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固定技术
临床医师规培绕骨远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表
临床医师规培绕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术培训(一)、柯力氏骨折:桡骨远端2-3cm向背侧移位,餐叉样改变,断端有嵌插。
(二)、小夹板固定术适应症:闭合性、非粉碎性、新鲜(2周内)骨折。
禁忌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皮肤表面明显瘀斑水泡、高龄(骨质疏松)。
劣势:肿胀,骨筋膜间综合征。
(三)、物品准备:夹板(2宽2窄)、绷带(3短1长)、石膏棉。
(四)、流程:面对病人,需描述病情:患者桡骨远端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有骨擦感,自诉不慎摔断,手掌着地,予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无瘀斑、水泡,嘱患者活动手指,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无明显禁忌,予手法复位(疼痛明显可于断端处注射利多卡因局麻)。
①牵引:助手双手置于前臂上2/3处,术者双手置于腕横纹下2cm左右,给予持续、循序、有力的牵引1-2min,直至轻微的骨擦感消失。
目的是放松痉挛肌肉、是嵌插断端复位。
②捋顺2次:拇指下压背侧畸形。
③给予两个角度复位:掌倾角10-15°尺偏角21-25°(注意力度,弓步向前)。
④上夹板:腹侧板(平腕横纹)背侧板(超腕横纹2cm)。
桡侧板(超腕横纹2cm)尺侧板(平腕横纹)。
需描述:软面贴向皮肤。
⑤绷带:先中间,后两边,打活结在背侧,松紧上下可活动1cm。
⑥悬吊带。
⑦拍片,检查复位角度是否满意。
⑧3天后、1周后、2周后分别复查,观察远端血循、感觉是否正常,一旦出现皮肤苍白发绀、感觉麻木,可立即松解固定,医院就诊。
临床医师规培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适用范围
小夹板固定治疗常用于肱骨、尺桡骨、胫腓 骨、桡骨远端以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对 一些关节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 多部适宜小夹板固定治疗
禁忌症
A、较严重的开放性 骨折。
B、感染或软组织损 伤,肿胀严重,甚 至有水泡的四肢骨 折。
C、难以整复的关节 内骨折。
夹板固定的适应证
A、四肢闭合性骨折。下肢骨折因大腿肌肉有较 大的收缩力,常需结合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
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创口已 愈合者。
C、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小夹板固定要求
1、换药时体位正确,下肢换药时要垫木垫、必要 时垫腰板。
2、绷带包扎的方法:环行法、螺旋法、螺旋反折 法、“8”字包扎法。
⒊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温度较健侧低,甚 至冰冷。
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护理
⒋皮肤颜色 若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 性缺血,肢端皮肤变为苍白;若静脉回流受 阻,患肢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⒌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 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 感觉迟钝或消失。
小夹板外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构造
小夹板的构造:
A、柳木或彬木块 木
B、棉垫
板
C、棉布
棉垫 棉布
夹板外固定的原理
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扎 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 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 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 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达到 平衡。
助手牵引手法: 一助:一手握患侧拇指,另一手握其余四指, 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分)
小夹板固定技术的操作
小夹板固定技术的操作步骤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的部分内容,医学教育网希望外科主治医师
的考生认真复习,以便顺利通过考试!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
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
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
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
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
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
捆
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
中间位。
三、桡骨远端骨折,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
复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维持骨
折复位后的对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四、胫、腓骨骨折移位整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五、踝关节外翻性扭伤引起双踝骨折伴有移位时,经过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可以矫正
移位,并维持骨折端的对位。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小夹板是一种固定装置,常用于治疗骨折或其他骨骼损伤,目的是保持断骨的正确位置,促进骨折愈合。
以下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1.准备工作:在操作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确保手术室内洁净,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器材和解剖模型。
2.骨折评估:在操作前,需要对骨折进行评估。
这包括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以确定适当的外固定方法和器械选择。
3.术前准备:将患者放在手术床上,遵循手术室卫生和手术流程。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4.松解皮下组织:在确定骨折位置后,使用无菌仪器和技术松解骨折周围的皮下组织。
