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年级上《8论教养》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扭捏.作态(niē)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遵循尴尬喧哗漠不关心B.汤匙自持贸然理所当然C.聪慧慎重涵养随心所欲D.汲取典范实践一意孤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在场观众和评委鞠了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因此,大多数女人,(我所说的,不包括例外情况)跟男人相比,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以行动帮助别人也更礼貌,这是天生的性情所致C.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
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D.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二、课内阅读5.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请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什么样的人是有教养的人。
三、基础提升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中。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

《论教养》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典范(diǎn)恪守(gè)自吹自擂(léi)B.允诺(yǔn)箴言(jiān)矫揉造作(jiǎo)C.愚蠢(chǔn)尴尬(gān)扭捏作态(niē)D.谦让(qiān)积淀(dìng)大发雷霆(tíng)【答案】C【解析】恪守(kè)箴言(zhēn)积淀(d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贸然疲惫不堪一意孤行B.遗憾缺陷杉杉有礼坚持不懈C.谚语遵循莫不关心侧目而视D.喧哗涵养轻而易举待人处世【答案】A【解析】彬彬有礼漠不关心待人处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世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答案】B【解析】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不合语境。
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每条不超过10个字)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
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论教养》同步练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论教养》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馅。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tínɡ()——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陌生()疲惫()雷tínɡ()(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彬彬有礼”的意思是。
(4)文中有两处破折号,其作用是()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D.表示话题的转换。
E.表示声音的延长。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
(真诚的话)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和学校,可以得之于自身。
(2)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3)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4)自我修养,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A.(1)因为所以(2)因为(3)虽然倒(4)不但而且B.(1)不仅而且(2)因为(3)假如就(4)与其莫如C.(1)因为所以(2)但是(3)虽然倒(4)与其莫如D.(1)不仅而且(2)但是(3)假如就(4)不但而且二、能力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测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优雅.(yǎ)涵.养(hán)缺陷.(xiàn)贸.然(mào)B.尴.尬(gān)厌倦.(juàn)难堪.(kān)书籍.(jí)C.自持.(chí)箴.言(jiān)恪.守(kè)妨.碍(fáng)D.遵循.(xún)汲.取(jí)积淀.(diàn)愚蠢.(chǔ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疲备不堪坚持不懈大发雷霆附庸风雅彬彬有礼随心所欲轻而易举扭捏作态C.一意孤行自吹自擂侧目而视数以百记D.始终如一矫揉造作絮絮叨叨随机应便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漠不关心漫不经心(1)只要事不关己,他总是_______,真是太自私了!(2)做事时要心神专一,若_______,很容易出错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5.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A.④③②①○5B.①⑤②③④C.④②①⑤③D.①②⑤④③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8 论教养》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 论教养》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jí) 尴.尬(jiān) 大发雷霆.(tíng)B.箴.言(xiǎn) 厌倦.(juàn) 絮.絮叨叨(xù)C.涵.养(hán) 恪.守(kè) 彬.彬有礼(shān)D.贸.然(mào) 疲惫.(bèi) 矫揉.造作(róu)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典范街道陌生自吹自雷B.允诺书籍缺陷漠不关心C.顾及宽恕愚蠢一议孤行D.歉让稳重喧哗付诸实践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上课时咱们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纪律。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全句构成排比。
修养是春风,吹绿了人生的季节;修养是, ;修养是, 。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 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
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
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②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
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_论教养》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A.使用正确,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B.使用有误,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贸然疲惫不堪一意孤行B.缺陷杉杉有礼扭捏作态
C.遵循莫不关心疲惫不堪D.喧哗轻而易举待人处世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同步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箴.言(jiǎn)恪.守(kè)程颐.(yí)扭.捏作态(niǔ)B. 贸.然(mào)涵.养(hán)难堪(..kān)大发雷霆.(tíng)C. 汲.取(jí)遵循.(xún)譬.如(pì)彬.彬有礼(bīn)D. 自持.(chí)缺陷.(xiàn)尴尬.(gà)自吹自擂.(léi)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 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A. ②⑤③①④B. ②③⑤①④C. ②⑤③④①D. ④②③⑤①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民国初年,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由梁启超拟定的。
B.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论教养》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8课论教养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我不敢mào()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bīnbīn()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国王的礼貌是kè()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yōng()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zhēn()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à()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
D.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论教养》一文中,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3分)4.下列有关《论教养》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揭示“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B.本文作者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文章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C.要有优雅的风度,就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应该捂住耳朵。
D.本文是作者写给青少年的“书简”,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却很清晰。
◆提优助学(20分)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6-9题。
(12分)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8《论教养》同步练习附答案

