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历史学

年级:2012级

班级:历史学(2)班

姓名:宋可伟

学号:1211114170

大明帝国的悲歌

——亡国之君朱由检摘要: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他除魏忠贤阉党,重用袁崇焕,他的措施给了岌岌可危的大明帝国以希望的曙光,但是他的性格让他最终没能成为“中兴之主”。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思考和遗憾,人们对他有誉有毁,但历史还是留下他的痕迹的,这位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是一个悲剧。他的经历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关键词:崇祯,勤政,“中兴”,阉党,袁崇焕,李自成,亡国

一.坎坷的童年经历

明思宗朱由检(1610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刘氏,早薨”○1,明熹宗异母弟,他的年号是崇祯,因此人们习惯称他为崇祯皇帝。他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是不受他皇祖父万历皇帝的喜欢,他的母亲又是出身卑贱的一位宫女,在他五岁时,他的母亲因罪被他父亲杖毙。因此他的童年很坎坷。之后,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但不久东李也抑郁而终。他十岁时,他的的祖父和父亲就在同一年去世,年幼失去双亲。“天启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2。

由于他小时生活在宫廷里,目睹了宫廷尔虞我诈的生活,这就慢慢养成了他谨慎的性格。因此,他不敢吃宫里的东西,特别是对当时把持朝政魏忠贤更是提防。

二.临危受命“中兴”曙

天启七年,熹宗病危,由于他没有子嗣,就召见朱由检入朝,遗命继承皇位,“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3。他从他哥哥接过的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满清王朝虎视眈眈的一个危机重重的烂摊子。那么他即位后,采取一些列措施来拯救已经日薄西山的明王朝,他会采取何种措施来拯救明王朝呢?

(一)除阉党明朝政

朱由检刚即位前,就面临大宦官魏忠贤的威胁。“王素稔忠贤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4。他哥哥熹宗重用魏忠贤,结果弄的是民愤臣恨,“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5。于是,崇祯采取了灵活的手段,诛灭魏忠贤,剪除他的党羽,“于是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忠贤大惧……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6。

除了清除阉党势力外,他还为一些被阉党迫害过的人平反,重用启用一些天启年间被陷害而遭废黜的大臣,如袁崇焕等人,“夏四月癸巳,赐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7。多数亡国之君多沉迷于酒色,但崇祯恰恰相反,他不迷恋美色,兢兢业业,大力整顿使朝廷,使大明朝廷有了“中兴”的曙光。

(二)最后的努力

崇祯即位初期,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他习惯于早起,哪怕晚上批阅奏章到深夜,他也照理早起。据有的史学家分析,崇祯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干。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他经常勉励各地督抚“提起精神,殚靖忠画”。因此,他事必躬亲,不敢怠慢。他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好皇帝。

在他在位期间,还颁布了《崇祯历书》。明建国以来,一直使用的是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这部历书已施行了三百四十八年之久,误差也逐渐增大。于是崇祯就让徐光启主持编篡新的历书,在编纂过程中,历局聘来华的耶稣会的龙华民(意大利人)、罗雅谷(葡萄牙人)、邓玉函(瑞士人)、汤若望(日耳曼人)等人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陆续编成书。

《崇祯历书》编修成功后,还没有来的及颁布,明朝就灭亡了,但是却对清朝的历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大明,何去何从

(一)内忧外患

崇祯继位时,大明王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在东北,日益强大的女真人夺去了明朝在东北的大片领土,并且建立了清政权。“……大清兵克永平,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死之……大清兵克滦州”○8。崇祯九年七月,清兵攻陷昌平,北京危急。清人的进犯让崇祯寝食难安,并且清的统治者皇太极又是一个有勇有谋、精明能干的君王,并且有强大的八旗军队作为后盾,这两方面,崇祯要吃很大的亏的。

在西北,从天启七年(1627年)开始,饥民王二就掀开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皆因一个“饿”字而起。“陕西大饥,延绥缺饷,固原兵劫州库。白水贼王二,府谷贼王嘉胤,宜川贼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等,一时并起”○9,“死者枕藉,臭气熏天”○10。崇祯二年,明廷以杨鹤为三边总督去镇压农民军,结果失败。明廷又派洪承畴去镇压,结果也是失败。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明将孙传庭在盩厔打败“闯王”高迎祥,高迎祥不幸被捕牺牲,“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盩厔之黑水峪,擒之”○11。之后,起义军由李自成、张献忠领导,屡屡大败明军,驰骋晋、陕、豫、川等地,农民起义的浪潮席卷大半个中国。

旱灾、蝗灾、瘟疫频繁发生,迫使人们反抗。“山西大饥,人相食。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12,“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13。面对严峻的形势,崇祯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向人们征收“三饷”,这就加剧了阶级矛盾。

(二)成也崇祯败也崇祯

但崇祯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抗击清军,增加赋税,征收“三饷”,将重兵放在辽东,结果国内空虚,留下老弱的兵来对抗农民军,结果农民军轻易地打败了明军,威胁京师。在用人方面,崇祯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典型的例子是皇太极使用反间计,崇祯冤杀袁崇焕。袁崇焕是他重新启用的,辽东重任也是他交给袁崇焕的,但他又中级诛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14。他在位17年,诛杀的大臣不计其数,仅总督就7人,顺天巡抚、山东巡抚、兵部尚书等人死,都与他的性格有关。

还有在对待宦官的问题上,崇祯显得很矛盾。在他继位初期,他铲除魏忠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