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临界平衡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临界问题分析法

临界问题分析法

临界问题分析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孟德飞纵观近年来各省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各省都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如,物理模型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效法、图像法、临界问题分析法等。

在问题练习中,同学们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训练。

如果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和技巧,对物理学习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析近年的高考考题,本文就解决常见的临界问题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临界状态就是指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这时存在着一个过渡的转折点。

临界问题的分析对象正是临界状态。

与临界状态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是解决临界问题的突破点,在物理解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准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一般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题目才能找出来。

但它也有一定规律:题干含有“恰好”、“刚好”、“最小”、“最大”、“至少”、“最多”的词语认真分析找等词语时,该问题一般是临界问题。

审题时,要抓住这些关键出临界条件。

临界问题一般解题模式为:1.找出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2.列出临界点的规3.解出临界量;4.分析临界量列出公式。

律;下面就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总结:一、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分析方法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比较普遍,例如“物体恰好离开地面”、“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绳刚好碰到钉子”、“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两物体刚好不相撞”、“物体刚好滑出小车”等就是一些题目中常见的临界状态。

相对应的临界条件应该为:临界状态临界条件物体恰好离开(不离开)地面物体不受地面的支持力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绳刚好碰到钉子(绳拉物体做圆周运动) 半径突然变小物体刚好通过最高点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两物体刚好不相撞两物体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最终速度相等物体刚好滑出小车物体滑到小车一端时与车的速度刚好相等例题1.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

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

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被破坏但尚未被破坏的状态。

求解平衡的临界问题一般用极限法。

极限分析法是一种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是指:通过恰当选择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右”或“极左”等),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或“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使问题明朗化,以便非常简捷地得出结论。

在平衡中最常见的临界问题有以下两类: 一、以弹力为情景1.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2. 绳子断与持续的临界条件是:作用力达到最大值;绳子由弯到直(或由直变弯)的临界条件是:绳子的拉力等于零。

例1: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 ,两根轻绳AB 和AC 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的拉力F ,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

解:作出A 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有:F .cos θ-F 2-F 1cos θ=0, F sin θ+F 1sin θ-mg =0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F 10,02≥≥F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F 的取值范围为:N F N 33403320≤≤变式训练1:两根长度不一的细线a 和b ,一根连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打结连在一起,如图,已知a 、b 的抗断张力(拉断时最小拉力)分别为70N ,80N.它们与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37°、53°, 现在结点O 处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sin37°=cos53°=0.6, cos37°=sin53°=0.8) 求: (1)当增大拉力F 时,哪根细绳先断?(2)要使细线不被拉断,拉力F 不得超过多少?变式训练2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 、N 点,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s ,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 ,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__ ____.例2:如图所示,半径为R ,重为G 的均匀球靠竖直墙放置,左下方有厚为h 的木块,若不计摩擦,用至少多大的水平推力F 推木块才能使球离开地面。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探讨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探讨

图4 解析: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mg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斜面产生 了压力
,对挡板产生了压力
,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4所示,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 α由图示位置变化时,
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
的大小、方向均改变(图4中画出的一系列虚线表示变化的
)。由图可看出,当

垂直即
时,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
图3 解析: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α角的不同,物体与 水平面的弹力不同,因而滑动的摩擦力也不一样,而拉力在水平方向的 分力与摩擦力相等,因而α角不同,拉力F也不一样。以物体为研究对 象,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
得:
。 联立可解得:
可见当
,即
,F有最小值:
说明:此例给出了求解极值问题的一种方法:函数法。此例中,F的大 小随α的变化而变化,要求F的极小值,就要根据题意求出F随α而变的 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讨论F的极值。此例中三角函数的 变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应牢记。 三. 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例4. 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试分析挡板AO与斜面间的倾角α多大时,AO所受压力最 小?
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 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界条件或达到极 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一.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例1. 如图1所示,重20N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 说明:本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部 分考生不进行推理凭主观臆断,得出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所受压力最小的 错误结论。还有部分考生思维不灵活,不采用“图解法”而采用“正交 分解法”,陷入繁琐的计算和推理,往往由于计算过程出错,导致错误 结果。 例5. 一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

动态平衡问题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59

动态平衡问题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课件59

问题解决能力
02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动态平衡问题,具备了一
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思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
03
课程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更复杂的动态平衡问题
研究更复杂的动态平衡问题,如非线性、时变等条件下的临界、 极值问题。
临界、极值问题的优化算法
不等式法
通过构建不等式并求解,找到物体 的极值状态。
数值模拟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物体的运动过程, 找到极值状态和对应的物理量。
03
CATALOGUE
平衡中的极值问题
极值条件的确定
确定平衡状态
首先分析物理系统或数学 模型的平衡状态,明确平 衡条件。
寻找极值条件
在平衡状态下,寻找使某 一物理量达到极值的条件 ,如最小势能、最大承载 力等。
动态平衡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通过内部调节保持平衡状态,如人 体在行走中的平衡。
临界条件的确定
临界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临界状态,稍微偏离平衡就会导致失稳。
临界条件
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最小条件,如支撑面的大小、摩擦系数等。
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
01
02
03
解析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 ,求解临界条件下的物理 量。
结果讨论
结合已有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 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结果应用
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出针对性的建 议和措施。
06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1 2 3

