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刊文谈大部制改革

合集下载

大部制_难以承受之重

大部制_难以承受之重

际贸易谈判中形成出口和进口的连结 不是多余的。有人预言,“大部制改革
效应。大运输的设想与此同理。航空、 将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确
铁路、公路、水运等具有明显的竞争和 立部委运行机制”,这一新体制将带来
替代关系,竞争不仅涉及市场、客户, 更多的变化,其中包括强化监督和权
而且争夺国家有限资源的投入。组建 力制约。其实,决策、执行、监督不论怎
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 责,目前还是由政府部门包揽。如果大
突出了“以人为本”和对民生的高度关 部制改革的目标是精兵减政、理顺关
注。在“新民生”路线下,政府职能转变 系、提高效能,那国际经验表明,分散
的核心是“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 化的公共治理结构越发达,大部制就
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越能够成功。否则,大部制同样会运转
念和“新民生”路线的旗帜或标志。我国 式,但都对机构设置产生决定性影响。
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职能转 弥补政府“缺位”,当前的重点是强化
变的过程。随着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需要工作重
经济建设的转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 心和资源投入上的倾斜,因而首先是
长期放在经济领域:“从计划调节到市 职能转变的问题。否则,即使建立一个
和计委职能整合基础上成立商务部, 的运行机制问题。国际经验表明,有限
可以说是大部制的一个早期尝试,其 政府和决策、执行职能的适度分离,是
积极意义表现在几个方面:内经贸和 大部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我国
外经贸管理机构统一,为统筹综合内 多数政府部门决策和执行职能混合,
外发展状况,制定统一的经贸战略和 部长既抓政策又对执行管理和政策效
大部制的 “不能”表现在哪些方 应在部门之外,不仅是政府专门监督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

大部制改革-----之部门职能交叉内容提要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职能交叉之现象两个典型:1、对食品的监督管理2、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职能交叉的两面性:1、积极2、消极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如何避免?职能分解必须建立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不能过分强调需分清所有的职能。

出现职能交叉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职能的法定化是源头治理职能交叉问题的良策。

大部制改革实行机构和职能的整合,是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能法定化具体实施关键词:大部制、改革、职能交叉引文:写作意图:就大部制改革中部门交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选题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部制改革及相关知识,促进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选题的意义:大部制改革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写作范围:大部制改革,主要是其中的部门职能交叉。

正文“大部门体制”的提法源于党的十七大报告。

报告称,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半月谈》杂志称,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大部制的概念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推行的意义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大部门改革中的职能交叉现象目前我国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不分现象突出,监督流于形式,使决策部门普遍受到执行利益的干扰,导致问责更困难,国家利益部门化。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人员分流难:大部制下,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也减少,必定要有 一部分人为此而“牺牲”官位。机构精简和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分 流人员是历次机构改革最为头疼的事。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 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 社会稳定。以1998年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为鉴,基本办法有四种,即带职 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和优化结构。
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 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中,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 权力约束机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 产生的腐败问题,成为影响改革的一大关键因素。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 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 以抑制。但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 的部门利益。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相当于过去一 个副总理的职权,就会“尾大不掉”,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而如 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和运行机制,是最为关键之举。
政职能错位和交叉给经济带来了副作用,研究表明,1999年至2005年间 我国行政成本对经济增长作用达到负的1.73%。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调整后的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 隶属关系调整
名称
构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发改委(部制不变) 员会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 国家国防科技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的分流方式。 从机构改革的历史来看,大部制的组织架构设想并非是机制上的创
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国家经委这样的大部委设立;“文革”中将 政府的数十个部归并为几个大组,或者以“口”划权,比如农林口、工交 口等;2003年国家设立商务部,是将原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以及原国 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整合组建之举,可以视作大部制的“热 身”。

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_李强

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_李强

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李强高全喜任剑涛毛寿龙王长江内容提要中共中央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5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6之后,在七届人大通过了大部制改革的方案。

对于大部制,舆论界与学术界已有不少讨论,但大家对二中全会的5意见6关注似乎较少。

事实上,二中全会的5意见6勾勒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行政改革的蓝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中全会5意见6提出的改革目标与举措,分析中国政治与行政改革面临的任务与困难,思考今后改革的路径,我们组织了学术界对政治与行政改革有研究的几位学者做了笔谈。

笔谈的主题是/大部制之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0。

讨论了大部制改革方案本身未尽之言,围绕二中全会的5意见6集中讨论今后十几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改革的任务、二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与措施、改革应该涉及的其他方面、改革可能遭遇的困难等。

