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定斯基到审美的非功利性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

浅谈从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到艺术理论作者:宋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摘要: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是现代艺术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色彩的表现,并最终形成了抽象主义的色彩理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康定斯基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和最终艺术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康定斯基;色彩;艺术理论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68-01起笔于瓦西里.康定斯基,这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完全出于对其作品中色彩的感动。
正因为康定斯基本人对色彩就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推崇,致使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完全成为他自身对灵魂的一种阐释。
就象他自己所说:“我用心灵的眼睛看到了我所有的色彩。
”由此也使我产生了对其艺术理论的好奇,并隐含了深深的敬仰,希望能从对其理论的探究中寻求对其作品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起初读到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是很让人迷惑不解的,甚至会认为在有些行文中是前后矛盾的,就像最初欣赏到他的画一样,你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无限的魅力,却又总是在这种魅力中迷失,而最终惊奇的发现,在一片赞美声中,脑海里留下的竟是一片混沌,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在作品中抓住些什么。
但在反复的阅读中,一切都会变的明了起来。
他的论述更像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美好追求,以及他所探究到的艺术真理,最大限度的展示着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才华和魅力。
他称“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
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
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键的钢琴。
艺术家是手,他通过这一或那一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去。
”我绝对相信他是一双极富创造力的“手”,他成功的用色彩直击了每一个面对他作品的读者,并伴随着他所营造的优美世界,用心灵解读着每一细节,绝无遗漏。
色彩最初虽是一种表面的印象,但却能够发展成为一次深刻的体验,造成一个情感的震动,在色彩的回音中,心灵产生了共振。
抽象绘画的先驱者:从康定斯基到克利

抽象绘画的先驱者:从康定斯基到克利抽象主义是如何产生的?那是一段漫长而非常有名的历史,从塞尚开始,接着是毕加索的小立方体,人们把立方体放大,就有了抽象派艺术。
在《作为纯艺术的绘画》一书中,康定斯基评述了他对绘画历史的看法:第一阶段肯定是现实主义的,画自然要比与自然对抗容易得多。
视觉的发展直接导致第二阶段的产生,造型逻辑使画家对描绘物体的方法,比对要描绘的物体更加感兴趣。
因此,荷兰人的静物画,通过夏加尔、塞尚和立体主义者被转化了。
第三阶段,艺术达到它的极致,绘画与精神的对话。
对于康定斯基,作品的生命力来自于形式,而不是内容。
康定斯基的代表作《黄·红·蓝》在法国,手工艺的实践和逻辑,将艺术的道路引向抽象派艺术,接着才有塞尚、布拉克和毕加索的实践。
在德国,恰恰相反,哲学家和理论家决定了产生意识,康德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沃润哲也认为,应该把形式作为一个意向,而不是一个结果,现在是想做的问题,而不是可以做的问题。
从此以后,在思想方面,意识是一种有着自己规则的特殊语言。
画画的目的不再是尽可能忠实地描绘世界,而是确定人与世界的关系。
康定斯基作品于是,三位画家出现了,他们各行其道。
康定斯基把色彩看成绝对的主题。
蒙德里安几何形状的简约,成为达到纯洁性的方式。
马列维奇蔑视一切,对形状和色彩做合理化改革,直到空洞的眩晕。
1911年,康定斯基已经45岁,他要表现色彩的力量,并决定把这种力量从一切画中释放出来。
他的调色板相当大,因为他使用颜色从不重复,他会给每幅画调配出特殊的颜色,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的作品里,没有出现过相同的红色。
此外,形状也是不同的。
“在调色板中存在着一个所用颜色的独特世界,感情不是本能,它是内心的声音。
”康定斯基作品1896年,他盯着看莫奈的《干草堆》,“看了目录我才知道画的是干草堆,我不能理解”,他觉得画中缺少明显的对象,唯一显现的是调色板毋庸置疑的力量。
从“濠梁之辩”看“三”在庄子生命美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濠梁之辩”看“三”在庄子生命美学中的重要意义何亦邨【摘要】″Three″ is thought as very important cultural concept by Taoists,and it has unique philosophy connotation.This concept takes on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metaplasia″,which function,can explain the basic view of Taoists,and also can reflect the life philosophy of Taoists well.In the classic of Zhuangzi·Autumn Floods,″the Haoliang Debate″,″three″ this culture concept hides in the passage,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which helps to d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o Zhuangzi′s life aesthetic thought: the living is beautiful,all who is alive are beauty.%"三"被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
这个概念担负着"化生"的重要使命,它的这一功能,既能解释道家的基本生命观,又能很好地反映道家的生命哲学。
在《庄子.秋水》的名篇"濠梁之辩"中,"三"这个文化概念隐藏在字里行间,贯穿全篇,有助于对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做更深层次的解读:生者即至美,凡生者皆为美。
【期刊名称】《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7)004【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濠梁之辩;三;庄子;生命美学【作者】何亦邨【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6一、解读“濠梁之辩”中隐藏的“三”“濠梁之辩”是《庄子》中有名的哲学辩论片断,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论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与自然的关系

论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与自然的关系□赵文博张莉摘要:艺术的起源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艺术的起源,席勒、斯宾塞提出了“游戏说”,泰勒、弗雷泽提出了“巫术说”,“再现论”包含“模仿说”和“反映论”,“表现论”包含“直觉说”“表现说”“移情说”,“形式论”包含“媒介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等。
这些理论均探讨了艺术的起源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自然起源人们通常把原始时代的打制石器视为艺术形成的标志,实际上,那时的人们并没有形成“美术”和“艺术”的概念,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开始生产一些工具,以便于开展狩猎、劳作等活动,或防止其他动物袭击。