临界问题面面观_谈物理学科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临界问题面面观_谈物理学科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人生是条路,我是铺路工,才干是我铺路的方法,智慧是我铺路的材料,我的人生路我一定会铺得最好.r 北京 杨 桦 潘天俊 孟卫东(特级教师)在物理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一般是指物体的运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分界限的问题.例如: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的破坏;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绳子断裂,某物体与另一物体相脱离;电学元件的击穿;带电粒子越过电场或磁场的边界;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b 等,都会产生相应的临界状态,产生临界状态的条件叫临界条件.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0、/最大0、/至少0、/不相撞0、/不脱离0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0,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对临界问题的处理.1 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临界问题涉及的物理量主要有力、加速度、速度、位移.在分析此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主要分析/力0的变化,因为力是决定物体运动的主要因素.着重分析力的大小的变化、方向的变化、受力数目的变化、力的性质的变化(比如,静摩擦力转化为 图1动摩擦力).这些变化中往往蕴含着临界状态,有利于我们找到临界条件.在追击类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速度关系,特别是速度相等往往是一个重要条件.例1 如图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H =37b ,从A 端到B 端的长度为16m ,传送带以v 0=10m #s -1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 处无初速度地放置一个质量为015kg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L =015,求物体从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 37b =016,cos 37b =018)分析 物体被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施加给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当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L <tan H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加速.此后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但合力沿传送带向下,物体继续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综上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在获得共同速度的瞬间发生了/突变0.图2图3开始阶段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H +L mg cos H =ma 1,所以a 1=g sin H +L g cos H =10m #s -2.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 1=va 1=1s,发生的位移为s=12a 1t 21=5m <16m,故物体加速到10m #s -1时仍未到达B 点.第二阶段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H -L mg cos H =ma 2,所以a 2=2m #s -2.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 端的时间为t 2,则27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未来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做最精彩的一代.L AB -s=v t 2+12a 2t 22,解得t 2=1s ,t c 2=-11s (舍去).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 1+t 2=2s .例2 如图4所示,竖直平面内放置的光滑绝缘轨道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负电荷的小球从高h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A BC 运动后进入圆环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小球所受的电场力是其重力的34,圆环半径为R,斜面倾角为H ,l BC =2R.若使小球在圆环内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h 至少为多少?图4分析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都是恒力,故可把两力等效成一个力F ,此力等于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知,小球能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小球恰好能通过D 点(等效最高点),且达到D 点时球与环之间的弹力恰好为零.图5设等效最高点为D点,则 tan A =qEmg,所以A =37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s 37b =m v 2DR,从A 到D ,由动能定理得mg(h-R -R cos 37b )-34mg @(h cot H +2R +R sin 37b )=12mv 2D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高度h 的最小值为:h min =35R8(1-34cot H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有3种模型,/线0模型中,物体在竖直面内能完成完整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或等效最高点)线上拉力等于零;/杆0模型中,物体通过最高点时杆对物体是拉力还是支持力,其临界条件是杆上弹力等于零;/汽车过凸形桥0模型中,汽车能否安全过桥,其临界条件是在最高点桥对车的支持力等于零.总之,处理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时,要紧紧抓住最高点弹力为零这一条件.2 在某个物理量随着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过程中,有时存在着极大值或极小值,这些出现极值的状态是一种临界状态.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影响该物理量数值大小的变量因素,以此变量因素为线索,写出该物理量的表达式,再利用数学方法(一般采用配方法或极端数值法)对表达式进行处理,方可得到极值和产生极值的条件.图6例3 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E =5V ,内电阻r =108,固定电阻R=908,R 0是可变电阻.在R 0由零增加到4008的过程中,求:可变电阻R0上消耗热功率最大的条件和最大热功率.(1)电路中的电流I =ER+r+R 0,所以可变电阻R 0上消耗的热功率为:P 1=I 2R 0=(E R+r +R 0)2R 0=25R 0(R 0+90+10)2=25R 0(R 0-100)2+400R 0=25(R 0-100R 0)2+400.当R 0=100R 0时,即R 0=1008时,P 1最大,P 1m =25400W =116W .当R 0<1008时,P 随R 0的增大而增大.当R 0>1008时,P 随R 0的增大而减小.当R 0=1008时消耗的功率最大.R 0=1008的状态是P 随R 0变化规律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例4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图7举例如下:如图7所示,质量为m 0、倾角为H 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28人生如花,花一样的生命,理应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瓣一瓣地绽放它的美丽与清香,使这个原本荒凉的世界五彩缤纷.面的加速度a =m 0+mm 0+m sin 2Hg sin H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0.