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超重与失重

合集下载

超重与失重概述课件

超重与失重概述课件

超重与失重的应用实例
航天器
在航天器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这使得在太空中进行实验和生产成为可能。
电梯
在电梯启动和停止时,乘客会感受到超重和失重现象,这是由于电梯的加速度变 化所引起的。
03
超重与失重的实验验证
实验目的
验证超重与失重的现 象及产生条件。
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 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 解。
总结词
超重与失重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只是改变了物体所受重力的表现情势。
详细描述
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超重或失重而产生改变。超重与失重只是改变了物体所受重力的表现情势,即物 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
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总结词
超重状态下,物体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 ;失重状态下,物体减速下落或加速上 升。
两种状态。
物理现象
超重表现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大于重力,失重表现为物体 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重力。
产生原因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重力方向 的关系决定的。
实例分析
电梯升降、蹦床、过山车等运 动过程中都存在超重和失重现
象。
超重与失重的未来发展
理论深化
应用拓展
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超重和失重的理 论将不断深化和完善,为解决实际问题提 供更精确的指点。
失重的定义
总结词
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详细描述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加速降落或减速上升时,会受到一个向 下的力,这个力小于重力,导致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减小, 即为失重状态。
超重与失重的物理意义
总结词
超重与失重是物体在加速度方向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现,是牛顿第二定律在重力场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要点透析!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要点透析!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要点透析!一、超重和失重的定义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

注:FN=Mg+Ma2.失重:物体在支架上的压力(或吊绳上的张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注意:此时有fn=mg-ma二、超重和失重发生的条件1.发生超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也就是说,无论物体朝哪个方向移动,只要物体具有向上加速度,物体都处于超重状态。

2.发生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也就是说,无论物体朝哪个方向运动,只要物体向下加速,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3.拓展:不仅当物体在垂直方向上以加速度或减速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物体才处于超重状态。

事实上,当物体移动时,只要加速度有一个向上的分量,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同样,只要加速度有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仅仅是一种表象。

所谓超重和失重,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增大或减小,是视重的改变而实际重量(实重)并不变。

三、超重和失重的扩展分析1.对超重的理解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的向上加速度为a,局部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被认为是-Mg=ma,那么f被认为是=Mg+ma。

其中f视即视重,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实际压力或对悬挂物的实际拉力的大小。

可以看出,当超重时,表观重量等于实际重量加上Ma,多余部分可以理解为导致物体产生向上加速度。

同时,也可以看出超重物体的重力没有改变。

2.对失重的理解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的向下加速度为a,局部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被视为=ma,那么F被视为=Mg-ma。

由此可以看出,失重时视重等于实重减去ma,失去的部分可理解为使物体产生了向下的加速度,同时可看出,失重的物体所受重力也没变。

注:所谓完全失重是指表观重量等于零的现象,也就是说,当a=g时,可以用上述公式代入f视=mg-ma=mg-mg=0当物体的组件A不被视为向上组件或向下组件的向下组件,但物体的组件A不被视为向下组件时:(1)超重时:f视=mg+ma上,视重等于实重加上ma上,视重比实重超出了ma上。

4.6超重和失重(知识解读)

4.6超重和失重(知识解读)

4.6超重和失重(知识解读)(解析版)•知识点1 超重与失重的概念、特点和判断•知识点2 根据超重或失重图像或状态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 •作业 巩固训练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典例11】匹克球是一种用球拍击球的运动,它是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混合运动.近年来匹克球在我国部分地区逐渐成为“新晋网红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空中飞行时,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B.球撞击球拍时,球拍对球的力大于球对球拍的力C.球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球在空中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答案】D【详解】A.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作用,而不受推力,故A错误;B.球撞击球拍时,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拍对球的力等于球对球拍的力,故B错误;C.球的惯性由质量决定,则球的速度越大,惯性依然不变,故C错误;D.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则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12】(多选)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0t 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䈝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至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则()A.1t时刻小球速度最大B.2t时刻小球速度最大C.2t至3t时间内,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3t至4t时间内,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CD【详解】A.小球落到弹簧表面后,开始压缩弹簧,此后弹簧的弹力开始增大,小球受t时刻到的合力减小,但方向仍然向下;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合力为零,速度达最大,故1小球速度没有达到最大,故A错误;B.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合力为零,速度达最大,之后弹力继续增大,弹力大于重力,小球t时刻弹力最大,小球速度为0,故B 向下做减速运动,最低点时弹力最大,由图可知2错误;C.2t至3t这段时间内,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小球向上做减速运动,故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3t至4t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弹力为0,说明小球离开弹簧,只受重力作用,具有向下的加速度g,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