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各种打制石器逐渐出现。
这些融入了人类智慧、由石头、树木改造而成的物品,被人们视为最早的艺术品,如,各种打制石器,用石头或木头堆砌的建筑,经过雕琢的石刻、木刻,绘制在山洞里 的岩画,等等。
伴随着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产生出喜、怒、哀、乐等情绪,由此出现了欢快的舞蹈、悠扬的音乐、令人沉思的诗歌等。
人们从蜘蛛织网中获得启发,学会了编织;人们从鸟叫中听到节奏,学会了歌唱;人们为了躲避其他物种的袭击,学会了建造房屋;人们为了获得食物,生产了工具;人们为了记录事件,创造了图案。
这些活动都是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共存过程中发生的,而这些人类活动与艺术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叫一、“游戏说”与自然的关系“游戏说”认为人类在游戏中获得灵感,通过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愉悦自己。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认为艺术发生于游戏冲动。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受制于自然,而在游戏中,人们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通过游戏的方式忘记生活中的烦恼,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这一理论认为,人需要游戏是为了消耗过剩的精力,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就是与功利无关。
这一理论揭示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一是人类需要先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有剩余精力才能从事游戏和美术活动;二是游戏与艺术确实存在娱乐性、非功利性和一定的规则。
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到今天的“三大构成”

从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到今天的“三大构成”作者:刘晓斌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24期摘要:现代艺术改变了人们的对于绘画的观念,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又产生了设计,我国现代设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从五六十年代的图案学到八十年代的工艺美术到九十年代的设计艺术学,设计、设计教育与经济、科技是互相促进与发展的。
本文通过“构成”这样一个点来探讨现代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康定斯基;构成;设计现代艺术缘起于法国印象派,经历了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法国的新印象主义、野兽派。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艺术家们,倡导创造与开拓的精神,彻底扬弃从具象形态中提取造形主题,发现非再现自然形象的几何抽象造型的表现力;从造型的关系出发,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构成性;以感觉性、自由性、均衡性的方法创作作品,他们的成就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建筑、家具、产品、平面设计等领域。
由于康定斯基在抽象艺术中的地位甚为特殊,被称为抽象艺术之父,所以本文就从康定斯基开始论述。
一、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康定斯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对抽象绘画的创立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艺术家。
在这本书中,他采用二元论的态度,沿用通神学者的说法,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
在康定斯基勾画的精神三角形中,音乐在精神三角形上的位置,他认为:“音乐在数个世纪里,都是一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艺术家的心灵,而不是复制自然现象的艺术……一个画家如果不满意于再现,而渴望表达内心生活的话,也不会不羡慕在今天的艺术里最无物质性的音乐……他自然要将音乐的方法用于自己的艺术。
结果便产生了绘画的旋律、数学的抽象结构、色彩的复调……的现代愿望。
在这样一个精神领域中,康定斯基将抽象绘画中的色彩运用类比音乐中的音符,在他看来,色彩同样具有音响和旋律效果,甚至具有交响乐般的震撼力量。
西方文论——精选推荐

西⽅⽂论《西⽅⽂论》复习⼀、基本知识点1、西⽅最古⽼的⽂学观念是模仿说2、柏拉图的⽂艺思想①哲学思想:理念论或“相”论——在柏拉图的世界中有两个世界,⼀个是理念的世界,也即“相”的世界;另⼀个则是现实的世界。
②柏拉图的“理想国”③柏拉图的⽂艺学思潮(1)摹仿理论;“摹仿的摹仿”,“影⼦的影⼦”,“同真理隔着三层”。
(2)现实美⾼于艺术美。
3、亚⾥⼠多德提出诗歌与历史更加真实的理论4、亚⾥⼠多德的悲剧理论思想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个完整的有⼀定长度的⾏动的模仿。
悲剧的媒介悲剧中的主⼈公。
悲剧的效果,净化说。
5、提出流溢说的中世纪神学美学家是普洛丁6、古典主义⽂论、现实主义⽂论和浪漫主义⽂论的特征。
◆主要理论作为启蒙主义的继承和完善,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把美学问题归结到⼈的⾃我意识和理性这个现代哲学的⽴⾜点上,这是康德、席勒、歌德和⿊格尔共同的思想⽴场。
(理性主义美学)1、以理性为主,调和理性与感性,促成和谐的健康的⼈性。
2、美学和⾃由的联系,审美成为通向⾃由的桥梁,美是⾃由的象征。
浪漫主义强调⼈的主观性和内⼼现实,反感对古典主义的理性统治,推崇感性的⼒量。
◆浪漫主义的特点1、诗歌的关键在于感情的表现。
情感体验是诗歌的核⼼主题。
2、诗意的关键不在于诗⾏和韵⽂的形式,⽽在于动⼈的情感表达。
3、诗⼈的灵感来⾃于想象⼒⽽不是现实⽣活。
4、诗⼈与科学家⼀样都在追寻真理。
基本特征是追求真实和再现现实。
现实主义⽂学观念的主要特征◆要求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按照⽣活的本来⾯⽬进⾏写作。
◆现实主义⽂学理论⾼度重视⽂学典型。
◆现实主义⽂学具有基本的历史观要求。
7、提出“审美带有令⼈解放的性质”的美学家⿊格尔8、提出⽂学性概念的俄国形式主义⽂论家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9、⽂学的内部研究,参阅韦勒克的《⽂学理论》(详见论述题3)《⽂学理论》是对新批评派理论的总结,代表了新批评理论与⽅法论发展的⾼度⾃觉与成熟阶段。
从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谈对当代美术教育的思考重点

摘要:康定斯基要求尊重学生的自身创造力和艺术原创性,强调艺术感觉与表现媒介的结合。
他的这种思想对于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对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当代美术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康定斯基艺术当代美术教育当今的美术教育在整体统一规划中各院校都有一些新的探索,这是积极的方面。
其实这一探索在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就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探索,包豪斯学院教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著名的艺术理论思想集中在《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具体艺术》、《点线面》等一系列的艺术著作中。
我们研究他的这些理论思想,旨在对当前美术教育有所借鉴。
1.康定斯基的原创力思想要谈康定斯基的艺术思想得从二十世纪的俄国包豪斯学院开始。
包豪斯学院的教育思想主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为了让学校办得有特色,曾经招聘了许多当时的前卫艺术家从事该校的教学工作。