但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 当H =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 当H =90b 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 当m 0m m 时,该解给出a=g sin H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 m m 0时,该解给出a=gsin H,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分析 此题应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当H =0b 时,滑块B 保持静止状态;当H =90b 时,滑块B 将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当m 0m m 时,滑块A 近似静止不动,滑块B 的加速度等于g ;当m m m 0时,若a=gsin H,则滑块B 的加速度大于g ,这是不符合物理规律的,所以答案是D .3 在某些问题中,有可能发生两种不同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往往存在一个区分是哪种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图8例5 如图8所示,一个弹簧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0=1015kg ,Q 的质量m =115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N #m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12s 内,F 为变力,012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g 取10m #s-2)分析 (1)在施加力F 之前,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P 、Q 的重力与弹簧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施加F 之后,P 做匀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外力一定是恒力,P 受到的外力共有3个:重力、向上的力F 及Q 对P 的支持力F N ,其中重力m 0g 为恒力,F N 为变力.(2)题中/012s 以后,F 为恒力0,说明t=012s的时刻,是Q 对P 的作用力F N 恰好减为零的时刻,也是P 与Q 开始脱离接触的时刻,Q 与P 共同匀加速运动的最后一刻,故此时Q 与P 具有相同的速度及加速度.因此,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到原长.(3)t=0的时刻,应是力F 最小的时刻,此时F 小=(m 0+m)a(a 为它们的加速度).随后,由于弹簧弹力逐渐变少,而P 与Q 受到的合力保持不变,因此力F 逐渐变大,至t=012s 的时刻,F 增至最大,此时F 大=m 0(g+a).以上3点中(2)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P 与Q 脱离接触的瞬时情况,才能确定这012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从而求出加速度a,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012s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k x 1=(m 0+m)g,¹k x 2-m g=ma,ºx 1-x 2=12at 2,»由式¹得x 1=(m 0+m)gk=0115m ,由式º、»得a=6m #s -2.F 小=(m 0+m)a=72N ,F 大=m 0(g+a)=168N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物体的加速度不同)它们又可能分离,这时由/合0变/离0或由/离0变/合0的状态就是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是弹力恰好为零.在此临界条件下,分析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图9例6 如图9所示,环状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所围成的中空区域具有束缚带电粒子的作用,中空区域中只要带电粒子速度不大,都不会飞出磁场的外边缘,设环状磁场的内半径R 1=015m ,外半径R 2=110m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110T ,若被束缚的带电粒子的比荷为qm=4@107C #kg -1,中空区域中带电粒子具有各个方向的速度,试求:(1)粒子沿圆环的半径方向射入磁场而不能穿越磁场的最大速度.2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天之计在于晨,同学们,珍惜吧!(2)所有粒子不能穿越磁场的最大速度.分析 若粒子轨迹与外圆相交,则粒子能射出磁场;若粒子轨迹与外圆不相交,则粒子射不出磁场.而相交与不相交的临界状态是相切,此时的条件即为临界条件.(1)粒子沿圆环半径方向射入磁场而恰好不能射出时,其轨迹如图10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 1B =m v 21r 1.由几何关系可得:r 21+R 21=(R 2-r 1)2.联立以上2式得:v 1=115@107m #s-1.(2)若所有粒子不能穿越磁场,相当于从内环圆周边缘上一点(如A )沿任何方向射出的粒子都不能穿越磁场.在所有粒子中沿内环边缘切线飞出的带电粒子最有可能飞出磁场,当这样的粒子恰好不能飞出磁场时,轨迹如图11所示.图10 图1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 2B =m v 22r2.由几何关系可得:r=R 2-R 12.联立上式得:v 2=110@107m #s -1.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轨迹与某边界相切,是粒子能否从此边界射出的临界状态,因此可以在轨迹与边界由/相交0向/相切0的转化间找出临界条件.综上所述,临界状态往往在两个不同物理过程之间存在,因此分析临界条件一般就是分析这两个不同物理过程相互转化的条件.弄清物理过程是分析临界条件的关键,找出临界状态下有关物理量的特征是分析临界条件的核心.明白了这一点,分析临界条件将不再困难.(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r 江苏 郭 旺在学习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等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时,笔者归纳了一种统一的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解决方法:(1)电势高低判断:首先知道自由电荷运动的方向,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确定电势高低.(2)电势差大小的计算:方法一、利用运动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求解;方法二、利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U =B L v 求解.下面举4例加以说明.图11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动生电动势例1 如图1,导体棒CD 在匀强磁场中以速度v 向右运动,试推导导体棒CD 两端的电动势.(为了方便,可认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正电荷.)电势高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正电荷,导体向右运动,由左手定则知洛伦兹力向上,即C 点电势高.如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负电荷,且导体向右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洛伦兹力向下,还是C 点电势高.电势差大小:方法一:导体棒中自由电荷随着导体棒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上.自由电荷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将向C 点运动.因此,C 点带正电,D 点带负电,导体棒的C 端电势较高,形成向下的电场,同时,电荷受到向下的电场力的作用.当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时,电荷受力达到平衡,即B qv=qU/L ,即U=BL v.方法二: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U=B L v.2 磁流体发电机例2 磁流体可以把物体的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如图2所示是它的示意图,平行金属板A 、B 之间30。

