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单元知识结构图
物理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t=V0+at 1 S=V0t+ at2 2
Vt 2 = V02 + 2as
V =
V0 + Vt 2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0,X=V0t 竖直方向 Vy = gt,y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 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1 2 gt 2
vy Vx
合 速 度 Vt =
V x2 + V y2 , 与 x 正向夹角 tgθ=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 描述量:线速度 V,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 α,圆轨道半径 r,圆运动周期 T。
λ 描述量:波幅 A,波长λ,波速 V,周期 T,频率 f。 描述公式:V= =λf T 波的形式:横波和纵波。
λ
衍射 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和障碍物时, 绕过孔和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发生 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障碍物的尺寸与波 长可比拟。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光学知识结构图
本影 光的直线传播 (均匀介质) 半影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c = 3.0×108 米/秒 真空中光速 反射定律
核力 指把各种核子紧紧地约束在 原子核里的力。 核能 指原子核转变中释放(或吸 收)的能量。 质能方向 E=mc2,指出物体具有的 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由质 能方程可以根据原子核转变中发生 的质量亏损Δm,计算出所能释放 的核能ΔE(Δm·C2)。
电磁学知识结构图
多个点电荷平衡 定义:E= F ,E 与 F、q、无关。 q 点电荷场强 E=k 库仑定律 公式 F=k 矢量性:方向规定为正检验电 荷受力的方向。 单位:牛顿/库仑或伏/米。
(2020上海中考物理考纲)第二单元 运动和力
上海市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术(试验本)第二单元运动和力一、概述本单元由匀速直线运动、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等部分组成。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公式和路程一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的两种方式;力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高中学习力平衡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
要认识参照物在运动描述中的作用,形成运动具有相对性的观点;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过程,建立速度的概念,感受控制变量方法;通过路程-时间图像的描绘,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要在生活实例、实验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在合力概念形成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而得到的;要紧密联系交通工具、交通标志等实例,感悟运动和力知识的价值,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学习本单元需16课时。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一)学习内容与水平学习内容学习水平2-1匀速直线运动2.2力2.1.1机械运动2.1.2匀速直线运动2.1.3路程一时间图像速度2.2.1力力的图示2.2.2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2.3重力2.2.4摩擦力2-2.5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AABBBBAB(续表)学习内容学习水平2.2力 2.2.6学生实验: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2.7二力平衡的条件2.3牛顿第一定律 2.3.1惯性牛顿第一定律B B B(―)具体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
①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②知道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③知道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取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④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1.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①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1.3理解路程-时间图像,理解速度。
①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②知道速度的概念;③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④能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或时间;⑤会画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人教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零刻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认 零刻线、测量范围、 2.选: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适当精确程度和量程 选 的刻度尺 3.放:贴、正、齐 放 4.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看 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 6.记:结果=数值 单位 记 结果 数值 数值+单位 数值=准确值 估计值 数值 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
•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 归纳法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引导分析法: 引导分析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力平衡: 力平衡: 运动状态,就说几个力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为“ 。 运动状态,就说几个力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为“O”。
六 、 二 力 平 衡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二力平衡: 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 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共线,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 ),将 物体在平衡力作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将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用下时的运动: 用下时的运动: 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状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 的特点: 的特点: 用于两个物体上
6运动和力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 邓奋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段课题:运动和力一、考纲考点机械运动1.运动的描述,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说出参照物的概念,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识别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速度与平均速度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说出速度的单位,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能用公式v=s/t 进行简单的计算.力的存在1.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说出力的单位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图示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说出力的三要素,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1.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 说出重力的方向3.会应用关系式G=m/g 进行有关计算摩擦的利和弊1.列举摩擦力的存在2.能针对具体例子说明摩擦的利与弊节牛顿第一定律1.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二力平衡的条件1.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限于最多作用两个力的物体)4.说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二、 重点知识详解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t s,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
