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的生成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知识讲解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知识讲解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单项选择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和脾D. 胸腺和骨髓E. 脾和胸腺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A. 脾脏B. 骨髓C. 法氏囊D. 胸腺E. 卵黄囊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A. CD16B. CD2C. CD3D. CD21E. CD34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D. 胸腺E. 脾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C. 过滤作用D. 存在M 细胞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 淋巴结和脾脏B. 胸腺和骨髓C. 腔上囊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和骨髓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A. 胸腺B. 胰腺C. 腔上囊D. 卵黄囊E. 脾脏17. 淋巴结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参与T 细胞阴性选择过程B. 提供成熟淋巴细胞寄居的场所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清除滤过病原菌E.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18. 人类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于: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卵黄囊E. 腔上囊19. 可作为机体抗感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脾脏C. 淋巴结D. 胸腺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0. 脾脏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提供T、B 细胞寄居的场所B. 产生分泌型IgA,发挥黏膜免疫作用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造血作用E. 贮血作用21. B 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A. 被膜下淋巴窦B. 深皮质区C. 浅皮质区D. 中间窦E. 髓质区22. 人类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CD16 和CD56B. CD1a 和CD11cC. CD3 和CD4D. CD34 和CD117E. CD3 和CD823.可由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免疫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B. DCC. NK 细胞D. T 细胞E. 中性粒细胞24. 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部位是:A. 骨髓B. 淋巴结C. 胸腺D. 脾脏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5. 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αβ+T 细胞B. B 细胞C. NK 细胞D. γδ+T 细胞E. 肥大细胞26. 由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E. 血小板27.T 细胞主要寄居于淋巴结的:A. 髓质区B. 浅皮质区C. 深皮质区D. 初级淋巴滤泡E. 次级淋巴滤泡28. 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A. 骨髓B. 胸腺C. 脾脏D. 扁桃体E. 淋巴结29. 免疫系统是由组成: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B. 免疫器官和和黏膜免疫系统C. 胸腺和骨髓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E. T 细胞和B 细胞30. 中枢免疫器官是的部位:A. T 细胞分化成熟B. B 细胞分化成熟C. T 细胞和B 细胞分化成熟D. B 细胞聚集和启动免疫应答E.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31. 只能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B 细胞C. T 细胞D. DCE. 中性粒细胞32. 人类淋巴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胸腺和脾脏C.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D. 骨髓和胸腺E. 淋巴结和脾脏33. 脾脏富含T 细胞的部位是:A. 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B. 淋巴滤泡C. 髓索D. 血窦E. 红髓34. 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 扁桃体B. 阑尾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35. 机体骨髓功能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胸腺发育不良,脾脏淋巴滤泡发育正常D. 胸腺发育正常,脾脏淋巴滤泡发育不良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缺陷36. 淋巴结生发中心内的细胞主要是:A. T 细胞B. B 细胞C. DCD. 巨噬细胞E. NK 细胞37. 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主要分泌的抗体是: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38. 禽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腔上囊B. 胸腺C. 骨髓D. 脾脏E. 淋巴结39. 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错误的选项是:A. 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B. 约40%的IEL 为αβ+ T 细胞C. 约60%的IEL 为+ T 细胞D. 具有抗原转运功能E. 对肠道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40. 诱导红系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3C. TGF-βD.EPOE. IFN41.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器官是:A. 胸腺B. 骨髓C. 脾脏D.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42. 淋巴结中初始B 细胞主要存在于:A.初级淋巴滤泡B.次级淋巴滤泡C.髓质区D.生发中心E.深皮质区43. 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条件是:A. 骨髓基质细胞B. 骨髓细胞外基质C.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构成的造血微环境D. 造血生长因子E. 成纤维细胞44. 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无直接关系的是:A. multi-CSFB. SCFC. CD117D. CD34E. IL-745. 分_______泌IgA 的浆细胞主要分布于:A. 淋巴结浅皮质区B. 淋巴结副皮质区C. 脾小结D. 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E. 派氏集合淋巴结二、名词解释1.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2.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4.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5.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6.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三、简答与论述1.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医学免疫学⼀免疫的概念:机体对⾃⼰”或⾮⼰”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的⽣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种⽣理性功能。

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功能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称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①⾮特异性:作⽤范围⼴,并⾮针对某⼀种特定抗原;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③⽆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改变。

