ml/(kg· d)
干预组B 对照组 130~150ml/(kg· d) 常规补液量
内容 PDA NEC BPD ICH发病率及死亡率
结果 A组PDA NEC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86和8.23), 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最大体重下降百分比显著低于 对照组; 两组死亡率, BPD ICH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电解质 体液内主要的电解质是钠(Na+)、钾
(K+)和氯(Cl-)。K+ 、P+ 在细胞内,细胞外有
Na+、 Cl-和HCO- ,其中Na+ 最重要,且较其它两者 更易出现失平衡,生后第一周可出现强迫性排钠阶段。
(四)内分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早产
儿不敏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加(SIADH),
症),这种情况将会持续至出生后第二、三周。
(二)皮肤不显性失水
由皮肤和黏膜蒸发的水分
增加,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尤为重要,胎龄越小体表面积 越大,不显性失水越多。
中性温度可使不显性失水明显减少
《新生儿液体疗法》课件
回顾新生儿液体疗法研究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适应症与禁忌症
1 液体疗法的适应症
介绍新生儿液体疗法在各种疾病和情况下的 有效应用。
2 禁忌症与限制条件
解释不能使用新生儿液体疗法的情况,以及 对使用液体疗法的限制条件。
常用技术和方法
1
静脉输液
详细描述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步骤和注意
《新生儿液体疗法》PPT 课件
欢迎来到《新生儿液体疗法》的课件!本课程将为您介绍新生儿液体疗法的 定义、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常用技术和方法、风险与副作用、临床应用 案例以及未来展望和趋势。
定义与介绍
新生儿液体疗法的意义
探索新生儿液体疗法在保障新生儿健康和顺利康复上的重要作用。
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液体疗法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组织灌注等方面的工作原理。
通过一个案例了解如何针对早产儿进行优化的液体治疗。
2低体重儿液体维持 Nhomakorabea介绍低体重儿利用液体疗法维持生理平衡的应用案例。
3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探讨使用液体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成功案例。
未来展望和趋势
新技术的应用
展望新生儿液体疗法将来可 能出现的创新技术和疗法。
研究的新方向
探讨新生儿液体疗法研究可 能扩展的新方向和前景。
综合治疗的趋势
讨论综合治疗的兴起对新生 儿液体疗法的影响和未来趋 势。
皮下注射
2
事项。
介绍皮下注射的技术要点和适用情况。
3
组织液体灌注
讲解组织液体灌注的操作过程和应用范 围。
风险与副作用
感染风险
解释液体疗法可能引发感染的风 险和预防措施。
新生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钾代谢异常
• 低钾处理 – 每日需要量:静脉,10%氯化钾100~300mg/kg; 口服,氯化钾200~300mg/kg。 – 不可静脉推注。 – 滴注浓度:≤0.3%。 – 全日量补给不短于8h。
补钾“四不宜”原则
见尿补钾 不宜过浓(≦0.3 %) 不宜过快,禁止静推 不宜过多 新生儿1-2ml/kg.d
补液量及性质-累积损失
• 等渗性脱水:1/2张 • 高渗性脱水:1/3张 • 低渗性脱水:2/3张 • 如不好确定脱水性质,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一)补充生理需要量
约为60~80ml/kg.d
确定补液量
生理 需要量
补充
一般按1/5张补给
确定补液成份 确定补液速度
应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 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 14~16h内均匀滴入
±3 mmol/L
酸碱平衡调节
H++HCO3-
H2CO3
H2O + CO2
HCO3-/H2CO3 20/1
PH = 7.35-7.45
酸碱平衡紊乱-代酸
产酸过多
代谢性酸 中毒
H++HCO3- H2CO3
HCO3- 丢失过多
酸化尿液
呼出CO2
酸碱平衡紊乱-代碱
碳酸氢盐输 入过多
H+ 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
水 (ml/kg.d)
120~180 100~160
钠 (mmol/kg.d)
2~5 1~2
钾 KJ/kg.d
1~2 1~2
新生儿、早产儿液体的需要量
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新生儿和早产儿基础代谢时的 水维持量(ml/kg.d)
出生时体重 不显性失水
尿 粪 总量 光疗增加
《新生儿液体疗法》课件
正常液体需求
新生儿每天需要摄入的液体量与其体重、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 新生儿每天需要摄入的液体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50-180毫升。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包括母亲的乳汁和额外的 水。对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包括配方奶和水。
答2
新生儿液体疗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出生后28天内的新 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需要特殊护理的高 危新生儿。