《超重与失重》 讲义

《超重与失重》 讲义

《超重与失重》讲义一、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如果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且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g 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失重。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体重秤上。

当人静止时,体重秤的示数等于人的重力。

当人加速上升时,体重秤的示数会大于人的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当人加速下降时,体重秤的示数会小于人的重力,这就是失重现象;当人自由落体时,体重秤的示数为零,这就是完全失重现象。

二、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超重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例如,当电梯加速上升时,人站在电梯里会感到脚下的支持力变大,体重秤的示数增加,这就是超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g = ma,其中 F 是支持力,m 是人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a 是加速度。

因为 a向上,所以 F 大于 mg,即支持力大于重力,产生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比如,当电梯加速下降时,人会感觉脚下的支持力变小,体重秤的示数减小,这就是失重现象。

此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F = ma,因为 a 向下,所以 F小于 mg,即支持力小于重力,产生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且方向竖直向下。

在太空中的航天器中,宇航员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因为航天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此时宇航员对航天器的压力为零。

三、超重与失重的本质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改变。

重力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由于加速度的存在,使得物体的视重(即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改变。

4.6超重和失重

4.6超重和失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没有变化的。 重力G依然为mg,那么变化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变 化呢?
二、超重和失重的解释
站在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梯 里时,人受到重力和台称对人的支持力的 关系有:
N G ma 0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N G
3、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 物体所受的重力
4、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或者悬挂物压力或者拉力为零
完全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为零,这种情况是失重现象中的极限。称为完全失重。
环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里用秤是称不出任何物体的重力 的。那说明宇宙飞船内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内的 空间是一完全失重的空间。
五、小结
1、超重和失重发生在:物体在竖直方向产生加速度。
2、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力)大于 物体所受的重力
以向上为正方向,当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 度时,即加速上升或者减速下降时:
N G ma 0 (a 0)
N G 超重
二、超重和失重的解释
以向上为正方向,当电梯具有向下的 加速度时,即加速下降或者减速上升时:
N G ma 0 a 0
N G 失重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 发生超重现象,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发生失重现象。
第六节 超重和失重
学习目标
1、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理解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 3、知道超重和失重并不是重力的增大和减小 4、知道完全失重现象
一、超重和失重
乘坐电梯时,电梯里站满了人,你还想挤一 挤坐这一趟电梯,刚跨进去,警报就响起来了, 于是听到电梯里有人说:超重了。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6超重和失重(共20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6超重和失重(共20张PPT)

超重与失重
超重与失重
3.(多选)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 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 在木偶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6N, 下面正确的有( ) 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m/s2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m/s2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m/s2
浮力消失了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重力引起的现象将消失,如 浮力、液体的加强、摆钟停摆、天平无法使用
超重与失重
例1.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受 到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飞船减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C.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 自身重力 D.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处 于失重状态
超重与失重
素养培优
课后巩固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
4.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 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当电 梯从静止起加速上升,然后又匀 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 时,传感器上的显示屏上显示出 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g=10m/s2),回答问题 (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电梯 在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 是否变化? (2)求出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的 最大加速度分别是多大?
第4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6节 超重与失重
超重与失重
测重力
测得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力加速度g,根 据公式G=mg得到重力
超重与失重
测重力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F=G
a=g
超重与失重
超重与失重
物体静止 物体加速上升 物体减速下降 加速度为零 加速度向上 加速度向下

