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心理美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是鲁道夫· 阿 恩海姆。他在1954年出版的《艺术与视知 觉》一书中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深入研究; 系统地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理 论,从而使该书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 扛鼎之作。
第二节 考夫卡的“完形”理论
• 考夫卡是德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柏林, 曾就学于柏林大学。 • 19"24年移居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威 斯康星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著 有<心理发展原理>(1921年)、<知觉:格式 塔学说引论>(1922年)、<格式塔心理学原 理>(1935年)等书。在美学方面,他的主要 著作是<艺术心理学问题>(1940年)。
• 在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以维特海默(1880-1943)、柯勒(1887一1967)、考夫卡等人 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以胡塞尔的现象学 为哲学基础,引进现代物理学的“场”概 念,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高度 强调整体组织。
• 它的一个核心论点便是“部分相加不等于 整体”。 • 另一个基本特点则是引用现代物理学中的 “场”、“力”等重要概念来说明心理现 象和心理机制问题。 • 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些基本特点在格式塔心 理学美学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3、求简律
4、闭合律
5、尺寸衡定律
• 通常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学派 的开始,以韦特海默的似动实验为标志。 实验借助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 后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当两条线放映时 间过长,如200毫秒,可先看见a,再看见b; 时间过短,如30毫秒,可见两条线同时出 现;如果时间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 可见a 线向b线移动。这便叫似动现象。
• 在艺术创作中,是某种要求由于艺术样式、 题材、主题、所运用的技巧等等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规定。
• 完形心理学学派源自于1912 年,在德国创 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威特海默、苛勒、考 夫卡。 该学派强调心理学现象的整体性, 认为心理现象的特性是神经系统内生理兴 奋过程的全体反射,而具有动力的次序。 • 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 对结构主义元素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 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 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
变ຫໍສະໝຸດ Baidu 律
• 这也是经典格式塔学派的一条基本定律。 按照同型论,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形式同型, 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 的特性。例如,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 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完全不 同。一个不大会唱歌的人唱走调了,听者 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力 ” 场 论
• 每一个形都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力场之中。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格式 塔心理学把知觉组合以及经验中反映出的 相应的脑生理过程与物质世界中那种趋向 于最低张力状态的普遍倾向联系了起来。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撕裂与 结构》、《中心的力量》等书中都十分肯 定地运用这一理论。他反复指出:‘·视觉式样 实际上是一个力场”,“每一个视觉式样 都是一个力的式样”。
• 形基原 理 。 • 它的意思是,每一知觉都构成一图形在一背景上 突出出来。图形不仅突出,而且具有明确的轮廓 和厚度的团结性。但必须强调,这些图形的特征 不是物理刺激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点。一个 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学的意义说具有硬度、 轮廓和深度。但假若此物不在注意的焦点中、它 就成为“基“的一部分,并因而缺少硬度、界线 分明的轮廓和厚度。假若观察者的住意转向这块 冰,它就又变成“形’,呈现出硬度、厚度等, 而以前处于意识突出部位的物体则变成“基”。 这里的‘· 形基”也就是阿恩海姆所说的“图一 底”。
• 考夫卡还对艺术创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艺术家在画一 幅肖像画、谱写一首交响曲、设计一座教 堂时,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实用的动机, 例如,为了挣钱谋生,也可以为了与人竞 争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等等,然而这些都 是一些外在的动机,因为“这样的动机虽 然能驱使艺术家从事创现作,但却不能指 导他创作”
• 统一和分离实际上是由力产生的动力事件,而不 仅是由几何模式产生的动力事件。单位的形成和 分离是一个动力过程,形状具功能性效应,单位 形成和形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将这 一点用于我们知觉形状的问题,我们便可得出结 论:任何一种其它图形的形状都是力的结果,这 些力不仅将图形与场的其余部分分开,同时使之 与场保持平衡状态,因此在图形内部存在一些力, 沿着图形的轮廓也产生一些力,亦即使我们的环 境场组织形成了均衡物体的力。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 景和发展概况
•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诞生在德国,作为一个心 理学流派,它的诞生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 以冯特(Wilhehn Wundt.1832--1920)为代表的构 造主义心理学。 • 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 研究各种心理复合体的构造,即分析研究构成各 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原素构成心理 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这 种把整体肢解开来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嘲笑构造 主义心理学是“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 考夫卡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即一个格式塔.(“完形”),其中的各个组 成部分都相互依存,处在一个有机结构的 统一体中。他认为,“艺术品是作为一种 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组成 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 的统一整体” 。
