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史
现代汉语第五版 第五章_语法_第一节_语法概说(12)
谓语
定语
状语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就是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
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 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
A、He files a plane.(他开飞机。)
B、To fly a plane is easy.(开飞机
容易。)
Flying a plane
容易。)
is easy.(开飞机
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在印欧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对 一的对应关系: 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宾语
去了。
3、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语法都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 点。
动词:最多有五个形式,如:give、gives、
gave、given、giving
be有八个形式:be、am、is、are、was、
were、being、been
名词:最多有四个形式,如:man、man’s 、
men、 men’s
代词:有四个形式,如:I、me、my、mine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主谓关系)。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2、动语——宾语: 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支配、涉及后面的 宾语。 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 所涉及的对象。
动语和宾语之间是支配或涉及的关系(动 宾关系)。
3、定语——定语中心语: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 语。
定语中心语:定语中心语是定语所修饰的 成分。 定语和定语中心语之间是修饰限制的关系 (即定中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现代汉语·语法·1(词类)(精)
(三)功能标准1
目前,汉语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功能 标准,所谓功能标准,包括如下一些东西: 1.能否与其它词语组合,前面能出现什 么词语,后面能出现什么词语。 2.能充当什么成分,不能充当什么成分。 3.对一些界限需要划清的词语可以通过 矩阵图的形式来辨别。
(三)功能标准2
例如: 不+ 名 词 - 动 词 + 形容词 + 很+ - - + 数量+ + - - +助词 - + -
(三)形容词
1、性质形容词前面能加“很”。双音节的 通常能AABB重叠。 2、状态形容词前面不能加“很”,双音节 的重叠形式常用ABAB,如: 冰凉冰凉、通红通红 形容词都不能带宾语。
(四)动词和形容词的分别1
例:
强烈 的 北 风 居 然 吹 跑 了 地 上的 小石子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⑶转换生成语法学
简称“生成语法”。 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深层语义”,具体说出 来的词语所构成的意思为“表层语义”。如“身 体健康”也可以表达为“没痛没病”“一顿能吃 3大碗米饭”。 认为人的大脑中有词库,有若干语言框架,有若 干变换规则,说话时就是运用规则变换这些语言 框架。如: 代词+动词+了+名词 ─(移动)─→名词+代词+ 动词+了
三、语法分析的目的
语法分析想知道: 语法结构一共有多少种语法单位; 最小的语法单位是什么; 语法单位之间有些什么组合模式; 有些什么组合规律。
四、汉语语法学简史
汉语最早的语法学著作是1898年马 建忠的《马氏文通》。 1、草创阶段:1898-1928 《马氏文通》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该书以白话文为研究对象。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词类划分及术语演变问题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词类划分及术语演变问题一、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回顾(一)30年代以前的词类研究: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
受国内与国外语言学的双重影响,他提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这可以看出,该书以词汇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中,将词类分为9类,那时还未出现“词”这种说法,而是叫做“字”,故词类均称为“X”字,分别为实字和虚字。
这个体系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后来的一系列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格局之上,只有些许变动,数词和语气词分别从静字和助字中独立出来,增加了拟声词和量词。
黎锦熙先生的著作《新著国语文法》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史上影响甚大。
黎锦熙先生提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1](P19)他开始引入句子成分这一标准,他认为要按照词在句子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来分辨词类,词类不能离开句子。
书中将词类划分为9类,和《马氏文通》里的分类大体一致,只是名称略有变动,有了“词”的叫法。
(二)30——40 年代的词类研究:20世纪30——40 年代的词类研究,主要受到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和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影响,主张以词汇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产生于这一时期,书中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在于意义的虚实。