这将为后续的骨折纠正和外固定器械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空间。
5.正确的骨折纠正:在松解皮下组织后,应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纠正骨折的位置。
这可能包括使用调节器械轻轻牵拉骨折处,直到达到正确的位置。
6.骨折固定:一旦纠正了骨折的位置,使用小夹板和金属螺钉等器械将骨折处固定住。
这将确保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
7.外固定器械的应用: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选择适当的小夹板和其他外固定器械。
固定器械应牢固地固定在骨折两侧,以确保骨折处的稳定。
8.皮肤缝合:在固定器械应用后,需要缝合骨折周围的皮肤。
这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和缝合材料,确保皮肤完全愈合。
9.术后评估:在操作完成后,进行术后评估。
这包括检查骨折位置和固定器械的稳定性,以确保骨折在愈合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和角度。
10.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护理,以确保骨折顺利愈合。
这可能包括定期更换敷料、进行X射线检查和康复训练等。
以上是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和手术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导尿术石膏固定技术和小夹板固定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导尿术石膏固定技术和小夹板固定技术操作规范一、准备操作:1.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导尿术,并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检查导尿器是否完好无损,并准备好所需材料,如导尿管、消毒剂、导尿膏等。
3.消毒双手,并戴好无菌手套。
4.准备好导尿固定带及相关辅助工具。
二、操作步骤:1.将患者舒展于平坦床面上,保持舒适姿势。
2.清洁患者的会阴部,使用适量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注意避免感染交叉。
3.戴好无菌手套,将消毒好的导尿管涂抹导尿膏,然后从前向后缓慢插入尿道,直到尿液开始流出。
4.在导尿管上接好尿袋,确定尿袋不会触及地面,以防细菌交叉感染。
5.将导尿管与尿袋固定好,保持导尿管无拉扯感,并避免导尿带过紧,以确保血液循环不受影响。
6.记录患者的导尿时间、尿量及导尿管的留置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医护人员。
7.患者有任何不适反应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解除导尿。
三、操作后:1.清洁和消毒相关器械,并将其归位或消毒处理,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记录导尿操作的相关信息,包括导尿时间、导尿固定带的松紧情况等,并将这些信息告知病例医生。
3.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姿势,以减少不适感。
石膏固定技术的操作规范:一、准备操作:1.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合适的石膏材料,并准备好所需辅助材料,如乳胶手套、绷带、剪刀、木棒等。
2.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所需固定的部位及方式,并告知患者固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3.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二、操作步骤:1.将患者舒展于平坦床面上,保持舒适姿势。
2.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无损,如有伤口或皮肤问题应予以妥善处理。
3.使用乳胶手套,将石膏固定材料剪开,根据需要的长度和形状制作固定器。
4.将固定器放置在患者需要固定的部位,并用绷带进行包扎固定。
注意包扎的力度不可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
5.在固定的同时,使用木棒等辅助器械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支撑,以确保固定的稳定性。
6.检查固定的效果,确保固定部位没有过度的移动,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一、准备工作(20 分)1、物品准备齐全(10 分)检查小夹板、衬垫、绷带、固定带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缺少一项扣 2 分。
小夹板的规格和型号应与骨折部位相适应,不合适扣 5 分。
2、患者体位正确(10 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体位不当影响操作扣 5 分。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未充分暴露扣 5 分。
二、骨折复位(30 分)1、复位手法正确(15 分)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错误扣 10 分。
复位过程中动作轻柔、稳定,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二次损伤,操作不当扣 5 分。
2、复位效果良好(15 分)复查 X 线或通过触摸判断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对位对线不良扣10 分。
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未达到扣 5 分。
三、衬垫放置(20 分)1、衬垫选择合适(10 分)根据骨折部位和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衬垫材料,如棉垫、泡沫垫等,选择不当扣 5 分。
衬垫的厚度和大小应适中,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2、衬垫放置位置准确(10 分)在骨折部位、骨突处及可能受压的部位准确放置衬垫,位置错误一处扣 2 分。
衬垫应平整、无皱褶,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四、小夹板固定(20 分)1、小夹板固定顺序正确(10 分)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固定小夹板,顺序错误扣 5 分。
固定带的松紧度适宜,过松或过紧扣 5 分。
2、小夹板固定牢固(10 分)检查小夹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有松动现象扣 5 分。
骨折端无异常活动,有异常活动扣 5 分。
五、包扎(10 分)1、绷带包扎方法正确(5 分)采用螺旋形或“8”字形包扎法,包扎方法错误扣 3 分。
绷带包扎均匀、紧密,有松散现象扣 2 分。
