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
第四章类型学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类型学:1、“类型学”中的“类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题材类型、主题类型、人物形象类型、故事情节类型、体裁样式类型、作品结构类型。
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第一节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二、被认为是德国“历史诗学”奠基人之一的w·舍勒尔,曾赞扬m·霍甫特的“类型学”观照,认为霍甫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比较文学开了先河。
三、俄罗斯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就是从“类型学相似”的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把文学史看成是处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不同艺术形式的更替。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四、维·普洛普在其《童话形态学》(1928)、《童话的历史根基》(1946)里,运用了维谢洛夫斯基所预示的“类型学”比较方法。
米·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1929)与《弗朗斯·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民间文化》一文中,把历史上十分遥远的、外表上看来似乎毫不相干的文学现象(诸如16世纪文学中的怪诞形象与不同时代的狂欢文化与笑文化)加以比较,考察作为诗学类型的“怪诞”、“狂欢”与“笑”,显示出“类型学”比较的活力。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五、维·日尔蒙斯基在1936年发表的题为《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中提出:“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生成的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尽管这些现象相互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批评那些把比较文学局限在“有直接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上,而倡导“无历史接触的”“类型学研究”。
在1958年的第四届国际斯拉夫学大会上,日尔蒙斯基指出,文学的比较研究包含历史发生学与历史类型学两大方面,历史发生学比较旨在确立那些建立在文化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影响与借用现象,历史类型学比较则旨在发现没有这类影响与借用但内在地相似的现象。
第一编第六章 类型学
帕· 格林采尔:“文学时代”的类型 学
• 格林采尔把整个世界文学历史进程分为三 种大时代: • 其一,远古时代,艺术意识是神话类型; • 其二,恪守规范时代,属拘泥传统型; • 其三,历史主义时代,是个性化创作型。 • 认为类型学相似应在文学时代中去寻觅才 可靠。
其一,远古时代,艺术意识是神话 类型;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 及其基本理论
• 俄国尼· 康拉德《现代比较文艺学诸课 题》:“比较类型学的研究的任务, 也可以是从事发现彼此独立地兴起的 各现象所具有的类型共同性。例如, 依我看来,就可以证明西欧文学中的 骑士小说和日本文学中的‘军事记’、 欧洲启蒙时代的讽刺小说和中国19世 纪的暴露小说之间的类型学的相似。”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 及其基本理论
• 德国霍斯特· 吕迪格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现在已 不再仅仅满足于确定‘影响’,而应把注意力集 中于独特的、在文艺美学上可以把握的接受类型 和方式。”比较文学研究偏爱具有世界性的文学 时代,具有世界性的作家。 • 德国W.威茨在其《从比较文学观点看莎士比亚》 (1890)一文中认为,比较文学应通过对类似现 象之间互相比较,深入到每一种个别现象最内在 的本质中去,并发现造成“类似和差异”的规律。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 及其基本理论
• 俄国米· 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与文 学的发展》 • 文学的类型学要求揭示在语言和历史命运 方面相接近的一些民族的文学的共同的或 相似的发展倾向,同样也必须揭示并不具 有这些特点的一些民族的共同的或相似的 发展倾向。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 及其基本理论
• 俄国伊· 涅乌波科耶娃《世界文学史——系 统分析和比较分析问题》把世界文学历史 进程看作一个动态系统。 • 包括三个类型系统: • 时间类型——文学时代发展的各个时期; • 历史文化类型——文学之民族的地区的大 区域的系统; • 艺术类型系统——文学思潮、文学风格、 文学作品系统。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类型学作为一门研究物种分类与分类方法的学科,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与归纳,类型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本文将介绍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探讨其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类型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趋势。
通过对类型学的深入了解,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掐头去尾地探讨类型学的基本方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类型学进行简要概述,并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深入讨论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以及类型学在语言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探讨类型学的未来发展,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类型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类型学作为一种基本方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类型学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在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类型学这一概念。
此外,本文也旨在展望类型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和讨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类型学的定义与意义:类型学是一门研究事物分类和归类的学科,也被称为分类学或系统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进行观察和比较,将它们按照共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构建出一个分类系统。