学生通过在这些教员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有机会尽情地发挥创造能力。
康定斯基就是其中的一位教员。
为了尊重每个学生所特有的艺术感觉,专门开设形式研究科程,以此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并帮助学生奠定从事造型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根基,引导其充分表现创造的活力。
康定斯基从绘画的基本元素出发论及点线面的各自特性与点线面所具有的表现力,形成了《点线面》著名的论著。
他谈到了艺术创作中不同的点线面形式与音乐的关系。
同一幅作品中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所产生的视觉感觉转化后形成的声音的感觉。
正如他说的:点———静止,线———内在张力,源于运动。
这两种元素造成他们“语言”交织、并置,这都是语言难以达到的。
他还说:纯粹的形式服务丰富、生动的内涵。
①在教学中以这样的形式展开进行创作,使学生不再对着冰冷的静物、石膏像进行学习与临摹,而是学会利用绘画元素自己组织画面。
康定斯基还十分强调一切创造都应成为一个整体,要求画家能够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载体、媒介进行创造。
他说:“画面外表的特点完全取决于物质的特点(画和油画技法、拉毛装饰以及他所采用的方法、纸、石头、玻璃等和取决于与这些物质媒介相关的工具,运用和掌握工具的方法。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及其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及其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抽象艺术运动之一——蓝骑士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倡通过色彩和形式的抽象表现来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并强调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与色彩的解构:康定斯基认为,形式和色彩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他主张将形状分解为基本的几何形式,通过调整和组合这些形状来创造出新的形象。
他还将色彩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媒介,通过色彩的表达来传达出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内心表达与精神维度:康定斯基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表达,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来源于内心的直觉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对自然外观的模仿。
他追求艺术作品能够触及观者的灵魂深处,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
3. 抽象表现和音乐关联:康定斯基将抽象表现的绘画与音乐进行了类比。
他认为绘画和音乐都是直接表达情感和灵魂的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他试图通过绘画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音乐,使画面中的形式和色彩产生旋律和和谐。
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的表现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抽象表现:他的设计作品大多采用了抽象的形式和色彩,通过独特的构图、线条和色彩搭配来表现他的内心感受和思想。
2. 强烈的色彩对比:康定斯基善于利用鲜明对比的色彩来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常常使用对比鲜明的互补色来创造出一种冲击力。
3. 几何形状的运用:康定斯基倾向于使用几何形状作为他设计作品的基本元素,他通过运用几何形状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总的来说,康定斯基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创造,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美感心理过程的描述及其精神内涵

众 所周知 , 感 就 是对 美 的感 觉 。在 实 际 的 审 美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收 稿 日期 :001 .5 2 1 —11 作者 简介: 胡坤玉 (9 9一 ), 。 16 女 湖北建始 人, 西华师 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 文艺美 学。
李仕华( 94~ ) 女 , 16 , 四川仪 陇人 ,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 文艺理 论与美学 。
胡坤玉 , 李仕 华
(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 四川南 充 6 70 ) 30 2
摘 要 :在 实际的审美活动 中, 关感心理是一 个动 态的发 生过程。在这 一过程 中, 审美知 觉、 美想 象、 审 审美 情感 、 审美判 断等 多种心理 因素相互协调 , 和谐运动 , 而使主体获得 独特 的审美享 受。 而主 体在这种 感受美的活 从 动过程 中获得 独特审美享受的过程 , 实际上也是主体精神的特殊 活动过程 , 包含着独特的精神 内涵。
关键词 :美感心理过程 ;审美享受;精神 内涵 中图分类号 :B 3 文献标识码 :A 85 文章编号 :17 62—62 (0 0 0 1x 2 1 )3—07 0 0 2— 5
形式结构所吸引 , 从而引起 的对客体形式结构的注 美 活动 中 , 对美 的感觉这 一心 理过 程极 其复 杂 , 给 意 , 带 是对诸如色彩 、 形状 、 条、 线 平衡 、 对称等形式结 主体 的心理感 受 和体 验 更 是 难 以言表 。可 以说 , 美 构的充分感受和分享 , 投入 了主体的情感 、 想象、 愿 感心理活动是主体面对美 的事物或对象时多种心理 望 、 期待 等 。而其 它 注意 更 多 的则 与确 定 的概 念思 因素相互 协调 、 谐运 动 的动 态 发 生过 程 。对 于这 考联 系在 一 起 , 为关 注 客 体 的意 义 、 别 或 者 问 和 更 类 动态过 程 , 们不 可 能 用 逻辑 抽 象 思 维 的形式 对 题 , 辑 推理性 强 。在审 美活 动 中 , 我 逻 正是 审美 注意这 其加 以论证 , 而只能在 现代 心理 学知识 的基 础 上 , 依 种对形式的关注, 造成主体 日常意识 中断 , 为美感心 据已有的阅读经验 , 对其心理过程加 以描述。 理活动产生奠定了基础。康定斯基曾在他 的自 传里 这 样 写道 : 美 感心 理 过 程 的描 述 天 , 色降 临 , 画 完一 幅 写生 画后 , 着画 暮 我 带 根 据主体 心理 在 审 美 活 动 中 的动 态 运 动 , 们 箱 回到 家里… … 突然 , 看 见房 间里 有 一 幅难 以描 我 我 把美感 心理 活动过 程分 为三 个 阶段 : 备 阶段 、 现 述 的 图 画 , 准 实 这幅 画 充 满 着一 种 内在 的光 芒。起 初 我 阶段 、 应 阶段 。准备 阶段 是 美感 心理 活动 的开 始 有 些迟 疑 , 后 , 疾 速 地 朝 这 幅 神 秘 的 图 画 走 效 随 我 阶段 。在这一 阶段 , 审美 注 意 和 审美 期 待 是 关 键 环 去——除 了形式和 色彩之外 , 别的我什么也没有看 节 , 随着审 美 注 意 和 审 美 期 待 , 美 态 度 开 始 形 见 , 它的 内容 , 伴 审 而 则是无 法理 解 的。但我 还是 立刻 明 成 。第 二个 阶段是 实 现 阶段 。在这 一 阶段 , 体 多 白过 来 了, 是 一幅我 自己作 的画 , 主 这 它歪斜 地靠在 墙 种心 理 因素相互 协调 , 和谐 运动 , 感心理 活 动达 到 边上 。第二 天我试 图在 日光 下重 新获得 昨天的 那种 美 高潮。最后阶段是效应 阶段 。这 时, 美感 心理 活动 效 果 , 是没 有 完全 成 功 。 因为 我 花 了很 多 时间 去 但 的高 潮 已经 过 去 , 人们 开始 作 出审美 判断 , 进行 审美 辨认 画 中的 内容 , 那种 朦 胧 的 美丽之 感 却 不 复存 而 反思 , 美感 心理过 程结 束 。 在 了。我 豁 然 明 白 了, 客 观 物 象损 毁 了我 的 绘 是 画 。 [] ( ) 备 阶段 一 准 审美 注意意 味着 美 感 心 理 活动 的开 始 , 美 感 是 康定斯基的这段话清楚地揭示了审美注意的特 心理活 动得 以展开 的基 础 。注意 的本义 是 指全部 意 点 , 即审美 注意不 仅造 成 了 日常 意识 的 中断 , 而且 关 识集中于某一点 , 科学创造、 逻辑思维活动也需要注 注 的是 对象 的形式 结 构 。如果欣 赏者 的 注意力 由画 意 。不过 , 审美 注 意与其 它注 意不 同 。首先 , 审美 注 中的形式 结 构转 向 内容 , 美感 心理 活动 则难 以开 始 。 意必 须要 有审 美 主体 和 审美 客体 , 它 注意 则 未 必 其 与审美注意相伴随 , 主体对 即将到来 的美感活 要有 客观 物象 出现 , 脑 中的某 个 意 象 或 者 关 系也 动就会产生一种希冀 和期待 , 头 这种希冀和期待, 我们 可引起注意。其二 , 审美注意是审美 主体被客体 的 称之为审美期待。它与审美注意相伴随 , 是一种精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是出生于俄罗斯的抽象主义画家和艺术理论家。