吕叔湘先生按照意义和作用把词归为7类,他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意义比较实在,归为实义词一类;并指出凡是意义不及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实在的,一概称为辅助词,属于这一类的有限制词(副词)、指称词(代词)、关系词、语气词;为了便利起见,还添列了一些名称,如方所词、时间词以及日期等等。
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既有规律的描述,又有理论的阐述,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汉语语法新体系。
关于词类划分标准,王力先生从意义出发,但虚词的划分考虑到了语法的意义。
他认为“汉语里,词的分类,差不多完全只能凭着意义来分。
现代汉语 语法
(二)动词
1、动词的种类
(1)动作 (2)心理活动(3)存在、变化、消失 (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前面能加副词“不”,但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表示可持续动作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短暂。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 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
BB式重叠量词作主语、定语表示“每一”或“许 多 BB式重叠量词作谓语表示“多” BB式重叠量词作状语表示“逐一” 数量短语重叠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数量短语重叠作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
所见所闻 不要被他的话所蒙蔽。 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给——加强语气。 连——表示强调。 们——表示群体。
这事儿被他给办砸了。
我把房间都给收拾出来了。
我连想都没想过。
连三岁孩子都懂这理。
小弟弟小妹妹们。
陈士强们拉了一天船,
半夜未到家。
(四)语气词 1.表示陈述语气:的、了、吧、啊、啦、也好、嘛
名、动、形、区别、数、量、副、代、拟声词、叹词
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种类(1)表示人和事物 (2)表时间 (3)表处所 (4)表方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一般能加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有的名词能加“们”表示群体。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以及状语。 方位名词组成方位短语表处所或时间,也可单用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汉语语法史王力读书笔记
汉语语法史王力读书笔记标题:汉语语法史王力读书笔记正文:王力先生所著的《汉语语法史》是一部经典的汉语语法著作,涵盖了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语法演变过程,对于了解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摘录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和思考,以下是读书笔记的正文:一、古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法已经有了基本的形态和特点。
其中,文言文是古代汉语语法的代表,其语法结构较为简单,用词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
在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类已经得到确立,并且有一定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二、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语言学的兴起,汉语语法的研究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语法现象和用法。
三、语法演变的规律语法演变的规律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王力先生认为,语法演变通常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语言的使用和演变是主要原因。
在语法演变的过程中,词类、句型、语法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并且通常是伴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拓展:王力先生所著的《汉语语法史》是一部经典的汉语语法著作,对于了解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摘录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拓展: 1.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古代汉语语法的发展为现代汉语语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的使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通常会导致语法现象的变化和演变。
3. 语法演变通常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语言的使用和演变是主要原因。
在语法演变的过程中,词类、句型、语法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并且通常是伴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现代汉语_第三章_语法
语法结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按照一定的方 式组合起来,就是语法结构。
分析语言的各种语法结构体的结构,就是 对语言进行语法分析。
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
可以作为一句话单说(包括回答别人问题 时单说)的形式是自由形式,不能单说的 是粘着形式。如“天”、“高”、“说 明”、“碗筷”是自由形式;“阿”、 “吧”、“袖”、“高射”、“人造”是 粘着形式。
黑板/误伤
黑色西服/特别严格
碰壁/动员
吃盒饭/高唱凯歌
提高/说明
洗干净/说清楚
很多词组加上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吃盒饭。 说清楚! 年纪小。
*句子和短语
英语: 有明显区别。例如: He flies a plane. To fly a plane is easy. Flying a plane is easy.