8《论教养》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典范(diǎn) 恪守(gè) 箴言(jiān) 自吹自擂(léi)B.涵养(hán)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C.愚蠢(chǔn) 遗憾(hà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D.谦让(qiān)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解析:A.“恪”应读作“kè”,“箴”应读作“zh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贸然疲惫不堪一意孤行B.缺陷杉杉有礼扭捏作态C.遵循莫不关心始终如一D.喧哗轻而易举习以为长(解析: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长”应写作“常”。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文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
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
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把(或被)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品尝”改为“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利哈乔夫)主备人课时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谭月欢 1 杜伟群【学习任务】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重点)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恪.守()允诺.()汲.取()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疲惫不堪.()尴.尬()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自吹自擂.()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怎样理解本文的题目?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哪里?3. 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部分():【助学资料】(1)作者简介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三期。
谷羽译。
有删改。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是当代最卓越的学者,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他的著作《善与美书简》中“书简”没有具体的收信人,而是面向所有读者。
首先是写给年轻人,学习怎么样生活,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

论教养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扭捏.作态(niē)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遵循尴尬喧哗漠不关心B.汤匙自持贸然理所当然C.聪慧慎重涵养随心所欲D.汲取典范实践一意孤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在场观众和评委鞠了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因此,大多数女人,(我所说的,不包括例外情况)跟男人相比,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以行动帮助别人也更礼貌,这是天生的性情所致C.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
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D.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课内阅读5.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请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什么样的人是有教养的人。
基础提升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中。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同步作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同步作业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扭捏作态(niē)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提供(gōng)谚语(yàn)汲取(jī)疲惫不堪(b èi)B.咀嚼(jué)恪守(gè)涵养(hán)自吹自擂(l éi)C.处方(chǔ)妨碍(aì)箴言(zhēn)矫揉造作(ji ǎo)D.尴尬(gān)翘首(qiào)汤匙(chí)彬彬有礼(bīn)3.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愧怍(zuò)执拗(ǎo)濒临(bīn)矫揉造作(ji āo)B.吞噬(shì)诡谲(jué)恪守(kè)笔耕不辍(chuò)C.盘桓(héng)炽热(zhì)宽宥(yòu)三缄其口(jiān)D.修茸(qì)豢养(juān)伫立(zhù)屏息凝神(b ǐn)4.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遵循尴尬喧哗莫不关心B.汤匙自持贸然理所当然C.聪慧慎重涵养随心所欲D.汲取典范实践一意孤行5.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②《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③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_________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_________体现了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语文九年级上册 8《论教养》学会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同步练习-部编版

《论教养》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彬.彬有礼()恪守..()矫.揉造作()箴.言()2. 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o然______ hán养______ jí取______ zūn循______ 大发雷tíng______ 自吹自léi______附yōng风雅______ 扭捏zuò态______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B.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C.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D.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A. 中考倒计时30天,现在的你也许是疲惫不堪....,茫然困顿。
B.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C. 任何自吹自擂....的做法都会导致失败。
D. 人生在世,可以为所欲为....,但不可随波逐流。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时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
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
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
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客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
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_论教养》2020年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2020年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通关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_____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贫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_____.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_____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_____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_____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谦________让②自吹自擂________③yàn________语④恪________守⑤允________诺(2)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恪守”的“恪”意思是________(4)将文段中画线句子变换为反问句,意思不变。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小组领头人,你凡事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
B.东房房客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雅的谦谦君子。
C.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待人接物应该具备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D.你应该改掉自吹自擂的缺点,否则别人会不相信你的。
3.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_____不顾及他人的自尊心,_____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_____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A.虽然却而且还要B.假如却尤其还要C.假如就而且还是D.虽然就尤其还是二、综合达标练课外延读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扭捏.作态(niē)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遵循尴尬喧哗漠不关心B.汤匙自持贸然理所当然C.聪慧慎重涵养随心所欲D.汲取典范实践一意孤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完毕,他彬彬有礼....地向在场观众和评委鞠了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C.她神态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D.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B.因此,大多数女人,(我所说的,不包括例外情况)跟男人相比,更富有同情心,更乐于以行动帮助别人也更礼貌,这是天生的性情所致C.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
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D.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课内阅读5.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请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什么样的人是有教养的人。
基础提升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闯关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馅。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tíng()——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陌.生()疲惫.()雷tíng()(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3)文中“彬彬有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4)文中有两处破折号,其作用是(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D.表示话题的转换。
E.表示声音的延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
(真诚的话)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良好的教养_________来自家庭和学校,_______可以得之于自身。
(2)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________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3)_______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4)自我修养_________说是注重行为举止,_________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A.(1)因为所以(2)因为(3)虽然倒(4)不但而且B.(1)不仅而且(2)因为(3)假如就(4)与其莫如C.(1)因为所以(2)但是(3)虽然倒(4)与其莫如D.(1)不仅而且(2)但是(3)假如就(4)不但而且二、能力提升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部编版语文《论教养》同步练习(同步练习)(附详解)

