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介绍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指导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的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流程术前1. 预手术评估: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基本生命体征、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评估结果将指导接下来的护理措施。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术前禁食、洗净身体,并穿戴手术衣物。

同时,护士需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台等。

3. 心理护理:护士需向患者提供积极心理支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

手术中1. 严密观察: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协助手术:护士应根据医生要求协助手术操作,包括递刀、吸引、固定等。

同时,护士需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和无菌环境。

3. 术后记录:护士需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手术时间、用药情况、手术操作等,以备后续参考。

术后1. 恢复监护:患者出手术室后需要进入恢复室,由护士进行监护和观察,确保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2. 术后护理:护士需对患者进行伤口护理、给药、疼痛评估等,并关注患者的饮食、排尿等生理活动。

3. 家庭指导:护士需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禁忌、活动限制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上即为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制度和流程的基本内容,通过严格遵守这一流程,可以提升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和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过程,需要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的主要内容。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1.术前准备管理制度: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等。

此外,还要进行患者和术前准备的文书工作。

2.术中管理制度:术中是手术最关键的时期,需要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手术室内,应按照手术规范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

同时,还应进行手术床的准备和术中用具的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术中还需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并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

3.术后护理管理制度: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

在患者清醒后,要进行术后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术后还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给药、饮食、翻身等常规护理工作,并进行术后康复指导。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流程1.术前流程(1)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心理状况等。

(2)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3)术前文书工作:完成术前文书工作,如手术同意书、术前检查单等。

2.术中流程(1)术中准备: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准备工作。

准备好手术床和术中用具。

(2)手术操作: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

(3)术中记录: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用药量等。

(4)处理特殊情况: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如大出血、心电图异常等。

3.术后流程(1)术后评估:患者清醒后进行术后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患者手术期间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规范手术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防止操作失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个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示例。

一、护理手术前准备工作1.患者准备:(1)提前通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告知住院前需要进行的检查和准备工作;(2)确保患者按规定的时间停止进食,饮水,避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准备:(1)手术室内需保持清洁整齐,工作台、护士站等工作区域应清洁整齐,物品摆放有序;(2)手术器械设备要按时进行消毒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3)手术室内应有足够的动力和光照设备,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二、护理手术中的注意事项1.患者安全:(1)确认患者身份,避免手术患者混淆;(2)核对手术室、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其与患者手术信息一致;(3)保持患者隐私,确保手术过程的机密性和尊重患者的权益;2.消毒措施:(1)手术前要做好手卫生,彻底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等;(2)手术器械要进行无菌处理,依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操作;(3)手术器械和药品要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禁止过期使用。

3.手术安全:(1)手术麻醉前要核实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确保手术安全;(2)操作人员要做好手术室内的标准防护,如戴手套、眼镜等,避免手术创伤和感染的发生;(3)手术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手术过程中因麻醉药物蒸发引起意外事故。

三、术后护理措施1.观察记录:(1)术后患者应安静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入护理记录;(2)观察术后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疼痛管理:(1)术后患者如有疼痛需求,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合理的镇痛措施;(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疼痛管理方式,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3.术后护理指导:(1)术后患者要遵守医嘱,保持伤口清洁,注意伤口干燥,避免感染;(2)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3)术后患者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复查和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护理管理目标
1.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风险。
2.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二、护理管理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2.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3.实施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b)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手术。
c)确保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准备齐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2.术中护理
a)严格执行术中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
b)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c)做好术中保暖,预防术中低体温。
3.术后护理
a)实施术后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
b)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定期对手术室和病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十六、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1.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2.建立患者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压力。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十七、法律法规与伦理遵循
十二、护理科研与教学
1.支持护理人员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护理学科水平。
2.建立护理教学培训体系,培养护理人才。
3.促进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质量。
十三、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
1.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十八、资源优化与成本控制
1.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术前和术后两个阶段。

在术前,护士需要执行医嘱,如进行各项检查,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建立对现实的认识和乐观稳定的心态,清洁皮肤以防止切口感染,服用泻药或进行灌肠,禁食和禁水,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放置胃管、导尿,并准备好麻醉床、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负压吸引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在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和扭曲,保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同时,护士还需要注意并发症的护理,如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和肺部并发症。

为预防并发症,护士需要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同时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无菌损伤,维持正常输液速度,做好出入量记录。

嘱给予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反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在疼痛护理方面,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和影响,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同时,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

当患者出现疼痛时,护士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反应,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此外,护士还应该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总之,在疼痛护理方面,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快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康复期的护理工作。

