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中班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9b2f56c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5.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2. 掌握观察、描述和比较的方法与技能。
3. 通过实验活动,掌握简单认识生物特征的方法。
4. 建立爱护生命的观念,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养成好习惯。
二、教学资源1. 络绎红绸、绳子、竿子、塑料袋、铺在地上的草席、塑料蜥蜴、塑料金鱼、塑料蝴蝶、载玉郁金香、黑白相间的不规则图案等。
2. 观察手镜、放大镜、鱼缸或雏鸟、蝴蝶和其他昆虫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触动美感的素材进行话题引入,例如:展示大大小小的绸布、串珠、草席、鱼缸等各种具有美感的东西。
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物品的不同特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观察生物的特征(15分钟)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的生物,例如:玉郁金香、蜥蜴、金鱼和蝴蝶等,让他们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花器、躯干、鳞片、鳍、翅膀等。
3. 分类探究(15分钟)将不同种类的生物进行分类,分类时让孩子们观察生物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进行一些分组活动,如将黑白相间的不规则图案与花进行比较、将鳞片和躯干形状相似的生物放在一起。
4. 实验探究(20分钟)让孩子们利用观察手镜和放大镜,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和基本特征。
再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比较金鱼、青蛙等具备不同生命特征的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让他们了解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特征。
5. 延伸拓展(10分钟)组织孩子们观察许多不同的昆虫,通过观察其外貌和特征,让他们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如食性、栖息环境等,并引导孩子们爱护生命,不伤害和杀死昆虫。
同时,让他们也学会在实验室中使用观察手镜、放大镜等装置,以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6. 结束语(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生物特征知识,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们的掌握程度,同时帮助他们健全科学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物品的特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幼儿园科学探究《孔明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孔明灯》教案 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ed73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4.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孔明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孔明灯》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启发幼儿探索《孔明灯》的科学原理,培养其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孔明灯》,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孔明灯》的相关故事材料。
2. 《孔明灯》的图片或实物来说明外观和结构。
3. 着火源和气球等制作《孔明灯》的材料。
4. 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歌曲或者游戏等形式,引起幼儿对《孔明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播放《孔明灯》的相关视频或故事,让幼儿了解《孔明灯》的起源和传统意义。
3. 展示《孔明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描述并讨论《孔明灯》的外观和结构特点,培养其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引导幼儿思考,《孔明灯》能够飞起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其探究能力。
5. 介绍《孔明灯》的科学原理,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孔明灯飞行的原理。
6. 指导幼儿进行《孔明灯》的制作,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7. 安全知识教育。
教师要对使用明灯的安全知识进行教育,让幼儿明白孔明灯的使用需要得到大人的指导和监督,它不能随意放飞,以免引发火灾等事故。
8. 结语,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孔明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孔明灯》,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障幼儿的安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孔明灯,并且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延伸拓展1. 组织幼儿一起去民间文化展览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孔明灯的相关知识。
2. 在课外时间,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协作制作孔明灯,增强家长与幼儿的亲子互动.3.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其他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并且进行相关手工制作。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22983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4.png)
一、介绍幼儿园科学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上起到关键作用。
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案的目的1. 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案的内容1. 实验题目:小朋友的体温变化2. 实验目标:-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体温会随着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培养幼儿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 激发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3. 实验材料:- 温水、冷水、温度计、浴巾。
4. 实施步骤:- 第一步:教师向幼儿展示温度计,并解释其作用。
- 第二步:教师让幼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温水和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 第三步:教师让幼儿将手浸入温水中,然后再浸入冷水中,观察并记录体温的变化。
- 第四步: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手在温水中时感觉温暖,在冷水中时感觉凉爽。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体温会随着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也让幼儿明白温度计的作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教案的评价该教案在实验的选择上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案的实施步骤清晰明了,师生的互动性强,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问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教案的建议1. 在实施实验之前,教师应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幼儿在实验中的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总结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实施步骤,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科学实验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案的实施实施该科学探究实验教案时,教师首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温水、冷水、温度计和浴巾等。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自制泡泡水》](https://img.taocdn.com/s3/m/f257d5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2.png)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向泡泡水中添 加食用色素,制作出五彩缤纷的泡泡 。注意选择无毒、易清洗的色素,并 确保色素的用量适中,以免影响泡泡 的稳定性。
04
幼儿实践操作环节设计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组方式
将幼儿按照年龄和兴趣进 行分组,每组4-5名幼儿。
实验材料
每组提供一份泡泡水制作 材料(水、洗洁精、糖、 食用色素等)。
03
泡泡水制作步骤详解
步骤一:调制基础溶液
选择合适的基础液
通常使用温水作为基础液,因为温水更容易溶解其பைடு நூலகம்成分。
添加洗涤剂
向基础液中添加适量的洗涤剂,如洗碗液或洗手液,搅拌均 匀。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泡泡 更容易形成。
步骤二:添加增稠剂与稳定剂
增稠剂的选择
