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干部腐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制度风险。
部分制度存在缺陷,容易产生腐败漏洞,尤其是政治经济利益交织的领域。
此外,一些制度和政策制定的不足也会导致干部腐败。
2.工作环境压力和冲动。
日常工作的压力和变化的环境,往往会让干部感到刺激和不安,并带来冲动的行为,从而导致腐败的行为。
3.人性弱点。
许多干部也同样会出现廉洁意识淡漠、功利性强、恶性竞争、优欲心理、虚荣心和贪婪心等人性弱点,这些是导致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
4.工作利益。
一些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例如用权谋取金钱,或是干扰和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以争取经济利益等。
5.经济条件。
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贫困,一些干部为了生存和谋求经济利益,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腐败行为。
6.观念和哲学。
一些干部由于底层地位,受教育水平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政治观念的缺乏,导致他们难以摆脱旧的束缚,逐步走向腐败。
二、防治措施1.完善法规制度、减少制度缺陷。
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漏洞的制度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制度,减少制度上的漏洞,将干部的腐败行为规范在制度内。
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学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让他们逐渐摆脱传统观念,提高他们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和本领域的知识。
3.提高干部的经济待遇和福利条件。
改善干部工作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提高干部的经济待遇,改善干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从而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4.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
加强对干部行进的监督和监管,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对违法和纪律行为要严肃处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干部的呈报监督和检查工作的频率,确保干部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
5.加强宣传和反腐教育。
加强宣传和反腐教育,提高全民的反腐意识,让公众对腐败的风险、危害和预防有清晰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防腐。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干部腐败是一种非常危害的现象。
贪污腐败问题与解决方案
贪污腐败问题与解决方案贪污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影响到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稳定。
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权力和利益的交汇点,尤其是在政府、企业和金融行业等相关领域,贪污腐败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寻找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根源贪污腐败问题的本质是权利和利益的交易问题。
揭开贪污腐败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分析以下几个原因:1.权利过大:一部分政府官员利用职权地位,滥用权利,侵占公共资源。
2.利益过大: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中,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辩证关系突出。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某些企业或个人腐败、贪污,甚至行贿。
3.资源分配不公:政府资源向特定集团或个人倾斜,政策对某些个人或企业太过优惠,导致对因私次商等资产排队的公众不平等,造成愤怒和不满。
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方案解决贪污腐败问题既需要精神的引导,也需要激励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约束。
从长远来看,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完善制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创新激励机制,是防治腐败蔓延的关键。
1.强化公民道德素质个人的道德观念、人们的自律意识、文化教育创新和信仰文化建设,等等,是提高人们基本道德素质的主要保证。
增强全民意识,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公共事务。
教育大众要注重课程,开设公民法、职业道德和风险教育等课程,加强实践课程,提高人们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2.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流程更加透明、有效、公正。
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具体规定在刑事、行政和民事领域反腐败的方法。
除此之外,必须要加强公共财产保护,由全民监督,共同参与。
政府要树立公正、高效的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增加阳光监管,实行规范管理。
同时,在选任公职人员和纪检方面,要更加严肃,对犯罪分子有严厉的处罚。
3.提高监督效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纪查工作和监督人员的能力,为个人行为提供一个可公开和透明的表达平台。
努力加强政府监管,坚持公开透明,加强对公共事务的服务和监督,从中建立信任和互动。
浅议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干部作风建设一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干部作风建设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干部存在着官僚主义倾向。
这些干部工作作风迟缓、效率低下,常常以繁文缛节、程序冗长为借口拖延办事进度,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许多不便。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干部在长期的官僚主义制度下形成习惯,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干部不自觉地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淖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推进政府行政体制,减少冗余的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建立健全干部考评机制,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干部进行问责,对于不合格的干部要进行下岗或者重新培训,使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
其次,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一些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突出。
这些干部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甚至参与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干部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反腐机制,导致一些腐败分子能够有机可乘。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贪污、受贿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形成高压震慑。
此外,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评估,对于工作不合格或存在严重违纪问题的干部要迅速予以调整或处分,确保党和政府的纪律规矩得到严格执行。
最后,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一些干部关心群众不够,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
这些干部忽视群众的疾苦,只顾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的初心,一味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地位,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真心关爱。
内容提要: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
内容提要: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一、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1.初始形态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