2.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功能:免疫细胞发⽣、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包括⾻髓和胸腺⾻髓的功能1. 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 免疫调节功能⼆外周免疫器官功能:是成熟T 、B 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 :1.T 细胞及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的场所1)浅⽪质区:细 B 胞定居的场所 2)深⽪质区: T 细胞1)髓索: B 细胞和浆细胞较多 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的功能1. 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3.合成⽣物活性物质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抗原概念:指能与 T 细胞、 B 细胞的 TCR/BCR 特异性接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肠粘膜相关淋巴结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2、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1)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2)增强免疫细胞与抗原及抗原提呈细胞接触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的产生;(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第十二章 细胞免疫(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3)致死性攻击
CTL杀伤靶细胞存在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两种方式, 以后者为主。CTL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
① 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穿孔素 颗粒酶
靶细胞膜穿孔 靶细胞膜不可逆性损伤
进入靶细胞 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 介导靶细胞凋亡
穿孔素(perforin)
② FasL/Fas途径、TNF-TNFR
活化CTL---FasL 靶细胞---Fas
IL-2是促进活化后T细胞增殖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1、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初始CD4+T细胞
抗原
活化T细胞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
IL-2+IL-2R
T细胞克隆增殖
分化为Th0
IL-12,IFN-γ
IL-4
分化成Th1 分化成Th2
2、CD8+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 Th细胞依赖性 靶细胞一般仅低表达或不表达共刺激分子,
– 依赖Th:主要 为初始CTL
第三节 T细胞的免疫效应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二 CTL的免疫效应 三 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
生物学意义
一 、Th和Treg的免疫效应
(一)Th1细胞的效应
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反应或迟发型炎症 反应
• 直接接触诱导CTL分化 • 释放CK募集和活化 Mo/Mφ、淋巴细胞,诱导 细胞免疫
辅助体液免疫 清除蠕虫䓁
哮喘等变态反 应性疾病
固有免疫
抗细菌、真菌和 病毒
银屑病、炎症性 肠病、多发性硬 化症、类风湿性
关节炎
辅助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损 伤和疾病
负性免疫 调控
维持免疫 应答适度 性、防止 自身免疫

细胞免疫基本过程

细胞免疫基本过程

细胞免疫基本过程细胞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作用。

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激活和效应反应等环节。

细胞免疫的过程始于抗原识别。

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它们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分子,被称为抗原。

这些抗原能够被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识别出来,通常是通过与细胞表面上的抗原识别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这些抗原识别受体主要存在于两类细胞上:一类是B淋巴细胞,另一类是T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是细胞免疫的下一个重要环节。

当抗原被识别后,它们需要被递呈给T细胞,以便T细胞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通常由抗原递呈细胞完成,它们可以是吞噬细胞或是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会将病原体吞噬并将其分解成小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自身的抗原递呈分子结合,并呈现在细胞表面上。

而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则通过其他的机制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

接着,淋巴细胞激活是细胞免疫的关键一步。

一旦抗原被递呈给T 细胞,T细胞就会被激活。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依赖于受体信号传导和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将会接收到来自抗原递呈细胞的信号,并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来激活自身。

一旦T细胞被激活,它就会开始扩增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细胞因子,以促进免疫反应的进行。

效应反应是细胞免疫的最终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效应T细胞会定位并杀伤感染细胞。

效应T细胞通过识别并结合感染细胞表面上的抗原递呈分子,然后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来诱导感染细胞的凋亡。

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促使感染细胞发生凋亡,从而清除病原体。

总结起来,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激活和效应反应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协作,共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细胞免疫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而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机制

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机制

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机制
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

1.抗体的产生:
1)当体内首次遭遇外来抗原时,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会被激活。

2)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这些浆细胞能够大量生产针对特定抗原的抗
体。

3)这些抗体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循环,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相应的抗原上,从
而标记它们以便被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

2.记忆细胞的产生:
1)B淋巴细胞在初次遭遇抗原后,一部分会分化为记忆B细胞。

2)这些记忆B细胞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并能迅速响应相同的抗原再次入
侵。

3)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激活并分化成浆细胞或记
忆T细胞(对于某些类型的免疫反应,如细胞免疫反应)。

4)记忆T细胞也能长时间存活,并能快速识别和攻击感染了相同抗原的细
胞。

总的来说,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都是为了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重复的抗原入侵。

