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怀疑与学问》课件完美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PPT(精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 等。
精读细研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 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 “会疑”,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 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 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引证法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有怀疑 精神,不应该盲从 迷信。
精读细研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预习检查
读一读
yí
zài
程颐 张载
wàng zhì
虚妄 停滞
zhé
折扣
sú
流俗
mò
pì
yí
墨守 譬如 怀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 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 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 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3----5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 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 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3----5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怀疑与学问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表述。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 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逸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真题演练
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真题演练
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人教部编版 怀疑与学问 PPT课件(上课用)1
深入研读
速读课文
.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 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 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第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逐段理解课文
第、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 什么?
•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第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 ”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 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 ”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逐段理解课文
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
•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怀疑与学问》PPT优秀课件
自主学习
02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墨守 ) 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 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不攻自破 )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自主学习
03 识文本
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 么作用?
重点探究
(3)对照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 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 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 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重点探究
1.本文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个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8.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明白浑厚 (2)通达流畅 (3)简洁准确 (4)长短相宜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怀疑与学问》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4篇)
(2)第6段举戴震幼时追问《大学章句》的事例, 具体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 锻炼出来的”,同时表明了发问求解的重要性,从 而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举大哲学家笛卡儿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 论点,使论据更丰富,论证更严密。
4.试举出文中的一些道理论证,并分析其 作用。
(1)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使论证具有权威性 和说服力。 (2)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 话,论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使论证更有力。
预习资料速查
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
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等。
预习资料速查
文
体 知
论证方法
识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1.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
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列举典型的事
例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能够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能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能全面、突出地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读 者理解和接受。
3.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 分析其作用。
(1)第4段举对“古代有三皇、五帝”和 “腐草为萤”的说法的追问这两个例子,具 体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浅显 易懂。
(3)第6段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 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 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使论证具有权 威性和说服力。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语言准确严密 如: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 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 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 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 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 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 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 强调的意味。
课文精讲
阅读第(6)段的这句话,思考下列问题。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 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 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 “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 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
课文精讲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 ❶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 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互相补充、构思全面。 ❷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 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课文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段在结构上有何 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 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 “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课文精讲
阅读第(6)段的这句话,思考下列问题。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 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 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 “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 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
课文精讲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 ❶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 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互相补充、构思全面。 ❷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 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课文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段在结构上有何 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 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 “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全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 道理 论证和 对比 论证,层层深入, 向我们阐述了 怀疑 和 学问 的关系。
课后小作业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全面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儿的例子
下面句子中,“一切”是否太绝对了?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不绝对。“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的品 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小作家换题目
文中的哪句话适合做标题 为什么要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
引发思考
?
课堂小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
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接着第6自然段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
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
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 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全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 道理 论证和 对比 论证,层层深入, 向我们阐述了 怀疑 和 学问 的关系。
课后小作业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全面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儿的例子
下面句子中,“一切”是否太绝对了?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不绝对。“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只 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是所有学问家都应该具备的品 质。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小作家换题目
文中的哪句话适合做标题 为什么要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
引发思考
?
课堂小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
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
“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接着第6自然段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
故事中,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呢?