是产生腐败想象的客观原因。
2.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
3.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
二、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1.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非法致富。
2.一些党员干部拿原则,拿权利做交易。
3.歪曲按劳分配原则,搞金钱至上,个人至上。
三、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危害:1.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干部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2.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声誉,妨碍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3.使经济建设遭到了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
四、清除腐败现象,搞好廉政建设的对策:1.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抗拒腐败能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2.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从机制的建立健全入手,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提拔干部着手。
防止品质不良的坏分子钻进党内和政府内。
4.依法从严治党治国,是保证廉洁政治的关键。
5.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做廉政的带头人,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对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展望。
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实行廉政,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之一。
目前党内、政府及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们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个关系人心向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从根源、表现、危害及采取对策诸方面进行一次探讨。
一、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第一,初始形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空隙和漏洞,客观上给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腐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腐败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打破腐败的重重桎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的成因1.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是腐败的主要成因之一。
腐败的出现源于制度不健全和腐败治理缺失。
一些不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不健全的机制及其执行不力会引发腐败行为,腐败成为人们追求获利与“权力寻租”的渠道。
2.人性原因:人性原因是腐败的一个重要成因。
人们在追求财富、权力等目标时,常常采取不法手段,而政府机关的腐败也源于官员自身的欲望和劣迹。
一些没有定力的官员很容易堕落,从而引发腐败问题。
3.文化交往原因:文化交往原因是腐败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不同民族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也常常引导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采取某些不正当的行为。
因此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就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文化差异和交往方式。
二、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对策1.提高法治观念这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和公务员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也是治理腐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强化政治监督建立完备的政治监察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执纪审查利剑必须时刻悬在官员的头上,在内外约束下实施清廉的行为。
3.加强公民监督纵深推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
除了通过官方途径对权力的制约外,还应引导公民参与治理,加强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的权利。
4.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对于一些存在严重腐败问题的领域,应加大监督力度,增强检查与纠正机制的威力。
5.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政治、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让他们自觉地遵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6.推行多元化治理模式在治理腐败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了解专业性知识,更应该适当进行跨学科研究和调查。
越来越多的治理工作已经转向了多元化和多层次,尤其需要通过综合研究、审查和监察机制的协同行动,避免中间的利益斗争和不公平的行为。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
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
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
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
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
浅议如何加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2
参与论文浅议如何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领导干部是腐败的高危人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领导干部列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其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冷静地思考我们的廉政制度,却发现若我们的预防机制、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健全,也许就不会害了我们那么多干部。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特别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提出了在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的基础上,建立体制、机制、制度防线,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防范,努力解决“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问题,对我们的干部警钟长鸣,从而使其“谈腐色变”,悬崖勒马,从而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就此,浅谈几点个人的见解和建议: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干部理想信念淡薄,权利观扭曲。
某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思想,抓经济工作一手硬,抓思想工作一手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理论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装门面,“想起来抓一下,忙起来就放下”。
热衷于和“大款”交友,追求声色犬马,讲排场,滋长奢侈享乐之风。
特别是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监督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成为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不一样的人。
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执政为民,而是执政为己,掌权为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在人、财、物、管理方面权力过分集中,一个人说了算。
谁官大,谁定音,谁权大,谁说了算。
