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十册第4课《爱因斯坦小时候》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七年级下《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七年级下《少年爱因斯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

2.学习爱因斯坦爱科学、爱学习、勤于发问、思索、钻研的精神。

3.学习本文丰富、生动的语言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积极主动学习的特点分析人物。

2.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对于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是很熟识的,多少年来,这个名字作为一种力气,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井田我们来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一下词语的读音。

孤僻害羞涓涓细流2.文中写了爱因斯坦的几件事?(1)三岁时,沉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五六岁时,由于情愿渐渐独立思索,所以答复教师提问,反响迟钝。

(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讲解以下词语早慧:心智发育比寻常人早。

涓涓:细水漫流的样子。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害羞:大方,举止不自然。

遏止:阻挡。

跃跃欲试:形容心理急迫地想试试。

流连忘返:流连风光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4.复习课文的重要语段(一)师生互动,检查朗读成果。

1.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你对少年爱因斯坦作的哪件事印象最深?3.爱因斯坦有独立思索得性格,也表现在他对四周事物思索并得出正确推断和行为的”准则,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思索的性格?(二)合作与探究:让同学们为你解决文中的疑难杂症。

1.如何理解“普鲁斯军国主义充满着校园,很多孩子艳羡骑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2.为什么说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是神圣的?阿尔伯特读着这本书由为什么会肃然起敬?3.请找出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1879—1955),着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
教 学 重 点
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教 学 难 点
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教 具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对于爱因斯坦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多少年来,这个名字作为一种力量,一种象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二、课前热身:
1.生字:
孤僻 腼腆 遏止 涓涓细流 胆怯
2. 形近字:
(yí)怡然自得、(tái)抬头、(dài)怠慢
3. 成语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
提示: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他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 爱因斯坦小时候

4 爱因斯坦小时候

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的意思。 糟糕——是指事情坏得很。 态度——是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6、在课文中划出新词并读一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3)师述:是呀,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人,出示:他从小喜欢钻 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力气才能做好的事情。 (读一读) 2、师过渡:那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他是这样一个人呢? 爱因斯坦是怎样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当时他几岁?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3、师小结: 爱因斯坦喜欢动脑筋,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觉得很有 趣,他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联系课后练习题预习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生字较少,学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讲解、问题切入、朗读、情境设置 课文图片
教 学 环 节 及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看手势,写词语。 2、回答: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新授 (一)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上小学时,同学老师喜欢他吗?为什么? 联系课文回答。 2、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1、 提问: 手工课上, 爱因斯坦交的作业是什么?老师对他的作业满意吗? 2、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讨论:为什么生气?比较朗读。 1)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2)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 (男女对读,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不同预期所表达的情感。 ) 3、点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问:后来老师为什么对爱因斯坦改变了态度? 交流,排序: ( )老师生气。 ( )同学们不再笑了。 ( )爱因斯坦交板凳。 ( )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4、讨论:老师后来为什么感动?(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由 于爱因斯坦的认真城实,使老师改变了,令老师同学感动。 (三)再读全文,感悟提升。 1、读全文,想想在爱因斯坦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2、可就是这样一位伟人,有人却认为他很笨,你怎么认为?请联系课文 回答。 三、巩固练习。 1、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思考: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其它自然段的联系。 四、指导练习第四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爱因斯坦站起来,小声说有,便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 凳,摆在桌子上„„(爱因斯坦为什么“小声说有”?“更不像样”是 什么意思? 2)老师看他这样认真,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哪里可以看出他“认 真”?老师在这以前对他的“态度”怎样?以后对他的“态度”会怎样?)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小时候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4.《爱因斯坦小时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爱因斯坦小时候》是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喜欢做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一幅插图。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自学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1.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育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喜欢动脑筋、做事认真的精神。

2.想想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懂得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

教学重难点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

教学准备搜集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课件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新课1、曹老师注意到我们这个多媒体室有很多高科技的设备,比如空调、风扇和多媒体,那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谁发明的吗?2.恩,很好!原来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科学家的名字啊,真是了不起!(课件出示)爱因斯坦的头像,问:你们认识他吗?3.请收集资料的学生向大家简单介绍爱因斯坦(教师适当补充资料)4.没错,他就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这样一个世界级的伟人,他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爱因斯坦小时候》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同学来说通过事先有一定准备的问题的引入,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迫切地想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师:下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讲了爱因斯坦的哪两件事,这两件事说明爱因斯坦从小喜欢什么。