传播这件事的人,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辨真伪,以讹传 讹,最终闹出了笑话。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顺 序 不 能 调 整 。 因 为 这 四 个 “ 常 常 ……” 是 “ 一 切 学 问 家 ” 对 “ 流 俗 传 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塾师(shú)
大儒(rú)
√B.譬如(bì)
C.折扣(zhé)
盲从(máng) 怀疑(yí)
视察(shì) 载重(zài)
D.流俗(sú)
启迪(dí)
步骤(zhòu)
不攻自破(gōng) 墨守成规(mò) 停滞不前(zhì) 腐草为萤(yíng)
B项“譬如”(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知识链接
总结论证思路与技巧
1.划分层次。 2.概括层意。 3.合理表达。 首先,提出……观点或先举……事例(引用……名言)引出…… 观点;接着,用……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 论证了……道理或引发了……的思考)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虚妄(wàng)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2)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举例论证(例证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 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
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
(3)
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基础梳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程颐( yí )
(9)腐草为yínɡ ( 萤 )
顺 序 不 能 调 整 。 因 为 这 四 个 “ 常 常 ……” 是 “ 一 切 学 问 家 ” 对 “ 流 俗 传 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塾师(shú)
大儒(rú)
√B.譬如(bì)
C.折扣(zhé)
盲从(máng) 怀疑(yí)
视察(shì) 载重(zài)
D.流俗(sú)
启迪(dí)
步骤(zhòu)
不攻自破(gōng) 墨守成规(mò) 停滞不前(zhì) 腐草为萤(yíng)
B项“譬如”(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知识链接
总结论证思路与技巧
1.划分层次。 2.概括层意。 3.合理表达。 首先,提出……观点或先举……事例(引用……名言)引出…… 观点;接着,用……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 论证了……道理或引发了……的思考)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虚妄(wàng)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2)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举例论证(例证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 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
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
(3)
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
基础梳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程颐( yí )
(9)腐草为yínɡ ( 萤 )
部编版《怀疑与学问》教学课件1
(4)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 xū wànɡ( 虚妄 ) 的学说便 bùɡōnɡ zì pò( 不攻自破 )了。
(5)否则便是 mánɡ cónɡ( 盲从 ),便是迷信。 (6)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 zhékòu( 折扣 )地 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7)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 liúsú( 流俗 )传说, 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 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 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 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 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 进步了。
4.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 是( B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第 5 单 元 1 8 怀 疑 与 学 问 讲 练 课件— 2020年 秋九年 级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
18 怀疑与学问
考点 1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典型示例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二)技法点睛 1.举例论证:以某人某事为例,具体生动、有 说服力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2.道理论证:引用某人/典籍的话,更权威、有 说服力地证明了某一观点。(或引用优美诗句,富有 诗意、有说服力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比喻论证:将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通 俗易懂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4.对比论证:拿对象与强调对象相比,强调突 出了某一观点。
第 5 单 元 1 8 怀 疑 与 学 问 讲 练 课件— 2020年 秋九年 级语文 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
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三段: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从第三段顺利过渡到第四段,体现了说明文结构语言的严密。)
第4段
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4段
第一层 (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
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 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拓者、奠基人。
❖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复 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 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怀疑与学问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 设起新的学说。
师板书“怀疑”“学问”,就这二者的关系,请同 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看看作家是怎样阐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
❖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
举例论证。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⑥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学习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又有 了新的认识,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他是
如何论述怀疑精神的。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程颐( yí )
虚妄(wànɡ)
步骤( zhòu)
懒惰( duò )
停滞( zhì )
词语解释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做学问的人首先
中心论点: 要学会怀疑。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 的地方却不怀疑,就等于没有 学,学习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什么是怀疑精神?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
正反对比论证: 使观点更深刻、 更全面、更有说 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 名言,使论证更 有说服力。
3、作者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事实论据 戴震读朱子《大学章句》的典故
反:对于别人……不能做学问
正:只有常常……学问才会进步
道理论据
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 存在。”
思考探究
(2022湖南衡阳)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A项打名开言科论学述大的门是的按钥时匙复,习无对疑于是学一习个的问重号要。性—,—不李能四支光持“治 学必D.须提有出怀一疑个精问神题”往这往一比观解点决。一其个他问三题项更均重可要支。持—这—一爱观因点斯。坦故选 A项。
《怀疑与学问》完美课件1
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譬如pì rú 例如。 辨伪去妄biàn wěi qù wàng识别虚假的,去
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一、读出论点
1、勾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证明 了……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 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要分辨是先从 面摆事实(讲 道理),再从 面摆事实(讲道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论点(分论点),论证分明,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 明确:做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 些根据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 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 问的前提。
写作特色
1.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了两个分论点, 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 确。 2. 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
•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 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 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主题思想:
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 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 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 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一、读出论点
1、勾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么?是如何提出来的?