关键词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5意见6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精神高全喜:我先来谈谈自己对于5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6这个文件的初步认识和文本解读,做一个逻辑上的结构分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出台这个文件,不是偶然的,是有深意的,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诸多问题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政制回应。

这个文件值得重视,值得认真解读,我们不仅要看它字面上的东西,而且还要看它文字背后的东西。

结合上述背景,大体说来,我觉得这个文件在逻辑上包括三层内容。

第一层,文件在第一部分首先就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0,文辞中使用了/关键时期0、/势在必行0等词语,并具体指出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表述如果放在一个宏观的中国社会政治背景来看的话,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我认为,这个第一层逻辑,是近些年来党对于自身执政能力以及合法性危机的一种深切的自觉,类似这样的表述我们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人大的政府报告中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为什么要深化改革,为什么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视为党领导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其出发点就是共产党的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对问题解决的构想。

答:大部制也称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一)进行大部制改革意义重大,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体制。

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

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实行大部制,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共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第二: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

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

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医院大部制改革更有利于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医院大部制改革更有利于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医院大部制改革更有利于医院持续快速发展丁志国【摘要】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医院服务及其发展也有明显成效,但同样也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针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医院大部制也进行了改革,使得越来越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所触及的体制结构机制改革表明,全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推进医院大部制改革对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医院持续快速发展有很大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5)005【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医院改革;大部制改革;持续发展【作者】丁志国【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医疗业务部,江苏扬州225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就包括了推进医院大部制改革。

为解决我国体制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职能条块分割碎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问题,医院内部大部制改革可加快医院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大多数群众深刻切身体会到的;二是医疗服务不到位,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服务都无法令人满意。

这就是医院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互相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也是深层次矛盾,如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的体现[1]。

针对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对医院体制进行深化改革。

在改革问题上结合相关部门现状,进行改革目标的定位与改革政策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基本原则[2]。

当今医院体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医院与政府之间职能交错,医院工作效率不高,医院与政府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由于政府对医院的所有资产持拥有权,所以政府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直接干预,严重束缚了医院自身的有利发展[3],所以,医院的经营理念、经营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将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很好的融合。

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

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

大的管理机构, 直接导致高校行政开支巨大。 以 分权方向。
校级机关 500 人为基数, 年平均工资 3 万元为基
(一) 加快行政职能转变, 强化管理机构的
准, 一所大学每年就要支出 1500 万元 。 实际上 服务功能

恐怕要远远高出这个数目 。 ⑨由此引发的推诿扯
职能转变是 “大部制” 改革的核心使命。 范
一、 高校 “大部制” 改革的渊源与内涵
大学已从中世纪欧洲的学者行会组织, 成 长为 “社会的轴心机构”, 不断社会化使专门的 行政系统分化出来, 大学出现了科层化特征, 形成了特有的异质结构②。 对正在探索现代大学
制度的我国高校而言, 如何构建学校内部组织体 系、 协调好权力关系成为重要课题。 高校管理机 构 “大部制” 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23
60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术本位的要求。
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的今天, 国务院组成部门仅
(二)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 27 个。 高校 “大部制 ” 改 革 不 仅 是 机 构 、 人 员
权, 即实施管理机构 “大部制” 改革, 将部分权
第二, “大部制” 与精简效能要求内在一致。 力下放到基层和学术系统, 从而约制行政力量扩
精简效能是组织设计的目标。 精简是指保障正常 张, 使行政权力让位于学术权力并服务于学术。
开展工作的前提下, 高校所设立的管理机构应尽 因此, 此项改革适应了向学术系统分权以复归学
相对集权的管理方式和设置同教育行政机关 的调整, 其本身也是简政放权的过程, 即向基层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指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的重大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这一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国有经济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下面将从大部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大部制改革背景。

我国国有企业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来运作。

这种体制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国企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改革国有企业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大部制改革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是为国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包括:促进国有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真正做到市场为导向;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降低其负债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大对国企的法治监管力度,防止腐败、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再次,大部制改革的成效。

大部制改革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大部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大部制改革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开始注重市场导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部制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大部制改革还推动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源效益。

此外,大部制改革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首先,大部制改革推动了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通过资产收益权和产权流转,实现了资本的高效运作。

其次,大部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将决策权限下放到企业一线,加强了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降低了决策层面的风险。

再次,大部制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大部制改革中外对比讲稿(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因此,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从大部制的视角,对中外政府机构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特点并借鉴其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了巨大影响,这提升了西方各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视程度。

而政府能力是一国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政府如何有效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

2.国内政治压力加大纵观西方各国的大部制改革,无不是在国内经济、社会陷入困境时进行,这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当旧的体制不能很好的管理社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时,就革除它。