常用的增稠剂有甘油、糖浆等。添加增稠剂可以增加泡泡水的黏性,使泡泡更加 持久。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 《自制泡泡水》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泡泡水制作原理及材料准备 • 泡泡水制作步骤详解 • 幼儿实践操作环节设计
目录
• 知识拓展:其他类型泡泡液制作方法 • 总结回顾与延伸活动建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育
本课程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部 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 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 索精神。
泡泡水的魅力
泡泡水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之一 ,通过自制泡泡水,可以让孩子 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成分和原理, 同时体验制作的乐趣。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泡泡水的成分和制作 原理,掌握基本的化学知 识。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ace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2.观察和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4.促进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水的变化:加热和冷却、蒸发和凝固、溶解和分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导幼儿谈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2.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展示水的三种状态,并引导幼儿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探究液态水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一杯冷水,并记录下它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2.引导幼儿加热水,让他们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和水的状态。
3.通过讨论和展示实物,让幼儿了解水的沸腾点和蒸汽的形成过程。
4.引导幼儿用冷水冷却热水,让他们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和水的状态。
5.让幼儿总结液态水的变化规律。
第三步:探究固态水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一杯冷水,并记录下它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2.引导幼儿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却,并观察水的变化。
3.通过展示实物,让幼儿了解水的冰冻点和冰的形成过程。
4.让幼儿总结固态水的变化规律。
第四步:探究气态水的变化1.通过展示实物,让幼儿了解水的蒸发过程。
2.让幼儿观察一杯水,并记录下它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3.放置一段时间后,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水的状态。
4.让幼儿将水放在阳光下,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水的状态。
5.让幼儿总结气态水的变化规律。
第五步:探究溶解和分离1.让幼儿观察一杯水和一些晶体状的食盐,并记录下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特征。
2.引导幼儿将食盐加入水中,观察食盐的变化。
3.通过讨论和展示实物,让幼儿了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引导幼儿将食盐水放在阳光下蒸发,让他们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水的状态。
5.让幼儿总结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和规律。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1.引导幼儿总结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过程和规律。
2.通过幼儿园教室中其他物质的观察和探究,让幼儿了解其他物质的状态和变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9d61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c.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形式,能够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
3.培养幼儿对物质的爱好和兴趣,了解物质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1.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实验形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如何让幼儿根据实际观察情况,体会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1.砖块、棉花、玻璃球、水、杯子、勺子、碗、盐、小苏打、醋、红柿子等。
2.制作物质的图示,便于幼儿了解物质的组成。
3.幼儿书籍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引导幼儿思考物质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书籍、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物质的分为自然界的物质和人造物质。
二、实验探究(40分钟)1.制作不同物质的图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质的名称和物质的性质。
2.让幼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如比较砖块和棉花的重量、比较玻璃球和砖块的大小、观察碗中的水会不会变化等。
3.将盐、小苏打和醋分别倒入三个杯子中,让幼儿观察、闻、尝,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
三、总结复习(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式:1.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游戏、实验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感受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过程。
2.启发教学:借助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表现和参与程度,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2.通过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通过纸浆、葡萄干、面粉等食物及建筑工地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过程。
幼儿园科学探究《光的奥秘》教案 幼儿园科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光的奥秘》教案 幼儿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1e2338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1.png)
学探究《光的奥秘》教案引言1.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2. 《光的奥秘》主题的意义和教学目标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1.2 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2.1 教学内容2.2 教学重点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设计3.1 活动一: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3.2 活动二:制作简单的光学器具3.3 活动三:探究光的颜色和色彩的合成3.4 活动四:光的折射实验3.5 活动五:光的光谱实验第四部分:教学反思和评价4.1 教学反思4.2 学生反馈和评价结语6.1 教学总结6.2 展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正是儿童认知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的介入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的奥秘》主题的意义和教学目标《光的奥秘》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这一主题的探究,可以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认知光的现象,发展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幼儿园阶段,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来研究光的特性和行为,从而初步认识光学知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儿童认知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时期,科学教育的介入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于物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教学目标通过《光的奥秘》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认知光的特性和行为,初步了解光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2.1 教学内容《光的奥秘》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基本特性和行为、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色彩和光谱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光的存在和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489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9.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引导幼儿逐渐熟悉科学探究的流程。