超重和失重_说课稿

超重和失重_说课稿

4.6 超重和失重大家好,我是xxx,来自***,我说课的题目《超重和失重》,选自粤教版必修一4.6节,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课时:1一、教学内容分析超重和失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特点:1、内容较抽象,注重理论推导2、突出学生自主探究3、重点: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二、学情分析:1、已学:牛顿三定律,受力分析,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认知特点:(1)、通过引导学生能使用牛顿定律,自己推导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2)、学生较难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超重和失重的实际问题3、难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超重和失重的问题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三位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什么是完全失重现象(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验科学探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探究2、讲授法:言语应形象生动富启发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领会建立物理模型思想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体验手掌托着书,手上下移动,体会书对手掌的压力跟静止时是否相同,通过有趣实验,引入新课2、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播放动画观察:站在体重计上,下蹲和站起过程中,体重计的读数有何变化引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介绍视重和实重,此时可强调指出物体重力不变3、提出问题:物体重力不变,为什么体重计示数变化4、分组实验,探索研究(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弹簧秤下挂钩码,上下移动比较重力和拉力的大小,展示实验记录表格来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步骤(2)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结合数据引导学生受力分析,学生得出结论5、学生分析数据后,老师通过动画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受力分析得出超重和失重的解析6、超重失重解析时注意结合例子讲解,超失重实质是:压力大于或小于重力超失重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加速度这是本节课重点,理论分析不难,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索小组分析,老师引导,学生能较好理解7、知识运用:可让学生解析体重计上人下蹲和站起原理,进一步理解超失重原因8、完全失重现象①观察实验:弹簧秤挂着钩码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示数,引出完全失重概念②强调产生条件: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③学生分析:侧面打孔的饮料瓶做自由落体不滴水,巩固知识9、规律运用选取一例题讲解: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超重和失重的问题,这是本节课难点,注重由受力分析结合牛顿定律进行突破,例题讲解结合动画进行分步分析突破难点10、小结和布置作业小结可理清本节思路,作业为课后练习第1和5题。