无限的句子,有限的规则。
稳固性
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变,但是 语法 的变化比词汇、语音的变化缓慢得多,而且语法很 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与上古相比,语音面貌、所用的词汇都发生了很大 变化,但是语法变化很小。
例如,语序和虚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重 要的语法手段;古代汉语中主语在谓语之前,修饰 语在中心语之前,现代汉语也是如此。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语法是人们说话时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语法是一种语言里组词造句的规则。因此语法包括 词法(构词法、词类)和句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 规则)。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成大的音义 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语法的特征
同语音、词汇、修辞、语用等相比,语法 具有: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的含义“语法“包含两个意思:1.指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地讲,就是说话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例如:1)三个学生做完了作业。
2)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3)三个学生作业做完了。
4)三个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5)三个学生做作业完了。
6)三个学生完了做作业。
7)做了完三个学生作业。
8)三作业个做完学生了。
这些句子,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能说的是符合汉人讲话的规则,不能说的是没有遵守汉人讲话的规则。
即使能说的,各句间也有差别。
因为组合的成分虽然相同,但是所依照的规则不同,它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这说明,话语的组织的确是有规则可循的。
正因为这样,才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
小孩学话,也是这样,人有一种推导的能力,话并不是一句一句地教会的。
2.“语法”的第二种意思是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这个术语的两种含义在话语中的表现如下,我们应该正确判断它们的含义:他对汉语语法完全无知,学了一些词也不能说话。
(指语法规则本身)他买了《汉语语法》。
(指语法学)讲到语法很容易联想到逻辑。
它们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界线,语法一定不是逻辑,不合语法的话当然是不通的,但是合乎语法的话不一定都是通的,合逻辑的。
如“把字句”:哥哥把自行车修好了。
弟弟把书借来了。
妹妹把杯子打碎了。
……这些句子都符合把字句的句法格式,我们可以用替换法造出无数个句子。
可是,“门把风吹开了”,虽然合语法,但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不合事实,不合逻辑。
合语法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是很多的。
如:1)休息什么!(不是疑问,而是“别休息”)好什么!(不是疑问,而是“不好”)2)救火。
(对比“救人”)3)吃大碗不吃小碗。
(吃饭的工具)4)恢复疲劳。
(对比“恢复体力”)上面这些字面上不合逻辑的话,只要大家都这样说,都能听懂,就要承认它们正确。
现代汉语语法简史
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史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
(潘文国)认知与表述(不强调系统与交际)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方式(不强调工具)体现了语言的主体性而非客体性;过程体现了动态语言学的思想。
二、语法的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进一步说,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主要体现为:第一、词类无形态标志;第二、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研究:我们研究/研究语法/研究清楚/打算研究/研究课题/语法研究/研究很重要)(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试回答英语和汉语问句:Do you eat an/one apple every day?/你每天吃一个苹果?)。
(3)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的对应。
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4)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汉语里,词和词组之间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词组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志。
(吃苹果/吃大碗/吃食堂/吃利息/吃大户/(一锅饭)吃十个人)四、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在实词和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是指诸如主语与谓语、述语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语等等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事物与性质等等关系。
五、句式或句法结构研究思路或途径:(一)分析研究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特点(结构层次、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角色、语义结构);(二)观察了解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跟其他句式或其他句法结构之间的某种联系(变换分析)。
(陆俭明)六、研究原则: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
现代汉语语法学
(7)下列各项中带点的词可以视为兼类的一组是:
A.一位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B.领导们来检查工作、领导我们向前进
C.高速公路、经济高速发展D.送你一朵花、花了不少钱。
8)下列词语中,是区别词的是:A.重要B.主要C.重大D.重量
(9)状态词、形容词和动词可以合称为谓词,因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问答题:简述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举例说明体词和谓词的有 哪些不同。为什么划分词类应在词组层面进行。简述划分词类的标准应是什么。
2.2上面的题型和考点分布表明,本章要掌握好四个内容:第一,在什 么层面上划分词类。第二,凭什么标准划分词类。第三,如何分类。第四、一 些词的词性判定。第一、第二是问答题形式,其中第三点,涉及问题可以具体 化为,实词和虚词的区分、实词当中核词和饰词的区别,核词当中体词和谓词 的区别,虚词、体词、谓词、饰词内部次类的区分等,它们可以是区别词、前 置虚词、核词这样的名词解释,也可以是(9)、(10)这样的选择题。第四个 问题一般是选择题,要了解具体如何判别一个词的词性。本章也是考试的重点 内容,考的分数很多。书上36-41页的内容,要认真阅读,然后看懂46页区别 词的例子、53页兼类词的例子。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识记:
1.语法形式;
2.语法意义
二)领会:
1.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
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第三章 汉语语法特点
(一)识记:
1.形态
2.语法范畴。
(二)领会:
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现代汉语语法学(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
P2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P2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
P3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
P4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答: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
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
P7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
(见P10页的图)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⑷动词可以做定语;⑸形容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⑹形容词可以做谓语;⑺形容词可以做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酝酿、萌芽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三章引进、初创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革新、探索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五章发展、繁荣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六章逐步成熟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七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参考文献:1、*陈昌来《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2003。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
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
4、林玉山《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
6、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
7、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8、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10、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1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以下概念:语言、语法、语法学史、语法史2、掌握语法的性质3、认知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中外比较)4、了解语法学的历史分类和用途分类。
5、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语法概述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能指和所指即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要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言符号系统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二、语法概述(一)语法的定义1、语言的结构规律,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
2、语法学:对语言的结构规律进行描写的科学。
(二)语法的特点概括性、生成性 、递归性、稳固性、民族性。
1、概括性(抽象性)语法是对语言实例的抽象概括。
2、生成性语法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规则造出无数合法的句子来。
S + V + O S + O + V•3、递归性 • 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套用,相同的结构和不同的结构都可以套用。
“一朵大红花”套用偏正结构,“他去食堂吃饭”三种结构套用。
• 相同的结构的层层嵌套,体现的是递归性规则。
• 语法结构的递归性:语言结构的某一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结构去替换与扩展。
•4、稳固性语法的稳固性是与语言的语音和词汇两要素相比较而言的。
5、民族性民族性即个性,是与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相比较而言的。
(三)语法学的分类1、从研究目的分为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
(1)教学语法:也叫“学校语法”,根据语法教学的要求所制定的语法系统。
(2)理论语法:以探讨语法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论和建立一定的语法体系为目的的学科。
2、从研究的社会目的分为规范语法和描写语法。
(1)规范语法也叫规定语法。
语法学家以传统的或既有的成规为依据而规定的语法体系。
中世纪的西方曾以拉丁语法为标准,规范其它语言。
(2)描写语法①语法学家以客观的描写方法研究语言在发展中一定时期的语法事实而构成的语法系统。
它重视断面的、静态的描写,其目的在于弄清楚某一语言的语法体系。
②指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语法研究。
3、按照历史发展分类:传统语法、结构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
(1)传统语法: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所形成的语法研究体系。
以形态和概念为基础划分词类以词作为语言结构分析的基本单位以逻辑和意义为基础剖析句子析句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以求得中心词为旨归。
规定的而不是描写的重视文献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除外)(2)结构语法: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三派虽有差别,但都继承并发展了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索绪尔的基本精神,所以通称为结构主义语法学,主要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3)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创立者是乔姆斯基。