讨论问题时定调子,把自己在班子成员中的“一票权”当决策权,而有的班子成员原则性不强,盲目迎合和顺从,另外,追求个人享受和贪得无厌的思想,腐败的产生便是必然的。
(二)徇私舞弊,操作程序不规范。
造成腐败的另一大原因是徇私舞弊,操作程序不规范,把本该在阳光下进行的办事程序放在“暗室”内进行。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
反腐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措施近年来,反腐败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腐败行为既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效能。
为了根治腐败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反腐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更应该深入探讨腐败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采取解决措施。
本文将分析腐败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1.权力失控权力乃是腐败产生的温床。
当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这主要表现在权力运行不透明、决策过程缺乏公正及政府行为缺乏问责等方面。
权力失控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
2.道德沦丧缺乏道德约束和道德意识的弱化也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观念淡漠,价值取向扭曲时,各类不正之风便会滋生蔓延。
3.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存在疏于履职、纵容腐败的现象。
监管环境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清晰,容易让腐败分子逃脱惩罚,给予腐败行为可乘之机。
4.贪婪欲望个人贪婪欲望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追逐金钱、权力等物质利益的欲望超过道义和法律底线时,就容易陷入腐败的泥潭。
二、解决腐败问题的措施1.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法治建设,确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刑事责任追究制度,以法律手段有效遏制腐败的产生。
2.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决策透明化、公正化和合法化。
同时,加强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反腐的努力。
3.倡导廉洁文化推动社会廉洁文化的建设,提高全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让廉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加强国际合作腐败无国界,跨国反腐合作势在必行。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反腐经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应加大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和援助力度,为腐败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当今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腐败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然而,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可以帮助中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腐败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首先,政府官员的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滋生了腐败。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官员手中,他们往往能够滥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
其次,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也为腐败问题提供了土壤。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得政府资源配置变得庞大而复杂,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再者,道德观念的淡漠和法律意识的薄弱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更注重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要解决腐败问题,首要的一步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另外,政府官员的权力应当进行有效的分散,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此外,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的机构应当具有独立的调查权力,并公正地处理腐败案件。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降低行政审批的难度以及涉及的不透明度。
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谋取私利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减少市场上的不公正交易,提高企业和公民对法律的遵守意识。
另外,加强对公众舆论监督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官员的行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政府应当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公众成为监督的主体。
同时,加强媒体的监管,确保媒体的独立性,使媒体能够对腐败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教育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浅析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作者:王自寻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14期一、案例回放最近看到了一则关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案件警示录》的背景材料,笔者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一方面为“苏荣”等这样的高级干部腐化堕落感到震惊和痛惜,另一方面也为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感到任重而道远。
苏荣,男,汉族,1948年10月生,吉林洮南人。
曾任吉林省委副书记、青海省委书记、甘肃省委书记、中央党校副校长(正部长级),2007年11月起,苏荣任江西省委书记,2013年全国“两会”上,苏荣当选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家级领导干部。
2014年6月,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成为十八大以来被中纪委调查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苏荣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位期间非但不思为国效力、为民服务,反而无视党的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卖官鬻爵、巧取豪夺、误党毁业。
不仅带坏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自身严重腐败,并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性质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透过苏荣一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了一场“打虎”风暴,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并认罪伏法,为社会铲除了一大毒瘤,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我们本该为之而欢呼,然而此时笔者的心情却愈加沉重,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我们干部制度日臻完善的今天,一些投机钻营者还能够靠拿钱买官而步步高升?为什么在依法治国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苏荣”等腐败分子还能够恣意妄为且屡屡得手?为什么2007~2013年在江西任职长达7年的时间里,苏荣能够连续作案却平安无事?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这涉及到领导干部深层次的腐败问题。
二、原因分析(一)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和个人私欲相结合的产物一切腐败的产生都是公共权力滥用的结果,但公共权力的存在并不必然会产生腐败现象,公共权力如果由立场坚定、大公无私的人去行使,非但不会发生腐败现象,反而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少人为了自己私利,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福利。
腐败问题在社会上更为常见,深深腐蚀人们的心灵,造成中国当前腐败问题成因更是多种多样。