2.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小实验,让幼儿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启发幼儿形成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概念引导。
2.科学实验方法讲解。
3.物质与能量实验。
三、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流程。
2.引导幼儿形成科学思维。
3.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如何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思考和发现。
五、教学过程1.科学探究概念引导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画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与流程。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故事来引导幼儿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只小乌龟,他总是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一天,小乌龟发现了一片陌生的区域,他很好奇,就开始了探险之路。
小乌龟走了很久,忽然看到了一片稻田,他好奇的蹲下来看了一会,心想着这些水是怎么来的呢?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究之路,他发现一个蒸汽浴,浴池上放着大笼子,里面有一个水壶,瓶子里的水不停地沸腾着,一会儿又冒出了许多蒸汽,小乌龟觉得好玩,就决定了解一下为什么水可以被加热后沸腾。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等方式带领幼儿回归故事,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探究的过程。
2.科学实验方法讲解在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流程后,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让幼儿了解科学实验方法。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讲解实验方法:第一步,固定自变量,即进行实验之前要先确定实验的变量,例如,我们要研究水在温度变化下的状态转化,那么水的温度就是自变量。
第二步,设计实验,即按照自变量的变化情况来设置实验,例如,我们可以将瓶子里的水不断升温,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第三步,进行实验,即依据实验设计开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步,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即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背后的原理,分享实验过程的乐趣和体验。
通过这些步骤的讲解,让幼儿了解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为下一步的实验打下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e670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d.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2.对动物因适应环境而变色的奇妙现象感到好奇,有进一步探索动物奇特本领的兴趣。
重点:在创设的"寻找游戏"的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的保护色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加强对动物的感知;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认识。
2.环境准备:有电脑和电视机。
幼儿椅子围坐成半圆形,椅子后面放置3张桌子(幼儿分组)供操作用。
3.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的保护色》、各种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青蛙等)。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观看PPT,讨论)重点提问:(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你们看看它找到了什么?(瓢虫)(二)红色的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的保护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
一些动物为了隐蔽和保护自身,身体形成和周围一致的颜色,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价值分析:观看PPT,导入主题,激发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兴趣。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重点提问:(一)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幼儿说,老师点出图片)青蛙躲在荷叶上的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和荷叶颜色相近)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的侵袭……(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三)游戏:谁的眼睛最最亮规则: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一张图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图片并找出藏在图片里的动物朋友。
小结: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都有和环境很相近的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和便于觅食的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ba4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1.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升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和思考的意义。
3.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课件和实验材料。
2.幼儿准备:幼儿观察物品(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引入,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吗?有什么特点呢?”并逐渐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活动:1.观察和思考教师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见过哪些植物?它们长得都一样吗?为什么?”或者:“你们觉得这个玩具是怎么工作的?”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实验探究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茁壮生长。
”或者:“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包裹这个玩具,看看它是不是只能在某种材料上运动。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观察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五、课堂延伸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可以在班级内设置观察角或者实验角,为幼儿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2.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小型的科学实验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结:通过这节科学探究课,幼儿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定义和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通过长期的科学探究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天空之谜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天空之谜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fb2d5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2.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天空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空的基本特征和组成。
2. 培养幼儿对天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幼儿对天空中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和解释。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天空图片、云朵模型、太阳、月亮、星星模型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能够映射天空的投影仪或者可以观察到天空的户外场地。
3. 教学辅助工具:幼儿用的望远镜、放大镜、书籍等。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天空的基本特征:白天的天空是蓝色的,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白天会出现云朵、太阳,夜晚会出现月亮、星星等。
