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归纳法这种科学方法,是细胞学说主要建立者2.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并把“小室”命名为cell——细胞,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3.魏尔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5.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错误),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统一结构(错误)。

6.辛格与尼克尔森提出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运用了科学方法——“提出假说”7.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一种科学方法),起始速度比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试管底,小颗粒悬浮在上清液中。

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

8.科学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有的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如N和O。

9、科学方法——建构模型,高中生物学用到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

10、斯帕兰札尼(必修一p76)意大利人,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注:胃液中有盐酸,盐酸在高中生物学中作用,①杀菌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②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③使食物中的蛋白蛋变性,易于分解。

)后来德国科学家发现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

11.巴斯德法国人,他研究发酵及酒类变质问题,证实了其中微生物的作用,提出加热灭菌的防腐方法——巴氏消毒法。

12.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3.萨姆纳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生物科学生涯人物和启发

生物科学生涯人物和启发

生物科学生涯人物和启发生物科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们的贡献和成就在生物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许多年轻人追求科学事业。

其中一位备受尊敬的生物科学家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他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人,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

达尔文的观点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对后世的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尔文的贡献鼓舞了无数科学家,激励他们探索更加奥秘的生命之谜。

另一位伟大的生物科学家是罗莎琳·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她是DNA结构的研究先驱,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在1950年代初成功地拍摄了DNA分子的照片。

这张照片成为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揭示DNA双螺旋结构时的关键证据。

尽管富兰克林因某些原因并未分享诺贝尔奖,但她的工作为人类解码DNA的奥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她的坚韧不拔和卓越的科学才华激发了无数后辈科学家的创新灵感。

在当代生物科学领域中,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

他领导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一成就被认为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丰碑之一。

科林斯还致力于推动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研究,他的工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科林斯的领导才华和卓越的科学洞察力为年轻科学家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除了以上提到的生物科学家,还有许多其他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和启发影响着全球生物科学界。

例如,简·古道尔(Jane Goodall)致力于对黑猩猩行为的研究,揭示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她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和保护工作。

另外,楚德·卡尔松(Chudnovsky Brothers)在复杂的数学与生物学领域交叉研究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理论和模型,促进了数学与生物学之间的跨学科合作。

生物科学著名科学家及技术

生物科学著名科学家及技术

转基因技术
(生物反应器)
部分生物科学家 及生物技术简介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袁隆平,1930年出生, 汉族,江西德安人。 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2001年2月,获首届 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 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 性不育株种子。
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 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 成功繁殖了1~2代。他提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的假设。 至此,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 以上。 2003年,中国大陆一半以上的水稻都为袁隆平 的杂交品种;在世界范围,20%的水稻采用袁隆 平的杂交技术。 2007年,中国大陆的水稻产量为5亿吨。其杂交 水稻技术已经在中亚、东南亚、北美、南美试 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运用。
达尔文和生物进化论
摩尔根
美国人
伴X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
男性色盲占7%,女性则只占0.5%。(伴Y) 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 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导致血液中缺 乏一种凝血因子引起的。此病患者最后会因 流血过多而死亡。因此,血友病是一种致死 性的遗传病。(伴X)
沃森和克里克
克里克,英国人, 发现DNA双螺旋结 构模型时37岁, 沃森,美国人, 此时,25岁。 由于沃森、克里克 和威尔金斯在DNA分 子研究方面卓越的 贡献,他们分享了 1962年的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富兰克林
组织培养技术
课本第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将 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等切成小片,或用 花药、花粉在无菌条件下,在玻璃器皿中人 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他们发育成完整 的植物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4.袁隆平——必修二杂交育种
袁隆平(1930.9.7-)出生于北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5.孙儒泳——必修三科学家访谈
生态学家。1927年6月12日出生,浙江宁波人。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和森林中的欧鼦(Clethrionomys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研究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下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他的名言: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中学生物教材中确实很少见到中国科学家的影子,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建立,但他们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就有他们的贡献,下面就来一睹他们的真容吧。