他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是现代艺术革命的先锋,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学院最重要的"形式大师"之一。
康定斯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在他的抽象艺术理论方面:《论艺术的精神》一书被誉为现代抽象艺术的"圣经"和"启示录",《点·线·面》被奉为"形式美学的名著"等等。
它们对现代抽象绘画和现代设计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抽象艺术理论以"内在需要"为基本原则,其主要审美特征是"主体性"和"表现性"。
目前,中国设计遭遇了"中国制造"的瓶颈,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困扰着设计界。
人们掀起了重新审视、借鉴"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的热潮。
康定斯基作为"包豪斯"重要的一员,他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值得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梳理。
本文希望在对其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理论局限的探讨中抛砖引玉,为中国当代设计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思考。
本文主要包含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主要是对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和说明。
第一部分首先阐明本文与已有的康定斯基相关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本文是从绘画与设计的跨学科视野出发,研究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其次,概述研究对象康定斯基的背景和主要艺术成就。
第二部分分类详细介绍目前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对现代绘画理念和实践的影响方面,与本文相近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
虽然还有一些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断颇有见地,但是常散见于设计类、美学类、设计美学类以及包豪斯丛书等著作之中。
666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论文范文.doc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论文范文在艺术世界中,西方现代艺术还是作为领头先锋,还是影响着全球的艺术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现代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现代艺术论文范文一:浅谈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研究论文关键词:西方现代美学艺术独立分析论文摘要: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
但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标记之一。
本文作者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演变和特征入手,就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对我国美学的影响。
0 引言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
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
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
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
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
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
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
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推翻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
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
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
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
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
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
康定斯基艺术精神探析

康定斯基艺术精神探析
)
柯南·康定斯基是当代美术活动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
他从实验性的媒介到另类性的元素,都把这些放在艺术的表现上,探索全新的艺术领域,使他的名字镌刻在20世纪当代艺术家中不可磨灭的烙印中。
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家和审美家。
他厌恶传统的狭隘的审美标准,比如画面的完美和精致,他认为艺术要有一种冒险的精神,以及想象力跟审美之外的表达及探索,这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他尝试把传统的形式、表现形式与当代新兴的概念相结合,以此来表现一个更加完整、准确的实际社会形势。
他发现在现代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是有联系的,艺术形式应该有自己的言论意义和独立性,他把它看作是一种多元的社会语言,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满足。
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上。
他认为艺术应该有趣、不同,可以用表现力、色彩和叙事来雕琢话题,让它们更容易地看清他作品想表现的意义。
康定斯基对艺术的探索不仅使他在当代艺术家中受到充分认可,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艺术精神让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存艺术的传统,也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开拓艺术新天地。
第六讲 美感 审美心理描述

第六讲审美心理描述(美感)美感的本质: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联系的直接的经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他是与人的生命和人生紧密联系,是直接性的当下的经验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这是主客二分,其特征为: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
二种把人与万物看做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世界就没有人,是“此在”与世界的关系,“此在”是澄明,是天人合一,其特点为:内在性,费对象性,人与天地万物相通融。
(一)美感的心理过程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美感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发生过程,是多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结果。