2.5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与极值问题

2.5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与极值问题

A.3
B.2
C.1
D.0.5
【解析】选B、C、D.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此时物体
A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则:
F1cosθ+μFN-Gsinθ=0 FN-F1sinθ-Gcosθ=0
F1 sin37 0.5 cos37 0.2 2 解得: G cos37 0.5 sin37 1.1 11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要使 两绳都能伸直,必须保证两绳的拉力 都大于或等于零,进而根据平衡条件, 正交分解求出F的极值.
解法一:采用极限法: F较小时,Fc=0,F较大时, 拉 力Fb=0。列方程求解
【解答】c绳刚好伸直时,拉力F最小,物体A
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minsinθ+Fbsinθ-mg=0 Fmincosθ-Fbcosθ=0 解得:
2、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 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常用解析 法,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 学知识求极值或者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另外,图解法 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 图,画出平行四边形或者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 大值或最小值。
FN 2
22 Leabharlann h h 2 .G Rh木块受力如图
F FN1 . cos FN1 R 2 R h 2Rh h 2 G R Rh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与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 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 “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 “恰好”等语言叙述。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推理 法,即先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 识进行论证、求解。

临界状态问题的分析

临界状态问题的分析

临界状态问题的分析 LOGO 在高中物理中存在着大量而广泛的临界问题.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的现象,即所谓的临界状态,符合这个临界状态的条件即为临界条件.满足临界条件的物理量称为临界值,在解答临界问题时,就是要找出临界状态,分析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1)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2)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求解出所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解. 中学物理中常见的临界状态问题的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1)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问题(2)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3)电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一、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问题【理论阐释】牛顿运动定律中的临界问题通常出现在:(1)物体在接触面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2)物体恰好脱离某接触面。

前者一般隐含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后者隐含某弹力(支持力)为零。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准确分析物理过程,从受力分析入手,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典例导悟】【例1】如图所示,把长方体切成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部分,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θ,长方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设切面光滑,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推力推m,m才相对于M 滑动?【解析】本题的临界条件是:m开始相对于M滑动,则m对地面的压力为零。

以M为研究对象,作出它的受力分析图(如右图),因m对地面压力为零,故FN1Mmg正交分解得:FN2sinθMaFN1-FN2cosθ-Mg0解得amgtanθ/M所以FMmaMmmgtanθ/M【例2】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解析】设当小球刚要离开斜面时,加速度为a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1)所示F合mgcotθma0 a0 gcotθ7.5m/s2a 10m/s2a0此时小球已离开斜面,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F合maT (mg 2 ma 2 m g 2 a2 2 2N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零。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在生活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身体的平衡还是心灵的平衡,我们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寻找一个稳定的状态。

然而,有时候平衡并不仅仅是指两个方向的均衡,而是涉及到临界与极值的问题。

临界是指我们在寻找平衡时,达到不可忽略的边界状态。

这种状态可能会引起突破或者转折,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平衡的破裂。

而极值则是指某一方向上的最大或最小值,是达到理想平衡状态的极限。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主题,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在物理学中,临界点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边界点。

当水温降低到0摄氏度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临界点就是冰点。

而极值则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特性,比如熔点和沸点。

在生物学中,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血糖等,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但一旦超出了临界值,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和低血糖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此时,我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恢复平衡。

在心理学和哲学中,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是更为抽象而深刻的概念。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个体心理理论中,他认为个人必须在自我和集体无意识之间寻求平衡。

个体心理是我们日常意识所能察觉到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则包含了我们的本能、冲动和潜意识。

荣格认为,只有当个体心理与集体无意识达到平衡时,我们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

在生活中,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也经常存在。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时,常常会遇到工作压力和生活满足之间的临界点。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工作进入超负荷的状态,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极限状态,可能会导致身心俱疲。

另放松和休息过多也可能导致懒惰和效率下降。

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又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与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有关的还有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方法技巧例析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方法技巧例析

高中物理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方法技巧例析在动力学问题中,常常会出现临界状态,对于此类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果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关键词时,一般隐藏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常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

[例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 ,试求:(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 的值;(2)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解析:要使物体能够运动,水平方向的力必须要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当力F 有极小值时,物体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对物体的受力如图1—2所示,由图示得:N F μθ=cos min ① mg N F =+θsin min ②解得:θμθμsin cos min -=mgF ③当力F 有最大值时,物体将脱离水平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恰好为零,根据受力分析得:ma F =θcos max ④ mg F =θsin max ⑤ 解得:θsin max mgF =⑥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 θgctg a =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F 的范围应满足:θμθμsin cos -mg≤F ≤θsin mg[例2]如图甲,质量为m=1Kg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 ,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地面光滑,θ=370,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 ,要使物体m 相对斜面静止,力F 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解析]:现采用极限法把F 推向两个极端来分析:当F 较大时(足够大),物块将相对斜面上滑;当F 较小时(趋于零),物块将沿斜面加速下滑;因此F 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F 的取值是一个范围(1)设物块处于相对斜面向下滑的临界状态时,推力为F 1,此时物块受力如图乙,取加速度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

第二章 专题四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二章 专题四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另外两个力方向均发生变化,但两者的夹角不变.作出不同
状态的矢量三角形,利用两力夹角不变,结合正弦定理列
式求解,也可以作出动态圆,恒力为圆的一条弦,根据不
同位置判断各力的大小变化,如图5所示.
图5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方法5:相似三角形法
特征:一个恒力,两个变力,找出几何三角形.
000 kV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的过程.如图所示,绝缘轻绳OD一端固定在高压线杆塔
上的O点,另一端固定在兜篮D上.另一绝缘轻绳跨过固定在杆塔上C点的定滑轮,一
端连接兜篮,另一端由工人控制.身穿屏蔽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缓慢地从C点运动
到处于O点正下方E点的电缆处.绳OD一直处于伸直状态,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
( √
)
[解析] 对系统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始终等于系统所
受的重力,故正确.
(2)斜面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加.
(
√ )
[解析] 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斜面所受地面摩擦力一定增大,故正确.
返回目录
专题四
动态平衡问题
命题点3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正弦定理法的应用
3. [2024河北邯郸开学联考]《大国工匠》节目中讲述了王进利用“秋千法”在1
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夹角θ从0°增大到90°,所以推力F一直减小,滑块受到的支持
力一直增大,A、B错误.将滑块和工件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
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m+M)g-F cos θ=(m+M)g-mg cos 2 θ,f=F sin θ=
1
2
mg cos θ sin θ= mg sin 2θ,夹角θ从0°增大到90°,地面对工件的支持力 N一直增