中国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政府声称要认真解决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多次反腐败运动,也惩办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
但是,腐败之风并没有随之消失,而且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1、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一、国有资产所有权虚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只要是通过改变国家的资源配置形式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政治资本(权利)在介入国家的分配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改革二十九年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源分配形式,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准市场经济体制”,准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法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完全的作用、过多的潜规则等等特点,都为权利持有者提供了权利寻租的可能,钱权交易、权权交易已成为部分人行为处事的金科玉律,厦门远华赖昌星大案为代表的案例显示了“权利圈”的存在,如果说,封建社会的权利圈是以血缘、地缘、业缘的存在为主的话,今天,就是赤裸裸的以权利和金钱为主。
原则上人人占有,但实际上谁都不占有,谁都不负责任的所有权虚置状态,为这些持政治资本(权利)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他们正是瞄准了这个空子,才会成为腐蚀国有资产的蛀虫。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
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
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干你的,他干他的。
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摘要]近几年来,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已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腐败现象的发生有腐败主体自身原因,更有我们国家行政制度上的原因。
本文将基于原兰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张双吉贪污案来分析腐败的原因,以期从中探求解决腐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腐败案例原因对策近几年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已成为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防治腐败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
本文将基于原兰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张双吉贪污案来分析腐败的原因,以期从中探求解决腐败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简介2000年6月20日,城关区工商分局以其下属的兰州吉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与他方签订合同。
因对方违约,张双吉代表该分局要求对方返还117.5万元已付款及违约金和补偿,协商后确定为230万元。
2001年至2003年,对方分6次付给张224万元,其中114万元被张个人私吞。
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由甘肃省纪委、兰州市纪委共同组成专案组对一起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查出兰州市工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双吉在该经济案件中涉嫌受贿。
张双吉被双规后专案组查出,张双吉在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市场的建设中,涉嫌从中贪污100多万元,城关工商分局原副局长刘建荣涉嫌从中贪污100多万。
审查终结后,检察机关向兰州中院提起公诉。
2005年3月3日,庭审中,围绕张私吞的数百万元是否属“公款”,其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控辩双方展开激烈辩论。
庭审持续了2个半小时,法庭没有当庭作出判决,并宣布择日宣判。
2005年6月29日,兰州市中级法院对兰州市工商局原副局长张双吉、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原副局长刘建荣贪污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张无期徒刑,判处刘有期徒刑15年。
二、腐败的定义及特征政治领域的腐败主要是指滥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也就是以权谋私以及权钱交易。
它既是政治腐败的原因,也是政治腐败的结果。
当前政治领域腐败行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腐败行为的主体既包括公职人员个人,也包括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甚至部门或行业。
浅议我国腐败的根源、特点及对策
---------------------------------------------------------------范文最新推荐------------------------------------------------------ 浅议我国腐败的根源、特点及对策浅议我国腐败的根源、特点及对策文章标题:浅议我国腐败的根源、特点及对策浅议我国腐败的根源、特点及对策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灭亡。
”实践证明,我们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能够担当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官僚主义、贪污、搞特权、买官卖官、搞权钱交易、搞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逐渐泛滥和愈来愈严重,我们也只有勇于正视、研究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被人民视为破坏世界的癌症,也成为各国政府最大的敌人。
所谓腐败,一般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
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阶级正常秩序的行为,腐败将摧毁发展的一切努力,反腐败也是一个全世界性的难题。
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体制下或体制转轨的阶段上,腐败作为公共权力滥用的1 / 19具体表现方式,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深刻地认识中国腐败的根源是解决中国腐败问题的关键。
(一)思想根源腐败分子不是在一天内就走向腐败的,在滑向腐败边缘的过程中,思想的嬗变尤为可怕。
正如原山东省泰安市市委书记胡建学在他的认罪书中说:“我的犯罪绝不是偶然的,主要是我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缺乏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
从近几年检察机关揭露出来的案件看,腐败分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放松了思想教育、党性的学习,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
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引言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担负着重大责任。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二、问题之一:权力滥用与腐败行为1.1 贪污腐败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了许多涉及高级官员以及地方政府干部的贪污和腐败案件。
这些案例严重影响了政府机构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不信任感,并造成经济损失。
1.2 权力集中容易滋生腐败权力滥用往往是由于权力集中所带来的。
某些地方政府干部过度集中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从而容易落入腐败陷阱。
1.3 缺乏道德约束与廉政建设不完善另一个原因是领导干部个别缺乏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一些干部脱离群众、忘记初心,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
此外,廉政建设的不完善也为贪污和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三、问题之二:文化程度与能力素质不足2.1 教育背景不够多样化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着教育背景单一的现象。
很多干部都是纯粹的文科或理科背景,在经济管理等领域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2.2 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欠缺创新另一个问题是在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方面存在欠缺创新的情况。
