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方案设计
“双平台、三阶段、四步走、五融合”教学模式探究--以医学基础知识课程为例
3.3理卖一体•&钱上钱下混金率.芳丹桔合,提右殺僚质爱
遵循理实一体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相结合教学理念,让学 生在学、练、评、拓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化、拓展,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以模块二“认识细胞、组织与人体”为例,该模块 课后章节测试成绩与课前测试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图 3)o卫生信息管理专业2019级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与实施传统 理实一体线下教学的2017.2018级学生相比,在平均分、及格 率和优良率3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见图4、5)。
拓展
提升
L课后实跌对接岗位」
图2 "双平台、三阶段、四步走、五融合”教学模式
3D
流程“三阶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前自学、 课中研学、课后延学三阶段逐步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构建和 素养提升。教学环节“四步走”:学(知识)一练(技能)一评(成 效)一拓(能力)四步走,通过典型案例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 探究,虚实结合练习技能,纠错互评提升成效,对接岗位实践拓 展,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立德树人“五融合”:教学过 程中有机融入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吃苦 耐劳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临床医学 模块化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临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许多高校和医学院开始采用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下面将介绍一种临床医学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
2. 临床诊断模块:包括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临床诊断技能的培养,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 临床技术模块:包括常见的临床技术操作,如静脉置管、动脉穿刺、心电图检查等,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 临床实习模块: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真实的临床工作,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5. 临床研究模块:培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包括科研方法、数据分析、学术写作等内容,为将来从事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2. 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常见的临床技术操作。
3. 具备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例。
4. 具备临床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
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尊重患者权益并遵守医疗规范。
三、教学方法1. 模块教学:按照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临床案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临床工作,锻炼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1. 知识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2. 技能考核:通过模拟临床操作、临床技术实操等方式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
临床医学本科教案模板一、前言1. 教案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2.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床旁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践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1.1 诊断学1.2 内科学1.3 外科学1.4 妇产科学1.5 儿科学2. 第二章:临床医学技能2.1 问诊与查体2.2 病历书写与报告2.3 临床操作技能2.4 临床思维与决策2.5 医患沟通与伦理3. 第三章:临床病例分析3.1 病例选择与分析3.2 诊断与鉴别诊断3.3 治疗方案与实施3.4 病情观察与评估3.5 临床教学与科研4. 第四章:临床医学实践4.1 临床实习安排与指导4.2 床旁教学与病例讨论4.3 临床实习考核与评价4.4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改进4.5 临床教学与继续教育5. 第五章:临床医学进展5.1 临床医学研究动态5.2 临床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5.3 临床医学期刊与学术交流5.4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5.5 临床医学国际合作与交流三、教学安排1. 学时:每个章节安排2学时,共10学时。
2.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3. 教学评价: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临床操作考核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临床医学本科教材、临床案例集、临床操作指南等。
2. 设施:教室、临床技能实验室、临床教学基地等。
3. 网络资源:临床医学数据库、在线课程、学术交流平台等。
五、教学反馈与改进1.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反馈,以便进行相应调整。
2. 教学质量评估: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临床操作考核等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教学研究与改革:根据临床医学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其中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重要的一环。
该改革旨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医学人才。
本文将对过去6年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建议。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科之间缺乏、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
因此,我国借鉴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启动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在过去的6年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经历了制定政策、设计方案、实施评估等多个环节。
具体来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改革方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同时,我们加强了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经过6年的努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生的受益面积得到了扩大,不仅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尽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不良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
教师培训仍需加强,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6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二、临床医学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重 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的倾向,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其次,医学教育结 构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向单一。最后,医学人文教 育缺失,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三、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 的建设思路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新医科”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和 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将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从新医科背景出发,对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的需求 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反映最新技术和临 床实践;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系构建方面,本次演示提出了新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首先,在 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形成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及时引入最新 技术和临床实践,同时要注重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要 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 的评价体系
1、整合课程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㈠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专业理论,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㈡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经过临床医学(内科、外科)及医学影像学(常规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了解影像医学的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四、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含麻醉学)等。
五、修业年限五年六、学制学年制七、教案安排.周数:周,其中教案周,考试周,入学与毕业教育周,军训周,见习周,实践和实习周,假期周,机动周。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方案要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方案要明确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责任和敏感性的专业,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道德。
培养方案要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医学道德操守。
最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整合医学实施方案
整合医学实施方案
首先,整合医学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团队。
这个团队包括不同医学
专业领域的专家,如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心理医生等。
他们需要共同商讨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多学科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服务。
其次,整合医学实施方案需要借助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比如,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整合医学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另外,整合医学实施方案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整合医学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患者的全面健康。
除了治疗疾病外,还需要
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运动情况、生活习惯等方面。
医生可以通过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全面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几点,整合医学实施方案是一种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模式,可以为患
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服务。
通过多学科合作、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心理健康关怀以及全面健康管理,整合医学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能够采用整合医学实施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PBL案例的撰写
●教育理论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PBL案例的撰写何春燕,苗丽霞,张澄宇,武军驻,商亮,余峰,韩莉(武汉大学医学部,湖北武汉430071)[摘要]优质的PBL案例是学生进行有效PBL学习的前提条件。
然而,撰写适合于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学习的PBL案例绝非易事。
结合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PBL案例的撰写体验和应用反馈,对PBL案例教学目标的设立、临床病例的改编、PBL案例指南编写以及案例审核与完善等过程做出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PBL案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DOI:10 3969?j issn 1002 1701 2017 06 007[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1701(2017)06 0013 02通讯作者近年来,以案例为依托的PBL学习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武汉大学医学部也在整合模块式新课程体系中普遍推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2 3]。
PBL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BL案例的质量,然而一个好的PBL案例的撰写并非易事[4]。
现结合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细胞、分子与基因的PBL实践,对如何撰写和完善PBL案例,做几点思考与总结。
一、确立PBL案例教学目标案例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学生不熟悉临床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的框架还在搭建之中,此时PBL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是让其应用基础知识去探索临床疾病相关的机制问题。
