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伦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树立现代德育理念
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一、树立学校德育应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学校德育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作为个体的学生社会化,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决定着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
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影响到今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德育不仅要从学校和学生的现实出发,更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服务。
二、树立学校德育要与各育共同发展的思想德育有其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因而我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单独割裂出来。
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等,都与其他各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的素质也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影响和协调发展的。
我们不能就德育而搞德育,要有意识地将德育同其他各育有机结合起来,德育既要也能为其他各育服务,同时德育又与其他各育一起共同发展。
三、树立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实际的思想传统德育实效性差的最大原因是人为地将德育从生活实际中剥离出来,使得我们对德育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去。
应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四、树立学校德育科研是最有效投入的思想一旦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正确定位以后,即定位于应用先进教育理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时,学校对德育科研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
新时期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不仅要有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而且要有对工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就德育工作者个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包括时间和精力),是提高实际水平和工作效率,使自身价值得以升华的最佳途径;对学校集体来说,加大对德育研究工作的投入,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和办学水平、创造学校特色的基本途径。
现代德育论笔记(全)
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主体,培育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是现代德育的主要任务。
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含义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本书所说的“德”即个体“品德”,指人的个性品质中的德性,狭义指个体的道德品质,广义指“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狭义的德育与道德教育同义,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广义的德育,从内容范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所说的德育,大多指广义德育。
从性质说,现代德育与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紧密联系的。
现代德育是德育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德育和德育现代化是对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积极回应。
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德育。
㈠德育是有目的地通过传递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德性社会化,在现时代也就是促进个体德性现代化。
㈡现代德育突出了人,突出了主体性、发展性,要促进人的精神解放、个性解放。
㈢现代德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具有现代教育的各种特点如全民性、发展性、科学性、民主性、终身性、世界性等。
㈣现代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是在教育者的组织下,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认识、体验、践行的结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
三现代德育是主体——发展性德育现代德育以促进人的德性现代代为中心,或者说是以促进主体现代德性发展为根本。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主体性表征德性发展的主体,发展性表征主体德性的发展。
㈠“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含义“主体——发展性”明确表述了现代德育的主体性,表述了主体德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发展。
硕士学位课程现代德育论
士,几乎都强调“中体西用”的思想原则。在
“中体
2019/6/18
3
西用”思想指导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 由张之洞、张百熙、荣禄制订的 《奏定学堂章 程》,这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 的正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
课程设置:初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两 门课程。高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 课程。中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课程。
来。在教育目标上,从以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
典、灌输封建伦理思想为主发展为以学习普通语
言文字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从以学习文言文为
主发展为文言文、白话文并重,再到以学习白话
文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从以读文作文的训练为
主发展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在语文考试评价上,
从以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情况为主发展为听说
读写能力的全面考查。这是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
2019/6/18
12
续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
1929年标准比1923年纲要有所发展。一是无论 初中还是高中都把运用语体文叙事说理、表达 情意作为国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对文言文作 文能力不作统一要求。二是把语言(指口头语 言)表达能力列为中学国文课程目标,把口语 练习(演说和辩论)作为习作的重要内容,听 说教学开始进入中学语文教学。三是把阅读的 范围从古书扩大到一般书报,更加注意语文学 习的实用性,从养成“能力”到养成“习惯”, 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但是,时人大都主张,文言文的学习不同于白 话文的学习,它只有阅读的任务,没有写作的
2019/6/18
18
任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限于白话文就足 够了。
1923年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阅读教学要 求白话文言兼教,写作教学专教白话文。写作 要求是“语体文言并重”。
现代德育论读后感
现代德育论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蔡元培在仔细阅读班华先生主编的《现代德育论》后,我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该书系统地整理了德育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德育的“主体—发展性”、德育和经济的关系、德育模式、德育网络、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作了全面的理论阐述。
本书最后一章《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中,探讨了当代几个国家的学校德育,使我深受启发。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道德教育理论繁荣时期,经济上的繁荣导致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和社会问题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远比技术上的高明更为重要。
此时涌现不同学派,在此我想浅谈一下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质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道德教育领域的衍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结合道德教育实践阐发的一系列教育见解。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有机体最基本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那么人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就会获得发展。
但是,在传统学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强硬灌输道德理念和机械式训练道德习惯的弊端。
这种抑制人性的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对于实现人本主义所主张的道德教育目的有违背。
故此,罗杰斯提出,要把传统的“权威主义的课堂”改变为一种“人道主义的课堂”,达到新民主的学校德育氛围。
根据以上,罗杰斯提出创设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目标的三大条件:真诚、接受和和移情性理解。
“真诚”,即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坦诚、真实、内外一致。
但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往往却是拥有至高无上威望的传道受业者,这不利于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违背了我们“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规律。
一个与学生没有真诚交流的教师,如何能做到知我心者,师也?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挚的师生关系,才能“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接受”,并非完全赞同或不评价。
简论现代德育的特点
简论现代德育的特点现代德育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德育理念,它是在传统德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
现代德育是一种以健康发展为导向,以发展素养、科学思维、文化修养为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德育理念。
现代德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强调发展性。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不仅是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发展习惯,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潜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职业素养。
二是强调科学性。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不能单纯以传统的道德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必须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利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是强调体系性。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还应该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形成统一的德育体系,使德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现代德育是一种以发展为主题、以科学性为基础、以体系性为统一的德育理念。
现代德育既要求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化修养,又要求在社会环境中实施德育,形成统一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现代德育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立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重点,将学生视为可以自我发展的个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个性、乐观的心态、自信的态度,更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