生.......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3)师述:是呀,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人,(课件画出)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力气才能做好的事情。

45、爱因斯坦小时侯

45、爱因斯坦小时侯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45、爱因斯坦小时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的类型
读短文,边读边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9个,正确书写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会读不同语气的两句句子。
过程、能力与方法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体会人物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坚持不懈、肯下功夫才能有所成就。
4、出示句子: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
指导朗读体会语气
5、老师怎么会感动呢?
6、联系实际,想一想:在手工课上你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受到什么教育?
7、感情朗读全文
8、小结
1.请学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学字
(1)、出示学生读错的字及生字,学生自读,记住字形,然后小组交流
(3)、你从哪里觉得爱因斯坦喜欢专研问题?(“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打开一看……”)
(4)、指导朗读第二节
2、过渡:爱因斯坦上小学了,他很少说话,老师不太喜欢他,同学都笑话他,可后来老师转变了对他的看法,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3、老师为什么生气呢?你还从哪里看出老师不太喜欢他?(“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老师的语言、)
拓展
四、说一说
有人说爱因斯坦笨,有人说他很勇敢,有人说他很诚实,还有人说他很认真……你认为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1.小组交流
1.学生齐读课题。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与伙伴分享。
3.带着问题听录音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1

8.少年因斯坦教课想(学情估)《少年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元的最后一篇文,是一篇自文。

本文篇幅,文章言也自然平,所以,学生文章喜。

教课中,要点引学生去掌握文中因斯坦的详尽典型案例,去因斯坦小候的学特色,品尝画眼睛的好。

教课目:1.学少年因斯坦好学好、思虑的秀品。

2.会描述眼睛表人物心理的作用。

教课要点:依据案例因斯坦小候的学特色以及画眼睛的作用。

教课点:描述眼睛表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本文,可以采纳“略”的方法。

“略”是指快速的。

略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体的内容,越是“略”越能捕获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

要快速捕获有效信息,充分人的直思的作用,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可用自己的言述少年因斯坦的故事。

而后,分交流些故事反响了少年因斯坦在学方面拥有哪些秀品,会人物肖像描述方法之一——“画眼睛” 表人物心灵的作用。

一.述故事,入新1.猜一猜:他是?假日,在狭小的街道上,人常常到一个胡子,衣着不整,流浪一般的人,一手推儿,一手拿着一本,聚精会神的,有停下来,把放到儿里,取出笔和写点什么。

2.由学生述相关因斯坦的一个小故事。

3.引入,学生介因斯坦,教充相关料。

二.,弄懂字1.生字,学生判断。

2.正音,。

3.自由,字音字形。

4.学生个解。

三.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步 1:件出示。

(1) . 你少年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例:六,他要求拉小提琴。

)(2) . :些故事反响了少年因斯坦的哪些秀品?从哪些句看出来?(例:充好奇,第 13 段:父⋯⋯)(3) . 画眼睛 : 哪些地方描述了因斯坦的眼睛?领会一下作用。

(例:先找段、句子,再领会,如从“忽”看出小因斯坦灵巧、明。

)(4) . 委 : 从用正确、答案中肯、表达充分、言等分。

步 2:教按座位学生分成四,每学生定内容自学且交流。

步 3:交流,价打分。

教提出建:(1)每小派代表,小成可充,其余小随后也可充(作加分的渠道),要求全体学生擦亮眼睛看文本,起耳听答案。

语文版8. *少年爱因斯坦 教学设计 (4)

语文版8. *少年爱因斯坦 教学设计 (4)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孤僻、腼腆、遏止等字词;(2)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3)找出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领会“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圈画、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2重点难点(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2)找出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的眼睛的句子,领会“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情分析《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他传,文章所传的人物是外国的著名的科学家,虽然篇幅较长,但由于所传人物是学生较熟悉、较敬佩的人,文章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文章较为喜欢。

本文细致而自然地叙述了爱因斯坦从1岁到12岁的学习经历,着重凸显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少年时期的一些突出特点。

在教学中,我将重点设计为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进而去学习爱因斯坦身上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

