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构上:构思要清楚,布局要 合理,不落俗套,剪裁要恰当。
3、语言要简洁、明晰、朴质、典 雅、流畅。
4、戏剧“三一律”原则。即时间、 地点、情节的一致。
三、莱布尼兹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一)他对美学史上的贡献主 要在他的哲学直接影响了美学 的发展方向。
课前音乐欣赏
第三章 欧陆理性主义美学和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第一节:欧陆理性主义美学 第二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第一节 欧陆理性主义美学
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陆盛行理性主义哲学。 理性的统治地位在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儿。 笛卡儿为哲学由于忽视数学的推理方法而长期萎靡 不振,感到十分惊奇。而且,对他来说,无论什么 观念,如果不借助他通过自身的直觉而发现的那种 自我证明强使他的理性所接受,如果不是从各种公 理和各种基本的、必然的事实中通过严格的逻辑联 系推论出来,那他就决意不承认这样的观念是正确 的。
布瓦洛
二、布瓦洛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Despreaux,1636—1711) 法国著名诗人、美学家、文艺批 评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 和发言人。他的《诗的艺术》集 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 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其主要 美学观点:
(一)理性原则:
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 即人天生就有的良知,这是一种抽象的、不 变的,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底的判断 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他认为理性是艺术 达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高 原则。
(四)谈到诗歌和音乐的感染力,突出 了艺术的直觉性,为后来的美学家所重 视。
四、鲍姆嘉通
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哲学家、 美学家。
(一)他的首要贡献是创立了美学这一学科。 鲍姆嘉通对于莱布尼兹的理性哲学进行进一
步的系统化。他发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成知 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理性认识的有逻辑学, 研究意志的有伦理学,研究情感即相当于“混 乱的”感性认识的却一直还没有一门相应的科 学。于是他建议应设立一门这样的新科学,叫 做”埃斯特惕卡” (aesthetica)——感性学 (美学)。到了1750年他就正式用“埃斯特惕 卡”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美 学》。从此,美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就 诞生了。鲍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三)尊崇古典、摹仿古典。
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摹仿自然的 最好办法即摹仿古典,因为古典即自然,摹仿 古人即摹仿自然。古典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对自然的描写尽善尽美,抓到了普遍永 恒的人性。摹仿古典是获得表现自然的最好办 法。
Fra Baidu bibliotek
(四)形式的规范与技巧的完美。
1、文艺题材体裁的规定:
悲剧写人的巨大不幸,激情冲突的痛 苦,属高雅体裁,以严肃的诗体加以表现; 喜剧、讽刺诗写日常生活中琐事和人的弱 点,属低级体裁,可以日常生活的散文化 的语言;田园诗写和平宁静的心绪和庄园 风景;哀歌写忧郁的爱情。总之,“诗体 各有其美”,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形 式。
(二)他的哲学观点,“单子 论”和“前定和谐论”。
莱布尼兹
(三)他在认识论上反对洛克的“白板 说”而提出“先验说”说。他把认识分 为朦胧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而明晰的 认识又分为明确的认识和混乱的认识, 在他看来,审美趣味或鉴赏力实际上就 是一种混乱的认识,这种分类给美学带 来了重大的影响,启发了鲍姆嘉通,促 成了作为一门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学 科的诞生。
他并不反对艺术表达情感。但他认为不 论是作家的情感和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和 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
在内容上,他主张表现高贵人物, 歌颂王权。反对在艺术上表现“市 井”、“村俗”。
在形式方面,强调形式要符合内 容的理性要求,也必须合乎情理。强 调艺术形式的规范化。如对戏剧: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的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从开头直到结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这就著名的“三一律”。
一、笛卡尔 二、布瓦洛 三、莱布尼兹 四、鲍姆嘉通
笛卡尔
一、笛卡尔
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数学家。
(一)他对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提 供了理性主义的方法。
(二)对艺术和美的态度,是从理 性主义出发的,但谈到具体的美学 问题时,并没有严格遵守理性主义, 他认为美就是愉快,美是审美客体 和审美主体之间的“同声相应”。
“十七世纪的文学界,各方面都体现了笛卡儿 连第一句话立从未写过的笛卡儿美学。”
在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下,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美 学迅速兴起,蓬勃发展,主 要代表是法国的哲学家笛卡 儿和新古典主义美学家布瓦 洛,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兹 和美学家鲍姆嘉通。理性主 义美学崇尚理性和逻辑推演, 对无法确定的审美经验持怀 疑态度,肯定人类的先验理 性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话剧《油漆未干》严格遵循三一律模式
(二)摹仿自然原则:
布瓦洛的“自然”不只指客观自然界, 而且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 常情常理的人性。这种合乎情理的自然,在 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不允许描写性 格发展变化。“自然”主要指的是“城市” 和“宫廷”。因此,他的自然原则是理性原 则的补充。
第二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高度发 展,自然科学在牛顿的影响之下也有迅速的 进展。哲学在自然科学影响之下建立起一套 经验主义的思想体系。经验主义强调感性经 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否认有所谓先天的理 性观念,所以和大陆的理性主义是对立的。 在培根,霍布士和洛克诸人的手里,经验主 义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是由于片面地强 调感性经验,它或是停留在机械主义上面 (例如霍布士,洛克和傅克),或是流为感 觉主义,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例如巴克莱) 或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例如休谟)。
鲍姆嘉通
(二)他提出“感性的审辨力”。 他认为审美经验虽感性认识,它究竟还
是一种审辨美丑的能力。这种审辨力鲍姆嘉 通称之为“感性的审辨力”(iudicium sensuum),即一般所谓“审美趣味”或 “鉴赏力”。
(三)他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 形象性。
鲍姆嘉通强调美的完善要靠生动明晰, 而生动明晰就要靠意象的内容丰富而具体, 并且带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意象才是诗所要 求的寓杂多于整一的和谐整体:最完满的整 一须调和最丰富的杂多。这是对“寓杂多于 整一”这个传统的原则的新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