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6.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可以将这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1.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2. 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 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4.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5.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6. 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7. 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静止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 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 气球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气球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近。
5. 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对小车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反冲力,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 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7. 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和粗喷管。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5.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6.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在小车车轴上缠绕方向有关。
八年级 运动和力 复习
运动与力 复习2 2014.03.07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1.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1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沿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2. 一木块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向右匀速运动. 如图2所示,用示意图表示木块所受的牵引力、摩擦力和重力.图1 图23. 如图3一顾客站在自动扶梯上匀速向上运动,请在图中画出她受力的示意图.4. 如图4所示,工人用水平F=80N 的推力, 推水平地面上的货箱而未推动,推力已画出,请画出货箱所受其它力的示意图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图3 图45. 如图5中,小球在向下滑动,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6. 如图6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木块A 始终静止,试作出木块A 受力的示意图.图5 图67. 如图7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加速运动时, 作出A 的受力示意图.8. 如图8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减速运动时, 作出A 的受力示意图.9. 如图9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匀速运动时, 作出B 的受力示意图.图7 图8 图9F10. 如右图,传送带上A 木块_______(“有”或”没有”)受到摩擦力, B 木块受到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关于相对运动的理解(1)如上左图,当木板静止时,木块所收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上右图,当木板以4m/s 运动,木块以2m/s 运动时,木块所收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力与运动知识巩固1. 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灯受到的重力与灯对线的拉力B. 灯受到的重力与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 灯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D. 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与灯线对灯的拉力2. 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在同一水平路上,汽车加速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小于受到的阻力D. 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3. (2010湖北十堰模拟)小明是一位象棋爱好者,每周必看体育频道的棋类节目。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四川用)
必修一第一章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基本概念参考系、质点时间、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自由落体竖直上抛v =s s t v =tv -图象t s t -图象v v = +a t s t at = +-v v v - =2a s v v +v =v =000000t t t t t t t 222022222v -图象t v =gtv v =-gtv =2gh h gt =-v -=- gh v 2h t gt = --v 11122222--基本运动形式_t 规律特例第二章相互作用力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的三要素重力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吸引大小:方向: 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弹力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方向:与物体所受外力方向、物体形变方向相反胡克定律: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 ③相对滑动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静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挤压③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大小: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等效代替关系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合力范围:|-|≤≤|+|F F F F F1122受力分析隔离法整体法G=m gF=kxF=F N0<≤F F max常见的三种力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必修二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天体运动应有的距离 ”为球心到质点距离,“体及球外一质点之间的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体之间的引力,“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为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两质点之间的引力,“适用范围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力引有万. .3..2..1221r r r r m m G F第七章机械能选修3-1第八章电场第九章恒定电流第十章磁场选修3-2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第十二章交变电流第十三章电磁场和电磁波选修3-4第十四章机械振动第十五章机械波第十六章 光 小孔成像等月食、条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现象规律:折射定律:①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②折射率: (光从真空中进入某介质)原来介质的现象返回在介质中:c=3.0×10 m/s 8v =c n _;侧n==sin θsin θc v 12三棱镜色散:①现象: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 ②原因:棱镜对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因而不 棱镜后,偏折角不同光带 同色光经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临界角:C 应用:光纤通讯、海市蜃楼的形成、医用内窥镜等sin C=1n。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五带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材分析
第3单元运动和力12317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择其他物体作参照,再对照所参照的物体,观察物体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科学探究生活情境:马路上有一个车站,一辆车开出了车站,妍妍和琪琪坐在车上。