并且将人物肖像描写之“画眼睛”手法作为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一手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中国现代文学大家鲁迅,还有“一代球王”贝利,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认识——少年爱因斯坦。

活动2【讲授】明确学习目标在我们认识爱因斯坦之前呢,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学习目标。

活动3【讲授】正音很好,让我们先把“预习指导”里面的字音掌握下来,请同学们大声地将词一个读两遍。

在这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第三个词的读音是腼腆(miǎn tiǎn)活动4【讲授】人物传记的三步骤学习一篇人物传记,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与人物相遇,去了解他的生平经历;2.与人物同行,沿着时间轨迹体验他所做的事情,进一步了解他;3.与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语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了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尊敬科学家、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了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1)对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爱因斯坦为“少年爱因斯坦”?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文章内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成果,及时反馈。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迹。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优秀学习品质。

(1)“略读”指导“略读”是指大致的读。

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

阅读时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读1.请同学给生字注音:孤僻( )腼腆( )遏( )止涓涓( )细流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

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7)十二岁时,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3.小组讨论交流。

(1)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2)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斯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4.请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不甚理解的问题。

启发:可从多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对写法方面的疑惑之处等等,均可提出疑问。

【教育资料】《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学习专用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课型:自读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2、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先在黑板上写出:A=X+Y+Z ,让学生来解读。

这是一个走向成功的秘诀,A代表人生的成就,X代表工作,Y代表方法,Z代表闭嘴。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还须少说空话。

这个成功的秘诀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得出的,人们都说爱因斯坦是个天才,今天我们就走进天才的少年时代。

二、预习情况检测:(见学案)字词、作者、名言。

三、学生默记本课学习目标。

四、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优秀学习品质。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

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7)十二岁,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2、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明确: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同桌合作、细心揣摩文章中多处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思考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小组交流(结合“思考与练习三”)A、“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4五、爱因斯坦小时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坦、筋、掏、笨、业、娃、蜡、凳、糟”9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坦、笨、业、娃、蜡”5个生字。

2、朗诵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尝试读出不同语气的两个句子。

边读边思考,想一想老师开始为何生气,后来为何很感动。

3、让学生知道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

一、教学重难点:朗诵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老师开始为何生气,后来为何很感动。

二、教学准备:上网搜集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三、教学进程:一、激发兴趣,揭露新课。

一、出示爱因斯坦的头像,问:你们熟悉他吗?(出示:“爱因斯坦”四个字,学习“坦”)二、请搜集资料的学生向大家简单介绍爱因斯坦(教师适当补充资料)3、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巨人,他小时候又是如何的呢?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通过事前有必然准备的问题的引入,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迫切地想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思: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如何的孩子?二、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脑筋、板凳、糟糕、作业、蜡、掏A、指名学生读一读B、给“蜡”组词,找找它还有哪些亲戚?交流随机板书:惜、错、措、猎、借(读一读)C、齐读词语2)说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如何的孩子?为何?3、师述:是呀,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人,出示: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力气才能做好的事情。

(读一读)【说明】这一环节旨在培育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加字、不漏字,读正确、读通顺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习边读边思的读课文的方式。

而识字教学仍须重视,不能放掉,可采用检查预习或自读情况的方式,对个别难写难读难记易混淆的字,要发挥每一个学生作用,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个性,对于好的方式要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对于不妥的方式,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在婉转的指出的同时可作适当的讲解。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1一、教学设想(学情预估)《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他传,文章所传的人物是外国的著名的科学家,虽然篇幅较长,但由于所传人物是学生较熟悉、较敬佩的人,文章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文章较为喜欢、本文细致而自然地叙述了爱因斯坦从1岁到12岁的学习经历,着重凸显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少年时期的一些突出特点、我们不妨顺由编者的意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进而去学习爱因斯坦身上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二、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选取所喜爱的,准备在课堂上复述、(二)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由学生讲述有关爱因斯坦故事导入新课、相关资料:《第三只小板凳》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1、文章题目是《少年爱因斯坦》,浏览全文,文中具体地写了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哪几件事情?2、所写的事件分别体现所传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小组讨论,个人发言)板书:3岁:陶醉于钢琴曲(音乐早慧)4~5岁:迷住“罗盘”(寻求自然)5岁:被老师认为反应迟钝(独立思考)6岁:要求拉小提琴7岁:还没学会说话10岁:反对暴力专制制度(反对暴力)12岁:阅读书籍证明数学定理(爱提问、刻苦钻研)3、归纳起来看,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4、从前边的分析来看,本文是按什么思路和主旨行文的?本文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学习对一个人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四)品味语言,精析文本、1、文章在刻画爱因斯坦时,着重在于描写他的“眼睛”,找出文中的这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②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三岁的阿尔伯特,能够被音乐所吸引,“闪着聪明的眼睛”“认真地听”,并且“眼神和表情”随着音乐而变化,说明他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现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早慧、③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写出了这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④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一个人眼睛的描写可以起到表现一个人心灵的作用、2、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出这些句子加以体会、①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②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③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④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五)拓展延伸1、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2、本文在突出爱因斯坦时,善于画他的“眼睛”,请你给你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画眼睛”、《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培养勇于提问、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对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创新精神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教师举例运用生字词,让学生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创新精神。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创新精神,并尝试找出家里或周围的创新事物。