问题3
新生儿液体疗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3
新生儿液体疗法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液体和剂量,控制输 液速度,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记录输液情况等。同时,还 需要注意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资质,确保治疗的安全有 效性。
04
新生儿液体疗法实施要点
补液量计算
总结词:精确计算
详细描述:根据新生儿的体重、日龄、病情等因素,精确计算所需的补液量,是 实施新生儿液体疗法的关键步骤。补液量过少无法满足治疗需要,过多则可能加 重心肺负担。
补液速度控制
总结词:科学调控
详细描述:补液速度的控制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稳定至关重要。应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根据新生儿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避免补液过快导致心衰或补液过慢影响疗效。
《新生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CONTENTS
• 新生儿液体疗法概述 • 新生儿生理特点与液体需求 • 新生儿液体疗法种类与选择 • 新生儿液体疗法实施要点 • 新生儿液体疗法注意事项与风
险控制
01
新生儿液体疗法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新生儿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调整新生儿 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以维持其正 常的体液平衡和生命体征的一种治疗 方法。
新生儿液体疗法
常用补液溶液
口服补液盐(ORS): –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 –枸橼酸钾1.5g –葡萄糖20g –水1000ml –2/3张
ORS机制
小肠的Na+–葡萄糖的偶联、转运
Na+
转运
葡萄糖
Na+–葡萄糖 载体
Na+
促进
细胞内细胞间隙血液
小肠上皮细胞 刷状缘
葡萄糖
Na+、水吸收
给药途径(抢救治疗时)
外周静脉(头皮静脉等) 中心静脉(脐静脉、颈内、锁骨下静脉等) 骨髓腔 气管内给药
酸碱失衡的治疗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时易发生低渗性脱水,肾脏浓缩稀释功 能不成熟,注意液体张力的选择及水中毒
常见的液体疗法中的液体
A. 非电解质溶液
5%、10% glucose
B.电解质溶液
0.9% NaCl、1.4%、5% NaHCO3、10% KCl
C. 混合液
见后
常用的液体(晶体液体 )
0.9% NaCl 1.4% NaHCO3 5~10%G.S
2:1
2
3:2:1
2
4:3:2
4
6:2:1
2
1
—
Cl-
70 67 62 56 51
足月儿出生 后2-4周 74 41 33 73 42 48
不同日龄新生儿维持正常活动液体量ml/(kg.d)
体重
1000~1499g 1500~2499g ≥2500g
1天 2天 3-7天 2-4周
60~80 80~100 100~120 120~180
50~60 60~80 80~100 100~150
Mild Moderate Severe
液体疗法
根据脱水性质选择补充的溶液种类
等渗性脱水 1/2张含钠液
低渗性脱水 2/3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 1/3 ~ 1/5张含钠液0
新生儿腹泻伴脱水
补充累积损失量
补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 累积损失量应于头8~12小时补足,原则上先快 后慢 伴有中、重度者应扩容,扩容液中应含有碳酸氢 钠 对于等渗、低渗性脱水的纠正速度可稍快,累积 损失量在24小时补足,对高渗性脱水的速度稍慢 ,累积损失量在2个24小时内补足
新生儿腹泻伴脱水
补充累计损失量
补充继续丢失量
补充生理需要量
新生儿腹泻伴脱水
补充累计损失量
补充水、电解质的总损失量,使体液的质和量恢复正常 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决定:
轻度脱水 50ml/kg
中度脱水 50 ~ 100ml/kg 重度脱水 100 ~ 150ml/kg
新生儿腹泻伴脱水
常见电解质紊乱及处理
K+多位于细胞内,血清钾并不总能代表体内总钾量 PH对血清钾水平有明显影响,PH每升高或降低0.1, K+可 升高或降低0.3~0.6mmol/L(酸多,钾多;酸少,钾少) 高钾、低钾均可对心电图产生影响:
低钾: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 高钾:T波高尖、QRS变宽、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室 上性心动过,室扑、室颤
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解质紊乱及处理
低钠血症:< 130mmol/L
液体状况 细胞外液过多 细胞外液正常 原因 输液过多、CHF、败血症 输液过多、 SIADH 处理 限液 限液
细胞外液缺乏
过多使用利尿剂、CAH、NEC
NICU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邵肖梅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许多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障碍,因此液体疗法不仅是补充营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患病新生儿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为宫外的干冷环境,需要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因此新生儿早期液体疗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其能够成功地过渡。