类型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也可以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语言等各种事物。
类型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复杂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探索世界。
类型学
从类型学看各语言语法上的差异类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情形各异的多种语言,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学有自然语言的类型划分、语言模式的跨语言研究和功能类型方法等多种取向,其研究对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类型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语言学分支。
从开始时的语言类型划分, 到后来的跨语言模式研究和功能类型方法, 无一不和语言比较密切相关。
类型学研究样本的建立离不开传统的比较语言学。
类型学的任务是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 其理论涵盖一个特殊的语言比较方法, 但其中的一些概念、研究策略和内在联系还需重新认识。
在类型学理论框架下进行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比较研究, 不仅有利于认识人类语言整体, 把握语言发展和思维规律, 更有利于认识本民族语。
各个国家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然而,这些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一些共性。
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通过跨语言比较的研究模式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法两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汉语和英、法两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英语和法语虽然同属印欧语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细分之下,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法语属于中部罗曼语,因此,英、法两语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类型学所要找寻的语言共性,是在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类似之处以后,把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和类似的现象归类而成的系统。
这些不同和类似之处,都要基于不同语言要素之间跨语言的相关性。
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 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 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 把语言分为附加语和屈折语两种类型。
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 无结构语。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 多式综合语。
如北美的一些语言, 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
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 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 时0、/ 体0 、/ 态0 、/ 式0 、/ 人称0 、/ 数0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 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 词0。
比较文学-类型学
在该书中,维氏从“类型学相似”的 视角探讨诸民族文学中诗体形式的演 变,提出文学的历史进程受社会发展 规律的支配,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制约 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发展的规律与历 史规律相一致,而人类历史发展具有 某种程度上的结构相似性,因而文学 发展及对其进行历史类型比较研究成 为可能。维谢洛夫斯基的理论为日后 俄苏比较类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精品课件
在俄苏比较文学领域甚至文艺学中,类型学研究 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康拉德、M·阿克列谢耶夫、 赫拉普钦科等人的学术成就正是得力于对类型学 研究的开拓。
科学院院士赫拉普钦科不仅在《作家的创作个性 和文学的发展》(1970)中运用比较文学及类型学 方法研究作家创作特性和文学发展规律问题,并 因其研究的深入而提升了比较文学和类型学研究 实践的方法论意义,而且在《艺术创作、现实、 人》(1982)和《文学的类型学研究》中着重探讨 类型学理论问题。在他看来,世界上所有重要文 学现象都不是孤立发展的,要理解这样的文学现 象就必须采用历史比较方法,如果不同其他文学 尤其是与之相近的文学进行比较,是不可能揭示
精品课件
(2)维氏后继者对类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日尔蒙斯基继承了维谢洛夫斯基关于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致性的理论,认为:我们可以而且 应该把社会历史过程的同一阶段上发生的类 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不必考虑这些现象 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相互关系。日尔蒙斯 基实际上提出了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类型学 观点,同时他认为类型学的相似并不排斥具 体的影响,文学现象的类似和相互之间的具 体影响二者密切相关,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 对象。
精品课件
(四)类型学研究的视界要求——“超越 激情”与“历史主义”(P161)
类型学视界对历史时空和文化时空的“超 越”,是比较文学的应有之义,但“超越 ”是有限的,它要受“历史主义”的制约 。
类型学
b.文学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文学 类型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同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是通 过偶然的方式发生的,影响对文学类型的形 成往往意味着相似或相同的社会条件。 如,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影响(汇流); 中国小说文类的形成; “十四行诗”、话剧等
c. “隐性的遥契”所形成的类型
五、类型学研究的理论背景
• 运用社会学方法来研究民族间文学的关 系和国际文学的总体现象。
• 康拉德提出:
在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应该做的头 一件事——甚至在西方研究者所划出的时 间范围(17之19世纪)上,——要断然扩 大空间的界限,要把整个文明人类的文学 之间的联系纳入研究轨道。在研究这样一 些联系并在更广泛的方面研究各种文学的 相互关系时,应该注意到各国的政治关系, 它们的文化水平,以及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在各民族的趣味上 的差异。必须经常考虑每国的阶级关系、 政治和思想上的斗争。离开这些是不能了 解各种文学相互关系的真正性质的。