三、护理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

2. 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3. 规范护理操作,降低护理风险。

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术前护理安全管理(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家庭背景。

(2)做好术前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饮食、休息、用药等。

(3)严格执行术前访视制度,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4)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术中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环境清洁、消毒。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正确使用手术器械,避免损伤患者组织。

(4)严格执行手术流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护理安全管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

(3)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4. 交接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交接程序,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师共同进行安全核查。

(3)术后转运过程中,运转人员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所有信息,确保患者安全。

五、护理安全管理责任1.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 护理管理者应定期检查、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 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管理,包括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护理。

该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供安全、高效和质量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2. 手术前护理管理2.1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记录相关信息。

-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血液检测、心电图和X光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2 术前禁食与排空- 患者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禁食,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 术前禁食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进行确定,并严格执行。

- 患者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肠道排空,以预防手术期间的意外情况。

2.3 皮肤准备- 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患者的皮肤消毒和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

-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皮肤处理。

3. 手术期间护理管理3.1 麻醉监护- 麻醉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 在手术期间,麻醉师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2 手术器械和药物使用- 手术器械和药物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消毒要求。

- 医护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和药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3 手术场环境和消毒控制-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和卫生,以减少感染风险。

- 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包括手术台、手术器械和手术室表面等。

4. 手术后护理管理4.1 术后观察和监测- 手术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在首次观察中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和出血情况。

- 护士应记录患者的观察结果,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4.2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护士应制定合适的疼痛管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在医疗护理领域,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和恢复的关键环节。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护理操作,提升整个手术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确保手术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结果。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1 增强护理流程的规范性围手术期护理涉及多个环节和操作步骤,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制定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1.2 提升护理工作效率有了明确的管理制度,整个手术团队的工作流程将更加顺畅高效,各岗位之间的协作配合也更加紧密。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延误的可能性。

1.3 保障患者安全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及时介入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2.1 手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体征的评估、皮肤消毒、术前宣教等。

护理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术前工作的有效展开。

2.2 手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同时,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3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围手术期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者的监测和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2.4 交接班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间的交接班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保证患者在交接班时的连续护理。

三、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3.1 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制定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后,应该积极进行内部宣传,让全体护理人员都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遵守规范的意识。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在医疗卫生领域,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围手术期护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病人手术后的康复情况,还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建立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1. 制度内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护理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其中,手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准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术前宣教等内容;手术中护理包括手术室准备、病人安全、手术协助等内容;手术后护理包括病人转运、术后观察、疼痛管理等内容。

2. 制度宣教为了确保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对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制度宣教十分重要。

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形式,使相关人员了解制度的内容、意义和要求,提高执行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应急预案围手术期护理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包括术中意外、病人突发病情等。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1. 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包括常见的应急情况、处理流程、责任分工、应急设备和药物准备等内容,确保在突发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保障病人的安全。

2. 应急预案演练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模拟真实情况,让医护人员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

结语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对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和预案,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一、所有的手术患者均要进行围手术期评估,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

重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疑难手术等特殊手术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评估。

二、对急诊手术患者,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情况、有无水电解质失衡,及时测量生命体征,通知患者禁食、禁饮,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对择期手术患者,应评估患者的健康史、身体情况、心理情况、饮食等情况、家属对手术的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睡眠情况、诊断检查情况、手术名称及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医嘱完成情况、术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四、患者手术中护理评估要点包括: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心理状况、手术环境温度、湿度评估、手术相关设备、器械及用物的评估、无菌区域无菌状态的、手术体位、补液、输血情况的评估。

五、患者术后回病房第一时间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意识、疼痛等麻醉恢复情况、静脉输液情况、管道及
切口引流情况、伤口敷料情况、自理能力、活动耐受力、用药情况、术中出血、输血及全身皮肤情况患。

六、术后需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疼痛情况、饮食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专科情况根据专科特点进行评估。

七、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与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沟通。

八、结合护理计划及时完成评估,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九、上级护士定期检查评估质量,医院及科室质控组将围手术期患者的评估纳入管理,定期检查,持续改进。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高病人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医院全部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管理。

第二章术前护理管理第三条术前护理包含术前安全检查、病人心理护理和准备手术环境。

第四条术前安全检查包含对病人身体情形的评估、相关检查的完成和手术风险的评估。

第五条病人心理护理包含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并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劝慰。