临床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

临床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

临床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的基本概念一、免疫细胞的概念泛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免疫活性细胞(IC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接受抗原的刺激而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产物的细胞,即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二、免疫细胞的组成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肥大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概述一、淋巴细胞的分类T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胸腺)阳性选择——赋予T 细胞接受抗原提呈的能力双阳性T细胞——单阳性T细胞CD4+CD8+T细胞+MHC I分子——CD8+T细胞CD4+CD8+T细胞+MHC II分子——CD4+T细胞阴性选择——清除识别自身抗原的T细胞的能力,即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一、T 细胞的膜分子TCR-CD3复体——接受抗原刺激信号CD4/CD8——MHC I、II类分子受体CD28——粘附分子、共刺激信号受体CD2——分化早期T细胞增殖的启动分子(可结合SRBC)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丝裂原受体——接受PHA、ConA等的刺激* 丝裂原(mitogen):非特异性多克隆细胞刺激剂1、TCR——抗原识别受体,与CD3形成复合体,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2、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T细胞特有标志之一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环——E花环试验,检测T细胞数量3、促分裂原受体促分裂原: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T细胞有:PHA、Con-A、PWMT细胞——PHA——有丝分裂——淋巴母细胞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4、细胞因子受体5、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6、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CD:即分化群主要CD分子的功能:1、抗原结合及抗原信号导入分子2、抗体与补体受体3、细胞因子受体4、共刺激信号分子5、细胞表面酶蛋白T细胞表面重要的分化抗原——CD分子(1) CD3分子:存在于成熟T细胞,与TCR非共价结合成复合物——不识别抗原,具有稳定抗原的作用——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2) CD4和CD8分子:T细胞只表达一种。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扁桃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寄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T/B淋巴细胞经血液→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或血液→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周而复始的循环的过程。

抗原: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表位(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又称T细胞依赖型抗原,简称TD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协助的抗原,又称T细胞非依赖型抗原,简称TI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超抗原: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调理作用:IgG类抗体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所产生的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类抗体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
概述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多种抗原,并将抗原信息通过MHC分子转递给淋巴细胞。
功能
巨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并吞噬抗原,然后在细胞内将抗原降解成短肽,与MHC分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作用机制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是B淋巴细胞的特化亚型,能够摄取并转递抗原信息给T细胞。
分类
免疫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侵入机体的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等。
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
NK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受损或异常的自身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杀伤和清除受损细胞
作用机制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并摄取抗原,然后在细胞内将抗原降解成短肽,与MHC分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这一过程对于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控至关重要。
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04
CHAPTER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总结词
主要负责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
功能和作用机制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主要成分,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和坏死组织。它们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等情况下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功能和作用机制
B淋巴细胞可分为前B淋巴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前者在骨髓中分化,后者则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
分类
NK细胞是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功能和作用机制
活性调节
其他功能

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e cell)俗称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activation),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外,还有K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共四种类型。

T淋巴细胞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群。

除淋巴细胞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还有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免疫器官类型: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①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②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淋巴细胞:①T细胞②B细胞记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及溶解酶等。

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亦可简称T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

目前认为,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

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

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细胞是相当复杂的不均一体、又不断在体内更新、在同一时间可以存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功能的亚群,但目前分类原则和命名比较混乱,尚未统一。

按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 细胞分成若干亚群,一致公认的有:辅助性T细胞(TH),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细胞(TS),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效应T细胞(TE),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细胞毒T细胞(TC),具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TD),有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放大T细胞(TA),可作用于TH和TS,有扩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记忆T细胞(TM),有记忆特异性抗原刺激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主审:金伯泉主编:曹雪涛副主编:熊思东姚智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

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

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外来病原体,维护机体内部稳定。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在疾病预防、治疗和病原体控制方面的应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调节和协调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工作: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具有广泛的抗原识别能力,可以迅速对抗各种外来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识别、攻击和记忆。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来自外界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并将它们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

这一识别功能由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完成。

一旦抗原被识别,免疫系统将发起攻击,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将释放细胞毒素、吞噬病原体、制造抗体等方式来清除病原体。

最后,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曾经接触过的抗原,并在再次暴露时迅速作出反应。

这种记忆性使得获得性免疫可以形成持久的保护,预防疫苗接种和第二次感染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过活性或低活性,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过活性会导致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抗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会导致疼痛、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身免疫疾病则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机体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低活性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免疫抑制。

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得机体容易受到感染,如艾滋病。

免疫抑制则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抑制剂或药物抑制,以达到治疗目的,如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术后防止排斥反应。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