四、类型学相似的基本特征
• “类型学相似”指的是诸种文学文本之 间所共有的诗学品格,或者说它们与历 史上形成的某一种诗学类型在品质特征 上有共同特征。
• 例:在艺术意识上同属神话诗学类型的远 古时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希腊的《伊利昂纪》和《奥德修 纪》、日耳曼、中亚和蒙古史诗,它们虽 属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 但在诗学特征上有共通之处:叙事艺术上 共同的环形手法和情节链——神奇的降生、 英勇的童年、妻子被劫、异国旅行、战斗、 死里逃生;共同的结构模式(离别——寻 找——重逢),共同的人物类型,共同的 叙事风格,等等。
• 另一位德国比较学者埃尔温·科本也指 出: “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研究各种 ‘世界性’的文学潮流,如欧洲浪漫主 义,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并且指出这 类研究需要对各国文学的广博知识和 历史感,以及对美与文学理论要有敏 锐的感受。
第四章 类型学
二、“类型学相似”的基本特征。 “类型学相似”指的是诸种文学文本之间所 共有的诗学品格,或者说,它们与历史上形成 的某一种诗学类型在品质与特征上有共通之处。 三、“类型学相似”诸种形态。 “类型学相似”可分为“显性的相合”与 “隐性的遥契”两大形态。前者指的是一些旗 号相同、纲领相近、精神相同的文学思潮、文 学运动、文学流派在诗学品格上的显然相合; 后者指的是那些看上去并不相干、文化时空相 去甚远的作家之间、民族文学之间、文学时代 之间,在诗学风骨上的遥相契合。 (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方法论
一、“类型共同性”的基本单位 二、“类型学相似”的基本特征 三、“类型学相似”诸种形态 四、“类型学”的“超越激情”与“历 史主义”
一、“类型共同性”的基本单位。 1、 赫拉普钦科提出以“泛冲突论为 基础”的“社会结构”来作为“类型学” 观照的“基本单位”。包括了文学作品 的结构、文学思潮的结构、文学体裁的 结构、文学时代的结构、民族文学的结 构、世界文学的结构等。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
一、艾田伯在1963年于其《比较不是理由》 一书中就明确声言:“研究不同的文化中创造 出来的与文学类型相当的每一种形式的性质和 结构”与“研究文学类型的历史演进”同样重 要,还指出“关于诗的结构的比较分析(不管 所研究的文化之间是否有历史联系)可能会帮 助我们发现诗歌或小说本身必须具备的特性。” (中西诗歌、中西小说结构类型比较研究)
第四章 类型学
类型学: 1、“类型学”中的“类型”,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题材类型、主题类型、人物形 象类型、故事情节类型、体裁样式类型、 作品结构类型。它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特定的研究领域,指的是时空不一的文 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 近和相合。
03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
一、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 形成的
►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叫“生土”。当人类居 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 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 。熟土层的形成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堆积成分大体不变的 情况下,呈现基本一致的色和质。但当遗址中人的活动或自 然环境有所变化而使堆积成分也有显著改变时,新形成的熟 土层和旧的熟土层在色、质等方面会产生差别,这样就出现 了考古工作中可以辨别的不同熟土层。有时,由于当地人类 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爆发)在 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 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 。
►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怀疑实际地层比所划分的地层 多,可以再把该地层按深度划分亚层,分别记录出 土的遗物,待整理时分析亚层出土物是否有时间上 的差别。特别是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中,在可 区分的自然地层内按5厘米深度划分亚层是十分必 要的。
三、地层学的重要作用
► 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为田野发 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使田野发掘科学获得资 料成为可能。它的主要作用有三点:
► 第一.地层学直接确定的是堆积形成的先后关系, 据之确定的遗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 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制造和使用时的先后 关系。
► 第二.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地层学就不能 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 第三.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聚的时间、堆聚 速度和受破坏程度,不能根据地层厚度推测地层跨 越的时间长度。
► 墙台之类遗迹的形成也是其堆积的形成,有的则有后来修补 增建部分,尤其是城墙,多次修补而间隔时间又长。坑沟之 类遗迹形成时,内部本无堆积,在使用中或废弃后才形成堆 积。有的遗迹从建造到内部充满堆积,相隔时间不长,包含 物没有多大变化,可以根据包含物年代推定遗迹建造和使用 年代。有的遗迹建造、使用、废弃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应特 别注意三者的时间差距,不但要区分内部堆积的层次,而且 不能把遗迹和遗迹内堆积混为一谈。
比较文学中的类型学
类型学的比较方法
横向比较
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或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 品,分析其异同点。
01
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分 析其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03
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可以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增进相互
理解和尊重。
05
02
纵向比较
比较不同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文学作品,分析 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类型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文化比较
未来类型学研究应加强跨文化比较,以更全 面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动态视角
引入时间维度,关注文学作品的演变和动态变化, 以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多维度分类