一、新生儿期影响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因素1.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和分布特点胚胎发育初期,体内95%由水组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随着胎儿生长、细胞增殖和脂肪沉积,细胞内液逐渐增多,而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逐渐减少。
因此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处于体液总量过多和细胞外液扩张的状态,胎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增多的部分主要是细胞外液(表—1)。
表-1 胎儿和新生儿期体液和电解质组成的变化胎龄组成足月生后1~4周24 28 32 36 40液体总量(%) 86 84 82 80 78 74细胞外液(%) 59 56 52 48 44 41细胞内液(%)27 28 30 32 34 33钠(mmol/kg) 99 91 85 80 77 73钾(mmol/kg) 40 41 40 41 41 42氯(mmol/kg) 70 67 62 56 51 48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体液和电解质超负荷状态,生后需要经历体液收缩(主要是细胞外液)和排出过多的电解质(主要是Na+)的过程,因此在生后头几天新生儿可出现利尿、利钠和体重下降,但无任何脱水和低钠血症的临床证据,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胎龄越小,细胞外液越多,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表—2)。
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对宫外生活过渡和适应的反映,若此期间补液过多,PDA、IVH、BPD发病率增高。
2.不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IWL)是影响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经皮肤(70%)和呼吸道(30%)的蒸发失水,但不包括出汗。
危重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危重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杨欣华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 危重病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此给予输液进行纠正,无疑是救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生儿由于机体发育不够成熟,除一般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外,体液代谢,酸碱平衡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特点,因此新生儿的液体疗法不同于其他年龄时期,在液体量与液体成分方面都更加要求准确,合乎生理需要,使其液体疗法在新生儿疾病的抢救及综合治疗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总页数】1页(P519-519)
【作者】杨欣华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妇幼保健所,内蒙古,赤峰,024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实用液体疗法(3)液体疗法的临床应用(上)
2.实用液体疗法(5)液体疗法的临床应用(下)
3.实用液体疗法第7讲液体疗法的临床应用
4.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的疗效评价
5.无创灌注指数、灌注变异指数在危重新生儿容量复苏和液体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新生儿液体疗法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邵肖梅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是新生儿的常见问题,许多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障碍,因此液体疗法不仅是补充营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患病新生儿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母体宫内的水生环境转变为宫外的干冷环境,需要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因此新生儿早期液体疗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其能够成功地过渡。
一、新生儿期影响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因素1.胎儿和新生儿体液总量和分布特点胚胎发育初期,体内95%由水组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随着胎儿生长、细胞增殖和脂肪沉积,细胞内液逐渐增多,而体液总量和细胞外液逐渐减少。
因此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处于体液总量过多和细胞外液扩张的状态,胎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的比例越高,增多的部分主要是细胞外液(表-1)。
