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

2024年《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

2024年《青春有格》精品教案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章《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青春的坐标”,第二节“培养青春的品格”,第三节“青春有格,人生有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青春励志视频,激发学生对青春的向往,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第一节“青春的坐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青春的重要性。

(2)学习第二节“培养青春的品格”,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学习第三节“青春有格,人生有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青春的坐标生理变化心理变化2. 培养青春的品格积极向上自我保护3. 青春有格,人生有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梦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其影响。

(2)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青春品格?(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人生有梦”的理解。

2. 答案:(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包括身体外形、内部器官、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增强、情感丰富、自尊心增强等。

这些变化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青春有格示范教案

青春有格示范教案

青春有格一、教学目标1.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三、教学准备收集与课时内容贴切的相关新闻热点事件(文本、图片、视频均可)、相关图片资源。

四、相关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视频资源;《【教学图片】底线意识》图片资源;《【教学图片】行己有耻有所不为》图片资源;《【教学图片】拒绝不良诱惑》图片资源;《【典型案例】“微尘”—无名善款爱心支援》视频资源;等等。

五、教学过程课程导入青春飞扬的我们敢想敢做,但真正的青春无悔还需要青春有格。

到底什么是青春之“格”?出示任务:请结合对“格”的理解说说图片中的行为是否出格。

行己有耻有所不为提示:上述图片是社会上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行为的照片,意在表达我们必须要行己有耻,不道德的事情有所不为。

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引入案例、启发思考:(1)为何留学生在德国逃票被抓3次后竟难找工作?(2)身边的类似小事(比如在教室里拍球、就餐后不收拾餐具、地铁扶手上挂衣服)是否出格?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很“小”?小结:生活中很多看似的“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有所不为,行己有耻。

设计意图: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解读青春有格,引导学生明确青春有约束,明白了这层意思,有利于学生走向自觉、自律。

讲授新课(一)行己有耻1.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理解“行己有耻”?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播放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

1.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1.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1.3.2《青春有格》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

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

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

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身心发育急剧加速,好奇心理强烈。

但是他们的心智尚不健全,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社会的阅历尚浅。

很容易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行为,要求他们做到“行己有耻”,追求“止于至善”。

3.【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5.【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新闻:河南新郑三中老师上网课后去世)过渡: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的界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青春有格》。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一、行己有耻的含义。

1.讲述行己有耻的含义。

过渡:那我们就来看看网课爆破手的行为,他们是否知耻呢?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二、行己有耻的做法2.多媒体图片展示网课爆破手的负面言论。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由此可见,网络爆破手们没有丝毫知耻之心。

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首先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这里要讲述羞恶之心也就是知耻之心的作用和要求:作用: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与分享,体会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了解榜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教学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田字格)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2.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提示: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3.教师讲述: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

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板书课题)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27-P32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怎样增强自控力?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5.什么是慎独?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一)行己有耻1、你说我说:同学们列举青春出格,不知耻的事。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一组图片,提问: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之后提问: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请一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我们青少年要向廉颇学习什么?廉颇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知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要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章《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和特点,探讨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青春有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话题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a.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b.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c. 青春有格的重要性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青春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我的青春有格”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答案要求:围绕主题,内容真实,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 拓展延伸:推荐一本关于青春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课后阅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相关话题,提高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说明:青春有格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青春期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解答参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的原则和实践方法。
2.提醒学生要将道德法治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努力成为有道德、有法治素养的青少年。
3.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同学分享所学,将道德法治观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青春有格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的道德法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道德法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小组分享等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使其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关爱社会,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c.如何在青春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的实践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青春有格行己有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
1.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部分: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每组教材备课说明及课时数
样的力量。

作业安排青春九宫格
➢今天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的更好?
➢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
课堂小结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即时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青春最美好的格调!
板书设计课后记。

青春有格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春有格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春有格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六章“青春有格”部分,详细内容涉及第一、二节。

第一节“青春期的挑战”,主要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及其带来的挑战;第二节“青春有格的力量”,着重阐述青春有格的含义、价值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在青春期面对挑战,积极调整心态,实现健康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春有格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认识,以及如何培养青春有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2)教师讲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3. 讲解青春有格:(1)阐述青春有格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力量。

4.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如何培养青春有格?(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培养青春有格的方法。

5.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分析青春期面临的挑战。

(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应对青春期挑战。

6.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青春有格。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2. 青春有格的含义与价值3. 培养青春有格的方法4. 青春期挑战及应对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谈谈你对青春有格的认识。

(2)列举三个培养青春有格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2. 答案:(2)示例:方法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原因: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我们面对挑战,保持积极心态。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章《青春有格》的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探讨青春期的困惑与挑战,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面对青春期困惑与挑战的应对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与挑战,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2. 讲解:详细介绍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3. 案例分析:分享青春期常见的困惑与挑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2. 青春期的困惑与挑战3. 正确应对青春期的方法4.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5. 青春有格的核心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青春有格的认识。