尝试从多维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以更细 致地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特点。
类型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用
案例选择与简介
案例选择:《红楼梦》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著名。
案例中的类型学分析
人物类型
在《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各异,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 僧侣、商人等不同类型,这些人物类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不同阶层和角色。
情节类型
小说中融合了多种情节类型,如爱情、婚姻、家庭、政治 等,这些情节类型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
比较文学中的类型学
• 类型学的定义与概述 • 类型学的分类与比较 • 类型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 类型学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某文学作品中的类型学应
用
01
类型学的定义与概述
类型学的定义
类型学是研究事物类型、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在比 较文学中,类型学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类型、类型特点和类 型演变。
类型学
类型学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得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相互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疑,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因为一个类型只需研究一种属性,所以类型学可以用于各种变量和转变中的各种情势的研究,类型学根据研究者的目的和所要研究的现象,可以引出一种特殊的次序,而这种次序能对解释各种数据的方法有所限制,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类型学体系可以建筑在人工制品、绘画、建筑、埋葬风俗、社会制度或思想意识的各种变化因素的基础之上。
关于类型学的论争类型学在当代建筑论争中是十分活跃的中心词汇之一,在当代西方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建筑上的类型学理论,其初步还不在于具体的建筑设计操作,它首先是一种认识和思考的方式。
在十八世纪,把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系统作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建筑类型学。
此理论与领域内的主要学者与学派,若针对建筑内外在为切入观点来做区分,则陆吉尔(MALaugier )的原始茅舍理论即属于以外观为切入点的分类法,而迪朗(JNDurand )为内在结构构造形式的分类法,另外按照M. 班狄尼的归类,类型学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种:一、城市阅读方法,主要是威尼斯学派和法国城市学派,有 A. 罗西(Aldo Rossi )、R. 门诺(Raphel Meno )等,他们强调城市的综合性质及对城市型态学和建筑类型上的探讨。
二、在文化的意义上视类型学为建筑风格构成的方法,以G. 阿甘(G.Argan )为代表。
三、视类型学为建筑生产的理论与工具,这是导自Q. 迪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 其代表有翁格尔司(OMUngers) 等人。
在建筑议题上的角色与意义类型学在建筑议题上的角色与意义将分别从以下各角度来简单说明之:类型学与结构学有些相似性,二者均先寻求秩序再分类,有发展的过程,但类型学是另外赋予类别而结构主义是寻求既有的结构。
比较文学教程考试资料
3.什么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是翻译研究两大主将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的,即翻译研究所要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必须在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展开自己的讨论。而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译介学则更自觉地践行着转向文化的理念。换句话说,译介学的前景正在于如何通过对文学翻译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思考异质文化之间交流的深层问题。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所提倡的“文化转向”特指转向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他们还明确提出“转向文化”的方法就是要去研究翻译过程中复杂的文本操控是如何发生的。文化研究的介入为译介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4、什么是题材研究
就是研究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以及产生不同题材的文化根源。
5、什么是文学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2.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如何?
文学变异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之中, 其主要内容有:
(1)语言层面变异学,(2)是民族国家形象的文学变异研究。(3)文学文本变异学研究重视可比性结构的整体和综合研究(4)文化变异学研究。
那么,文学变异学研究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文化“模子”的不同造成接受屏幕的限隔,透过屏幕的接受必然是一种文化过滤,而过滤就意味着接受的过程必然要留下什么或扬弃什么,它既不是简单的原文学文本主体的被动接受,也不是本我文化主体的简单归化接受。总之,文化过滤是跨文明语境下贯穿于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的制约机制,也是决定对话和交流之结果和表现的前提条件,而变异性则是文化过滤的显性表现和具体体现。
类型学知识
类型学(Typology)一种分组归纳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
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纳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与探索。
一个类型学可以代表一种或是几种属性。
因为一个类型学只需研究一种属性,所以类型学可以用于各种变量和转变中的各种情势的研究。
发展背景纪元前六至七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就有了typo这个词,意指“relief”(对照)、“engraving”(雕板、版画)、“seal”(印鉴)。
与雕刻、书写有关的含意经常出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伊比鸠鲁的文字中。
在十八世纪,把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系统作分类处理的方式用于建筑,因而有建筑类型学的产生。
在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在语言学及逻辑思想的影响之下,类型的观念在思想界获得一种新的中心地位。