2025高考物理总复专题提升 动态平衡及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2025高考物理总复专题提升 动态平衡及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N两点(N点在M点右上方),轻绳1上套有一个轻质的光滑小环O,质量为m的
物块P通过另一根轻绳2悬挂在环的下方,处于静止状态,∠MON=60°。现用
一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动物块,直到轻绳2与MN连线方向垂直。已知重
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施加拉力F前,轻绳1的拉力大小为
)
D
3
3
mg
B.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的延长线始终平分∠MON
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
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多数情况下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相似,
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
典题3 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光滑轻质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
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力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
相应方法解决。
题型一
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
方法一 解析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先画出受力示意图,再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应
用正交分解的方法列方程,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表达式(通常要用到
三角函数),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典题1 (2024七省适应性测试安徽物理)如图所示,轻绳1两端分别固定在M、
力大小总是相等,则小环O两侧轻绳1的拉力的合力在∠MON平分线上,根据受力
平衡可知,轻绳2的延长线始终平分∠MON,B正确;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轻绳2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2cos θ=mg,

可知F2=
,则轻绳2的拉力越来越大,C正确;物块在缓慢移动过程中,由于M、
大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变化情况,D错误。

动态平衡问题专题——平衡物体的临界、极值问题分析

动态平衡问题专题——平衡物体的临界、极值问题分析

动态平衡问题专题——临界、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恰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被破坏而尚未破坏的状态。

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做临界问题,解答临界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是假设推理法。

平衡物体的极值问题:受几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其中某个力的大小或方向按某种形式发生改变时,为了维持物体的平衡,必引起其它某些力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问题。

研究平衡物体的极值问题常用解析法和图解法。

1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B,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

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的质量取值范围。

解析:先选物体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 B g和拉力F T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F T=m B g ①再选物体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斜面支持力F N、轻绳拉力F T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假设物体A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下,这时A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 N-mg cosθ=0 ②F T-F fm-mg sinθ=0 ③由摩擦力公式知:F fm=μF N ④联立①②③④四式解得m B=m(sinθ+μcosθ).再假设物体A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F N-mg cosθ=0 ⑤F T+F fm-mg sinθ=0 ⑥第1页联立①⑤⑥④四式解得m B=m(sinθ-μcosθ).故,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m(sinθ-μcosθ)≤m B ≤m(sinθ+μcosθ).2如图,不计重力的细绳AB与竖直墙夹角为60º,轻杆BC与竖直墙夹角为30º,杆可绕C自由转动,若细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轻杆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00N,则在B点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解析:将物体对B点的拉力F进行分解,显然F=G假设绳与轻杆均被不拉断.当细绳承受的拉力F1最大时,轻杆所受的压力当轻杆承受的压力F2最大时,细绳所受的拉力由此可以当物体的重力逐渐增加时,轻杆承受的压力先达到最大.此时物体的重力达到最大.3半圆形支架BAD上悬着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的过程中,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第2页第3页解析:OB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C 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找出不变的物理量,画出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对结点O 受力分析如图:结点O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OB 绳和OA 绳上的拉力的合力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所以OA 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逐渐变小;OB 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4如图,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块可绕其下端转动的挡板P ,今在挡板与斜面间夹一个重为G 的光滑球,试分析挡板P 由图示位置逆时针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如何变化?解析:受力分析如图,将F 1与F 2合成,其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如图:挡板转动时,挡板给球的弹力F 1与斜面给球的弹力F 2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其中F 2的方向不变,作辅助图如上,挡板转动过程中,F 1第4页的方向变化如图中a 、b 、c 的规律变化,为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大小变化规律为先变小后变大,其中挡板与斜面垂直时为最小.与此对应,F 2的大小为一直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挡板的压力是先减小后增加,对斜面的压力是不断减小。

临界问题分析法(1 运动学)

临界问题分析法(1 运动学)

匀变速运动中的临界极值相关问题的解读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一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处于两种过程或两种状态的分界处的问题,叫临界问题。

处于临界状的物理量的值叫临界值。

物理量处于临界值时:①物理现象的变化面临突变性。

②对于连续变化问题,物理量的变化出现拐点,呈现出两性,即能同时反映出两种过程和两种现象的特点。

在质点做匀变速运动中涉及到临界与极值的问题主要有“相遇”、“追及”、“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最大速度”、“最小速度”等。

例 1.一列客车以速度1v 前进,司机发现前方在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在以速度2v 匀速前进,且12>v v ,货车车尾与客车车头相距0s ,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匀速运动。

求客车的加速度a 符合什么条件两车才不会撞上?分析:这一类问题一般用数学方法(解析法)来求解。

若要客车不撞上货车,则要求客车尽可能快地减速,当客车的速度减小到与货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对静止,若以后客车继续减速,则两车的距离又会增大;若以后客车速度不变,则两车将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可见,两车恰好相碰时速度相等是临界状态,即两车不相碰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的位移之差△S ≤S 0。