• 他要求艺术作品成为一种“优格式塔”。 “一种优格式塔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不 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一种层序统一,而 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独特性质。对一个优格 式塔作任何改动势必改变它的性质,而如 果这种变动属于次要的方面.这格式塔势 必退化。”
• 因为这时的要求性的产生总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 一起,并牵涉到自我,它涉及到啤酒与跋涉者的 干渴之间的关系。然而一件艺术作品所固有的要 求性却与此不同,它并不是满足主体的某种物质 需要和欲望。其他的“具有要求的事实”即使只 是对象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使主体得到一定程度的 满足。例如,上述那杯啤酒,即使跋涉者只喝上 一口,他的干渴也会得到缓解。他对于饮料的需 要也会得到部分满足。艺术作品就不一样了。它 的单独的一个部分并不能满足我们对它的欣赏要 求,因为艺术品的魅力在于整体的结构特质之中。
• 因此,人的视知觉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物 理现象的总和,而是一种经由心灵构形后 的知觉对象,它也带有将事物完满化、完 成的意思。完形心理学家发现,人的视知 觉在观看时,并不是被动的接收外在讯息 的,在被理智思维掌握之前,感性材料就 已经历了一连串的加工。
基本原理
• • • • 1.统一的整体,如有机体。 (1)它在整合的方式中有活动的各个部分。 (2)它比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更大。 (3)它有一种超过它的个别部分的相互作 用的实体存在。 • (4)它能够影响它的各部分的活动。
2.接近性和连续性
(群化)
• 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 成整体,即单位的形成和分离的定律。也 就是说,事物对于人所产生的刺激部分, 若是由许多不同的同质刺激区域所组成, 那么,接受同一刺激的那些区域,将组织 成统一的场部分。它们因为刺激之间的差 异而与其它的场部分相分离,换言之,刺 激相等产生聚合力,而刺激不等的产生分 离力。
• 硬色和软色之间的差别。图形对背景的结合,亦 即使用彩色背景和非彩色图形的情况,把颜色既 放入图形中又放入背景中,结果清楚显示,软和 硬在图形中比背景中更为重要。图形愈具有硬色, 其结构力就愈有利,而且给人印象深刻,因为印 象的深刻性有赖于该区域内能量的密度。例如, 红色是分离最好的颜色,而蓝色则是分离最少的 颜色,我们引进了软色和硬色之间的区分,红色 和黄色属于前者,蓝色和绿色属于后者。
格式塔
• 「完形」一词来自德文Gestalt,与英文中 的Form (形式)或shape(形状)并不完全相同, 它较接近configuration (构形)一词的含义, 「完形」所意指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 加工后,异于原来的物理事实的形,而这 些知觉加工过程是遵守一定的原则的,例 如组织原则、分离法则、简化原则等。
• 考夫卡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 作用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他把它们明确区 分为主要的部分和次要的部分。如果对主 要部分作了改变,那么整体的性质都将被 改变;而对次要部分的改变则会引起该格 式塔的退化。
• “如果对一支乐曲的任何音符的变动都有损 于它的美,那么这曲子就是完美无瑕的。”
• 考夫卡还进一步考察了艺术作品的性质。他认为,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艺术作品具有要求性。他赞 同柯勒的观点,认为各种事实可以分为“中性的 事实”和具有要求的事实。当某人需要某种东西 的时候,他所体验到的自我就不是一个“中性的 事实”,而是一个“具有要求的事实”。艺术作 品也是“具有要求的事实”,因为艺术品总是向 我们的自我发出要求。然而,艺术作品与其他具 有要求的事实又有本质的区别。当某人在烈日炎 炎下长途跋涉,这时,他就会受到一杯泡沫四溢 的啤酒的诱惑,这是一个“具有要求的事实”。
•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 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 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 硬度、高度以及其它一些特性,但此物如 果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 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 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但 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等等,便又成为 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 2. 完形仅涉及知觉所感受的整体性结构或意义。 完形心理其基本的观点有三:
• (1)把我们的环境看成有机的整体(桌子、椅子、房 子),它可以进一步拆散为它们的组成部分或感觉内容, 而不是由基本的、不可还原的、零散的印象构成的。 • (2)意识与它之间相互关连的「心理—大脑—身体」一 样有着相同的本质形式〈完形、结构〉。 • (3)「实在」是物质有机体的知觉结构或整体过程中产 生反应作用的任何世界。
• 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凸现出来形成 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 般来说,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愈大,图形就愈可 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 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比较容易 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区分度愈小,就愈 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事实上的伪装便是如 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 的特点,而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 性。
• 在后来的发展中格式塔心理学逐步形成了 自己的基本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 是意识经验中所显现出来的结构性或整体 性(即格式塔)。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 经验不等于思维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 维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理解是已知事件 旧结构的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突然形成。
• 心物 同 型 原理。 • 即在刺激与知觉印象之间没有什么一对一 的关系,只有经验形式与刺激形式的形式 或构形的对应。完形因而是物理世界的· 真 正的”代表,但不是它的摄影副本。它们 在大小和形状方面并不等同。正如一张道 路图不是它所代表的地域的确实复制,一 项经验也不是外部世界的确实复制。
完形理论学说
• (一)完形的组织律 • 1.图形与背景〈figure and ground〉 • 图形和背景之间的清晰度差异是普遍的,不仅表 现在它们的形状中,而且也表现在它们的颜色中。 在同样的场中,当它是图形时要比当它是背景时, 看上去更加色彩鲜明一点。而图形比较坚实,背 景较为松散,这种情况确实的话,那么图形比背 景应该具有更强的力而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 图形应对背景产生的影响力具有较大的集合力。 当然,场愈暗,所需的色彩光的强度也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