这时产生的是非常抽象及一般的类型理论,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中,形成系统的学问谓之“类型学”。
主要人物介绍陆吉尔(M. A. Laugier):原始茅棚比喻─住屋的原型出自于“必要”的。
茅棚是一个原型,对这个原型的模仿成为各种建筑,它们形成城市。
各种具体的建筑代表其种类,像植物一样;建筑的分类就以建筑外观来确立其种类。
迪朗(J. N. L. Durand):形式元素的组合─迪朗以几何学作为基础,以图表方式将各种构造部件排列组合在一起,建筑的形式可从图表中的类型加以组合而获得一个整体,排除使用功能对形式的牵制及要求。
狄.昆赛(Quatremere de Quincy):对类型与模型的区分─类型(type)要为模型建立规则;模型(model)在艺术的实际操作意义上,是一个重复的物体.克里尔兄弟(L. & R. Krier):类型学包括了城市中物质和空间的统一,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实与虚,私密与公共的辩证关系不应当是政治社会经济因素的结果,而是一种综合的所谓“文化的理性意向”。
比较文学-类型学
研究不同戏剧类型的表演形式、结构、风格等特 点,理解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04
比较文学与类型学的未来发展
比较文学与类型学的学术价值
深化对文学的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 学的本质、功能和意义。
促进跨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与类型学的研究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学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分析其主题、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揭示文学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比较文学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还关注文学作品与其所 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如何反 映和影响文化。
类型学的定义
01
分类研究
类型学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探究其共
3
互补性
比较文学与类型学之间的互补性使得两 者在文学研究中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 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可以深入探究不 同类型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同时,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可以对文 学作品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分类研究 。
03
类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应用
类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重要性
建立文学研究基础
01
类型学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框架,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
解和分类文学作品。
深化文学理解
02
通过类型学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结构
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文学的理解。
促进跨文化交流
03
类型学有助于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促进跨文化交
流和理解。
类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作品分类
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形式等特点,将其归入 不同的文学类型,便于研究和比较。
比较文学:类型学
美国学派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明显包含类型学的研究。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的理论形态
一、类型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比较文学类型学在俄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思想基础,把文学 现象作为社会现实、历史和民族形式的全部特殊性的反映,一般被成 为历史类型学,这决定了类型学研究中的历史主义与社会学视野。二 、类型相似与文学影响的关系 (一)相互联系
的关系入手的。 3、类型学追求的是文学内在机制的普遍有效性。
二、类型学的发展前景 类型学视域和研究途径为其全面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作为比较
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日益受到比较文学学者的欢迎。类型学 研究有助于比较文学向建立真正的世界文学体系的宏伟目标迈进。来自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概述
一、类型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类型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文学类型学主要是研究文学现象中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不受 文化、语言、国度、时代的限制,而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体相似的 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思想意识、共同的审美体验、共同的艺术思维而产 生的共同的诗学品性。这种共同的诗学品性往往表现在文学的流派、体 裁、主题、风格等多种方面的相似性上。
不同民族文学现象类型学上的相似虽然以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为前提, 但这种相似并不排除受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相互区别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的理论形态
三、类型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比较文学类型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由某些历史共同性产生的文学上 的类似现象。这种相似性是一种内在的结构上的相契合,是文学所共 有的诗学品质,它包括文学体裁、风格、情节、主题、作家、流派、 思潮等。
比较文学精品课程
主讲人:张建华
文学的类型研究 ppt课件
•情境母题 形势、局面。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常 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 三角恋 乱伦 父子冲突 “文革”时期文学作品典型的格局:正面人物大 义凛然,气势上永远压倒反面人物。英雄人物的 男性往往没有女人,他们只爱事业。英雄人物的 女性往往是不爱男人爱武装。革命事业压倒一切。
•类型学——相似的文学现象 •主题学——母题 题材 主题 •文类学——文学体裁 文体
•既有影响研究,也有平行研究
• 平行研究
• 着重文学现象之间的异同
• 打破时间、空间、质量的限制
• 视角在于文学本身,在于文学内在因素和作品本 身的美学价值。