2. 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现象:使用望远镜观察白天的天空和夜晚的星星。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会明亮?月亮和星星是什么?4. 进行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水汽凝结成的云朵,制作简单的模型让幼儿模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投影仪或者户外观察引导幼儿讨论和描述天空的特征。
2. 操作:让幼儿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3. 探讨: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天空中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科学道理。
4. 实验:分小组制作云朵模型和太阳、月亮模型,并进行简单的演示和观察。
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幼儿对天空的特征和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使用望远镜的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到天空中的现象。
2. 通过幼儿总结和解释天空的特征和现象,评估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幼儿在制作模型和进行实验时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天空的特征和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解释现象的时候存在一些简单的迷思和玄学观念,需要通过更多的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天空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准备方面,还需要准备更多的实物和素材来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天空的美丽和神秘。
七、教学反馈通过观察和评估,家长们对本次科学教学活动的反馈非常积极,认为这样的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体验科学探究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体验科学探究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4fc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f.png)
幼儿园体验科学探究教案一、引言科学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激发科学兴趣。
设计并实施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科学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 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属性;- 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内容- 讲解物体属性: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进行相关实验: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颜色是否会影响其重量等; - 教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知识。
3.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
4. 教学难点- 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准备- 不同种类、颜色、形状的物体;- 称重器材、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准备- 宽敞明亮的教室;- 干净整洁的探究区域。
3. 教师个人素质- 熟悉教学内容;- 具备儿童教育及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活动,让幼儿认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 步骤二:讲解物体的属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步骤三:进行实验,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步骤四: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得出结论。
2. 活动设置- 利用游戏形式引入活动,增加趣味性;- 设计多种实验小组,激发幼儿的参与。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观察幼儿的实验态度和表现;- 收集实验结果,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
2. 评价标准- 参与度、合作精神;- 实验结果、结论的科学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 学会了如何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探究性教学;- 了解了幼儿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认知发展。
2. 教学不足- 实验设计不够简单易懂,需要更多教学实践经验;- 对幼儿在实践中的行为反应了解不透彻,需要加强研究。
七、总结科学探究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c3f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8.png)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设计意图:一次孩子在科学发觉室里玩,我发觉孩子们对小鸟的标本很感兴趣,依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目的在于通过对小鸟的探究,进展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同时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进展观看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活动预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鸟的标本、图片、碟片、图书2.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活动过程:(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1.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很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如今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结伴观看讲解并描述)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观察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3.谁来告知大家,你观察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再认真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觉告知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观看讲解并描述)提问:你发觉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觉告知大家,好吗?(请个别幼儿回答)2.小朋友看得真认真,发觉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觉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互相沟通后,再个别回答)(三)了解小鸟的本事1.小朋友看得真认真,发觉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
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事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个别幼儿回答)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3.小鸟除了这些本事以外,还有许多的本事,如今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幼儿看碟片)(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小鸟有这么多的本事,那么你们喜爱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五)结束今日我们和许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许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__小朋友带来的碟片,看看还有哪些我们不认识的小鸟。
幼儿园科学探究探秘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探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aadc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c.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探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针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自然现象并深入了解物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以“磁铁的魔力”为主题,让幼儿透过磁铁的现象和一些生活实例来认识磁性和磁力的相关概念。
此外,教师还特别准备了磁铁、铁丝、铁屑等实物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幼儿生动形象的认知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与特点,探究磁性和磁力的相关概念,能够简单描述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与同伴合作,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引领幼儿围绕磁铁的特点和作用展开交流,先让幼儿说说自己对磁铁的认知和理解,再通过简单实例向幼儿展示磁铁的现象和应用。
