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2)能够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段落;(3)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2)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第二章:文言文翻译(1)文言文句子的翻译;(2)文言文段落的翻译。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1)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2)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4. 第四章:文言文表达方式(1)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识别和运用;(2)文言文中的特殊表达方式。
5. 第五章:文言文朗读与表演(1)文言文的朗读技巧;(2)文言文的角色扮演和表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知识;3. 采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5. 采用朗读和表演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表现性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的表现;3.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鉴赏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文言文网站、论坛、博客等。
高中语文文言文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篇目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如字词、句式、修辞等。
(2)能够正确阅读、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注释、字典、网络等,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难懂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翻译文言文,准确表达文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2. 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勾画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字词意义。
3. 学生思考问题,提出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3. 教师指导,点拨疑难问题。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2. 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
(五)翻译练习1. 学生练习翻译文言文,教师点评。
2. 学生互相批改,纠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七)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阅读相关课外文言文,提高阅读水平。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文言文教案试讲高中版模板
课题:《<古文观止>选读——<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岳阳楼记》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2. 领悟作者范仲淹的爱国情怀和旷达胸襟。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 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写作手法。
2. 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范仲淹及其作品《岳阳楼记》的背景。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课文朗读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和停顿。
三、文言文基础知识讲解1. 逐句翻译课文,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
2. 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
3.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文内容分析1. 分析《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范仲淹的爱国情怀和旷达胸襟。
3.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哲理。
五、写作手法分析1.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排比等。
2. 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六、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讲解错误,强调重点。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
2. 强调《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八、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背诵《岳阳楼记》。
2. 撰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板书设计:《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三、课文内容分析四、写作手法分析五、课堂练习六、课堂小结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
文言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文言文教案篇1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5、第五段: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分段讨论问题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四篇文言文教案篇1鸿门宴一、引导关于史记,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史记》作品内容、特点、价值的掌握,鸿门宴教案鸿门宴(原创教案八)。
《史记》记叙历史的.起止年代: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及构成:纪传体通史,以历史人物为纲记载历史。
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合计130篇。
关于《史记》的价值,鲁迅"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评价,道出《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
二、关于背景简述楚汉核相争的历史过程。
要点:盟军分兵两路,相约攻秦,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得以先入咸阳,且有欲王关中的打算,项羽进入函谷关,接到曹无伤告密,加上范增进言,定计除刘,才有鸿门宴。
可以说,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两个阵营的一次精彩政治较量,在军事上占有绝对实力的项羽阵营,却在政治上输得精光,这也暗示了刘项二人政治上的必然结局。
三、整体把握提问:__的精彩之处,在什么地方?生动鲜明人物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
结合研计与练习一,试着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
并观察矛盾的起伏,事态的缓急与情节的变化。
通过这个折线图可以看出,全文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得以体现。
__体现了两个阵营的较量,塑造了两组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列出来,试看其中的微妙关系。
(引导思考)项羽阵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刘邦阵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对应关系:主帅智囊武将叛徒这两组人物构成了两个团队,无疑作者既展现了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也展现了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这无疑贯穿了一种对比关系。
四、讲解课文在讲解课文中,以故事的情节变化(除刘与保刘的矛盾矛盾转化)为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定计(矛盾陡起)问: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得知刘邦欲王关中,项羽与范增的意见是一致的,即定下除刘之计,但是二人对刘邦的认识完全一致吗?引导总结:项羽听到曹无伤的报告,立刻"大怒",并没有深思熟虑,是一时意气用事,觉得刘邦"可气"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高三文言文阅读教案
高三文言文阅读教案【篇一:高三文言文教案】沧浪之水只取一瓢饮---------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直击高考】高考考纲要求“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查考生准确的把握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概括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的能力。
【学习目标】1.熟悉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形成整体阅读概念。
2.审清分析、概括题题干设计的陷阱。
3.迅速准确的找到概括、分析题的答案。
【学习重难点】掌握以文解题、以题解题的方法。
【课前预习】掌握文言文中表官职变化的词: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归故里【教学过程】一、导入讲故事《鲁提辖拳打郑关西》:话说鲁达拿了两包肉沫向郑屠脸上“嗒”就打去,郑屠大怒,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向鲁达刺去,鲁达将身子一侧,纵身跳到了一边。
肉铺里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
两边过路的人也都远远地立住了脚。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鲁达力气大呀,顺手扯住了郑屠的手,网旁边一拖,“噌”地飞起一脚“噼”正好踢在他小腹上,只听得“噗通”一声,郑屠跌倒在地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这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有了几个臭钱就敢欺负人!你说,你是如何欺负金老汉,强骗金翠莲的?”郑屠还要犟嘴,气的鲁达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好!叫你打!”鲁达监他不服气,骂道:“你这个无赖!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高中文言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理解《孟子·告子下》中主要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孟子仁政、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孟子·告子下》中的核心观点。
