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作业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秦朝两汉时间秦朝(公元①年~公元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9年)东汉(25~220年)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②制、③制、④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加强(⑥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政和战乱又严重破坏经济通过统治者对政策的调整(⑦),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丝绸之路开辟文化通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⑤,加强了思想控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⑧思想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

(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D[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强化了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先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A[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天下为公的观念,故D项错误。

]3.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A[根据材料中西周王位在“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这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8张)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8张)

命题点一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
史料实证——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史料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
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 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 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 “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 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 力。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①管理机构:汉代集中贸易的“_____ 盐铁官营 制度,打击富商 ②商业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实行__________
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核心观点:(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3.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 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 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 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 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 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 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高考通史复习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二秦汉时期政治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3.具体内容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地位极其尊崇2三公九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图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特别提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4.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西汉1.相权:西汉时期,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图示西汉内外朝制度2.地方割据:1背景: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以巩固皇权,但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154年,爆发了“七国之乱”;2措施: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3.监察:①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②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4.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1创立:西汉汉武帝帝时期;2含义: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要点透析一、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②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③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2影响①积极: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②消极方面:君主集权专制体制扼杀了政治民主,使人民长期承受繁重的赋税徭役和严厉的思想控制;秦朝的短命而亡与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联系;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2.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1.2014·天津高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2014·重庆高考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3.2014·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2013北京12题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5.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6.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7.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8.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9.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02013天津高考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经济一、重农抑商:1.汉高祖: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穿丝绸,收取重税2.汉武帝: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二、水利工程及工具:1.二牛抬杠式犁耕;耧车播种工具,提高了播种效率2.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修造的目的在于征服岭南的战争需要;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三、手工业1. 西汉煤作燃料冶铁2.东汉水排——鼓风冶铁3.东汉烧出青瓷四、城市繁荣1.城市中设专门贸易区2.市坊分开,受政府严格控制3.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不明显学以致用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3.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2014·天津文综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5.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8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7.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8.2013广东13题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9.2013山东10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0.19分2014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指出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文化一、秦朝:法家思想是统治思想,文化专制焚书坑儒二、汉代:汉初黄老之学1.原因: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减少徭役和兵役,减轻刑罚2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 内容:1治身养生2治国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原因:1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发挥,使其更加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2. 新儒学理论:1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大一统3.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4.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特别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关键是其自身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四、科技1.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被称为“蔡侯纸”;2.天文学: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 地动仪3.数学: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4.医学:1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治疗的基础2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五、文艺1.汉赋:司马相如2.书法:秦篆汉隶3.绘画:汉代的帛画盛行,代表:长沙马王堆中的帛画、砖画、石画考点透析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以神权限制王权;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哲学;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统一是政治一统的根基;2.董仲舒新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关系:1继承:仁、礼、德、民本思想2发展: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大一统学以致用1.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3.2013福建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4.2013重庆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5.2013重庆3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6.7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2014·北京卷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2.2014·海南卷“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9.2012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高三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思想(通史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思想(通史复习)

楚前 汉 战 争年 西 汉 建 立
汉文 高景 祖之 刘治 邦
年 王 莽 篡 夺 政 权
202
60
119
138
主题三 东汉的统治:(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 年现 *“ 刘光 秀武 建中 立兴 东” 汉 党锢之祸 班甘 超英 出出 使使 西大 域秦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184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 期: •◇:表现: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恢复发展; •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文化大发展。 •4外交:“中华文化圈“酝酿和扩大;丝绸之路开通。
秦朝时期的经济
• 农业:秦朝——“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 重 之二上缴给国家。) • 徭役——秦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主 要适用于大型工程或者统治者的奢侈宫殿工程 过度 等。) • 工商业——A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和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 B“市”——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器中。
建立
恢复 和 发展(休 养生息政 策)
衰亡
汉武帝的大一统
8 前 董 仲 舒 年 建 张 议 骞 设 出 立 使 太 西 学 域
与汉 匈武 奴帝 三派 次卫 大青 战、 霍 去 病 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 西前 域 开年 始* 正设 式西 归域 属都 中护 央* 政标 权志 着
③文化: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 化交流。创造灿烂的文明,保障中华文明的延续。
④外交:保障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集中 力量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

(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导学号:61600008】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A[根据材料“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可知,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度化,故A项正确;从宗周时代到大秦帝国时代都实行人治,故B项错误;在管理国家时,秦朝注重礼法并用,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故D项错误。

]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A[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纲五常的提出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D.更有利于百姓D[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导致秦短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A 项错误;郡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可知,郡县制也可能不利于巩固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即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课件
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 映出当时 ( B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 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破产的现
d.劳动者称“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
有所加强。 e.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
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装割据的力量。
(3)影响 a.是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b.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是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c.使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日趋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四、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⑥ 都江堰 ;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⑦ 井渠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西汉长安城东、西有“⑧ 市井 ”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有 严格的时空限制。 三、“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2)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 ⑨ 自然经济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考点二
自主学习
一、手工业 1.基本形态
先秦、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
(1)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而存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 消费,是一种① 自给自足 的经济形式。 (2)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② 民间消费 的产品,以盈利为目的,产品 投放市场。
(3)官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特点是:其制作工艺 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其产品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 需要;官营手工业技术的传承是③ 封闭性 的,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 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doc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知识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出现,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1)政治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2)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朝具有很浓厚的神权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度(1)含义:周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2)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分封制的历史遗存: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许、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历史遗存:(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3.理解“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