2. 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演示简单的实验操作。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进行实验,了解磁性和磁力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3. 讲解与探究:(20分钟)教师在幼儿完成实验操作后,会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探究,并引导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还会向幼儿介绍一些与磁铁相关的知识,如磁场、磁化等。
4. 互动交流:(15分钟)在讲解与探究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并分享实验中所发现的有趣现象和感悟,同时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并帮助同伴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总结:(5分钟)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总结。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小礼品或奖励,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有趣的情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幼儿园科学探索主题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主题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ce24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f.png)
幼儿园科学探索主题教育教案主题:科学探索年龄段:3-6岁幼儿目的:通过体验和探索,让幼儿了解基础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设置:第一次课:讲故事学科学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
活动步骤:1. 介绍故事的主题:探究科学。
2. 讲故事:选择一个简单易懂的科学故事,并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科学知识。
3. 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的科学现象:现在天气很热,热气会往上升,谁知道为什么?4. 通过互动交流,在幼儿中激发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5. 教师总结:在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体验等多种途径来探究。
第二次课:植物探险内容:通过观察并照顾植物,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活动步骤:1. 教师介绍活动主题:植物探险。
2. 为每个幼儿分发一份小盆栽,让他们认识植物的不同部位。
3. 教师示范如何种植小盆栽,并要求幼儿模仿自己的动作。
4. 让幼儿照顾自己的小盆栽,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包括植物叶片的生长,茎的生长,根系的生长。
5. 引导幼儿从观察中学习,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规律和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6. 教师总结:植物是我们的朋友,需要我们的关爱和照顾,让幼儿从小学会尊重生命。
第三次课:我是小科学家内容: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活动步骤:1. 教师介绍活动主题:我是小科学家。
2. 分发实验器材,示范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3.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比如用吸管让彩色水往上倒;在盆里放气球,然后加醋后观察气球变化。
4. 让幼儿自己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5. 引导幼儿从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探究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
6. 教师总结:科学是探索未知的奥秘,让幼儿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探索的乐趣。
第四次课:世界探索之旅内容:通过声音、光、电等多种媒介,让幼儿认识世界。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探究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探究教育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6da5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9.png)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探究教育活动教案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探究教育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培养科学探究意识;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提高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表达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领域的素养。
教学内容:小班科学探究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1.开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探究兴趣。
2.学习科学原理、掌握常识技能,培养科学好奇心。
3.培养团队的意识,并且能够协作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根据幼儿的自然意向、说话的能力和日常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幼儿园孩子的科学实验。
2. 通过亲身实践、直观感受、逻辑思维等方式促使幼儿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并骨干组织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需要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2.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程度选择合适的实验,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1)自我介绍,问候孩子们,询问孩子们近期的经历。
(2)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当前的气象和季节变化,介绍科学的知识点。
(3)提出实验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实验设计(1)根据实验目的及主题设计实验活动。
(2)调整器材,确保实验环节中所有器材不会使幼儿们发生磕碰等摔伤情况。
3.实验操作(1)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实验器材,询问他们器材的功能和作用。
(2)组织孩子们进行实验操作,从直观感受和亲身经历去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3)让孩子们与同桌交流,互相了解对方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学习如何协作完成同一个任务。
4.实验总结(1)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解释为什么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2)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有的实验出现了成功,有的实验没有成功。
(3)介绍实验结论的应用领域,使孩子们认识到实验知识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感悟:科学探究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途径,通过实践和探索带领孩子感受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
幼儿园科学探索课程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dc0b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e.png)
幼儿园科学探索课程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索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主要针对3-6岁幼儿,旨在通过科学探索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科学观念,培养探索精神,发展观察、推理、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 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征;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验证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进幼儿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兴趣;4.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包括5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一个探究性问题和相关的实验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主题一: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实验活动:1. 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和个性。
2. 探究物体形状的变化,如将圆形的橡皮擦压扁、剪成长方形等。
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特定场合下的应用。
3. 比较不同大小的物体,如大豆和水果,观察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主题二:颜色的魅力探究性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是红色的,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蓝色的?实验活动:1. 看图、名字或实物,大声说出颜色的名称。
2. 对一些颜色相近的颜色进行色彩分辨。
如将黄色的盐与白糖混合,观察它们的区别。