美感的心理过程,就是对这个动态的美感心理过程的描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现阶段、效应阶段。
准备阶段是美感心理活动的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是关键环节,伴随着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审美态度开始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实现阶段,美感心理活动达到高潮。
最后阶段是效应阶段,它是美感心理活动的结束阶段,在这一阶段,美感心理活动的高潮已经过去,人们开始作出审美判断,进行审美反思。
1、准备阶段审美注意意味着美感心理活动的开始,是美感心理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
注意的本义是指全部意识集中于某一点。
科学创造、逻辑思维活动也常常出现这种现象。
既然这样,审美注意与其它日常生活中的注意有何区别呢?首先,审美注意必须要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其它注意则未必要有客观物象出现,头脑中的某个意象或者关系也可引起注意。
审美注意中,审美主体是被客体的形式结构所吸引,是由客体形式结构所引起对客体形式结构的注意,是对如色彩、形状、线条、平衡、对称等形式结构的充分感受和分享,并投入主体的情感、想象、愿望、期待等。
而其它注意更多的则与确定的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关注更多的则是客体的意义、类别或者问题,逻辑推理性强。
正是审美注意这种对形式的关注,造成了日常意识中断,为美感心理活动产生奠定了基础。
美感心理过程的描述及其精神内涵

收稿日期:2010 11 15作者简介:胡坤玉(1969~ ),女,湖北建始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李仕华(1964~ ),女,四川仪陇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美学。
2010年3月第29卷 第3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M ar .2010V o.l 29 N o .3美感心理过程的描述及其精神内涵胡坤玉,李仕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摘 要: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美感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发生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协调,和谐运动,从而使主体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而主体在这种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特审美享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体精神的特殊活动过程,包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美感心理过程;审美享受;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0)03-0072-05众所周知,美感就是对美的感觉。
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对美的感觉这一心理过程极其复杂,带给主体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更是难以言表。
可以说,美感心理活动是主体面对美的事物或对象时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协调、和谐运动的动态发生过程。
对于这一动态过程,我们不可能用逻辑抽象思维的形式对其加以论证,而只能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对其心理过程加以描述。
一、美感心理过程的描述根据主体心理在审美活动中的动态运动,我们把美感心理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现阶段、效应阶段。
准备阶段是美感心理活动的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是关键环节,伴随着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审美态度开始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实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体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协调,和谐运动,美感心理活动达到高潮。
最后阶段是效应阶段。
这时,美感心理活动的高潮已经过去,人们开始作出审美判断,进行审美反思,美感心理过程结束。
康定斯基绘画成因探究

大众文艺106摘要: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最影响的艺术家,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的“地标”式的艺术家,本文将通过对此“地标”进行三方面解读,通过他的作品成因分析和绘画理论的解析,指导其作品如何落实其理论思想,从而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把握,也对在自身艺术创作有一些启迪。
关键词:康定斯基;理性;精神性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青骑士”绘画团体中最有影响的画家,他将德国表现主义推向高峰,也对现代抽象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
在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个人化的背景下,很难再产生巨匠式的大师,而康定斯基可以说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奠基人,他的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更堪称是现代艺术的《圣经》。
康定斯基是一位国际性人物,他不仅在他的出生地俄国进行绘画创作,后来还在德国和法国继续他的艺术生涯。
他1886年生于莫斯科,早年在莫斯科学过法律和经济,他对巴黎的访问和印象派在莫斯科展览,唤起了他绘画兴趣,三十岁时,为了学画,他放弃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德国慕尼里,之后在1911年创建了“青骑士”画社,随后在1912年他发表了《论艺术的精神》。
他的绘画作品和理论构建在这一时期已基本成型。
一、 康定斯基的理论体系康定斯基发展到成熟的境地,这中间,他的绘画自然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而他的思想绘画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他的《论艺术的精神》是早年他的思想的条理化,之后再进入包豪斯学院后,他的思想收格罗佩斯,克利,伊顿等人影响,更加成熟,理性。
纵观康定斯基的思想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试图建立一套理智,科学的绘画理论体系,在理性科学的这一方面,由于康定斯基早年的法律,经济知识背景,促使他在进入绘画领域后很快在《艺术的精神》中试图建立起绘画艺术的“法律”,他的思考较多地集中在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上,他试图通过排除物体和人物,淡化物质形式和根据其情绪状态而即兴创作,康定斯基使其绘画进入非客观艺术的前沿,从而为20世纪40——50年代绘画艺术从自然界“解放”出来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筑起舞台。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与现代设计审美范式探究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与现代设计审美范式探究摘要:瓦西里·康定斯基——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曾任教于包豪斯设计学院,有《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等著作出版,对发展现代艺术起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现代艺术革命的先锋。