生物科学家

生物科学家

生物科学家共创细胞学说的施莱登和施旺动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的核心。

建立这一学说的是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年)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1882年)。

施莱登出生于汉堡,22岁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28岁时,他到哥廷根和柏林学习植物学和医学,35岁时获得了医学和哲学博士学位。

施旺24岁获得博士学位.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罗伯特•虎克英国科学家。

1635年7月18日生于怀特岛,1703年3月3日卒于伦敦。

1653年作为工读生入牛津大学学习,担任R.波义耳的助手,1663年获硕士学位。

发明显微镜与望远镜列文虎克英文名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沃森克里克克里克于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国的北汉普顿。

沃森美国生物学家1928年4月6日生于美国芝加哥,共同提出由DNA的双螺旋结构,沃森因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

初中生物中考科学家总结

初中生物中考科学家总结

初中生物中考科学家总结七上教材1、德国生物学家和施旺提出: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奈)提出了双名法—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后面加命名者的姓名。

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3、珍·古道尔与猩猩观察4、1609年罗伯特胡克首次观察并描述了植物细胞发表《显微图谱》首先称为细胞5、166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红细胞和酵母菌6、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试验成功证明: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产生淀粉。

7、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

木桶种植柳树。

8、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洛斯特勒用小鼠,植物,蜡烛,玻璃罩,证明植物能够净化空气"空气净化器"9、1928年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能够杀死细菌。

10、1940年英国病理学家弗利罗和化学家钱恩帮助下对青霉素提纯。

七下教材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2、兰德施泰纳发现ABO血型系统3、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血液运动理论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5、1661年意大利学者马尔比基证明毛细血管的存在。

6、班廷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7、巴普洛夫利用狗铃声分泌唾液试验发现经典条件发射8、艾宾浩斯发现遗忘曲线八上教材1、1699年英国科学家伍德沃德发现无机盐的作用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试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是生物学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4、1856年孟德尔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

5、1794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遗传病6、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八下教材1、奥巴林首次提出化学进化学说2、1953年米勒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生命化学进化的可能性(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的可能性)3、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证明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的可能性)4、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发现不同地层埋藏不同类型的动物化石5、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进化论《物种起源》6、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方法首次提出"人猿同祖"7、1929中国人类学家斐文中在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8、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发酵理论"微生物学之父"9、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克隆羊"多莉"。

高中生物必修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及其生物学成果

高中生物必修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及其生物学成果
• 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 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 卡尔文——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成 有机物中的碳。
• 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 新的植株,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必修二: •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遗传学之父。(假说-演绎法)生物学 迈进第2个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 用18O标记的氧气(18O),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 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 →H2 18O 。
• 用碳1全8O部标有记放的射葡性萄,糖生(成C的6H水12全1部8O无6)放,射生性成,的即二C6氧H化12 18O 6→C 18O 2。
• 例如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 2气体的容
• 约翰逊——为“遗传因子”起名“基因”。 •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道尔顿——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

• 格里菲思——“转化因子”。 • 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
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组实验
器内, 是水。
18O
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 例6 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繁 殖一代后,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 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2P和35S • B.可在DNA中找到32P • C.可在外壳中找到35S • D.可在DNA找到32P和35S
高中生物必修书中出现的科学家及其生物学成果: 必修一:

生物学贡献最大的20位科学家

生物学贡献最大的20位科学家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变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领域里,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认识和探索生物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生物学领域中,贡献最大的20位科学家。

1.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查尔斯·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的著作《物种起源》深刻影响了后世人的思想,开创了生物学的新纪元。

2.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路易·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发酵和疫苗的原理,为生物制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雷·沃伦伯格(Lynn Margulis)雷·沃伦伯格是一位突出的进化生物学家,提出了内共生理论,对于细胞内共生的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罗伯特·霍尔(Robert Hooke)罗伯特·霍尔是细胞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的结构,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5.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规律,为后世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6.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理查德·道金斯是进化生物学的著名学者,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深刻阐述了进化的机制和原理。