3.政府机构弊病显现在西方国家行政机构调整过程中,往往在编制中增添许多新的机构和人员难以适应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大化,但这使西方政府的工作重复、混乱,浪费、权力和管辖权的冲突现象严重,政府机构之间矛盾重重,出现了行政管理混乱的现象。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西方国家的大部制改革就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方法步骤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涉及面广,各国在推行过程中都十分慎重,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推动改革,以充分发挥大部制对改进政府管理的积极作用。

1、注重整合,加强协调在促进部门之间协调方面,各国采取的办法有:通过总统和总理完成部门问的协调;通过减少副首相等副职数量、提高部分部长的地位来实现;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协调。

随着部门数量的减少和职能的扩大,各个大部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行政资源和权力系统,容易造成各个大部之间的协调难题,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整体性。

2、体制支撑,配套改革为了推行大部制,各国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主要有:设置各种执行机构,大部具有功能综合性、设置稳定性的优点,直属机构具有运作灵活性的优点,可以呼应社会变迁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大部相配套。

大部门制

大部门制

大部门体制,又称大部门制、大部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大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设置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小部门而言的,通常管理职能较宽,业务管理范围较广,对一项政府事务或几项相近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学习领会这一新的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地实行大部门体制,对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确保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有着重要意义。

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必要性大部门体制,又称大部门制、大部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大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设置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小部门而言的,通常管理职能较宽,业务管理范围较广,对一项政府事务或几项相近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所以,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关键,在于实现职能有机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5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有了重大转变,机构编制得以精简,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大体上与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相适应。

但是,政府体制改革并没有到位,而且随着改革和发展,政府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突出,例如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成为影响政府效能的体制因素,不仅造成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加大了行政成本, 影响了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因此,对一些相近职能或融合性强的职能进行整合,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有助于从体制上理顺部门间关系,使政府运行更加顺畅,提高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能力。

《求是》文章

《求是》文章

《求是》文章——大部制改革: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刊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署名文章:《大部制改革: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全文如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作为这一改革的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探索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创新行政管理理念,转变职能,有力保障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在改革实践中,我们从基础抓起,坚持在“六个注重”上狠下功夫。

注重科学优化机构设置。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整合优化内设机构。

将过去由十几个部门分管的行业,综合设置为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4个管理大司局,推进管理职能的有机整合。

根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设置主要负责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军民结合、信息化推进等机构。

兼顾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管理和安全保障的现实需要,设置主要负责通信发展、电信管理、通信保障、信息安全协调等机构。

注重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认真履行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以及指导行业发展的职责。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信业转型发展等战略举措,狠抓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攻克“三网融合”、淘汰落后产能等难点。

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创新。

坚持把转变职能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微观干预,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注重增强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全局性。

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的新途径,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管理,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支持受惠面广和公益性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健全行业服务体系。

注重健全协调配合机制。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加强重大问题会商和沟通。

充分利用跨部门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一批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衔接配套。

中国大部制改革简史及发展方向初探

中国大部制改革简史及发展方向初探

从改革历史初探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一,. 大部制的含义及其特点(一)含义:大部制(Large department system)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二)特点: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中国大部制改革历史发展概述(一)简述: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应对社会各种复杂的局面与挑战,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到2013年(12届全国人大),共进行7次大部门体制改革。

从最初的100个部门,精简、整合为现在拟设置的25个部门。

(二)各阶段中国大部门体制改革1.1982年改革核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内容: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2.1988年改革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内容: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

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

3.1993年改革核心: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内容: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中革。

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在谈及政府职能转变之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部制。

根据网上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下资料。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及大部制。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表明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于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也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大部门体制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大部门体系是一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

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一种政府治理模式。

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机制再造的统一。

也就是说,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那么,什么是政府职能转变呢?直白的来说,就是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所谓发展型政府,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主要方式,以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的政府模式。

在我国,由于政府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种政府行为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长。

2003年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里程碑,人均GDP跨上了1000美元的重要台阶。

大部制,准备好了吗?

大部制,准备好了吗?