部编版语文《论教养》同步练习(同步练习)(附详解)部编版语文《论教养》同步练习(同步练习)(附详解)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教养则是培养人才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养,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关爱。
本文将通过分析部编版语文课本中关于《论教养》的同步练习题,探讨教育和教养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教养。
题目一:根据课文内容,简述教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教养是指培养人的品德、修养和智慧的过程,是对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引导和教育方式。
教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教育,孩子可以了解到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以及如何判断和选择。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人生选择和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教养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
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且习得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最后,教养可以培养孩子的才能和智慧。
通过教育的引导,孩子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题目二: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教育和教养的关系。
教育和教养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的有计划的活动和教学过程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培养,而教养则是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行的一种指导和教育方式。
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教养注重的是孩子的品德和修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教育和教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育中,教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把教养融入到教育中,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教育也为教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有助于教养的实施和执行。
题目三:结合课文内容,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教养。
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教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课前学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贸.然(mào)典.范(diǎn)餐.具(cān)疲惫.(bèi)B.涵.养(hán)礼貌.(mào)恪.守(gè)愚蠢.(chǔn)C.稳.重(wěn)风度.(dù)自持.(chí)遗憾.(gǎn)D.难堪.(kān)侧.目(cè)遵循.(xún)箴.言(jiān)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
D.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论教养》一文中,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4.下列有关《论教养》一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揭示“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B.本文作者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文章针对性很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C.要有优雅的风度,就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应该捂住耳朵。
D.本文是作者写给青少年的“书简”,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却很清晰。
【课堂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
……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
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一即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课文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2.作者认为“优雅”与“有教养”有怎样的关系?(2分)3.作者认为养成优雅风度的关键是什么?(2分)4.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优雅风度”有误解。
(2分)【课后拓展】阅读《教养的证据》一文,回答1-4题。
教养的证据毕淑敏①辞典上说,教养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②教养不是天生的。
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
③教养和财富一样都是需要证明的。
你说有钱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
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更与家庭背景如何显赫无关。
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以下若干。
④热爱大自然。
把它列为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定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人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
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花草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情的最基本的训练。
⑤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A⑥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教养把人们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
B⑦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有敬仰之心。
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
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C⑧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
知道害怕是件有价值的事。
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不可拿起的界限。
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
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价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
⑨教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养是细水长流的。
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
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
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的。
1.整体感知。
(3分)(1)开篇点题,作者认为教养是。
(1分)(2)原文中有A、B、C三处空格,根据文意,你认为应该将下面这段话还原到【】处,因为它阐明的观点是。
(2分) 每一个人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缘中,虽然伤痕累累,因为你具有的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
2.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述了“教养需要养成”、“教养可以证明”的道理。
B.选文的主体部分运用了排比方式,讲述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C.作者把“热爱大自然”列为教养的证据之首,意在提醒大家开阔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D.作者说“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是劝告人们安于自身限制,做事要量力而行。
3.说说第○7段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4.【相关链接】2013年5月24日,南京某中学学生丁锦昊将“丁锦昊到此一游”刻在埃及神庙浮雕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国人素质”“素质教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1)结合上述事件,谈谈你对文段⑨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2分)(2)谈谈你对“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认识。
(2分)【中考链接】1.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
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
2.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信中的第句有语病,应改为。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敖:人名。
②袂(mèi):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以待饿者而食.之从而谢.焉(2)翻译下面的句子。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学习】1.A B.恪kè。
C.憾hàn。
D.箴zhēn2.D A.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B.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3.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4.C。
【课堂检测】1.作者这样写,就使“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教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分)2.“有教养”是“优雅”的前提和基础,“优雅”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2分)3.关键是要养成一种关照的态度,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2分)4.因为很多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没有解释清楚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以及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2分)【课后拓展】1.(1)“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1分)(2)B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2分,根据A、B、C三处所在段落的观点来确定这段话应放置的位置。
)2.D(2分,文中所说的“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是说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安于自身限制,做事要量力而行”。
)3.一个人身上可以有一些陋习,但是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放弃高尚屈从陋习与伪善,更不能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应有陋习。
(3分,原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句中的“污泥”和“污垢”比喻陋习,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4.(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教养”比作“X片子”,形象地阐述了国民教养与民族整体素质的关系。
意思是国民的教养关乎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或:国民的教养折射出民族的素质)。
(2分,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用,理解句意。
)(2)示例:“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是国民没有教养的表现,有损国民形象;作为中学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告别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