如细胞、分子与基因课程PBL的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病例信息,提出学习问题,再通过资料查询、信息评判和凝练来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探讨疾病病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而撰写合适的案例之前,则需要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来明确每一个案例讨论所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也可以涉及其他相关基础或临床课程的知识点、公共卫生、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医疗保险等内容[5]。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实行“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模式。
根据全球医学教育基本七大要素,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敬业精神、伦理行为和法律意识;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较高的科研能力、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能力和信息获取、管理、应用能力、较大发展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学术型临床医学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基础宽、能力强、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意识,自觉培养优良医德医风,维护病人利益、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医学事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急、难、重症疾病能进行初步处理。
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4. 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 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社会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意识和能力。
6. 熟练运用英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和论文摘要,基本具备医学专业的听、说、写方面的交流能力;获得良好的信息管理和处理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数据库中检索、收集和分析有关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
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
附件: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下发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和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标准》以及我校多年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文件与经验为基础,制定出的适应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方案。
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坚持了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并重,强调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了七年制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
本方案从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到能力考核要求都做了阐述,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培养目标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
七年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学位授予标准及基本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愿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申请学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中内科学、外科学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下同)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左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实践经验:通过实习、规培等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安排实习、规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疗能力。
4.跨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模拟教学:利用模拟人、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临床操作。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指导。
1.学生评价: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学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摘要:根底与临床深度融合、系统与疾病交叉引导的医学整合课程是安徽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根底医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将根底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改革,从知识的系统性出发,“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六门根底医学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课程整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根底医学;教学改革课程整合是当今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校的课程整合从2008年起步,结合本校实际,借鉴国内外其他医学院校课程整合的经验,面向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多个模块的根底医学整合课和临床医学整合课,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组织模式,初步构建了新课程体系。
根底医学院发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根底医学整合课程的探索,实现了根底各学科的有机融合。
1根底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根底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
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沿用的是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安顿循序渐进,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1]。
然而,这些课程之间本质上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以学科课程为单位进行独自教学、独自考核,同一个器官系统的知识,往往需要间隔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不同的课程中间断学习,不利于学生对根底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此外,各学科之间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示例:病理生理学老师在讲述异常的功能代谢(如水钠代谢紊乱)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往往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正常的功能代谢(如正常的水钠代谢),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在半年或一年前已经学习过的生理学内容,从而导致总学时增加[2]。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K)一、总体培养目标与基本培养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医学科学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树立为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的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医德。
2.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军事常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的,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6.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及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常见、多发病,掌握基本的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的高级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1.掌握临床医学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2.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具备临床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等;4.掌握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方法,能够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6.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培养计划:1.入学阶段(1-3年级):-学习基础医学科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人体生殖与发育、医学遗传学等;-掌握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常用实验室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等;-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实习,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建立医学科研意识,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
2.临床阶段(4-5年级):-学习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参与临床轮转实习,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理解;-学习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包括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学习医疗卫生管理,包括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培养科研能力。
3.毕业阶段:-参加临床医学综合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医学研究成果;-参加医学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更新医学知识。
三、培养方法: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临床教学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2.小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3.实践课程:设立实践课程,包括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多样化评估:采用综合评价和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成绩、实习表现、论文撰写等。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1. 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在前期会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2. 临床医学知识,学生会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
科学、精神科学等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方法。
3. 临床实践,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临床工作,例
如在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从而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和规范。
4.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
了解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5. 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医学科研基本能力,包括文献
检索、论文撰写等科研技能。
6.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等。
7. 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技能。
总的来说,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合格医生。
医学类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临床医学基础二、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爱患者的仁爱之心。
四、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
2. 生理学:包括细胞与组织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3. 病理学: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4. 药理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
5. 诊断学: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6. 内科学:包括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
7. 外科学:包括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医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教学手段: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临床医学基础》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验器材: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临床实践考核: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人体解剖学、生理学2. 第二学期: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3. 第三学期:内科学、外科学4. 第四学期:复习、总结、临床实践九、教学资源:1. 教材:权威、实用的教材2. 多媒体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3. 实验器材:充足的实验器材4. 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5. 临床实践基地:提供临床实践机会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