产生问题:看到车窗外的物体在移动,琪琪说,“车站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车开了”。
但妍妍看的是车内的物体,所以妍妍提出疑问:“我怎么感觉车还没有开?”这是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
驱动任务:怎样判断车是否运动。
车站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车开了。
我怎么感觉车还没有开?活动1友情提示在本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车上拍摄到的车内线路牌和车外景色的活动2在比较两幅图的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判断物体是否玩滑板车的小朋友位置变化了。
你是以什么作参照的?18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有多种方式。
(2)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如滑动、滚动、转动、振动。
2.科学探究2.活动指引任务驱动页你想我怎样传给你呀?请把球传给我。
生活情境:彬彬和波波在打球,波波让彬彬把球传给他。
产生问题:传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把球滚过去,也可以把球抛过去,还可以把球弹过去。
所以彬彬就问,“你想我怎样传给你呀?”驱动任务:让球做出各种运动。
活动1 让乒乓球做各种运动本活动分成两个小环节,第一个小环节是让学生想方法让乒乓球做出各种运动,第二个小环节则提供绳子给学生,让乒乓球做出不同于刚才的运动。
两个小环节的立足点是观察和描述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并通过活让乒乓球做各种运动,学生能想出各种方法,如推乒乓球、吹乒乓球、让乒乓球弹跳。
如果借助绳子还能让乒乓球做出哪些不同的运动?可以把绳子粘在乒乓球上,让乒乓球旋转、摆动、拖拉乒乓球。
教科书提示学生可以用滑、滚、转、跳等来描述乒乓球的运动。
关键词:滑 可以将绳子粘在乒乒球上,让乒乓球做各种运动。
友情提示在进行本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让乒乓球做各种运动,但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描述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解读
研究脉络:这两节课将围绕设计制作小车 展开,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和 总结,又是发展他们对工程设计的认识、 理解和应用。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热衷制作一些新奇的物品,但是往往能 “想到” 未必能“办到”,因此,要引 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去设 计能“做到”的产品,还要让他们能持续 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开展有始有终的实践活 动。 设计是工程制作的前提和关键,学生要综 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分工合作中 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任何产品都需要不 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人们对产品更高、 更好的需求。
力运的动大方向小相和反方。向如何测量?运动的快慢如何测量?
力 物有体能大的小运量和动是方有什向不么,同?力 形的 式如大 ,何小 运制是 动作可 的、以 快慢用改是弹进可簧动以测力比力小较计和测车测量?量的的。。
生活中的能量有很多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
抽象
大小 方向
力
小车
具体
建模:帮助儿童认识复杂的、 抽象的事物,建立起实际情
境与模型之间的联系。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 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 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结合。
认识,被看作学习者适应环 境的一种实践行为
已有 认识
实现经验重构 (具有一定逻辑)
科学思维方式
条件下 的情境
2.体验工程技术领 域的学习
在制作改进小车的过程中,体验工程技术领域 的学习方式、产品“创作” 的基本步骤,利用 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产品,以更好的 满足人们的需要。
启发认识到弹簧测力 计是利用弹簧的特性 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与运动》ppt课件
(2009· 成都)如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 最明显的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力的作用效果,撑杆被运动员拉弯属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而排 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足球能继续飞行、蹬车在公路上急驰都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结果, 本题答案为 A.
答案:A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 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 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 )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5.(2010· 河南)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 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 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 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
解析:火箭发射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受到非平衡力 的作用,物体都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火箭能升空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高温高压的燃气给空气向后的力,空气就给火箭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使火箭升空.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启动,阻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动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二、常见的力1.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在地球上,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2)和重力有关的现象: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物体受到的反冲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同。
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等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3.弹力(1)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
(3)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不能完全恢复弹性,这个限度就叫弹性限度。
如果弹簧超过弹性限度,就无法或不能完全恢复弹性。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施加的外力越大),弹簧伸得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有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个物体滑动时的摩擦力大于滚动时的摩擦力。
(3)模拟搬运重物实验中,三种方式产生的摩擦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直接拉纸盒、用“滚木”移动纸盒、给纸盒安装轮子。
(4)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
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5)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其他条件相同)物体的重力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运动方式滑动,摩擦力较大滚动,摩擦力较小(6)生活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改变例子方法增大摩擦力鞋底的花纹、自行车把手上的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拔河比赛前清扫场地沙粒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摩擦力自行车轴承变滑动为滚动气垫船、磁悬浮列车使接触面分离三、力的测量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受力特征:回复力 F=-kx=-mω2x
自 由
基本模型:①单摆(θ<10°):T 2
l g
②弹簧振子:T 2
m ,x(t) A cos(t ) ;v A cos(t ) ;a 2 x 2 A cos(t )
k
2
振
动 阻尼振动 定义:振幅逐渐减小的自由振动叫阻尼振动。
特征:振幅递减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 f=μN。N 为接触面间
摩
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擦
力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势差
点电荷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电场力的功