2、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5 分)固定完成后,应立即观察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未观察扣 3 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扣 2 分。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骨伤夹板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骨伤夹板固定技术操作规程【目的】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相应型号的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以达到骨折固定的目的。
适用于四肢闭合性骨折(含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须配合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后闭合者。
【用物准备】4~5 块小夹板,1 卷棉纸,1 卷绷带,4 根扎带,用纱布自制压垫 1~3 块,剪刀,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完毕后,在助手维持牵引下,如需外敷药者将药膏摊平敷好,再将所需的压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帖牢。
将棉纸或棉垫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然后夹板固定,其包扎方法有 2 种:1、简单包扎法:将夹板置于外层,排列均匀,板间距以 1~1.5 cm为宜。
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中央,由助手扶持夹板,术者依次捆扎系带,两端扎带距板端1~1.5 cm为宜,防止滑脱。
固定完毕后,如需附长板加固者,可置于小夹板外层,以绷带包缠,如需持续牵引者,按牵引方法处理。
2、续增包扎法:从骨折部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地包扎 1~2 层绷带,放置压垫,并放置两块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以绷带包 2周,再放置 2 块夹板,再用绷带包扎,最后敷缚扎带 3~4条。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必要时适修整夹板外形,穿好扎带,在特定的部位订上图钉以防扎带滑动。
2、做好解释,嘱患者放松。
3、再次仔细阅片,确定压垫或磨菇头放置部位。
4、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骨折部位,取合理体位。
5、操作完毕,观察夹板的松紧、患肢血运、皮肤感觉、夹板固定部位远端肢体的运动等。
6、协助患者穿好衣裤,上肢骨折可患者悬吊制动。
7、交待患者注意事项。
8、整理复位场地,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抬高原则是患部高心脏水平,其远侧高于患部,如怀疑患肢有筋膜间室综合征,则不宜抬高。
2、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 1~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1.准备工具:外固定系统包括小夹板、螺钉、螺钉固定器、手术器械等。
在开始操作前,确认所有工具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
2.骨折预处理:将患者的伤肢进行适当的清洁消毒,确保术区干净无菌。
根据骨折情况,将受伤部位复位。
3.选择夹板: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以及骨折部位的位置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小夹板。
小夹板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夹板安装:将选定的小夹板固定在受伤部位上。
首先,将夹板的一端放置在伤肢的远端,确保夹板与骨折部位完全接触。
然后,使用螺钉和螺钉固定器将夹板稳固地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螺钉需要注意插入深度,以免伤及骨髓。
5.软组织保护:在夹板固定完成后,需要检查周围的软组织情况。
如果存在软组织损伤或赘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稳定。
6.X线确认:在完成夹板固定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确认骨折部位的复位和夹板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7.伤肢固定:在确认骨折复位和夹板位置正确后,对伤肢进行固定。
可以使用绷带或其他固定材料将患者的伤肢与夹板固定在一起,以增加稳定性。
8.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有无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同时给予伤肢适当的保护,避免过度运动或受力,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总结: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操作时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夹板、正确固定,并注意术后的护理工作。
术中要注意骨折复位和夹板位置的确认,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观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加快骨折愈合。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夹板固定术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观察肢体情况
密切观察肢体感觉和血液循环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血 管损伤。
选择合适的夹板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 的夹板,确保放置软垫, 减少压迫,预防皮肤压疮。
预防感染
保持夹板和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破损和感染。
06
中医夹板固定术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夹板材料的改进与创新
02
中医夹板固定术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诊断明确
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移位程 度,以便选择合适的夹板和固定
方法。
准备材料
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夹板、绷 带、棉花等材料,确保清洁无菌。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 合。
夹板固定步骤
放置夹板
调整位置
根据骨折部位和需要固定的范围,放 置合适的夹板,确保夹板与皮肤之间 有足够的棉花等软衬垫。
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减轻肿胀