下面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以客车开始刹车时两车所在位置分别为两车各自位移的起点,则,客车:21112s v t at =-①,货车:22s v t =②,两车不相撞的条件:21=-v v at ③120s s s -≤④,联立以上各式有:2120()2v v a s -≥。

解法二:客车减速到2v 的过程中客车的位移为:1212v v s t +=①,经历的时间为:12v v t a-=② 货车的位移为:22s v t =③,两车不相撞则:120s s s -≤④,联立以上四式有:2120()2v v a s -≥。

归纳: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

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
【原创版】
目录
一、临界平衡状态的定义与特点
二、压杆的临界力及计算方法
三、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方法
四、总结
正文
一、临界平衡状态的定义与特点
临界平衡状态是指杆件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力或变形接近于使其失去平衡的极限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杆件的稳定性变得非常敏感,微小的扰动都可能导致其失去平衡。

临界平衡状态的特点是,杆件的内部应力达到极限值,变形也达到最大值。

二、压杆的临界力及计算方法
压杆的临界力,也称为临界载荷,是指压杆在临界平衡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

压杆的临界力可以通过公式 Fcr=πEI/L计算,其中
E 为杨氏模量,I 为截面惯性矩,L 为压杆长度。

三、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方法
为了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压杆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其抗弯能力;
2.选择具有较高杨氏模量和截面惯性矩的材料制造压杆,以提高其临界力;
3.缩短压杆的长度,以降低其临界力;
4.在压杆表面添加支撑或约束,以减小其受到的外部扰动。

四、总结
临界平衡状态是杆件从稳定平衡向不稳定平衡转化的极限状态,此时杆件的稳定性非常敏感。

压杆的临界力可以通过公式 Fcr=πEI/L计算。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解析版)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解析版)

突破5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常见的临界状态有:(1)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2)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绳子绷紧与松弛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3)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突破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1)【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

通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求极值、讨论分式求极值、三角函数求极值以及几何法求极值等。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如只受三个力,则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矢量三角形,然后根据矢量图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3)极限法极限法是一种处理临界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是指通过恰当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问题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右”、“极左”等),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使问题明朗化,便于分析求解。

2.极值问题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一般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1)【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通过数学知识求极值的方法.此法思维严谨,但有时运算量比较大,相对来说较复杂,而且还要依据物理情境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学%科网(2)图解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然后由图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极值的方法.此法简便、直观.【典例1】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现给A施加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 37°=0.6,cos 37°=0.8),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不可能是()A.3B.2C.1D.0.5【答案】 A【典例2】如图所示,一球A夹在竖直墙与三角劈B的斜面之间,三角形劈的重力为G,劈的底部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劈的斜面与竖直墙面是光滑的,问欲使三角劈静止不动,球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设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球的重力不得超过G【跟踪短训】1. 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

临界平衡的概念

临界平衡的概念

临界平衡的概念临界平衡是指系统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即系统中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下,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变化趋势趋于平衡,互相制约,导致整个系统保持稳定。

临界平衡的概念源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在物理学中,临界平衡通常指的是某种物质或系统在达到临界点时的状态,例如物质的相变过程中,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平衡状态;在化学反应中,临界平衡指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临界平衡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此状态下,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平衡状态使得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从而促进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然循环的实现。

例如,草食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平衡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临界平衡状态。

在经济领域中,临界平衡是一种经济系统中供求关系的平衡状态。

当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会出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情况。

这种平衡状态下,市场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也能够得到平衡。

除了上述几个领域外,临界平衡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在社会学中,临界平衡通常指的是社会系统的稳定状态,即社会中的各种力量和利益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下,社会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

在心理学中,临界平衡指的是个体心理状态的平衡状态,即个体的心理和情绪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

总之,临界平衡是指各种系统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不同领域的临界平衡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都是指系统因素之间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维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多点临界平衡的分析

多点临界平衡的分析

多点临界平衡问题的分析【摘要】多点临界平衡问题是静摩擦力平衡问题中的难点,介绍分析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流程。

【关键字】多点临界平衡 流程近几年的竞赛和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涉及了不少静摩擦力的平衡问题,多点临界平衡问题是这类问题的难点。

实际物体间的接触点往往是多点粗糙接触,处于临界的平衡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要分多种可能性进行讨论,涉及的力多、分布复杂、过程长、数学要求高、难度大。

这类问题更能考查学生复杂的抽象思维、建模、数学应用等综合能力,在竞赛、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试卷中频频出现,近年高考压轴题也常涉猎。

本文笔者试通过几道典型的例题,对这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总结归类,提供一般的思维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多点临界平衡问题的解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般物体的平衡问题,第二阶段是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下面用一个例题示范这一过程的流程。