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运动 电容器
电路 (恒定电流) (选修 3-1)
电源 电阻
磁学
磁场
磁场的产生
(选修 3-1) 磁场的性质
电磁感应
产生的条件
(选修 3-2) (选修 3-4)
光学 几何光学 (选修 3-4)
手定则)
中运动
磁通量
磁通密度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㈠
右手定则
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积中磁通量发生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㈡
楞次定律
变化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
交变电流
右手定则
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谱
小学科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
铁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种种可见的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二动物的生命周期三温度和水的变化四磁铁植物新生命的开始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温度和温度计我们知道的磁铁种植我们的植物蚕的生长变化测量水的温度磁铁有磁性我们先看到了根蚕变了新模样水结冰了磁铁的两极种子变成了幼苗蛹变成了什么冰融化了磁极的相互作用茎越长越高蚕的生命周期水珠从哪里来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开花了结果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水和水蒸气指南针我们的大丰收我们的生命周期水的三态变化做一个指南针四年级上册一溶解二声音三天气四我们的身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听听声音我们关心的天气身体的结构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天气日历骨骼关节和肌肉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声音的变化温度与气温跳动起来会怎样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探索赤字的音高变化风向和风速跳动起来会怎样2溶解的快与慢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降水量的测量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云的观测口腔里的变化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保护我们的听力总结我们的气象观察呵护我们的身体四年级下册二新的生命三食物四岩石和矿物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油菜花开了一天的食物各种各样的岩石点亮小灯泡各种各样的话食物的营养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简单电路花果实和种子营养要均衡岩石的组成电路出故障了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描述矿物一导体和绝缘体种子的萌发面包发霉了观察描述矿物二做个小开关动物的卵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动物的繁殖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岩石矿物和我们五年级上册一生物与环境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四运动和力种子发芽实验一光和影地球表面的地形我们的小缆车种子发芽实验二阳光下的影子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用橡皮筋作动力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光是怎样传播的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蚯蚓的选择光的反射土壤中有什么测量力的大小食物链和食物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运动与摩擦力做一个生态瓶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滑动与滚动改变生态瓶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运动与设计维护生态平衡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下册三时间的测量四地球的运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热起来了时间在流逝昼夜交替现象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给冷水加热太阳钟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历史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液体的热胀冷缩用水测量时间证明地球在自转造一艘小船空气的热胀冷缩谁先迎来黎明浮力金属的热胀冷缩机械摆钟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热是怎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
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
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
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
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
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
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
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力与运动的关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2021年5月V〇1.39 No. 10 中学物理汐与运坊的共系”主题羊元教学设计张悦(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初级中学山东烟台264103)摘要:本文以“力与运动的关系”为主题,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素材,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情境,基于学科核 心素养,按照物理核心概念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学习的内在逻辑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重组,让学生 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主动学习.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力与运动;情境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 识,而是设置充满智力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 观察、思考、质疑、探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2020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共识,单元教学设计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根据主题内容组织单元教学,围绕物理核心概念 和研究方法,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情境,使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切人点,充分激发学文章编号:1008 -4134(2021)10-0032-04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启发 学生.本文将以鲁科版初中物理第六章“力和运动”为 例,展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如图1所示,本单元的主题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对应的核心概念为二力平衡以及牛顿第一定律.为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内容还包括力的概念、3种常 见的力以及力的测量.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都是十分必要的,是整个力学 体系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围基金项目: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概念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项目编号:KXX-BZX013).作者简介:张悦(丨992 -),女,山东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与实践.〜5设计评价问题,检验教学目标本节课最后共设置了两个问题作为教学目标达 成与否的评价工具.问题一:我们平时所说的铁比木头沉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 否理解了密度的物理概念,如果学生能够从密度的角 度回应这一问题,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获得了用密 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初步理 解了密度的物理意义.问题二:操场上有很多小朋友在做运动,我们能 否仿照密度这一概念的建构尝试建构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建构物 理概念的能力进行评价,如果学生能够仿照密度的概念正确建构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一方面意味着其对密度物理意义的理解已经达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学生能够利用比值定义法自行建构概念.