2. 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孟子仁政、民本思想的内涵。
2. 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
2. 引导学生思考:孟子在《告子下》中阐述了哪些主要观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孟子·告子下》原文,理解主要观点。
2. 学生标注生僻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3. 学生将不理解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课堂讨论1.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孟子仁政、民本思想的内涵。
3.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原文,详细讲解孟子仁政、民本思想。
2. 教师分析孟子观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孟子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五、课堂练习1. 学生运用文言文表达对孟子观点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文言文表达,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子仁政、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对孟子思想的认同感。
七、课后作业1. 学生背诵《孟子·告子下》原文。
2. 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孟子仁政、民本思想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孟子·告子下》,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 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孟子观点。
文言文教案4篇
文言文教案4篇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__严密的论证方式。
3、通过__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了解学习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__严密的论证方式。
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对学习所应持的态度和方法,相信同学们也都了解很多。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所应持有的态度及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荀子,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感知他的观点。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强调“法后王”,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讨: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既然是“劝学”,也就是劝勉人去学习,那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可以作为课文的中心论点呢?明确:“学不可以已”。
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这里是两个词,“可”即相当于今天所讲的“可以、能够”,“以”仅作为起舒缓作用的语气助词。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高中文言文教案9、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
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
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实用】文言文教案(通用11篇)文言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高中文言文教学(热门5篇)
高中文言文教学(热门5篇)1.高中文言文教学第1篇一、立足文本,区别对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选文在体裁和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例如选文《烛之武退秦师》、《杜甫诗第三首》、《琵琶行》、《赤壁赋》等,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
教师在讲解这些文言文时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立足文本,有区别地对待。
文言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歌、散文、传记等多种形式。
其中又以诗歌、散文最为人们熟悉。
“诗言志,歌咏言”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古典诗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诗歌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是“文”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应以讲解作者的感情为主。
与诗歌不同,散文的教学则是要“文”、“言”并重。
高中文言文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等都是出自先秦至两汉的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名篇,这些名篇对后世文言散文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一定要重视将“文”“言”结合,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也要让他们了解文本的内容,包括作者的情感,甚至是一些文化知识。
二、利用语境,从“文”中学“言”教师在确立了文言课文的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文”和“言”怎么教的这个难题。
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写作,所以,没有必要识记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则。
学习古代汉语则不然,学生一般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会接触古代语言,所以,学生需要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虚词和语法知识。
可是,单纯的背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学生学习文言文“言”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语境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
因为,语境将词汇的语义具体化。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文《荆轲刺秦王》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其中“深”解释为严苛、刻毒,这个义项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文中推测出来。
因为,这句话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父母宗族,皆为没戮”。
文言教案万能模板高中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
(2)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对这篇文章有哪些期待?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句式和语法结构。
(2)学生尝试翻译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大意。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
5.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2. 学生反思:(1)本节课是否学到了新知识?(2)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2)学生的发言质量;(3)小组合作的效果。
文言文教案万能模板高中
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学习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结合注释、工具书等,自主学习生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3)对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的鉴赏。
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背景。
(2)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字词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结合课文,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
4. 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2)讲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 思考与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搜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作者或文章的短文。
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
4. 课堂纪律是否良好,是否需要加强管理。
五、板书设计1. 作者及背景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5. 课后拓展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使教案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三文言文教案
高三文言文教案
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份高三文言文教案,帮助大家更好
地掌握文言文知识,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本教案共分为三个部分: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仔细学习。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文言文重要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古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以下文言文作品为教学内容:
1. 《孟子·告子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
习做好准备。
2. 分析法:对文章的结构、句式和词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文言文。
3. 对比法:通过与现代中文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
文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
5.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技巧,巩固学生
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准备的高三文言文教案。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高阅
读理解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问题,在
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文言文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教案一、协议方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提升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文意把握。
11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111 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11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文意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丰富文化底蕴。
21 让学生熟悉古代官职、礼仪、历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11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初步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31 指导学生运用文言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三、教学内容1、精选课外文言文篇章,涵盖史传、论说、小品等多种文体。
1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史记》《世说新语》中的片段。
111 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现代作者创作的文言文作品。
2、文言字词讲解21 重点讲解常见实词、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211 分析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语言现象。
3、文言句式分析31 梳理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常见句式的结构和特点。
311 进行句式翻译的专项训练。
4、文意理解与赏析41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41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5、古代文化常识介绍51 系统讲解古代官职制度、科举制度、礼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511 结合文言文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11 教师详细讲解文言文的字词、句式和文意,为学生打好基础。
2、诵读法21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3、讨论法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练习法4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每周安排X节课,每节课X分钟。
高中课外文言文注读教案
高中课外文言文注读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课外文言文注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注释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课时1:导入和预习(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
-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好给定的文言文课文。
课时2:文言文注读方法介绍(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文言文注读的基本方法,包括词义注释、句子结构分析、上下文理解等。
- 教师解释常见注释符号的含义,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课时3:词义注释技巧与实践(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词典等工具,学习如何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生词和古义。
-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段文言文课文进行注释分析,并指导学生如何标注和解读生词和句子。
课时4:句子结构分析与实践(20分钟)- 教师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并提供一些典型句子进行分析。
-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段文言文课文进行句子结构分析,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解读复杂的句子。
课时5:上下文理解与实践(20分钟)- 教师讲解上下文理解的重要性和技巧。
-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段文言文课文进行上下文理解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信息推测词句的意义。
课时6:综合实践与评价(20分钟)-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篇文言文课文进行注释和解读。
-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完成注释和解读的任务。
- 教师对学生的注释和解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并提供反馈意见。
课时7:课堂总结与复习(1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文言文注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注读的小测验,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阶段文言文注读的发展方向。
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教学资源:文言文课本、词典、注释资料等。
-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成果和测试成绩。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骚》的作者屈原及其生平事迹。
(2)理解《离骚》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离骚》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文言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
(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坚守信念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
2. 分析《离骚》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把握《离骚》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鉴赏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离骚》原文、作者屈原简介、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离骚》原文、笔记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及其生平事迹。
2. 学生分享对屈原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离骚》原文,了解基本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离骚》中的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哪些情感?(3)《离骚》的艺术手法有哪些?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教师讲解《离骚》的文学背景和艺术特色。
2. 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
五、鉴赏文言文1. 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表达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文言文写作。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布置作业1. 复习《离骚》原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阅读相关背景资料,拓展知识面。
3. 尝试用文言文写一篇关于《离骚》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2023年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中学文言文教学设计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其次篇课文。
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能,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捷挺立,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予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八年级其次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
所以他们已有了肯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
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当不难。
但是他们终归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实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
基于此种状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娴熟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1、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驾驭几个文言实词。
虚词的用法。
一、导入新课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验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闻中的伯乐。