• 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 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 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应当 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 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所以,找出 相似点是平行研究的基础。因为相似点代表某种 共通的,重复出现的东西,更能体现出文学演进 的规律性和实质性。
• 陈染的《私人生活》
• 我一边清扫地上的雪,一边抬头张望天空依旧哗 哗拉拉飘落的雪团。那些毛绒绒的棉絮正在勤奋 地不间歇地铺撒下来。不一会儿,我的头发上和 肩膀上便都覆盖了白花花的一层。这时,我直起 腰来,回头望望自己刚刚扫过的地方,黑色的地 皮已经又被白雪覆盖起来。我失望地在原地站立 了一会儿,便又退回去重新扫。
第一节 类型学
• “类型”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共同或类似的特征的 文学现象。
• “类”一般指涉文学内容或者文学题材,具有某 种规定性;型”主要指涉文学样式和文学表现形 式,具有一定的表现性。
• 比较文学类型学: 将某些文学类型化的范式固定下来,通过比较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三章平行研究第一节类型学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类型学的定义与特征;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探讨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类型学的定义与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一)本节概述类型学是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
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
类型学(TYPOLOGY)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
类型学的研究方式表现出了充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整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何在寻觅总体文学发展通则和规律的同时,深入挖掘出各种相似文学现象的内在异质构成,这是在跨文明语境下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类型学研究所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
(二)本节大纲1.类型学的定义与特征○1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
类型学(TYPOLOGY)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2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这种“类型”的构成虽然不排除作家作品渊源及流传的接触影响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其间并无事实联系存在的。
所以,比较文学学者一般将类型学划入平行研究范畴之内,类型学成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
○3类型学的学科渊源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学术理想,这种历史诗学理论对日后以日尔蒙斯基、康拉德、赫拉普钦科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俄苏比较文学历史类型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就整体而言,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方法论与美国学派倡导的平行研究宗旨非常相近,从较宽泛的意义上讲,平行研究对于跨越国界、民族、语言、文化的无事实联系的相类似的文学现象的联类比较亦可称作类型学研究。
俄苏学派的历史类型学研究则旗帜鲜明地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认为真正的总体文学必须把整个人类文明的文学全都纳入研究的轨道,其学术视野远比美国学派弘通。
2.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类型学的研究范围广阔,角度多样。
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1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如古罗马作家奥维德《变形记》中有一个关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皮格马利翁狂热地爱上了一尊自己雕刻的美丽的少女像,祈求爱神将其赐予自己为妻,爱神满足了他的要求,令他美梦成真。
唐杜荀鹤的《松窗杂记》记载了进士赵颜苦恋一幅画中的丽人并与之终成眷属的故事,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颇有神似之处。
○2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莱蒙托夫的《恶魔》都描写了一个强有力的精灵如何奋起反抗宇宙间的秩序的故事。
○3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莫比·迪克》里的大海、《哈克贝里·芬》里的密西西比河都提供了一个和外界开放世界相对的封闭世界,每本书的主角(贾宝玉,哈克贝里·芬,埃哈伯)都选择了一个封闭的世界而背离了开放的世界,以追求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三部名著所体现出的共同的结构原则。
○4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现象在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有最典型的体现。
如西班牙的贡戈拉风格、英国的夸饰风格、法国的典雅文学、德国的夸张风格等,都存在着共同的“巴罗克”式的类型学的相似。
3.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问题与前景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进程中欧洲中心论的步步失势和瓦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突破单一欧洲文化体系局限的重要性。
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
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处理中西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就很可能使异质性相互遮蔽,而最终导致其中一种异质性的失落。
这种“异质性的失落”的危机在中国的东西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一度颇为流行的被称为“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二是把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或文学理论中一些特定的类型学术语牵强生硬地套用来阐发中国文学。