现代德育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建立健全现代德育体系。
现代德育不仅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还要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德育体系,促使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形成统一的德育体系,使德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
其次,改革传统的德育理念。
现代德育不仅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要结合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革传统的德育理念,更好地指导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理教育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伦理教育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
因此,道德伦理教育在当今社会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道德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道德伦理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行为规范,还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它在现代社会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社会和谐:道德伦理教育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帮助个体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减少社会冲突,促进和谐共处。
2.增强责任感:通过道德伦理教育,个体可以增强对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层级的责任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影响力,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3.应对道德困境: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道德困境,例如商业伦理、环保责任等。
道德伦理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判断是非,妥善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
二、现代社会道德伦理教育的现状1. 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道德伦理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许多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被视为“附属”课程,与学术课程相比,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道德伦理教育的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道德伦理教育的摇篮,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因生活压力、工作忙碌等原因,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道德伦理教育。
这种缺失导致了许多青少年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缺乏判断力和责任感。
3. 媒体与网络的影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网络和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然而,媒体中的一些不良信息、负面示范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道德伦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未来道德伦理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推进道德伦理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提高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意识到道德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活动来增加道德伦理教育的影响力。
家庭则应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念。
03 第三章 《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 知识点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第三章 《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第一节 思想品德概述一 思想品德概念1、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道”与“德”本是两个概念。
一般认为,“道”是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德是实行原则而有所得,亦即道的实际体现,“道”指的是社会行为规范及相应的意识,它包容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是社会现象;“德”是指个体德行,即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2、社会化的“道”,个体化为“德”,个体化之“德”,体现社会化之“道”。
3、“德”即“思想品德”,是“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这是对思想品德的广义理解。
狭义地多表述为“品德”,仅指“道德品质”。
4、德育广义地说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
5,一般表述为:“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6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思想品德属于个体的素质,是个性的一部分。
汉语里,也用“德性”一词作为它的同义词。
江苏自考名词解释答:德”即“思想品德”,是“社会的思想、政治与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这是对思想品德的广义理解。
思想品德的内涵是:“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思想品德的外延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思想品德属于个体的素质,是个性的一部分。
汉语里,也用“德性”一词作为它的同义词。
7、个性为德性的上位概念,德性为个性的下位概念。
德性、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有机结合,构成人的整体素质。
8、德性素质是一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内化成为人的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表现为个性的倾向性、动力性的稳定的特征。
9、思想品德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因此,个体的思想品德必然地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
在阶级社会还具有阶级的属性。
二 思想品德观及其变化10、历史上曾有过的思想品德观。
时代进步下的新德育理念
时代进步下的新德育理念引言在当今时代,社会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个体素质培养的需求。
因此,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德育理念成为迫切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德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个体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新德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成为重要目标。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和决策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个体通过创新和改进,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产品的能力。
在新德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创新的研究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造性项目和实践活动。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并主动承担起改善社会问题的责任的能力。
在新德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
结论在时代进步的今天,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德育理念。
这些新的德育理念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想、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九章 现代德育
第一节 现代德育观
一,
德育的概念 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 有目的, 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 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 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 方面的影响, 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 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 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 经济以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 经济以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 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 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 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 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二,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1.说理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 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 知的方法. 知的方法. 2.榜样教育法 2.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 榜样教育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 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 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 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 1.重点 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现代德育的内容; 现代德育观的再认识;现代德育的内容; 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现代德育的方法. 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现代德育的方法. 2.难点 2.难点 现代国外的几种德育模式: 现代国外的几种德育模式:价值澄清模 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式;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3.现代德育 特点: (1)现代德育的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2)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3)现代德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 解; (4)现代德育的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 明显; (5)现代德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德育即育德(名词解释):P92、现代德育(名词解释):3、()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P125、()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P136、()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发展的德育。
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的统一。
P179、培养()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
()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