这一理论认为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语言能力,试图用有限、明晰、简单的形式化规则系统或原则系统,来描写和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注意探索生成句子的一系列普遍性的抽象原则。
•(4)功能语法:也称功能主义语法,它是与生成语法相对立的学说。
它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研究语言的趋向。
这一理论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以自然语言的功能观为基础,关注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为代表。
另一类是以语言成分在结构中的功能关系为基础,研究认知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大抵属于这一类。
美国的兰盖克和格林伯格为这一学派的代表。
三、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比较)(一)与印欧语比较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虚词和语序是表达汉语语法意义的两种主要的语法手段。
3、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基本一致。
5、有大量的语气词和量词。
(二)与古代汉语比较语法史:语法的发展与语音、词汇比较,语法的稳定性大得多,比较最基本的主谓宾语序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没有变。
但是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语法的发展呈现一种精密化、多样化的趋势。
1、词法比较A.实词的发展①趋向词上古时有“来、去、上、下”表示一般趋向的动词,双音节趋向动词不存在,大约在元代开始,才逐渐多起来。
•上来下来进来出来过来回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过去回去②动词的重叠形式动词重叠的形式,上古汉语里有AA式,没有ABAB式,而现代汉语里既有AA式,也有ABAB式。
《公刘》:于时言言,于是语语B.虚词的变化①代词代词是封闭性词类,古人一直把它看做虚词。
从数量上说,古代汉语的代词要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语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古代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等,上古指示代词有“彼、他、夫、伊、渠”。
②量词和汉代古汉语相比,现代汉语量词的用法有了发展:第一,可以重叠,重叠后意义有所改变。
如“个个”表示整体中的每一个。
第二,出现了不同的量词结合形式。
如“人次、吨公里、千万时”等等;第三,动量词已十分丰富。
③助词新兴的词类:动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发展:“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在上古汉语里,没有和“地”、“得”对应的词。
语气助词的发展:呢、了、吧、吗④表复数的“们”只能出现在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后面,不能单用。
上古汉语表复数用名词“辈、属、曹、侪”等,“们”最早出现在宋代。
C.词缀的变化①先秦时期汉语的前缀“维、其、有”等。
这些前缀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前面,只起了增加一个音节的衬音作用。
如“有夏、其获”等。
这些前缀先秦以后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②后起的前缀“阿”、“老”:一直延续到现代。
汉代现代汉语的名词后缀: “子”、“儿”、“头”上古都是名词,有实际意义。
“子”本用于小称,如“童子”;也可以用于尊称,如“夫子”;也用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舟子”。
魏晋南北朝后,“子”虚化为名词后缀,使用普遍起来。
如: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东南飞》)“儿”本指小儿,魏晋南北朝以后常接在名词、动词后面,逐渐虚化,唐代后“儿”做后缀就很普遍了。
如:无限峰儿作队飞(。
韩琦《柳絮词》)“头”本指人头,魏晋南北朝以后用在具体名词后做后缀。
如:伞头亦似有角,团圆下垂(《洛阳伽蓝记》)。
宋代以后,“头”还能用于抽象名词,如“话头”、“念头”。
③现代汉语里新兴的后缀:“者、员、家、化、性、度、品”等,其中“品、性、度”等是从日本引入的。
D.词性的变化词类活用及其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1)现代汉语的活用;(2)词类活用的固定化;(3)从句法到词法:蚕食、云集、席卷2、句法比较A.词序的变化古今汉语的次序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不一致的地方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介词短语的语序等。
B.被动句的变化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多种表达式:为…所、为、于、见、被这五种“被动句”中,现代汉语常用的是第五种,但表达形式趋向复杂化。
C.¡°把¡±字句的出现“把”本为动词,意思是持、拿,同义的动词还有“将”,后来虚化为处置式的标记。
到了唐代,这种“把”字句已经流行开来。
宋元时期“把”字句相当活跃。
D.体的完善化“了”、“着”、“过”原来是动词,“了”意思是“终了、了结”;“着”唐代以前又作“著”,是“附着”的意思;“过”表示空间的移动。
它们从中古以后开始虚化为动态助词。
E.句子成分的转化古代汉语句子里,在动词后表示工具、对象等的名词补语,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移到动词前面,转化为状语。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三)与方言比较1、重叠:方式及意义喷喷香(上海话)白雪雪(福建话,雪白)红、红红(很红)、红红红(极红)(厦门话)2、构词法和构形法(1)构词法:a 特殊的构词成分:晋语中的“圪”闽语中的“悖” :只悖(现在)、早悖(刚才)、头悖(刚才,近过去)、许悖(那时)b 顺序的不同:母猫,猫呣(粤方言)、猫嫲(客家话)鸡公(海南话)-公鸡(2)构形法现代汉语普通话表现语法意义的构形变化主要是“重叠”和“附加”两种方式。
方言中有“内部屈折”(通过词语的内部语音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主要表现在单复数、小称变化等。
人称代词的数:人称代词复数的构成,多数方言用附加法,官话区多加后缀“们”,也有少数方言采用音变方式。
变韵,如厦门:单数[li53](第二人称)[i44](第三人称)复数[lin53] 、、[in44] 、、变调,如陕西商县:单数[ni13](第二人称)复数[ni21] 、、名词的小称:普通话中名词用附加成分“儿”表小称,例如“瓶儿”。
但是,不少方言的小称是用其它语法手段表示的。
有的方言以重叠方式表示,多见于官话的西北、西南地区和闽方言,例如成都:瓶瓶[pin31pin31-44],罐罐[kuan13kuan13-44]。
有的方言则以音变方式来表示,例如浙江温岭的小称变调:桃[d]读本调31时表示一种树木,读变调45时表示桃儿;同样,李[li]读本调32时表示一种树木,读变调41时表示李子。
3、语序不同一些最基本的句式,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样的格式,方言跟普通话都比较一致,但大同中有小异,方言跟普通话在语序上还是有不少这样那样的差异的。
双宾语的位置:你分一支笔啀。
(你给我一支笔)梅县话拨本书伊。
(给他一本书)上海话我畀一本书佢。
(我给他一本书)广州话状语的位置梅县话:着多一件衫。
(多穿一件衣服)讲少两句话。
(少讲两句话)潮州话:食加半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