第一、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期展望,免疫组织和器官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固有性免疫应答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C.胸腺D.骨髓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二、多项选择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2.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细胞B.免疫分子C.免疫原D.免疫器官E.中枢免疫器官4.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系B.单核-巨噬细胞系C.神经细胞D.粒细胞系E.抗原递呈细胞5.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A.先天性B.非特异性C.无记忆性D.相对稳定E.感染晚期起作用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后天性B.特异性C.记忆性D.不稳定性E.感染早期起作用7.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A.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B.能介导ADCC作用;C.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D.执行固有免疫应答;E.体积较大8.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9.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B.脾脏C.胸腺D.骨髓E.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10.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B.有记忆性C.有特异性D.有MHC限制性E.由多种细胞系参与完成三、填空题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概述

医学免疫学概述
Rockefeller University's Ralph Steinman, M.D., discovered the dendritic cell in 1973 - a missing link to understanding the immune system's orchestrated response to antigens.
医学免疫学概论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一门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研 究对象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阐明免疫 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 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机制;运用免 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
免 疫(Immunity)
体细胞高频突变
在完成BCR(Ig)基因重排的基础上,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 官生发中心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方式主要是编码V区CDR部 位的基因发生碱基的点突变。非随机性,是抗原对多株高频突 变细胞的选择结果,使其表达的IgV区CDR与抗原表位的互补
性更优于原先分子,既抗体的亲和力常熟。
受体编辑
完成BCR(mIg)基因重排的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未被克隆清除, 而是发生RAG基因重新活化,导致轻链VJ再次重排,合成新的 轻链,使BCR获得新的特异性。
对自身组织成分的 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反应
免疫系统
一、骨髓(Bone Marrow)
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及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CD34+CD117+Lin-
(1)骨髓的结构
网状细胞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2)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及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8

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8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提呈

指细胞将抗原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 形式表达在在其表面,并被T细胞受体 (TCR)特异性识别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循溶酶体途径被处理和提呈,
该过程受MHC-II分子限制

MHC-I类分子参与提呈的抗原大多数是 在胞核和胞浆中内源性合成的蛋白质分
子(胞质溶胶提呈途径)

Tr细胞
抑制性调节CD4+或CD8+T细胞活化 与增殖 在免疫应答中収挥负调节作用

B淋巴细胞

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 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一、B细胞的分化发育
B细胞的分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抗原非依赖期和抗原依赖期 第一阶段収生在骨髓 骨髓中的pro-B细 胞丢失CD43,即转化为pre-B细胞,进 而収育为μ+的不成熟B细胞;进一步収 育为μ+δ +的成熟B细胞。 第二阶段収生在外周免疫器官 接受抗 原刺激后,B细胞可収生类型转换,最 终分化为浆细胞
抗原摄取

胞饮 、FcγR 、CR1
抗原加工处理
MHCⅠ类途径:
内源性抗原
降解
多肽
抗原肽转运体(transporter of antigen peptides,TAP)转移至内质网(ER)腔内
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细胞表面
(MHCI类途径)
MHC Ⅱ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降解
多肽
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
免疫细胞
温州医学院微免教研室 陈俊
免疫细胞泛指参与免疫反应或与免疫反
应有关的细胞 静止的免疫细胞经诱导活化后,分化为 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效应分子,执行 免疫功能 成熟的免疫细胞按其执行的免疫功能, 可分为两类: 适应性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Chapter3 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免疫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变应原:能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Chapter4 抗体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Chapter5 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并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是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

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调节、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Chapter6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有生物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小分子的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复杂的细胞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基因转录变化的过程。

Chapter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其编码基因及其分子表达的细胞种类均鉴定明确者,统称CD。

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Chapter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因子★MHC: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免疫学-免疫细胞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免疫学-免疫细胞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免疫学-免疫细胞与临床医学之关系回顾
免疫细胞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调节和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维护机体的正常功能。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主要有调节免疫应答、清除感染源、识别和杀伤异常细胞等功能。

在许多疾病中,T细胞的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

B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对体内产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生成起着关键作用。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病原体,从而促使其被免疫系统清除。

在临床医学中,检测和评估抗体水平可以帮助诊断某些感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然杀伤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直接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可以利用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除了以上细胞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细胞也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总之,免疫细胞在临床医学中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密切相关。