参考文献:[1]皮亚杰,Jean,梅斯.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 吴祖仁.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赵世英.建构主义学习与物理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 学院学报,2002(04) :138 -140.[4] 郭玉英.建构主义与物理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中 教版,2000(04) :4 - 5.[5] 曹璐璐.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收稿日期:2021 -01 -08)•32•中学物理Vol. 39No. 102021年5月力的概念、弹力弹資测力计图1力与运动的关系主题单元结构图绕“力和运动的关系”物理观念的建构和发展,在具体 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比值定义、推理的 思想等.表1列举了一些例子.表 1 “力与运动的关系”单元学科核心素养举例教学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力的示意图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g的得出比值定义法重心等效思想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用观察法、比值法、图像法分析数据;控制变量思想探究实验控制变量思想、转换法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极限思想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以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本单元的学情分析如下.2. 1物理观念方面学生从本章开始正式学习力相关观念,但是学生 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在 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教材中 选择的弹力、重力、摩擦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已经 具备了感性认识基础,但相比于严谨的建立科学概 念,例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涉及到二力平衡、牛 顿第一定律,其中的原理学生比较陌生.由于日常生 活中没有不受力的情况,因此对于力究竟是维持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 得出正确结论就比较困难,甚至感觉和生活经验有违 背之处,需要重新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2.2 科学思维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基本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论证 能力,有一定的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意识,已经 具备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到结论的能力.2.3科学探究方面八年级上学期以及小学阶段进行过科学实验,学生已经有了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的思想,知道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八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生物 等学科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但实验操 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欠缺发散思维、数据分析能力. 对物理学特有的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结合的研究方 法还需通过实验加强体会.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 的推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有实验为基础,学 生理解起来并不算太困难.2.4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具有学习物理的 兴趣和对科学的尊重.在实验探究中也需要提升严谨 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拼凑数据,充分分析 得到的每一组数据,进一步质疑,不轻言失败.八年级 的学生已经具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以辅助课本 观念学习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应用到实践中,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指导实践.3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以物理观念学习为主线,提高核心素养 为导向,参考教材,本单元教学目标具体为以下内容:了解描述力的物理概念及素养发展.能够描述弹 力、重力、摩擦力这3种常见的力•具体包括:认识力 并了解力的特点,能解释有关现象,能用力的示意图 表示力;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三要素,增加探 索力的兴趣;认识弹簧测力计,并能正确使用,通过观 察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有助于探索生活中 的科学道德情感;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大小、方向、重心,通过建构重力概念,能够主动分析生活中有关重 力的现象;通过重锤线的实际应用,有将科学技术应用 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知道二力平衡以及平衡态,会用二 力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感受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摩擦 力的利与弊,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激发学生用 所学观念解决生活问题的热情,养成物理观念来源于 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意识;知道惯性,体验并解释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具体包括:科学探究各要素的有效实施、科学方法的正确运 用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结合物理学史,利用历史成功人物的探索故事, 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具体包 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认识物理实验和科学推理 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指出亚 里士多德运动观念的问题,了解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 行逻辑推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方法.•33•2021年5月Vol.39No. 10 中学物理4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习内容、核心素养发展规划、要点突破方式等•具体设本单元主要包括2个层级,每个层级下包括:学 计见表2.表2“力与运动的关系”主题单元学习过程设计学习层级学习设计具体内容层级1:力的基本概念;弹簧测力计问题情境创设思考生活中需要用力的场景并举例内容安排力、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规划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认识抽象的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举的例子来得到力的定义及特点,拉近抽象的力和学生生活的距离,建立强烈的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意识.能够进一步指导生活实践通过观察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弹簧测力计,有助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抽象的力,体会在物理学中把有关的现象和过程用图示来体现要点突破方式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思维碰撞的方式尽可能提出生活中形式多样的利用力的例子教师适时点拨,正确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交流的方式学习力的示意图部分内容对于力的表示符号、单位及弹力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课下小制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测力计学习难点突破资源生活情境举例、播放视频资料、录制微课讲解、课后小制作学习反馈评价要点及方式要点:能够根据力的定义分析生活中有关力的例子会正确分析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够正确画出生活中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方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可以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课堂巩固练习来检测;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仪器使用能力考査:可通过检査实验操作步骤来检査学习时间计划预计2课时层级2:认识重力、摩擦力及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情境创设看看大家的发散思维怎么样:现在甲乙两队进行一个滑梯下滑比赛,你是甲队队长,所需的队员、器材及规则(可不公平)等皆由你来制定.