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的统一。
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统一,坚持民族性与()统一。
P19第一章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性观、德性观:P262、()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人性不是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
人性是社会赋予的。
P254、人性和德性(名词解释):P305、德育本质(名词解释):P326、原始社会的道德生活就表现为()。
()构成了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当教育、生产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等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
P377、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什么?P408、现代化(名词解释):P439、现代化社会的德育的基本特征是:()。
10、现代人(名词解释):P4611、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
P4912、现代德育既有社会性功能,也有();既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也有()。
P5213、德育现代化(名词解释):P5614、简述学校德育制度体系的内容。
P5715、只有()才能最终把人从动物中提炼出来成为文明的人。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制度的核心是体现一定德育思想的德育活动的规范体系。
P5716、现代德育体系包括:()。
P5817、()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所达到的新的水平,也是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个性的重要的条件。
强化现代德育理论,营造育人环境_0
强化现代德育理论,营造育人环境[内容摘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识到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循序渐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教师形象,变说教为示范。
二、重视养成教育由“认识”变实效。
三、家长、学校、社会合力抓,促进养成教育。
标签:养成教育、示范、为人师表、表率、学识、仪表、谈吐、举止、学风。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唯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破僵化模式,开辟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才能实现具有时代精神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循序渐进,科学实施,实实在在地开展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注重教师形象,变说教为示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
”这样做靠什么?一是靠教师的学识。
二是靠包括教师在内的全部人格,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要求教师以素质育素质,以人格育人格,事事为学生做表率,时时体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德规范。
过去的德育工作总是研究学生多,研究教师少,对学生的要求多,对教师的要求少,而基础德育教育则要求教师从自我做起,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把德育的道德标准演绎成教师具体的道德行为。
进而在师生的和谐交融中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
这种把对教师严格要求作为对学生要求的前提。
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发展和提高的认识,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体现,是对德育认识的升华。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其他行业更高的道德素质。
教师和学生相处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庄重大方的仪表,幽默风趣的谈吐,稳健优雅的举止,博学多彩的见识,严谨扎实的学风,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奋进的态度,对学生的思维和定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德育示范还表现在平时爱生如子的一颗爱心,原谅过错的一种宽容,无微不至的一种关怀,严于治学的一句批评,激励上进的一句勉励,嘉奖进步的一句赞扬。
《现代德育论》(班华主编)《绪论》知识点
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复习资料(《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一、现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理论1、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德育对人们进行(科学道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人类社会责任感教育),以保证社会的持续性发展。
P.3.2、(科学性)是现代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P.4.3、(社会现代化)不但要求德育现代化,也为德育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向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P.4.4、1985年正式出版了建国后第一本《德育原理》教材。
P.5.5、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广大实际工作者总结了一些列新鲜的德育经验:①创建各种类型的德育基地;②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扩大德育队伍;③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各种组织;⑤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德育环境课程;⑥德育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相结合等等,为现代德育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
P.6.6、面对21世纪的挑战,开始对(科学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经济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P.6.7、由于开展了德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研究态势,如(德育心理学研究)、(德育与文化的研究)、(比较德育研究)、(德育艺术研究)等。
P.6.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也向德育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以下我们列出8个问题以供参考。
P.7—8.①——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怎样进行德育建设,如何坚持价值观的引导和德性的自主建构;②——我国正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
德育对象的心理、思想、道德上有哪些矛盾和特点?德育将如何设定目标,如何选择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施?德育将如何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促进人的转型,即从传统人→现代人转变。
③——在扩大对外开放和与国外进行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条件下,如何引导青少年了解、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文化,同时认清我国国情,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我国德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推向世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
这些现代德育理念不仅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等德育理念。
关键词:高校德育;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4-0018-0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
这些现代德育理念是我国高校德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德育思想和理论中的德育理念互相交流与渗透,更有利于吸收和借鉴新的德育理念,促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
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以下四种德育理念:一、人本德育理念1.人本德育的实质所谓人本德育,简言之,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方式对待人,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
[1]人本德育,是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现代德育的人本思想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
西方传统人本主义与我国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反对物本、神本,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一定的相同性,它的一些合理内容是可以为我国德育吸收和借鉴的。
但人本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把对人的理解抽象化了,因而,没有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
人本德育理念反映了一种新的德育价值观。
在历史上,曾有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两种不同观点的德育价值观。
社会本位论主要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认为德育主要是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而个体本位论更注重德育的个体价值,注重个人需要和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这两种观点虽然都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作用,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前者虽然体现了德育的本质要求,但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统一要求,忽视个人的正当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不尊重个人、关心个人,把个人当作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学校德育工作概论》)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
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复习题(班华主编)绪论1、(1)德育即育德(名词解释):P92、现代德育(名词解释):3、()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
P124、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P125、()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P136、()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分水岭。
P147、现代德育由片面的主知的、或主情的、或主行的德育,转向()发展的德育。
P158、现代德育是民族性与()的统一。
P179、培养()是各国德育的核心问题。
()是德育的灵魂,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
P1710、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因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存在、发展,也在参与民族文化实践中实现,因而具有浓烈的()。
P1711、现代德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的统一。
P1812、中国德育的现代化要坚持民族精神与()统一,坚持民族性与()统一。
P19第一章1、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性观、德性观:P262、()是现代德育性质研究的起点P243、人性不是抽象的,人在本质上是()。
人性是社会赋予的。
P254、人性和德性(名词解释):P305、德育本质(名词解释):P326、原始社会的道德生活就表现为()。
()构成了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当教育、生产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等就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
P377、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什么?P408、现代化(名词解释):P439、现代化社会的德育的基本特征是:()。
10、现代人(名词解释):P4611、德育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