(三)案例分析案例一《蕾米亚》与《白蛇传》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17世纪英国散文学家伯顿在《忧郁的解剖》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名叫李西亚斯的希腊青年男子,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女郎,坠入情网,他们同居一段时间后举行了婚礼,来宾之中有一位叫阿波罗尼亚斯的人看出这女郎原来是蛇变的,女郎苦苦恳求他不要说出真相,遭到拒绝后便连同她的房舍器用一同消失了。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据此题材加以改编,写出一首名为《蕾米亚》的叙事诗,在此诗的结尾处,不能随蕾米亚而去的李西亚斯以身殉情。
读到这样的情节,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我国的《白蛇传》中白蛇娘子与书生许仙的美满姻缘遭法海和尚破坏的悲剧故事,中西文学中这种惊人的暗合现象,也表明了不同地域的人类共通心理的客观存在。
案例二中西文学“通感”手法的类型学相似钱锺书的《通感》一文揭出了中西文学在描写手法上的一条共同规律,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可以彼此交通,这种手法称为“通感”(SYNAESTHESIA)或“感觉挪移”。
钱钟书一方面将中国古典诗文中“珠串咽歌喉”(李商隐《拟意》)、“歌台暖响”(杜牧《阿房宫赋》)、“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等名句中的通感现象进行排比解析,另一方面又广泛联类了西方文学中的通感现象:“十六、七世纪欧洲的奇崛(Baroque)诗派爱用‘五官感觉交换的杂拌比喻’,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而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大用特用,滥用乱用,几乎使通感成为象征派诗歌的风格标志。
”这种“打通”式的研究理念充分显示出了类型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所在:突破时空、语言、文化的界限,去寻觅客观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内在共通的诗学特征。
案例三韦勒克论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类型学相似与差异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的《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一文是类型学思潮流派研究的经典之作。
韦勒克首先确立了浪漫主义的思想和艺术在整个欧洲有一个共同核心的类型学相似的前提,然后对两国浪漫主义所体现出的各自民族文化特性展开了多维视角的对比:1.德国浪漫主义抒情诗多用松散甚至截然不同的组合意象表达主观的心情,节奏和音响排列尽力达到音乐效果,在当时的英国诗歌中没有与这种抒情诗完全相应的东西;2.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多传达出一种恐惧的感受,喜欢使用怪诞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反语,在他们看来,反语意味着对于生存本身的矛盾以及美感幻觉的空虚的洞察,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则普遍洋溢着进步的信念;3.在德国浪漫主义看来音乐是最高的艺术,英国浪漫主义者一般对音乐比较淡漠;4.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多追慕中世纪,强烈反对启蒙运动,而在英国把中世纪作为社会标准的观念则寥寥无几;5.德国浪漫主义与康德、费希物特的唯心主义哲学关系密切,英国浪漫主义的哲学意识不强。
韦勒克以翔实的史料证明,英、德两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间并没有深入的接触,他们在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上的类型学相似是由其所处时代的重要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等决定的。
案例四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叶维廉的《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一文是应用“模子”理论展开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叶维廉深入探讨了两个迥异的文学及文化传统下具有类型学相似性却又异质性鲜明的两种山水美感意识的异同。
论题是通过对王维《鸟鸣涧》和华兹华斯《丁登寺》这两篇作品的分析比较而展开的,叶维廉指出在把山水作为一种观照对象、产生一定程度的诗人“意识泯灭”这一点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契合之处。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仍是差异的方面,“王维的诗,景物自然兴发与演出,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的生长与变化的姿态,景物直现读者目前;但华氏的诗中,景物的具体性渐因作者介入的调停和辩解而丧失其直接性”。
中国山水诗植根于道家哲学,“道家由重天机而推出忘我及对自我能驾驶自然这种知性行为的批判,在中国诗中开出了一种可谓‘不调停’的调停的观物感应形态,其结果由演绎性、分析性及说明性的语态的不断递减而达到一种极少知性干扰的纯山水诗,”而西方的山水诗人“常常有形而上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他们像康德一样,认为纯然感受外物是不足的,真正的认识论必须包括诗人的想象进入本体世界的思索,必须挣扎由眼前的物理世界跃入(抽象的)形而上的世界”,这种哲学认识论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中西山水诗美感意识的不同倾向。
案例五痴迷艺术感动神灵例如唐杜荀鹤《松窗杂记》载:“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
’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
应急以百家绿灰酒灌之必活。
’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
乃应曰‘诺’。
急以百家绿灰酒灌之,遂呼之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
曰:‘谢君招妾,妾愿事箕帚’,终岁生一儿。
”与这个故事相类似的则是《皮格玛利翁》。
古希腊人皮格玛利翁善雕刻,他用精美的象牙,雕刻了一尊美丽的少女像,他狂热地爱上了这尊雕像,后得爱神阿弗洛狄忒的帮助,使雕像获得生命,二人结为夫妇。
(四)本节小结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对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这种“类型”的构成虽然不排除作家作品渊源及流传的接触影响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是其间并无事实联系存在的,所以,比较文学学者一般将类型学划入平行研究的范畴之内,类型学成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方式。
俄苏学派倡导历史类型学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
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
以求同思维为中心的比较文学研究摸式,针对广义上同属单一文明范畴之内的西方文学时有很实际的应用性,然而,当我们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和不同的文明体系中的文学比较时,就会发现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原则大致相同外,更多的是文学的不同,更多的是对同一个文学对象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或观念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