本文是在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理念产生影响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与现代设计审美范式的探究。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现代设计、审美范式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文化艺术背景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其自身多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同时烙印着俄罗斯文化艺术的滋养和西方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
文艺的滋养是深入骨髓的,而经济发展和艺术流变的冲击则是思想革命的直接动因,它们合力催生了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革命。
1.1俄罗斯文学思潮启发了康定斯基“内在需要”之思19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转向,现代主义在文艺思潮中颇具代表性,反传统成为其主要特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特征,并且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内涵。
其中,象征主义对康定斯基的影响较大,以外在有形物质的象征性来传达精神特性和内在含义,他把“内在需要”当作决定性因素,而把“外在因素”当作借用因素,从而得出“艺术作品的形式是由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决定的”,他说:“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
这些思想成为其抽象艺术理论的宝贵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
1.2艺术流变的冲击对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推进西方现代绘画的流变带来了各种形式的艺术革命,绘画呈现出新的视觉关系。
这种流变最开始源于某一形式要素的改变,而后逐渐演变成某些形式要素的改变,最终由康定斯基实现了从精神到形式——由内而外的彻底变革。
[]艺术流变早期,艺术家将原本依附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和形式要素抽离出来,使其在绘画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解放和独立,而后这种变化开始成为某一艺术流派创作的主导风格。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探究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探究作者:张筱宛杨波来源:《艺术广角》2024年第02期摘要康定斯基是西方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也是抽象艺术理论的重要阐释者,他的抽象艺术表达出人内心的情感,激荡了人的灵魂。
抽象艺术追求精神的世界,使绘画重新回归到艺术本身。
以奥尔特加的概念为基石,可以从“人性化”与“去人性化”两个方面对西方艺术史进行梳理,并进而阐释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内在精神,而“人性化”和“去人性化”对抽象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价值及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彰显。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人性化;去人性化一直以来,中国学术界都对康定斯基的研究保持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成果颇丰。
围绕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创作和抽象艺术理论,从译介原文元典到理论细节阐释和相关比较研究,学者们的研究逐步深化。
但是,随着对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整体研究工作的日趋完成,寻找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角度就成为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
本文尝试以奥尔特加的“去人性化”概念为基石,探讨康定斯基抽象艺术如何从“人性化”发展到“去人性化”,揭示出此视角在现代艺术理论建构中的意义。
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中的“人性化”体现“人性化”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凸显,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古希腊人在强调人的理性的同时强调客观事物对艺术的重要性。
到了中世纪,欧洲长期处于黑暗时代,直至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化”的重视才逐渐恢复。
到了18、19世纪,“人性化”已成为艺术自身的逻辑,彰显了艺术的本质。
1.“人性化”的内涵“传统画家总是以‘人性化’现实为蓝本的”[1],將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奥尔特加将“人性化”等同于自然,艺术中的人性化元素是从自然中提取出的、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被大家所熟知的。
奥尔特加对“人性化”的表述,可以概括为三点:1.追求真实,描写人性;2.在对现实事物模仿中的情感显现;3.符合大众的趣味。
“人性化”既然是模仿现实事物时的情感显现,那艺术家就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进行创作,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从康定斯基到审美的非功利性

从康定斯基到审美的非功利性从康定斯基到审美的非功利性陈传志摘要: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完成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发现康定斯基对审美的功利性是非常反感的,他更加注重艺术形式背后的思想表达。
康定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在不断探索艺术形式背后的那股“神奇的力量和光辉”。
关键词:康定斯基;审美的非功利性1866年,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较好的教育;中学时代,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
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而且同时还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
1889年,他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3年大学毕业,康定斯基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
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
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了。
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康定斯基成为职业画家。
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
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康定斯基不仅在艺术实践中开创了抽象绘画的风格,而且在艺术理论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康定斯基有关抽象绘画的思考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一套先行的抽象理念,而是某种反思的直觉。
对此,康定斯基曾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过他的两次重要经历。
“我突然看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绘画,它的标题写着:《干草堆》(指1895年在莫斯科首届法国印象派画展上的莫奈作品)。
浅析大师康定斯基绘画创作艺术的特色