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

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1)原因: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通史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阶段二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通史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阶段二 课时1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25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本题借助原始史学材料,考查汉承秦制政治文明的传承,注意考查解读信 点评
息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审题 解题
解答题眼是理解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及特点,认识使汉初政权得以平稳过 渡的原因。 解读题干“……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 之力也”信息可知,主要说明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 政治制度,故选B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 A项错误;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错误;“官 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D项。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考点一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__兼__并__战__争___统一天下。 (1)条件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__商__鞅__变__法__,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 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 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从战国末期到秦朝,伴随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特点。
12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名师推荐资料】(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练习(精品)

【名师推荐资料】(通史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一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练习(精品)

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1.(2017·北京东城区期末)《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

《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

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

由此可以推论出(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解析:B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项错误;《诗经》《楚辞》都提及“稻”“黍”,说明周代这两种作物广泛种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来农作物,故C项错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楚辞》成书于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广东深圳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解析:B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变法的进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材料中“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的做法,有利于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故B项正确。

财产继承属于宗法制下的一项权利,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无法说明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故A项错误;这一制度与促进工商业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这一制度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3.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

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 )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解析: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是私人的耕种与收租关系,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

课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拓]秦汉以来大一统秦始皇在版图上一统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强化统一;汉武帝在思想上一统华夏,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正式形成。

历代通过怀柔、同化、吸纳异族的政策强化大一统,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注]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皇帝独尊:权威不可世俗。

[辩]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上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

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拓]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

(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3)巩固: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开辟“五尺道”,征服“西南夷”。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2.中央官制3.郡县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

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秦汉通史政治经济文化复习(一轮)

秦汉通史政治经济文化复习(一轮)
发展。 • 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初步发展;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
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 思想文化上:科技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确立了在当时领先地位,具有
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 “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 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3
政权更迭:
西

东 南方:派屠睢南征

到 岭南,修灵渠,置
西
大 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
道”,在其中部分
南到南海
地区任命官吏
6
7
②统一的原因
探究一: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的条件有哪些?
客观原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必然性——根本)
②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 ③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④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⑤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消极作用:
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
展的因素;
经济: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不利
近代文化产生发展
19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名称来源 ⑵特征
古“代朕人为们始称皇祖帝先。或后神世明以为计“数皇,”二。世“三帝世”至是于上万古世,
法治思想 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混战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17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般认识
3.发展历程:
初步形成 正式确立 巩固 完善
战国
秦朝
两汉 隋唐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2.1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2020届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课件 1.2.1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史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 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 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 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 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高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与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第3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历史通史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第 3 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考纲解读] 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秦汉时期的经济:(1)秦汉时期 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 期的商业发展
[细微点拨] “盐铁官营”政策 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
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
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
的重要财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
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 帝独尊。
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 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如汉初时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 时又实行封国制;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等。
6.秦汉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封建农耕经济初步发展,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

(通史版)部编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

(通史版)部编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

2-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2.[2018·衡水中学调研]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秦王嬴政的独断专行答案 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开始”一词不准确,排除;B 项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秦王嬴政”的说法本身错误,应该是秦始皇嬴政,而且实际上也是C项的体现,排除。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答案 A解析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

郡县分的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需加强管理,故选A项。

4.[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选A。

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

2.(2019·南通调研)《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

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C。

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9·福州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

“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

这表明()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解析:选A。

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血缘和等级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尚未占绝对优势,故A项正确。

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解析:选D。

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故C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D项正确。

5.(2019·韶关调研)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

据此推知汉武帝() 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解析:选D。

“推恩令”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6.(2019·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

据此可知西汉()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解析:选C。

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权力内容是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刺史权力内容不断增加,表明当时的社会问题较多,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C项正确;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刺史权力的增加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河南八市高三测评)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其直接后果是()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解析:选C。

察举制推荐的官员不一定是同一宗族,加强宗族的伦理秩序不是其直接后果,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是指官位世袭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察举制选拔官吏不具有官位世袭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具有察举权的官员选择能够回报自己的人进行推荐,容易形成任人唯亲、唯财、唯势,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故C项正确;新的选官制度确立是察举制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其直接后果,故D项错误。

8.(2019·亳州期末)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解析:选B。

材料中提及庄园中房屋数幢、依附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财货聚集等,这反映了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故A项错误;东汉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东汉时地方势力强大,但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9.(2019·台州质评)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20余种。

这直接佐证了汉代()A.纺织业工艺先进B.纺织产品远销海外C.纺织品种类丰富D.纺织技术影响后世解析:选C。

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反映出纺织品种类丰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20余种”,不能推断出工艺的变化、纺织产品的远销海外和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A、B、D三项。

10.(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解析:选B。

据材料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盐铁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时期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故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9·沧州质测)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

”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

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D.商业成为了主要的经济部门解析:选C。

“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故C项正确;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与材料的内容汉代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A项错误;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是指契约形式格式化、规范化,与材料的内容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兰州诊断)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C。

由材料“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可知,汉王朝设置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与张骞出使西域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政府设置机构,保护出境商旅,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出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没有涉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常州期末)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

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

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

……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

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

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解析:(1)表现根据汉初多“布衣将相”进行概括,历史背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方面分析。

(2)原因结合材料二从官僚制度的优点、世卿世禄的不足及君主维护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途径据材料二“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得出“任子”,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察举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官僚贵族、人才流动、中央政府、行政事务等方面思考。

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

(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

途径:“任子”;察举制。

(3)消极作用: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封建社会结构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中任选一则,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社会结构对近代化转型的影响。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要求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中世纪历史有宏观而系统的理解。

如果选择中国,那么就要围绕左图,从经济、政治、思想三大方面来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的立足点是题目中的限制词“近代化转型”,其内涵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等核心。

从中国或西欧的经济基础是否有利于向工业化转变、政治模式是否有利于向民主化发展、思想文化是否有利于向理性化演变等角度具体阐述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