中医夹板固定术能够有效地减轻软组织损伤引起 的肿胀和疼痛。
促进修复
通过固定损伤部位,为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良 好的环境,加速愈合过程。
预防进一步损伤
固定损伤部位后,可以预防进一步的损伤和炎症 反应。
05
中医夹板固定术的并发症与预防 措施
并发症类型
固定不牢
皮肤压疮
功能恢复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中医 夹板固定术能够逐渐恢复 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在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关节复位
中医夹板固定术能够有效 地将脱位的关节复位,恢 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
维持稳定
固定关节后,可以保持关 节的稳定,防止再次脱位 或损伤。
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
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夹板固定是指在工程施工中,通过夹板对构件进行支撑和固定,以保证施工的稳定和安全性。
小夹板固定一般指构件较小的情况下的夹板固定,如较小的钢构件、木构件、管道等的固定。
在进行小夹板固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夹板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夹板材料非常重要。
夹板的承重能力要与被固定构件的重量相匹配,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钢板、木板和塑料板等材料。
对于承重要求较高的构件,应选择质量较好、强度较高、耐腐蚀性能好的夹板材料。
2.夹板固定点的设置:夹板的固定点应设置在构件的稳定支撑点处,以保证夹板对构件的支撑力作用于构件的可靠部位,避免对构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夹板的固定点应设置坚固可靠,固定紧凑,以减少夹板的晃动和松动现象。
3.夹板的固定方式:夹板的固定方式要选择适宜,并确保固定牢固可靠。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螺栓、螺钉、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选择固定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固定强度、施工的便利性、后期拆解的方便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4.夹板的支撑方式:夹板的支撑方式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立杆、支撑架等方式进行支撑。
在选择支撑方式时,要考虑夹板的长度、高度、重量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保证夹板整体的稳定性。
5.夹板固定的数量和位置:夹板的数量和位置要根据构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合理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夹板需要固定在构件的几个关键位置,以保证整个构件的稳定性。
同时,在夹板的设置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夹板能够完整地覆盖到构件的各个部位,提供稳定的支撑。
6.夹板固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夹板固定时,要保证夹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夹板的固定点和支撑点要坚固可靠,夹板与构件之间要有适当的摩擦力或锁紧力,以避免夹板的滑动和脱落。
同时,在进行夹板固定时,要注意夹板与构件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夹板压力过大导致构件变形或破坏。
7.夹板固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夹板固定需要按照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小夹板固定技术的注意事项
小夹板固定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抬高伤肢。
观察肢体血循环情况(颜色、感觉、肿胀等,加压垫部位有无剧痛)。
小夹板固定后,要密切观察伤肢的手指或足趾血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
如发现手指或足趾肿胀明显、疼痛剧烈火、颜色变紫、变青、变白、感觉麻木或有运动障碍时随时都应立即紧急处理,联系医师切勿延误时间,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残废。
二、调整布带。
一般在复位固定后3—4天内,损伤部位因静脉回流受阻,肿胀加重,
夹板内压力增大,可能发生组织变性或坏死,应每天检查布带一次,防止有过紧现象发生,大体上以保持布带能上下活动1厘米左右为宜。
三、同时检查小夹板的位置有无移动,是否影响关节活动,要及时联系医师进行必要的
调整。
四、定期进行骨折对位情况的x线检查,如有断端移位或压力垫移动,都应随时纠正。
五、鼓励伤员积极进行伤肢功能锻炼,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伤员自己认识
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六、小夹板要保持干燥忌潮湿。
1028小夹板固定评分表
操作前 准备 (10)
人文关怀
总分 裁判签名
湘
雅
临
床
技 能
整体评估 (15)
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法正确
培
固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期间,患者仍需进行定时定量的功能锻炼
训
在伤肢固定后 1~3 天内特别注意观察末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并随时酌情调节各 个布带的松紧度。然后每周进行 X 线检查及调整布带松紧度 1~2 次,直至骨折愈合
教
程
对小夹板固定的重新认识
对小夹板固定的重新认识发表时间:2015-01-27T09:46:13.6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喻晓静[导读] 小夹板固定通过夹板弹性固定力、布带约束力、压垫防止或矫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
喻晓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康复科浙江杭州 311400)【关键词】小夹板固定弹性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32-02 现代骨科奠基人之一Robert Jones 曾说过:“功能是矫形外科医生的目标,其专业就是了解并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获得功能,手法或手术是治愈骨折的开端,最卓越的功绩只能以在功能上的成功来衡量。
”故早期的功能锻炼愈来愈受重视。