深入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免疫疾病治疗的效果,并为新的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pre-B细胞阶段, 重链、Iga和Igb、 由l5和VpreB组成的 替代轻链形成复合 物
代理轻链的结构
Nat.Rev. Immunol. 5:578-84, 2005
Pre-BCR借助代理轻链形成交联,通过抑制RAG-1和RAG-2 抑制重链继续重排。
Nat. Immunol. 11:14-20, 2010
重链和轻链重排正确的B细胞才能 存活。由于阅读框架错误或者假基 因的存在,少于1/3的B细胞能够在 基因重排后存活。
来自骨髓不成熟的B细胞迁移到外周,经过 T1(CD21lo,IgMhi)和T2((CD21hi,IgMhi)两个阶段的转变才 从不成熟的B细胞转变为成熟的Naïve B细胞,该过程需要 B细胞生长因子BAFF作用。
Marginal zone (MZ) B cells Follicular (FO) B cells
Marginal zone (MZ) B cells (IgMhi, CD21hi, IgDlow,
CD23low, CD45Rmed,CD5neg, and CD11bneg)
有些像B1细胞,针对来自血液的抗原反应,识别 多糖脂类抗原,诱导T不依赖的B细胞应答
与成熟B细胞不同,不成熟的B细胞表面交连后会 凋亡或者变得无反应性。
每天每只小鼠生成3.5x107个large pre-B细 胞,但是仅有1-2x107个B细胞在骨髓中生成,成 活的B细胞仅占pre-B细胞的一半。大量的不恰当 的基因重排和自身反应B细胞在骨髓中被清除掉 了。
如果骨髓中B细胞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产生的 BCR可以识别自身抗原,则这种BCR基因被删除,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重排,这种现象叫做受体修正 (Receptor editing)。
Follicular (FO) B cells(IgMmed, CD21med, IgDhi, CD23hi,
CD45Rhi,CD5neg, and CD11bneg)
诱导T细胞依赖的B细胞应答
B细胞各个阶段
B细胞的早期发育依赖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黏附分 子和B细胞生长因子)
B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发育
虽然对自身肽可以结合的T细胞在胸腺发 育阶段即被清除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身 蛋白都在胸腺表达,在周围器官中T细胞肯定 能遇到可以结合的自身抗原,但是却不被激 活,这和免疫耐受机制有关。
阳性选择只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有关, 而阴性选择与胸腺中的好几种细胞有关, 包括髓质上皮细胞和来自骨髓的树突状细 胞和巨噬细胞。
不同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处于胸腺的不同部位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阶段
双阳性细胞是如何受MHC分子的影响变为 单阳性的呢?
阳性选择时TCR结合的要么是MHC I类分子要么是 MHC II类分子结合的肽。如果是I类分子,则结合 受CD8分子帮助。若是II类分子,则结合受CD4分 子帮助。两种结合导致信号转导的强度不同,最 终转变成单阳性的细胞。
Nat Rev Immunol. 2006;6:107
不同阶段B细胞特征分子的表达
Immunity 26:703-12, 2007
这种小鼠的T细胞只识别MHCa递呈的抗原,而不识别 MHCb递呈的抗原
胸腺基质细胞提供阳性选择信号
MHC分子的选择决定细胞辅助受体的类型
TCR只识别MHCI类分子
TCR只识别MHCII类分子
发育中的胸腺细胞遭遇由胸腺基质细胞或 骨髓细胞递呈的抗原时,胸腺细胞凋亡。这 种选择称之为阴性选择。
成熟的T细胞在外周遭遇抗原时,细胞活 化。
Nat. Rev. Immunol. 9, 833-844 (2009)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导致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
Annu. Rev. Immunol. 2003. 21:139
Treg处于中高亲合力
Nature Immunology 2005; 6:327
重点: B细胞和T细胞发育过程的异同
各种B细胞亚群的性质
小鼠祖细胞进入胸腺到T细胞离开胸腺大约要花3周时间。
Nat Rev Immun 2008; 8:9
b链的重排发生在 双阴性阶段
a链的重排发生在 双阳性阶段
abT细胞发育的 重要特征分子
T细胞发育过程总结
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刚成年的小鼠的胸腺有1-2 x 108胸腺 细胞,每天产生5 x 107新胸腺细胞,但是 只有1-2 x 106细胞(大约3%)离开胸腺 成为成熟T细胞,约98%的胸腺细胞在胸腺 中凋亡了。
• 骨髓中Ly6D−CCR9+Flt3+ 的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 • 进入胸腺的ETP具有T、NK 、髓系细胞多种潜能。 • 往T细胞发育需具备受体 Notch。
Immunol Rev 238:12-22, 2010
胸腺细胞不同分化阶段
缺乏成熟T细胞 少量gdT细胞 的表面分子, 移到外周组 TCR还未重排 织,大量前