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证明 了……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 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要分辨是先从 面摆事实(讲 道理),再从 面摆事实(讲道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论点(分论点),论证分明,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 明确:做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 些根据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 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 问的前提。
写作特色
1.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了两个分论点, 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 确。 2. 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 论证、对比论证。
•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 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 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主题思想:
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 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 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 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完美PPT1-PPT精美课件
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 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
(4)(“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 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 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 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 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检测小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 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 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 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 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 重要意义。
2.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什么? 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 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 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的。第4段 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释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 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 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 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 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 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
(4)(“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 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 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 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 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 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检测小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 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 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 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 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 重要意义。
2.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什么? 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 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 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 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的。第4段 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释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 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 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 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 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精品教学PPT1-PPT精美课件
合作探究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
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 “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 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 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合作探究
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同是谈怀疑精神 对做学问的意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顾颉刚
2021/3/29
新课引入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幼年读的书 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 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 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 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 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 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 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不重复。 第4自然段主要是介绍什么是怀疑精神 ,以及在做学问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疑 问。第5自然段则是从怀疑精神所适用的范 围,及怀疑在做学问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 ,所以,这两段虽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但谈论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重复 。
合作探究
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 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
(5)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
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
人教部编版九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课件2
人教部编版九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课件2
拓展延伸
有关怀疑的名言
(1)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3)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邦 达列夫) (4)对明天的认识的惟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 天的怀疑。(罗斯福) (5)伟大的灵魂是向往怀疑的。(尼采) (6)要追求真理,我必须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 有的事情都来怀疑一次。——(法国哲学家) 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 “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 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 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 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 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 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 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 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 内容深入了。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 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 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 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换后就不符合 人的认知规律了。
深层探究
1.课文中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 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5段 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 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 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 者构思的周到。
(2)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 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 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 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 本里。
2.生字难词 (1)字音
顾颉刚 ( jié ) 塾师 (shú )
三、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 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 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 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 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课文中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情景导入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 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 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 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 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6. 课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 举例论证还是类比论证?
这句是类比论证,通过跟做学问有相同特点的事例来 进行类推,从而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 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 此句中“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7.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孟子所 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3.课文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前半句归结 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第1、2段) 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 精神(或“学 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 论点。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 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 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点, 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5.对课文第3段中四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因果关系:因为(1)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2)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 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3)譬如国难 危急的时候……,所以(4)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 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 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 们很有意义。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 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 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 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
程颐( yí) 停滞( zhì )
腐草为萤(yíng )
(2)词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
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 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
2.引用这两句名言 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并 证明中心论点。
3.课文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 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 的话来表达,总论点就是“研究学问必
。 须有怀疑精神”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 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 (第3—5段) 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 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教师小结: 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精读感知
1.课文第1、2段的破折号后注明了作者,这表明了什么? 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 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 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 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 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 内容深入了。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 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 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 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换后就不符合 人的认知规律了。
深层探究
1.课文中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 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5段 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 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 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 者构思的周到。
(2)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 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 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 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 本里。
2.生字难词 (1)字音
顾颉刚 ( jié ) 塾师 (shú )
三、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 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 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 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 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课文中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情景导入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 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 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 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 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6. 课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 举例论证还是类比论证?
这句是类比论证,通过跟做学问有相同特点的事例来 进行类推,从而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 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 此句中“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7.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孟子所 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3.课文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前半句归结 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第1、2段) 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 精神(或“学 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 论点。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 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 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点, 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5.对课文第3段中四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因果关系:因为(1)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2)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 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3)譬如国难 危急的时候……,所以(4)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 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 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 们很有意义。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 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 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 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
程颐( yí) 停滞( zhì )
腐草为萤(yíng )
(2)词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
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 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
2.引用这两句名言 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并 证明中心论点。
3.课文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 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 的话来表达,总论点就是“研究学问必
。 须有怀疑精神”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 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 (第3—5段) 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 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教师小结: 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精读感知
1.课文第1、2段的破折号后注明了作者,这表明了什么? 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