打破传统的“刚性固定”,目前骨科强调“不强求解剖复位,着重恢复力线和长度,重视骨折部位血供的保护和功能康复”,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这正与小夹板的“弹性固定”理念不谋而合。
所谓“弹性固定”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允许骨折端有“微动”现象,即在保证骨折部稳定的前提下,允许骨折端有纵轴上的活动。
这种活动可促进血肿吸收,骨膜反应性肥厚增生,骨细胞分化提前,血管再生丰富,骨痂生长及钙化迅速,改善骨折端内环境,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
小夹板固定通过夹板弹性固定力、布带约束力、压垫防止或矫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以及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在骨折断端形成生理性刺激,从而达到固定骨折、恢复肢体内部动力平衡[2]。
从现代生物力学角度,小夹板所实现的“动静结合”的弹性固定和微动观,正是它的精髓。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奠基者尚天裕早就指出微动是促进骨痂生长的原因所在,骨折断端微动和应力是骨折愈合的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
李瑛[3]的研究也证实了小夹板固定的“微动”能促进骨折处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血肿的吸收、骨痂的钙化、骨小梁的生长改建。
肢体和关节长期制动,容易造成关节挛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后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已成为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
远端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
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当地解决了“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
厚变一般为3毫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
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二号夹板在掌侧 ,三号夹板在尺侧,四号夹板在桡侧。
③、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背侧(到掌骨头部),二号夹板在掌侧(到腕关节) ,三号夹板在桡侧(到第1—2掌骨),四号夹板在尺侧(到尺骨小头)。
④、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三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前侧。
⑤、胫、腓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一号夹板在后侧,二号夹板在外侧,三号夹板在内侧,四、五号夹板在前侧(胫骨的两侧)。
⑥、踝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有内翻和外翻两种(A)内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内侧,二号夹板在外侧。
(B)外翻骨折: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内侧。
压力垫是用多层软纸或棉纸迭成不同形状的垫子,用于纠正骨折移位或维持已复位骨折的对位。
例如在尺、桡骨骨折时,骨间筋膜部位即可用分骨压力垫撑开。
操作步骤:
1.外敷药:骨折用手法复位后,在骨折部敷好消肿膏。
敷药范围要大一些,尤其在关节附近的骨折,应包括关节远端部分肢体在内,而后用绷带松松地缠绕2—3。
2.放置压力垫:将选好的压力垫,准确地放在肢体的适当部位,用胶布固定;放夹板:按各个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放好夹板,由助手托住加以固定。
3.捆绑布带:共捆四道。
先捆中间两道,后捆近、远两端。
各捆两周,打活结固定。
捆绑时两手用力要均匀。
使用方法:
一、肱骨干短斜形骨折,伴有成角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和压力垫纠正、固定。
二、尺、桡骨骨折复位后,可将分骨压力垫放在骨折部位的掌、背两侧骨间筋膜处,使骨间筋膜张开并保持紧张,防止骨折端出现靠拢移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三、桡骨远端骨折,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
复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小夹板固定后,前臂放于旋前旋后中间位。
四、胫、腓骨骨折移位整复后,用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
五、踝关节外翻性扭伤引起双踝骨折伴有移位时,经过压力垫和小夹板固定,可以矫正移位,并维持骨折端的对位。
注意事项:
一、抬高伤肢。
观察肢体血循环情况(颜色、感觉、肿胀等,加压垫部位有无剧痛)。
二、调整布带。
一般在复位固定后3—4天内,损伤部位因静脉回流受阻,肿胀加重,夹板内压力增大,可能发生组织变性或坏死,应每天检查布带一次,防止有过紧现象发生,大体上以保持布带能上下活动1厘米左右为宜。
三、同时检查小夹板的位置有无移动,是否影响关节活动,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定期进行骨折对位情况的x线检查,如有断端移位或压力垫移动,都应随时纠正。
五、及时指导伤员进行功能锻炼,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伤员自己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桡骨远端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本病的治疗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
2.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
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
然后使腕关节掌曲,并同时在桡骨远骨折段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
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应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10~14天改为中立位4周。
3.复位标准:
⑴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2cm。
⑵桡骨远端背侧须平坦无骨突起,掌侧弧形凹陷恢复。
⑶手不桡偏,尺骨头轮廓正常,患手指活动良好。
⑷X线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面倾斜。
4.畸形愈合的治疗:畸形较轻对腕部功能影响不大者,不考虑手术治疗。
畸形不太重仅有旋转障碍者,可作尺骨头切除术。
畸形严重无前臂旋转障碍者,可做Campbell手术,即尺骨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