P4912、现代德育既有社会性功能,也有();既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也有()。
P5213、德育现代化(名词解释):P5614、简述学校德育制度体系的内容。
P5715、只有()才能最终把人从动物中提炼出来成为文明的人。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制度的核心是体现一定德育思想的德育活动的规范体系。
P5716、现代德育体系包括:()。
P5817、()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所达到的新的水平,也是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个性的重要的条件。
现代德育论
现代德育论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出更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德育也备受认可与重视,它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德育当中所涉及到的素养、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都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
现代德育理论是今天国内外研究领域一个的浩大的论点,它源自西方的道德哲学,但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实践的结合中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现代德育理论强调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强调人们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自尊心,使之克服自卑感,同时也鼓励人们不断地思考、努力进取,以及发展主动性。
其次,现代德育理论积极拥抱现代科学技术,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聚焦社会文化变化,从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课程设置,以达到落实德育的目的。
最后,现代德育理论重视反思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遇到社会问题时能够从客观把握、深刻反思自身与社会,以及用适当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理论的运用在当代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想智慧,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以及个性,让学生拥有一种健康的品德,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各种运动中来。
要有效地开展现代德育,必须体现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德育过程的作用,通过课堂内容及其实践,形成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
其次,坚持运用德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道德规范,完善社会性质的道德认同机制,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社会化、实现互动等,更好地营造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德育理论的运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在增强自我修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人们的思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国家责任感,为建立一个和谐与发展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主体性和发展性。
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德育发展的关系:社会、人、德育并不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要建立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的现代德育,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8、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需要,构成德育过程中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9、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德性共进的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
10、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德性是个体的完整的人格特征,个体性、主动性、完整性在德性上是统一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以道德践行行为基础的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11、思想品德是指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2、知情行是品德结构的基本要素。
人的完整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审美。
13、众多品德结构研究所得到的共识:品德结构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突破了原有三要素的平面思维框架;品德结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
14、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其观点:品德具有个体的主体的特征;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发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这一过程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6-7、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间的差异相当于前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差别,主要是从结果和动机来考虑个体道德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并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道德认知只是品德结构中的一个要素,还必须考虑情感、态度、行为。
15、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
这些特征对现代德育的意义:使德育的一般规律与特定时代的青少年品德发展特征相结合;为具体规定德育的时代任务与方法提供现实依据。
16、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德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它们是内在一致的,有共同特征:具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
17、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德育目标责任制支配、调节、指导、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其作用有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对德育评价的参照作用。
18、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适应性与超越性统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民族性与全人类文化因素相融合。
19、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的理解: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在外延上扩展了,将心理、法制等内容纳入德育,在内涵上注重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德育目标反映了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从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体现了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重视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
20、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
21、德目主义又称直接教学,即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宗教课、公民课或德育课等,以直接教授道德价值。
全面主义即实施间接教学,它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一切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
22、我国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类。
23、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
24、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25、活动性是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不仅要增强道德意识,还要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
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26、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影响的间接性和潜隐性、范围的广阔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
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有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包括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充分利用各科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水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班集体建设(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分子、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论述题:在教学中如何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27、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28、德育方法:是指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
(辨析题:德育方法就是教育者的方法)29、现代德育方法论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
这种关注从根本上乃是对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由、自觉特征的重视。
30、指导教育的方法有说理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读报,说理教育重在以情感人。
陶冶教育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其特点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
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实际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生活指导法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练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方法,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个人生活指导等。
心理咨询法是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受教育者以辅导、帮助和教育的方法。
32、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完善人格模式。
价值辨析模式: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辨别和认清自己的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辨析过程三阶段七步骤:选择(自由选择、尽可能自由地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赞赏(珍视自己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行为(按选择行事、重复行动)。
体谅关心模式:以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为代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工作情境,体谅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受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更多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
完善人格模式:以美国学者里考纳为代表,以追求儿童完善人格为宗旨,学校向青少年传报普通的道德价值观,以“尊重”与“责任”为首要内容,以此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更多地关注认知、情感、行为的完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