第六条准备手术环境包含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术前消毒。

第七条全部相关的护理记录应当完整、准确、规范地填写,并保证机密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术中护理管理第八条术中护理包含病人定位、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术中监测和病人安全保障。

第九条病人定位应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并采用正确的体位和固定装置。

第十条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应依照手术要求及时准确供应,并确保器械无菌无损。

第十一条术中监测包含病人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手术进展的监测,确保病人安全。

第十二条术中要确保手术室的干净,保持环境乾净和安静,严禁吸烟和噪音干扰。

第十三条术中护士要随时与手术医师沟通,搭配医师要求,及时供应所需物品和技术支持。

第十四条在手术中显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告医师,并依照流程和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手术室内的一切手术废弃物应依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理。

第四章术后护理管理第十六条术后护理包含术后恢复室护理和术后病房护理。

第十七条术后恢复室护理应做到术后紧密察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确保病人安全和舒适。

第十八条术后病房护理应依据病人术后情况,进行妥当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和并发症防备。

第十九条术后病房护理还需进行病人功能磨练引导、饮食与营养引导和心理支持等工作。

第五章管理追责第二十条执行本制度的过程中,如有违反,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第二十一条管理人员需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改进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通常会建立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篇关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论文,包括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流程以及护士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职责。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其目的是管理和规范手术病人的护理工作,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尽量避免手术的并发症。

制度中应包含以下内容:1、手术病人的入院、手术前检查、准备和卫生保洁标准手术病人要求进行各种体检和检查,如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液检查等。

准备工作中要求对病人进行禁食禁水、清洁外科部位等。

在卫生保洁方面,要求进行消毒灭菌,以制造无菌手术场。

2、手术病人护理前的评估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要进行病人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评估开展应包括病人的身体情况、合并症或其他慢性疾病,病人对手术的了解情况、接受手术的状态以及预期的手术时间。

在评估的基础上,设置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

3、术中的护理术中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保证手术场的无菌、病人的外周性管路畅通、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病人的体温正常。

4、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疼痛控制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给予药物管理、物理治疗、按摩、放松等方法进行。

医院应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在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中,还需规定各种不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对应的处理方法。

二、围手术期护理流程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是针对特定病人在围手术期中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包括以下步骤:1、入院评估和患者教育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历史问诊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并向病人进行手术前的教育。

2、手术前检查和准备进行各种体检和检查,如全面的生命体征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尿液检查等。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确保手术前、中、后的全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围手术期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进行的所有手术病例,包括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三、责任与义务1. 院长:负责整体管理手术过程,落实手术安全责任,推动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2. 手术部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评估手术风险。

3. 术前评估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4. 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负责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充分了解手术操作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控制。

5. 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术后恢复;具备操作手术设备和监护设备的技能。

6. 手术室卫生人员: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相关科室:负责为手术提供必要的检查、检验和辅助支持。

四、流程概述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申请、术前评估、手术安排和患者教育等工作。

2. 术中管理:包括手术室准备、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和监测、术中记录等工作。

3.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恢复、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工作。

五、具体内容1. 术前准备(1) 手术申请:由主治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并签字,经手术部门审核后提交审批。

(2) 术前评估:由术前评估医师进行,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3) 手术安排:由手术部门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紧急程度确定手术时间和床位安排。

(4) 患者教育:由护理人员进行,包括手术前准备、禁食禁饮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的告知。

2. 术中管理(1) 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卫生人员负责清洁、消毒和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

(2)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医疗器械和药物等,确认手术安全。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获得全方位的护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以及实施执行过程。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它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提前进行全面评估:在手术前,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理指标、病史等内容,有助于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 准备患者和手术环境: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规定了手术前准备的必要措施,如要求患者进行预手术体检、清洁肠道、戒除禁食等,以确保手术环境的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3. 执行手术操作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要求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手术部位的准确标识、手术切口的处理等,以避免术后感染和手术操作失误。

4.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规定了术后的护理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清洁、术后输液和饮食、康复锻炼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评估、预手术准备、手术安全核查等内容,确保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前具备必要的条件。

2. 手术操作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守手术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3. 术后的护理指导:详细规定术后的护理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伤口处理、药物使用、饮食安排等内容,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4.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列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以及如何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四、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为了确保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下几个环节需要特别注意:1. 相关人员的培训与认证: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其掌握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技能。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下面就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讨论。

一、手术前的护理管理1.尽早进行患者评估。

针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史和手术相关因素等进行评估,确定手术前的护理计划。

2.定期进行术前准备与检查。

包括化验、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旨在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手术风险。