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
今日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知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祗(zhǐ)骈(pián)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三、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留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比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高中文言文教案
高中文言文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知识;2.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知识;2. 常见句式和表达方式的掌握;3.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导入】1. 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几个古代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2. 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讲解】1. 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如主谓宾结构、并列句、独立成分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 通过例句解释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
【练习】1. 给学生一篇文言文课文,要求他们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辞手法,并解释课文的意思。
2.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并要求他们根据课堂所学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出类似的句子。
【拓展】1. 给学生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阅读,并回答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阅读策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作业】1. 布置适量的文言文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感悟文章。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带回下节课时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同时,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一)参考答案:1.【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阙:过错、缺点。
【易错点拨】将“失职”与“过错、缺点”混淆,根据语境,调查官吏的“过错、缺点”更准确。
【答案】D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易错点拨】不能抓住要点,不能抓住关键词。
如萧燧恪尽职守,象“论、奏、谏”这些关键词都属于,故②③④必选。
【答案】C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
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
【易错点拨】没有搞清事情是谁做的,对萧燧所做的事和他人所做的与萧燧有关的事情要搞清。
【答案示例】A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易错点拨】实词理解不准,如“浇浮、否、与”等,虚词翻译不准,如“然安”等。
(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附译文: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萧燧天生聪明有奇才,小时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考中了进士。
他被授予平江府观察推官。
当时秦桧当权,秦桧亲党密告萧燧,秋试时当调他为考试官,萧燧问其中的原因,那人说:“秦桧的儿子将要应举,想把应举之事托付给你。
”萧燧听后大怒说:“刚做官,怎么敢欺骗我的良心呢?”秦桧从此对萧燧怀恨在心。
不久萧燧被贬到秀州,到了那里官员多了,就另换一个官员前往漕闱,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中了前名。
孝宗初年,他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召诸教官轮对,萧燧针对当时任官制度,提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皇上非常高兴,制定了《用人论》赐给各位大臣。
淳熙二年,迁国子司业兼起居舍人。
在此之前,萧燧调查官员的过失,朝廷上的议论多数是萧燧,因为他做过县令的经历,于是就任命为左司谏。
当时的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在朝廷之外都拿着符节,他们行事依靠权势,没有好的表现,萧燧给皇上上奏罢免了他们。
当时复议录取官吏的事,皇上因此就问萧燧,他回答说:“如今有得才和无德才的人会混杂在一起,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如果自恃一点小富裕,萌生骄奢心理,不是我所能明白的。
”皇上说:“忠言啊!”由于劝谏皇上正纪纲,接纳正直的谏言;亲近正直有修养的人,远离奸佞小人;帝王的亲信有功劳的可以用俸禄来奖赏,不可以给权力。
皇上都高兴地采纳了。
他任职严州期间,严州土地狭小,财力困乏,刚到严州时,官府钱不到三千串,萧燧勤俭理政。
两年间,励精求治,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当时皇上正吝惜授予官职名分,没有功劳不授予官职,下诏说萧燧治理郡县有方,有功劳,授予他敷文阁待制,调他去治理婺州。
严州送行的百姓站满了道路,萧燧几乎不能走,送出严州境外的达千人。
婺州与严州相邻,百姓非常了解严州的制度,萧燧没花多大力气就治理好了。
一年天旱,浙西常平司请求移粟给严州,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应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此向朝廷请求,发放皇粮来救济百姓。
八年,皇上诏书召回他,说:“江浙一带一年两次旱灾,想下诏书以求进谏,仍令各主管部门宽松各县赋税,但不要催得太紧。
”十年,皇上说广西一带百姓的丁税很难收取。
但萧燧到后事情大多能够执行。
百姓感激皇恩浩荡,这一带丁税减半,也是自萧燧开始的,绍熙四年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二)答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
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
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
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
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
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
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
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
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
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
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
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
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三)答案:1. C(趣:音cù,赶快)2. B(②是表明敌军见到花云时的畏惧心理;④其实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是此句后面的文字“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仅仅“奋身大呼”不能表明什么;⑥是表明花云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而不在表现他的艺高胆大)3. B (花云“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不是“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时候的事,而是后来“太祖将取滁州”时的事)4.见译文译文:花云,是怀远人。
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
至正十三年癸巳,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
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
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在内。
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
贼兵大惊说:“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
”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
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
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
被提升为总管。
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
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
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
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
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
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
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
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
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
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
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
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立忠臣祠,将他们一起祭祀。
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
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
”花云被俘之后,郜氏投水而死。
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
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