表-1 胎儿和新生儿期体液和电解质组成的变化胎龄组成足月生后1~4周24 28 32 36 40液体总量(%) 86 84 82 80 78 74细胞外液(%) 59 56 52 48 44 41细胞内液(%) 27 28 30 32 34 33钠() 99 91 85 80 77 73钾() 40 41 40 41 41 42氯() 70 67 62 56 51 48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体液和电解质超负荷状态,生后需要经历体液收缩(主要是细胞外液) 和排出过多的电解质(主要是) 的过程,因此在生后头几天新生儿可出现利尿、利钠和体重下降,但无任何脱水和低钠血症的临床证据,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胎龄越小,细胞外液越多,生理性体重下降也就越明显,持续时间也越长(表-2) 。
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对宫外生活过渡和适应的反映,若此期间补液过多,、、发病率增高。
2.不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是影响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经皮肤(70%) 和呼吸道(30%)的蒸发失水,但不包括出汗。
量主要取决于新生儿的胎龄、日龄、所处的环境和代谢率:①新生儿成熟度:越早产的婴儿量越大。
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皮肤角化层迅速成熟,至第一周末可明显减少。
②呼吸率:任何可引起每分钟通气量增加的因素都可增加经呼吸道的。
③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增加10%,增加10%~30%。
④提高大气或吸入气的湿度,可减少30%。
⑤啼哭和活动时可增加30~70%。
⑥光疗或远红外辐射热下,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可增加50~150%,这对儿的影响尤为重要。
但若在辐射热下用一透明塑料薄膜罩在婴儿身上,则可使减少30~50%。
表-2 摄入适当液体时的生理性体重丢失丢失体重总体重丢失(%) 持续时间(天)<1000 15~20 10~141001~1500 10~15 7~101501~2000 7~10 5~ 82001~2500 5~ 7 3~ 5>2500 3~ 5 2~ 33.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胎儿的肾脏发育在胎龄34周完成。
在宫内由于肾血管阻力高和体循环压力低,肾血流量和很低。
出生后随着肾血管阻力下降和体循环压力增高,也迅速增高。
然而这种变化在胎龄< 34周的早产儿较为缓慢,甚至缺如。
所以胎龄< 34周的早产儿,当静脉供给大量液体或电解质时,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增加尿量而易致钠水潴留。
生儿肾脏浓缩功能较差,早产儿能达到的最大尿浓度(600) 低于足月儿(800) 和成人(1200),而儿更低,仅400。
所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水摄入不足的耐受能力较差。
新生儿即使是儿都有很好的尿稀释功能,最大稀释能力为30~50,但刚出生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低和浓缩功能差,使其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水的平衡,当供水过多(> 每天170)、过急(> 每小时10) 时,就不能更好地使尿液稀释,而使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足月儿肾脏能够有效地重吸收钠以供生长所需,而早产儿钠为负平衡,胎龄越小,负平衡越大,持续时间也越长。
早产儿肾脏保留钠的能力要到34周孕龄时才达正常,因此对胎龄很小的早产儿每天钠的需要量应当增加。
但是,当给予超负荷的钠盐时,早产儿特别是有肾脏灌流受损时由于低,不能迅速增加尿钠的排泄,故临床上早产儿既易低钠,又易引起高钠,应该严密监测。
由于儿低和远曲小管对醛固酮不敏感,以及儿常有酸中毒和负氮平衡,因此在生后头2天内易发生高钾血症。
随着日龄的增长,肾脏的排钾功能逐渐改善。
4.内分泌对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新生儿在不同溶质负荷下排尿量不同,当体内缺水时尿溶质可浓缩到700,说明抗利尿激素() 在新生儿期能起作用。
足月儿和早产儿在不同量的钠盐摄入下可维持血钠正常,说明醛固酮在新生儿期也有功能,但早产儿对其不敏感。
当新生儿窒息缺氧和颅脑损伤时常可引起分泌增多而产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失宜综合征(),可有尿少、水潴留和严重的低钠血症,血渗透压降低和尿渗透压升高是其特征。
此时必须严格限制入液量(每天30~50),钠盐只需维持生理需要量(每天2~3)。
增加钠盐摄入反可导致细胞外液进一步增多而使病情加重。
在胎儿早期,心脏就可产生心钠素(),并在妊娠后期超过母亲水平。
出生后新生儿继续升高,于48~72小时达到高峰,而此时正值新生儿出生后的利尿和利钠高峰,因此可能在新生儿细胞外液的容量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二.液体疗法1.正常新生儿维持液需要量维持液是指补充正常情况下体液的丢失量和生长所需量。
体液通过三个途径从体内丢失:经皮肤和肺的;经肾脏的丢失;和经胃肠道的丢失。
对于一个基础情况下的足月新生儿,大约为每天20;尿量取决于水的摄入量、肾脏的浓缩功能和需经肾脏排泄的溶质负荷,生后第一周的肾脏溶质负荷为每天10~15,若要维持尿渗透压在300,则需尿量每天25~50;大便中水的丢失约为每天5~10;若体重增长按每天10~20计算,生长所需的水大约为每天10。
在生后第一周,粪便中丢失的水很少,生长也还未开始,甚至在生理性体重减轻时,允许负水平衡每天10。