例1 如图一所示,三个半径和质量均相同的圆柱体按图中的方式堆放在地面上,互相接触,已知圆柱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1,圆往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2.试求使三个圆柱体达到平衡所需之μ1和μ2的下限值. 【解析】如图二所示,上圆柱体受力为:重力mg ,竖直向下;两个下圆柱体的支持力1N 和2N ,由于对称性,两支持力的大小相同,方向垂直切面;两个下圆柱体的摩擦力1f 和2f ,两者大小相同,方向沿切面指向斜上方.如图三所示,右下圆柱体爱力为:重力mg ;上圆柱体的压力1N 和摩擦力1f ;地面的支持力2N 和摩擦力2f ,各力的方向所图所示.平衡条件是上圆柱体与下圆柱体各自受到合力为零以及合力矩为零,再由111N f μ≤和222N f μ≤的要求,即可确定所需1μ和2μ的下限. 由上圆柱体所受合力的竖直分量为零,有0)30cos 30sin (211=-︒+︒mg N f .即mg N f =+113.①下圆柱体所受合务的竖直分量及水平分量均应为零,故有⎩⎨⎧=-︒-︒=-+︒+︒.030cos 30sin ,030sin 30cos 211211f f N N mg f N即 ⎪⎪⎩⎪⎪⎨⎧=---=-+③②.0232,232211211f f N mg N N f下圆柱体所受合力矩为零,故有21f f =.④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出图一图三图二)32(2,23,22121+====mgf f mg N mg N .因222111,N f N f μμ≤≤,故要求.)32(31,321222111+=≥+=≥N f N f μμ 点评:本题解答过程的两个阶段明确,第一阶段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般物体的平衡关系,确定弹力和对应静摩擦力的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点临界平衡问题的分析【摘要】多点临界平衡问题是静摩擦力平衡问题中的难点,介绍分析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流程。

【关键字】多点临界平衡 流程近几年的竞赛和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涉及了不少静摩擦力的平衡问题,多点临界平衡问题是这类问题的难点。

实际物体间的接触点往往是多点粗糙接触,处于临界的平衡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要分多种可能性进行讨论,涉及的力多、分布复杂、过程长、数学要求高、难度大。

这类问题更能考查学生复杂的抽象思维、建模、数学应用等综合能力,在竞赛、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试卷中频频出现,近年高考压轴题也常涉猎。

本文笔者试通过几道典型的例题,对这类问题的解法进行总结归类,提供一般的思维方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多点临界平衡问题的解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般物体的平衡问题,第二阶段是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下面用一个例题示范这一过程的流程。

例1 如图一所示,三个半径和质量均相同的圆柱体按图中的方式堆放在地面上,互相接触,已知圆柱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1,圆往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2.试求使三个圆柱体达到平衡所需之μ1和μ2的下限值. 【解析】如图二所示,上圆柱体受力为:重力mg ,竖直向下;两个下圆柱体的支持力1N 和2N ,由于对称性,两支持力的大小相同,方向垂直切面;两个下圆柱体的摩擦力1f 和2f ,两者大小相同,方向沿切面指向斜上方.如图三所示,右下圆柱体爱力为:重力mg ;上圆柱体的压力1N 和摩擦力1f ;地面的支持力2N 和摩擦力2f ,各力的方向所图所示.平衡条件是上圆柱体与下圆柱体各自受到合力为零以及合力矩为零,再由111N f μ≤和222N f μ≤的要求,即可确定所需1μ和2μ的下限. 由上圆柱体所受合力的竖直分量为零,有0)30cos 30sin (211=-︒+︒mg N f .即mg N f =+113.①下圆柱体所受合务的竖直分量及水平分量均应为零,故有⎩⎨⎧=-︒-︒=-+︒+︒.030cos 30sin ,030sin 30cos 211211f f N N mg f N即 ⎪⎪⎩⎪⎪⎨⎧=---=-+③②.0232,232211211f f N mg N N f下圆柱体所受合力矩为零,故有21f f =.④①、②、③、④四式联立,解出图一图三图二)32(2,23,22121+====mgf f mg N mg N .因222111,N f N f μμ≤≤,故要求.)32(31,321222111+=≥+=≥N f N f μμ 点评:本题解答过程的两个阶段明确,第一阶段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般物体的平衡关系,确定弹力和对应静摩擦力的表达式。

求解时: (1)充分考虑题目的对称性等特点减少未知量。

(2)多体问题优选整体法建立等式这样可使等式求解得到简化,甚至直接就可求出结果。

第二阶段临界问题的讨论较简单,直接利用N f μ≤或Nf≥μ对各点临界情况进行求解即可得到1μ、2μ的下界。

但有些问题各临界点的关系比较复杂,讨论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较多,多个不等式组的求解要比一次方程组要难得多,往往有很大的困难。

下面就后一阶段的分析讨论介绍几种典型的方法,这也本文的重点。

一、独立分析法所谓独立分析法就是各接触点独立地应用静摩擦力N f μ≤或Nf≥μ的关系分别进行求解,结果取它们交集的解题方法。

例2 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 、CD 如图四放置,A 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μA ,B 、D 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AB 和CD 接触处的静摩擦系数为μC ,两杆的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 杆与墙面夹角为θ,求CD 杆与墙面夹角α应该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方程式表示)。