可以采取任何措施,让你的队员比乙队队员滑得更远,你们队就获胜内容安排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规划通过创设的游戏情境,提高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及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重锤线校准,形成科学观念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意识通过这一部分丰富的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推理法等物理学科思维方法的应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交流合作的优秀品质,大胆猜想和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能够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优化实验方案通过重力及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介绍物理学史,使学生领悟物理学思想的真谛,促进科学方法论的形成要点突破方式根据创设的游戏情境,师生共同对提出的方案进行总结分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重力的存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二力平衡.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强化学习重力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部分,学生通过査阅资料,通过课堂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惯性现象的解释可通过视频、演示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难点突破资源解决问题的大情境设计、实验探究、合作讨论、交流评价、制作一些微课或线上答疑•34•中学物理 Vol . 39 No . 102021年5月图2问题情境及主题任务引领的教学设计思路过程性评价:在具体的科学探究中熟练掌握科学 探究的要素.有控制变量及转换法的初步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 神等•结果性评价:进一步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我认 识的力”的小论文.收集与本单元相关公共信息资源, 评估其科学性.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过程评价,和提交作品的结 果性评价,将会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和 教师的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许帮正.初中物理单元视域下的探究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2020,38(12) :62 -65.[3]张玉峰.以大概念、大思路、大情境和大问题统领物理单元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2020,38(05) :2 - 7.[4]苑红霞,曹丽丹.“相互作用一力”单元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2020,38(15) :18 -23.[5] 黎东波,曹蔚奇.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以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为例[J ]•教师,2019 (05):76-77.(收稿日期:2021 -02 - 24)驟!覯觀你腦H i f e ?与运动的关续表2学习层级学习设计具体内容学习反馈评价要点及方式要点: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实验探究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方式: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报告呈现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释生活中增大、减小摩擦力的实例以及解释惯性现象学习时间计划预计6课时5主要教学活动设计5.1大情境引发问题,引领概念教学如何描述力?这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适 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相互作用 力、力的作用效果等,并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物理概 念,正确应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在层级2中的问题情境设置中,学生的可能回答 及背后包含的物理观念见表3.表3学生回答的问题所对应的物理观念序号学生可能的回答对应的本单元的物理观念1我队从髙的位置滑下,对手从中间滑下重力2我队可以助跑,对手需从静止滑下结合回答1,学生可体会到: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的思想3我队队员穿轮滑鞋往下滑,对手穿非常粗糙的鞋往下滑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我队选择较轻的队员,对手选胖队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5我队队员在滑的过程中,派一名队员将对手拉住,派另一名队员在后面推我队队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将学生的答案按照所蕴含的物理观念进行分类, 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在此基础上,在力的三要素指 引下,分别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力平 衡的条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具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5.2根据主题内容设计的主题任务引领实验探究的 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6学习效果评价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以提高核心素养为目 标,需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实验探究重力的大&、滑 动摩擦力的影响因A 、二 力¥衡的条件、阻力对物 成运动的秦响逐步研究、建构科学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作示互力力相、用 是素及力用要以一亦 作一一 i 彭 盼的效图 力力用意• 35•。
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结构图Word版
第八章《运动与力》单元知识结构图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对象:条件:结论:概念: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条件方向:影响因素: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增大方法方向:产生条件: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减小方法内容分析惯性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对象:一切物体条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结论:保持匀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保持车距、系安全带等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平衡成为二力平衡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衡状态二力平衡条件速直线运动状态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影响因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分离接触面(加润滑油、形成压缩空气层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增大方法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方法内容分析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与力》单元知识结构图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对象:
条件:
结论:
概念:
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条件
方向:
影响因素:
摩擦的
利用与
防止
增大
方法
方向:
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
滑动摩
擦力
静摩擦力
减小
方法
内容
分析
惯性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
对象:一切物体
条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结论:保持匀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保持车距、系安全带等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平衡成为二力平衡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条件
速直线运动状态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分离接触面(加润滑油、形成压缩空气层等)
摩擦的
利用与
防止
增大
方法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
擦力
静摩擦力
减小压力
减小
方法
内容
分析
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