7. 安德烈·马拉尔·贝莱里(André-Marie Ampère)安德烈·马拉尔·贝莱里是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电生理学研究为生物电磁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8. 约翰·辛杜尔(John Enders)约翰·辛杜尔是病毒学的著名科学家,他首次成功培养了麻疹病毒,为病毒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9. 扬·范·侯克(Jan van Helmont)扬·范·侯克是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次提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为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生物科学家是一群热爱生命,钻研万物的科学家。

他们致力于探索生物的结构,功能和互动,旨在深入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系统,从而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如今,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生物科学家也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呢?本文将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1. 热爱生命,勇于钻研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首先需要对生命怀有热爱之情。

因为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够真正地投身于生物科学研究中,从而不断深化对生命的了解。

同时,生物科学又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需要科学家具备勇于钻研的精神。

只有不断投身于科学探索之中,勤奋、努力钻研,才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

2. 学术扎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积累是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

因此,一名优秀的生物科学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掌握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理论融入实践之中,积累实践经验。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探究生命现象的能力,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

3. 注重实验技能,严谨科学一个出色的生物科学家,在实验技能方面也必须非常出色。

生物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因此有良好的实验技能是优秀生物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同时,生命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生物科学研究需要十分严谨科学,每一步操作都必须非常谨慎。

优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总是能够准确地设计实验,高效地操作实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 团队精神,善于沟通合作生物科学研究领域需要将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优秀的生物科学家不仅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还需要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研究人员沟通合作。

通过协作和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不断推进研究成果。

5. 热心服务社会,推动生物科学发展一个优秀的生物科学家不仅关心科学研究本身,也需要积极为社会服务。

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更广泛的领域,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84位世界生物学顶级华人科学家

84位世界生物学顶级华人科学家

84位世界⽣物学顶级华⼈科学家84位世界顶级华⼈科学家(⽣物)名单⼀览1.Chan, Lawrence Chin-Bong 贝勒医学院1987年发现哺乳类去⽔脂蛋⽩BmRNA编辑2.Chen, Lan-Bo陈良博哈佛医学院肿瘤⽣物学和治疗3.Cheng, Yung-Chi郑永齐耶鲁医学院发明病毒和肿瘤药物4.Chien, Shu钱煦圣迭哥加州⼤学⼼⾎管系统信号的分⼦研究5.Chow, Louise Tsi周芷阿拉巴马⼤学内含⼦和RNA剪接的最早发现者之⼀6.Deng, Chuxia邓初夏国⽴健康研究院在⽼⿏进⾏的遗传分析推动我们对乳腺癌机理的理解邓初夏博⼠师从马⾥奥·卡佩奇教授(Mario Capecchi, 2007年获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为美国国⽴卫⽣研究院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肾病研究所(NIDDK)终⽣研究员。