因此对足月新生儿生后头几天所需的维持量约为每天60 ( 20 + 尿量50-负水平衡10)。
随着日龄增长和开始肠道喂养,肾溶质负荷和粪便中丢失增加,以及生长发育所需水,至生后第2周,足月儿维持液需要量应增加至每天120~150。
早产儿维持液需要量较大,因为早产儿的较高,且随出生体重或胎龄的减少而增高,因此生后第1天小早产儿大约需要维持液为每天80 ( 60 + 尿40-负水平衡20),生后第2~3周应增加至每天150。
对<1000g的儿由于极高,维持液的需要量可能更高。
新生儿第1天尿少,电解质丢失不多,补液中可不加电解质,以后钠和钾的需要量各为每天2~3,氯为每天2~4。
体重< 1500g 的早产儿在生后第2和3周尿钠排泄高,需增加钠的摄入量至每天3~5。
上述的维持液需要量仅仅是理论上的估计,适用于适中温度和相对湿度30~50%环境下的正常新生儿。
许多因素都可影响维持液的估计,如远红外下需水量应增加每天45~60,光疗下需水量应增加每天20 (未覆盖塑料薄膜时);而在机械通气时吸入充分湿化的气体应减少需水量每天10等。
当存在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时也必须限制入液量。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的液体疗法(1)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 的儿的补液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因为这些婴儿有较大的体表面积和皮肤屏障功能不全,经皮肤的较多,特别是这些患儿常处于远红外辐射热下或光疗下,可能超过每天200,因此尤其是胎龄< 27周、体重< 800g 的超未成熟儿,在生后24~48小时常易发生以高血钠(>150)、高血糖、高血钾(>6) 和失水为特征的高渗综合征。
高钠、高糖和高渗透压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应尽量减少丢失。
第1天补液量从每天100~105开始,不需补充电解质;出生后2~4天补液量逐渐增加,最高可达每天180,钠的需要量为每天2-3,偶而可高达每天4~6,钾的需要量为每天1-3;出生后4~7天,随着皮肤角质层成熟,下降,液体量可减少10~20%,以不超过每天150为宜,允许生理性体重下降多达出生体重的20%。
对此体重组的新生儿葡萄糖输注速率应< 每分钟5,并应严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期少尿是常见的特征,但当临床情况稳定后,肾功能与正常新生儿相似。
近年来观察到在患儿肺部情况改善前先出现自发性利尿,若在利尿发生之前供给过多液体可导致、的发病率增高。
而且当患儿正压通气时也可引起肾脏灌流减少和分泌增加。
因此的液体疗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开始复苏阶段:液体疗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建立抢救给药途径和预防低血糖,不必给以维持液。
②维持液限制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供给尽可能少的液体量和必须的钠盐,以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允许在3~5天之内体重下降15%或更多。
③维持液放宽阶段:在利尿和肺功能改善之后,营养供给成为液体疗法的主要目的,此时液体量可适当增加。
所以患儿的补液方案一般是:第1天50~60,第2~4天每天60~80,第4~7天,每天80~100,>1周每天100~120。
利尿开始之前不需补充电解质,利尿开始之后应补充钠盐每天2~3,钾盐每天1~2。
(3)围产期窒息: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常有脑和肾脏的损害,常伴和/ 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二种情况都可引起尿少而临床上难以区分,因此对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在生后头2天应限制液体摄入量(量+尿量-20 负水平衡),至生后第3天,若尿量正常,液体量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急性肾衰的少尿期,除非血< 3.5,否则不予补钾;多尿期可伴有大量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必须及时进行补充。
的诊断标准为:血< 130 ,血渗透压< 270 和尿渗透压增高(尿稀释试验时尿渗透压不能达到100以下) 和肾上腺及肾功能正常。
的处理应从严格控制入液量(每天30~50) 着手,补充生理需要量盐(每天2~3),还可同时应用呋塞米(速尿),多数患儿在生后48~72小时对治疗出现反应,表现为尿钠排泄增多和尿量增多。
(4)胃肠道疾病:由胃肠道疾病如坏死性肠炎()、肠道感染和解剖畸形所致的体液失衡是新生儿常见的情况。
新生儿腹泻多为等张失水,静脉补液量根据累积损失量、维持量和继续损失量的估计而定,由于新生儿细胞外液多和体表面积大,累积损失量和维持量均相对较多,但补液速度应均匀,以防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而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或肠梗阻常需胃肠减压,可丢失大量的胃肠道液体,酸性胃液的丢失可引起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而下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常有碱性或中性肠液的丢失,应从静脉补以等量的与引流液相仿的含和的溶液。
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可用盐酸精氨酸2~4,在6~12小时内静脉滴注。
(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氧中毒、气压伤、炎症反应和等都是已知的造成发生的原因,生后早期液体和钠盐的摄入过多可增加的发生率和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