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e851c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png)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99b14210cc7931b765ce15cc.png)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其父是“捷克兄弟会”16世纪初捷克出现的一种新教派,会员多为下层贫民。
的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
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
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
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1642年,夸美纽斯来到瑞典,为那里的学校编写教科书。
不久,他又应邀到匈牙利担任学校教育顾问,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另外几部教育著作,如《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世界图解》等。
1654年起,夸美纽斯辗转波兰和荷兰,最后移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至逝世。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夸美纽斯所属的捷克兄弟会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主张实行普及的初等教育,企图通过教育来杜绝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受此影响,夸美纽斯把教育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终身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推广工作。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为来世作好准备。
由此出发,他批判了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认为它们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只知道死记硬背,传授的全是一些无用的知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的秩序。
外国教育家的著作思想总结
![外国教育家的著作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0ffb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d.png)
外国教育家的著作思想总结外国教育家的著作涵盖了广泛的思想和观点,从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到教育方法和实践,涵盖了无数的学科和领域。
以下是对一些著名外国教育家的著作思想的总结。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强调了实际经验和互动学习的重要性。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促进学习。
他的主要著作《民主与教育》探讨了个体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2.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他是19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个人的自由和成长。
他的著作《教育之心》中,他强调了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教育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和个体发展的原则。
3.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她是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的教育方法被称为蒙特梭利教育。
她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自主的,并提供了一种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她的著作《蒙特梭利教育法》描述了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4. 爱德华·托尔曼(Edward Thorndike)-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行为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探讨了学习过程和智力发展的原则。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5. 费尔杨(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儿童认知发展。
他发展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在经历一系列阶段之后,才能理解和操作更复杂的概念。
他的著作《认知发展论》对教育方法和课程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观点强调了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改变了人们对认知和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
近代西方九大教育家教育思想
![近代西方九大教育家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eae4b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f.png)
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讲授原理要通过实际事例 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教学内容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体育,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德育,游戏;
卢梭:婴儿期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儿童期掌握一些道德观念,青年期是必须学
教师应坚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国家应提高教师和师范教育的地位
谢谢观看!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容
:认识心灵的科目(宗教与宗教教学),认识外在世界的科目(自然科学与数学), 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科目(语言);
斯宾塞:1.生理学和解剖学是最重要的部分 2.逻辑学、数学等社会科学 3.心理学和
教育学 4.历史 5.文学和艺术;
乌申斯基:开设民族语、历史、地理、数学、自然科学等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课程;
近代教育家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家教育思想
教育 目的教育 方法教学 内容教学 原则
思想 基础
斯宾塞
第斯 多惠
一 教育目的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 福禄培尔 第斯多惠 斯宾塞 乌申斯基 马克思
教育目的
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为永生做准备 培养“自然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二 教学方法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 福禄培尔 第斯多惠 斯宾塞 乌申斯基 马克思
教学方法
分科教学(自然科学、艺术、语文) 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反对“积极教育”,主张“消极教育”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ec63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9.png)
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及理论总结国外教育思想家涵盖了众多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代表性的国外教育思想家及其理论进行总结。
1.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学以致用”和“经验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他主张将教育与社会结合起来,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2.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她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材料和环境,以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她的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她是一位聋哑人。
凯勒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强意志,克服了残疾的困境,展示了无限的潜力和才能。
她的故事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强调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4.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的人权活动家和社会领袖,他倡导非暴力抗议和公民不服从。
其思想与教育密切相关,他提倡教育应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坚信教育是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教育可以消除不平等和社会不公。
5. 杰出的教育改革者(Education Reformers)除了个别的教育思想家外,还有许多杰出的教育改革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
例如,约瑟夫·兰开斯特(Joseph Lancaster)和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学习,这称为“群组教学法”。
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de96f8aaf524ccbff121849e.png)
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d492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f.png)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
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
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
"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
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
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
"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
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6473d2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4.png)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简介
本文将介绍世界上知名的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育思潮。
约翰·杜威(John Dewey)
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
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经验主义”,即将研究与实
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杜威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鼓励学生通过
实践和体验,建立与世界的联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民主价值观。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和医生,她创立了蒙特梭利
教育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之一。
她提倡以儿童为中
心的教育,强调自主研究和个体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注重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集中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
能力的材料,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杜威·苏生(Dewey Sorenson)
杜威·苏生是中国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中国教育深度改革”的理念。
苏生教育思潮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以上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潮,他们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教育理念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e8eb53eb52acfc789ebc982.png)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d7f766e1711cc7931b71685.png)
四十八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