2.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小短文,可以是介绍爱因斯坦的成就或表达对爱因斯坦的敬佩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

(2)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了解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

2. 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了解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爱因斯坦的思考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

2. 爱因斯坦的图片或照片。

3. 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爱因斯坦,让学生对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热爱有所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科学?为什么人们对科学如此重视?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

(2)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课文的细节和爱因斯坦的思考过程。

3. 讨论和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爱因斯坦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4. 扩展学习:(1)向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和反思:(1)让学生总结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深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扩展学习环节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科学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3)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才华;(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2. 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2. 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才华;3. 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习兴趣;4. 案例教学法:分析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爱因斯坦小时候》;2. 教学多媒体:图片、视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照片;(2)教师简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3)引导学生关注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特点和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生活和性格特点;(3)学生标注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5.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朋友;(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3)教师点评并指导。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爱因斯坦小时候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爱因斯坦小时候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爱因斯坦小时候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坦、筋、掏、笨、业、娃、蜡、凳、糟”9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并记忆“坦、笨、业、娃、蜡”5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尝试读出不同语气的两个句子。

边读边思考,想想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

3.让学生懂得做事要不怕失败,肯下功夫。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想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师: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爱因斯坦小时侯又是怎样的呢?2.出示课题1)指名读2)齐读3.学习生字:坦(组词)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师范读,学生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学习生字:伟2.小组读课文,课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情?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重点是哪一件?第一件事:写爱因斯坦怎样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五岁玩指南针这件事,具体说明他“从小善于观察”。

第二件事:在手工课上因为肯花力气认真制作小板凳终于使老师转变态度的事情。

3.学习第二件事情自由读课文1)老师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为什么很感动?A:找到老师生气的句子:“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槽糕的板凳吗?”比较: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

指导读句,体会感情B:连做三个、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对待作业态度认真2)学习生字:笨:形声字蜡:比较借、错登:好办法糟:好办法3)读词语伟大像样糟糕板凳从此4)指名读,小组赛读三、四节三、说一说:有人说,爱因斯坦笨;有人说,他很勇敢;有人说,他很诚实;还有人说,他很认真……你觉得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说话过渡到作文是二年级教学的一大难点。

因此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说话训练。

学生对爱因斯坦已有认知,通过说话练习给学生倾诉的机会,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教学内容学校课文4个生字新词和6个自然段。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棵四个生字和新词。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育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喜欢动脑筋、做事认真的精神。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4、能看课文插图,说写一段话。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生词,理解词义,学会应用。

2、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爱因斯坦喜欢动脑筋、做事认真地精神。

3、背诵和默写课文。

四、教学难点。

看图说写一段话。

五、教具准备。

挂图放大课文六、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4 爱因斯坦小时候二、新授。

1、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板书词语。

wěi dàyī méi zāo gāo tài dù伟大一枚糟糕态度3、指导学生读词语。

(1)领读。

(2)集体读。

(3)分组读。

(4)指名学生读。

4、指导书写。

5、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的意思。

糟糕——是指事情坏得很。

态度——是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6、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让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读。

(4)齐读课文。

(5)比一比,看谁读得流利。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让学生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和大家一起朗读了课文,具体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写词语,并默写词语。