3. 自制红色、黄色、蓝色颜料,了解三种颜色混合后的结果。
主题三:身体的五官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人类会有五官,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实验活动:1. 观察自己的五官、四肢,认识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2. 通过感官训练,加强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能力。
3. 模拟不同感官的运作方式,如用口品尝不同味道的水果或食物;用耳朵听心跳声。
主题四:动物的生存方式探究性问题: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它们是如何生存的?实验活动:1. 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生存的环境和基本需求,如食物、水、住所等。
2. 模拟某些动物的生活方式,如学习鱼游泳、猫捉老鼠等。
3. 探究不同的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幼儿园教案小班科学探究它像什么
![幼儿园教案小班科学探究它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20e3d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1.png)
幼儿园教案:小班科学探究——它像什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学会用日常生活的经验去认识物体,并能够运用感官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探索物体的形状和特征;2.运用感官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小班教室;2.学习材料:物体模型、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玩具等,引发幼儿对物体特征的思考。
2.老师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鼓励幼儿回答并简单解释。
学习(15分钟)1.老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例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引导幼儿用手触摸、眼睛观察,并提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比较。
2.老师出示一些图片,例如:动物、植物等,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提问:“这个动物/植物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和判断。
操练(20分钟)1.老师准备一些容易被幼儿观察到的日常用品,例如:水果、玩具等。
带领幼儿进行感官观察,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用纸板和彩笔将该物体的轮廓画出来,然后让其他小组的幼儿猜猜看是什么物体。
总结(10分钟)1.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以及用哪些方法来观察物体。
2.老师鼓励幼儿运用所学方法,继续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物体。
拓展(5分钟)1.老师邀请幼儿带来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物体,与其他幼儿分享并进行形状和特征的讨论。
2.老师鼓励幼儿观察更多的物体,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五、课堂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判断力和参与度等。
2.教师和幼儿进行情景讨论,了解幼儿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情况。
3.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1765f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f.png)
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4. 帮助幼儿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颜色的彩纸、水、杯子、滴管、颜料等。
2. 环境: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适合幼儿进行实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实验主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的彩纸。
2. 实验一:彩色水滴步骤:a. 教师准备一杯清水和一杯颜料水,向幼儿展示。
b. 教师用滴管分别从彩纸上面滴水滴,观察彩纸是否会变色。
c. 幼儿自己尝试操作,观察彩纸变色的情况。
3. 实验二:彩色纸张步骤:a. 教师准备一杯清水和一杯颜料水,向幼儿展示。
b. 教师将彩纸放入颜料水中,取出后观察彩纸的颜色变化。
c. 幼儿自己尝试操作,观察彩纸颜色变化的情况。
4. 分享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讨论为什么彩纸会变色。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实验作品布置在教室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安全,防止幼儿受伤。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记录幼儿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提问,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收集幼儿的实验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培养
![小班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5a146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c.png)
小班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培养小班教案:幼儿园科学探究培养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得到重视,通过科学探究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针对小班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教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目标及背景介绍在小班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教案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背景介绍。
目标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背景介绍可以引导幼儿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
二、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是必要的。
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图片、实物模型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导入环节应该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通过引述有趣的科学故事或者展示相关实物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提问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幼儿思考。
例如: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3. 实验探究实验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并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4. 结果总结幼儿在实验探究后,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出规律或者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结果总结和思考。
5. 拓展应用针对幼儿学到的科学知识,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应用的活动。
例如,让幼儿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船,测试哪种材料最适合做船。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环节是对幼儿学习效果的一次检测,可以通过问答、观察等方式进行。
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扶持。
五、延伸活动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活动来巩固幼儿学到的知识。
可以组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科学。
结语:通过小班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教案,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案中的各个环节,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
科学探究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b023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学习方
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详尽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奇怪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确凿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奇怪,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豫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崇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
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