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
”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制,要使儿童从7岁起便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b67b3375f46527d3240ce09d.png)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1、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美德即知识"。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曾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苏格拉底法"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这就是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Word版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419f0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7.png)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Word版40名世界级教师的教学建议21、不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快乐读书。
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并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铃木镇一(日本优秀教师,接触的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
他提倡“合格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22、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很好地撇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原田(日本静冈县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23、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不是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融入自然中去,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
我的教学需要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首先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安妮.莎莉文(美国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老师)2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学不辍。
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25、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大大提高。
——多美尼克(法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26、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出学生的“第三只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b3aa2dfda1c7aa00b42acb0d.png)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⑧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近代教育家思想总结
![西方近代教育家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d073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5.png)
西方近代教育家思想总结在西方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教育家对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几位西方近代教育家的思想进行总结,其中包括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和约翰·杜威。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论人类理解的限度》和《关于教育》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天性和潜力,让他们成为理性自主的个体。
他主张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在他看来,人类是一个“白板”,教育是在上面书写的过程。
他强调儿童教育的前提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经验来获得知识。
洛克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教育是一项整体任务”,意思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和家庭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个体发展的全过程,不仅仅涉及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品德、社交和道德的发展。
此外,洛克还提出了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并强调教育是一个对人类自由和幸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爱弥儿》和《爱弥儿教育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梭的教育观点与洛克有些不同,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天性和需要来设计,而不是强加给他们。
他认为,儿童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由来学习,尊重他们的天性和独特个性。
卢梭提倡“对话式教育”,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官经验,相信教育应该注重生活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此外,卢梭主张从小将儿童与自然相联系,接触大自然的美和真实,将其作为他们教育的一部分。
约翰·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民主与教育》和《专门问题性与统一综合性》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3d45afb0717fd5360cdcd7.png)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经营管理02-18 2039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大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
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
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
"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
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
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
"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
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https://img.taocdn.com/s3/m/b513f1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2.png)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外国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
他们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对全球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推动者。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认为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参与。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他提倡“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 18 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阐述了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他反对过早地对儿童进行理性教育和道德灌输,主张让儿童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身体和感官能力。
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强调通过情感的引导和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儿童的善良品格。
他认为,只有在自由和爱的氛围中,儿童才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她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应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具,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她特别注重儿童的感官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认为这些能够帮助儿童发展智力和建立自信。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推荐5篇]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141a7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2.png)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推荐5篇]第一篇: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一)直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自觉性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三、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四、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一)论教学内容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
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他说:“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四)15岁至成年期的教育三、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
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
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著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
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
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
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
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著作打下了基础。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b2cf4fd172ded630a1cb607.png)
9.裴斯泰洛齐:教育民主、和谐发展
J.
H. Pestalozzi, 17461827
瑞士著名教育家,在法
国办农民教育 主要教育著作有:《林 哈德与葛笃德》
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成为所有
人的财富,包括农民 发展人性、形成完善的人:有智慧、有德行、 身体健康、能劳动并有劳动技能的人 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 童所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 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儿童各 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3)德育的方法:
约束、限定、抑制、制裁、谴责、训诫、
劝告、惩罚(体罚、变相体罚)、警告 五种道德:内心自由自在、仁慈、正义、 完善、公平和报偿
11.第斯多惠:两全教育
全人教育:培养真善美的人(真诚、爱好自由、
刚毅、勇敢、精确、深谋远虑、稳重、有深厚情感)
全民教育:不分种族、职业、信仰
少年期,即学生期。儿童在7岁左右开始进入一个新
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担负这一时期儿童 教育任务的主要是学校
14.蒙台梭利 :蒙氏教学法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
来自《蒙台梭利方法》(1909) 《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2) 《蒙台梭利手册》(1914) 《童年的秘密》(1936) 《儿童的发现》(1948) 《童年的教育》(1949) 《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亲