他主要从事基因打靶和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成纤维细胞⽣长因⼦及受体(FGF/FGFR)、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致癌机理的研究,尤其在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其在《Molecular Cell》、《Nature Genetics》及《Science》上发表的关于BRCA1基因致乳腺癌发病机制的论⽂,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7.Dong, Xinnian董新年杜克⼤学植物防御微⽣物病原体的机理,系统性获得性抵抗⼒8.Feng, Gen-Sheng冯根⽣Burnham 研究所对我们理解依据酸酶的信号有贡献9.Fu, Xiang-Dong傅向东圣迭哥加州⼤学发现SR家族的剪接因⼦和⼀个新的激酶家族10.Fu, Xin-Yuan傅新元耶鲁⼤学发现STAT信号通路11.Guan, Junlin管俊林的尔⼤学发现新的激酶FAK,和整合素有关的信号转导和细胞粘结12.Guan, Kun-Liang管坤良密执安⼤学阐明细胞内Ras-MAP激酶通路的⽣化机理13.Han, Min韩珉科罗拉多⼤学阐明线⾍内Ras-MAP激酶通路14.He, Xi贺熹哈佛医学院发育⽣物学的信号转导机理,特别是Wnt通路15.Ho, Chien何潜Carnegie Mellon卡内基-梅隆推进对成⼈⾎红蛋⽩协调氧化分⼦机理的理解16.Ho, David D. 何⼤⼀洛克菲勒⼤学发明检测⾎液或组织艾滋病毒的灵敏定量⽅法,有助于早期诊断17.Huang, Alice黄诗厚加州理⼯学院对我们理解vesicular stomatitis病毒的分⼦⽣物学有主要贡献18.Huang, P.C. 黄秉乾霍普⾦斯⼤学发明克隆和分析基因表达的⽅法;分⼦遗传学19.Huang, Ru-Chih黄周汝吉霍普⾦斯⼤学第⼀个发明体外转录的⼈之⼀,推进了对转录调节的理解20.Huang, Wai-Min 犹他⼤学扩展了我们对拓扑异构酶的知识21.Jan, Lily Yeh叶公杼旧⾦⼭加州⼤学钾通道的分⼦⽣物学22.Jan, Yuh-Nung詹裕农旧⾦⼭加州⼤学理解果蝇神经发育23.Kan, Yuet-Wai简悦威旧⾦⼭加州⼤学发现DNA多态性;更好地理解地中海贫⾎; 发明产前诊断⽅法24.Kung, Hsing-Jien龚⾏健凯斯西储⼤学癌基因和信号转导的分⼦研究;肿瘤⽣物学/doc/a258a148852458fb770b5697.html i, Michael赖明昭南加州⼤学⼏种RNA病毒的先驱研究,包括丙型和丁型肝炎/doc/a258a148852458fb770b5697.html u, Lester 依利诺⼤学⾎管⽣成和肿瘤⽣长中可以为⽣长因⼦诱导的基因27.Lee, Kuo-Hsiung李国雄北卡⼤学新药发现和开发;⽣物活性的天然产物28.Lee, Wen-Hwa李⽂华得州⼤学,圣安东尼发现和克隆第⼀个⼈类瘤抑制基因,发现突变与不同癌症的关联29.Lee, Yuan-Chuan李远川霍普⾦斯⼤学理解碳⽔化合物与蛋⽩质的相互作⽤30.Li, Choh-Hao李卓浩University of 伯克莱加州⼤学发现和研究⼏种多肽激素,包括lipotropin, ACTH和内啡肽。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科学家1.法国的比夏: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英国人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3.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4.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5.德国的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7.罗伯特森实验: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8.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9.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10.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1.德国恩吉尔曼把水绵和好氧型细菌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12.美国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3.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4.英国格里菲思: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5.美国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

16.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运用“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运用“类比推理”萨顿证明DNA在染色体上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有哪些?⑴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实验(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视3H标记的亮氨酸)⑵鲁宾和卡门: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还是CO2 (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⑶卡尔文:探究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用14C标记CO2)。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家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家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家北师大版《生物学》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家的杰出贡献,教材中提及不同国籍的生物学家三十多位。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很少对这些科学家的科学经历进行介绍,对他们的科学成就和对生物科学的贡献也只是一笔带过。

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讲,科学家的科学经历和科学成就是很重要的科学史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科学教育素材,把这些内容利用好了,对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研究、贡献社会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附教材中的科学家索引1.法国学者拉马克(1744—1829),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一科学名词,是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七上P23).2.瑞典科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分类学,是“分类学之父”(七上P24,八下P35)。

3.英国科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建立“进化学说”(七上P24,八下P14)。

4.英国医生哈维(1578—1657),发现血液循环,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七上P25)。

5.美国科学家沃森(1928—)、英国科学家克里克(1916—2004),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同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七上P25)。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1635—1703),第一位发现细胞的人(七上P43)。

7.★荷兰业余科学家列文胡克(1635—1723),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七上P43)。

8.★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德国动物学家施旺(1810—1882),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七上P49)。

9.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1580—1644),最早用实验解释生物现象的学者(七上P69).10.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1733—1804),发现绿色植物能够“净化”被污浊的空气(七上P70).11.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1730-1799),发现绿色植物“净化"空气必须有光照(七上P70)。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成就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成就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3.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认为膜是静态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8.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9.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必修21.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3.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DNA才是遗传物质。