超重和失重课件

超重和失重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超重和失重可能会影响人的认知 能力和注意力
超重和失重可能会影响人的睡眠 质量和身体健康
安全防护措施
佩戴安全带:在 超重或失重状态 下,安全带可以 保护乘客的安全。
座椅设计:座椅 应设计成符合人 体工程学的形状, 以减少乘客在超 重或失重状态下 的不适感。
训练和适应:通 过训练和适应, 乘客可以逐渐适 应超重或失重状 态,减少不适感。
科学实验领域
超重和失重实验:研究重力对 物体运动的影响
太空实验:利用超重和失重环 境进行科学研究
医学实验:利用超重和失重环 境研究人体生理反应
材料科学实验:利用超重和失 重环境研究材料性能
其他领域
航天领域:火箭发射、太空旅行等 航空领域:飞机起飞、降落等 航海领域:潜水艇下沉、浮出水面等 建筑领域:高层建筑、桥梁等结构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超重和失重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超重现象 失重现象 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定义超重:物体所受重力大 于支持力的状态
失重:物体所受重力小 于支持力的状态
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 力为零的状态
超重和失重的产生: 物体在加速上升或 下降时,或者在旋 转时,都可能产生 超重或失重。
产生条件
超重:当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失重:当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超重和失重的产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乘坐电梯、玩蹦床等活动中都可以体验到超重和失重的感 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练习1、一个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300N的重物,在 沿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的电梯中,他最多能举起 250N的重物。求电梯的加速度。(g = 10m/s2)
分析:对同一个人来说,他能提供的最大举力是一定的,因 此,它在电梯里对物体的支持力也为300N,对物体受力分析 可求出F合,从而求出加速度。 N 解:设物体的质量为m,对其受力分析如图。 得: F合 = N — G =300 — 250 = 50(N) 由题意:m = 25Kg 故:a = F合/m=2m/s2 方向:竖直向上
课堂小结:
一: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的情况 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的情况 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
二:超重与失重产生的原因 超重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思考:如果人下蹲后又突然站起,情况又会怎样?
练习4、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一根足够长的直立长杆,其 总质量为M,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圆环B,它与杆有摩擦,当 圆环以初速度V0向上飞起时,圆环的加速度为a,底座不动。 (1)定性分析环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地面的压力与整 体的重力相比较谁大? (2)分别计算在整个过程中,水平面对底座的支持力多大? (设摩擦力不变) 解:(1)环不论上升还是下降,环都有向 下的加速度,故整体上有失重的现象,所以 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整体的重力。 v0 B (2)上升过程分别对环受力分析如图,得 B F合 = mg + f = ma (1) A f 对底座受力分析如图,得 N + f ’ = Mg (2) N 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 f ’ (3) A f’ 综合上三式可得:f = m( a — g ) N = (M+m)g — ma Mg 下降过程同理可求得(自己课后完成解答)
2,浸在水里的物体还有浮力吗?
没有
(四)超重、失重、视重和重力的区别
1、超重和失重是一种物理现象。 2、视重是指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 物对物体的拉力),是可以改变的。 3、物体的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 超重还是失重状态,重力不变。
规律:
视重 > 重力 视重 < 重力
a竖直向上 a竖直向下
F合 = G - F = m α 故:F = G - m α < G
F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 F′ = F <G
mg
α
总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 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三)完全失重
小实验:
一个盛满水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底部有一小孔,用塞子 塞住,当打开塞子时,水会喷出;当杯子自由下落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当杯子自由下落时,杯中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水的内部没有压力,故水不会喷出。但杯子中水的重 力仍然存在,其作用效果是用来产生重力加速度。
mg
练习3、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不动时测得 重为G,当此人突然下蹲时,磅秤的读数( )
B
A B C D
先大于G,后小于G 先小于G,后大于G 大于G 小于G
思维点拨:人下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人下蹲过程分析: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速度增加,具有 向下的加速度(失重);蹲下后最终速度变为零,故还有 一个向下减速的过程,加速度向上(超重)。
“完全失重”现象。
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 的仪器都无法使用!
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物 体的重力,但仍能测
量拉力或压力的大 小。
水银气压计
应用
1,在空间站的完全失重环境中,下列哪些仪器不能 使用 (A D E)
A 天平 B 弹簧测力计 C 水银温度计 D 水银气压计 E 单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7超重与失重
学生观察现象
电梯里的怪现象
视频2
v 方向 a 方向 体重计变化 ↑ 增大 加速上升 v a ↑ ↑ 减小 减速上升 v a↓
运动情况 匀速升/降 加速下降
v ↑/ v
↓ ↓ ↓
a=0
无变化 减小 增大
v v
a↓ a

减速下降
实验探究
F′
平 衡 时 a G G
F′
a F
F
F′
故:F = G + m α > 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 F′ = F > G
α
F′ mg
mg
总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 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二)失重现象
设重物的质量为m,弹簧秤和重物有向 下的加速度α时,重物受力如图:
F′ a F mg
超重状态 失重状态
超重还是失重由a决定,与v方向无关
小结:
v m v G 加速上升 N>G 超重 NαmNαv mN
N
α
G
m v G
α
G 减速下降 N>G 超重
减速上升 N<G 失重
加速下降 N<G 失重
总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就处于 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就处于 失重状态,与运动的方向无关。
F′
a
G
1、弹簧秤挂一重物G保持静止时,弹簧秤示数 F′=G
2、弹簧秤和物体一起加速上升,弹簧秤示数大于 物体的重力,即:F′ > G
3、弹簧秤和物体一起加速下降,弹簧秤示数小于 物体的重力,即: F′ < G
(一)超重现象
设重物的质量为m,弹簧秤和重物有向上 的加速度α时,重物受力如图:
F合 = F - G = m α
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产生完全失重
三:超重与失重时的重力 超重与失重是指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支持物的压力)发生了 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本身所受重力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