有些干部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储备,陷入固步自封或权威主义思维模式中,难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
四、问题之三:对民生问题关注度不够高3.1 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由于工作繁忙或内外因素影响,某些领导干部可能无法给予民生问题足够重视。
这导致一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亏缺,如教育、医疗等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3.2 缺乏与基层沟通和接触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常常处于高山之巅,与普通民众的接触有限,而正是基层群众生活所面临的问题才反映出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
因此,缺乏与基层有效沟通和接触也是存在问题。
五、问题之四:权威主义倾向及人际关系困局4.1 权威主义行为抑制员工发展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权威主义行为,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自身权力地位,并忽视员工发展和个性特点。
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分析
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对策分析摘要:鉴于当前我国反腐斗争形势严峻,本文试图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并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腐败;制度;文化党中央对我国的腐败问题高度重视,在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我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也分析了我党存在的腐败问题,认为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胡总书记着重提出三个“更加”,即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一、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党性修养不够,思想堕落,滋生了腐败心理。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加强党性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失,贪图享乐,一切向钱看,从而导致了腐败心理的滋生,并最终走向腐败的深渊。
信仰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积极的信仰才能为一个人的行为指明方向。
当前许多党员干部以各种借口少学或不学我党的一些理论,抵制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之脑后,官僚主义严重,生活作风腐化,以权谋私,导致了腐败。
(二)选任干部上,崇尚所谓的“亲情文化”,任人为亲,导致腐败。
亲情文化主要表现是感恩戴德,唯上司是从、唯长者是从,在同辈之间是哥门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干部任免上任人为亲。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硬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都变成了弹性的东西了。
一张无形且无边无际的关系网让公平、公正、正义、法律望而却步。
大凡处理违法乱纪者时,总是说情者络绎不绝,有朋友、有亲戚、有领导、甚至有执法执纪的领导、一阵糖衣炮弹过后,结果是以权代法,以法代刑,党政纪处分代替司法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久而久之,关系网下的腐败分子愈来愈胆大,拉下水的人愈来愈多。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监督原因
监督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遏制腐败 行为。
监督力度不足
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对国有企业领导进行有 效的监督。
思想原因
价值观扭曲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思想道德观念淡薄 ,价值观扭曲,为谋取私利而走上腐 败道路。
侥幸心理作祟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存在侥幸心理,认 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从而冒险 进行腐败活动。
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 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完善考核机制
将防治腐败工作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领导人员的晋升、奖 惩等挂钩,激励其积极履行反腐倡廉职责。
推动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媒体、公众等力量的作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防治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 体系,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的透 明度和公信力。
提高素质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 力。
提高防治对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强化责任追究
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 员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即国有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 度,滥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直接贪污受贿,也包括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等。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现状和特点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在近年 来呈现出高发态势,涉及的金 额和涉案人数不断增加。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国有企业领导腐败防治工作的建议和期望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腐败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企业领导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过度,从而形成腐败行为的滋生土壤。
其次,国有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缺失的问题,容易引发腐败行为。
再次,一些企业领导缺乏道德约束和责任感,忽视公共利益,只考虑个人利益,滥用职权,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对策。
首先,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公开和规范管理。
其次,深化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考核力度,营造压力下的廉洁行为,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推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增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第三,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反腐败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腐败犯罪的打击效果。
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公正,为被腐败侵害的公民和企业提供有效维权途径。
此外,还应该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领导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和道德操守的教育,使其深入理解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加大培训投入等方式,推动企业领导干部树立诚信意识,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强化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建立社会各界参与国有企业监督的平台和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舆论监督,推动企业领导公开财产情况、行为记录等信息,提高企业领导的透明度。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增加社会监督的力度,共同构建廉洁高效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中,在政府机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领域都有所表现。