浅析大师康定斯基绘画创作艺术的特色魏强【摘要】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在近现代西方美术史中有着不朽的贡献和地位,他和蒙德里安被称之为“冷抽象”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是心灵的呼唤,是对自我感受的真实宣泄,他强调用“内在的精神”去重塑一个“世界”.大胆创新,把纷繁的世界用点线面和大小不同的、形状各异的色块谱写出抽象艺术的华丽篇章.他是一位富有才气又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表现的成功典范.因此,康定斯基被人们广泛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和鼻祖.【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6(021)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艺术;内在精神【作者】魏强【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甘肃成县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4康定斯基是一个才华横溢,又不落俗套的天才画家,1866年出生于莫斯科,早年从事过法律工作,对绘画、音乐和民间艺术抱有浓厚兴趣,后移居德国慕尼黑专门致力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
“时事造英雄”,20世纪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分析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西方现代美术诸多流派中,被认为最能体现分析时代之精神的是抽象主义,而抽象主义的开派画家中最具理论色彩的又正属这位伟大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
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油画作品,如《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著有《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主义》、《论具体艺术》等阐述抽象艺术的理论著作。
抽象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在欧洲的一个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艺术流派,是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诠释绘画,打破过去人们的再现性思维,具有创新性和反传统的色彩。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也是相对而言的,也是辨证统一的。
新事物的出现既要具备偶然性,同时也在其偶然性中蕴藏着必然性。
因此在这一时代必须也必然会出现这一艺术流派,因为这是大工业时代的内在要求。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说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自己时代的孩子,从艺术作品和理论中都会体现和反映出整个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及社会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康定斯基到审美的非功利性陈传志摘要: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
他在1911年所写的《论艺术的精神》,1912年完成的《关于形式问题》、1923年的《点、线到面》、1938年的《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发现康定斯基对审美的功利性是非常反感的,他更加注重艺术形式背后的思想表达。
康定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在不断探索艺术形式背后的那股“神奇的力量和光辉”。
关键词:康定斯基;审美的非功利性1866年,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较好的教育;中学时代,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
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而且同时还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
1889年,他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3年大学毕业,康定斯基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
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
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了。
1900年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康定斯基成为职业画家。
1903年,他开始了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从而加深了对欧洲文化的全面了解。
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并开始了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康定斯基不仅在艺术实践中开创了抽象绘画的风格,而且在艺术理论上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康定斯基有关抽象绘画的思考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一套先行的抽象理念,而是某种反思的直觉。
对此,康定斯基曾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过他的两次重要经历。
“我突然看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绘画,它的标题写着:《干草堆》(指1895年在莫斯科首届法国印象派画展上的莫奈作品)。
然而我却无法辨认出那是干草堆……我感到这幅画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怀着惊讶和复杂的心情认为:这幅画不但紧紧地抓住了你,而且给了你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色彩经过调和而产生的不可预料的力量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绘画竟然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和光辉。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怀疑客观物象是否应成为绘画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这段自传回忆的是康定斯基还没有学画之前所欣赏到的莫奈的作品——《干草堆>,从而引发了自己对绘画中客观物象的思考。
康定斯基对于艺术形式本身的审美是不太看重的,他认为审美判断不能是功利性的。
不能单纯以客观物象的存在为依据。
在他的另外一段回忆里则体现了他对非功利性审美的探索。
“一天,暮色降临,我画完一幅写生画后,带着画箱回到家里……突然,我看见房间里一幅难以描述的美丽图画,这幅画充满着一种内在的光芒。
起初,我有些迟疑,随后,我疾速地朝这幅神秘的图画走过去——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别的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而它的内容,则是无法理解的。
但是我还是立刻明白过来了,这是一幅我自己作的画,它歪斜地靠在墙边上。
第二天我试图在日光下重新获得昨天的那种效果,但是没有完全成功。
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辨认画中的内容,而那朦胧的美丽之感却不复存在了。
我豁然明白了,是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绘画。
”这是康定斯基学画之后的一次经历,其中“客观的物象损毁了我的绘画”就是指审美中那些功利性的判断误导了人们对绘画本身的欣赏。
因为绘画本身中有客观物象的存在以致于人们在欣赏绘画的时候,将更多地精力由绘画本身(纯粹的形式和色彩)转向了辨认物象上。
因此,审美的目的已由追寻艺术本质的形而上的存在下降到了去辨识物象的现实目的和形式的功利化。
康定斯基认为正是审美的功利化损毁了人们的对于艺术的绝对目的的追求。
审美的意义首先要满足创作者和欣赏者某种心理上的“内在需要”。