Nat Rev Immunol. 2006;6:107
不同阶段的B细胞具有不同的Ig重排和膜Ig表达
经耐受选 择后移到 周围淋巴 器官
Naïve B细胞
与B细胞早期发育有关的重要蛋白
RAG: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TdT: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定向祖细胞 — 有一定但是有限的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 前体细胞— 向终末端细胞分化
终末分化细胞
血细胞的分化
HSC(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CLP (common lymphoid progenitor)
CMP (common myeloid progenitor)
内容: 一、B淋巴细胞的发育 二、T淋巴细胞的发育
B细胞亚群分布
Science 2000;290:8 2008; 8:9
决定胸腺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的亲合力假说 (avidity hypothesis)
阳性选择导致TCR的表达量增加,对自身抗原的结合力增加
细胞因子影响造血细胞分化
abT细胞
在阳性选 择过程中 死亡
经过阴 性选择
不同发育阶段的胸腺细胞处于胸腺的不同部位
LMPP:lymphoid primed multipotent progenitor ETP:early T-cell precursors CCR9:CCchemokine receptor 9 ISP:immature single positive
外周B细胞需要在次级淋巴器官的滤泡中生存。
每天小鼠新生成的B细胞大约为总B细胞库的5-10%。 B细胞库的细胞数量是基本恒定的。
B细胞的选择
B细胞在骨髓中是否有抗原特 异的阳性选择还不清楚
B细胞在骨髓中的阴性选择
如果骨髓中不成熟B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 表达的自身抗原反应,那么细胞会发生凋亡 或者变得没有反应性。
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由单一 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的细胞集落
髓系细胞具有特征转录因子的表达
Oncogene (2002) 21, 3295
淋巴细胞具有特征转录因子的表达
Oncogene (2002) 21, 3295
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表达特征的表面标志
haematopoietic multipotential progenitor (MPP) lymphoid-primed multipotential progenitor (LMPP) Early T cell precusor (ETP)
一、B淋巴细胞的发育
Mature peripheral naive B cell subset
B1 B cell
B1a(非骨髓产生, CD5hi IgM hi CD11blow) B1b(骨髓产生, CD5neg,IgM hi,CD11blow )
天然免疫 T细胞非依赖抗原 粘膜免疫
B2 B cells
为什么TCR与自身肽/自身MHC复合物的识 别会导致两个结果,即阳性选择使胸腺细 胞进一步成熟而阴性选择使细胞死亡?
能发生阳性和阴性选择必须 有两个前题。
第一,阳性选择出来的细胞 一定比阴性选择多。
第二,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的结果必须显示不同的信号。
决定胸腺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的亲合力假说 (avidity hypothesis)
细胞凋亡主要是由于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 失败
胸腺细胞经过阳性选择和 阴性选择才能成熟
阳性选择失败的细胞仅停 留在双阳性阶段,3-4天 之后在胸腺中死亡。
abT细胞通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骨髓不是T细胞阳性选择的场所
T细胞是在胸腺中进行阳性选择的
基因型为MHCaxb的无胸腺的小鼠
将MHCa的胸腺基质移植到这些小鼠中,除了胸腺基质, 这些小鼠的细胞都带有MHCa和MHCb基因型。
免疫细胞的生成
免疫细胞:早期的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粒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
时间:接触外来抗原之前
地点: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进行
细胞的分化:
全能干细胞 — 可以自我更新,分化方向未定
(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 可以自我更新,分化方向已定
(造血干细胞、肝脏干细胞)
T细胞各个阶段
• T细胞也来自骨髓干细胞,不过T细胞不是在骨髓而是在胸腺中发 生基因重排并分化成熟的。胸腺中不成熟的T细胞称为胸腺细胞。
胸腺小叶的结构
胸腺皮质含不成熟的胸腺细胞,胸腺髓质含成熟的胸腺细胞。
上皮细胞组成的胸腺基质为胸腺细胞发育提供了微环境
T细胞的祖细胞来自骨髓,在胸腺中进一步发育
受体修正的实验证明
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发 生轻链的受体修正
轻链的受体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