自主持学园13年,讲授哲学和自然科学 他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 修辞学和美学都有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称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一)直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自觉性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三、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四、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一)论教学内容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
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他说:“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7页。
凡是无用的东西都应当抛弃。
夸美纽斯指出,泛智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们通晓一切科学和艺术;人生是短暂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因此,应当学习那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的知识,为生活而学习。
(二)论教科书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
二、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指出国家起源于契约,社会是由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而组成的,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当时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教会和贵族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抨击封建的、宗教的旧教育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论自然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
在这本书中,卢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二、论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主要分为实施自然教育,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婴儿期的教育(二)2~12岁的教育(三)12~15岁的教育(四)15岁至成年期的教育三、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
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
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著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
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
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
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
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
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著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访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并认真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介绍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论文。
1800年他辞去家庭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后在朋友帮助下到不来梅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工作。
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教哲学和教育学。
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所以不久即升为副教授。
1809年他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
在这里他不仅讲课,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赫尔巴特一边从事教育实际工作,一边勤奋写作,撰写了大量哲学著作、心理学著作和教育学著作。
这些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学著作,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已成为世界教育名著。
1891年8月11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
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为教育科学努力奋斗了44年。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在教育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在赫尔巴特之前,已有不少教育家提出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这些主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他们对儿童年龄特点的认识都比较粗浅和零散,不能给教育学提供深刻的、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因而那时的教育学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而仍然只是经验的总结,还带有许多盲目性。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应该充分运用心理学去论证教育学上的各种实际问题,给教育工作以理论说明的人。
这样就使教育学开始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赫尔巴特说:“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
应当说是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可见他对于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多么重视。
为了使教育学能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心理学,写了许多心理学著作,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
由于当时心理学尚处于幼年阶段,其他自然科学也不够发达,加之赫尔巴特的哲学又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所以赫尔巴特所建立的心理学体系有许多地方缺乏科学依据。
他的教育学也并不很科学。
真正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有可能。
尽管如此,赫尔巴特预见到并首先提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学为基础,并且他毕生努力建立用以说明教育规律的心理学体系,这本身在教育学史和心理学史上就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根据其“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提出了一套广泛而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他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但多方面兴趣又是一个统一整体。
他说:“大家都必须爱一切工作,每个人都必须精通一种工作。
”以达到“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同上书,第38~39页。
教学应该发展多方面兴趣,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德行。
他把人的兴趣分为两大类,每一类又分为三种,则人的兴趣共六种。
应设置与每一种兴趣相适应的课程,以便发展各种兴趣。
第一类兴趣属于认识自然现实的,是知识的兴趣。
它包括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和审美的兴趣。
第二类兴趣属于认识社会生活的,是同情的兴趣。
它包括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
与这六种兴趣相适应的学科如下。
经验的兴趣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审美的兴趣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
同情的兴趣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和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是同情兴趣的扩展,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以上这些学科的设置不是任意的,而应根据儿童文化学习和品格发展的规律妥善加以安排。
他根据他的“文化分期说”理论,把儿童的文化学习和品格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主要的学习科目。
第一时期,从出生到3岁,这时期应专心学习语言。
第二时期,从4岁到8岁,这时期以学习读书、写字和算术为主。
第三时期为少年期,以学习历史、数学、诗歌和自然科学为主,并养成道德判断能力。
第四时期为青年期,趋向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赫尔巴特的这套课程体系比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体系显然又前进了一步。
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体系是以古希腊文、拉丁文为主体的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而赫尔巴特设计的这套课程体系在当时是基本能适应的,因此后来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使到现代也还有参考价值。
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赫尔巴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他根据他的心理学理论,细致地研究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观念的具体过程,提出关于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他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要把新教材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他所说的“意识中原有的相关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分析。
为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提示新教材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叙述法,用精炼、明确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对教材进行描述和分析。
也可以采用直观法,通过实物、图画等对新教材加以介绍。
还可以采用谈话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第二阶段:“联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上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观念加以联合,形成概念。
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特别是记忆和想像。
在教学方法上最好运用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有可能试验他思想中的各种偶然的观念组合,并由此找到哪一种组合是最容易的和最自然的,还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去重新组合他所获得的观念。
第三阶段:“系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前一阶段初步联合起来的各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新旧知识作更大范围的、更深入的联合,对知识进行更高的概括,使之系统化,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从而获得关于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的知识。
这一阶段,学生的想像和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并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
必须对学生进行经常的良好的训练,学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想像和思考。
第四阶段:“方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前几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方法主要是作业和练习。
赫尔巴特认为,通过各种作业和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从而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检验其所学知识是否正确。
赫尔巴特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后来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他的学生席勒(Tursken Ziller,1817—1882)把第一阶段“明了”分解为“分析”“综合”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