2、朗读课文。

课后记:本课生字较少只有4个,学生学得很从容,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

1、检查作业。

2、默写词语。

伟大一枚糟糕态度3、板书课题: 4 爱因斯坦小时候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回答:爱因斯坦喜欢做什么?(4)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爱因斯坦喜欢做需要动脑筋、花力气的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3)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是怎样摆弄指南针的?爱因斯坦是怎样对科学发生了兴趣?(爱因斯坦因摆弄指南针而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让学生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爱因斯坦五岁时因摆弄指南针,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三、巩固练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完成课后第1题(1)小题。

爱因斯坦是怎样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当时他几岁?(爱因斯坦是摆弄指南针时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当时他5岁。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因为摆弄指南针对科学发生了兴趣,也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1题(1)小题。

课后记:本节课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对科学很感兴趣,摆弄指南针说明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这一点,理解了句子意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五、六个自然段。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步骤:一、复习检查。

1、揭示课题。

板书: 4 爱因斯坦小时候2、指名说说爱因斯坦是怎样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的?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3)读课文回答:老师为什么不大喜欢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不爱说话,同学也笑他笨,老师也不大喜欢他。

)(5)归纳段意。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老师不大喜欢爱因斯坦。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回答:这节是什么课?同学们交了哪些作业?爱因斯坦是做了什么作业?怎么样?老师为什么生气?(4)指导学生归纳段意。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老师说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很糟糕。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提问:爱因斯坦为什么“小声说有”?(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说话,今天又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所以他“小声说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认真”?(爱因斯坦不做泥鸭子的简单的作业,而是做了难度较大的板凳,一次做不好,再第二次;第二次做不好,再做第三次,这说明爱因斯坦做作业很认真。

)(4)归纳段意。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爱因斯坦说:这个板凳虽然不好,但比第一次、第二次的强多了。

4、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提问:说说老师是怎样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的?(老师看到爱因斯坦做板凳那么认真,就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3)归纳段意。

第六自然段主要讲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1题(2)小题。

什么事使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3、完成课后第2题。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讲“爱因斯坦认真制作小板凳,使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小时候》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完了,我们要学习爱因斯坦爱动脑筋、肯花力气的精神,努力学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完成课后1、2题。

课后记:本节课学习了课文的三、四、五、六个自然段,通过学习,学生们弄懂了老师对爱因斯坦态度转变的原因,都很喜欢爱因斯坦。

同时教育了学生要像爱因斯坦学习,学他爱动脑筋、肯花力气的精神。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课文知识。

教学步骤: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 4 爱因斯坦小时候2、指名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二、完成课后练习3、4、5题。

1、完成第3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动()发生()找出()花()改变()打开()(2)读题,讲解题意。

(3)指名填空,教师评讲。

(4)齐读词语。

2、完成第4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 爱因斯坦站起来,小声说有,便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摆在桌子上……(爱因斯坦为什么“小声说有”?“更不像样”是什么意思?2 老师看他这样认真,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哪里可以看出他“认真”?老师在这以前对他的“态度”怎样?以后对他的“态度”会怎样?)(2)指导学生分析题意。

(3)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情况讲解。

3、完成第5题。

(1)听(看)话写下面的句子。

1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2 没有人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3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4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

(2)让学生自己批改听写的句子。

(3)让学生齐读句子。

三、作业。

1、默写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完成课后3、4题。

课后记: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先自由练习后集体订正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都完成较好。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看课文插图说、写一段话。

教学目的:巩固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教学步骤: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 4 爱因斯坦小时候2、指名默写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二、完成课后第7题。

1、出示习题:看课文插图,说、写一段话。

2、读题,讲解题意。

3、指导学生看图。

4、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指导。

5、让学生写一写,教师评讲。

如:在手工课上,大家交给老师的作业有泥鸭子、布娃娃、蜡制的水果。

老师从作业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同学们都笑起来。

爱因斯坦站起来,小声说有。

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放在桌子上,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

您手里拿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

”老师看到爱因斯坦做作业这样认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6、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三、作业。

看课文插图,说、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本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教学时要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凡事要多动脑筋,做事要认真,教育学生克服困难懒惰的缺点,做个肯花气力、做事认真的人附板书:4 爱因斯坦小时候需要动脑筋的事摆弄指南针爱因斯坦小时候喜欢做花气力的事手工制作小板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