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9.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0.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1.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一、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修正了细胞学说。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家中学生物教材中确实很少见到中国科学家的影子,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建立,但他们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就有他们的贡献,下面就来一睹他们的真容吧。

1.邹承鲁——必修一科学家访谈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生物化学家。

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山东青岛。

发现纯化的细胞色素C与在线粒体结合时性质的差异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的路线,为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邹承鲁说: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2.翟中和——必修一第二章题诗细胞生物学家。

1930年8月18日出生,江苏溧阳人。

在我国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对我国20多种重要家畜(禽)的传染病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与分类,进行了病毒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发生规律研究,在阐述染色体端粒、DNA复制、基因转录活性、RNA分子加工和病毒装配与核骨架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结果。

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在植物细胞与原始真核细胞中存在角蛋白中间纤维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证明核骨架与核纤层在重建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核装配并非必须核小体的构建。

他的名言: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3.杨焕明——必修二科学家访谈基因组学家。

1952年10月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籍贯浙江乐清。

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

带领团队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领衔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我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基因组学规模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简介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简介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简介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

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

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1-2 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

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3、1-10施莱登(M.J.Schleilden,1804~1881):德国人,植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8年,他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1-10施旺(T.Schwann,1810~1882):德国人,动物学家。

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

1939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5、1-10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

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6、1-11比夏(M.F.X.Bichat):法国人,解剖学家。

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7、1-11虎克(R.Hooke,1635~1703):英国人,物理学家,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成为cell——细胞。

8、1-11列文虎克(A.van 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人,博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描述,发现了原生动物和细菌,并描述了细菌的3种类型。

9、1-11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人,解剖学家。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初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中外科学家

初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中外科学家

初中生物教材中出现的中外科学家(部分)1、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 英国物理学家。

虎克就是17世纪的科学实验仪器发明家与设计者,她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并用它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她的著作《显微图集》首次显示了动植物与矿物的显微结构,并引入了“细胞”一词。

2、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与施旺(T、Schwann,1810—1882):两位都就是德国生物学家。

她们共同创建的“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的大意就是动植物都就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就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

3、米舍尔(J、F、ⅡMiescher,1844—1895):瑞士生物学家。

她用稀盐酸溶去细胞核以外的绝大部分物质,得到脱离细胞的细胞核。

又用化学方法提出细胞核中的物质,命名为核质。

从而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神奇物质——核酸,以及用稀盐酸分离细胞核的方法。

4、季米里亚捷夫(Timiriazev,1843—1920):俄国著名植物生物学家。

光合作用的研究就是季米里亚捷夫的“毕生事业”。

她曾这样样说过:“它就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她所获取的光与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她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提笔挥舞。

5、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1804):英国化学家。

她37岁起研究气体化学,直到终生。

普利斯特在实验里发现,绿色植物在阳光中能放出“脱燃素空气”(即氧气),成为光化学作用研究的基础。

她在该实验中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6、贾兰坡(1908—2001):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

她在1936年11月,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之后,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

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家

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家

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家
有很多杰出的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家,以下是其中几位:
1.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以发现并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闻名。

2.朱传章:朱传章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癌症研究领域做出
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面。

3.王进喜:王进喜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病毒学和免疫学领
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在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

4.郭应禄:郭应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领域开展了重要研究,并且在干细胞的应用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

5.张铁钧:张铁钧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
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的生物医学科学发展和健康事业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p>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ldquo;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rdquo;。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5、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6、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
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8、卡尔文及其合作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五)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19、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1866年他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

20、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

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

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2、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3、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

他还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2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②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六)育种相关
29、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七)进化相关
30、达尔文: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

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
高中生物科学家:必修三
(八)内环境与稳态
31、贝尔纳:法国人,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2、坎农,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九)动物激素的调节
33、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

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p>
34、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

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5、贝利斯:英国人,生理学家。

1902年,他和斯他林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6、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十)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7、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38、詹森: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9、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0.温特: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1、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十一)种群与生态系统
42、高斯: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3、林德曼: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