艺术表现的本质不是简单地物质感受或自然模仿。
而是出于某种心理上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应世观物的“世界感”的结果,而它正是艺术的绝对目的。
这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审美的前提。
非功利性的审美并不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反对,而是主要体现在审美的过程中应当追求艺术的本质精神上。
康定斯基由此开始了在艺术形式上对非功利性审美的探索。
寻求艺术创作的“绝对目的”是引导人们非功利性审美的基础。
艺术的绝对目的乃是一种作为艺术本质的形而上的存在,不以现实目的和形式为限,但仍然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
一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视为它的客观化,反过来说,一切艺术品都源于某种抽象的、普遍的概念。
康定斯基将此归结为艺术的“精神”,所有的新思想和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被认为是这种精神的客观显现。
更深层次地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纯正艺术精神”是实现非功利性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定斯基认为一幅优美的作品就是一个精神有机体,它同物质有机体一样,是有很多部分组成的。
在对这种精神的探索中,康定斯基深受当时流星于欧洲的通神学思潮的影响。
奥地利神秘主义者鲁道夫•斯泰纳是影响康定斯基的艺术精神理论最深的人。
在斯泰纳的书中,他宣称:“物质的真实是一层盖住物象的面纱,透过这层面纱,人们将能看到呈现于空间中的事物的精神。
”并提到深层的“灵魂与精神的真实“只有”先知“才能看到,而艺术是达到精神境界的最简洁的途径,艺术家是能画出精神真实的”先知“。
而通过画笔来描绘出纯粹的精神正是康定斯基内心的呼声。
康定斯基在他所引证的伟大的艺术家之中,有音乐家和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者,但无一不是指向了他所旨意阐明的艺术的内在精神力量,即向上的、冲破传统追求自由的状态。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康定斯基首先提到了“金字塔“理论,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就像一个金字塔般的三角形,金字塔的底和顶分别占据着艺术的两个对立面,即现实主义和内在抽象主义。
这两个极端打开了两条殊途同归的道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许多抽象与现实不同程度的结合。
康定斯基认为,艺术的实质在于精神,艺术家只有真切的感受到金字塔顶端所含有的内在精神,才能创作出更具审美本质的作品。
康定斯基对于音乐也有着特殊感情,他认为音乐的实质也是震动心灵的音符表现出来的。
这是艺术作品中最为本质的部分。
非功利性审美更加注重艺术形式中对“内在需要”的表现。
在康定斯基认为精神实质的表达是通过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而创作出来的。
比如他在《关于形式问题》中提出“形式反映出每个艺术家的精神,打上了艺术家的个性烙印””形式是都具备了个人因素、民族因素或风格都不是至关重要的,形式是否合乎时代的主流,是否多少地与其形式发生关联,或者是否完全独立存在,这些也都无关宏旨,最重要事情在于形式是否出自于内在的需要。
”“内在需要”是艺术家的创作冲动,是表现“客观”的不可抑制的愿望。
抽象绘画的本源就是“内在需要”,由于没有现实中的事物可以依据,抽象绘画的形式和色彩必须探索内在的精神实质才能打动人心。
一种艺术形式的选择必须取决于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是“内在需要”的客观表现。
对于一个特定艺术家来说,一种特定的形式在特定的时候可能是完美的。
这种艺术形式源自于本质的精神,抛开客观物像的功利化,给审美带来了新的解放。
康定斯基还试图在艺术形式中来探索构建符合非功利性审美的一些规则。
他在著作《点、线到面》中对组成艺术作品的基础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性的下了一个绝对的定义。
这个定义就是指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以及对整体的关系。
通过对点、线、面的重新定义来试图需找一种带有明显非功利审美特色的作品组合形式。
康定斯基重视艺术作品中任何一个组成要素,认为他们的存在都有着自身内在的意义。
康定斯基认为点是“雄辩与沉默”,一个点在空白的纸面上是“雄辩”自己的存在,但是随着点的数量的增加,这时的点在画面就不再是“雄辩”,而是“沉默”。
点在数量上的变化影响着点的意向。
康定斯基认为只对线的张力进行考察,就区分不了水平线和垂直线。
水平线是一种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冷基调,而垂直线是与水平线完全相反,所形成的是暖基调。
对角线则由于与垂直线、水平线所形成的倾向,决定了冷与暖程度相等的可能性。
康定斯基所理解的画面是点、线等元素与整个画面建立的关系,不仅只是说单单的外形所形成的面。
当视线被画面元素引导向上时,其效果是“自由的”与“轻微的”。
当视线被画面元素引导向下时,其效果是“沉重的”与“坚实的”。
元素向左移动是“冒险的”与“解放的”,而向右移动则是“熟悉的”与“再确定的”。
康定斯基对点、线、面的阐述并没有离开过绘画创作的大前提,他把几何学中的对于点、线、面的理论放到绘画的范畴中展开理性的分析无非是想构建出符合非功利审美特征的创作规则。
这种规则又与包豪斯多提倡的几何构图也不谋而合,呈现出了简洁、抽象、理性、平民化的特点,对现代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线、面理论也是平面构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现代平面包装的设计正是在这种在追求艺术本质的非功利性审美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新的新的视觉展示形式,可以说是非功利性审美原则的独特体现。
在色彩方面,康定斯基也做了许多尝试性的突破。
他认为绘画“色彩和谐统一的关键最终在与对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启示激发;这是内在需要的指导原则之一。
”康定斯基认为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
当它掺入蓝色而偏向冷色时,就会产生一种病态的色调。
如果我们用黄色来比拟人类的心境,那么它所表现的也许还不是精神病的抑郁苦闷,而是其狂燥状态。
黄色易于变的刺眼,但无表现深度的能力。
相反蓝色却难以增强、加深。
黄色和蓝色的等量调和产生了绿色。
这时两者的水平运动以及向心和离心运动互相抵消,平静出现了。
纯绿色是最平静的颜色,既无快乐,又无悲伤和激情。
康定斯基对色彩的内在意义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在他的作品中也深刻体现了不同色彩的内在魅力。
对“形式和色彩语言”的重新梳理,使得艺术作品的创作更加接近于“纯粹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实现审美非功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艺术的精神》中,康定斯基认为艺术家要具有三大责任:一、他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天才;二、他的行为、情感和思想与常人一样,但他却必须用他们创造出一个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要么情节纯净,要么掺进了杂质;三、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创作的素材,他们将会对他创造的精神境界发生影响。
这个纲领也隐含了康定斯基对于现代艺术的一种畅想,无论是抽象主义还是构成主义,这些新的理论主张对于当时的艺术界来讲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康定斯基率先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实践了自己所提出的艺术主张。
而他的艺术思想则对更多的艺术家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正如康定斯基所说“我们正在迅速临近一个更富有理性。
更有意识的构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画家们将自豪地宣布他们的作品是“构成”的——这是与他们根本解释不了的印象主义者的主张相对而言的,宣布他们的艺术来自于灵感。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的时代,绘画中的这汇总崭新的精神正与思维携手并进,正在迈向一个伟大的精神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