腐败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发展。
为了应对腐败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腐败现象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权力过于集中。
当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容易出现腐败问题。
权力过于集中使得监督和制衡机制不完善,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的失职和腐败同样是腐败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监管机构存在监管不均衡、监管手段不足等问题,使得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第三,制度缺陷。
一些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成因之一、制度缺陷包括执法不公、处罚不力等问题,这使得腐败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处罚。
第四,利益驱动。
腐败行为往往源于个人或群体的利益驱动。
一些人为了谋取私利,利用职务权力进行腐败行为。
利益驱动使得腐败行为难以遏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
针对上述成因,可以提出一系列对策:首先,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建立各级监察机构并强化监察职责,对权力滥用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其次,改进监管机制。
应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监管机构的内部监督,严肃查处监管失职和腐败行为。
第三,完善法律和制度建设。
需要修订和完善腐败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对腐败行为从严惩处。
第四,增加公共参与和舆论监督。
提高公民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能力,通过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来推动腐败行为的曝光和治理。
第五,加强教育和培训。
加强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加强公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廉洁文化,倡导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
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
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
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
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
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
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姑息迁就。
(三)、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的温床。
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而腐败行为又使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三是与工程老板过于亲密问题。
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
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四)、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轻而易举就能腐败的主要原因。
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
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的对策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性原则,不为亲情友情所动。
真正做到强化自律意识,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抓学习,提高拒腐防变的防线。
许多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等到被立案审查,被绳之以法,被关进牢狱,一个个才如梦初醒,痛哭流涕,懊悔自己平时不注意学习,怪罪自己放松了思想改造,其实这里有许多讲的是假话。
究其原因,根本还是一个学风问题。
被金钱腐蚀了灵魂的他们,只相信金钱和权力,根本不相信组织、不相信什么教育,长期放松学习,必然导致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因而就不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就容易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就很难避免被腐朽思想侵蚀,中箭落马。
因此,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让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
同时,要系统学习党内的有关纪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做了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抓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要完善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坚持教育为先的方针,充分利用党课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活动等,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观念,认真抓好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作风、道德法治、科学文化等教育,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观念、市场观念、创新观念、效能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保证领导干部在改革前列,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
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
要做到爱岗敬业,工作上有特色、有成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
(三)、抓制度,用制度有效遏制权力的腐败。
党风廉政应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通过一系列制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规范。
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领域,必须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强化科学管理,强化民主决策,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真正实现按制度行政、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的有效机制。
(四)、抓监督,规范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
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规范从政行为意识,增强廉洁行政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公务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事调动、选拔干部、资金运行、工程招标等方面,勇于接受纪检机关和社会的监督。
要构建“不敢腐败”和“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制度监督与法律监督、公开监督与隐蔽监督相结合,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保证权力行使公平、公正、公开,做到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五)、抓预防,做到警钟长鸣。
要注意防微杜渐,千里长堤,往往溃于一蚁之穴。
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偶然发生的,他们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放松到滑坡再到崩溃的这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腐朽思想对一些手中有权的领导干部侵蚀更多,更直接,更广泛,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对党的肌体的侵蚀无孔不入,相当严重。
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坚持从我做起。
既要廉洁自律,做好表率,又要大胆工作,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把事业、权力、矛盾“三个中心”统一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
总之,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管好干部、爱护干部,每个领导干部都能自觉用党的纪律规范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