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桂林、贺州期末联考)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解析:选A。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巩固君主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

2.(2019·南通调研)《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C。材料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9·福州质检)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这表明()

A.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缩小

D.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解析:选A。题干中“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以及“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至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变革,引起

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血缘和等级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尚未占绝对优势,故A项正确。

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解析:选D。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故C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D项正确。

5.(2019·韶关调研)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据此推知汉武帝() 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

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

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

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解析:选D。“推恩令”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6.(2019·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据此可知西汉()

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

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

解析:选C。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从表格可知刺史的权力内容是在增加,没有丧失监察职能,故B项错误;刺史权力内容不断增加,表明当时的

社会问题较多,社会问题不断暴露,故C项正确;汉代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刺史权力的增加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河南八市高三测评)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

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

解析:选C。察举制推荐的官员不一定是同一宗族,加强宗族的伦理秩序不是其直接后果,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是指官位世袭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察举制选拔官吏不具有官位世袭的特点,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具有察举权的官员选择能够回报自己的人进行推荐,容易形成任人唯亲、唯财、唯势,导致官僚集团形成派系,故C项正确;新的选官制度确立是察举制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其直接后果,故D项错误。

8.(2019·亳州期末)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

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

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庄园中房屋数幢、依附人口众多、土地辽阔、财货聚集等,这反映了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故A项错误;东汉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破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东汉时地方势力强大,但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9.(2019·台州质评)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20余种。这直接佐证了汉代()

A.纺织业工艺先进B.纺织产品远销海外

C.纺织品种类丰富D.纺织技术影响后世

解析:选C。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多,反映出纺织品种类丰富,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汉代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20余种”,不能推断出工艺的变化、纺织产品

的远销海外和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A、B、D三项。

10.(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

解析:选B。据材料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盐铁由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时期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故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11.(2019·沧州质测)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

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

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

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

D.商业成为了主要的经济部门

解析:选C。“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故C项正确;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与材料的内容汉代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A项错误;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是指契约形式格式化、规范化,与材料的内容契约被广泛应用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兰州诊断)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选C。由材料“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可知,汉王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