作为两 市 第一
大权 重 股 ,
中国石 油 左
右股 指的作用将更 加显 现 ,
已 经 失真 的指数将更 为失真。
中石 油 上 涨 5 % 将
使 上证 综指上 涨百点 。 一
个企 业 一 、
个行业 的作用如 此 之 大 .
说 明市场畸轻
畸重 到 了怎 样 的程 度 。
中石 油有大部分股 份不 流通 ,
的 口水之 中 ,
在大盘下挫 、
财 富缩水后 .
矛盾爆发 ,
人 们急于 寻 找一
只替罪羊 .
中石 油 成 为了现 成 的 目标 。
中石 油 成 为双 面 利 斧 .
其垄断溢价意 味着社会效
益 的损失 ,
股 价高企 意 味着对人 民币的大肆 圈占 .
股 价 畸高畸低意味着资金
效率 的损 耗 。 中石 油暴 露 的问题 是 中国 资本市 场 乃 至 中国经 济结 构 中的积 弊 ,
源 法 》 要 求有一 个执 法主体 为能源 ,
部 的建立 提 供 了由头 。
国家行政学院汪 玉 凯教授 判断 .
大部制思 维 将 是 行政 机构 改革 以后
的方 向 .
明年是 否 会矛盾比较 突出的 、
目前相 对 条 件 比 较 成 熟 的社 会 公 众
关 注 度 比较 高 的一 些 领域 首先实行
有机 统 一

的大部 门体 制
了。
以大
部制为取 向的行政体 制 改革 中央早
就 开 始酝 酿 了。 中国社 会 科 学 院欧 洲 研 究 所 研
究 员董礼 胜认 为 目前管理 部 门分 散 ,
的现 象依 然 存 在 比 如 交 通 部 在 董 ,

机构改革: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

机构改革: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

机构改革: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利益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正式披露。

以”大部制”为关键词的机构改革,既是执政党提出的2010年”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更是利益日渐分殊的中国社会寻求更佳状态的”政治表达机制”与”行政执行机制”的先遣队。

建国以来大的机构改革,前29年有四次,后30年有五次。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立在个体权利基础上的社会自我发育,是政府权力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基本动因。

这一过程既是政府与市场的重新定位,也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彼此再调适。

关于这次改革,目前已经达成一些基本共识: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政府的基本定位;政府权力应进一步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部委之间既”职责交叉”又”权责脱节”的低效状况必须得到改变等等。

中国的改革已在超越”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执政党的论述里,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的一环。

值得期许的是,以”大部制”为突破口,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也将是中国政改取得实质进展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展开的这次上层建筑”攻坚战”,为什么选择”大部制”作为改革突破口?改革过程将遇到哪些难点?本轮改革与政改将如何深层关联?本周,本报特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杨凤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167期。

为什么是”大部制”?:两会期间,政府机构改革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大部制”成为本轮改革的突破口?丁宁宁:首先应当区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务院机构改革”。

前者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政府行政系统的改革,中央给出的时间是2020年。

后者仅指国务院部门的机构设置,是这次人大期间必须确定下来的事情。

改革总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论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论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原则

要 求。这 里讲 的法包括法律 、法规 、文件 等改革 辅相成 的, 改革、发展 以稳定为前提条件 ,没有 相 关的规 范性文件。 改革应在宪法框 架下进 行, 稳定 的社会环境 ,改革 、发展不可 能取 得成 功, 遵 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 民政 社会 稳 定又 为 改革 、发 展 创造 良好 的环境 。 总 府 组织法等相关法律 ,同时应遵循近年 来 中共 中 之,笔者认为 ,不宜在大部制 改革进程 中,一次
二、因地制宜,突 出特 点
方政 府 的机构 改革提 出了指导性 意见 ,指 出了改 地 区之 间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发展也不平衡 。地 革的重点领 域 ,该意见 同时从职 能转 变、优 化结 方政 府在 设 计大 部 制 改革 方 案 的时候 ,省 级政 构 、强化责任、编制管理等方面对地方政府机构 府可 以与 中央政府大部制 同构对应 ,便 于衔接 沟 改革提 出了具体要求,地方政府 改革应 当遵循。 通 ,但 省级 以下政府应根据 自身面 临的改革环境
务 院组成 部 门设置2 7 个,至此我 国大部 制 改革正 以下 原 则:
式起步 。新 一轮地方政 府机构 改革 ,即地 方政府
注: 本文系科技部 国家软科学项 目 “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研究 ( 项目 编号:2 0 1 0 G XS I B 0 2 5 )” 4 21 0 0 q北京市财政 专项—— 公共事 业管理新 专业建设 ( 项 目编号 :P XM2 0 1 2 01 0 0 1 0 9 )的部 分研 究

— —
成果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2 9
作 者 简介 : 杨兴坤 ( 1 9 7 5 一 ), 男,重庆开县人 ,管理 学博士 ,北京建筑工程 学院经济 与管理 工程学院讲 师。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

大部制改革的简述1、大部制改革的主要背景。

(1)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我国长期留存下来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是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主要原因。