2、若μA =1.00,μC =0.866,θ=60.0°。

求系统平衡时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解析】1.建立如图五所示坐标系Oxy .两杆的受力情况如图:1f 为地面作用于杆AB 的摩擦力,1N 为地面对杆AB 的支持力, 2f 、2N 为杆AB 作用于杆CD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3N 、4N分别为墙对杆AB 和CD 的作用力,mg 为重力. 取杆AB 和CD 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平 衡时, 由平衡条件有4310N N f +-= (1) 120N mg -= (2)对A 点的力矩图四图五()3411sin sin sin cos cos cos 022mgl mg l l N l N l l CF θθαθθα⎛⎫+---+-= ⎪⎝⎭即()3431sin sin cos cos cos 022mgl mgl N l N l l CF θαθθα---+-= (3) 式中CF 待求.F 是过C 的竖直线与过B 的水平线的交点,E 为BF 与CD 的交点.由几何关系有sin cot CF l αθ= (4) 取杆CD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422cos sin 0N N f θθ+-= (5)22sin cos 0N f mg θθ+-= (6) 以及对C 点的力矩41cos sin 02N l mgl αα-= (7) 解以上各式可得41tan 2N mg α=(8) 331sin 1tan sin tan tan 22cos 2sin N mg αααθαθθ⎛⎫=--+ ⎪⎝⎭ (9)13tan sin 1tan sin 2cos 2sin f mg θαααθθ⎛⎫=-+⎪⎝⎭(10) 12N mg = (11)21sin tan cos 2N mg θαθ⎛⎫=-⎪⎝⎭ (12) 21c o s t a n s i n 2f mg θαθ⎛⎫=+ ⎪⎝⎭(13) CD 杆平衡的必要条件为22c f N μ≤ (14)由(12)、(13)、(14)式得()2sin cos tan cos sin C C μθθαμθθ-≤+ (15)AB 杆平衡的必要条件为11A f N μ≤ (16)由(10)、(11)、(16)式得tan sin 2sin 43tan sin cos A αααμθθθ-≤- (17)因此,使系统平衡,α应满足的条件为(15)式和(17)式.2.将题给的数据代入(15)式可得arctan 0.38521.1α︒≤= (18) 将题给的数据代入(17)式,经数值计算可得19.5α≥︒ (19)因此,α的取值范围为19.521.1α≤≤ (20)点评:本题第一阶段用平衡关系建立等式及求解尽管解答过程较长、等式多、数学要求高,但思路明确。

第二阶段独立地对B 、C 两点进行讨论分别得出α的上、下限,最终确定了α的取值范围。

二、图象法有些问题讨论求交集,由于区域分布复杂,难以求解,用图象却能形象地将它们标出来。

借助图象巧妙求解,确定临界值的分析方法就是图象法。

例3 如图六所示,一块长4R 的板沿中线折成直角,放置在水平固定的半径为R 的圆柱上,圆柱体和板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至少需要多大,才能使板不滑离圆柱。

【解析】如图所示为板的受力图(图七),由力平衡及关于折角处力矩平衡有⎪⎩⎪⎨⎧=+=+=,,,2122112R N R N m gR N F N F m g 可得,21mg F F =+而122F N F μμ=≤,μμμμ-≤+=≤1),(1111mgF mg F N F .在2F 方向所设方向时,1<μ,在12F F -坐标表述上面三个关系如图八所示,同时满足以下关系的为斜线部分所示:⎪⎪⎩⎪⎪⎨⎧=+=≤<-≤,,,1211221m g F F F N F m g m g F μμμμ其中12F F μ=斜率最小时即静摩擦因数最小,有.12,21,1)11(2-==----=μμμμμμμμm gm g若2F 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时,有图六图七⎪⎪⎩⎪⎪⎨⎧=-≤-≤≤,,,121121mg F F F F mg F mg μμμ 这时15.0≤<μ. 点评:应用物理图象,确定区间,求临界值,使复杂的不等式关系求交集一目子然,是一种很简便的好方法。

对于复杂的图象可先做一些恒等变换,使图象更加简洁,再求解降低解题的难度。

三、假设法有些问题各接触点的联系紧密,不能独立讨论,需求解不等式组来解决(一般不等式组要比等式组求解难得多),对这类复杂问题可通过分别假设某一点达到临界建立一个N f μ=的等式来降低解题的数学难度。

例4如图九所示,物体A 、B 及滚C 的质量均为m .滚C 由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同心圆盘组成径分别为2r 和r .各接触面处静摩擦因数均为μ,问:维持系统平衡时,μ的最小值为多少?【解析】对轮C 有:.2B B C f mg f T mg N -=-+=对B 物有:.mg f N B +=地对轮C 以O 为轴有:.22r mg r T r f r f C B ⋅=⋅=⋅+⋅即 .2/mg f f C B =+ 即.2/mg f B <故.地N N C >而对整体有C f f =地,这表明B 和地面之间先于轮C 和地面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若B 和地面之间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B 与轮C 之间未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则.)(C B f mg f N f =+==μμ地地而,2/mg f f C B =+ 故 .123,1221mg f mg f C B )()(μμμμ+=+-=对轮C 与物B 接触处,满足,321μμμ-=≥C B B B f f N f 即 .01232≤-+μμ 得 31≥μ图九若B 和地面之间未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B 与轮C 之间已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则)2/(B C B B f mg f N f -===μμμ.得.121,12mg f mg f C B )()(μμμ+=+=对物B 与地面之间,满足,321μμ+=+=≥mg f f N f B C 地地 易得31≥μ.两种假设求得的μ值范围相同,所以满足题意时:31≥μ 点评:本题通过计算因为N D >N E 可确定E 点在D 点后到达临界,这两点只要讨论E 点行了。

但B 、D 不能确定哪点先到达临界,且独立求解确定区间较复杂。

故分别假设B 或E 先达到临界,建立等式,尽管表达式的个数多了,但数学难度大大地降低了,对解题速度、结果的准确性很有益处。

总之,多点临界平衡问题尽管有时相当复杂,但解题规律和流程是一样,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能有助于对这一难点问题的分析,达到解决这类问题有所突破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