答案要点:(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学会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困惑与挑战,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2. 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反思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与挑战,以及如何克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青春有格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如何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有关青春期的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围绕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实践。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讲述了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思考:卢梭“内心隐隐作痛”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
教师引导:格是形式、规矩、标准。上升到做人来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青春,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自己青春在“格”中飞扬。
过渡: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做到哪两个方面呢?
人教部编版道法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名
《青春有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提示: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第一目 行己有耻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说脏话、闯红灯、醉驾、校园暴力等
教师讲解:这些行为都是生活中不文明行为、非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
课件展示:孔子和朱熹的名言
教师: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2青春有格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高效精优教案

3.2青春有格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高效精优教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目标1.认识青春不能违反的一些基本规则。

2.明确不断完善自己所应具备的品质。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难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活动活动一:行已有耻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后,师生交流。

师: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例如,孔子曾说过“行己有耻”。

那么,大家知道“行己有耻”的意思吗?生:“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师:还有哪些古语与“行己有耻”的含义比较接近呢?生1: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生2: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师:“羞恶之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师:“行己有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生:“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样做?生:“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师: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生:我们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道德规范要求,懂得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有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及其实践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青春有格?2.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

3.如何实践青春有格?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拥有青春有格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2.讲解(20分钟)(1)什么是青春有格?通过介绍“青春”和“有格”两个概念,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拥有“青春有格”。

(2)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介绍“做人、做事、做事业”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并详细讲解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做人”方面,应具备的品质有:诚实守信、正直有为、勇于担当、谦虚谨慎等。

(3)如何实践青春有格?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践青春有格的方法。

例如,在“做人”方面,可以通过关注他人需要、尊重他人意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在“做事”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学习、勤奋工作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做事业”方面,则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练习(20分钟)(1)个人反思让学生对自己在三个方面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进行反思,并列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或者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分享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4.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青春有格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践行青春有格,成为一个有格调的青年。

五、教学评价1.让学生填写反思表,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采用小组讨论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3.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对其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青春期的我》,第二节《青春有格》。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格言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做到行有规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重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春有格案例、板书设计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随堂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1)青春期心理变化: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

(2)情绪管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青春有格的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中的做法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心理需求2. 情绪管理方法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案例分析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思考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列举出你认为正确的青春格言,并说明理由。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框青春有格【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青春魅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力目标1.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理解“羞恶之心”“榜样”的作用二、重点难点1.“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2.“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投影图片:(1)续写:请按照“谁的青春不……”(2)思考:面对青春的“迷茫”“折腾”……我们应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折腾”“谁的青春不张扬”“谁的青春不叛逆”……这些都体现了活力和个性,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要做到青春有格。

二、教学建议1.行己有耻活动一:名言探究教师出示材料: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学生思考:这三句话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材料中孔子、朱熹、孟子的话告诉我们要行己有耻,即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二:课堂辩论多媒体展示思考:(1)面对闯红灯这一行为,你如何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考验着我们?(3)面对上述行为选择,我们应如何做?教师点拨:(1)对于生活中违规行为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羞耻之心,我们应“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2)生活中很多“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树立底线意识,有所不为,做到行己有耻。

活动三:生活中的考验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妈妈一直很关注这次考试。

老师发完试卷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桌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不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七年级(下)道法教案 第三课第2课时

七年级(下)道法教案   第三课第2课时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青春的有格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青春的有格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青春的有格教学设计导言青春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人们充满了活力和潜力,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愿意探索和学习新事物。

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运用有格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青春的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且积极的学习环境。

一、理解有格教学设计有格教学设计是一种符合青春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格教学设计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通过合理激励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

有格教学设计不仅关注课程内容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有格教学设计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并通过个人化的关注和反馈来激励学生。

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信和尊重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思考。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春学生特别注重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因此,要实现有格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入生动有趣的教材、设置情境化的学习任务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提供实际应用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格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尊重并引导他们去思考。

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有格教学设计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样重要。

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评估方法应该多元化,包括书面测试、作业评价、课堂表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青春有格
主备人:赵晓丽审核人:上课人: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田字格)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3.教师讲述: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

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板书课题)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27-P32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2.怎样增强自控力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5.什么是慎独
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行己有耻
1、你说我说:同学们列举青春出格,不知耻的事。

提问: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之后提问: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请一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我们青少年要向廉颇学习什么
廉颇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知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要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分析: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

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想一想议一议: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分析后得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拓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

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要来此敬献花圈并进行祭奠活动,我国于2014年起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互学)
(3)分析教材28页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结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1—23,理解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4)素材一:放学后小林和小刚结伴回家,途中他们路过一个网吧,,网吧老板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和老板的热情招徕,小刚高兴地跟老板走了进去,而小林独自一人回了家。

素材二: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名中学生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

他们觉得很多明星都吸,很酷,很“拽”。

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二)止于至善
1、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1)播放视频吴锦泉:慈善老人的故事,出示2016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的事迹,出示“全国最美中学生”成都七中的王沛懿的事迹
思考:这些平凡人对社会的贡献告诉我们什么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播放视频中国好人榜,思考:我国为什么要举行中国好人榜这样的活动
(3)出示漫画生活的启示,看了这组漫画,你得到什么启示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分析教材31页探究与分享,内容见课件
(5)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思考: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6)总结知识: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