从官本位过度到权力本位,所谓“学而优则士”,人们追求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人员分流触及到了部门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再加上中国传统人情观念的影响,使得改革阻力巨大。

各地方机构的部门设置,人员编制还要繁杂,这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机构职能上,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相互扯皮。

机构之间互相扯皮,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大顽症。

“三不管”事件层出不穷,“三不管”地带众多,往往是有利益一起插手,无利益谁也不管。

行事要牵扯到各个相关部门,难以提高效率。

因此,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要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不断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明确和强化责任的途径及方法。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2、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公共管理思想指导下的西方政府改革实践主要有三种类型;以英美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的改革、以德法为代表的渐进主义改革和以意大利希腊为代表的争取行政合法性或强制性制度化的改革,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改革,都穿插着对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对我们当前的地方政府机构的大部制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机构设置方面。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新公共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公共部门精简,主要目的是寻求更少的政府开支,它的方法就是目标直率,假设政府有极大地浪费因此必须削减。

正如波利特所说,大多数评论者都偏好专门化的、经受的、扁平的、资质的组织形式,而不是规模庞大的、多功能的等级官僚制组织。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行政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其中,大部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体制改革措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本文将通过对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分析,探讨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在过去,我国的政府部门繁多,职能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而大部制改革方案通过整合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使得政府职能更加明确,工作流程更加简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能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

在过去,我国的政府部门繁多,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而大部制改革方案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减少机构数量,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节约财政资金,还能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再次,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使得政府职能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还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使得政府职能更加集中和专业化,从而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监管,还能加强对政府自身的监管,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推动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能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加强政府监管能力以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

“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

“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

“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作者:周志忍来源:《中国报道》2008年第03期职能转变是中央新施政理念和“新民生”路线的旗帜或标志,也是“大部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核心。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孕育了一些国人跟风追时髦的风尚,对待政府管理领域似乎也未能例外。

在以产值论英雄的年代,自上而下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形成所谓的“压力型体制”,它所对应的则是“表现型政治”:自下而上响应上级指令,层层加码、层层拔高,表现出大轰大嗡的一些特征。

目前有关“大部制”的热论似乎呈现出类似苗头:不恰当的定位、无根据的演绎、不切实际的希冀,人们正在赋予大部制难以承受之重。

科学发展观意味着施政理念和价值目标的转变,它的贯彻落实则需要行事方式的转变,从“表现型政治”转变为“务实型政治”。

务实的标志之一,就是要以平常心看待大部制。

局部何以代表整体?翻开媒体,可以看到对大部制的种种评论:“中国政府将对自己庞大的行政体系进行改革,这一次的行动代号是‘大部制’”;“以大部制为代表的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大部制’构想被普遍认为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新起点、新突破口”:“大部制改革引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推行大部制着手,布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部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该如何定位?我们需要重温一下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论述。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点或重点领域,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四个方面。

报告中有关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也可以大致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明显属于“职能转变”的范畴: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主要着眼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涉及面比较广,既包括“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又包括“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而“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提高效能”略微复杂一些,既涉及到诸如“推行电子政务”、“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管理运作和技术层面的改革措施,同时又是职能转变、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等改革所追求的最终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是刊文谈大部制改革:对权力过分集中的适当分设
2013年01月03日来源:东方早报
- 对职能相近的合并
- 对职责相互扯皮的调整
- 对权力过分集中的适当分设
早报讯今年第一期《求是》杂志刊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李建华的署名文章指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调整;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

这篇题为《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文章回顾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以及十八大
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并建议从八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推进。

八个建议
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为此,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健全现代市
场体系,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是行政权力高效运行的基础。

在科学划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调整;对职能范围过宽、权力过分集中的机构进行适当分设,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

推进行政层级改革
科学的行政层级是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前提。

一要优化行政层级,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

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合理界定省以下不同层级地方政府职能与权责关系,健全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权责统一的财税体制。

二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要适应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
变及城镇化发展等对行政区划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行政区划的战略研究,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合理配置行政资源。

三要深化乡镇体制改革。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一要推进政务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要完善政务
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

要稳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公开行政职权依据,公开权力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真
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平公正、监督及时有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要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加快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效能政府。

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和程序,强化行政责任。

三要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加快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精干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减少领导职数。

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要不断优化行政程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行政流程,使行政管理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要遵循“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方针,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要完善法律制度尤其是行政法制体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
执法违法等现象。

要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依法科学规范行政运行和行政行为,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靠制度管人。

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一要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

要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确保行政权力行使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

二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行政权力。

三要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坚决查处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等腐败案件。

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严格防控廉政风险,做到干部清政、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