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优秀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总结。 原因: 一方面是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另一方面是宋辽签订和议对双方有好处。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宋辽和议(澶州之盟)的影响。 材料一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天命陛 下为四海神民主,当使四夷即叙。今乃称契丹母为叔祖母,称契丹为叔父。更岁与数十万钱 帛,此乃臣之所耻 材料二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料三 (战后几十年内)生有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 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总结。 对于北宋: 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从此,北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 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对于辽: 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对于中华民族: 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民间 的交往和融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过渡: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如何呢? PPT 出示问题:合作探究 2.阅读教材说出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概括北宋与西夏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生: 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立国时间短,受人力、物力限制,西夏因战争遭到损失,人民困苦。 师补充:和议的原因是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第一,西夏虽然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 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 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有几种不 同的途径。一是民族迁徙。二是战争与交往。三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四是友好往来。
1/7
目标(3):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 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 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
难点:列举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 的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3/7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辽建立后与北宋的关系。 宋太宗时,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宋太宗时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 失败的代价非常大,除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多的是当时的统治者担心 长此下去的战争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所以将最初的“积极对外进攻”转为“积极防守中原 内部消极对外”的政策,即“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在消极防御政策之下,辽军数次 进攻都对中原地区展开破坏性活动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未作出任何的积极 的防御措施。辽军便得寸进尺,发动了澶州之战。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 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但是在打退辽军之后 却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出示问题:合作探究 1.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原因。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 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 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 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辽、西夏与北来自百度文库的并立
【课标内容】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教学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能够从史料和历史信 息中发现问题,但在民族关系史和文明发展史的认识上相对肤浅,再加上以前固有的汉族中 心论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 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 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目标(2):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 汉族文化,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
2/7
师;从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辽和西夏建立后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这两个政权都学 习了中原文化,仿效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注意发展生产,所以实力不断增强。之后相 继建立了政权。
PPT 出示问题:在《北宋形势图》上标注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建立者、时 间、都城。
学生活动:在探究问题单上标注后,回答。 出示任务:任务三 1.列举北宋与辽战、和的史实;结合材料分析北宋与辽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2.说出北宋与西夏战、和的史实及北宋与西夏签订和议的原因及影响。 完成下列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展示电视剧《杨家将》剧照。 师: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可以讲述他们的故事吗?他们生活在哪个年
代,那个年代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契丹族 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任务单, 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1.对比总结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原因。 2.在《北宋形势图》上标注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政权的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 师:契丹族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浪漫的传说,一个骑 白马的英俊少年和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不期而遇,相互产生爱慕之情,之后结为夫妻,繁衍 后代,成为契丹族的祖先。刚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契丹族、党项族发展 壮大的原因。 生:略。 教师根据课件图示进行讲解。
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辽、西夏 与北宋之间的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 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 地区的发展。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质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 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