3.通知患者手术前的禁食禁水时间,并告知术后饮食和活动限制。

4.交代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清洁手术患者切口周围皮肤,安装静脉通道,准备物品和设备。

5.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提供安慰和鼓励。

二、手术中的护理管理1.和手术室人员合作,准备好术前所需物品。

2.尽早执行手术室进/出室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室清洁和无菌状态。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维持患者体温恒定。

保证手术室温度适宜,使用保温毯等维持患者体温,减少术中的热失控等问题。

5.观察手术并发症。

如过敏反应、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6.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包括递取手术器械、药品并记录使用情况等。

三、手术后的护理管理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恢复。

定期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观察术后镇痛措施的效果。

2.观察术后伤口情况。

检查术后伤口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是否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并做好伤口的处理。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管理患者的各类引流管。

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的管理和护理,保证管道的通畅和引流的正常。

5.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包括提供适当的康复运动、教育术后护理知识等,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四、其他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翻身、换位制度。

避免手术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减少术后压疮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

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

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手术当日管理1、手术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

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流程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及流程
5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二)、手术后护理 1.妥善搬运病人 2.保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颈、胸、腹部手术病人麻醉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 术后病人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 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按级别护理要求测量BP、P、R至平稳 。 ⑵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⑶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⑷ 准确记录出 入量。⑸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①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② 保证引流管通畅。③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22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结构6分
,过程84分,结果10分。
结构6分包括: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按医院统一要求准备相关
资料,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内容
•有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制度 2
•有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 2
•有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流程 2
23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24
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区)
6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7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8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 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9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 (二)操作要点 • 1、护士常规检查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置到位。 • 2、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护理范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护理范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护理范文1. 背景与目的1.1 背景: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为了提高医疗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订立了此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护理范文。

1.2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手术期的管理工作,确保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环节的严谨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医疗团队供应明确的工作引导,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评估2.1.1 手术室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依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评估内容包含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体格检查结果等。

2.1.2 依据术前评估结果,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相关情况,并与医生讨论订立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2.2 术前准备工作2.2.1 依据手术室的要求,护士应做好相关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所需物品的齐全、完好。

2.2.2 护士应依照术前准备的要求完成患者的体位选择、皮肤消毒和手术操作区域的遮挡等工作,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3. 手术过程3.1 手术标识3.1.1 手术室护士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手术部位等紧要信息与患者本人确认,避开手术错误。

3.1.2 在手术室门外设置手术通知牌,标明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和手术的相关信息。

3.2 手术安全3.2.1 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手术无菌操作的原则,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和手术环境的清洁。

3.2.2 护士应紧密搭配医生的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及时供应所需物品和操作工具。

3.3 术中监护3.3.1 护士应负责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紧要时间节点,如手术开始时间、紧要操作步骤的完成时间等,以便术后回溯和评估。

3.3.2 护士应紧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医生报告,请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术后护理4.1 恢复室护理4.1.1 手术室护士应将患者转送至恢复室,交接相关信息给恢复室护士,并将手术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准确填写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护理制度
1、手术前护理
①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病人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

②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面对现实,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康复。

③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病人应剪指(趾)甲、洗澡,手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备皮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④胃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⑤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

⑥保证休息:术前保证良好的睡眠。

⑦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⑧术晨准备:按要求为病人放置胃管,导尿,病人应取下假牙、眼镜、手表、发卡、耳环、项链等饰物。

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⑨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术后用物,如: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监护仪等。

2、手术后护理
①妥善搬运病人
②保证正确体位:全麻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去枕平
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病人麻醉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度;头部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脊柱手术后病人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肢。

3、病情观察
⑴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按一级护理要求测量BP、P、R 至平稳。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⑶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⑷准确记录出入量。

⑸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②保证引流管通畅。

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4、术后并发症护理
⑴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及时通知医生。

⑵切口感染:注意床铺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日病人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

严密观察体温如超过38℃每4小时测量一次。

⑶吻合口漏:表现为术后一周左右突然出现腹产中剧烈疼痛或持续性胀痛,发热,腹膜刺激征阳性,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遵医嘱用药,争取最佳疗效。

⑷肺部并发症:鼓励病人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促其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湿化呼吸道。

⑸营养支持:术后维持病人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

禁食期间应及时给予病人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水及电解质平衡。

护士应正确配制营养液,遵守配伍禁忌原则,严格无菌操作,维持正常的输液速度,并做好入量记录。

⑹疼痛护理:护士应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维持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须时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