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上课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会上课的老师

要想成为一个会上课的老师,步骤其实很简单:首先要备好一节课,其次要上好一节课。

如何备好一节课

这里的备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出教学流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教材,依据教材文本的特点融合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并把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融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得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攀升。

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首先要知道这个课为什么要这样上,这个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要知道这个东西,就必须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那么,一个人,思想从何而来?任何人的思想都不会从天而降,任何一个人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到后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这个中间都离不了几个环节。读人、读书和思考。

什么叫读人,其实很简单,当你和朋友交谈的时候,从朋友那里获取了思想和智慧,知道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个时候就是读人。要多多与他人交流,从交流中学到知识。

此外,读别人的课例也能给自己很多的思考,尤其是读初中的、高中的课例,虽然不能直接拿来用,但是那些老师所具备的知识素养,和小学老师是不一样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他的东西拿过来,至少是转化后为己所用。那么走在小学

老师这个行列中,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所以我很注意向中学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语文教学,甚至他们的物理教学。

其实,平时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走近名师、走近教授,怎么办?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和伟人对话。大师们积淀了多少年的思索、沉淀了多少年的智慧就这样被我们轻而易举的囊括怀中,何乐不为?在读书累了的时候,就闭上眼睛,享受片刻的宁静。我相信,在这宁静中你能品味到——偷偷攫取别人的智慧其实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读书读什么?

一个老师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应该读什么呢?其实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小学的语文老师,我们绝不应该仅仅是读教材、教参,读《知音》《家庭生活》,还要读教育理论、教学实录。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日本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是他走了一千多个教室,听了一千多节课以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语言中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只有平实的话。还有王荣生老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张文质老师的《教育十字路口》。

对于这些书的阅读,提倡有坡度阅读。

第一,精细地读。我的教育理论阅读是从一本杂志开始的。这本杂志过去叫《教师之友》,现在叫《新教育读写阅报》。我的阅读起步、理论起步以及对教育思考的起步,就是起自于这里。精细的读,能够

让你提高非常快,理论书如果实在不想读,就读这本杂志。

第二,做笔记。大家读书时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个地方真好。在读的过程中发现20个很好的地方,一本书读完了,聪明的老师记住了10个。书一合,3天过去了,10个变5个,一个星期过去了,5个变2个,一个月过去了,2个也没了。什么时候想写文章,想用一个观点却找不到了。所以,这个时候做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没事经常翻翻这些书,虽然背不下来,但是经常读一读它,它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了,所以要做笔记。

第三,结合实践思考。我有一个朋友,读过很多书,但是他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却对教育没有太大的启发,而我读的书没他多,却每本都有价值,为什么?我说很简单,我读书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工作。每读一段,旁边批上:好,真好,语文教学也该如此。督促自己,结合实践思考。这样,你读一篇文章,就会有一篇文章的价值,读一本书,这一本书就会为你的教学服务,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会备课的老师,第一要有思想,第二要有智慧。

怎么样做一个智慧的老师?这里所说的备课中的智慧,主要是讲:解读文本的智慧。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个人认为,所谓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在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下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文本解读的智慧有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把文章读透,读懂文字本身的意思。像那样走马观花的读文章,肯定读不懂,那么怎么读?首先是纯净的读。所谓“纯净”的读,就是在阅读文本以前,不要翻看任何工具书,不要搜索任何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去交流看法,就是一个人干干静静地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文本,这样做的结果是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心中生发。

第二个步骤是仔细的读。所谓的仔细,就是要我们深入到文本字词句和标点中去思考,甚至研究。并把自己在阅读中对字词句的理解批注在旁边,不要管这些批注的价值大小,甚至不管是不是有用处,在教学还没有目标的时候,就让它们随意散落在身边,不要急着用价值衡量,也不要急着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文本的细读。通过纯净的读和仔细的读,这个文章表面写的是什么?就读懂了。歌德有一句话,真正会读书的人,应该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写的是什么,另一只眼睛要深入到纸的背后,什么意思呢?听懂文字背后的声音。这是最难的。

这里有一个方法:对着文本提问。

举一个例子,我教过一节课叫《生命生命》。在备课以前我会提问:杏林子为什么常常想这个问题呢,我怎么就没想过?是什么原因让他常常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极力鼓动着双翅而不用煽动?鼓动

和煽动的区别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飞蛾,而且是忍不

住放了它?是什么原因让他看到一株小瓜苗也感叹这是生命?为什

么他在用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跳时感到震撼?继续读继续问,在问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查资料发现,杏林子是一个残疾人,从12岁起,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90%以上的关节坏死,50年的时间里用一个姿势坐在轮椅上。因此,这样一个人,看到飞蛾极力舞动双翅,才想到这是生命,忍不住放了它,看到香瓜籽在没有泥土没有阳光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他感到这就是生命。

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主旨:生命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生命到底是什么。于是,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我问学生,生命是什么?同学们不知道。我说生命就是飞蛾极力鼓动的双翅,生命就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接着,又问学生,生活中到处都有生命的存在,那么想一想、写一写你看到的生命是什么?学生写到:生命是婴儿第一声的啼哭,生命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生命是操场上我们奔跑的身影,生命是绿树伸展的枝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这样在一步步的追问中带着学生由文字走进了文字背后,由飞蛾,香瓜籽走进了文字背后的杏林子。然后走回来,再从学生这里出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知道到底生命是什么?其实这是一节教育性很强的课。

查阅相关资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让我们站得高走得远。一线教师(包括名师)的备课资料,比如教案、教学时录、教后反思、课评等等,这些资料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教学操作技术和教学思想。如果所面对的是名家经典作品,可以查找作品原文,还可以查阅教育以外的专家学者对文本的解读,他们的解读往往能打破教师解读文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